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7 09:15:1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常用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

  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

  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

  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逐步深刻感受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松鼠》,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共同交流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四肢 敏捷 镶嵌 搽过油 格外 嬉戏 歇凉

  遮蔽 榛子 橡栗 储藏 缝隙 树杈 摇晃 干苔藓

  4、集体交流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句式现象。(出示投影片)

  ⑴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多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的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

  ⑵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

  ⑶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藓苔压紧,踏平。

  ⑷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们塞到老树的'缝隙里,赛得满满的。

  ⑸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有暖和,有安全。

  5、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6、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老师了解个别学生的读书情况。

  7、请你快速的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学生回答。

  8、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课文读得是否准确。

  (二)熟读课文,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1、在朗读过程中,生字、词语、句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2、指学生提出生字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解决。

  比如:重点分析记忆“捷遮蔽嵌”等生字。

  3、请你把新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它们在哪些句子中?

  4、在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指学生提出来,比如:嵌、嬉戏、歇凉、藓苔、橡栗)

  5、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句子,利用更换词语、直观演示等方式进行理解。

  6、在解决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中的松鼠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7、指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美丽、可爱

  三、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可爱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丽、可爱呢?课下思考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划一划、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美丽

  松鼠

  可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他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宋庆龄的照片,并配有文字。指名读。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你有好的方法吗?

  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①借助拼音读课文。②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同时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出示课件)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板书:

  爸爸 去↗伯伯家

  →宋庆龄 守信 留下等小珍

  妈妈 留↘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说故事内容(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时间),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决定(留下来)。(人物、事情)

  三、自读自悟。

  (一)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守信?

  1、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划上线,并好好读一读画出来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并相机板书:语言、动作、表情。提示: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那么,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A、“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

  宋庆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爸爸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当时就很好奇,于是他就奇怪地问———,庆龄回答说———)

  她当时只是停住了脚步,可见她还是有点犹豫的,是吗?

  指名朗读。

  小结:从这句话中,确实让人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B、“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指导朗读: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这里可以看出什么?(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是可以的,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引读:正当爸爸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的时,庆龄又一次想到了小珍,连忙说———

  小结: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守信。

  C、“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指导朗读:

  正当爸爸和庆龄在一旁迟疑的时候,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一旁说———— 可是庆龄觉得这样好不好,她是怎么说的?(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小结: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D、理解第一自然段。

  她本来就很想留在家里,对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 指名说。

  a、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指导朗读。

  b、伯伯家……

  指导朗读。体会: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3、引读守信的句子:

  小庆龄当时是多么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当她走到门口,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叠花篮的时候,她便停住了脚步,对爸爸说:——————

  爸爸让她改天再教,拉起庆龄的小手要走时,她连忙说:——————

  这时妈妈也给她建议,让她回来向小珍道歉,她还是拒绝了,并且说:——

  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庆龄是个 的人。

  (二)当时,妈妈深有感触(出示妈妈的话)。

  妈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妈妈当时为什么要笑?

  庆龄又为什么要笑呢?

  四、分角色朗读,师读父亲、母亲的话,学生读宋庆龄的话。

  五、交流感受。

  小结:通过大家的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或故事?请介绍给大家。

  2、课外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记在日记本上,找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读一读。

  3、写一则日记,描写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或一件事。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水》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孩子们用雨水洗澡,炎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清凉之水的舒服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教学积极倡导自读、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把读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思考、发现、评判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体验、感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受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熏陶感染,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激发学生爱水、惜水的情感。

  学习体会“以‘苦’作‘乐’”这种反衬的写法。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水的珍贵及水为我们村里人带来的欢乐,学习体会反衬的写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 法】 情景教学法 指导朗读法组织交流法

  【学 法】 观察法朗读法 体会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缺水的图片)学生看后说一说。

  2、导语:是的,干旱让大地裂开了嘴,让人类受尽了煎熬与折磨!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之本,世间万物都离不开它!这个字只有简简单单四笔,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马朝虎写的文章,去聆听他到底借水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过在读之前教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把课文每个字读正确,每句话读通读顺,在读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请求同学、老师帮助。(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2、(课件出示生字)本课生字虽少,但要记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请大家认真读,边读边书空。

  3、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老师适时点拨、强调应注意的地方。

  4、指导写字。(老师示范,学生观察描红)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过渡):要读好课文,不光解决生字词,更要读好长句、难句。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感受。

  2、检查指导读长句、难句。

  (1):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2):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扇”。)(课件链接)

  (3):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重点指导“吮”及“血”的读音。)(课件链接)

  3、师:这么难读的长句我们都会了,读全文当然不在话下,请全体同学快速读全文,思考:作者围绕水向我们描绘了几个场景?

  4、这些场景多少年以后,仍令作者历历在目。在他心中水是什么?谁能用课文的一句话回答?(板书: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四、精读缺水之苦。(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现在,我们先走进挑水的场景,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水的珍贵?请你把它划出来。

  2.品味重点句的关键词。

  (出示“一个村子、一处泉眼、一个小时,一担水”)

  3、、这段话没有一个苦字,作者用看似简单的数量词来表达,却给我们带来了满心的“苦”。现在我们明白了村里人为什么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所以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作者为什么在“水”字的后面标逗号?是啊,就是这短暂的停顿更彰显水的珍贵。(齐读这句话)

  过渡:村民们苦苦地等,日日地盼,终于天降甘霖。让我们走进雨中洗澡的场景吧!

