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9篇[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1、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3、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一)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1、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2、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3、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1、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2、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3、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业
1、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2、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3、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1、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3、“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1、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2、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3、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
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四、作业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4整体会沈从文的语言和文学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散文特点。
2.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二、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之后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四、研习课文:
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
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结:
了解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并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
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
二、继续研习课文:
(一)诵读三~五段。
师生点评诵读情况。
(二)讨论第三段内容。
归纳:写女歌手的情况(性情、外貌、穿着、本领。)
(三)讨论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云南的歌会》教案一》,
第四段内容。
1.本段属于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本段侧重写什么?
明确:歌声不断。
(1)山鸟呼朋唤侣(戴胜鸟、云雀)。
(2)赶马女孩子唱山歌。
环境:树林、山坡、花。
侧重“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四)讨论第五段。
1.段落主要内容:
写“金满斗会”。
2.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加者(妇女饰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师傅。
三、讨论问题:
(一)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二)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四、拓展训练: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学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较。
例如:陕北民歌《信天游》福州民歌(真鸟仔,啄波波,三岁孩子会唱歌……一条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难去放牛)……
五、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训练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新型玻璃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博(bó)物馆里,突然传出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企图划破玻璃盗窃(qiè)展品的犯罪嫌(xián)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工作人员,而是被划破的玻璃![句导读:先从夜深人静、警铃骤响讲起,进而讲述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可以自动报警,为下文介绍这种玻璃的作用埋下伏笔。]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①这种新型玻璃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句导读:过渡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后仍安然无恙(yànɡ);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③“安然无恙、藕断丝连”描述了这种“夹丝玻璃”的什么特点?]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④“夹丝玻璃”有什么用途?]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了夹丝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反射太阳光。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句导读:具体介绍了变色玻璃的作用。这里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恰如其分。][⑤“变色玻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介绍变色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有人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其实早已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⑥“吸热玻璃”的特点是什么?]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⑦“炎热、凉爽、严寒、温暖”的对比描写,突出了什么?]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介绍吸热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⑧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四十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十二分贝了。[⑨“吃音玻璃”的作用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印证它的作用?]
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吃音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⑩这段话写的是什么?]
第六部分(第6自然段):讲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4.初步掌握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本课的生字卡片,帮助学生了解玻璃名称、特点、作用的表格。
一导入
1.同学们,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你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吗?它们有什么特殊用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玻璃的课文——《新型玻璃》。
2.“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那么,课文中有哪些新型玻璃呢?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新词,随时纠正读音。
博物馆盗窃嫌疑安然无恙企图犯罪电源
建筑物清楚废水研制噪音无影无踪藕断丝连
(2)理解词语。
①企图:图谋;打算。
②藕断丝连:这里指玻璃虽然破碎了,但里边的夹丝没有断,把碎玻璃片连在一起。
③安然无恙:没受一点儿损伤。
④分贝:计量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
(3)书写指导。
筑:下面的“巩”的右边是“横折弯钩”,不要写成“横斜钩”。
(4)在学习小组内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玻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和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其在现代化生活中的作用。)
