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9篇【经典】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 “ 叽叽喳喳 ” 等七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 “ 鸟护鸟小卫士 ” 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
课件 美丽的森林图片 小鸟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轻轻抚前的红领巾,它有个一好听、响亮的名字叫:红领巾!
2、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写“领”。(强调写法)
3、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我们本节课学习 26 课:红领巾真好!(板书课题)
4、请同学们观察课题和我们平时所学的课题有何不同?
5、为什么加引号,加上引号表示什么?
6、听,小鸟在文中夸你们呢?快速将书翻到 126 页,借助红苹果及绿叶子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二、初读感知,指导写字
1、多好听的儿歌呀,想不想让小鸟带我们到大森林去看看,可小鸟说了,必须先闯过它设的两道关才能进入,下来可要闯关了,有没有信心。
2、谁能将红苹果里的字音读准,大苹果就送给他。齐读
3、小鸟说你们是看着拼音读的,离开拼音你们还能读准吗?指名读
4、你们洪亮的声音把生字娃娃唤醒了,一起来和它们打招呼吧!齐读
5、指跃蹦。仔细观察,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6、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足字旁在田字格中的布局
7、看大屏幕,足字变成足字旁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8、观察真仔细,足字邀请了小伙伴来他家,怎么样相处才能融洽呢?请看跃字右半部的写法上有何特点?
9、和老师一块书写 2 遍。足字旁特别懂得谦让,尽量让自己窄一点、小一点,也要让客人住宽敞,因此左窄右宽。
10、再来观察蹦字,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山要小,要扁,月要瘦,窄)
11、展评:
12、除了跃和蹦,你还认识了哪些带足字旁的字。
三、朗读感悟
1、就让我们走进大森林去看看,究竟是一群怎样的小鸟
2、齐读第一节,读通句子。齐读
3、范读)老师扮演的这只小鸟可吗?范读
4、谁能像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小鸟的可。指明读
5、多快乐、多可的小鸟呀,把你的感觉加进去,读一读。指明读
6、歌声多动听,多美丽的小鸟啊!可的女生一起来读读。女生读
7、小鸟们,你们快乐吗?老师问第一句,你们你们来回答。师生对读
8、谁能像老师一样问,同学们答。引读
9、快乐的小鸟在哪里,一起来读。 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
1、出示图片)这就是小鸟美丽的家,小鸟是森林的主人,使它的家如此的生机勃勃,试想一下,没有了小鸟的森林会是什么样的。
2、果真像你们猜想的那样吗?出示图片)
3、没有了小鸟的森林是如此的凄凉,小鸟可真重要呀!、
4、小声朗读第二节。自由读
5、小鸟们在忙些什么呀?
6、怎样捕捉?
7、老师从你的动作中看出了小鸟的忙碌,所以捕捉一词是小鸟的动作。
8、小鸟可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呢,一只百灵鸟一年能捉 1 万多只害虫,一只家燕,一天能吃 400 多只飞虫。
9、它可真是森马的小卫士呀,这么辛苦忙碌,男生来夸夸他吧。男生读
10 女生来。女生读
11、一起来、齐读
(三)学习第三节
1、从你们愉悦的.神情、活跃的动作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小鸟的喜,文中的红领巾和你们心情是一样的,看,他们来了
2、齐读第三节
3、红领巾来干什么?
4、放鸟巢,插木牌。)板书。
5、这是一块怎样的木牌?崭新是什么意思?
6 文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好多,你能找到吗?
7、齐读两遍。
8、去掉红色的修饰语再读两遍。
9、哪个好?为什么?
10、是呀,可的小鸟梳理着蓬松的羽毛,保护着翠绿色树苗。为了使它继续做一只快乐的小鸟,红领巾要做一块崭新的木牌。
11、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12、你们也是红领巾,有决心保护小鸟吗?把你的决心读出来。、
13、决心在坚定点。
14、小鸟们怎么夸他们:红领巾真好,
15、让我们一齐来感受:红领巾真好!
