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氧气教案

时间:2024-02-22 16:25:1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学氧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1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

  2、 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3、 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4、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教学难点: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探究目标:

  1、探究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提出问题:

  1、如何选择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依据是什么?

  2、如何收集一瓶氧气?

  3、如何检验一瓶氧气已收集满?

  收集资料:

  1、回顾一下,写出你所知道的制氧气的一种方法。

  2、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情境创设:下列谜语是什么物质呢?

  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你一定猜到了是氧气。氧气如此重要,你一定想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吧?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步骤和方法 现象 分析和结论

  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5ml的过氧化氢溶液。

  1、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口,观察现象。

  2、 在B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试管口,观察现象。

  3、 在C试管中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C试管口,观察现象。

  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

  速度快还是慢?

  木条

  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

  速度快还是慢?

  木条

  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

  速度快还是慢?

  木条

  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

  依据是

  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一瓶氧气。

  1、 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广口瓶内先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再通过长颈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

  2、 收集氧气。

  先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实验时 (有或没有)气泡冒出

  收集到的氧气是 色 的气体

  判断一瓶氧气已收集满的依据是

  实验时,填加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的底部必须液封在液面以下的原因

  当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地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这是因为

  分析归纳: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加入二氧化锰(或沸石),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那么二氧化锰(或沸石)在此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呢?

  交流与反思: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 :

  反应物 ,状态 ,条件 ,

  收集方法 , 。

  知识应用:

  1、常温下,某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2、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产生氧气,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 ;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 (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原因是 。

  探究课题:氧气的性质

  探究目标:

  1、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

  1、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

  2、 中鱼儿能生存,说明水中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溶于水还是不易溶于水?

  3、 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收集资料:

  1、抢救病人的时候要用到氧气,说明氧气具有 性质。

  2、家里生炉子时,用扇子煽,炉火越扇越旺,说明氧气具有性质。

  做出假设: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

  五、教学过程

  一、 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b.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c. 实验步骤:

  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 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c). 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 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离:移离导气管。

  g). 熄:熄灭酒精灯

  d.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 ————→ 水(H2O) + 氧气(O2)

  b. 注意事项: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六、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加热H2O2 H20 O2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催化剂 K2MnO4 MnO2 O2

  二、分解反应

  三、工业制氧气

  七、教后反思:

  八、效果检测:

  1、在分析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时,有下列几种判断。请你简要分析正误。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错误,请举出一个否定它的实例。

  (1)必须选择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须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须使用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须用排水法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面对化学制取氧气课时的教案知识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3

  知识技能:

  1.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归纳,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

  科学思想:

  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科学品质: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科学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归纳,认识反应的本质。

  重点、难点: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建立及对反应的基本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特别是通过实验研究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问]

  1请说出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请写出碳、硫、磷铁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硫+氧气二氧化硫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倾听、回忆

  回忆并且回答:氧气能与碳、硫、磷、铁等物质发生反应

  复习旧知识

  为获取新的知识伤脑筋铺垫。

  考察学生对文字表达式的掌握情况。

  [引言]不但碳、硫、磷、铁可以与氧气反应,蜡烛也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

  [演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提纲]反应前集气瓶是否干燥

  点燃的蜡烛放在空气中火焰的焰色。

  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纯净的氧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反应后触摸集气瓶壁并观察反应后有什么现象

  反应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变化

  倾听

  观察并记录

  反应前集气瓶是干燥的,点燃的蜡烛在空气中火焰为黄色,放入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反应后,石灰水变浑浊。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讨论题]

  1为什么反应前集气瓶壁必须是干燥的

  2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问题?

  3怎样写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讨论并回答:

  1.因为生成物中有水,所以反应前集气瓶必须是干燥的,否则无法观察到水。

  2.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学习科学的方法。

  巩固文字表达式的写法。

  [问题讨论]从碳、硫、磷、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有什么共同特点。

  [讲解]化学反应类型很多,为了便于我们学习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合反应。

  [提问]怎样简单的表示出化合反应?

