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3-15 07:19:2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个性化学习。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设立了许多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小组的活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看看那里的同学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师:看大屏幕,从情境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9/10米的布给小猴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如果做裤子,可以做2条。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生2: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怎样列算式?

  生1:9/10÷3=

  师:为什么用除法?

  生1:把9/10平均分成3份,求1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师:谁还能再说一遍?

  生重复。

  师:9/10÷3结果是多少呢?请在自己的练习本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

  生自主操作,师适时巡视指导,找出两位同学上台板演。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将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的方法。

  (投影展示,画线段图的方法)

  师:我们先看第一位同学的方法,这是哪位同学的,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画线段图的方法)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师:我们再来看一位同学的,他用的是长方形布条,这是哪位同学的,介绍一下?

  生: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师:不管是画线段图还是用长方形来表示,我们都可以得到每份是3/10米。

  板书方法:画线段图。

  师:我们再来看黑板上这两位同学的(学生板演),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的做法。

  生:9/10÷3=9÷3/10=3/10(米)

  把9/10米平均分成3段,就是把9个1/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9÷3)个1/10米,即3/10米

  师:谁能再重复一遍?生重复。

  师:我们可以用平均分的思想直接进行计算。(板书:平均分的方法)

  师:看这种方法9/10÷3=9/10×1/3=3/10(米),(学生板演内容)谁来介绍一下?

  生:9/10米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多少米?也就是求9/10米的1/3,可以用乘法计算,每段是9/10×1/3=3/10(米)。

  生似懂非懂。

  师:你们能明白吗?我们结合这条形图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师:把条形图平均分成3份,一份占多少?

  生:1/3。

  师:也就是求什么/

  生:也就是求9/10米的1/3。

  师:我们可以怎样计算?

  生:9/10×1/3

  师:看一下算式?有什么变化?

  生1:前面是除法,后面是乘法。

  生2:3和1/3互为倒数

  师:也就是除法转化成了乘法。(板书:转化)

  师:谁能再说一说这种方法?

  师:9/10米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多少米?也就是求9/10米的1/3,可以用乘法计算,每段是9/10×1/3=3/10(米)。

  师:这就是第三种方法,利用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板书:乘法的意义)

  师:除了这几种方法,你还有哪些办法?

  生:转化成小数来计算。

  师:说一下

  生:9/10米化成小数0.9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0.9÷3=0.3(米)。

  师板书:9/10÷3=0.9÷3=0.3(米)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解决问题,它们的结果相同,说明大家的思路是正确的,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

  生1: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比较好,因为算起来比较简便。

  生2: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比较好,因为第二种方法只适用于能出开的情况。

  师:说得非常好,到底他说的对不对,等会我们来验证一下。

  3、选择算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看来大家都已经有自己喜欢的方法了,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

  (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情况,找一位同学进行板演)

  9/10÷2=9/10×1/2=9/20(米)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的,你们都和这位同学一样吗?谁来说说这种方法?

  生:把9/10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份是多少米?也就是求9/10米的.1/2,用乘法来计算。

  师:谁能再说一遍

  生重复。

  师:看算式,我们把除法转化成了乘法来计算。看来大家都觉得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4、归纳概括,推广应用。

  (1)师:仔细观察、分析刚才所解决的两个问题,想一想:我们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看这两个算式,前面是除法,后面是?

  生:乘法

  师:看圈起来的两个数字,有什么关系?

  生1:倒数

  生2:互为倒数

  师:一定要说完整。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生: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师板书)

  师:谁能再说一遍?

  生重复,全班同学一块交流。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体会到此题分数的分子都能被除数整除,所以采用分子除以除数的方法相对简捷。

  2、自主练习2

  让学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连一连。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首先让学生观察第一行算式与第二行算式的特点以及之间的关系,从而悟出此题的意图,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利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得出应该连的相应算式。

  3、自主练习5

  独立完成,投影展示交流。(两种方法,直接去除或者转化成乘法计算)

  此题把解决问题和计算知识的练习融为一体,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步发展的教学目标。

  4、自主练习4

  独立完成,板演交流

  此题把解决问题和计算知识的练习融为一体,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步发展的教学目标。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分数除以整数(板书)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汇报。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堂内容的重点是七巧板的制作和拼摆,难点是拼图所要表现的几何图形,对已学过的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有机联系和语言表达。

  三、教学手段

  引导活动讨论

  引导:意在教师讲解七巧板的历史,七巧板制作的方法。

  活动:人人参与制作七巧板,拼摆七巧板的图案。

  讨论:对自己所拼摆的图形与同伴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利用多媒体工具)与老师进行交流。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先用多媒体显示各种已拼摆好的动物,交通工具,植物等等然后介绍它是由怎样的一副拼板拼摆而成的(不一定要七巧板)。紧接着就介绍七巧板的历史,制作方法,让学生制作一副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2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利用所做的七巧板拼出两个不同的图案,并与同伴交流,与全班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

  (1) 你的'拼图用了什么形状的板?你想表现什么?