四、升华拓展
1、正是有红领巾的保护,小鸟才那么可、快乐,大自然才这么美好。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夸夸小鸟及鸟的红领巾吧。
2、这么美的诗能背下来吗?背给同桌听。
3、有信心背下来。全班背
4、可的小鸟,受到保护它们想说,:——
5、看到一群保护小鸟,护大自然的少先队员,你们也想说——
五、拓展
1、除了小鸟,还有许多小动物需要我们保护。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试着把它编进诗歌里。同桌交流
2、同学们个个都是小诗人,谁来读读
3、你们写的太好了,把你写的诗回家读给爷爷奶奶、读给爸爸妈妈、读给小伙伴、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小动物,好吗 ?
4 你们真的真的很棒,难怪小鸟要夸你们:红领巾真好!
5、为了奖励你们:老师送你们一首歌《小鸟,小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建字底;读写“应该”等10个词语,会用“应该”写句子。
2、会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感受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第四段浪娃娃推动机器发电的学习。
教学难点:
朗读指导2、3段;字型:懂、建、器。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感受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细读1、2两节,学会用句式“……多得数也数不清”说话。
教学过程:
一、看图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你知道电是怎么来的呢?发电站是怎么发电的呢?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人们利用大海的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
2、出示课题:31 浪娃娃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想想意思。
2、读通课文。
3、交流:
1)、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正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填空:浪娃娃是()的孩子,他们原来(),后来听了(),去给人们()。科学家让他们()。
4、提出你不懂的地方。
三、学习1、2两节:
1、反复朗读这两节课文,四人小组讨论,试着解答刚才的疑问。
2、交流:
1)、根据问题,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补充具体:
浪娃娃很多。(多得怎么样?)
浪娃娃老是贪玩,(),这可不好啊。(浪娃娃怎样贪玩?)
浪娃娃不应(),应该()。(海妈妈叫浪娃娃应该怎么做?)
2)、句式训练:海**的孩子多得数也数不清。
天上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海面上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海里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多得数也数不清。
3、学习生字:数、整、贪、应、该。
尝试用“应该”说一句话。浪娃娃应该学会什么?你应该学会什么?
4、指导朗读:谁来做海妈妈,想想**的话怎么读?
5、指名朗读课文,说说浪娃娃怎样贪玩。
三、指导抄写生字:
1、卡片读生字,并说说注意点。
2、抄写生字,并评议。
教后感:
课前,我利用录象做了课件。上课时,学生看课件说话,能很好的说出浪娃娃的贪玩,理解了第一节内容,并解决了自学时的疑问,为什么说浪娃娃是海**的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3、4两节,学会生字:奔、哗、懂、建、推、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口头组词。
2、完成课后题1填空,并纠正。
3、齐读1、2两节。说说浪娃娃是个怎样的孩子?
海妈妈教育浪娃娃应该怎么做?
二、学习3节:
1、出示课件(浅海区波涛汹涌)说说听了海**的'话,浪娃娃是怎么做的?
2、自由读一读第三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
1)、理解“海岸、奔跑”。
2)、从哪儿看出浪娃娃很高兴学做好事?
3)、应该怎样朗读这句话?自由准备,指名读一读,并齐读。
4)、练习说话:浪娃娃听了海**的话(),非常高兴,他们一边奔跑,一边欢叫:“哗哗,哗哗,我们学做好事来啦!”(浪娃娃听了海妈妈什么话,他们怎么高兴?)