  分析、归纳并回答。

  反应物都是两种、生万物都是一种。

  领悟。

  回答:多变一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认识反应特征。

  [板书]三、化合反应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

  3.表示方法:A+B → AB

  阅读课本第16 ~17页,并划出重点。

  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课堂练习]

  1.列举出学习过的几个反应由学生鉴别

  做课堂练习。

  及时巩固重点知识。

  [引言]我们家里吃的盐是氯化钠,如果把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盐水是什么变化?

  [讨论题] 1化合反应属于什么变化?

  2.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盐水属于什么变化?

  3.形成盐水的过程是化合反应吗?

  4.说明不是化合反应的原因。

  思考讨论并回答。

  1.属于化学变化

  2.属于物理变化

  3.不是化合反应

  4.因为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化合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

  质疑、探索。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碳、硫、磷、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除反应类型外还有什么共同特点?

  [讲解]因为反应时都有氧参加反应,所以称为氧化反应。

  [板书]四、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2)反应时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领悟。

  阅读课本第17页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提问]为什么氧化反应中无“剧烈”二字,举例说明。

  [讲解]像铁生锈、人的呼吸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但并不剧烈,所以定义中无剧烈二字。

  [提问]为什么氧化反应中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而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

  [讲解]因为氧除氧气这种存在的形式外还有其它存在的形式。

  思维,猜想。

  思考。

  倾听。

  巩固对氧化反应的理解,从广义上认识氧化反应。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讨论]判断氧化反应的依据是什么?是否与化合反应一样,生成物只是一种?举例说明。

  回答:物质与氧发生反应,生成物不一定是一种。如:石蜡燃烧

  学会判断氧化反应的方法。

  [课堂练习]判断什么样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什么样的反应即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做课堂练习二

  加深理解,及时巩固。

  [提问]1.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举例说明,可得出什么结论。

  2.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吗?举例说明,可得出什么结论。(答案:不一定,例如:氨气和氯化氢反应只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由此可得出,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思考、讨论并回答:

  1.不一定,例如石蜡燃烧只是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由此可得出: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通过对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的认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课堂练习三]分辨出哪些反应即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做课堂练习

  及时反馈

  [指导阅读]氧气的用途(课本第17页)

  [讨论]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有什么关系?

  阅读并找到答案: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氧气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

  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

  [板书]医疗

  供给呼吸登山、潜水

  氧气的用途航空

  气割、气焊

  支持燃烧炼钢

  宇航

  [讲解]因为氧气支持燃烧,可以给人类造福,但也可以给人类造成灾难,如发生火灾。氧化反应还会使食物腐烂,铁生锈等。

  思考、归纳并回答。

  记录。

  倾听、领悟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育学生辩证的认识氧气的性质。

  [ 小结 ]

  1.学会判断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气的用途。

  分析、归纳并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课后记: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刚刚学到的两个反应类型,对于一个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具体例子要求学生能够区分。课后第三题的答题情况不好也正说明学生没有掌握好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和利用概念区分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

  2.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具准备

  实验用品:蜡烛、红磷、木炭、硫粉、细铁丝、铝箔集气瓶(内盛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火柴、药匙、镊子、烧杯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游戏: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

  (1)它是一种气体,我们每天都接触,它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做保护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它也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抓不着、闻不到,但是谁也离不开它,它约占21%。

  叙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讲述]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得知该物质的用途。

  [播放短片]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示学生捕捉有关氧气物理性质的信息,例如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等

  [学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在101千帕,-183 ℃时变为_________ , -218 ℃时变为________。

  [过渡]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演示实验2-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

  [提问]

  (1)现象(2)结论

  [演示实验2-3]硫在氧气中燃烧

  [提示]

  1.观察要点:(1)硫的颜色、状态;(2)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3)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2.硫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硫

  [提问]

  (1)现象;(2)结论

  [演示实验2-4]铝箔的燃烧

  [学生观察]

  (1)铝箔的.形态 (2)铝箔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提问]

  (1)、现象; (2)结论; (3)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底先放一些细沙?