2.讲读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的语句,用“”画出描写它作用的语句。
(2)学生自学后讨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老师引导学生概括它的特点和作用。
名称特点作用
夹丝网防
盗玻璃可自动报警防盗
(3)齐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是它的特点。
它的用途:“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3.分组自学第2~5自然段。
(1)学生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分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以下四种玻璃。每人学一种,填写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名称特点作用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2)集体交流学习成果:说说四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4.学习第6自然段。
知道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还会创造出更多品种的新型玻璃。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去认识各种玻璃。
通过提问引入,如教师问:“你们看到过广告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看过。”教师接着问:“你最喜欢的广告是什么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然后教师又问:“你们想不想也当一回广告人呢?”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最后,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广告公司”,由组长担任“广告公司”的“老板”,同时提出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遇到疑难,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了解每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然后讨论写广告词。
(3)广告词要写得简洁、明白。同学们在“老板”的带领下,开始认真学习、讨论,拟写广告词。
2.在小组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同学们组织召开了“广告发布会”,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交流,评选最佳广告词。同时,提出评论的标准:说清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代表们纷纷上台亮出他们小组的广告词。以下略举几则广告词:(1)有了夹丝网防盗玻璃,请把心放回原处。
(2)夹丝玻璃,安全可靠。
(3)想拥有自动窗帘吗?请用变色玻璃。
(4)冬暖夏凉,吸热玻璃。
(5)吃音玻璃,给你带来宁静的世界……
1.通过个人探求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2.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方法:
交流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感知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进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4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电脑、投影仪;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成长过程中,你有过怎样隐秘的内心世界?你是否有过伤感?你今天怎样看待曾经有过的内心秘密与伤感?童年是美好的,今天你是否还记得童年的生活情感呢?让我们在《童年》欢快的旋律中去回味那已经逝去的童年岁月吧。(播放《童年》歌曲,多媒体展示《童年》歌词)我们的童年有快乐,也有痛苦,我们一起痛并快乐地生活着。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去追寻王海桐的生命足迹,细细体会她那快乐而又敏感的内心世界,了解她成长过程中的苦与乐。(多媒体显示课题)
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王海桐是谁呢?(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王海桐是20xx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考上了北大金融系。以下这些内容是对她的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介绍。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还要了解以下这些内容。(多媒体显示“基本解读”内容)“梦”是年轻人的理想、年轻人的追求。上北大,读金融是王海桐的心愿。虽然她一直都成绩优异,但在20xx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她都一直不大自信,北大是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一个美丽而羞涩的梦。高考过后,她怕自己和家人失望,一直都不敢看报纸刊登的试题,也不敢去核对分数,所以在她“寝食难安只渴求一张北大金融系录取通知书”,突然听到自己是四川理科状元的时候,竟是“不敢相信的木然”,本文真实地记载了一个高中生面对成功,面对实现自己理想时的内心感受。
二、基础知识:
浑浑噩噩 逡巡 沙砾 干瘪 拙劣 希冀 攥住 懵懂 呓语
浑浑噩噩:形容混沌无知的样子。
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或退却。
玉树临风:形容英俊潇洒的样子。
释然:放松。
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啼笑皆非:哭笑都不是,形容处境尴尬或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状态。
懵懂世事:糊涂,不明白事理。
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跟随在后面。
三、让学生思考,教师作如下引导:(多媒体显示问题)
问题一:文章开头,作者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她是从什么事件说起的?
明确:是从高考成绩出来,自己成为理科状元开始说起。
问题二:那么,在众人眼中,“我”是什么样的人?以课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我是今年四川省理科状元;一个“状元”;考试考得很好的人;很会考试,考得很棒的人。
问题三:那么,作者同意这种看法吗?
明确:不同意。
问题四:她通过什么话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明确:如果我引人注目,那个713分决不会是唯一的理由;我不允许任何人将
我十几年的经历用那浑浑噩噩的三天概括;我不是一张平铺的考卷,我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
问题五:那么,作者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
明确:我不是一个怎么成功的家伙,但也绝不是一个考试的机器,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愿意写我的困惑与思考,而不仅仅是“状元成长录”。
四、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显示问题)
教师已对文章导语部分进行了示范性的文本解读,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
现在,每个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解答一个部分的内容,每组需要具体负责的问题,请看屏幕上的提示:
第一组:“奶奶拂袖而去”
探讨:用简短的话描述一下“我”婴儿时期所经历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个“拙劣的小偷”?在奶奶、爸爸和他人眼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在奶奶的心目中的“我”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明确:我是一个被奶奶歧视的女孩。在我出生的时候,我的奶奶拂袖而去;我的父亲因为我是女孩而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我并不是作为一个快乐的天使出生,而是一个“拙劣的小偷”。我偷走了本不属于我的名字,我的女儿身注定我永远无法实现奶奶希望我成为“海边的梧桐”的夙愿。我只是个他人口中“无用”的女孩,既不美丽,也不灵巧。我没机会在奶奶面前证明自己,一直很遗憾。
在奶奶心目中,“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即使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这句话包含了很多诗词:
金戈铁马: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醉卧沙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第二组:“我比想象的灵巧”
探讨:“我”在幼儿园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对“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给了“我”哪些启示?
明确:“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手挺笨的。”老师的这句话让我相信我是个脑子还行手很笨的孩子老师无心的一句话,却让我自卑了很多年。直到初中,才发现自己其实很灵巧,从此变成一个相信潜能,相信不同的态度能决定做事成功与否的人。
第三组:“习惯是一种力量”
探讨:父母的教育给童年时期的“我”带来了哪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是如何看待这些影响的?
