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案

时间:2024-03-12 11:54:28 教案 我要投稿

折线统计图教案(经典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折线统计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折线统计图教案(经典15篇)

折线统计图教案1

  教学内容: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例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最近,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已经连续几个月不怎么降水了,旱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们每个同学都为灾区人民捐了款,是吗。看来,降水量、气温等自然现象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我们镇江市的降水量统计图,就是这个数据有点久了,是20xx年的。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图1。

  (1)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

  (2)提问: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 mm是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3)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我们镇江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2、出示例图2。

  (1)这里还有一张著名的海滨城市-青岛的统计图,(出示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

  (2)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青岛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3、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通过对刚才2幅统计图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

  4、比较:你能快速地比较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不能,如果能则通过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

  5、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很快比较出来吗? (生:合在一起,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问:就这样一合吗?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小组交流,指名汇报,相机出示:①标题;②实线和虚线;③统计图右上角的“镇江和青岛区别图例”。

  (3)出示修改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完成板书)

  6、分别出示教材上的`三个问题:班内交流,

  ①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

  (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知道的)

  提示:可以比较相应月份的点,根据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大小作出判断。

  (必要时,还需计算一下)

  ②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可从各月降水量变化情况以及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7、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你觉得这样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方便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板书)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统计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下面请同学们来看这幅图。

  四、自主探索,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让我们来了解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

  (1)学生看图理解,组织全班交流:

  ①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②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提问:

  ①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

  ②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比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怎么样?

  ③对低于平均身高的同学,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教育:不挑食,使营养均衡,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3)强调:在6—9岁,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9—10岁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的平均身高增长要快,10—12岁女生的平均身高就超过了男生。

  (4)拓展:对于这张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有一个问题:这两条折线会一直往上升吗?为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下面再用折线统计图来研究北京市20xx年4月份一周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1)指明读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

  1、怎样确定表示每个数据的点的位置?

  2、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画成“实线”还是“虚线”?

  (3)指名学生口答问题,并展示学生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4)提问: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①描点;②标数;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④统计时间。)

  相机板书:描点、标数、连线、统计时间

  (5)提醒学生:完成复式统计图时,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同样,要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6)媒体出示折线统计图: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7)看图回答三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①这一周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②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呢?

  (8)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为什么?

  五、总结质疑,拓展延伸

  1、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折线表示,与普通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它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能方便两组相关的数据进行比较。

  质疑:复式折线统计图只能用两条折线吗?(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有时也可能有三组数据,用三条折线来描述。)

  2、课堂作业:小练习册

  板书:

  复式折线统计图

  表示数量的多少 增减变化情况 便于比较

  描点、标数、连线、 日期

折线统计图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2.能够依 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更清晰的看出数据变化的情况 ,常省略空白部 分。

  教学难点:

  发现数学问题,依据数据变化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

  1.师:小亚生病了,小胖和小丁丁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了描述小亚体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2.出示小胖和小丁丁画的折线统计图。

  3.观察后思考:

  (1)这两张折线统计图画出的小亚生病时体温变化情况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2)小丁丁的折线统计图中的“~~~ ~~~~”表示什么意思?

  (3)使用这个 符号的`折线统计图 有什么优点?

  交流汇报得出 :使用“~~~~~~”符号的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晰的看出小亚体温变化的情况。

  4.根据这两张折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谁画的折线统计图容易看出小亚体温变化的情况?(小丁丁)

  ( 2)图1和图2中纵轴 上的1小格分别代表多少℃ ?

  (图1中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1℃,图2中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0.1℃)

  ( 3)8时小亚的体温是多少℃?(37.6℃)

  (4)17时小亚的体温大 约是多少℃?(37℃)

  5.总结:

  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晰地看出变化的情况,常使用省略号省去空白部分。

  二、应用

  某地区1997--20xx 年每百户家庭彩色电视机平均拥有量情况如图:

  (1)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多少台?

  (2)哪年到哪 年增长的幅度最小?

  (3)哪年到哪年增长 的幅度最大?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经历数据的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中有条理的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读懂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

  提问1:由于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了这项赛事,展现自

  己的智慧。大家想了解一下近几年的参赛情况吗?

  二、探究新知

  提问1:我们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

  哪种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

  提问2:谁能说说,通过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3:仔细观察,从xxxx年到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提问4:比画时,手指放在条柱的什么位置更恰当?为什么?

