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10 07:50:14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中班教案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中班教案6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拼贴过程中享受创造的乐趣。

  2、能用蛋形拼出老鼠的不同动态,并进行简单的添画。

  活动重点:通过操作创作老鼠的不同动态。

  活动难点:老鼠耳朵的部位和头部动作的对应。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纸、笔、操作卡片、双面胶、教师示范用大卡片。

  2、经验准备:看过有关老鼠的动画片,对老鼠的动态已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流程:

  一、初步认识老鼠的外形特征。

  师:今天我要用这两个蛋形来变个魔术,瞧,大蛋和小蛋是一对好朋友,总喜欢在一起。小蛋在前引路需要眼睛,小头画上小鼻子,大头画上大耳朵;再画两根长胡子;大蛋画上四条腿和一条细细长长的小尾巴,小老鼠就变好了!

  (教师边讲述边演示图片,并添画上老鼠的四肢和尾巴。)

  二、感知老鼠的各种动态。

  1、通过变化老鼠头部方向,感知鼻子和耳朵的正确位置。

  2、游戏“小猫抓老鼠”,丰富老鼠更多的动态。幼儿在游戏中变化老鼠造型,教师即时用图片摆出相应造型。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摆弄卡片变出老鼠造型,粘贴后并添画五官、四肢和尾巴。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画出老鼠的'不同动态。

  3、画好之后,说说你画的老鼠在干什么?

  四、评价

  1、动态评价: 在幼儿作画的时候,教师及时引导、评价。

  2、将作品张贴在展示板上,请个别幼儿讲述:“你画的老鼠在干什么?”

中班教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遵循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这一基本概念,针对低段孩子的年龄特征,从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出发,采用模仿,自主、探究、体验式的方法让学生快乐中学习,自信中展现,激情中创造,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发展音乐感受音乐,表现和创造的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的:

  (一)通过多种音乐活动学唱歌曲,感受并掌握歌曲中节奏、力度的变化。

  (二)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引导学生依据听觉感受结合生活中的相关经验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三)通过与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舞蹈、美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体验和表现过年的喜悦,师生在活动中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唱” 会歌曲《过新年》,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从歌曲及活动中体验过年的欢乐气氛。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准确地唱好歌曲,掌握好节奏的变化。

  五、教具准备:

  鼓、中镲、春联、窗花、福字、灯笼。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目标:以谈话方式引入,在音画中感受、进入课题)

  1、放《小拜年》

  师:这首歌曲唱的是哪个节日?歌曲中的小朋友过年的时候都有哪些活动呢? 2、师:那你们都是怎么过年的呢?

  生1:过年的时候,家里挂起了灯笼。

  生2:还贴“福”字。

  生3:我家还放鞭炮。

  生4:包饺子。

  生5:吃年夜饭。

  (二)创设环境,营造节日气氛(《龙咚锵》音乐 (阶段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过节文化,让孩子们沉浸在节日的围氛里)

  1、师:( 教师出示介绍节日东西,中国结,对联、窗花、灯笼等)“是呀,过年的时候可真热闹。大伙儿舞龙灯,放鞭炮、挂灯笼,剪窗花,吃分岁酒、贴对联、好不开心。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好多的新年礼物,你们看,这是中国结,也叫如意结,它象征吉祥如意,这是春联,它给春节带来了温暖和喜庆,上联是——,下联是——。(按节奏读)这是——,北方人在新年来临之际最喜欢在窗户上贴窗花,它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好多,你们想不想亲自来布置一下我们的教室,让我们提早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呢?那我们就行动起来吧!”

  2、师生同布置教室(放《步步高》音乐)

  (三)歌曲学习

  1、师:“哇!你们的手真巧,把咱们的教室布置的喜气洋洋,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和欢乐。这过年的时候,除了可以放鞭炮、挂灯笼、吃年夜饭、我们还可以看春节联欢晚会。老师准备了一个节目,准备参加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我来表演给大家看吧!2、师按节奏念歌词。

  3、师:老师觉得一个人表演太单调了,我想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去,你们愿意吗?那就跟我一起学习这首儿歌吧。

  4、师生一起读儿歌,教师纠正。

  5、师:小朋友学得真快,可是我觉得光这样读不热闹,观众肯定不爱看,你们能帮我想

  想办法,让这个节目更精彩些吗?小组可以轻轻地商量商量。

  6、小组商量并回答。

  生1:大家一起表演可以使节目变得更加热闹。 生2:还可以大家一起拍拍手。 生3:也可以跺跺脚,拍拍腿。

  生4:还可以加进鞭炮的声音。(鞭炮的声音是怎样的?给学生一个节奏)

