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囚绿记》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囚绿记》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囚绿记》教案设计1
《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 抒情的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 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 ,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 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 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 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由于它的写景状物很有特点,表达情意含蓄蕴藉,很适合 中学生朗读、赏析,所以受到不同版本教材编委的青睐。
一、课题《囚绿记》
二、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三、教学设想
(一)重点
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难点
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具配备
多媒体展示ppt与板书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生活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读准字音。
课时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巴金老人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他就是《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今天 , 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代表作, 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二)初步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参照课后第一题即: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并将课文划分层次。
1、校准字音字义
在大屏幕上展示本课的生字生词,请同学试读,如有错音老师在纠正。
陆蠡(lǐ)
涸(hé)辙(zhe)
婆娑(pósuō)
猗(yī)
蕈(xun)菌
瞥(piē)见
⑴了截:直截。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⑸猗郁:茂盛的样子。
(6)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2、寻绿(1~4)喜悦满足
赏绿(5~7)快活留恋欢喜
囚绿(8~12)喜悦可怜恼怒
放绿(13)尊敬祝福
思绿(14)怀念期盼
(三)分析课文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做上标记,然后我们一起分享,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找同学来讲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教师做出品评。在指出以下三个句子,老师与同学一同赏析。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此时听音频)
“焦”清晰地写出了作者对绿色的向往。隐含着对祖国摆脱日寇铁蹄重获光明的急切内心。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借比喻表达了对绿色的喜爱,喻体爱、幸福、猗郁的岁月,展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3、临行时我珍重的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绿”比喻成“囚人”。我释放了被囚禁的常青藤,期望沦陷的祖国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内心表露。
提问:为什么要将“绿色”比作囚人?题目为什么叫《囚绿记》?
答案:(1)拘禁常青藤、不屈服于侵略和压迫的反抗精神
(2)作者选定“囚绿”为文章命名,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囚绿”写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联系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革命家、翻译家,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囚绿记》。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关于抗日的书籍。他当时未在场,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1942年仅34岁的陆蠡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在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写1939年(作本文的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它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他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四)综合阶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作答,教师进行明确
1、作者为什么喜欢绿?
绿代表着生命、希望、幸福、理想,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2、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为了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
3、“绿”被囚前后外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绿”有什么性格特点?又象征着什 么?
被囚前:柔软的卷须,茂密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
被囚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超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
(1)蓬勃生长、生命力旺盛——生命、希望
(2)固执——坚强不屈
(3)向阳——光明自由
实写“物”,虚写“志”,托物言志。(很有特色)
4、理解文章的深刻涵义
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期望沦陷的祖国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内心表露。
(五)课堂练习
仿照本文的写作手法,描写一种你喜欢的颜色或事物。
许久过后依旧不能忘却昙花开放的刹那,皎洁如玉的月光下,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拥抱这看似美好的世界,如同超凡脱俗的精灵,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
(六)课堂小结
《囚绿记》在主题上的贡献,不是《荷塘月色》是对人生的探求,在苦苦寻找生命的出口;不是《故都的秋》是对人情的开掘,在努力开掘人情的高雅趣味;《囚绿记》是对人生的顿悟,在形象地揭示个人境遇与民族的命运,人性中爱欲的误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发现美的历程。 当然,我相信同学们还会有很多新的想法,这也许正是优秀作品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吧。最后让我把这段话送给大家——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禁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我们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去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八)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三、板书设计
写作思路 情感变化
赏绿(1--7) 抒 喜爱留念
囚绿(8--11) 情 无比的喜悦、爱怜
放绿(12--13) 线 尊敬祝福
思绿 (14) 索 怀念期盼
关于《囚绿记》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
教学重点、难点
1、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批注 课前准备让学生查找陆蠡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第一块:与陆蠡相识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学生谈完后,教师强调本文中所蕴藏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学生可以带有关的资料
第二块:讲述与绿藤的故事
1、组织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熟悉课文,再现作者与绿藤相处的情景。邀请两三位学生上台讲。情境导入 语:悲欢离合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草木非人,但它们却永恒地在演绎着生命的故事。《囚绿记》中,作者和绿藤间有着怎样动人的镜头呢?请你熟读课文后,用生动的语言(不看书本)来向大家讲述一下作者与绿藤的故事。
2、组织分析三位学生在讲述故事重点内容安排上的共同点。
3、提升学生的认识: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绘绿藤的'执着呢?绿藤象征什么?作者通过讲述特与绿藤的故事到底要抒发哪些情感呢?
4、学生先熟悉课文,然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练习几分钟后,争取上台向全班同学讲。语言要生动,表达要连贯。
5、抓住共同点思考分析。结论提示:对绿藤的执着的描写;作者对绿藤的感情。针对三个问题,可以查资料,可以与同桌讨论分析。为增强效果,可以用录音机为部分同学配乐。
第三块:再当评论家
1、组织学生围绕课堂讨论的重点为本文作批注。
2、组织交流批注。
3、认真写批注。
4、大胆发言,积极交流。要求学生批注要做得整洁,以便于自己复习。
【《囚绿记》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囚绿记》教案04-08
《囚绿记》说课稿09-18
囚绿记教案09-04
囚绿记教学反思09-15
囚绿记的教学反思02-24
《囚绿记》教学反思03-17
《囚绿记》教案(精选13篇)12-05
《囚绿记》教案(15篇)02-22
《囚绿记》教案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