  提问5: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提问6:看到这个研究内容,我想大家心里一定都有一个个小问号吧?关于折线统计

  图,你有什么想问的?

  提问7: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不同的地方呢?

  提问8:这一段一段的线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提问9:再看这两段线,它们上升的一样吗?上升的角度是谁决定的?

  提问10:这一段一段的线在向我们透露着什么信息?

  提问11:刚才同学们是一段一段的.看,现在从整体上看,又有什么新发现?

  提问12:你能预测一下xxxx年的参赛数量吗?如果按照这幅统计图的趋势,哪种可

  能性更大一些?

  提问13:除了这个折线统计图,生活中哪里还有它的影子?

  提问14:这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如果你是医生的话,怎么分析病人的病情?

  提问15: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势,那么,下面有

  两张统计表,选用哪种统计图刻画更合适呢?

  三、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提问1: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提问2: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出示20xx年商场凉鞋销量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折线统计图教案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初步学习过,并且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特点。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课教材编排力图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注重知识发生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而统计观念的形成最有效方法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二.加强习题的开放性,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有不同的提高与发展。

  学生分析:

  这节课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前知识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投球游戏这一体育活动项目很感兴趣。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 虽然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但间隔时间较长,且我校学生来源复杂。因此,关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审美、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好玩”的思想,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统计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4.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六年级的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直观体验—操作感知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活动实践——合作交流——尝试动手制作——掌握特征——分析数据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分析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练习卡、方格纸、彩笔

  课前活动:

  师:在体育课上你们做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投球时单手投的远,还是双手投的远?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究竟谁的想法合理呢?请同学们试一试,并收集小组单手、双手投球的数据。制统计表(学生开始投球游戏,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课外,同学们做了投球游戏,那么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纷纷举手,想说说自己实践的结果兴趣高涨。)

  教师:你们是用什么方式统计的?(学生可能有用统计表的,有用统计图的,因为四年级学过统计图。)

  生1:统计表。

  生2:用统计图。

  生3:...

  教师:用哪个方式好呢?

  生1:统计表。

  生2:条形统计图。

  生3:...

  二、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来展示小组的统计方式。同学们来看看哪种方式更好。

  (先展示统计表再展示统计图)

  生1:统计表方便操作。(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表)

  生2:统计表可以制成统计图,统计图能更直观的看出单手和双手的差别。

  教师: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的数据呢?(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图。学生设计出的统计图各式各样,整理后共有五种情形:第一种将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两幅条形统计图;第二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小组所有同学两种情形的条形全都挨在一起制成条形统计图;第三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每人两种情形的条形摞在一起,用颜色区分;第四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每个同学两种情形的条形挨在一起;第五种在同一张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条形分别表示两种情形:有纵向的,还有横向的。)

  教师:请同学们评价,哪幅统计图既美观又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谈谈你对这几幅图的看法。

  第五种比较起来最方便,形象直观。

  (其他同学也赞同第五种最好。)

  教师:我们把像第五种这样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竖着的叫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横着的叫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优化统计图:

  教师:请各小组修改统计图。 (学生很认真、仔细,有的开始讨论应该怎样修改自己小组的统计图。在讨论修改中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谈谈从你们组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一边展示自己组的统计图一边说)我们组的同学都是单手比双手投的远。

  四、巩固练习:

  1995-1999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城乡居民平均每年旅游消费迅速增长,下表是1995-1999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

  1、把作业纸上的统计图补充完整,遇到困难可以求助其他同学和老师。

  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互相提问,互相回答。)

  五、回顾总结:

  1、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2、收集一些报纸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看看能获得那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会根据给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3.培养同学们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表,合理确定横轴、纵轴上的数据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第47页某日气温的统计表。

  2.师:学校气象小组测量某天气温并汇总成统计表,由于上体育课10点钟忘记测量了。

  3.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探究

  1.师: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横轴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怎样确定横轴上的数据位置?

  (2)纵轴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怎样确定纵轴上的数据位置?

  (3)纵轴上一小方格表示多少?

  (4)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怎样找出来的?

  (5)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必须有哪些内容?

  3.学生尝试画师生共同总结折线统计图。

  4.师生共同总结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画法。

  5.思考:怎样的折线统计图是合理的?

  三、应用

  根据下面的统计表,画出反映小丁丁体重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1.出示小丁丁的体重变化统计表(每月15日测)

  月份1212345体重(千克)23.824.524.724.024.325.1

  2.从表格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3.思考:

  (1)横轴表示什么?