明确:我的童年,父母对我进行了严格的教育,他们对我有意无意的暗示、训言使我形成追求完美的习惯。我努力地去做每一件事,总期望能做到最好。这样的习惯一方面让我长大后对任何事都很努力认真的去做,另一方面使我害怕出错,过分追求完美。
这样的和十三四岁特有的偏执和不驯,“成就”了我初中三年灰色的心理历程。
第四组:“享受青春的美丽”
探讨:在这一部分,作者记录了她的哪些生活经历?高中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令“我”心碎神伤?这种“巨大的痛苦”使“我”对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对“我”的高中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明确: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记录了她那充满回忆的高中理科实验班学习和生活的片段。高中时,小姑的英年早逝沉重地打击了我。这种巨大的痛苦使我生发出人生无常的'感慨,未来的不可知使我明白,只有这一刻可以为我们感受和掌握。从此,我笑对生活,尽情享受青春的美丽,接受生活的磨练和打击。
五、整体把握,深入理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五部分“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问题一:作者终于到了高考前夕。刚刚经历过中考的你们,觉得她里面的描写和你们当时的心情有相似之处吗?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交流中考心情。
虽然我们只是参加中考,竞争也没有高考激烈,但刚刚经历一次人生大转折的我们,多少都可以从中学到东西。
我们看这两个句子:
“生活是在偶然与必然间彷徨的流浪汉,未来的路苍茫而模糊。”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真实地展现了作者当时迷惘的心态。
“自信,对于在沙漠中跋涉的我只不过是海市蜃楼,在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小声而固执地呜咽着。”
明确: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充分表达自己不确定又很希望实现梦想的矛盾心情。
问题二: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考上北大的学子,一个高考的状元,她的成长之路是多么的不平坦,她的学习生活又是那样的充实、丰富。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作者的北大梦为什么又美丽又羞涩呢?
明确:她从小就怀有这个梦想,因而美丽。她以前一直是被别人否定的,因而羞涩。
问题三:在这篇课文里,作者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她的经历和她的思考。那么,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呢?
明确:其实,不少同学已经发现了并已经运用到了作文里,就是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这种形式使文章井然有序,层次分明。我们在分析课文时已经找到不少好词好句,所以,概括起来,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就是生动活泼,富于青春气息,浪漫有文采。
六、作业:
1、欣赏第一单元“活动指引”中《不合作》这幅漫画,用简明的语言分析它的立意。这幅漫画对你认识自我有什么启示?结合阅读《我很重要》,谈谈你的体会。
2、预习《我很重要》,思考并完成课后习题。(用铅笔做在书上)
3、完成《创新思维训练》上《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的练习。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师: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2号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二号同学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秋雨潇潇虎啸狮吼趵突泉拎到悬崖洞穴水声喧腾昼夜不息水藻清清楚楚
济南大约一亩见方忽()忽()组成占()比吊桶还粗三堆白雪
师:咱们的2号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趵拎穴昼藻济)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1.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
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
(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
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
每小组发一份材料,由组长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体现的人物美好的心灵。
2.探究作者的匠心。
3.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主题。
【学习重难点】
1.探究作者的匠心。(重点)
2.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主题。(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关于大熊星座的动人故事。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主要作品有《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他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2.知识链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它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若再细分,童话还有古典童话、民间童话等。
3.识记重点字音。
干涸(hé) 绊倒(bàn) 瞬间(shùn)
舔净(tiǎn) 唾沫(tuò) 焦渴(jiāo)
水罐(guàn) 清澈(chè)
4.解释词语。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清澈:清而透明。
5.初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三、合作探究
(一)思路梳理
什么让这个水罐变得如此神奇?
明确:女孩→母亲(孝心)、母亲→女孩(母爱)、女孩→小狗(爱心)、女孩→陌生人(善心)
(二)写法探究
小姑娘的水罐极其神奇,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如此神奇?
明确:小姑娘的水罐“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标题分析
为什么课文不用“一罐水”而用“七颗钻石”作标题呢?
明确:“钻石”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由于爱,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说明爱心像银、金,像钻石般珍贵,作者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说明只要有爱,世界就会充满希望,作者就是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这也就是把“七颗钻石”作为标题的原因。
(四)主题归纳
本文是作者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在天空的七颗亮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五)写作特点借鉴
1.联想丰富,想象无穷。文章通过丰富的联想,让人感知到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她的爱心、舍己为人的精神也因想象而精彩。想象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助上了一臂之力。
2.细致描写水罐的神奇。水罐神奇之处在于,水罐发生了如下变化: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四、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空罐
有水(孝心感天)
变银(爱心如银)
变金(母爱似金)
跳出钻石,涌出水流(爱心感动天地)
五、课外拓展
“我在俄国所看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作响,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以上这段文字摘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查阅有关托尔斯泰的资料,结合资料谈谈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最美的坟墓”。
明确:能扣住托翁留给人类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及其伟大人格力量谈即可。
语文教案 篇8
第五课时:
一基本知识
1、学会3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4个字。
2、体会“一直”的意思,按要求写句子。
3、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二基本技能
1、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练习写一个同学的外貌。
(三)情感与态度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3、关爱别人,关心环境,渗透人文关怀。
四、教学重、难点:
1、准确辨析同音字、形近字,正确运用。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五单元
第17课
一 复习字词:
填、索、羞、翼、塞
熟字加一部分:真_填
分_纷 奇_寄
原_愿 羽_翼
熟字换一部分:
差_羞 赛_塞
偏旁做字的:欠
较难的字:愧
二 造句
是
一直是
三 课文中作者的感情,通过两个账单的对比,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四、知道: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小彼得先是“如愿以偿”,后来有变得“羞愧万分”了呢?
