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案

时间:2024-02-24 17:55:2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鹬蚌相争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鹬蚌相争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互不相让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习作能力及动笔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意识,创编一个新故事。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言导入,激发兴趣。

  介绍有关鹬和蚌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了解寓意。

  提问:

  1、鹬和蚌在争斗时都说了些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学习课文3、4句

  培养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鹬蚌相争时的语言。

  3、引导学生质疑。

  4、引导学生解疑,适时抓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朗读、理解、体会一些词句的含义。

  重点抓:“生气”、“豪不示弱”及“浩浩”等词语。

  方法:

  1、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并适当展开想像。

  2、播放鹬蚌相争时的`激烈场面,创设读的情境。

  1、找出鹬蚌相争时的语言,读一读。

  2、针对这两句话提出不懂的问题。

  通过读、说、讨论解疑,深入理解词句的意思。

  1、观看动画片段,感受相争时激烈场面。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二)读全文

  回归整体,揭示寓意。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1、播放鹬蚌相争的动画片。

  2、提问:鹬和蚌为什么会一起被渔夫捉去了?[

  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1、观看,体会当时的情景。

  2、自读全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创编故事

  读写结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动笔习惯。

  1、提问:当渔夫悄悄地向它们走来时,它们怎样做就不会被渔夫捉去了。

  2、评价学生习作。

  3、请学生读创编的故事。

  1、创编故事。

  2、读故事。

  四、作业

  鹬蚌相争教案 篇2

  作者:郑梅转贴自:吴老师工作室点击数:651

  《鹬蚌相争》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学生做“快速抢答”游戏(猜出图上寓言故事的名字:

  (1)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什么?)

  (2)掩耳盗铃(看谁能告诉我们它的道理。)

  (3)郑人买履(什么意思?这是我们刚刚学习过的。)

  生:告诉我们做事要动脑筋。

  师:这些道理你们都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课文中。

  师:课文中的故事里。寓言就是通过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学习课文

  齐读课题:鹬蚌相争

  师:要注意“蚌”这个字怎么写,师板书“蚌”字,在田格中写,边写边讲要领。“第三横最长,要感谢谁给它留出了位置?”(生:虫)

  师:你们想不想写一写?要注意“虫”字旁写在左边偏上的位置。要注意写字的姿势。

  学生在作业纸上写“蚌”字。

  再读课题。

  试着讲一讲这个寓言故事的意思。

  生:互相争执,谁也不让谁。

  师:你们见过鹬吗?(看图片)

  师:蚌生活在哪儿?

  生:生活在河里。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课文中的“河蚌”一词。

  师:你们真聪明,能联系课文中的词语来理解。

  把课文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文。

  两个伙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师:谁能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文。

  生1读。(师打出课件全文。)

  生:“谁”字读成“谁”了。

  师:两个字音都可以。

  师:鹬和蚌相争,结果怎么样了?

  生:一起被鱼翁捉去了。(师板书:一起被捉)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它们俩为什么不放开?

  生:它们俩为什么一起被渔翁捉走了呢?

  师:你们都会用“为什么”来提问,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鹬和蚌是怎么争的,一起来标画下来吧!

  学生默读,标画有关句子。

  指名汇报。

  生: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一个渔夫走来了,就把他们一起捉去了。

  师:这是他们怎么争的语句吗?

  生:第一句是,第二句是结果。

  生:“你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

  师:他找的是完整句吗?

  生:不是。

  师:画句要画完整,大家帮他补充出来。

  生:鹬生气了,说:“今天……”河蚌毫不示弱……活活地饿死。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从哪儿听出它们在争?

  生:从“今天”和“明天”听出来的。

  师:只是今天不放,明天不放吗?那后天呢?这是什么意思呀?——永远不放,直到对方被干死、饿死!

  指名再读一读。

  自由地再读一读。

  师:谁有不同的读法吗?也能读出它们各不相让。

  生读。

  生评:她在每个“不”字那里读得重。

  师:你听出什么了?

  生:谁也不放开谁。

  师:谁都不服谁。(师板书:毫不示弱)

  生:我想再创造一种读法。(生读。强调“干死”和“饿死”)

  师:它们互相之间都想争出个什么来?

