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小实验教案

时间:2024-03-26 07:05:4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风的小实验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的小实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的小实验教案

风的小实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二、重点、难点

  1、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2、滴管的使用。

  三、课前准备

  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学习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师活动: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观看、思考。你已经知道什么

  演示实验:

  课题1固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

  (提出问题):1、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

  (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课题2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稀盐酸

  (提出问题):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

  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练习与实践):1、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2、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风的小实验教案2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小梅舍己为人的好思想。

  2、学会生字“功、激、索、获、锤、灌”等词。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

3人一组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会失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让我们带着问题听录音,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一次实验做了一个怎么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交流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2、2人小组学习。

  3、汇报学习:出示词语指名读

  4、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5、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分别哪几节写的是实验的准备、过程和结果。

  四、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边读边想:外国的教育家在实验前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找出有关词句,用横线画出来。

  (1)用“先……再……接着……然后……”连贯的说说所做的准备工作。(先拿瓶子,再取铅锤,然后放瓶子,分铅锤;最后要学生把铅锤放瓶子里。)

  (2)说: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让一个人上来。

  板书:铅锤小梅等

  先后放水(险)

  瓶子井(窄)

  说话练习:实验失败是因为。

  2、而小梅他们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重点指导:出示句子:

  1)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

  找出实验成功的关键词语:依次迅速提

  (说说理由:“依次”是表示按顺序。“迅速”表示快,因为水淹上来了,很危险。“提”表示。往上拉。

  板书:依次提)

  2)“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不假思索”说明小梅脱口而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根本没有做过多的考虑,首先想到的是让别人先脱险,3、实验感知。

  请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合作取出乒乓球。

  说话练习:实验成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失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五、作业:

  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风的小实验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杯子被气球“抬”起来是因为气球与杯子壁之间有摩擦力。

  2、探索加了水之后的杯子是否能被气球“抬”起来呢体会摩擦力大小的变化。

  3、了解简单的气压现象。

  活动准备

  材料:杯子(塑料杯)、气球、打气筒、刻度贴。

  其他:水、抹布。

  重点

  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难点

  用打气筒吹气球或者用嘴巴吹气球。

  活动过程

 过程一:导入

  教师可以跟幼儿一起进行讨论拿起杯子的多种方法,随后出示气球,气球是我们平时用来玩的,我们可以不用手而用气球把杯子抬起来吗

  过程二:观察气球在杯子里慢慢膨胀后,会有什么现象

  把气球放入杯子中,利用打气筒或者用嘴巴把气球慢慢吹起来,然后用手捏住并拿起气球,会发现杯子和气球紧紧的“粘”住了,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小朋友会想到是因为气球太大了,把杯子撑住了。我们试着把杯子拽下来,会需要用到一定的力气,原来气球和杯子“粘”在一起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摩擦力,而且由于杯子比较轻,所以很轻松的就把杯子“抬”起来了。而且随着气球慢慢的膨胀,杯子里的空气被挤出去,这时杯子里的气压小了,气球就被“吸”进去了。

  过程三:试着往杯子里加水,气球还能把杯子抬起来吗

  先把刻度贴粘在杯子的外面,根据刻度贴上的格子往杯子里倒入相应量的水,从第一个刻度到最后一个刻度,我们发现杯子的重量在逐渐增加,而水面与杯子边缘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所以放入前三个刻度的水时,气球还可以“抬”起杯子,而随着杯子的重量越来越重,水面与杯子边缘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时,气球与杯子壁之间的摩擦力也越来越小了,气球就“抬”不起来杯子了。

  过程四:除了用气球,我们用嘴巴试一试,也可以把杯子“抬”起来。

  用嘴吸一吸杯子里的`空气,杯子也可以“粘”在我们的嘴巴上了,因为我们把杯子里的一部分空气吸走,杯子里的气压变小,所以杯子就“粘”在了嘴巴上,这个和吸盘的原理是一样的。

  活动拓展

  用气球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上和粗糙的物体表面上分别进行摩擦,感受哪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

