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的空间中学习汉字,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了解学校各种设施及用途。
2、认识4个生字,了解“文”字的字理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3、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难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准备:
挂图、“文”字的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得怎么办?(读书)想读书就必须得先识字,汉字是我们学习的助手,所以我们要与汉字交朋友。说说你自己认识了多少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
二、认识四个生字
1、出示挂图,认“语文”两个字,拿出自己的.语文书,看看上面的字,说说语文书里有什么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端书、翻书的方法,了解有关书籍的知识,如封面、目录、页码,书中几个主要的图标等等。
2、出示“文”字的字理,给学生讲述“文”字的故事。
3、指名读班牌上的字,认识“班级”、两个字,知道这里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看看你记住了多少?
出示:班、级、语、文。
5、观察图画,认一认这些字,看看你都能在哪里找到它们?
三、参观校园
知道每处的地点、作用,借机认识一下标牌上面的字。
1、认识阅览室,知道这是他们课内外读书的地方。
2、认识微机室,知道这是他们上微机课的地方。
3、认识实验室,知道这是他们做实验的地方。
4、参观卫生间、会议室、办公室,告诉学生它们的作用。
四、作业
把你今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了解我们的校园。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描写雨后儿童嬉戏玩耍的诗歌,意境优美,基调欢快,比较适合朗诵和训练说话。诗歌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玩水时“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认识课文中的部分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3、鼓励同学们由熟练朗诵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设计思路:
以读为本贯穿全课。在读上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说话训练、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教学准备:
卡片、录音机、儿歌《水花花、泥花花》磁带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导入阶段(启发思维,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1、师: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看看谁能借助拼音把这几个词语度的又快又准!
(展示词语:雨后广场水花糟糕)
理解“糟糕”:糟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给大家讲讲呢?(师及时点拨,随时鼓励)
2、看了这几个词,你想到了什么事呢?说给大家听听吧!(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这样的导入设计,既认识了生字,理解了“糟糕”这个词,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引起学生阅读兴趣,顺利引入课题,可谓“一石多鸟”。
师: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快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诗,说不定,诗中还有我们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呀?(板书:5雨后)
第二阶段:朗读阶段。
一、攻克第一关:正确朗读。
1、听读,初步感知。
2、领读。
3、自己读(学习方法: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读给大家听,喜欢哪节读哪节(师生互动评价,标准是是否准确,有无掉加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非常高,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会独立解决,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二、攻克第二关:流利朗读。
师:喜欢这首儿歌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自由说,注意强调说完整)
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会更喜欢了。
1、合作读,互相读读比比(标准是是否熟练,声音是否大)。
2、比赛读,请人代替老师和大家比赛读。
3、师生接龙读。
[设计意图]读的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争着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朗读,合作朗读的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又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
三、攻克第三关:有感情朗读。
师:咱们一起读了,老师真快乐,大家快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听歌里的小朋友快乐吗?(播放儿歌《水花花、泥花花》)
是啊,雨中的小朋友真快乐!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小节,看看大雨过后,广场上玩水的小朋友快乐吗?
1、哪一句看出来了?(发散思维,积累语言,指导说话“快乐得还像……一样”。)
2、大家说得真好,他们的确很快乐,自己试试看谁能把他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3、自己试读。
4、组内读,读得好的别的小朋友可以给他加上动作演一演。
5、请小组表演读,好的给配上音乐。(乐曲未完,大家闭眼听,脑子里过电影别的小朋友会怎样玩水,说一说)
[设计意图]听儿歌是为了让同学们体会小朋友尽情玩耍的快乐心情,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奠定了感情基调,又趁机让学生放松身心,起到了休息的作用。而学生的表演则把课文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给读得好的同学配音乐,既提高学生兴趣又渲染气氛,最后达到曲终意未尽的效果,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开发。
第三阶段:课外拓展阶段。
布置个性化作业(任选一题)
1、背一背:把你喜欢的小节背给同学或父母听。
2、画一画:把小朋友雨后玩水的情景画成一幅画和同学们交流。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在这里布置了两个个性化作业任学生选择,也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具体体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四个生字,读准“葡萄”的字音,认清“酸,憾”的字形,理解“遗憾”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积累文中克雷洛夫的写这则寓言中有关描写葡萄的句子。
3、展开想象,体会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了解寓言的寓意
4、初步感受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作家,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什么寓言?(学生交流)
2、寓言常常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就是——(板书课题38 葡萄是酸的)(学生跟读)
(1)正音“葡萄”的“萄”要读轻声。
(2)正形“酸”(师用红笔板书,学生同时书空)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的内容就是一只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学生齐读课题)
4、借助预习我们知道这则寓言有三位作家都曾写过,(出示三位作家名字),师引读。注意:《伊索寓言》收集了伊索和其他作家的寓言。
5、这三则寓言内容相同,写法却各有各的特色,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三位作家,学习他们的作品。
二、细读课文,研读描写葡萄的句子。
1、三则寓言的内容都写了狐狸说——葡萄是酸的,那么葡萄究竟是不是酸的呢?