  生:用生命在争,非争出个你死我活来。

  师:(染红两个“活活”)

  自由读文。

  指名学生再读这句。

  指名学生和教师互相读。(师读鹬,生读蚌。)(很生动)

  师:两个伙伴演一演吧。

  学生小组练习。

  指名两人读一读。

  师:鹬和蚌太温柔了,它们争起来了吗?

  再指名读。

  师:它们俩谁赢了?

  生:鹬赢了。

  师:实际上它们都没赢,让我们来帮一帮蚌吧。

  齐读蚌的话,那位读鹬的同学再读鹬的话。

  师:你们怎么反映有些慢呀,人们鹬都读完半天了,你们才说。再来一遍。

  再齐读。

  师读一遍。(声轻)我像你们那样大声喊了吗?我读出它们互不相让了吗?可以选择短适合自己的声音,不一定要大声嚷。再试一试。

  师:谁能不用大声喊,就能读出它们互不相让来。

  指名二生表演。

  师: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争的呀?

  生:从第一句话中看出的。

  生:从第二句话中看出的。

  师染红课件前两句。

  师:它们相争时想到会被一起捉去吗?

  生:没有。

  师:你们想到了吗?

  生:没有。

  师:现在想到了吗?

  生:想到了。

  师:为什么呀?

  生:先要看看周围有什么情况再争。

  生:要随时警惕。

  师:警惕什么?

  生:危险。

  师:什么样的危险。

  生:我候告诉它们一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

  师:你真有一颗宽容的心,连汉字都懂得谦让,何况人呢?

  生:

  师:结果被第三个人得到好处了吧。那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生:如果

  师:如果它们要像同学们这样聪明,那就不会被捉走了。

  师:你知道这个故事从哪儿来的吗?

  生:战国策。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妈妈让我背过一本书,书上说的。

  师:书真是我们的好朋友的。

  师:想听听吗?(师伴着课件读这个故事。三个人物:赵王,大臣,苏代出谋。)

  (故事略)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了一个成语,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最后说……

  师:你真聪明。能从故事中就知道这一成语。

  师:这个成语还有其他说法呢,出示: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师:你们想把这个故事变成课本剧吗?

  小组排练。

  指名小组台前表演。

  组一。(只是分角色读,没有表演。已下课。)

  专家质疑:

  娄湘生:

  今天在这节课上,为什么让学生花了这么多时间让学生读。你为什么让学生反复读?

  郑梅:

  我是想让学生读出不同的`层次,来感受到其中的寓意,在反复的读中来体会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而不仅仅是进行说理,语文课还是应该以“读”为主的。我今天设计的课件可能有些内容没有展示出来,我在想,假如今天学生读得不好,我该怎么办呢?我可以把重点词语出示出来,逐字逐句地读,让学生提高,来体会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娄湘生:

  “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活活把你饿死”其实它的读法是多元的,还可以带着一种气人语气。不一定就像课堂上你所要求的那样,有可能是故意气它的语气。阅读课不一定只读够量,还要读出质。读法应是多元的。

  鹬蚌相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4个以上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课件出示《鹊蚌相争》的动画片,学生观看。)

  2、学生思考: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还想知道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指名认读。组词。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鹊蚌相争这个故事?(3—6自然段)

  2、精读3—6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一”,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2)学生汇报。

  (3)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这一段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

  ③学生汇报。

  ④老师指导朗读。

  (5)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找出写鹊和蚌争论的`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

  ②自己读读第4—6自然段,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同桌讨论讨论,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大家解决。(理解:摆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费力等。)

  (6)学生汇报。

  (7)齐读第3—6自然段。

  (8)试试看,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鹊蚌相争》讲给大家昕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个故事,聪明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1 、2 、7 、8自然段)

  4、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 、2 、7 、8自然段,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比比谁说得最棒!

  5、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1、自由读读全文,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鹊蚌相争的事情吗?