  [议一议]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

  [提问]

  [过渡]以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研究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学生实验探究]

  蜡烛、红磷、木炭、细铁丝与氧气的反应;

  填写探究报告。

  [小结]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的探究报告,小结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渡]

  [学生介绍氧气的用途](课前查找的资料,文字和图片)

  (1)氧气的用途:

  (2)液氧炸药:

  (3)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拓展](学生用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

  (1)氧气的兄弟——臭氧

  (2)科学家合成新型氧分子

  (3)氧气可压缩成红色晶体

  [总结]

  六、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支持燃烧

  ② 硫 + 氧气 → 二氧化硫

  ③ 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④ 铝 + 氧气 → 氧化铝

  ⑤ 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二、化合反应: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三、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七、教后反思:

  通过上面对氧气课时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出好成绩哦。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

  1、教材中[实验2—5]、[实验2—6]以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仪器;

  2、教学过程所需的投影片;

  3、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得到氧气吗?你们能用这种方法制取一瓶氧气吗?(提示:从反应的速度、条件、气体收集的难易等方面考虑。)

  二、实验探究

  看来,利用光合作用的方法无法达到我们的'目的,现在,我们来学习两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引导实验)

  教材[实验2—5]:

  (1)不加热过氧化氢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2)加热过氧化氢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3)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讨论、比较与分析)

  分别比较(1)与(2)、(1)与(3)两组实验的现象,可得到什么结论?

  三、分析讨论

  (投影)

  讨论:

  1、二氧化锰有没有参加反应?如何来证明?你能设计实验来证实吗?

  2、二氧化锰在实验里起什么作用?它有什么特点?

  (实验探究)

  1、教材[实验2—6]。

  2、补充实验:在[实验2—5](3)中再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四、归纳小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一:

  过氧化氢──→水+氧气

  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特点是:一改变,二不变。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

  我们不仅可以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还可以加热一种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两个反应是化合反应吗?他们有何特点?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用途和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并初步了解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以及氧化剂。

  (二)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闻气体的操作方法,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有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

  难点:氧化反应和氧化剂以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教法、学法

  (一)教法: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

  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并查阅有关氧气用途的资料。

  (二)新课引入:

  问题一:生物体所必须的气体是什么?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此气体的知识?

  问题二:同学们请想一想氧气除了提供给我们呼吸以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还有哪些应用?同学们可以将事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

  通过两个问题的讨论,结合课本第二页上的插图,学生们已经集中注意,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标,同时也对课外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

  (三)自主学习,了解物理性质

  1.请学生自主学习第三页氧气的物理性质。

  2.问题:书上所描述的物理性质,有哪几点你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或事实来证明?

  3.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如何闻氧气的气味。

  4.多媒体展示下表,请同学们填写:

  表一 氧气的物理性质

  5.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的'。

  这样经过自主学习、讨论证明、观察实验、列表总结既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质的记忆。

  (四)实验探究,了解化学性质

  问题一: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大家肯定在想了,氧气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问题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怎样进行这些实验?

  问题三:实验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观察什么?

  1.以木炭为例通过观察实验完成下表第一栏:

  表二 物质和氧气反应

  2.同时连续完成硫燃烧实验和铁丝燃烧实验,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表格,教师进行指导。

  3.向学生说明铁丝与氧气反应的集气瓶内事先装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

  经过实验探究,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2.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

  (五)归纳小结,知识的升华

  1.教师讲述:为了更好地、系统地学习一类知识,我们常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对化学反应我们常根据不同化学反应的共同特征,归纳为多种反应类型。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几个化学反应,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教师陈述: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氧化剂的概念。其中氧化剂的概念只作介绍。

  3.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不至于把两者混淆,用多媒体设计成答题小游戏来完成以下练习:指出下列文字所表示的化学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

  4.问题:今天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和它的用途之间有什么联系?

  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从理论高度认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本节课的小结,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得到意义的构建。

  (六)布置作业,持续学习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 、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一瓶氧气

  1. 说出氧气的色态

  2 .氧气有气味吗?

