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8 08:01:3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集合7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按笔画记忆字形,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借助拼音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4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水”和“火”两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水”和“火”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山、石、田、土”这几个字早在很久以前不是这个样子,是古人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象形字。后来为了便于书写,就把弯曲的笔画拉直,成了今天我们学的字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样的字。老师又给你们请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太阳)喜欢吗?太阳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太阳与我们学习的汉字又有什么联系呢?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很久以前,古人也非常喜欢太阳,那么古人是怎么记录太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演示)古人就是用这个符号来记录的,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写成这样这样的字了。(出示“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你们觉得有意思吗?这一课还有几个生字也是从图形变化来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打开书54页,看看这些生字是怎样变化来的?

  二、读儿歌

  1.自己借助拼音读儿歌,把读不准的音节画上小问号。

  2.学生质疑读不准的音节,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3.同桌同学互读小儿歌,相互纠正读音。

  4.指名读儿歌,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5.通过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借助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学习生字的音。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2.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3.教师抽读卡片,顺读,逆读,打乱读。

  4.巩固生字的.读音,做贴字游戏。教师出示音节卡片请学生读,读后把音节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指名读生字卡片,读对的就把卡片奖励给他,让他把生字贴在拼音下面,其他同学当裁判共同参与。如:拿着“火”字卡片的同学如果贴在huǒ的音节下面,下面的学生说:“火火贴对了,请你回到座位上。”如果贴错了,学生齐说:“火火贴错了,请你想一想。”

  四、了解字义。

  1.这些生字大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这些字吗?想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们说得真好,能试着用()月()日说一说吗?

  (六)月(一)日 (十)月(一)日

  你们知道得真多,“日”和“月”可以用来表示时间,说的真不错!

  五、记忆生字的字形

  1.导语:这些生字你们不仅认识了,而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真不简单!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呀?

  2.先认识2种新笔画“竖钩、横折撇”,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3.请同学们看书上的笔顺跟随,先写哪笔?再写哪笔?看看是怎样一笔一笔写成的?伸出小手试着在桌上按笔顺写一写。

  4.请同学跟着电脑博士一边书空笔顺一边说笔画。

  电脑依次出现:日、月、水、火

  5.请同学拿出铅笔,把这4个生字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按笔画记忆字形。

  附:板书:

  看图读拼音识字4

  rì yuè shuǐ huǒ

  日 月 水 火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4个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2看拼音写字。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水”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2.指名读儿歌。

  二、书写生字

  1.导语:刚才,我看了一下很多同学们跟电脑博士描的笔顺一样,真好!要想写好每个字,光能按笔顺描下来是不够的,还要认真观察每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这样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电脑出示带田格的4个生字)

  2.请大家先认真观察4个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3.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水)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水”字,让学生仔细观察“水”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4.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5.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6.学生评议。

  7.电脑出示带田格的“日、月、水、火”字,请学生说说占格位置,提醒学生在书写时应注意:如:“日”字和“火”字写时注意书写的笔顺。

  8.学生书写“日、月、火”三个字。

  9.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好。

  10.如果学生对“火”书写有困难,教师可做范写。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看拼音写字。

  3.读儿歌。

  四、做游戏

  1.出示教师自己画的图:一个大果盘,里面放着许许多多的水果,有桃子、梨、还有香蕉。

  2.请学生拿自己喜欢的水果,水果的后面有一些练习题,答对了就把水果送给你。

语文教案 篇2

  教具准备

  1.春天的声音:春雨声、春雷声、小鸟叫声。一段春天的音乐。

  2.带认读字的笋芽儿,字取出后是一张张笑脸(唤唠 扭抚揉 漆滋润 钻辫冈 豪笋轰)。

  3.一段带认读字的短文。

  教学目标

  1.会认“笋、唤”等14个生字,会写“冈、世”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感受春天的美好及笋芽儿成长过程中勇敢、顽强的品质。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春天山冈图)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到春天的山冈上,听听春天的声音吧!(播放春雨声、雷声及小鸟叫声)沙沙的春雨、隆隆的雷声、可爱的小鸟在呼唤谁呢?

  ⒉(出示带拼音字卡:笋芽儿)谁会读?(注意儿化音“芽儿”的读法)

  ⒊请看图找找笋芽儿,看清它是什么样的。把它的模样说给小伙伴听。

  ⒋(出示笋芽儿实物)同学们,这就是竹子的芽,冬天长在地底下,外面这一层一层的叫笋壳。

  ⒈学生看、听

  ⒉个别读,再齐读。

  ⒊互相交流对笋芽儿的认识。

  朗读感悟

  ⒈下面让我们来读读笋芽儿的故事吧!