  鹬蚌相争教案 篇4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 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网上收集鹬、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自学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

  (1)学习教材,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设计教案。

  (2)准备课件。

  教学课题: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暗自得意、反唇相讥、 、 互不相让、怒目相视、轻易而举”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

  4、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内容,自学生字词。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3、体会鹬蚌相争的过程、结果,从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2、懂得与人相处时应该宽容、谦让。

  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这则寓言通过鹬 和蚌相互争吵,互相争斗,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 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 易懂,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

  (2)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2、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

  (2)懂得宽容、谦让,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 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 这里有同台辩论、相互交流、问题探讨、拓展训练等,可以满足学生在良 好的氛围中自由发展的要求 。

  按照新课标要求,以“问议导练”课堂模式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五年级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激趣导入、质疑问难、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课外延伸等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历史故事、卡通 动画、课堂活动、简洁板书等形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 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一)出示地图。

  战国时候,中原 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 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 一直野心勃勃,想吞并其他六国,统一天下。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 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 然而,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

  这是什么故事呢?具有这么大的魔力?居然能够阻止一场战争?

  (二)出示动画,了解故事。

  1.指出动画中的两种动物和人物。

  (1)看动画,回答。

  (嘴巴又尖又长是什么?) 板书:鹬

  (有坚硬的'外壳儿是什么?)板书:蚌

  (还有个人物?——渔夫)。板书:渔夫。

  (2)这就是《鹬蚌相争,渔夫得利》的故事

  板书:鹬蚌相争

  (三)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分析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质疑,问题导航:( 鹬和蚌为什么会争斗?它们是怎样争斗的? 结果怎样了?)

  3.明确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音频比较朗读,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习概括: 快速浏览课文, 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三、品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1. 设疑:造成这样的结果,是谁的错呢?

  2. 是鹬鸟的错?是河蚌的错?

  3.学生自由分组,展开辩论

  正方:是鹜的错,因为它想吃蚌的肉…..

  反方:是蚌的错,它不应该夹住鹬的嘴…..

  教师:两者都有错(无论学生先说是谁的错,均可回到两者 同时有错的回答中)

  教师:是这样吗?让我们来从课文中找出根据来。

  (二):自学课文。

  小组讨论:

  (1)理解“心旷神怡、暗自得意、反唇相讥、互不 相让、怒目相视、轻易而举”等词语的意思。

  (2)鹬蚌为什么争斗?怎样争斗的?结果怎样?

  (3)导致鹬蚌被捉结果是谁的错?谁胜利了?谁 受益了?

  (4)讨论本课蕴含的道理。

  (三)揭示寓意。

  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 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重温寓意。(出示)

  故事哲理 互相争斗、 互相争斗、互不相 让,只会两败俱 让第三者得利。

  伤,让第三者得利。

  四、回归文本,总结升华

  1.回顾课文,体会寓意。(出示板书)

  鹬→ 相争 ← 蚌

  渔夫

  (得利)

  2.根据提示,复述故事。(出示提示)

  阳光明媚→心旷神怡→ 口水直流 →无计可施→饥肠辘辘→暗自得意→反唇相讥→怒目相视→轻而易举

  五、课文延伸

  阅读原文

  重点理 解:

  (1)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 即有死蚌。’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六、拓展练习。

  续写:鹬鸟和河蚌躺在渔夫的鱼筐里……

  续写:

  鹬鸟和河蚌躺在渔 夫的鱼筐里……

  七、创新提高

  1. 观看《螳螂捕蝉》动画,谈谈你的理解。

  2. 结合实际,谈谈你在生活中该怎样和同学们、邻居相处 ? 出示图片,简介“和谐社会”,号召学生积极参与。

  八、板书设计

  板书

  鹬→相争←蚌

  渔夫

  (得利)

  鹬蚌相争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舒适”“心旷神怡”“踱步”“钳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4、领悟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

  (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课件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

  (“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指名说或齐答。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

  (先学故事,再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相争”写在下面。)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读得正确吗?

  3?读词记形:

  鹬:“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鸟,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左边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是“矛”字,下面不是“同”,可要仔细观察了,是同字框里加“八”“口”。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作业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会比老师写得更好!

