实用的中班教案【范例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内容,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
2、培养爱街树情感。
3、理解散文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理解内容。
爱街树情感。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街树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些树都种在哪里?(种在什么的两旁?)
小结:种在路旁边的树叫“街树”。
老师带来了一首散文,名字就叫《长长的街树》。
二、欣赏散文(理解内容)
1、整体欣赏散文
听后有何感觉?
小结:感觉优美。
2、 分段欣赏
第一段:
我家窗外有什么?路两旁都种了什么树?
小结:窗外有一条长长宽宽的路,路边种下了2排街树,有银杏翠柏还有杨树。
承接语:街树排着笔直的队列站在那儿。
街树是怎样站的?
小结:街树排着笔直的队列站在那儿。
幼儿学做笔直的队列。
第二段:
树在跟我们比什么?
小结:街树的队列每时每刻都那么整齐,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街树互相勾起枝叶,像什么?
小结:街树很爱交朋友。
第三段:
承接语:每天我回到家里的.时候,就想念那些街树的队列。
月光下,他们在交谈什么?猜猜看?
他们是不是也在想念我们?(树怎么会想念小朋友?也许小朋友为街树做了什么事情,才会使树想念小朋友?)
3、朗诵散文(试着有表情地朗诵)
师幼儿共同朗诵
总结:街树让大家的生活充满乐趣,变得美好。
三、拓展经验(萌发幼儿爱身边的街树的情感)
为什么道路两边要种街树?
小结:街树让马路变得干净、漂亮,空气清新。
活动反思:
这篇散文比较抽象,并借助PPT让孩子感受散文的内容,让孩子对街树有个大概的认知及印象,这样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在感知散文时,不单单学习散文本身的内容,还拓展到了街树的一些名称、特征和用途等。在活动中鼓励能力较差的幼儿,让所有参与活动的孩子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并及时肯定孩子的成绩,帮助孩子一点点地肯定自己,树立自信。这样,幼儿能在这种宽松的活动氛围下,较容易地完成活动内容,体验活动乐趣。
小百科:树木是一种高大的木本组织植物, 由“枝”和“杆”还有“叶”呈现,可存活几十年。
中班教案 篇2
一、 活动内容:比较轻重
二、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三、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
(1)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2)幼儿天平人手一架;
(3)排序板(4)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图片人手一套
(5)记录表幼儿人数一份(6)示范记录表二份
四、活动过程:
(一)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运用“轻”、“重”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
通过师幼互动游戏“抱一抱”,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师:老师和小朋友,谁重?谁轻?为什么?
(2)学习用“ ”符号表示物体轻重。
师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师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师轻。
(二)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导幼儿通过提一提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
小结:看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断物体的轻重。
(2)出示苹果和梨,介绍天平,通过工具称一称,比较两个物体轻重。
师:雷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苹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个重,哪个轻?(介绍天平)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还可以用工具称一称。
(3)幼儿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
第二组:花片和积木
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
师:(1)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三)比较和讨论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师:(请出两个小朋友)(1)你们知道它们谁重?谁轻?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讨论)那么老师和小朋友谁轻,谁重?
(2)为什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重,一会儿说它轻?他到底是重还是轻?
(3)小结:看来这个小朋友是重还是轻要看它和谁比。
(四)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师:请小朋友根据我们三个人重量给它们排排队,怎样排呢?