5)、结合学习生字“奔、哗”。
三、学习第四节:
1、出示课件:海边发电站。
2、自由读一读这一节: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
1)、科学家们听懂了浪娃娃的什么话?他们怎样帮助浪娃娃做好事?看图说说这是上什么机器?(认识发电机、推动)
2)、学习生字:懂、建、推、器
3)、朗读这一节,自由读,齐读
四、朗读全文。
小结:浪娃娃真不错,听了**的话,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给人们做好事——推动机器发电。
五、指导作业:
1、卡片读生字,说说“懂、建、器”的结构。
2、抄写生字,并评议。
3、自由朗读全文。
教后感:
在教学时,我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根据课后及作业本作业,设计了两次学课文句式说话的练习,边学边说。这样效果较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完成扩词练习,作业本题3。
3、看拼音写词语,完成作业本题2。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分角色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读。
3、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作业本题4。
4、尝试背诵第四节。
5、听写这一节。
6、小结:
1)、浪娃娃原来怎样贪玩?后来学做什么好事?
2)、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3)、介绍: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此外,有的发电机是用火力发电,还有的用核发电,如我省的秦山核电站。电给人们带来光和热,有了电,人们的生活、工作就很方便了。
三、作业指导:
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读例句,说说补充什么?
2)、尝试做,并交流。
2、完成课后题3。
3、用“数也数不清”写一句话。
4、完成课后题4。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一读中,训练学生的发音又快又准。
三、习作。
环 节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 读一读,想一想。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用词,是非常精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岩)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峡)
名词,往往成为作者笔下生动的借代,想一想,这几个名词,除了说明事物,还能代表什么。
2、读一读。
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写一写,背一背。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认识自己就是进步。
成功时不要把自己看成巨人,失败是不要把自己看成矮子。
这几个句子,你从中看出有什么含义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原因么?
对,要自信,有不要盲目的自信。要谦虚,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
4、读一读 锦囊妙计
这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变的。主要将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诡计,相反,用三个锦囊,分别让刘备在三种情况下照办,最后大获全胜的事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鼓励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第二课时
二、探索与发现 提示语
1、在对话中,我们常常说XX说,xx说道。。。。。。
也就是说,说话是有提示语的。
2、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3、介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4、练习写提示语。
三、口语交际 好朋友
1、说一说你的好朋友。
2、好朋友都在一块儿干什么。
3、好朋友之间有矛盾么?读一读这篇,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4、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四、习作 一次特别的'活动
1、先回顾一下,这学期都开展了那些活动。把他们制成表格。
2、表格注意几个不能缺少的内容。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的人、精彩的一幕。
3、把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写下来。
4、协作的时候,注意写好场面。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学会将听到的话转述给第三者听,要求将主要内容陈述清楚,意思表达完整;
3、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1、转述试验:(1)、要求每位家长在今天晚上6点到8点这段时间里给语文老师打一个电话。具体内容由学生干部布置。
(2)、与家长电话联系,由他们自行设计几句话让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转述给老师。
2、随便准备一些小道具(诸如:剪刀、书籍、花盆、制作材料等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没有亲自来布置作业,而是让玲玲来告诉大家的,大家听得明白吗?老师从昨天晚上所接到的电话中就知道谁明白了,谁没有明白。
今天,有没有人让你告诉老师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转述家长交待的话。
3、听到了各位家长让你们告诉我的话,真高兴。你们看昨天老师和你们没有见面,而你们是怎么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呢?你们的家长没有和老师见面又怎么知道给老师打电话的呢?老师没有见到你们的爸爸妈妈又怎么知道了他们要告诉老师的话的呢?对呀,都是请另外一个人转告的,把你知道的消息告诉一个当时不在现场的人,这就叫转述。
4、板书课题:学会转述
二、指导转述的方法:
1、调查:刚才向老师转述了你们家长的话的同学举手。
2、谈话:其实这些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转述,只要将意思说明确,注意不要太啰嗦,让听话的人明白你的意思就算是一次成功的转述。
三、具体案例练习:
1、出示题目要求:二(1)班老师通知大家: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要求同学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李响请假了,没有到校。如果老师请你把上面的'通知内容转告给他,你见到他该怎样说?