  翻开书第8页,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

  ⒉课文读完了,小朋友,和我们一起说说是谁把笋芽儿唤醒了?笋芽儿表现怎样?

  3.你们愿意怎样读这篇课文?

  ⒋好,我们合作读书,在小组内分角色练读,好吗?老师就做笋芽儿的妈妈,欢迎我这位妈妈加入吗?

  (指导学生读好三处地方,指导的同时谁愿意读谁跟读)

  ⒌刚才,我们是合作读书,现在,我们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⒈学生自读。也可邀请伙伴一起读。

  ⒉生一:是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唤醒了笋芽儿。

  生二:笋芽儿开始很娇气,后来勇敢地往地面上钻,最后终于钻出了地面,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⒊我们想分角色来朗读。生一:我喜欢春雨姑娘,我想把春雨姑娘的美读给大家听。

  生二:我想做威武的雷公公,我想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笋芽儿。

  生三:我想读笋芽儿钻出地面后看到的美景,真是太美了!

  ⒋欢迎

  师坐于生中。小组反复练读

  师生分角色美读

  指导:①春雨声要轻,

  ②“扭,钻”引导做动作读

  ③春光美好语气稍夸张一点,突出美

  ⒌自由展示读。

  第二课时

  识字写字

  ⒈在美好的春光里,笋芽儿不再是娇气的沉睡在地下的竹宝宝了,她已经努力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笋芽儿多高兴啊,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个有趣的游戏呢!(出示带认读字的笋芽儿)谁能准确地读出它们肚子里的字,它们就会露出笑脸来,小朋友,我们一起试着读一读吧!(唤唠扭抚揉漆滋润钻辫冈豪笋轰)

  ⒉下面我们用字卡开火车识字。

  ⒊小朋友,我们再比一比,看谁能正确流利地读出下面一段话。(课件展示:带认读字的一段话(认读字用红色标出)老师把印的发给学生。

  ⒌这几个粗黑的字就是我们这一课要认的生字,我们现在看着老师这里的生字卡片,再来读一遍吧!

  ⒈学生试读,自由认读。

  学生开火车识生字。

  生自读,再齐读。

  轰隆隆,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笋芽儿不顾**的唠叨,在漆黑的地底下扭动着身子,钻出了地面,揉了揉眼睛。它在春雨的爱抚和滋润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它站在山冈上,自豪地说:“我长大啦!”

  ⒌认读字卡

  词句积累朗读欣赏

  ⒈这篇课文描述春天的句子真美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⒉可以抄在写字本的后面,还可以把你们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

  ⒊同学们,下面我们分小组轮读,在朗读课文中我们一定也会为笋芽儿自豪,一定也会拥有一份与笋芽儿一样自豪的心情。

  ⒋这篇课文描写笋芽儿的成长过程真美呀,春雨姑娘低声唤醒她,雷公公大声地呼唤她,竹妈妈百般呵护她,明亮美丽的世界吸引着她,激励着她,笋芽儿从一个撒娇的小姑娘,到钻出地面,长成健壮的竹子,让我们在春天的乐曲声中一齐把课文美读一遍吧!

  (播放春天的声音,音乐。)

  ⒈我想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抄下来。

  ⒉(学生积累词句,抄写。)

  ⒊分小组轮读

  ⒋孩子们齐声在配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教师引读)。

  指导写字

  ⒈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坐端正,写几个漂亮的字吧!

  ⒉(出示本课要写的字词)小朋友,你们发现今天写的与以前我们写的有什么不同吗?

  ⒊对,咱们写词语的时候要注意词语要连在一块写,可不能把它们拆散了。小朋友,这可要记清楚哦!

  我们先写左边的三个字

  冈:与“风”区别,风往外吹,“冈”往里钩。

  轰:两个“又”紧挨“车”下,不能分开。

  喊:里面的小横不能丢

  再写三个词语

  世界:师范写“世”字笔顺,首横长,竖折不能写成竖折钩。“界”字撇捺宽。

  笋芽:自己观察自己写

  呼唤:两个都与“口”有关,左窄右宽才好看。

  ⒈生准备书写。

  ⒉今天要写的不但有字,而且还有词语,以前光写字

  ⒊先练习写词。

  相机展示一下孩子写的字

  轰隆隆,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笋芽儿不顾**的唠叨,在漆黑的地底下扭动着身子,钻出了地面,揉了揉眼睛。它在春雨的爱抚和滋润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它站在山冈上,自豪地说:“我长大啦!”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学习巧用比喻释疑的方法,提高论辩能力。

  2.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

  2.对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难点: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解决办法:

  1.对课文第三部分阐述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正确理解。这部分实际上是孟子“仁政”内容的具体化。