(五)提供材料(石头、积塑、花片),介绍材料的名称及操作方法。
(1)幼儿操作,按照排队的顺序,用图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师巡回指导。
(2)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六)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将5种材料(核桃、积木、石头、积塑、花片)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比较。
活动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省领域中下《比较轻重》。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示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索、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情境中体验:(1)老师和幼儿抱一抱比较轻重,一个生活化人情化的真实情境导入让全班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小孩比大人轻,大人比小孩重。”’孩子马上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至此,至此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玩比轻重的游戏。’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动题目
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
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三、适用对象
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观察记录表一人一张。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2)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
幼儿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盒盖上。
(2)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
(3)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1)耳朵贴在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比贴近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更清楚。
(2)在木头桌子上和盒盖上听到的钟表声音,比空气中听到的钟表声音更清楚。
玩一玩。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
(1)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
(2)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4)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六、注意事项
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
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
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七、拓展思路
1.在科学角里提供大量有关固体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图片、记录卡及操作材料。
2.到大自然、社区、家庭去了解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拢起来后可以放大声音的原理。
八、背景资料
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而一切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一旦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声音并不是一定要依靠空气传播,如果有其他媒质,声音也可传播。如果有人把耳朵贴在桌面,当你打击桌面的另一处,他能清楚地听到打击的声音。用两只冰淇淋纸杯,杯底用一根线穿起来,制成一个“土电话”。当你绷紧细线,一个人对一只纸杯口说话,另一个人把另一只纸杯口贴着耳朵,就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种传话器就是依靠细线作媒质来传播声音的。
九、参考资料
《幼儿园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幼儿科学宫》新蕾出版社
活动点评
这是一个同知识点同一层次的活动,幼儿通过探究声音在固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感知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的现象,并且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声音是可控的。
从活动内容看,声音是幼儿最熟悉的,来源于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易于幼儿进行探究活动。从活动过程的安排看,层次清楚合理。活动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
1.设定两个定量一个变量。即钟表的嘀嗒声、钟表的位置与幼儿听的距离是一定的。变量是不同的方式,即幼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和在桌旁听,声音的大小是不是相同的。其结果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比在桌旁听到的声音小。
2.第二个探究活动中变换形式,将固体木头换成了铁盒,再一次让幼儿感知声音在任何固体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空气中快。这样使幼儿的思维又扩展为声音在单一物体到其他物体的对于声音的传播规律。
3.三个探究问题:既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较慢,怎样使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呢?促使幼儿又去想办法,把声音拢起来。用什么东西呢?可用纸筒等材料。由于探究思路清楚,很容易激发起幼儿的探究兴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达到了活动目的。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竹笋生长的位置以及外形特征。
2.尝试剥竹笋,知道竹笋有笋壳,长大后就变成了竹子。
3.感受劳动的乐趣,萌生热爱劳动的感情。
活动准备:
竹笋、毛竹图片及相关的PPT、竹笋制品、竹笋(每人一份)
活动重点: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尝试剥竹笋,知道竹笋有笋壳,长大后就变成了竹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主题,引出认识竹笋的主题。
1、出示竹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提问:知道竹子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图片
师“今天老师把这些竹笋宝宝请过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们吧”
重点: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二、引导幼儿从外到里认识竹笋。
1、师:在认识我们的竹笋宝宝之前,老师要请小朋友小朋友来看几张照片,这里面记录了竹笋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2、观看PPT
提问:(1)你们来看看竹笋宝宝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呢?
(上面尖一点,下面胖一点)
(2)竹笋外面有什么呢?认识笋壳。
分组操作。从颜色、质地外在特征进行观察。
(3)集体交流观察的'结果,说一说笋壳的颜色,质地以及味道
总结:笋壳在竹笋长大变成竹子后会脱落,但是我们平时吃得竹笋要剥掉笋壳才可以食用。
重点:了解竹笋生长的位置以及外形特征。
三、剥竹笋
1、说明操作的要求。
(1)观察笋壳的构成,能够一块一块地耐心剥。
(2)仔细观察剥完笋壳的竹笋是怎样的。
2、幼儿自由进行剥竹笋
分组进行操作,进一步感受竹笋的组成。教师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
说一说剥笋壳的感受以及剥完笋壳后竹笋的外在形态。
重点:能够尝试自己剥笋壳。
四、品尝竹笋制品。
师:竹笋是一道非常鲜美的菜肴,剥完了笋壳,我们也尝一尝自己劳动的成果吧!
