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案设计

时间:2024-02-13 06:59:5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乞巧》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乞巧》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乞巧》教案设计

《乞巧》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同音字、形近字”的方法。

  2.理解《乞巧》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渗透“利用注释,抓重点词语,通过故事,背景资料袋”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

  3.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教学重难点:

  以三维目标的整合为前提,基于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及语文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从“文字”到“文学”而“文化”,对诗歌从“意思”到“意味”而“意蕴”,在自身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发现诗歌中“隐藏”的世界。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乞巧》这首诗,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开课书诗题

  1.今天,我们将走进我国诗歌集大成的唐朝,去学习一首唐诗:《乞巧》。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乞巧)

  2.“乞”字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特别传神,看到这笔你想到什么。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乞”字的意思——向人讨,乞求。我们的汉字要顺着它的.意思想就有意思了。

  3.题目会写了,知道题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吗。从哪里知道的。(利用注释,是我们学习诗歌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背诗,写诗

  1.自由反复读全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2.抽读检查1,注意字正腔圆,字字落实。

  抽读检查2,注意有板有眼,读出诗的节奏。

  齐读检查

  3.会读了,能背吗。试试看。

  会背的,站起来,背一背。

  4.挑战难度升级,谁敢来写写这首诗,四行二十八个字,能写正确吗。

  三、抓重点词,理解第一行诗句“七夕今宵看碧宵”

  1.先看看第一位同学写的,写正确了吗。下面同桌看看,最容易写错的字。

  2.“宵”和“霄”这两个字读音完全相同,字形又十分相似,的确很容易弄混淆,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们区分这两个字。

  联系它们的意思想,“宵”的意思是夜晚,晚上我们都待在家里,所以和“家”字一样是个宝盖头;“霄”是指天空,空中有云有雨,所以取了它的雨字头表义是我们汉字最大的特点,所以将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写错别字。

  3.两个“宵、霄”字写对了,意思也弄明白了。七月初七这天夜里仰望天空。怎样的天空被称作“碧霄”呢。它让我们想到哪些词语。

  4.(课件出示图画)原来在第一行的七个字中藏着这样的一片碧海青天,藏着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谁来用你的朗读把这藏着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四、讲故事,理解第二行诗句“牵牛织女渡河桥”

  过渡:在这样一个夜晚,凝望着这样的夜空,人们到底在搜寻什么。(读第二行)

  1.先检查大家写得正确吗。统计大家最容易写错的字。“渡”容易写成“度”,之前,我们发现写字要想着意思写,渡河的“渡”有三点水,没有三点水的“度”一般指时间上的过去。

  2.你知道这渡的是哪条河,过的又是哪座桥吗。天河,鹊桥,牵牛,织女他们背后藏着怎样一个故事呢。你能简洁地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吗。

  3.这便是我们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这样一个夜晚,望着这样一片碧霄,人们在搜寻那勤劳勇敢的牛郎,心灵手巧的织女;搜寻那闪烁奇异光彩的银河,还有那能带来幸福、团聚的鹊桥……读一、二行。(板书“天上“)

  五、结合“资料待”,理解三、四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过渡:那一夜的天空充满神话色彩,那一夜的人间呢。

  (读三、四行)

  看第二位同学写正确了吗。

  1、全诗中第二次出现“乞巧”,它与课题中的“乞巧”意思一样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读“资料袋”,你知道了什么。

  ⑴乞巧的意思是:乞取智巧,变得和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⑵古人乞巧的方式:用五彩线穿九孔针,看碗底针影的样子。(读书,特别是读大篇大篇的资料时,要学会抓住主干,这样才会越读越清晰。

  ⑶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3、从这两行诗句中你能看出古人非常喜欢这个节日吗。

  ⑴“家家”,你怎么理解这个“家家”的。

  上至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下至平民百姓的农家小院,家家都在——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连皇宫也不例外,据说每年七夕,唐玄宗就命人在宫中搭起百尺高的乞巧楼,让宫中妃嫔登楼乞巧。可见当年的盛况。

  ⑵“尽”“几万条”也能看出古人对这个节日的喜欢。当时唐朝有不少诗人描绘过这七夕的盛况,其中崔颢就写道: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⑶七夕那一夜,长安城内的大街小巷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长安城外的山乡村野也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六、回归全诗,再读,再写