请你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划出三则寓言中描写葡萄的词组或句子,读通顺。
2、学生交流,出示:一串串的葡萄
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
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3、指导朗读:
(词组)一串串的葡萄
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注意停顿)
(句子)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读通)
4、这样的葡萄你觉得会是酸的吗?
学生谈感受,(板书:熟透了)(注意“透”的笔顺)
出示:
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5、熟透了的葡萄大家都吃过,一定是甜的。(板书:甜),读好这句句子。
6、这样的葡萄的确十分——诱人(出示词语),你看着这样诱人的葡萄就会感觉——(学生交流,师总结出示:馋涎欲滴)
7、引读:
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这样的葡萄不要说去尝,就是看着也都会让人——馋涎欲滴。难怪饥饿的狐狸一看到这诱人的.葡萄,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它会想——
三、深入读文,体会狐狸的心情,了解寓意
1、出示填空: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它想:。
(学生交流)
2、狐狸那么想吃葡萄,可为什么却说——葡萄是酸的
3、自由读课文,找找原因。
出示:唯一的遗憾是葡萄都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么也挨不近抓不住。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
4、出示图片,想象,狐狸为了吃到葡萄,用了什么方法?
5、可是,葡萄实在挂得太高了,它白费了一个钟头,累得气喘吁吁,却——无论怎么也挨不近抓不住,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这对于一只饥饿的狐狸来说,真是——遗憾(出示词语)
6、引读:狐狸望着果园里——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可是却吃不着,为了不让自己太难过,所以它说:——“葡萄是酸的”。这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7、我们再来读读狐狸说的话,读出狐狸当时的心情。
(学生练读,交流)
8、引读:明明是——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可狐狸却说——没有一颗不是酸的!
你们说他说的是事实吗?(学生交流,师总结出示:歪曲事实)
9、狐狸歪曲事实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交流,师总结出示:安慰自己)
四、点明寓意,总结全文。
1、狐狸吃不到葡萄,为了安慰自己,就歪曲事实,这是不对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出示寓意)
遇到困难,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即使无法解决也不该去埋怨。
(1)学生自由读。
(2)听记寓意。
2、现在这则寓言常常用来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对真正有本领的人却又非常嫉妒的人,人们把这样的人称为“吃不到葡萄的狐狸”。
3、今天我们学习的三则寓言,讲了同样的故事,不过风格各有不同,有的比较简练,(齐读第一则寓言),有的生动具体(齐读第三则寓言),但无论哪种写法,都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我们要勇于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即使无法解决也不该去埋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会认五个生字。
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的离不开空气。
教学准备:
气球、课件、展示台。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五颜六色的气球)
问:气球为什么会鼓鼓的呢?(学生回答)师把里面的空气放掉,再问:空气跑到哪里去了?(生回答)
2、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空气在哪里》。(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画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学。
3、反馈:课件出示词语花园,指名认读词语。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5、课件出示: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小猴子和空气玩游戏,空气一直躲,小猴子一直,最后小猴子明白了。
(指名回答后,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过渡:同学们自学得很不错,接下来,就要看我们合作精神怎么样了!比一比,看哪个合作小组最先完成学习任务。
1.出示合作要求。
课件:1)自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小猴子找空气,知道了空气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空气的作用,小组内汇报。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选出你喜欢的.一组对话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读。
2. 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完成任务。
3. 集体汇报。(结合学生汇报的顺序相机教学)
空气在小猴子的肺里
1)你们是在第几自然段找到的?空气自己是怎么说的呢?
2)我们的肺里有空气吗?试一试就知道了!把鼻子捂住,屏住呼吸,有什么感觉?
3)空气有什么作用?
空气在皮球里
1)你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找到的?空气说什么?
2)空气的作用是什么?
空气在墨水里
1)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和你平常发现的一样吗?
2)这里,空气的作用是什么?
空气在汽车轮胎里
1)出示课件:汽车在行驶。
2)齐读空气说的话。
3)它的作用是什么?
空气在水里
1)课件出示:鱼儿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
2)你看到了什么?这关空气什么事呢?
3)自豪地读读空气说的话。(课件出示空气说的话。)
空气在火里
1)气还有什么作用?读读空气说的话。
2)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能帮助火燃烧呢?
空气在田野里
1)空气还在哪里?它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2)谁来用“有了我……才能”改改空气说的话?