  蚌: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啄: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钳:什么意思?做一做这个动作。能用这四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钳鹬。)

  (板书:啄 钳)过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鹬和蚌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

  (二)读故事。

  1、过渡:故事的发生都有时间、地点。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2段。

  (2)指名汇报。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欣赏陶醉的情感,用优美舒缓的语气来朗读,边读边想象这幅迷人的画面,想象水鸟和河蚌们的自由自在。)

  (4)指名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2、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俗话说有果必有因,那么它们相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1)默读课文第3~5段,然后与周围同学交流在朗读中的发现。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一种享受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河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3、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讲读第6~12段。

  (1)过渡:由此发生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此时,它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怎样的呢?哪几段进行了描写?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后评议,是否读出了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

  (2)它们相争的时间有多久呢?用“——”勾画句子(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时间慢慢地溜走了,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学生读句子,结合课文插图,想象鹬蚌相持的画面,感受相持时间之久。

  (3)此时,在你们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吗?指名说: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小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

  (4)指名读9~12段,男女生对读,师生分角色读,或两人一组,边读边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再指派代表上台表演。课件(小黑板):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让学生反复对读,感受它们的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引导学生从鹬蚌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5)猜一猜: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4、是这样吗?齐读第13、14段,学生谈收获。教师相机板书:渔夫得利5?快速默读课文,梳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怎么判断的?

  (三)明道理。

  1、发散思维,同桌说一说。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渔夫提走了鹬和蚌,心想:。这时的鹬和蚌垂头丧气,鹬心想:,蚌心想:。

  2、这则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合作讨论、交流,再全班分享。

  3、小结:课文在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三、拓展延伸

  1、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燕策二》,这是原文,读一读吧!(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原文。)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四、总结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懂得更多。

  五、作业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鹬蚌相争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对比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认识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4)比较:“豪”与“毫”的区别,同音字组词练习。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有感情朗读。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4、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再读课文体会,注意语气,重点词句的指导。

  四、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五、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鹬 蚌

  ↘ ↙

  相争

  (互不相让)

  ↓ ↓

  渔夫得利

  鹬蚌相争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抓住两处重点语段进行朗读、想象、评说,明白“双方相争、互不相让,结果可能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的道理。

  课前游戏

  1、看图片猜故事题目,复习寓言的特点

  2、历史故事揭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认识“鹬”“蚌”

  1、揭题,认识鹬和蚌,了解其特点。

  2、引导读文:鹬蚌相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赶紧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毫不示弱(音、形、义、读好词语)

  2、夹住(选择字义,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3、词语串教学,读准、读好,并加以记忆。

  4、回忆词语并选择词语填入句子。

  5、引导学生发现填空的三句话和课文之间的联系,从而感知故事情节,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习起因

  1、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起因,鹬是怎么啄,蚌又是怎么夹的?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看到当时的情景吗?请你读一读,练一练。

  2、指名读,评价指导,齐读。

  3、小结板书:这一啄一夹,鹬和蚌之间的争斗就开始了!

  四、聚焦“相争”

  1、鹬和蚌是怎么争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第2、3自然段,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聚焦“威胁”

  1)“威胁”:怎么理解?(吓唬、恐吓)

  2)看看鹬是抓住什么来威胁蚌的?

  3)把自己当做那只鹬,赶紧威胁一下蚌吧!自己练练,指名读,加以评点。

  4)结合语境,想象鹬的心情,再次朗读。

  3、聚焦“毫不示弱”

  1)像刚才那样把自己当做蚌,毫不示弱地跟鹬争一争。练习朗读。

  2)朗读评点(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3)分角色朗读。

  4、抓住“相持”一词,引导学生想象鹬和蚌还会怎么争呢?

  1)同桌合作练说

  2)创设情境,指名交流

  3)小结:再这样争下去,鹬就会——蚌就会——,用个成语来形容就叫——

  五、学习相争的结果,感悟寓意

  1、正当双方相持不下、筋疲力尽时,渔夫来了!结果如何呢?请女生一起读。

  2、瞧这渔夫,他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3、小结板书:渔翁得利

  4、齐读体会

  5、写话练习:同学们,假如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鹬和蚌说什么呢?请你想一想,写一写,组织交流,加以小结。

  6、回扣开头:这就是苏代讲给赵王听的故事。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就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现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吗?

  7、小结:一个小故事还化解了一场纷争,真是——小故事,大道理;小故事,大作用!