自然结束。
五、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到幼儿园后山寻找竹笋,进行实地观察,并进行挖竹笋的亲子活动。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参与数量、身高、重量、时间等比较,作出判断,解决故事中的问题,完善故事情节。
2、体验故事内容的有趣,对获胜的机智勇敢、认真负责有认同感。
3、能围绕故事发展情节,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活动重难点:
1、理解招聘,守卫词语,尝试参与数量、身高、重量、时间等比较,作出判断。
2、感受猎狗的认真负责,帮助幼儿初具责任心。
活动准备:
课件、投票表格、树叶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价值取向:在分享交流中初步了解成为合格守卫的条件)1、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山羊家族的故事。
2、讲述故事:最近山羊公公遇到一个大难题,山上的狼越来越多,眼看家族里的羊越来越少,山羊公公决定聘请一名守卫。
提问:什么是守卫?小结:守卫就是能保护别人的卫士。
二、理解故事(价值取向:仔细观察画面,在说说讲讲中理解山羊公公选择守卫的过程和理由)
1、大比拼第一关:比身高提问:哪些动物过关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提问:选守卫为什么要比身高呢?小结:合格的守卫要身材高大,这样才能看得远保护好羊群。
第二关:比力气提问:这次在比什么?哪些动物过关了?小结:公斤就是重量的单位。这次山羊公公的要求是能举起超过10公斤的重量。
提问:选守卫为什么要比力气呢?小结:原来合格的守卫不仅要高大,还要有力量,这样才能打败大灰狼,保护好羊群。
第三关:比灵活性提问:这是在考验什么呢?小结:合格的守卫,不仅需要一定的身高和力量,还需要灵活,这样才能应付复杂的情况,更好地保护好羊群。
2、幼儿投票选择:
过渡语:通过这四关,还剩下老虎、猩猩、猎狗。可只能选一名守卫,你来帮山羊公公选一选,你认为谁最适合做羊群的守卫。
幼儿投票,教师统计数量。
提问:请你说说投票的理由。
3、观看课件,继续故事。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老虎的图片)小结提升:老虎的.确很凶猛吓走了大灰狼,可是把小羊也吓晕了过去。
大猩猩小结提升:大猩猩贪玩不负责,羊都被大灰狼抓走了也不知道。
猎狗小结提升:猎狗很有责任心,它让成年的羊站在外面一圈保护里面的小羊,猎狗自己四处巡逻。
4、第二次举手投票。
提问:看完了几幅图片,你现在认为谁最适合做羊群的守卫?
重点提问:说说你改选投票的理由?总结:原来有老虎的力气,猩猩的灵活是不够的,猎狗的责任心更重要。所以山羊公公选择了猎狗做羊群的守卫。
三、总结。
活动反思与意见
在这次《最佳守卫》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以“猜测”来导入的形式。看画面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树上贴的会是什么?山羊公公为什么要贴这个?……一系列提问引发幼儿进入活动,并且在这里让幼儿理解词语“守卫”,的意思活跃幼儿思维。初步理解守卫,引导全体幼儿一起来理解,为接下来阅读做好铺垫。
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孩子仔细看画面,说说山上的狼越来越多,而家族里的羊越来越少的原因。以轻松的谈话引出,由孩子展开猜测,奠定故事轻松愉快的基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是根据山羊公公选最佳守卫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比赛,展开故事。引导幼儿围绕“守卫”去发现故事中的“趣”。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独特各异的想法。利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幼儿积累一定的经验并引导他们大胆发挥想象,讲述自己的意见。在每个环节中,帮助幼儿理顺守卫所需的本领。第三关后让幼儿根据前三关小动物们的表现,让幼儿参与投票,你觉得谁是最佳守卫,以游戏形式让幼儿贴近故事,理解故事,享受阅读的快乐。然后再设置疑问,山羊公公到底会选谁做它们山羊家族的守卫呢?
它还会用什么办法选出守卫?会和你选的一样吗?以此激发幼儿更仔细的阅读和观察第四关的画面并大胆想象。让孩子根据第四关小动物们的表现,更改自己的投票,这次孩子们都一致认为猎狗是山羊家族的最佳守卫。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自己用的时间没有掌控好,影响了整个活动的时间。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平时对早期阅读课不够钻研,实践的也不够多,今后我会向有经验的多学、多问,使自己弱的方面不断得到提升。最后一个环节是完整阅读部分,让孩子体会到了猎狗的聪明,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故事趣味性。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音乐结构,感受乐曲情绪,尝试合拍地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乐曲。
2、积极创编,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演,发展音乐表现力。
3、体验音乐故事表演、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图谱若干、木鱼、磁带
经验准备:已听过《三个小和尚》的故事,并根据故事情节学编儿歌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完整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
1、我们已经听过故事《三个小和尚》。故事中讲了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三个小和尚》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完整播放乐曲)听了这
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呢?