五、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一直是个慈爱的妈妈。
①你能把“一直”换一个词吗?
②比较句子:
我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第18课
一 复习生词,注意字型:
找出形近字组词语
戴()由()段()
栽()田()锻()
二 多音字:
几ji(几乎)重chong(重复)
觉jue(觉得)佛fu(仿佛)
ji(几个)zhong(重量)jiao(睡觉)fo(佛像)
三 课文中作者的感情,了解先天残疾的“我”在一次耳语测验中,受伤的心灵得到温暖的故事,体会伦纳德老师对“我”母亲般的关爱,加深热爱、尊敬老师的感情。
四、练习写人物外貌的片段。
第19课
一 复习生词,形近字:
旅()摸()披()线()
族()莫()坡()钱()
同音字:
躺()象()壮()察()
淌()像()状()查()
二多音字:
着zhǎo()转zhuǎn()
zhe()zhuàn()
zhuó()
看kān()
kàn()
三 课文中作者的感情,: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四填空。
一天清晨,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街头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可小女孩任凭大雨把衣衫打湿,也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活动5:
1、联想词语的新型练习。
2、连词组句的练习。
3、排列错乱的句子。
1、联想词语的新型练习。
2、连词组句的练习。
3、排列错乱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9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教师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藏起来,以读激情,以情带读,以读传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
通过读、悟、析相结合,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方法】
通过读、悟、议、说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听,一只美丽的小鸟,正在动情的为这棵大树唱歌呢,大树正摇曳着枝条认真地听着,多美的画面,他们之间有个动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生字词可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
3、交流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4、指名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一谈初读后的收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原认知,看看学生通过自读能够获取哪些信息,能够读懂些什么,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向。根据所给提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在帮助学生把握全文内容。本文篇幅不长,但故事情节曲折,直接说出内容大意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而给予一些必要的`提示,学生稍加整理语言,即可在初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达到整体感知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一(把)斧子一(双)眼睛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鸟儿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
去年在这棵树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引导想像。
师: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读了课文,说说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那几次?你对哪次“对话”印象最深?
鸟(大树、树根、门先生、小女孩)
预设1(小鸟与大树话别)
师:(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1、指名学生初读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①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
②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
③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树是“他"。)
师: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预设2(小鸟与树根对话)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他找了又找,问了又问……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要仔细揣摩,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体会“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3、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感到怎样?她会怎样想?
(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惊讶和着急的心里,引导他们读出这种语气)
预设3(小鸟与门先生对话)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
师引导:得知了树的下落,焦急的鸟儿怎么做的?(生:鸟儿向山谷飞去。)是啊,鸟儿什么话也没有说,毅然绝然向山谷飞去。孩子们,你们从鸟儿毫不犹豫的行动中体会到了她怎样的心思?(一定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树!)
2、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悟读鸟儿与大门的对话。3、引导从“树么”一句体会大门的冷漠与鸟儿的焦急不安形成对比。
(引导体会“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朗读中,要平淡,冷漠。)
预设4(小鸟与小女孩对话)
师: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着急啊,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出示演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1、名学生交流。
师小结: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出示演示文稿。(出示句子)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吗?
4、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师: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他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5、指明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在精读阶段,本设计力图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的艺术留白,不断提升认识,激起情感,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对文字的一种感觉。有了对文字的感觉,才能自然地将这种感觉渗透在表达中,渗透在朗读中,达到以情带读。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1、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2、几分钟后,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师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新美南吉的童话还有很多,这里向你推荐几篇,但愿童话里那些美好的情感会伴你终生。出示课件,打开新美南吉的部分童话作品。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鸟儿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引起学生思考,体会鸟儿对树真挚的情义。而“你想对谁说什么”的写话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评判意识,即跳出课文去审视,引发学生与各种角色进行多向对话,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课文的潜在的含义。同时,也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在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写的时侯,进行适当的小练笔,培养写作习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8-03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精选)07-30
(精选)语文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