  2.对孟子及《孟子》一书的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生活动的设计

  1.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

  (2)借助字典,正确译文。

  (3)归纳文意,记下学习的难点。

  2.课内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疏通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及结构。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著作,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是孟子的弟子编辑的,共七篇。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主张“制民之产’(使农民有规定数目的田可耕),但同时却主张恢复西周井田制度。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曾游说齐宣王、梁惠王,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始终未被采纳。《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犀利。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孟子》还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常于从容谈论之间引喻对比,意思精列。

  2.文章的主旨及特色

  本文是记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先针对梁惠王的疑问,用比喻说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孟子托言古制,提出“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的措施和要求,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但主张减轻劳役、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利民保民,还是反映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积极思想。

  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证严密,说服力强,全文围绕“保民而王”的观点,首段先写梁惠王质疑,为答问作准备。第二段针对疑问,巧用比喻释疑,使惠王明白小思小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第三、四段正面论述行“仁政”的措施和好处。末段巧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批驳人死罪岁,自然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显示了孟子的辩才。

  全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

  3.本文学习的知识点

  ①掌握本文的通假字:“直”—“只”;“无”—“毋”,“颁”—“斑”;“涂”—“途”

  ②正确分辨古今异义词,如“寡人”“河”“请”“走”“或”“嘶”。

  ④注意词类活用的词。“鼓”、“树”、“衣”、“谨”、“王”。

  三、重点、难点的孝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预习课文

  (1)借助字典,通读,通译课文。

  (2)标出课文结构层次,归纳文意。

  2.导入新课

  (1)学生复述课文。

  (2)用课文原话回答以下问题,目的。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为了保持学生的识字兴趣,本课以“比一比”的活动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设计,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不断对比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接触新的事物。在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下,学生识记了生字,正确运用反义词进行比较。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些实物。(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多、少”等5个生字。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会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大小多少”。

  2.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认识“多、少”等5个生字。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会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大小多少”。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些实物。(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教师以“比较游戏”引入新课。

  2.揭示课文题目,板书课题。

  二、边比边学,同步识字。(用时:24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

  黄牛哥哥花猫弟弟。

  引导学生说出事物名称。

  2.看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大小。

  (1)黄牛与花猫哪个大?哪个小?

  3.指导学习生字“黄、牛”。

  (1)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指导读。

  (3)指两、三名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多、少”。

  (1)出示鸭子和小鸟图片,引问:谁多?谁少?

  (2)多媒体课件出示“多、少”两个字。

  (3)教师指导读。

  (4)指名领读。

  5.你能用“黄、牛、多、少”这四个字组哪些词?

  三、学习儿歌,巩固识字。(用时:7分钟)

  1.多媒体出示儿歌。

  2.师范读儿歌,引导学生找出一对反义词。

  3.教师引导读儿歌。

  4.指导学生读儿歌并表演。

  四、巩固识字。(用时:4分钟)

  1.用卡片认读生字,做“开开门”游戏。

  2.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用“××多,××少”的.句子说话,进一步明确多、少是相对概念,必须在比较中才能明白。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利用了课文的情境,借助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看图片,有效地帮助学生产生对生字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唤起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探索的快乐,感受意思相反的词语,明确大、小,多、少都是相对概念,必须在比较中才能明白,进一步体会合作识字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好书推荐、说读书名言等。

  2、通过讲述读书故事、好书推荐、说读书名言等活动,增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学会就主题进行交际,并能出不了解各种阅读形式的优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离我们身边遥远的名人、名胜古迹照片)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几幅图片,看看:你认识它们吗?这些名人、名胜古迹跟我们相隔了遥远的时空,可我们见到它们却像见到了老朋友,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认识了解它们的?

  是的,书能引领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领略古今的风情,使我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因此,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读好书。今天我们就走进《少年正是读书时》,让我们抓住这美好时光,读好书,好读书。

  二、名言荟萃

  1、导入:

  快乐是我们对读书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感受,其实读书的好处很多很多,所以古今中外很多人总结出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

  2、出示名言:

  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少年不知勤学苦,白首方悔读书迟

  3、展示个人搜集到的名言

  4、出示说话要求

  (1)声音要适度

  (2)说话要流利

  (3)意思要清楚

  5、出示听话要求

  认真听、及时评

  6、教师可以补充展示

  (1)名言展示

  书是一扇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是良药——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2)活用名言

  依照上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书是________——我说:“________________。”

  三、读书经验

  读书也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名人的读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你知道的名人读书经验有哪些?选择其中的一条来推荐给同学们。

  老师这里有一些读书经验送给大家,希望与你们共勉。(齐读)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大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苏轼说:“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英国弗奥斯本说:“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