  古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节日。

  1.学生讨论:人们企求的不仅仅是心灵手巧,更是他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2.正是人世间每个平凡人对幸福生活的那份强烈的向往与渴望,才让这个七夕的夜分外的打动人,才让这个乞巧的日子格外的吸引人。读全诗。

  3.现在我们再提到“七夕”,你会联想到哪些词。想着这些词再读全诗。

  4.绚丽的夜空,动人的故事,浪漫的企盼,区区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营造出了一个怎样的夜,一个怎样的天上人间!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再次拿起笔,写这首诗。(注意写正确,写工整,写美观)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以后每到农历五月五,端阳,我们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九月九,重阳,我们会忆起遥知兄弟登高处的王维;七月七,七夕,希望大家能记住牛郎和织女,林杰的乞巧,还有我们今天这堂课。

《乞巧》教案设计2

  一、导课

  1、今天我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神话故事的片段,知道故事名字的就把它喊出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地、牛郎织女(抓住孩子喜欢故事的心理,激起孩子的学习的兴趣。)牛郎织女在农历七月七日相会,这天就叫做七夕。七夕的怎么来的呢。让我们看一下动画(出示视频)。

  2、七夕是现代人和古代人都很重视的节日,很多人为七夕写下了很多名篇,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篇古诗《乞巧》。书写课题。

  二、读中识字

  1、你们在书写课题时有没有想过怎么记住这个“乞”字呢。

  生:气去一横、吃去掉口。师:乞是求人的意思,求人呢就少了一口气,而且求人呢要弯下腰表示尊敬,所以它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让我们再来写写这个字。(抓住孩子的求知欲,进行趣味引导)

  2、“乞”是第几声。“巧”呢。在一起要怎么读。

  3、乞巧是受古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林杰七岁就能写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请同学们打到课本122页,自由的读诗。

  4、随缘起来读读。

  刚才的同学读得不错,因为他们找到了诗的节奏。(及时表扬能使孩子增加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这首诗是七言诗,让我们根据它的节奏一起来读读。

  5、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有两个同音字。是哪两个字啊。生:宵,霄。我们怎么才能记住这两个字呢。生:相互讨论,发表意见。

  6、你们知道吗以前宵篆文的写法是…宝盖头像所房子,以前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要回家睡觉,所以“宵”指的是晚上。“霄”是雨字头,雨从哪里落下来。生:天上师:所以“霄“就指天空的意思。(趣味识字,抓住孩子们的喜欢听的东西来讲)

  三、精读诗句,进行理解

  1、现在同学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想想都看到了什么。(根据孩子说的出示四句诗)

  2、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当时的碧霄。出示图片在农历七月七日这天,仰望星空牛郎和织女通过鹊桥来相会。用诗中的两句说是: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3、想想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生:各所己见,并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读。

  4、牛郎和织女在天上相会,地上的人们又在做什么。生:家家乞巧王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用自己的话说说——乞巧

  5、人们在乞巧,向谁乞巧。——织女(加以介绍,出示云锦的'图片,进而引出乞巧节)。

  6、人们乞巧时时怎样的场景呢。——家家乞巧望秋月通过这句记感觉到乞巧的人多吗。从哪里能看出来。——家家

  7、他们可能会在哪乞巧呢。生:各所己见师:在每一个能看到织女星的地方都可以对月乞巧。

  8、乞巧的同时人们还做了什么。——穿尽红丝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这里用了什么手法。——夸张。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在一首古诗里也用到了夸张的手法是。

  9、通过“穿尽红丝几万条这句诗中你还能从哪个字中看出穿了很多汗你红线。生:尽

  10、一个“尽”寄托了人们多少美好的心愿,这美好的心愿就让我们化作对诗的朗诵来体现吧!有谁能带着美好的愿望读读这两句。

  11、当时人们都在乞求,他们当时都在乞求什么呢。当时民间有首乞求诗,让我们看一下。读读

  12、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七月七日,拿出笔写下自己的心愿吧!