  (2)纵轴表示什么?

  (3)你认为纵轴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较合适?为什么?

  (4)标题应怎样写?

  4.尝试完成。

  5.集体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四、全课总结:

  1.说说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2.怎样画出的折线统计图比较合理?

折线统计图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讲述:拆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二)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个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多少摄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4)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6)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某地20xx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并借助此情景让学生认识了解什么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数和人口负增长这些专业词语。

  (2)、技能目标——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人口老龄化情景教学以及联系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并关注国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

  学习难点:

  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先后认识了那几种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中你认识了哪几种?

  师:如果把我们所学的相关知识梳理一下,这个位置可能是什么?(师指ppt)

  生: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如果有单式折线统计图,它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它自身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今天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看摄影展吗?

  (喜欢)老师也特别的喜欢,有一组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们一起看……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关于……(老人)

  师:因为我们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次摄影展的主题就是关于老年人。你知道什么是人口老龄化吗?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100

  师: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师:我们怎么知道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据变化呢?

  生:做调查

  师:上海的小朋友就搜集到了一些数据并把它们进行了整理,(PPT)你认识这两幅图吗?(板书:搜集

  整理)

  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这两幅图有什么异同之处呢?

  生:看标题知内容不同

  生:出生人口数增长幅度大

  死亡人口数增长幅度小

  生: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都呈上升趋势

  生:两幅图的横轴和纵轴相同

  师:你能观图快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20xx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是多少?20xx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是多少?(这两问题学生很快都回答出来而且答案一致)

  哪一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最大?(学生回答的慢也不一致)

  师:怎么不一致了呢?这个问题你回答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需要上看一眼下看一下对比数据,有些麻烦。(引起认识上的困难,引导学生寻找方法)

  师:有什么解决办法让我们看起来简便吗?

  生:可以合并

  师:以前有过这样的学习经验吗?通过回忆旧知探索新知找出类似的方法叫做类推。它满足合并的条件吗?

  生:满足,横轴和纵轴一样

  师:同学们会自己合并吗?请同学们同位合作,一个同学负责收集原始数据,一位同学负责画图。

  同位合作画图

  选择有代表性的三幅图进行展示

  A没有标题

  师:你有什么建议吗?

  B没有图例

  师:你能看清楚这幅图表示的信息吗?

  生:缺少图例

  师:如果想要清楚的表示两种不同的信息,我们该如何选择图例呢?

  生:用不同线段区分

  生: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C

  出示一幅完整的统计图

  有标题

  有图例

  师总结:我们合并出的这幅图就叫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PPT演示)若想画一幅完整的统计图我们首先标题完整

  标清图例……

  师:现在再看哪一年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差距最大?(20xx年)你有什么感觉?(方便,快)

  师:(出示复式

  和两幅单式)那对比一下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生:便于比较两组数据

  师总结并板书:并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

  师:仔细观图,你能回答这几个问题吗?(PPT)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发言卡的方式讨论

  小组汇报

  全班交流

  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整体都呈上升趋势

  出生人口数上升明显,死亡人口数上升不明显

  从部分看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数据是不稳定的

  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小于死亡人口数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数据差距逐渐缩小

  师:从专业的角度讲,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差距叫做人口自然增长数,图中出生人口数比死亡人口数少时,这是人口负增长现象,所以上海的老龄化现象尤为严重,从19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了。

  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发现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越来越小,这样的信息我们在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能发现吗?

  师: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就是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板书邮电,再次强化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再结合全国的数据统计表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生:差距都是越来越小

  师:那我们预测一下未来几十年中,我们全国也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

  通过分析判断

  推断结论(板书)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未雨绸缪。(回顾整个制作到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图预测未来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收获提升

  师:关于复试折线统计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啊?

  1,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服务与我们的生产,方便我们的生活。

  2.标题可能是什么,会分析。

  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有什么打算?