  生5:还可以加进锣鼓声。(师:是整首曲子都敲吗?还可以怎么敲?还有不同的吗?)请学生敲一敲,其他人徒手。

  7、师:我们一起来边念儿歌一边给它伴奏,可以拍拍手,拍拍腿,我还要请些小朋友来模仿鞭炮的声音和敲锣打鼓的动作。 (阶段目标:从听觉入手,感知到模仿,采用对比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的主体性,让孩子们发掘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识。)

  8、师:刚才有小朋友说给这首儿歌配上旋律,让它变成一首动听的歌曲,这主意不错,老师这里就有一首编好的《过新年》,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9、学唱歌曲

  ①放《龙咚锵》录音范唱。 ②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师:让我们跟着歌曲动起来,把刚才读儿歌时想到的方法在歌曲中表现出来。

  ③聆听第二遍歌曲,并律动。

  7、学唱歌词

  ①师:让我们一起轻声地唱一唱。老师唱前面的.,你们唱锣鼓声。

  ②随琴唱

  ③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④齐唱歌曲。8、歌曲处理

  (阶段目标:从歌曲的情绪和音乐的基本要素出发,在参与音乐体验活动中,学习音乐技能和技巧,掌握和运用音乐知识来表达思想感情。)

  ① 师:新年到了,处处张灯结彩,小朋友可以吃到好多好多好吃的,可以到游乐场去玩,还可以得到压岁钱,你们高不高兴?那就带着微笑,用甜蜜的歌声把你们那种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呀。 ②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创编歌词

  ①师:咱们过年的时候,除了放鞭炮敲锣打鼓唱歌跳舞外,还有什么活动呀?

  ②师:那咱们来把这些活动也编进歌里,不过,字数要对好。小组讨论一下。

  2)分组唱一唱。

  (四)加入乐器、人声伴奏和歌表演

  (阶段目标:全体学生参与活动,增强过节气氛,体验乐趣)

  1、师:刚才我们在读儿歌的时候加入了锣鼓、鞭炮声、拍手拍腿的动作,现在让我们把这些加进歌曲中,让歌曲更热闹些。

  2、歌表演。

  3、 师:今天孩子们都表现得很出色,个个都是神气的小乐手,小歌手,不过有歌没舞就没气氛,我们请几个朋友来伴舞,谁愿意?

  4、指名表演唱。

  (五)小结下课

  (阶段目标:将气氛推向高潮 ,激发热情)

  1、师:鞭炮声声锣鼓响,欢欢喜喜过新年,课后我们再排演几次,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把这首欢快、热烈的歌曲带到春节联欢晚会上,献给所有的观众朋友们,好吗?

  2、放《龙咚锵》的音乐,学生出教室。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了解儿歌中动物脚的形状、特点,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会念儿歌。

  活动准备:

  1、小鸡、小狗、小鸭、小孩及其脚印图片。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脚印配对

  1、出示所有脚印,让幼儿猜猜。

  ——这是谁的脚印?

  2、看看讲讲这些脚印的特征。

  ——这个脚印看上去是什么样的啊?这个脚印像什么?(用儿歌中的语句来梳理、小结。)

  3、 猜出脚印后,就将该动物的图片出示并配对。

  二、欣赏、理解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

  2、教师根据儿歌内容提问,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小鸡的脚是什么样的,跑来又跑去,就像什么撒满地?

  ——小狗的脚是什么样的,跑来又跑去,就像什么落满地?

  ——小鸭的.脚是什么样的,跑来又跑去,就像什么铺满地?

  ——小孩的脚是什么样的,跑来又跑去,就像什么栽满地?

  三、学念儿歌

  1、跟着教师一起念儿歌。

  2、集体边做模仿动作边念儿歌一遍。

  3、幼儿自由选角色,表演念儿歌。

  四、活动延伸

  在个别化活动中创设“动物的脚印”一角,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动物的脚印并认识这些脚印,同时续编儿歌《小脚印》。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名称:小野猪和它的妈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野猪妈妈于宝宝的深厚感情。

  2、体验爱和被爱的幸福感。

  活动准备:图片

  活动过程:

  1、回忆已有的经验。

  你生病时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

  你有没有照顾过吗吗?为什么?

  2、理解故事内容

  介绍故事名字并讲述故事。

  结合图片,提问:小野猪生了什么病?怎样才能治好?