  (2) 在你的拼出的'图案中,指出三组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线段,并将它们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3) 在你拼出的图案中,找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将它们表示出来,它们分别是多少度。

  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作适时的评价,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3 范例教学

  介绍老师制作的3副游戏板,并用多媒体显示十几种的拼摆图案,通过生动有趣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出你还有材料吗?有信心凭自己的智慧制作一副游戏板吗?意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可由附近的同学四人小组制作完成)。

  4 反馈练习

  由四人小组制作的游戏板,拼摆二个不同图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全体同学,用语言表示拼图所表现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的联系,呈现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知识。

  5 归纳小结

  通过制作七巧板及游戏板进一步学会了画平行线段、垂线段、找线段中点的方法,通过拼摆丰富了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空间观念和观察、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

  六、练习设计

  利用20cm20cm的硬纸板做一副游戏板,利用它拼出5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并把它画下来,布置教室的环境。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知识重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知识回顾与深化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

  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

  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数0耽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入

  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毅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

  所举的例子,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从相反意义的1这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只要初步认识即可,不必深究。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问题3:教科书第6页例题

  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 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减少”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额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6页)。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

  水位上升-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收人增加-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可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这种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按题意找准哪种意义的量应该用正数表示是解题的关健,这种描述具有相反数的影子,例如第(1)题中小明的体重可说成是减少-2kg,但现在不必向学生提出。

  巩固练习教科书第6页练习

  阅读思考

  教科书第8页阅读与思考是正负数应用的很好例子,要花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思考交流:

  1,引人负数后,你是怎样认识数0的,数0的意义有哪些变化?

  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特别地,在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时,通常把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正数,而把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负数)

  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3,6,7,8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和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2,“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要从0不属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中的任何一种上来理解)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人负数后,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0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数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由于上节课的重点是建立两种相反意义量的概念,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所以作为知识的回顾和深化而放到本课。

  3,教科书的例子是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的实际应用,用这种方式描述的例子很多,要尽量使学生理解。

  4,本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合理应用,在体验中感悟和深化知识,通过实际例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方程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区别。

  2.掌握:代数解法解简易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代数解法解简易方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问题头脑不僵化,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用新的方法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领略数学中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注意教学中民主意识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体现。

  2.学生学法:识记→练习反馈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代数解法解简易方程。

  2.难点:解方程时准确把握两边都加上(或减去)、乘以(或除以)同一适当的数。

  3.疑点:代数解法解简易方程的依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解决问题。教师介绍新的方法,学生反复练习。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出示投影1)

  引例:班上有37名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进行拔河比赛,恰好余3人当裁判员,每个队有多少人?

  师:该问题如何解决呢?请同学们考虑好后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活动:解答问题,一个学生板演。

  师生共同订正,对照板演学生的做法,师问:有无不同解法?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比较两种解法。

  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活动:积极思索,回答问题。(一是列算式的解法,二是列方程的'解法)。

  师:很好,为了叙述问题方便,我们分别把这两种解法叫做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小学学过的应用题可用算术方法也可用代数方法解,有时算术方法简便,有时代数方法简便,但是随着学习的逐步展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使用代数解法的优越性将会体现的越来越充分,因此,在初中代数课上,将把方程的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学习,当然,在开始学习方程时,还是要从简单的方程入手,即简易方程,引出课题。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谈到方程,同学们并不陌生,你能说明什么叫方程吗?

  学生活动: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板书]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接问:你还知道关于方程的其他概念吗?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

  [板书] 方程的解;解方程

  追问:能再具体些吗?即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并举例说明,学生活动:互相讨论后回答。(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师:好!这是小学学的解方程的方法。在初中代数课上,我们要从另一角度来解,还以上边这个方程为例。

  学生活动:相互讨论达成共识(合理。因把x=5 代入方程3x+9=24 ,左边=右边,所以x=5是方程的解)

  【教法说明】先复习小学有关方程的几个概念和解法,再提代数解法,形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同一问题可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即培养了发散思维。正是因为认识问题的不同侧面,导致学生感到疑惑,这时让学生自己去检验新方法的合理性,不但可消除疑虑,而且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师:以前的方法只能解很简单的方程,而后者则可以解较复杂的方程,因此更为重要。为了更好的理解和熟悉这种解法,我们共同做例1。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例1 解方程(x/2)-5=11

  问:你认为第一步方程两边应加上(或减去)什么数最合适?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师板书)

  问:你认为第二步方程两边应乘以(或除以)什么数最合适?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师板书)

  解:方程两边都加上5,得

  (x/2)-5+5=11+5

  x/2=16

  (x/2)x2=16x2

  x=32

  问: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同学们自己检验。

  学生活动:练习本上检验并回答问题。(正确)

  师:这种新方法解方程时,第一步目的是什么?第二步目的是什么?从而确定出该加上(或减去)怎样的数,该乘以(或除以)怎样的数更合适。

  学生活动:回答这两个问题。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诸方面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计算器是如今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带的计算器,结合教学目标自学课本,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中认识计算器,学会基本操作方法,并在应用中感受到计算器带来的方便,体会到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准备:

  1、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师的计算器,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吗?我昨天也去了超市,并选购了好多东西,可是,要到付款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我就带了1000元钱,也不知道够不够,这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算一算)

  师:怎么才能又准确又快地算也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计算器)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

  (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

  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

  (2)请一生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实物投影)

  ②小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③展示文曲星、商务通

  (3)师:文曲星、商务通的`主要功能不是计算,但它们也有计算功能,可以作为计算器来使用。

  2、过渡指出: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象开机按?关机按?

  3、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1)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它吗?试试!准备好了吗?(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2)小黑板出示:

  75+47= 24×7.6= 6.28-0.95=

  (3)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这三题的。

  (4)指名学生上演示(实物投影)

  (5)问:6.28-0.95的操作有不一样的吗?

  用新方法操作,学生齐操作。

  (6)师:通过计算这三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

  (7)小黑板出示:0.092÷1.15×25

  问:计算这题,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可以吗?

  为什么?(因为这题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8)看谁算的最快,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演示

  问:有没有不一样的?

  三、结束:辨证看待计算器的使用。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案11-26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12-01

初中数学教案15篇12-30

初中数学教案(15篇)02-06

七年级数学教案02-24

初中数学教案合集15篇02-16

初中数学教案(集合15篇)06-27

初中数学教案(通用15篇)02-23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