风的小实验教案4

  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主题是“爱的奉献”,一个“爱”字贯穿全组课文。本篇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通过三个小学生“井口逃生”的成功实验,让学生懂得在危险面前,要临危不惧、相互协作才有可能脱险的道理,领悟小女孩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文章的叙事脉络清晰,可分为三部分:教育家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文章的主体部分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这部分的语言简练干脆,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品质。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读懂在游戏中小女孩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等品质以及危难当前先人后己的美好品德。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他们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课前预习期间能够做到初步的自学,初步感知课文。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其内容情节是没有很大困难的。但是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中蕴含的人文意义,却是不简单的。而这也是教学重点。

  教法和学法

  识字写字仍是三年级阶段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故在教学时我围绕音、形、义三个方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当小老师发现所学汉字规律等。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专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电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教学时我采用引导法,以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从而理清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原因这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把关注点放在实验准备的部分,让学生在了解规则后也进行实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对课文揭示的道理更有深刻的体会。

  教学目标

  1、会认“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系”等13个生字,积累“成功、不假思索”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重点学习1—3段,能理解并且简单描述实验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字形都比较复杂,要注意字的字形结构,掌握好各个部件的比例。

  2、理解实验的准备工作和游戏规则,并从中明白成功的原因。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自学生字词,并且能够比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准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齐读质疑

  1、ppt出示课题,全班齐读。

  2、老师板书“实验”,比较与“试验”的区别,读准字音。

  3、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一个课题就能够勾起大家这么大的兴趣,引出了这么多问题,看来大家都是很爱思考的孩子。要想解开谜底,我们马上就去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ppt出示自读要求: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落实生字词的教学

  字音:

  字形:

  多音字:

  三、理清结构,尝试归纳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实验前—实验中—试验后)

  2、划分三部分的段落。

  3、尝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四、再读课文,理解实验规则

  1、默读1—3段,了解实验准备和要求。

  (1)指名朗读2段,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动词。

  (2)学生标画,小声练读,感悟用词的准确性。

  2、说话练习:引导学生用“先……再………接着………然后……”把教育家的实验前准备工作进行复述。

  3、明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将教室想象成是井,模拟紧急情况下如何安全快速有效地疏离人群,到达安全地带。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你要争先恐后地走或者,为什么你们可以做到有序地出去)

  五、总结

  (联系学生的模拟实验情况来总结)在危险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班……

  下一节课,我们就看看课文里的小女孩是怎么想的,她又是怎么做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实验的.过程,抓住人物对话和动作来体会小女孩的美德。

  2、总结全文,分析实验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实验的过程

  1、自由朗读实验部分段落,揣摩人物情感。

  2、分角色朗读。

  教育家:急促而紧张

  小女孩:镇定从容、果断坚决

  3、同桌练读。

  4、思考小女孩为什么这么说。

  回扣上文游戏规则,形势紧张。小女孩选择“最后”,体现了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

二、条分缕析,感受成功

  1、成功的依据是哪一个句子

  2、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引导学生根据原文分析:“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先让别人出去。’”

  品味“不假思索”和“先”,对比教育家的行为(激动、抱起)

  三、对比感悟,品味成功

  1、朗读教育家的一段话,从中提取信息。

  过去也做过该实验,不成功。——分析不成功的原因,把动词圈起来。

  现在成功了。

  2、情感朗读,分角色朗读。

  3、联系这次成功的实验和以往失败的实验,你想说什么呢

  四、课堂总结

  这次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是因为女孩先人后己的无私精神,一部分是她遇事冷静、镇定从容的品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争让

  ↓↓

  失败成功

  (先人后己团结协作沉着冷静)

风的小实验教案5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游戏带来的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和反复实践,探索解决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2、活动难点:通过活动,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逐步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白色陶瓷盘子4个。

  2、白板笔、水彩笔、记号笔若干个。

  3、量杯4个、自来水、毛巾、厨房用纸、盆子、垃圾篓等。

  活动过程

一、操作“小蝌蚪游游游”的实验,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有一群小蝌蚪遇到了麻烦,它们怎么也游不到妈妈身边,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师:老师有一个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操作“小蝌蚪游游游”的实验)。