  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液态氧 固态氧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

  【引言】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着手。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什么叫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导学生看书】根据物理性质的要求引导学生看书P11

  【归纳板书】1、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2、标准状况下:

  密度为1.429克/升,(空气密度1.293克/升)。

  3、加压.降温条件下:

  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投影】课堂练习

  1、液态氧为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变化。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的燃烧

  实验】【实验1-2【引导学生观察】

  【归纳板书】现象:①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 :C + O2 === CO2

  【板书】2. 硫的燃烧

  实验】【实验1-3

  【归纳板书】现象: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 O2 ==== SO2

  【板书】3. 磷的燃烧

  补充实验磷的燃烧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黄白色光;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4P + 5O2 ==== 2P2O5

  【板书】4.铁丝的燃烧

  实验】【实验1-4

  【归纳板书】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黒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 + 2O2 ==== Fe3O4

  【问题讨论】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

  或在集气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解释】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板书】5、铜.铝也可以燃烧

  【板书】6、石蜡的燃烧

  实验】【实验1-5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④瓶壁上有水雾产生。

  化学方程式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小结】

  【作业】P141.2

  【教学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归纳,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归纳、认识反应的本质。

  重点、难点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及对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初步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点燃

  【投影提问】写出碳、硫、磷、铁、石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

  点燃

  【学生板答】化学方程式:C + O2 === CO2

  点燃

  S + O2 ==== SO2

  点燃

  4P + 5O2 ==== 2P2O5

  3Fe + 2O2 ==== Fe3O4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板书】三、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归纳板书】Ⅰ、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Ⅱ、特点:多变一

  Ⅲ、表示方法:A+B→AB

  【投影】练习: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B )。

  A、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B、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C、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锌+稀硫酸 → 硫酸锌+氢气

  点燃

  2、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C )。

  A、C + O2 &

  shy;=== CO2

  点燃

  点燃

  B、S + O2 ==== SO2

  点燃

  C、2C2H2+5O2==2H2O+4CO2

  D、4P + 5O2 ==== 2P2O5

  【板书】2、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讨论】1、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1、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石蜡的燃烧。

  【板书】四、氧气的鉴定

  【讲解】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定.现象:木条重新燃烧

  【实验】鉴别氧气和空气

  【板书】五、氧气的用途

  【讲解】 性质 依赖决定 用途

  【投影】 医疗

  供给呼吸 登山、潜水

  航空

  氧气的用途

  气割、气焊

  支持燃烧 炼钢

  宇航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9

  知识目标

  1、记住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及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3、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并能说明原理。

  4、能复述催化剂的概念并说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会判别哪些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6、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安排学生看书并思考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的概念。

  3、分解反应的概念

  4、实验装置及连接顺序(从下到上,从右)

  5、如何收集氧气?

  6、如何检验氧气?

  7、实验操作步骤?

  8、氧气的工业制法?看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总结归纳:板书:

  一、原理:

  催化剂加热

  1、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回答问题?

  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又叫触媒。

  实验:

  (1)加热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2)在加热后的氯酸钾中加入MnO 2,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三、装置: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集气瓶、水槽连接: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看书上装置图,注意连接方法。

  四、气体的收集方法:

  1、排空气法(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排水法(利用氧气不溶于水)讨论收集原理?

  五、气体的检验方法:带火星的木条

  六、实验操作顺序:

  1、检查气密性

  2、装药品

  3、加热

  4、收集气体

  5、将导管拿出水面

  6、熄灭酒精灯讨论5、6两步的原理:防止倒吸?