  少进日产或不进日产的,发扬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谈收获

  实践作业

  把自己的语数英成绩做成复试折线统计图,方便今后的学习。

折线统计图教案9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2、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教师指出,从条形统计图里只是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不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指出:这种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上面内容,教师指着图说明。)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提问: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其特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相同的地方都是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表示多少的是用直条的长短,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在图中描出各个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

  因此,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从折线的起伏,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教学例3。

  出示例3:(课本第62页)

  理解题意后,教师提问: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确定水平射线的长度和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高度;都是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都要写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和单位。)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要画直条,折线统计图先根据数量描点,并依次把相邻两点连接成一条折线,再在各点旁注明数字。)

  学生弄清楚上面的问题后,教师介绍具体制法。

  ①描点。

  教师先描一月2C的一个点,再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试着描点。

  ②连线。

  教师指导学生顺次连线。并提醒要写上标题、单位和制图时间。

  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和制作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

  四、全课(略)

折线统计图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4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知道的特点。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习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人民的卓越智慧,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增强审美意识。

  二、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迁移类推,学习新知。

  三、教学重点

  掌握制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四、教学难点

  弄清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五、教具学具准备、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纸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六、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的特点。

  (1)介绍的特点。

  (出示的投影片)

  教师: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的认识,为学习制作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平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出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线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做?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12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射线的长度。(水平射线长6厘米。)

  师: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画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0.4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出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在垂直射线上画7等份,每份大约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像教科书第62页那样的。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谁能说说制作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要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七、随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2、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学会看)。

  八、板书设计

  某地20xx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11

  练习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2页。自主学习天地P55的练习题。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练习重点:进一步练习复式折线图的意义与统计图。

  练习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本练习

  1、 谈话导入

  师:P62中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统计表,根据表里的数据,你了解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 这说明要从表里了解和收集数学信息。

  2、 回顾旧知

  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能说一说一吗?

  3、 小结学习

  同学们,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4、集体订正

  二。自主学习天地

  1、 P55第1、2题

  下面的统计图是一个什么统计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完成。

  2、智慧树第1题。

  实线表示的是什么?虚线呢?

  3、实践大本营

  (1)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一集体解决的。

  (2)集体订正。

  三、拓展

  生活中有什么需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自由叙述。

  四、小结:

  1、完成自主学习天地P55-56。

  2、小结:与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和你的疑惑。

  重点让学生就解题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进一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会作小结总结自己的收获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折线统计图教案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08页第七单元《统计》

  教学背景: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教材提供了很多富有现实意义的现实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2)、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方法目标: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趣促学

  大家都知道去年是我们中国的奥运年,那么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获得了多少枚金牌呢?(51枚)对,我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成为百年奥运史上最强东道主。那么你们知道我国在前几届的奥运会中各获得多少枚金牌吗?

  1、老师课前进行了调查整理,仔细看(课件出示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的条形统计图)

  2、提问: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师:看来大家已经能通过条形统计图读出数学信息。那谁能说说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学信息有什么特点?

  生:很容易看出哪个数量多,哪个数量少。

  师: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直观,也很形象,还便于比较数量的多少。体育部的叔叔阿姨也对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的金牌获奖情况制作了一幅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3、(教师演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教师:这还是刚才的条形统计图么?它又该叫什么名字呢?

  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选用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

  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

  1、观察

  老师投影出示××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老师:通过观察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甲:我知道了,1998年参观人数为3万人。

  学生乙:我知道了,1998年到2003年每年参观的人数。

  学生丙:我可以知道,2003年参观的人数最多,1998年参观的人数最少。 学生:2003年比1998年参观的人数多多少???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2、自主探究。

  老师:除了我们所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其实统计图我们还可以这样画。(老师出示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大家请注意观察,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老师: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你们从这个统计图上还能获得哪些在条形统计图上不能获得的信息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能看出从1998年到2001年参观的人数逐年增加,而2001年和2002年人数是一样的。

  老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学生:折线从下往上就是增加,折线是水平线,就是不变。

  老师:对,你观察得真仔细,折线上升也就表示人数增加,折线是水平线,也就表示保持不变,那如果是下降呢?

  学生:就是减少。

  老师:很好,也就是从这条折线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同学们你们真棒。现在我们再来观察折线统计图,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学生:标题、横轴、纵轴、点和连接的线段。(老师板书)

  老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统计图(课件出示上面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是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主要方法。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了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讨中会很快比较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对比中让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如此,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与人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还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尝试制图,看图分析

  明确制图步骤:

  教师:这是陈东妈妈为他记录的0~10岁的身高统计表,如果要清晰地呈现在折线统计图上要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预设: 生:先描点,再标上数据,然后连线。

  师强调:找准点,标准数,线要直。并按顺序连接。

折线统计图教案13

  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比较上面两种统计图,思考:

  (1)折线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具体数量的?

  (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异同?