  3、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二、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猜想并记录。

  1、出示并介绍材料,请幼儿猜测哪种笔画出来的蝌蚪可以游起来。

  2、师幼共同记录幼儿猜测结果。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现在请每位小朋友依次上来记录你的猜想。

  三、幼儿操作,探索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猜想都是不一样的,那接下来就请你们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吧。但是,在操作实验之前,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实验规则,每次实验完之后请你们将水和小蝌蚪倒入他们的“家”,然后,用厨房专用纸将盘子里的水擦干净,并将用过的纸扔进垃圾篓里,再进行下次的验证,如果不小心将水洒到桌子上。请你们用桌子上的毛巾擦干净就好,好了,请小朋友开始你们的实验吧。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1、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并尝试总结。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非常的棒,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以下你的实验过程呢

  2、师幼共同记录实验结果。

  五、教师总结。

  白板笔的墨水有着特殊的'配方,白板笔的墨水里会刻意添加降低附着力的剥离剂,加入这些剥离剂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白板笔的墨水与盘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所以,我们再把水倒进去的时候,小蝌蚪就很容易的游起来了。还有,小朋友们要注意啦,白板笔的墨水是含有少量毒素的,所以我们在实验完后要仔细的擦干净,老师教小朋友们一个擦干净白板笔的方法,可以用棉签蘸酒精,这样白板笔就很容易的擦掉啦。

  六、师幼共同尝试操作让其他物体“游”起来。例如:小人、帆船等。

  今天小蝌蚪们都非常的开心,我替小蝌蚪谢谢你们,小朋友们,你们还

  想不想试一试让其他物体“游”起来。好,那就请你们用白板笔开始你们的实验吧!

  七、活动延伸。

  1、将操作材料放于益智区,请幼儿继续操作。

  2、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操作“××游游游”。

  活动总结

  “小蝌蚪游游游”这个科学实验是一个不太常见的科学现象,但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幼儿表现出极大地探索欲望,于是,我便利用实际生活机会,设计了此节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情绪一直很高,跃跃欲试。

  在导入环节,我利用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把幼儿带入氛围中,在倒入水后,盘子上的小蝌蚪纷纷游了起来,幼儿们一声又一声的“哇”此起彼伏,都想亲自实验。在幼儿的操作环节,大家分工合作,轮流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后,幼儿终于得到了结论,原来是白板笔画出了的小蝌蚪可以游起来,我让他们猜一猜其中的原理,他们很聪明,已经慢慢的猜到了和白板笔的墨水有关。

  此节活动比较成功,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难易适中,主要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探索,让幼儿充分的去感受和发现。美中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环节,个别幼儿其实还提出了一些问题,而我并没有一一解答,在活动后,我也分别找到了这几位幼儿,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了解惑,以后在这一方面,我还需多注意,及时保护每一位幼儿的求知欲。

风的小实验教案6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茫茫沙漠

  —教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3、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介绍沙漠的录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动植物。没有条件的,可组织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交谈,教师可寻找相应的书籍和图片,向幼儿介绍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观察画面,说说:沙漠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叫什么名字

  —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骆驼走出沙漠。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小孔的纸板和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有太阳的表格以及彩色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去室外看阳光,引起探索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说说你们看到的阳光的颜色。

  2、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教师:我们这里有很多的材料,都有什么材料呢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

  3、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五彩的阳光。

  (1)探索一:将许多水盆放在室外,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

  (2)探索二:提供许多纸板,请小朋友对着纸板看玻璃瓶,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回班后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

  4、引导幼儿用彩笔涂色记录阳光的颜色。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张画有太阳的表格,请小朋友将看到的太阳光的颜色涂在表格里好吗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交流表格的颜色。

【风的小实验教案】相关文章:

蚂蚁小实验大班教案01-16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03-24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教案11-22

科学小实验05-15

中班科学教案《蚂蚁小实验》10-26

《风》教案02-19

一次小实验04-20

小实验作文300字08-17

大班科学有趣的指南针小实验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