  五、品读雨天洗澡之乐。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村民们雨中洗澡的句子。

  2、请大家来读读划线的句子,哪些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品读:“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他们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2)朗读中,你听出孩子们洗澡时是怎样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兴奋、快乐、幸福??)师:这是一种极乐的心情。(板书:乐)

  (3)、小结:这一段话中,没有写到一个“乐”字,但是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村子里的人在雨中欣喜若狂的情景。其实这快乐的背后藏着什么?

  3、小结写作手法。

  这快乐的背后藏着的就是一个字——(苦)越是写缺水的(苦),越能体现得水的(乐),越是写得水的(乐),就越能体现出缺水的(苦)。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反衬。这样鲜明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六、总结拓展,清点知识掌握情况。

  1、同学们,有句格言说得好,待到井枯时,方知水珍贵。在这个缺水的村子里,滴水贵如油!让我们爱水,珍惜水资源吧!

  2知识清点。

  七、作业布置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今天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勺水冲凉”部分。

  3.写出几句爱水、惜水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挑水 苦

  反衬

  雨中洗澡乐

  一勺水冲凉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赏析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掌握融情于景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学习重点

  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学习目标

  1、诵读提示:

  整体语调:缓慢、低沉的。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后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为主--诗人后半生漂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这两句可以不按“义群”读,仍读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漂泊之意。

  2、背景分析: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导学、导思

  赏析诗歌

  (一)内容分析

  1.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

  首四句写

  。后四句

  2.首联描写旅夜处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和意境?

  首联点明 。一个孤舟夜泊的旅夜,岸上细草微风,江上一叶孤舟,诗人依岸而宿,就舟而居,融情于景,营造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这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3.颔联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你认为这两句写景的诗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其实这两句诗是 ,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

  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悲从中来,悲愤难抑,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4.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立意至为含蓄,含蓄表现在哪里?

  这是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说“应”当,本是不应当,这就表现出诗人

  诗人是胸存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出来,只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5.尾联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了 手法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诗人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 ,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 诗人孤单与渺小的身世。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照应 ,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二)艺术手法

  在艺术技巧上,突出的一点是 。前面写景,写宜于表达诗人情感的景物;后者抒情,不是抽象地抒情,而是在抒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表现出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的艺术成就。

  导练

  ⑴前两联写景,诗人抓住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⑵怎样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⑶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语文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者及问题特征

  2、 理解作者对国民王权意识、奴性意识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

  能力目标

  1、 学习作者以调侃的文笔借戏说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写法。

  2、 品味文章中含意丰富的语句,深刻理解作者的。

  3、 体会杂文鲜明的性、文学性。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敢于直面现实,痛斥奴性,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调中所包含的深刻。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是深刻含义

  3、 体味杂文的性、文学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故宫图片及漫画导入

  二、初步感知

  1、“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请大家阅读课文,分点作简要说明。

  妻——王后

  子——王子、太子

  女儿,亲眷——公主、皇亲国戚

  “我”——天子,万岁

  2、地位如此尊贵,有条件吗?——只因为“我”是王,“我”有权。

  三、深入探究

  1、 看来这王是个好东西啊,引无数人竟折腰。问世间,王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唐朝玄武门之变,手足相残;明朝靖难之役,叔侄反目;近有袁世凯称帝,卖国求荣;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不就是为了王位,为了王权吗?那么,王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王是封建残物,奴才的首领

  2、 看来作者对王的态度很明显,是蔑视,是批判。(生活在奴才们中间,做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四、难点突破

  1、 作者假定自己为王,却发誓要将所有的臣民杀死,这是为什么?

  提示:①臣民们犯了什么错,要一齐杀死?——他们是奴才,作者憎恶一切奴才和奴才相。

  ②奴才相是怎样一副嘴脸,再文中找一找——第五段,请大家读一读。

  ③请大家用成语概括——阿谀奉承,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奴颜媚骨……

  ④看来奴才有很大的危害性啊,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小故事。

  ——易牙善烹调,齐桓公召之。一日,齐桓公说:“我尝遍天下美味,却不知道人肉是什么滋味。”易牙听后,烹子,以媚桓公。

  2、 现在,杀光了臣民,没有了奴才,“我”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终不能为王,但作者又说“却也是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古今中外最大的王,那是怎样的王?如何理解“真的人们”?

  请大家思考

  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

  ——最大的王是我不为王,真的`人们和奴才相对,是有独立和人格的完人。比如说不事权贵的李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五、拓展

  1、写于民国,今天,我们又重提,你认为现代人还存在着王权意识和奴性意识吗?

  ——某些执法者的专断独行;做流行的奴隶;做金钱的奴隶。

  六、

  希能做这样的人。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们说,从今天起,做一个真正的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02-07

语文教案02-08

语文教案02-08

语文教案02-09

语文教案02-09

语文教案03-14

语文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