  六、布置作业:

  选择阅读练习中的寓言故事,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寓言)

  啄夹

  威胁毫不示弱

  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教案 篇8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这是一只河蚌)板:河蚌

  读

  (它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演:张壳

  出示:太阳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做做河蚌?交流

  (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

  板:鹬

  读

  (它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也可加语言)也来说一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

  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

  3、打开书本,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评价:提点意见,优点也行

  二、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二、三两小节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请大家认真听,最好能在脑海中浮现鹬蚌相争的画面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

  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六、小练笔

  鹬蚌相争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4个以上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课件出示《鹬蚌相争》的动画片,学生观看。)

  2.学生思考: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还想知道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指名认读。组词。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鹬蚌相争这个故事?

  (3—6自然段)

  2.精读3—6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2)学生汇报。

  (3)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这一段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

  ③学生汇报。

  ④老师指导朗读。

  (5)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找出写鹬和蚌争论的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

  ②自己读读第4—6自然段,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同桌讨论讨论,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大家解决。(理解:摆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费力等。)

  (6)学生汇报。

  (7)齐读第3—6自然段。

  (8)试试看,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鹬蚌相争》讲给大家听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个故事,聪明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1、2、7、8自然段)

  4.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2、7、8自然段,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比比谁说得最棒!

  5.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1.自由读读全文,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鹬蚌相争的事情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一读这些词语。

  劝说懒洋洋鹬蚌相争相持不下毫不示弱

  啄张开收拢露出毫不费力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鹬蚌相争》这篇课文,谁能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听。

  3.齐读全文。

  4.其实像这样有趣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到成语故事的网站去看一看。

  二、学习会写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有什么特点,找一找哪些字已经会了,哪些字容易写错,再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易写错的字:

  “候”字不要掉了中间一竖写成了“侯”。

  “夹”字不要写成了“来”字。

  “占”字的上面不要写成了“十”。

  (2)左右结构的字有:攻、劝、洋、脱、候、理。

  要先让学生去观察字形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再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什么位置,为写好字打基础。最后再根据构字方法进行字形的记忆。

  “洋”是形声字,左表形(海洋,有水才能有洋),右表声。

  三、练习写字。

  1.先描写课本中的生字。

  2.在写字本上写偏旁和生字。

  3.评一评,看看哪一个字写得好,哪一个字写得不好,为什么?

  4.继续练习写字,争取把后边的字写得更好。

  5.当堂反馈,进行听写。

  鹬蚌相争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根据寓言解释“矛盾”。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懂得懂得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矛与盾》,从这则寓言你明白一个什么道理?生回答。

  师:知道说话要实事求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师:念得真准,尤其是“鹬蚌”你也念准了,课题中“鹬”字最难写了,谁来讲一讲,你打算怎么样记住它的?

  生:我也有个好办法:“商”字摘掉帽,上面换个“矛”,右边站只“鸟”。就念“鹬”。

  生:把橘子的木换成鸟就是鹬

  师:你的方法非常简单,你俩都很会记生字。

  从课题《鹬蚌相争》看,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生:“争”

  师:故事到底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探究竟。

  过渡;俗话说:“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起跑线就无从规划自己的行程”,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也要有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请看大屏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做事要权衡学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根据寓言解释“矛盾”。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

  过渡:目标明确了,但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读通它,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课文,看自主读识

  三、自主读识

  (1)、自由读课文,力争在短时间里读通、读正确课文。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课后生字。

  过渡:同学们读写非常认真,学习就得这样。下边我们就做个小游戏检测一下你的学习效果。快乐大转盘谁来转

  四、快乐大转盘——字词认读

  师:快乐大转盘谁会写?大家写

  生:快乐大转盘我来读?指名读。

  曝喙箝

  师:读的声音洪亮,语音标准。

  师:快乐大转盘谁会写?

  生:快乐大转盘我来写

  师:大家写

  蚌曝鹬喙译

  同桌对改。

  师:快乐大转盘谁会读?

  生:快乐大转盘我来读。指名读课文。

  同学们第一步你们掌握的太棒了,你们非常有能力,那就通过自己的力量和小组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吗?请看合作读议,探究古文。

  五、合作读议,探究古文

  1、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

  2、你知道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吗?从哪里知道的?

  3、小组里有感情的朗读。

  4、选出代表准备汇报。

  注意:一定先自己学,时间为6分钟。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力强。

  六、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过渡:各位小队员,代表选好了吗,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啊?哪一组代表敢第一个站起来读?