2、自由读题,弄清题意。
3、说说题目中有几个角色:老师、李响、转述者
4、分小组进行练习:先由老师通知转述者,再由转述者进行转述练习。
5、指派某小组到台前表演,大家评议。评议要点:是否将老师的通知清楚地告诉了李响;人物之间的交流语言是否文明礼貌。
例:刘畅(转述者):请问这是李响的家吗?
李响:是刘畅呀,快请进。
刘畅:你明天上学吗?
李响:明天我要上学了,有什么事吗?
刘畅:明天下午,我们班级将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美术老师要求同学们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你赶快做好准备吧!千万别忘了。
李响:是嘛?不是你告诉我,我明天肯定做不好。谢谢你!
刘畅:不用谢!好朋友还用这么客气吗?你记住了就行,我也要回家了。再见!
李响:再见!
四、实例练习:
1、指定一个接受转述的人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
2、老师对选定的转述者说:请你告诉戴广顺,让他将教室里的那盆君子兰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3转述者离开教室,向戴广顺转述。
4、让戴广顺进教室,大家看他的行动就可以判断出转述者是否转述成功。
五、师小结: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一个听,一个说)
如何听:听别人讲话要集中,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如何说:要说普通话,学会用礼貌语言,说话声音要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六、分组设计:
1、各小组选派一名转述者;
2、各组讨论设计一个转述内容;
3、将内容告诉非本组的转述者,并转述给另一个小组。
4、按小组进行积分,最后评比。
七、作业:
向各位家长转达老师对他们的谢意。感谢他们在这次活动中所给予的支持。
设计评析:
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本节课教者精心设计了两个课前准备:让学生班干布置作业、学生家长打电话,还让家长设计说话内容。其实真正的转述就此开始了,只不过教者没有将其专业术语言明而已。这样的课前准备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课前调查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课堂教学延伸出教室,延伸出校园的一个有效尝试。通过家长的参与使这样的训练有了充分的情感基础,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进入训练状态。这就是实践所起到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教者将转述这一概念悄悄地自然地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中去。无论是课前准备、课后作业,还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在接受老师的刻意训练。
教者还注重培养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注意了语言的正面引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教者、家长、学生自己精心设计的一定的情境中,我说你听,你说我听,相互交流,彼此沟通。而对学生,教者没有提出任何过份的要求,只要求:对方听明白了就行。而这正是这节口语交际课的最终目标。至于评价,教者认为听转述者的行为就是这次口语交际中最好也是最有力的评价。
学生练习举例:
*朱蕾(告知者)、顾戈文(转述者)、江倩(听取转述者)
朱蕾:顾戈文,请你将这本《西游记》带给带给生病在家的江倩,好吗?
顾戈文:当然可以。还有什么要我转告的吗?
朱蕾:请你代我向她问好,另外,我和倪照慧星期六去她家看她。你让她安心看病,落下来的功课,我们肯定会帮助她补上来的。
顾戈文:请问江倩在家吗?
江倩:我在家,是顾戈文吧!请进来说话。
顾戈文:你好些了吗?
江倩:我好多了。
顾戈文:我是来把朱蕾托我带给你的《西游记》送给你的。
江倩:太好了,这下我有书看了。
顾戈文:她还让我转告你:她向你问好,至于功课的事你不用担心。她和倪照慧将在星期六到你家来看你,一定会帮你把落下来的功课补一补的。
江倩:哎呀!真是太感谢她们了。
顾戈文:你就在家安心看病吧!我要回家做作业了。
江倩:谢谢你!给我带来了书和问好。
顾戈文:不用谢,再见!
江倩:再见!
设计巧妙,前后连贯。于无形之中使学生不但懂得了转述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转述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根本就不把口语交际的教学当回事。(因为不是考试内容)其实口语交际是人与社会之间产生联系的重要的一环,是生活的要素之一,是一个人能力的外在表现之一。但愿所有的老师都像紫雨那样对口语交际的教学进行认真思考、认真施教,真正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听故事,说一说,猜一猜,并理解故事情节。
2、欣赏故事,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3、能简单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故事,看图理解故事情节。
难点: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太冷了天上会怎么样呢?