  妈妈为了给小野猪治病,吃了哪些苦?

  妈妈为什么会生病?小野猪照顾妈妈了吗?为什么?

  3、感受故事中的浓浓爱意

  从哪些地方看出妈妈是多么爱小野猪?小野猪又是怎样爱妈妈的呢?

  故事:小野猪和它的妈妈

  小野猪身上长满了疮。“哟,臭啊!臭啊!”小伙伴们躲得远远的,那不跟它玩了。

  野猪妈妈急坏了,忙去找医生,河马大夫说:“翻过三座大山,有一眼神奇的泉水,你带小野猪去洗洗吧,一天洗一次,一定要洗三个十天。

  野猪妈妈带着小野猪出发了,山路又陡又难走,只一会儿,小野猪就“哼哼唧唧”走不动了。怎么办呢》河马大夫说小野猪的疮是会传染的.,野猪妈妈还是让小野猪趴在它的背上,背着走。

  太阳照在山路上,小野猪出汗了,小野猪的汗水和脓水“滴滴答答”流在野猪妈妈身上;野猪妈妈的汗水出得更多,“滴滴答答”流在山路上,一直走到太阳躲到树梢头,它们才看见那眼神奇的泉水。

  泉水很细,“丁丁冬冬”流成了一个小小的水潭。野猪妈妈把小野猪放在泉水里,轻轻洗它身上的疮。泉水清凉凉,小野猪舒服极力量,一会就“呼噜呼噜”睡着了。野猪妈妈出了一身汗,小野猪的脓水又流在它身上,浑身难受极了,也很想在泉水里洗一洗,可是水潭很小,每次只能洗一个。野猪妈妈看见小野猪甜甜地打起呼噜,实在不忍心叫醒它。

  太阳快要落山了,野猪妈妈背起干干净净的小野猪回家去。“呀,妈妈身上真臭!”小野猪捂着鼻子说,野猪妈妈就在路边摘了朵香花让小野猪,又在自己背上遮了几片大叶子。小野猪闻不到妈妈身上的气味了,“啦啦啦”唱起了歌。野猪妈妈吃力地走在山路上,心里高兴极了。

  一天又一天,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烈日高照,野猪妈妈都“吭哧吭哧”的背着小野猪翻山越岭去洗神奇的泉水。小野猪的疮全好了,白白胖胖,干干净净。可野猪妈妈却累病了。小野猪的疮也传染给了妈妈。小野猪渐渐发现妈妈又瘦又老,背弯了,身上布满了生过疮的一个个疤痕。小野猪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呜……”哭了起来。

  小野猪扶着妈妈去洗神奇的泉水,它把妈妈手中的拐棍扔得远远的。“妈妈,从明天起,让我当你的拐棍吧。”

  “可是,妈妈身上臭呀,还要走很远很远的路。”

  “不嘛,不嘛,就要陪妈妈,我要天天陪妈妈。”

  小野猪搀着妈妈,一步一步稳稳的走在山路上。林字里静悄悄的,银色的月光洒在山路上,洒在小野猪和它妈妈的身上。

  活动反思:

  故事《小野猪和它的妈妈》正是在这样的主题氛围中,引导幼儿在被爱和关爱亲人两个方面去强化这种情感体验。在刚开始引题提问:“你有没有照顾过妈妈?是怎样照顾的?”时,幼儿的回答声就比不上前一个问题“你生病时,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响亮、热烈。幼儿自己生病时,倍受大人的细心照顾,也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举出了好多例子。而轮到“自己照顾妈妈”时,他们由于没有实际的生活经验,回答比较枯燥。于是我利用图片,有声有色地讲述了故事内容,然后又继续提问,这次幼儿受到了故事的启发,发言就非常积极热烈,也像在表决心似的:“妈妈咳嗽,我会给妈妈敲敲背!”“我要给妈妈倒水喝,多喝水病好得快。”“我给妈妈买好吃的东西!”“我扶着妈妈去医院看病。”“我……”浓厚的课堂气氛,让我暗暗欣慰,今天的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并让幼儿充分体验了爱和被爱的幸福感。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练习四散跑,锻炼敏捷、躲闪的能力活动准备:在一块平坦的.场地上画出一个大圆,供幼儿游戏。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动一动我是小兔,跳一跳;我是小鸟,飞一飞;我是汽车,快快跑;……

  2.介绍游戏规则:

  幼儿四散站在场地上,游戏开始大家四散跑开,边跑边说"跑跑追追,跑跑追追,叫到谁,谁来追。"说完,教师任意叫一名幼儿"某某,你来追。"被叫的幼儿马上去追拍在场的幼儿,拍到2--3个幼儿后,游戏可重新开始。逐一被拍到的幼儿要站到场外,暂时停止游戏。

  3.幼儿游戏:

  边说儿歌边游戏跑跑追追,跑跑追追,叫到谁,谁来追。

  4.放松运动:

  身体骨碌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骨碌骨碌一,骨碌骨碌二,骨碌骨碌三,骨碌骨碌四,我和你做游戏。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线条组合勾勒出瓶和花的外形,并用色彩进行装饰。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

  3、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写生的乐趣。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花瓶一只;黄色、橙色雏菊各2朵,插入花瓶中放在桌子上,;写生板、纸、勾线笔、油画棒人手一份;幼儿范例一幅;;场景布置:桌上铺上深蓝色的纱巾,四周都撒上皱纹纸成的花瓣和少量的香水。

  活动过程:

  1、在桌子中间的桌上放置一瓶花,引起幼儿的兴趣。

  2、请幼儿在线上坐好。谈话:你看到了什么?

  3、幼儿仔细观察,引导他们说出花和花瓶的特征。

  (1)花瓶中的花有些什么颜色?花有什么组成?(花茎、花萼、花瓣、花蕊);这些花瓣长得怎样?我们来数一数一共偶几朵花?

  (2)告诉幼儿这种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雏菊”,并丰富词汇“雏菊”。

  (3)花插在哪里?花瓶是什么颜色的?花瓶是什么样子的?(说出花瓶的脖子、肚子、底座)。

  (4)请3"4位幼儿触摸、感觉花瓶的质感,闻闻花的香味。(光滑、有花的清香味)(5)幼儿书空练习摸花瓶的外形。

  (6)中二班小朋友介绍自己是如何画好“一瓶花”的。

  4、幼儿尝试写生:一瓶花。

  提出写生要求:

  (1)一定要把你看到的实物花瓶和花用笔在写生板上画下来。如果你看到的是正面的花,那你就要画出正面的花,如果你看到的是花的侧面,那你就要画出侧面的画。

  (2)先画花瓶,再画花茎和花。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布置。

  (3)画好后要从上到下,按照花瓶和花的颜色来涂色。

  幼儿操作:

  幼儿自由发挥,自由创作,教师不参与任何意见,多支持、多鼓励、夸奖幼儿。

  5、作品展示。

  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自由讨论。

  教师帮助幼儿小结一瓶花的外部特点和创作技巧。

  6、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画了一瓶花,可是你们和花瓶中的'花比一比,有没有发现谁的花瓶中的花多呀?你今天画了几朵花?你想不想把花瓶中的花全部都画下来呢?我们下次再一起来画,好吗?

  活动反思:

  随着天气的逐渐变暖,我们周围的树木开始发芽,花儿也逐渐开放,对于幼儿来说颜色鲜艳的花儿总是非常的吸引人的眼球,如何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需要老师的积极有效的引导。这节课上我采用画一瓶花的形式,主要引导小朋友观察花的结构(花瓣、花蕊、花梗的形状与色彩)与花的形态(花的高低、前后、大小),在此基础上画出美丽的鲜花并进行渐变色地涂色。而这次作画的工具我选择了蜡笔画,虽然蜡笔是我们孩子平时一直在运用的工具,但是这个也是最基础的绘画技能。采用的纸张是砂画纸,因为白颜色的纸对孩子来说接触很多了,而这种砂画纸我觉得用蜡笔画的话效果会比较好,而且对用惯了白纸的孩子来说会是一个吸引。

  一瓶花这对中班孩子来说会是一个挑战,因为这次活动中又有合理布局,瓶子的摆放位置、花朵的摆放,花的各种形态、花的涂色等等,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我们班孩子已经会画各种形态的花,对渐变色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次活动的难点是对一瓶花的布局。在这其中我采用了教师的讲解来突破,所以感觉还是不够清晰,或许采用其他更好的办法的话会帮助孩子理解。

  这次活动中,在开始欣赏插花作品,引导孩子对花了的布局是关键,这样更有效地帮助我为绘画做铺垫,但是由于心有点急,思路还不够清楚一点,没有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花瓶画的不够大,画面不够丰富。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精选】07-27

中班教案(经典)07-25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精选]08-09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经典】08-24

中班教案(精选)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