  师:他读的时候大家认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读完后请后边一组作评价。

  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

  一组比一组读的话,哪个小组把这篇古文的意思弄懂了?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

  2。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前两项任务我们完成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理清课文。

  3、归纳条理

  从课题《鹬蚌相争》看我们知道围绕“争”来讲的。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吗?从哪里知道的。

  以“我知道《鹬蚌相争》——————是——————,从课文这句话知道——————”的'句式说一说那么它们是怎样争的呢?

  生回答

  (1)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原因:为利害相关又各不相让。从课文这句话知道鹬啄蚌,蚌夹鹬

  (2)生: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过程: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师:你知道鹬和蚌为什么会这样说吗?

  生:鹬知道蚌要喝水,如果蚌不张开双壳,只能期待下雨,一连两天不下雨,蚌就会被渴死,鹬是抓住了蚌的弱点了。蚌也知道鹬挨上两天,它也会饿死,也抓住了鹬的弱点。

  师:你们了解了鹬蚌的知识,真是个注重积累的同学。

  有没有同学来来模仿一下怎么读这两句,找同学读一读鹬蚌相争的厉害劲儿。同学推荐两位灵牙利齿的同学来读一读这两句,语气要坚硬冲撞一些,读出气势汹汹,毫不退让的感觉。生读

  男生齐读。(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天立地的泰山。)

  女生读(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我好想看到了两者相争的情景)

  (3)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结果:它们俩都被渔夫捉走了。从课文这句话知道两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

  小结:鹬想啄出蚌的肉,却被蚌夹住;蚌如果放开,就会被鹬吃掉,不敢放开。各自的处境也让他们发生了冲突,结果是二者捆绑在一起,这给渔翁一个好机会,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子斩获一蚌一鹬。

  4、看着大屏幕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评价事物,感悟道理

  1、对于渔翁来说大有收获,对于鹬与蚌来说就叫两败俱伤啊。

  (1)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都想从中的到利益而互不相让,结果谁也没有得上,却让渔翁捡了个大便宜。

  (2)、那你们认为鹬和蚌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鹬和蚌之间彼此争斗,不可调和;鹬和蚌各自的愿望与各自的处境互相冲突,无法解决。

  2、从两败俱伤的这个结果来看,受到教训鹬与蚌。

  鹬和蚌在不肯相舍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请同学们把你的话写在练习本上。

  生:鹬放开蚌的肉,蚌放开鹬的嘴。

  生: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让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互相钳制往往故此失比,让他人钻了空子。

  生: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

  师:这叫做把书读活了!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大家完全读懂了。

  3、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

  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从它们所受到的这个教训,我们可以总结出: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让我们做一个心胸开阔的好少年。

  4、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课文。全体朗读‘

  上一节我们知道矛盾指的是言语和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这则语言的矛盾指的是什么呢?

  这节课的矛盾指的是为了保护某方面的利益而失去了其他的利益。

  过渡:故事我们学完了,哪一组能把故事复述下来,给你1分钟时间小组准备。

  小组叙述故事。

  小组表演

  师;两个小组表演的太精彩了,不仅把故事完整的再现,鹬和蚌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从中得到启发。

  八、请同学们看一段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自己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摩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苏代讲完了《鹬蚌相争》的故事后,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你知道苏代用什么办法让赵惠文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九、课堂检测

  千百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2)班的孩子也得到一个深刻的教训: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别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让我们把这个教训继续流传,警示所有的人。我们一起来背课文。我们一起填一填

  十、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今天的故事,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们都会====权衡得失、互相谦让。我们今天学的“鹬蚌相争”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故事中又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很多同学们可以去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给予自己的人生一定有很大的启发。