  (3)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2.汇报。

  预设

  生1:我们组认为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是画法不同。

  生2:我们组补充一个相同点,它们都有横轴和纵轴。横轴都表示年份,纵轴都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这两种统计图都是对20xx~20xx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统计,所以无论哪种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每年的参赛队伍支数。

  生3:我们组认为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这是它们的不同点。

  生4:折线统计图中的点都用线段连起来就能知道20xx~20xx年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情况。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两种统计图有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那么你们认为这两种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预设

  生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的,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

  生2:折线统计图用线段将各点连接起来,而条形统计图不需要。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通过这幅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与条形统计图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年的参赛队伍支数,另外折线统计图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情况。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之处是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之处是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折线的起伏变化可以显示出数量之间的`变化。

  4.分析预测。

  这幅折线统计图显示的参赛队伍支数大体上呈上升趋势,你有什么感想?同学们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20xx年会有多少支队伍来参赛吗?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两种统计图并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还显示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5.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1)绘制折线统计图。(出示课堂活动卡)

  ①想象一下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大概是怎样的。

  ②想一想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③让学生在准备好的格子图上独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④反馈交流,纠正问题。

  (2)阅读思考,引导学生从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中找一找、填一填。

  ①陈东从( )岁到( )岁时长得最快,长了( )厘米。

  ②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 )岁。

  ③陈东11岁时身高可能是多少厘米?12岁呢?

  ④陈东的身高会一直这样增长下去吗?

  设计意图: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时,既要考虑变化趋势,又要考虑实际情况。要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习数学才有价值。

  ⊙应用反馈

  我们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又新认识了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判断下面几组数据,什么情况下选用条形统计图合适,什么情况下选用折线统计图合适。

  (1)小明每年体重的变化情况。( )

  (2)我们学校各班男、女生的人数情况。( )

  (3)小兰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 )

  (4)图书馆各类图书的数量情况。( )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布置作业

  教材105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能深切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例题的统计表。

  2、分析统计表:

  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

  3、揭示课题:

  教师边指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势:

  师: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请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两个月间的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快、哪两个月间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慢吗?

  师:你认为折线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3、了解结构:

  师:既然折线统计图这样容易反映一些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在介绍名称时明确其作用、画图时注意点。

  三、制作统计图:

  1、 完成p65“练一练”

  2、同桌互相检查并纠错。

  3、实物投影展示好的作品。

  四、巩固练习

  1、回答书上66页的第1题。

  2、完成书上66页第2题。

  1) 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平均每个季度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平均每个月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产多少万元?增产几分之几?

  ……

  3、完成书上67页的第3题

  4、完成新《补充读本》p65页第4题。

  五、课后完成

  1、完成书上67页第4题

  2、把你本周的数学作业分数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折线统计图教案1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xx年济南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如下: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气温的什么?

  师: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各个数据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引入:

  师:从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用怎样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呢?

  3、揭示课题: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新授

  (一)探究一

  1、认识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1)在折线统计图中看到了一些什么?

  (2)介绍横轴与纵轴、刻度

  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

  师: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

  (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

  相同点:横轴与纵轴

  不同点:直条表示数量、点表示数量。

  (4)看数据师:20xx年3月济南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的?(先看横轴、再看纵轴)(11℃)

  师: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

  (5)看上升与下降幅度

  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上升幅度表示什么意思?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你是怎样知道的?(看折线越陡峭程度)2~3月,3~4月

  师: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10~11月)

  师: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6)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

  (二)探究二

  快去看“科技展”!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数量变化趋势

  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

  在这里又一次说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折线统计图主要通过折线的起伏,来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晰地看出变化的情况,常使用省略号省去空白部分。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优点)?

  (1)“条形统计图”主要反映的是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体现数量的增减变化。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某地区一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都反映一天各个时刻气温的高低情况;

  (2)不同:折线统计图还更能反映一天中气温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2、比一比:

  当然是折线统计图!

  3、选一选:

  (1)某厂长想了解今年每个月生产

  增减变化情况,那生产科长该制作。

  (2)某数学教导主任想了解期中测试各班每个分数段的人数,进行比较分析,每班数学老师会制作。

  A。统计表B。条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

  4、用一用: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5、猜一猜:

  下面的图谁说得对?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使用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五、课后请欣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相关文章:

折线统计图教案03-02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03-30

《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02-16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4-07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6-24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03-28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2-21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2-27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