  七、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空气法

  作业:

  1、作业本第三节

  2、预习实验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教学方法:

  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

  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

  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

  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

  教学过程:

  1.实验室制法

  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②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③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⑴重点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b.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c.实验步骤:

  a).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c).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d).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g).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

  (2)简单介绍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水(H2O)+氧气(O2)

  b.注意事项:

  a).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2.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3.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实验准备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

  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

  [学生猜想]

  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3-34,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

  气生成。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2-5],[实验2-6],加热二氧化锰,教师的操作方法

  及实验现象,并作详实的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

  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分析对比,发现规律]

  实验室除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引导学生看书P35 。引导学生分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特点,并与化合反应相对比。

  [学生活动]

  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铁和磷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生成种类,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

  [媒体展示,激发兴趣]

  (化学、技术、社会)催化剂的作用图片;资料: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通过观看多媒体展示图片,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比较得出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具有本质区别。

  [归纳与反思]

  本节课你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通过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

  [知识应用,提高]

  布置课堂作业并及时点评,P401、2。

  第二课时

  [回忆与再现]

  (分小组竞赛)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写出实验室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两个)。

  [学生活动]

  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氧气文字表达式

  [设计实验装置]

  要求学生对比过氧化氢制氧气的特点,分组设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学生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设计

  实验装置,自主选择仪器,对装置进行组装。

  [设疑激趣,讨论交流]

  展示某一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巧设疑问: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怎样给试管加热?实验结束后是先把导管从水中移出来还是先移走酒精灯?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要注意什么?

  [分组讨论,获取信息]

  学生分组活动,对每一问题进行仔细探讨,教师作适当点评。

  [我探究,我快乐]

  (学生分组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验证氧气的性质。

  [讨论交流,归纳反思]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反思实验中存在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得出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气泡连续了才能收集氧气等结论。

  学生:实验探究收获、体会或想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水溶性等来选择适当装置。

  [信息反馈]

  布置练习1、P404;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

  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入药品并将装置

  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

  试管从水中移出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学生独立作业]

  检验能力,巩固知识。

  总评

  本课题教学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使许多原来先由教师讲解示范的工作变成由学生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如:通过回忆氧气的用途,联想如何制得氧气,猜想氧气的制法;再通过阅读、讨论、交流,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反应特点,自主选择仪器制取氧气等探究活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题教学还根据新课标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中的许多注意事项,一部分在实验前引导学生思考,获取正确信息,一部分留给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后,反思得出正确结论。此教学设计在如何活用教科书而不拘泥于教科书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功夫。如为说明二氧化锰只是过氧化氢反应的催化剂,在教科书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添加单独给二氧化锰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的实验,从而使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当然,本课也略有不足,教师的“讲”还略有偏重,还可继续放“权”,大胆让学生去闯。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演示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具准备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

  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

  师:既然氧气的作用这么多,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和学生探讨氧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提问氧气如何制得?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1、演示实验:[实验2-5] 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启迪,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问,在上述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哪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理由是什么?

  2、进行演示实验:[实验2-6],了解二氧化锰的催化剂的作用

  (二)、学习分解反应的概念: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别? 一、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氧气的`作用,与老师交流.学生思考、猜想,有的学生提出):空气中存在较多的氧气,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1、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后一种)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已有的知识确定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已有的知识确定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

  2、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由现象得出: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1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基本能力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

  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实验2-2]至[实验2-5]

  多媒体课件:

  (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首先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开场。[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设问:“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二)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我调整了课本顺序,由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积累说说氧气有那些用途?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一、氧气的用途

  如果学生说不全我将采用以下两种补救方式:

  1、阅读课文,及18页图示。

  2、课后在网上、课外书籍上查资料或与父母交谈

  这样有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参透“知识的获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种观念。让学生多关注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因为生活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然后我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无色、无味的气体)(2)[教师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3)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水中有氧气)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氧气不易溶解于水)(4)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学生进行思考,再通过观看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动画,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学生能归纳出:

  物理性质1、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183c液态氧-218c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雪花状)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是学生达标的关键。因此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学习物质的性质,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所以,讲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想到(或观察到),这些物质在空气(或纯氧)中预热(或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它在空气中能否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继而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现象,最后才是对生成物的检验。以上这一系列有目的的思维性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有效之路。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并有程序地教给学生操作实验的技巧、注意事项、燃烧现象的语言描述及文字表达式。

  (点击)因为木炭、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学生比较熟悉,为了更好的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我对教材顺序进行了调整,将[实验1-2]、[实验1-5]放在一起,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进行:[提供背景资料]:

  1、木炭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放出热量可以用来供热、做饭。蜡烛在空气中也可以燃烧,发光可以用来照明,它们反应掉的那一部分物质各生成了什么?如何验证?