二、根据图谱分段倾听音乐,创编动作、表情合拍表现音乐
1、根据a1段创编
①(随着音乐出示图谱)猜猜看,小脚印、小水滴、笑脸表示什么意思?
②让我们看着图谱,听一听一个小和尚挑水的音乐。
③能不能用动作来表演这段音乐呢?
分解创编:挑水、玩水、高兴的动作。
④让我们听着音乐演一演一个小和尚挑水的事情。
2、根据a2a3段创编
①接下来,是几个和尚取水?他出场的音乐和第一段的音乐是不是一样呢?让我们看着图谱听一听。(出示图谱、播放a2段音乐)
②图谱上的小图案表示什么意思呢?
③我们来编一编两个和尚挑水的事情。分解创编:抬水、抢水、生气的动作
④出示图谱,说说这是三个和尚在干嘛?老师放音乐,你们自己来编一编三个和尚之间发生的事情。
3、表演a1a2a3段
让我们扮演小和尚,将他们取水的事情跟着音乐连起来演一演,好吗?音乐间奏时,赶快找好朋友合作表演。
4、倾听b段音乐,用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
①三个和尚偷懒,最后都没有水喝,这可怎么办呢?他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喝到水呢?(出示握手言和的图片)
②让我们跟着音乐来演一演他们动脑筋、握手言和的事。
三、跟随音乐完整表演,体会表演的乐趣
①真有趣,故事不光可以用语言来讲,还可以用动作来讲。让我们听着完整的音乐来表演吧!(教师根据幼儿表演情况,提出要求:动作优美、合拍;表情生动)
②三个和尚知错就改,终于握手言和了。他们会怎样合作运水呢?下一次,我们再来演一演他们合作运水的事,好吗?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并尝试将自己的感受到的老师本领编在儿歌里。
2、能大胆在同伴面前较连贯地讲述班级老师的本领。
3、喜欢老师,产生爱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做示范用的彩笔、大画纸。
2、响板、抒情的背景音乐。
3、《老师本领大》语言CD。
4、幼儿学习资源?第4页。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形式,引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讨论:你喜欢老师吗?为什么?老师有哪些本领?
2、老师展示自己的本领,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老师现场展示绘画本领,幼儿观察说出老师画的什么?小动物长什么样?如:“小熊圆耳朵”“小兔短尾巴”等。
(2)幼儿夸夸老师画画的本领,学习诗句“我的`老师本领大,样样东西都会画”。
3、幼儿学习儿歌,并有表情朗诵。
(1)老师和幼儿说说儿歌中的小熊和小兔的可爱形象,并引导幼儿做一做动作,同时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如小熊是粗粗的声音,小兔是轻轻的声音,夸奖老师是自豪的声音。
(2)请幼儿想象并试试朗诵的不同办法,如可以配上响板,用快板方式朗诵,也可配上音乐朗诵。
4、幼儿交流自己感受,并将老师的本领编在儿歌里。请小朋友交流老师还会画什么?老师除了画画还有哪些本领,如:唱歌、跳舞、讲故事等,请小朋友将自己的发现变成短小的一句话,如“我的老师本领大,唱歌就像百灵鸟”等。
5、阅读幼儿学习资源?第4页,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仿编儿歌。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练习在大小不同的纸上平衡站立。
2、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的快乐。
3、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小乌龟标志;平衡木;呼啦圈;木桩;大、中、小三种颜色的快乐岛;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热身运动。
海龟宝宝们,和妈妈一起来沙滩上玩起来吧!
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做走、跑、跳、爬等动作。
太阳出来了,让我们和快乐岛来做游戏吧!