  鹬蚌相争教案 篇11

  表演动作建议

  1、第一段音乐

  第1-2小节,左手的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捏住作小河蚌休息状。

  第3小节,幼儿用左手手指作蚌壳张开合上的动作。

  第4-10小节,动作同第1小节。

  2、第二段音乐

  第1-2小节,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作鹬嘴状,胳膊作鹬的膀子。

  第3-6小节,右手变成的.鹬作左右晃头状。

  第7-8小节,右手变成的鹬作上F点头状。

  3、第三段音乐

  第1-3小节,左手作河蚌打开蚌壳晒太阳状,右手作鹬伸长膀子发现河蚌状。

  第4小节,作鹬的右手向作河蚌左手飞过去,作河蚌左手从打开蚌壳变成合上蚌壳。

  第5-8节,同第4节。

  第9小节,蚌壳夹住鹬嘴。

  第10-11小节,河蚌和鹬互不相让,拉来拉去。

  第12小节,河蚌和鹬被渔夫捉走了。

  二、教学活动建议

  教学准备:

  一块大布幕。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优美、风趣的旋律,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结构。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尝试用手指动作表现故事音乐。

  3、感悟“友好相处、互相谦让”的内涵,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1、观看老师用小手表演,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2、老师有表情地带领幼儿倾听并进行分析。

  3、在理解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分段表演。

  分析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小河蚌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并创编小河蚌蚌壳打开、跳舞、合上等动作。)

  分析第二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鹬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并创编鹬跳舞、点头、飞等动作。)

  分析第三段音乐,创编鹬蚌相争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并创编鹬啄蚌时的鹬和蚌相争的动作。)

  4、在老师的体态语言暗示下,尝试自主用小手完整表演,两人合作表演。

  四、友情提示

  本次活动,酉一名幼儿用双手进行两个角色转换表演,也可结伴合作表演。在此基础上,可以和区角游戏、亲子游戏配合开展,也可结合人际交往开展社会主题活动。

  鹬蚌相争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说夹住

  鹬蚌相争毫不示弱鱼翁占便宜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书写评价。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

  (7)指导朗读。

  (8)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

  (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力)

  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组说说故事。

  4、指名说故事。

  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拓展

  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齐读课文。

  作业:

  1、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鹬蚌相争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说夹住

  鹬蚌相争毫不示弱鱼翁占便宜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书写评价。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出示小黑板: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

  (7)指导朗读。

  (8)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

  (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力)

  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组说说故事。

  4、指名说故事。

  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拓展

  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齐读课文。

  作业:

  1、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鹬蚌相争教案 篇14

  一、复习、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板书:鹬蚌相争)

  2、图片中哪个是鹬?哪个是蚌?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谁能用课题中的一个字来说明?

  3、他们为什么发生争执?是怎么争的?结果又是这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故事。

  4、开始学习之前,老师想看看昨天大家的预习情况。

  出示词组:

  伸出啄肉用尽力气威胁

  合上夹住毫不示弱

  没费力气一齐捉住喜笑颜开

  (1)、指名读词,相机正音。

  (2)、齐读词语,边读边思考:为什么三排字的颜色不一样?

  (3)、那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吗?(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刚读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他们为什么而争?

  (1)我们来看看第一自然段。这段文字抓住了鹬、蚌的.什么来写?(板书:动作)

  (2)这么多动词把刚才鹬、蚌相争的原因描写得很生动,谁来演一演?

  (3)齐读感悟。

  2、我们知道他们在用动作相争,那么接下来他们又是怎么样争的呢?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告诉老师这两段内容抓住了什么来写的?(板书:语言)

  (1)指名读句子。

  (2)分角色朗读,体会“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内在含义。

  (3)争出结果了吗?他们还会怎么样争执呢?谁来说一说?

  (4)相机板书:两败俱伤。

  (5)鹬跟蚌就这么相持着,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夜幕降临,他俩还在僵持着,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没有人愿意先放手。最后让渔翁捡了一个大便宜,所以这个成语的后半部分就出来了——渔翁得利。

  3、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4、课件出示故事,相机询问:“什么故事能化解一场战争?”(生自由说,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即可)

  三、拓展延伸

  1、多年以后,鹬和蚌的子孙在一次在河边相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儿呢?请同学们课后完成续写,期待你们的精彩故事。

  四、布置作业

  1、续写《鹬蚌相争》。

  2、把这个故事回家讲给家人听。

【鹬蚌相争教案】相关文章: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08-05

读《鹬蚌相争》有感04-15

读《鹬蚌相争》有感12-19

鹬蚌相争读后感04-26

鹬蚌相争读后感04-28

《鹬蚌相争》读后感300字(通用3篇)06-18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美术教案星空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