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3-09 07:47:07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班教案4篇[优秀]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小班教案4篇[优秀]

小班教案 篇1

  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物体的相同与不同。

  2、体验发现的快乐。

  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套筒玩具(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2、音乐“找朋友”。

  过程

  1、会变戏法的套筒。

  (1)幼儿每人一份套筒玩具,逐一打开套筒,自由摆弄。

  (2)原来套筒里面装了那么多的小套筒,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套筒。(幼儿手口一致点数)

  (3)请幼儿将套筒按一定的规律排队,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2、相同与不同。

  (1)请幼儿仔细观察自己的套筒玩具中的每一个套筒,说说它们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图案、颜色一样,大小不一样)

  (2)同伴间相互寻找有没有同样的套筒。

  (3)以“小小套筒回家了”的.口吻,引导幼儿整理好自己的一份套筒。

  3、找呀找呀找朋友。

  (1)幼儿听着音乐,找找与自己某一特征一样的朋友。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我们都是女孩子,你是我的好朋友。”或者:“我们都穿着旅游鞋,你是我的好朋友。”

  (2)幼儿听着音乐,找找与自己不一样的朋友。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你穿红衣服,我穿绿衣服,我们做做好朋友。”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

  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小马过河》彭文席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

  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

  小马嗒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

  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过……过不去。"

  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妈妈说:"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试着往前蹚……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他顺利地过了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教学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小班教案 篇3

  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愿意常事歌表演。

  3、体验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感。

  准备:

  音乐磁带;已学过儿歌《敲门》

  过程:

  (一)感受歌曲的韵律节奏。

  1、幼儿一起有节奏地念儿歌,感受歌曲的韵律。

  2、引导幼儿倾听音带,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二)学唱歌曲。

  1、边弹琴边范唱歌曲。

  2、带领幼儿学唱,提醒幼儿富有韵律感地念白。

  3、启发幼儿唱出期盼爸爸、妈妈回家的感觉。

  4、和幼儿一起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念白处表现出激动、快乐的情绪。

  (三)尝试歌表演。

  1、引导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2、启发幼儿用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来替换相应歌词,进行表演,如“我和妈妈在家里,总想外婆来敲门”,“我和外婆在家里,总想外公来敲门”等等。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鸡蛋的外形特征和作用。

  2.学习剥鸡蛋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鸡蛋、碗、筷、勺等

  2.用不同烹饪方法煮的鸡蛋。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用布盖好的篮子,让幼儿猜猜篮子里可能有什么,轻轻触摸后再猜一猜。

  2.认识鸡蛋。

  (1)出示鸡蛋,让幼儿和蛋宝宝打招呼。教师问:“篮子里有多少个鸡蛋?”(篮子里有许多鸡蛋。)

  (2)请幼儿说一说拿或放鸡蛋时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3)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说说鸡蛋是什么样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教师问:“鸡蛋里面有什么?怎样可以看到鸡蛋里面?”幼儿回答后教师敲开蛋壳,把鸡蛋打在碗里,让幼儿观察鸡蛋清和蛋黄,说一说它们像什么。

  (4)教师搅拌鸡蛋,让幼儿观察搅拌后的样子。

  3.品尝鸡蛋。

  (1)提供用不同烹饪方法做的鸡蛋。请幼儿观察煮熟后的鸡蛋有什么变化。

  (2)教幼儿剥熟蛋的方法。鼓励幼儿在吃鸡蛋时自己动手剥蛋壳。请幼儿品尝熟鸡蛋,告诉幼儿鸡蛋很有营养,每天吃1-2个鸡蛋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反思

  1、在活动中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关爱每个幼儿,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2、教师在情感、思维和活动上给孩子最大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自主体验,使他们主体性获得发展。

  3、在活动中注重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思维反应能力等。

  4、针对刚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营造游戏氛围,孩子在游戏中动手,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积累经验,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体验愉悦。实现真正的“动手做,游戏乐”。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的教案04-26

小班的教案11-17

(经典)小班教案08-28

小班教案【精选】07-31

(精选)小班教案09-12

小班教案【经典】10-19

【经典】小班教案10-30

小班教案[经典]07-27

[精选]小班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