二、尝试平衡站立,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小海龟游到快乐岛尝试练习平衡站立。
每个小朋友一个小岛尝试平衡站立。
三、巩固平衡站立,畅享游戏乐趣
1、游到中岛上,两个好朋友练习平衡站立并体验合作的快乐。
2、游到小岛上,两个好朋友练习平衡站立并体验合作的`快乐。
3、三个好朋友游到大岛上练习平衡站立并体验合作的快乐。
4、大家一起来拥抱,体验拥抱的快乐。
四、放松活动带领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按物品的形状或颜色有规律的进行排序,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初步学会相互合作。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硬纸制作的大房子一幢、正方形、圆形若干
2、红色、黄色、蓝色的彩色长方形若干、胶棒若干
3、硬纸和彩纸做的规律物品若干(如:栅栏、各色花朵、串彩环、串珠)
活动过程:
1、以地震为话题,引出主题。
教师:“我是兔妈妈,今天我可伤心啦,地震把我家的房子菜园都毁坏啦,小朋友我们一起帮助兔妈妈重建家园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地上路面并发现排列规律。
提问:
①去往兔妈妈家要经过一条路,可是小路也在地震中毁坏了,请小朋友和兔妈妈一起把路修好,请小朋友先观察一下,脚下的路是由什么形状铺成的?
②这条路是按一定规律铺成的,小朋友看一看有什么规律?请你按照规律帮兔妈妈铺路。(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帮助兔妈妈修建家园①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请小朋友按照规律操作。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A:按规律进行操作。
B:小朋友要共同使用材料。
②幼儿分组操作第一组:修补栅栏——为幼儿准备两种颜色的栅栏,请幼儿按颜色有规律排列。
第二组:种花——为幼儿准备两种颜色的花,请幼儿按颜色有规律排列。
第三组:粘彩砖——为幼儿准备2—3种颜色长方形彩砖,请幼儿分别按不同难度进行操作。
第四组:串彩环——为幼儿准备2—3种颜色彩纸,请幼儿根据提示按不同难度进行操作。
第五组:串项链——为幼儿准备2种形状的彩珠,请幼儿按形状进行操作。
第六组:修补窗帘——为幼儿准备2种颜色的材料,请幼儿按颜色进行操作。
重点指导:重点指导粘彩砖的幼儿能按要求有规律的进行操作。教师给幼儿一定的提示,并按能力进行分组,能力弱的幼儿按两种颜色(红—黄—红—黄),能力强的幼儿按三种颜色(红—黄—蓝—红—黄)。
4、教师小结,师幼合影留念。
“兔妈妈今天真开心呀,感谢小朋友们对兔妈妈的帮助,把我的家按照我喜欢的规律修建,让我的家又重新回到了以前的样子,兔妈妈的家刚刚修建好,没有什么可以送给小朋友的,那我们就在重建的家园前合影留念吧。”
活动延伸:
1、美工区:提供彩环及操作卡片,让幼儿按照颜色规律制作。
2、益智区:按提示有规律的串项链、串彩环。
3、建筑区: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插塑。
4、户外活动时或回家后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物品,与小伙伴们一同分享。
《帮助兔妈妈》课后反思
1、 情境创设更适合小班幼儿活动除执教教师外,又出现兔妈妈的角色,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帮助兔妈妈的情感。
2、 验证过程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验证过程幼儿的自主性凸现。本次活动老师能给予孩子自己查看,利用同伴的力量共同改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判断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孩子的情感充分得到了张扬本次活动的情感主线是帮助兔妈妈,在一系列的问题情景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帮助别人的欲望,在整理房间、收拾玩具、请兔妈妈坐上汽车上医院等情景中孩子们那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获得了满足。
有待研究问题:
1、 情景创设了小兔的家,但是家的感觉、氛围还不够,家中的摆设、衣服的摆放与真实家庭中的具体情况更接近的话则更好。
2、 活动中在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还可以渗透数活动中的方位概念(上下、里外等);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还可以出现配对等要求,给予孩子更高的挑战目标。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2-27
中班教案[经典]09-07
(经典)中班教案09-17
[经典]中班教案09-09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0
【精选】中班教案08-16
(经典)中班教案08-31
[精选]中班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