  2、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会有什么现象?现象相同吗?注意观察?

  [提供]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火柴

  药品:木炭、蜡烛、石灰水、氧气

  学生开始分组实验,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配合。

  [注意]:(1)分工合作,有实验者也有记录者

  (2)发现问题要思考、讨论

  [小结]:教师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成功的经验总结

  (2)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3)不成功的原因分析

  然后我再通过播放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录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①发白光②放出热量③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

  结论:碳氧气二氧化碳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①发白光、放出热量②集气瓶内壁有水珠

  ③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

  结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学生分组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实验1-3][实验1-4]采用师生合作的方法完成,并且对实验的顺序也做了调整

  3、[实验1-4]:铁在氧气中燃烧

  活动与探索:1)、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如果给它提供足够的氧气,能燃烧吗?怎么样才能让它燃烧起来?

  2)、在日常生活中,火柴和煤球是如何点燃的?

  3)、下面的图示对你有没有帮助,猜想一下瓶中火柴棍和水有什么作用?

  共同讨论后,教师演示,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得出现象和结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①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③有黑色固体生成

  结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总结:1、为什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放在纯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使学生懂得:反应条件(点燃)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为什么点燃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空气

  中氧气约占体积1/5),使学生懂得:物质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的总结,使学生在知识、思维上有所创新、提高。

  4、[实验1-3]:硫在氧气中燃烧

  我采用教师先演示[教师解释滴加NaOH溶液的作用——为了防止空气的污染],学生观察,然后提示问题

  活动与探索:1)、硫在空气中和氧气在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2)、硫燃烧产生有害气体,为了减少或避免空气污染,因如何改进实验?

  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实验的基本思路还没有初步建立,更达不到具体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师应给予引导,让学生大胆的设想、猜想,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如果学生有合理的实验方法,我就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尝到探索、实验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①发出蓝紫色火焰②放出热量

  ③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结论:硫氧气二氧化硫

  为了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我设计了学生讨论的'教学环节,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比较,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各组推选一人发言。如果有两种以上不同意见,要求各组再讨论,再发言,经过反复讨论,学生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最后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四个文字表达式对比分析,让学生归纳出初中阶段要有氧参加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它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从而,使学生从逻辑上分清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描述反应类型的方法。经过讨论,再归纳概念,学生容易接受。分组讨论,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采用口诀的形式小结出所学的内容,学生复习起来活泼流畅,在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质量,培养并保持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氧气无色又无味,液固淡蓝微溶水;

  生来活泼又好动,氧化反应有魅力;

  咱与木炭能化合,生成二氧化碳气;

  铁丝与我来点燃,火星四射多美丽;

  硫粉与咱共燃烧,蓝紫火焰好神气;

  咱和蜡烛来点燃,化为水和碳酸气。

  我的用途多又广,支持燃烧供呼吸;

  我是人类的好朋友,造福人类见功绩。

  第一句概括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后两句概括总结了氧气的用途,中间五句形象得概括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四)、知识竞赛:

  对于这节课教学效果的检测我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对检测题进行抢答,答对加分,答错扣分。开始同学抢答都很积极,由于不假思索而答错扣分后,学生变的谨慎起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各组分数有升有降,学生情绪起伏不定。同时各组同学又紧密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体精神。竞赛题量较大,内容具体,易于操作,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一、选择题:

  1.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易溶于水 B.在-183℃变为淡蓝色液体

  C.在-218℃时变为白色固体D.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2.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能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

  A.硫B.铁丝C.木炭D.红磷

  3.下列物质分别与氧气作用,生成物为固体的是 ( )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14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

  教学用具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 学 过 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还有( )和( )等,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的?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思考得出结论:氧气是看不见的。

  回答: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确认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指明重点

  【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①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回答:①无色、气体,②无味,③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板书】一、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3.不易溶于水。4.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强化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做课堂练习一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既然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方可表现出来,我们就来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有关概念

  【板书】二、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伸入氧气瓶中。(为什么没有有变化?)