  希望这些读书经验对你的读书会有所帮助。

  四、读书故事

  这么多的经验不是他们在一朝一夕中总结出来的,他们是在孜孜不倦地读书中得来的,他们身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你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其他成员谈感想。

  推荐四名学生在全班讲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说感受。

  资料链接

  1、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2、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3、爱迪生以书为枕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这与他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4、闻一多醉书: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5、华罗庚猜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6、侯宝林抄书: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7、张广厚吃书: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8、高尔基救书: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五、我们读书

  这些名人在获取知识的时候,经历了这样多的磨难,但是他们靠着勤奋执着,最终成为人们敬仰的人,同学们对他们渴求知识的精神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那么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同学们自己的读书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1、学生谈自己平时读书情况。

  2、调查学生读书方式

  3、网上阅读利弊

  21世纪的今天,有了一种更方便的阅读方式——网上阅读,那网上阅读是否真的很好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老师总结:网上阅读有利又有弊。的确如此,即便是人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更何况是网络那虚拟的空间呢?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只要我们好好把握自己,严于律己,网上阅读将带给你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六、我思我问

  1、我喜欢看什么书?

  2、我平时看过什么书?

  3、我看书时动笔作批注、写读书笔记吗?

  4、对于图画阅读与文本阅读,我喜欢哪一个?

  5、我的阅读目标是怎样的?

  6、电子阅读有何利弊?

  七、结束语

  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先辈,把自己的经验写成文字,供后人借鉴。为了读书,韦编三绝;为了读书,匡衡“凿壁偷光”;为了读书,车胤“囊萤苦学”;为了读书,李密“牛角挂书”。是周朝图书馆的浩瀚书籍成就了老子的《道德经》,是“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让苏秦手握六国相印,是“读书破万卷”铸就了杜甫“诗圣”之名。书籍是获得教养的最主要途径。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是最佳的读书时光。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及时的把自己投入到书籍之中,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即将展开的更加绚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28 个生字, 会写11 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情感目标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动物园中的大象我们都见过、可是你们知道大象也曾在战场上冲杀吗?《最后一头战象》就向我们讲了战象的最后一天。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读课文, 每个字都读准, 句子读通(不能一个词一个词读)。

  2、指名分段读、提出认真听的要求、评读。

  3、请5 位同学比赛读、评议。

  4、学习生字:课文读好了, 看课文中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出示生字卡认读、读生字卡背后的词语、齐读、开火车读、看看生字回到课文中还会不会读。

  三、抓住重点句, 品读课文。

  1、找出使你感动的句子, 带着感情朗读。

  2、说一说, 这些句子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 拓展延伸。

  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嘎羧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在这最后一天中嘎羧都做了哪些事情?(预感死亡、寻找象鞍、绕寨三圈、怀念战友、自掘象冢)

  2、嘎羧为什么要寻找象鞍?

  3、嘎羧要走了全村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4、请你闭上眼睛, 在脑海里想一想嘎羧站在打洛江畔怀念战友的场景。

  三、深入分析课文、(集体讨论)

  1、课文中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 从文中找一找, 说一说对嘎羧的行为进行具体描写有什么好处?

  2、嘎羧为什么不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反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

  3、你对大象这种动物有什么新的认识?

  四、作业

  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 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 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 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 并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7

  本设计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美、情美,2.背读课文。

  3.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1)《醉翁亭记》的第二课时。

  (2)课型:赏析课。

  教学步骤:

  1.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板书课题、作者。(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

  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

  2.我们为什么而醉?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板书:

  (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4)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2.领略文中的人欢。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板书。(以醉写乐)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明确: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4)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

  3.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

  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我们为何而醉?赏析其写作特色。

  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而我们诵读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要用心去体会。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能让我们陶醉?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3.师归纳(1)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无论绘景还是写人,都只有寥寥数字,着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板书。(2)句式灵活,对散结合。有的单句成对,有的双句成对,有的三句成对,它们工整贴切,形式和谐,节奏明快,易诵易记。加之对散穿插,富有变化,摇曳多姿。板书(3)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总之,此文文美、情也美。板书

  四、反思阅读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

  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

  1、诵读感悟内容2、探究思想背景3、赏析行文特色

  五、迁移练习: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填空。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意在干涉别国内政。(醉翁之意不在酒)

  2、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不可。(水落石出)

  六.学生读背课文,要求动情、动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醉意与乐趣。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以醉写乐

  太守醉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乐中含悲

  醉情:与民同乐

  醉

  形象精练,融情入景

  文美

  我们醉句式灵活,对散结合

  情美

  韵律独特,回环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经典】09-26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02-22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