  我乞:

  13、通过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让我们再来朗诵下这首诗,听好老师的提示

  在星月如钩的夜空下人们:

  在茫茫银河上喜鹊搭桥让:

  让爱聪明的少女昂起头:

  为了那美好的心愿人们:

  14、现在同学们能背过这首诗吗。

  15、一个美丽的传说成就了我们优美的诗篇,孩子们只要你们热爱生活,热爱民族文化,你们也能成为充满神奇的人。

《乞巧》教案设计3

  一、导入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耀眼夺目。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古诗是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呢。背一背。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首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乞巧。

  二、初读

  1、板书课题:

  看老师写课题,会读吗。(指生读)。“乞”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指生说。师板书比较“乞──气”,书本p124,端端正正地写一遍。“乞”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

  2、下面就来读读这首诗吧,注意: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请你自由反复地读,努力读正确,读流利。

  ⑴ 由读;

  ⑵ 指生2、3读;

  ⑶ 齐读。

  3、孔子曾说过: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下面就请你再来读读古诗,边读边想,学思结合,可以借助p122注释、p124课后资料袋,想想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学。

  4、学完的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在小小组里相互交流交流,不明白的地方与大伙讨论讨论:

  ⑴ 讨论。

  ⑵ 集体交流:

  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句。

  ⑶ 是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平时学习中,也要学会与人合作,向他们学习。

  三、研读

  1、现在还有哪些问题未能解决呢。指生说,师引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七夕今宵看碧霄”:

  ⑴ 请关注第一行中两个读音相同的字。

  ① 生找出来,师板书:宵,霄。引导组词理解;

  ② 在诗句中,“今宵”就是指:今天晚上;

  “七夕今宵”:七夕节的晚上;

  “碧霄”:深蓝的天空。

  ⑵ “碧霄”是什么样子呢。能想像出来吗。指生说。

  ⑶ 在七月初七的晚上,抬头仰望天空,深蓝的天空中繁星点点,出示星空图。

  ⑷ 七夕今宵看碧霄,看着这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个流传甚广的神话故事──播放故事。

  ⑸ 多么生动的神话啊,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一、二两句)。

  3、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还写了些什么再读读古诗:

  ⑴ 自由读,指生说。

  ⑵ 向谁乞巧。

  “织女”在天宫里不停地织着云霞,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杰作。

  ① 看图片;

  ② 你想用哪些词句来形容这么美的云霞。指生说;

  是啊,出示课件、齐读。

  ③ 这么美的云锦都出自──织女的巧手。

  人们对织女的云锦啧啧稀奇,少女们也羡慕得不得了。她们羡慕什么呢。指生说,心灵手巧(板书),所以,七夕节的晚上,人们都会望着秋月乞巧(回题)

  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轻轻地吟诵这两句,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隐约浮现怎样的场景:

  ⑴ 指生说;

  ⑵ 师相机评价引导:

  家家──人多;望秋月──地广;

  穿尽、几万条──心诚。

  (很多人穿了很多条线,可见非常热闹)

  ⑶ 理解了这些,再来读读这两句,齐读;

  四、延伸

  1、在民间,还流传着《乞巧歌》,出示,自由读读,想想人们还在乞取什么呢。(自读,指名说,齐读。)

  乞巧的内容更丰富了,人们乞巧的心意也更真诚了,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生读;齐读。

  2、《乞巧》一诗表现出古代女子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小朋友有没有自己的愿望。(指名说自己的愿望。)让我们借助此诗来表现自己的愿望,一起读。

  3、能把这首诗背出来吗。

  4、七夕节是人们喜爱的一个节日。在古诗园里,还有很多表现七夕节的古诗。老师选取了两首推荐给大家,你可以读一读,简单地学一学:

  ⑴ 出示,自由读;

  ⑵ 指生读,齐读:

  这两首诗中,哪些地方又让你感受到七夕节人们乞巧的场景。)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积累是很重要的,把《乞巧》这首诗抄一抄,也可以把《七夕》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乞巧》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乞巧》教案11-04

《乞巧》教案优秀01-21

《乞巧》教案15篇02-20

乞巧古诗教学反思03-27

《关雎》教案设计06-22

《坐井观天》教案设计08-28

《雪》教案设计11-16

《燕子专列》教案设计08-05

古诗教案设计模板08-03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