  2.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氧气瓶中。

  提问:为什么加热后可剧烈反应,不加热时没有变化呢?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提问:碳在氧气中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生成什么新物质?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观察、思考。

  描述现象:1.无

  变化思考。

  2.剧烈燃烧、发白光

  回答:木炭与氧气反应是有条件原。

  3.石灰水变浑浊。

  回答:二氧化碳

  回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设疑

  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使学生学习由现象得出结论。

  【板书】1.碳+氧气 二氧化碳 记笔记 巩固文字表达式

  【演示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

  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并描述现象

  1.发出淡蓝色火焰。

  2.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总结反应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进行环保教育。

  【板书】2.硫+氧气 二氧化硫 记笔记

  【演示实验】磷在氧气中燃烧

  将红磷在燃烧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

  生成的物质叫五氧化二磷。

  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请描述五氧化二磷的颜色、形态。

  结论: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请同学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并描述现象

  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回答:白色、固体

  总结反应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叙述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板书】3.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记笔记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

  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氧气瓶中。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

  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瓶底放少量水(或沙子)的目的是什么?

  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

  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请同学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瓶底有少量水。

  描述实验现象:剧

  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

  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总结反应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4.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记笔记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做练习 强化训练

  【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 )。

  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

  思考并回答:

  (更剧烈)(活泼)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演示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

  为什么残存火星的木条会再次燃烧起来?

  观察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

  思考并回答: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

  学生氧气的检验方法。

  【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抻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真情为,则证明此气体为氧气。

  及时复习科学知识。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做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极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C)在 变成无色液体 (D)在 变成白色固体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磷在氧气中燃烧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附2:课堂练习二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 )

  (A)镁带 (B)红磷 (C)硫粉 (D)铁丝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 ( )

  (A)氧化铁 (B)三氧化二铁 (C)四氧化三铁 (D)氧化亚铁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是 ( )

  (A)硫粉 (B)铁丝 (C)木炭 (D)镁带

  6.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

  (A)用火柴去点燃 (B)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闻氧气的气味

  7.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 )

  (A)先在酒精灯上加热细铁丝 (B)盛氧气的集气瓶底没有水或沙子

  (C)生成物为黑色固体 (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8.要测定空气中氧气占的体积,最好在空气中燃烧 ( )

  (A)碳 (B)硫 (C)蜡烛 (D)磷

  9.如何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简述操作过程)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B 2.C 3.C 4.C 5.A 6.B 7.B 8.D 9.略

  附4:随堂检测题

  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

  (A)难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气大

  (C)液态氧气为无色 (D)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下列反应的特征现象分别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磷在氧气中燃烧( ),

  碳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

  (A)发红光 (B)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火星四射

  (D)产生大量白烟 (E)发出淡蓝色火焰 (F)发白光

  3.下列对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可燃性 (B)能支持燃烧 (C)不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小

  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

  (A)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B)伸入燃烧的木条

  (C)加水观察气体的溶解性 (D)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15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仪器、药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先播放影片,然后将几段不同内容的影片作为图片陈列并定格。

  问:看了这段影片,大家联想到什么物质

  影片介绍的是有关氧气用途,其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氧气的性质。

  [电子板书]课题2 氧气

  纷纷带着好奇心观看,思考并回答:氧气。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 如何区别空气和氧气?