大家学得真好!老师还有个疑问:风是怎样形成的?(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4、分组完成下列表格,并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对话练习分角色表演读。
空气在哪里 | 空气有什么作用 |
5、展示汇报。
1)展示台展示学生完成的表格,集体订正。
2)指名分角色表演读,比比谁读得好。
四、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
(1)、我是小小科学家。
1)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有什么作用?(绘制表格完成。)
2)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空气在哪里。
(2)、我是小作家。
我会续写课文。
2、选择你喜欢的一组作业,可以自己一个人完成,也可以与好朋友一起完成。
3、汇报,做得好的给予奖励。
五、总结下课。
1、学习了本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师总结:这神奇的空气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就生活在空气中,时时刻刻都在呼吸着空气,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大家都来保护环境,让空气永远新鲜吧!
板书设计:
12、空气在哪里
在我们周围
我们生活在空气里 真神奇
时刻呼吸着空气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北风的妄自尊大,学习小鱼儿面对强大的北风毫不畏惧的精神。(教学要求确定是正确的,叙述是清楚的。)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生字、词语。
2、指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12自然段和35自然段。
(二)讲读第1、2自然段。
过渡:寒冷的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媒体演示:呼呼的北风)小朋友,你听了这呼呼的西北风感觉怎么样?(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教学是有创意的。)
1、讲读第1自然段。
过渡:北风呼呼地吹。它吹向了谁呢?它们都有了什么变化呢?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交流。
①北风一吹,小草怎么样了?
学生答后,多媒体演示动画:北风吹向小草,小草变成黄色。
②北风一吹,梧桐树怎么样了?
学生答后,多媒体演示动画:北风吹向梧桐树,梧桐树落了叶。
③北风一吹,鸟儿怎样了?
学生答后,多媒体演示动画:北风吹向鸟儿,鸟儿躲进了窝。
④填空。(多媒体出示)
北风一吹,小草,梧桐树,鸟儿,北风多厉害啊!
(3)多媒体演示第1自然段描写的情景,学生试着给动画配音。(讲读第1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教学思路,层次很清楚,训练很扎实。)
2、讲读第2自然段。
过渡:当北风看到自己把草地吹黄了,把梧桐树吹落了叶,把小鸟吹进了窝,所以他很得意、神气。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北风的得意。(讲读第2自然段,控制了节奏。)
3、小结。
齐读1——2自然段。(第12两个自然段,是一个完整的情境。在这里应该作一个小结。)
(三)讲读第3——5自然段。
过渡:北风只是轻轻地吹一吹,青草、梧桐、鸟儿就害怕了。所以啊,北风十分得意。但是小鱼听见了,它怎样了呢?(这个过渡语,叙述比较全面。)
1、讲读第3自然段。
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小鱼跟北风较量的语气。
2、讲读第45自然段。
过渡:啊!小鱼竟然敢和(呼呼的北风作斗争),北风听了气极了,它怎么做了?
(1)北风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觉得北风怎么样?(凶恶、狠毒)
(2)在北风看不到小鱼了,他又(得意起来了)他心想了什么?
(3)北风把河面冻结了,小鱼不能再浮出水面了,是不是就怕北风了呢?
(4)多媒体演示:北风猛吹一口气,下起鹅毛大雪,河面冻结,小鱼在水里游。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象。
第4、5两个自然段是一个情景,只有让学生阅读,观看多媒体演示的`情景,才能很好地理解北风的狂妄和小鱼的机灵。这样,才能使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3、小结。
北风看见小鱼不怕它,就把河面给冻结了,以为制服了小鱼,谁知道小鱼还躲在水底捉迷藏呢,这样看来,自以为是的北风其实是很狂妄、愚蠢的,而小鱼呢,不光勇敢,还很聪明。
(四)读一读,演一演。
1、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23自然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
教学时间许可,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启发想象,体会寓意。
1、读了课文以后,看了同学的表演,你想对北风、小鱼说点什么呢?
2、现在北风呼呼地吹向你,你会怎么做?
(六)作业。
1、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填空。
北风向草地吹一吹,青草_________________。它向梧桐树吹一吹,梧桐树。它向鸟儿吹一吹,鸟儿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河面结冰的时候,小鱼为什么能在河底捉迷藏?(这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是根据童话故事来安排的,既注意了故事的情节,又创设了情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注意朗读的训练,又注意了理解和表达的训练。根据学生和课文的特点,启发学生想象,并布置探究性学习的作业练习。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新课
先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九大行星排列及运行轨迹图,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感性的立体的九大行星图,语文教案-漫话小行星 2。然后,请大家分别谈谈对哪种天体感兴趣,为什么?想没想过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寻求自身发展的方向?