(下雪)
出示课件雪景
师:下雪天我们可以怎么玩呢?虽然我们这儿不是太冷,所以下雪的机会也比较少,但是我们有些小朋友冬天有去过仙女山、金佛山这些地方,在那里就可以玩雪。
(堆雪人)
出示玩雪课件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看谁到我们班来了?"
(雪孩子,雪人)
"雪孩子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会是什么事情呢?"
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什么事啦?
(3)雪孩子去哪里了?
(三):运用课件,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1.课件出示,提问:兔妈妈要干什么去呢?
(找吃的)
兔妈妈为了不使小白兔感到孤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他们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
2.出示课件,提问:小白兔睡着后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小白兔睡得正香,一点也不知道。)
3.雪孩子是怎么做的呢?
(飞快地跑进去,将雪孩子抱出来。)
4.欣赏课件,提问:救出小兔子后,雪孩子怎么了?雪孩子去哪里了?变成了什么?为什么?
(四)复述故事。
1.看图片讲述故事。
2.幼儿跟着课件连贯讲述。
3.个别幼儿上台讲述。
课后小结
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雪孩子啊,为了救出小白兔,自己却没命啦。雪孩子的这种表现,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表示----舍己救人。雪孩子是一个舍己救人的小英雄!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理解“气吁吁、大汉淋漓、敬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的。激励学生向桑兰学习,培养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重点难点:
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桑兰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自己生命最灿烂的时候,却遭到最沉重的打击,如娇嫩的鲜花遇到暴风雨,如展翅的小鹰折断翅膀,面对命运的挑战,她该怎么办?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姑娘——桑兰。
1.出示桑兰的照片,告诉学生桑兰的近况。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生词。
2.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3.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4.师用各种方式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
1.把生字放入课文中,读准音,把句子读流利。
2.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或词旁打勾,不懂的地方打“?”。
3.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4.找一找课文哪些段落写了桑兰面对困难很顽强。
四、交流学习情况。
1.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哪些段落写了桑兰面对困难很顽强?
五、精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感人的句子划下来读几遍。
2.默读3—6自然段,看桑兰战胜了哪些困难?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六、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2.全班交流: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七、学习生字。
1.认读“优、秀、际、第、试、部”。
2.观察生字,想想怎样记、怎样写。
3.全班交流。
4.师范写“第”,注意笔顺和结构。
5.学生练习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深刻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创设情境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二、探究标题,想象畅谈
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在未细读文章之前,学生凭借着已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
三、初读课文,把握情节
可让学生简要复述。
四、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
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3、第一节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参考:1、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
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
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五、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六、感受技法
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鼓励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自主批注,组内交流研讨。
教师点拨,可以从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刻画等方面入手探讨。
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请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铺垫呢?
例如一开始老妇人让人不能捉摸的数数“一、二、三”,一直到小说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儿子相继死去而变疯的疯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个儿子的数字。还例如一开始小姑娘们的嗤笑,当老兵说出真相后车厢里的一片寂静。
七、布置作业
以反映战争为主题,根据你已读过的诗词或看过的电影,写一篇小小的读(观)后感。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
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4、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5、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通过句子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及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变
化态度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也是人类的朋友,人类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
的存在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冯骥才的家,一
起来认识认识他的新朋友——(齐读课题)珍珠鸟。
2、你能把这个课题变成问题吗?
3、根据你的预习,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
4、出示关于珍珠鸟的简介。
5、出示冯骥才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齐读(纠错正音)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纠错正音)
3、请你概况课文内容
课文出现的无非是这两者,一个是作者,一个是珍珠鸟。文中出现了几只珍珠鸟?
文中重点写的是哪只?