  问:你们桌面上没有标签的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如何区别呢用眼看、用鼻子闻能区分吗

  讲述:在刚才的实验中,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它在空气中则会熄灭,而将在空气中正在燃烧的木条插在氧气瓶中又会怎么样呢下面你们就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

  [电子板书]

  实验方案:1.用两支带火星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2.用两支燃着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

  结论:1.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2.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讲述:我们就用这瓶氧气来研究它的性质;首先我们来研究它的物理性质。

  思考得出结果:不能。

  自己实验,并得出结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或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激起对氧气性质探究的欲望。

  活动二 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讲述:这些都是不经过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现在你们一起先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

  [电子板书]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

  颜色(无色)、状态(气体)、气味(无味)、密度(1.429g/L)、熔点(-218 ℃)、沸点(-183 ℃)、溶水性(?)

  [多媒体]展示氧气的三态图及氧气瓶

  提问:氧气能不能溶于水

  肯定:能,并加以分析,然后设问:这样描述你们是不是觉得范围太大,不太确切

  我们可不可以用是否易溶于水来描述它

  回忆并回答:色、态、味、密度、熔、沸点和溶水性。

  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

  观看并对氧气物理性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能,因为鱼儿要生存需要氧气。

  学生思考并认同。

  引导学生研究物质从物理性质入手,从简单开始,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活动三 氧气是否易溶于水

  从学生中选择一个设计方案(上次探究活动已布置了的探究题)

  [电子板书]探究程序

  1.氧气是否易溶于水(提出问题)

  2.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易溶于水(作出假设)

  3.将大量水倒入氧气瓶中并振荡,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4.复燃──不易溶;不复燃──易溶(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分析以得出结论。

  [电子板书]氧气不易溶于水

  补充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绝对不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只能溶解30 mL氧气,这对水中动物生存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实验探究步骤。

  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得出结果:

  现象:复燃

  结论:氧气不易溶于水。

  使学生加深对实验探究的意识,熟悉探究程序,使学生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活动四 硫在空气中、氧中燃烧现象

  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其他物质燃烧

  [电子板书]实验: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

  [多媒体]以木炭燃烧实验的视频为例介绍观察程序。

  [电子板书]观察程序:反应物质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作,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随出现的现象,特殊生成物质的检验。

  使用视频展示台(请一位学生上台与老师一起配合演示实验以作对比)演示实验:硫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

  [电子板书]打出实验的具体内容及步骤,并激励学生,看谁收集的实验信息多

  肯定并讲解:硫燃烧生成的气作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它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请同学们最好不要燃放它。

  [电子板书]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讲述:面我们学了文字表达式表达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我们同样可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电子板书]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中间用箭头连接,并注意条件是点燃。

  [电子板书]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

  [电子板书]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1.它说明了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2.也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

  学生被激起探究欲望。

  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配合做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后,积极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一起叙述反应物、生成物及硫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开动脑筋回忆并思考,可能的回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氧气支持物质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并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

  活动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电子板书]铁丝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

  [电子板书]实验具体内容及步骤(使用视频展示台)演示实验:铁丝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

  补充说明:铁丝燃烧生成的物质叫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电子板书]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问:一起说说反应前、后物质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问:为什么要放一些细沙呢

  肯定并总结: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渣把集气瓶炸裂。

  问:为什么硫燃烧不需要铺细沙呢

  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反应,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电子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氧气支持燃烧的例子。

  过渡:氧气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氧气的性质,再次播放有关氧气用途的影片。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做对比演示实验。

  参照实验具体内容来观察、分析。

  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然后一起回答,教师打出电子板书]反应前物质:铁、氧气反应后的物质: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思考,各抒己见。

  回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

  学生间相互讨论,并得出可能的结果。

  讨论并积极发言。

  讨论,回答:航天航空、气焊、气割等。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和深入。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熔点 沸点 溶水性(是否易溶于水)

  无色 气体 无味 1.429g/L -218 ℃ -183 ℃ 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物质燃烧得越剧烈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相关文章:

“氧气球”04-18

初三化学氧气教学教案12-12

医院氧气制度09-08

初中化学教案12-29

初中化学教案15篇02-10

氧气安全管理制度08-08

初中化学教案(通用15篇)10-19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盐酸02-18

氧气瓶管理制度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