二、明确目标
1.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办法,增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
2.文章如何安排顺序。
3.思考小行星发现进程说明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
孜孜不倦(zī):勤勉不知疲倦的工作。
杳无音信(yǎo):形容沉寂或不见踪影。
雨后春笋(sǔn):大雨过后,春笋旺盛地长出来。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
悬而未决:无着落,未解决。
2.学生讨论概括本文内容。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小行星的发现史、命名办法,对小行星观测和研究的新成果以及研究小行星的意义。
四、研读课文
1.读课文,将你从文中了解到的有关小行星的知识有条理地介绍给大家听。
指名一个学生表述,其他学生听并指出其疏漏。
本文介绍的小行星方面的知识有:
(1)太阳系除了九大行星,还有众多的小行星,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这是文章第一部分,概述小行星的位置。
(2)小行星被发现只有200年的历史。
(3)第一颗小行星是十九世纪的第一天夜里被意大利人皮亚齐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叫谷神星。
(4)第二颗小行星是1802年3月德国人奥伯斯发现,它叫智神星。
(5)小行星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动着,要经过很多个不眠之夜的观测、检验和繁复的计算;在茫茫星海中把它们找出来不是易事。
(6)1804年和1807年,3号和4号小行星相继被发现,直到1845年,第5号小行星才被发现。
(7)星表、星图等观测更加完备,使用了更强有力的望远镜等后,小行星才不断地被发现。
(8)照相方法在天文观测中被应用后,人们找到的小行星日益增多。
(9)目前已编号的小行星超过8000颗。
以上内容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包括第2~4自然段,介绍小行星的发现史。
(10)给小行星正式编号的先决条件:从计算得到的轨道参数,预报它下次运行到地球附近时的位置,在不同的年代里有三次以上能根据预报观测到它时,才给予正式编号。发现者获得小行星命名权。
(11)以我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有: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
(12)由我国天文工作者发现而正式编号命名的小行星超过百颗,编号而尚未命名的更多。
(13)中国人最早发现小行星的是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发现时间是1928年。
(14)张钰哲1957年发现的小行星编号是“1125”,命名为“中华”,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漫话小行星 2》。
以上是第三部分,包括第5~6自然段,介绍了小行星编号和命名的方式。
(15)已正式编号的八千多颗小行星中,绝大多数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它们比较集中在距离太阳2.3~3.3天文单位间的几个区域内,小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2.8个天文单位。
(16)近地小行星的发现只有50年的历史。
(17)已被确认为是近地小行星的现在只有4颗,其中第3颗是我国科研人员1977年发现的,离地球最近时只有75000千米。
(18)天文学家们严密监视着包括近地小行星在内的近地小天体。
(19)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以上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包括第7~9自然段,说明小行星的在天体中的位置及其体积和质量。
(20)为什么九大行星间夹杂着这么多的小行星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是大行星粉碎成许多碎片形成;一种认为在太阳系未形成时,由于未知的原因,这一区域的物质未能凝聚成一颗大行星,而到现在仍保持着当初的原貌。
(21)研究小行星对于探讨太阳系起源和演化这一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能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以上是文章第五部分,包括第10~11自然段,概说小行星研究的意义,从小行星的位置说起又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2.由前一个学习环节的内容,大家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顺序和说明顺序。
讨论明确:
先总说小行星在天体中的位置,再分说有关小行星发现的历史、正式编号和命名以及活动区域、体积质量等方面的知识,最后总说小行星研究的重大意义,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顺序。
本文安排说明的内容,是以对事物认识的前后为顺序,因而是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
3.你思考过有关小行星的发现进程越来越快的原因吗?试给大家谈一下。
讨论明确:
有关小行星的各种发现,如数量的增多(正式编号的.八千多颗,总数约在50万颗以上),运行区域(距离太阳2.3~3.3天文单位间的几个区域内,小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2.8个天文单位),与地球的距离(最近的只有75000千米),体积和质量(最大的1号小行星的直径只有1000千米;总质量也许还不及地球的千分之一)等,这些发现都借助了数据说明,表明其观测的精确度。所有这些都是观测技术设备的不断完善(强有力的望远镜,照相方法等)和各种天体理论知识不断丰富的结果。我们不妨由此看到,科学领域的发现和创新,是搀和了各方面的因素而达到的。这启发我们拥有丰富知识的同时,注重博采众长。
五、总结、扩展
教师谈如何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以分作三个部分:(1)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2)阐说说明对象(主体部分);(3)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说明的结构顺序尽管千变万化,但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1)模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2)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3)纵横交错式。
就正文说,由于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不同,因而形成了下面四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1)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
(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4)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
A.总—分式;B.分—总式;C.总—分—总式。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2-23
语文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