板书:我 小珍珠鸟
“我”对珍珠鸟非常…?板书:喜爱
珍珠鸟对“我”非常…?板书:信赖
三、再读课文,探究学习
出示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用“( )”标出描写珍珠鸟外貌的句子;
用“——”画出“我”喜爱珍珠鸟的句子;
用“~~~”画出珍珠鸟信赖我的句子。
(一)体会鸟儿的外貌
小练笔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似
的圆圆的白点。它好(),整个身子好像一个( )的球儿。
(1)按原文填空。
(2)找出比喻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3)在这段话中,作者主要抓住小珍珠鸟的( )、( )、( )和( )
四个部位,写出了小珍珠鸟的( )。
(二)感悟“喜爱”
1、“真好!朋友送给我一对珍珠鸟......温暖的巢。”
抓关键词:真好、干草、温暖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我便用吊兰长长的......蒙盖在鸟笼上”
抓关键词:蒙盖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瞅瞅我。”
抓关键词:很少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惊动它们。”
抓关键词:决不、添食加水、不惊动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我不动声色地写......亲近的情意。”
抓关键词:不动声色、默默享受 、情意
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抓关键词:不觉、生怕
同学们找的句子真棒,理解也非常到位,这些句子都
说明作者非常喜爱珍珠鸟,那说明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呢?(善良、有爱心、爱护动物)
(三)感悟“信赖”
珍珠鸟一开始就信赖“我”吗?
本来是怎样的?
它是怎样由怕人到信赖“我”的呢?
1、“起先,这小家伙......逃到画框上去了。”
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段话出现了几个“一会儿”?这三个“一会儿”说明珍珠鸟怎么样?(淘气、顽皮、可爱、贪玩、活泼)
小珍珠鸟怕人,一开始并没有在“我”身边活动,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说明它对“我”有——(一点点戒备)
2、后来是怎样一点点信赖“我”的呢?
“我不管它......决不飞出去。”
它为什么不飞出去?
3、“渐渐它胆子大了......瞧瞧我的反应。”
小珍珠鸟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对“我”的信赖越来越——(多了),甚至对“我”还淘气地干了一件什么事?(俯下头来喝茶,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小珍珠鸟像人一样俯下头来喝茶,像人一样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真是
太可爱了。此时此刻它会在想什么呢?
4、还有没有更近距离的信赖呢?
“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嚓嚓'的响声。’
“我”写字的时候它也用脚来写字,边写还边跳舞呢!
5、“这样,它完全放心了......啄两下我的手指。”
体会“啄”,这个字体现了什么呢?(信赖、友好、亲近)
6、珍珠鸟对我信赖的高潮,最完美的体现在哪里呢?
“待一会,扭头看......难道在做梦?”
珍珠鸟在别人肩头睡着会发生什么呢?但在“我”肩头睡着又是什么样的呢? 它可能会做什么梦呢?
(四)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珍珠鸟对我的信赖,其实是他们彼此深深的爱,由此,作者有了一个深深的感受:(出示句子,有感情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信赖,就是在它窝上蒙盖垂蔓;信赖,就是给它添食加水却不惊动它。 信赖还是什么?
(五)这就是“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故事,难道这仅仅是“我”和鸟儿之间的故事吗?(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人与人)
四、拓展升华
出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故事图片
五、总结
小练笔: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呢?请把你的收获写在课文后面空白处。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
板书
喜爱
我——————→ 小珍珠鸟
←——————
信赖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
(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的记叙文或者散文。
2、默写《牧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村居”呢?(居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4、配乐朗读或背诵。
四、课外拓展,延伸“美”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毡、嚼、傻”等生字,积累课文中有意蕴的句子,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的读音。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并个别朗读相应的课文。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摘录写有情趣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作者的童年如此有趣,那么同学们的童年又有什么记忆最深的事情吗?
学生们说说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7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揣摩、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选择课文段落能有感情地朗读。
3、认识“蚱、嗡、啃、樱”等几个生字,正确书写“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读读注释。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摘录句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案03-31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教案(精选)10-16
【经典】语文教案10-14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精选]10-19
[精选]语文教案10-15
语文指导教案11-0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