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杨氏之子》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杨氏之子》教案优秀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⑴ 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⑵ 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⑴ “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⑵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⑴ 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⑵ 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杨氏之子》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杨氏之子》教案优秀3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 曰 禽 诣 为 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3)反复熟读
[设计意思: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六、课外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本次任务布置后,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时调控指导,并且要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可与"回顾·拓展"中的"展示台"相配合,也可结合语文课、语文活动积极创造展示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教学建议:
文言文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诵读是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本文教学时,可采用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男女对擂等方式开展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读通、读懂、读背课文。
《杨氏之子》教案优秀4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
反馈: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导语:
今天,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⑴ 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惠、曰、禽、诣。
⑵ 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⑴ 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⑵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⑶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⑷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⑸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⑹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⑺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⑻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以上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果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有些字词义可以与学生熟知的成语熟语等相联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与“原来如此”联系;“闻”可以与“百闻不如一见”联系。
6、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
杨氏之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四、朗读全文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你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学生交流)
六、课堂表演
让学生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演简短的课本剧。然后推荐一组面向全班表演。及时组织评价。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杨氏之子》教案优秀5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课时安排
1~2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
反馈: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 曰 禽 诣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1)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3)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4)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5)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6)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7)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8)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以上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果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有些字词义可以与学生熟知的成语熟语等相联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与“原来如此”联系;“闻”可以与“百闻不如一见”联系。
6.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 杨氏之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四、朗读全文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你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学生交流)
六、课堂表演
让学生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演简短的课本剧。然后推荐一组面向全班表演。及时组织评价。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0杨氏之子教学设计A案,杨氏之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杨氏之子》教案优秀6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难点: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机智,有礼貌。
课前出示:(生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从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打开第三单元单元导读,读一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师: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的奇妙,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所以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学习这单元应从哪方面入手呢?(师:读懂每篇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在生活和学习中加以运用)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杨氏之子(板书)。这也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杨氏之子的意思),这里的杨是人的姓,“之”是助词,相当于“的”,“子”古代专指儿子。而“氏”有两个意思:(师出示)
(1)在有特长或者有身份的人姓或者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
(2)旧时放在妇女父姓或夫姓的后面称呼已婚妇女。(比如嫁给了姓张的人就叫张氏,嫁给姓李的人就叫李氏)
2、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和平时学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师:1、很短小,只有55个字。2、难理解,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3、不好读,读文言文时大家一定注意句子的停顿。)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梁惠诣乃曰禽
指名读,齐读
指导写:曰和日区别梁和粱区别禽的写法惠的写法
生书写
2、生字掌握住了,课文读得怎么样呢?下面检查一下读文情况。
(师:这位同学多棒啊!他注意为和应的读音,及句子的停顿。)
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读明白
(一)、师:同学们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下面就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
如果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等我们来交流。
生读书自学。交流。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非常聪明。
“甚”就是“非常”的意思。惠:是个通假字,同“慧”,智慧的'意思。在学古文时会经常用到通假字。那么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意义。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
在多数的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因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可是,由于从古到今,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不一致。
因为通假字的存在,使古文更难学。
“孔君平诣其父”中“诣”的意思是“拜见”
你是怎样读懂这句话的。
师:看注释是理解古文最简便的方法之一!(板书:看注释)
“未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通过上文知道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看来联系上文也是理解古文的方法之一。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杨梅是你家的水果。
你采用了什么方法?(看插图)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家禽:现代汉语中“家禽”指家里养的鸡鸭鹅,而在古汉语中它是个词组。家指家里的,禽指鸟。
刚才理解课文时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出示)1、参考注释,2、联系上下文,3、结合插图。
师:在这篇文章中,同学们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么?
预设:
为什么“父不在,乃呼儿出”?这个孩子才九岁,怎么能照顾客人呢?怎么不叫他的妈妈出来呢?
师:同学们推测了很多种孩子出门招待客人的原因。在我国古代,重男轻女,只有男人算是人,女人是不算是人的。所以迎接客人都是男人的事情,儿子再小也是男人,也要出来招待客人。母亲呢?只能呆在后堂,只有丈夫孩子请他出来见客人的时候他才能出来。
师:还有不懂的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懂了,那么谁能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指名说)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都来说说这篇文章的意思。(生练习)
文章意思我们都知道了,现在王老师要提问题了,课文的第一句话就说杨氏之子“甚聪惠”,意思是非常聪明。那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朋友非常聪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做简单批注。
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
1、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
师:从这里看出小孩的确很聪明!还有吗?
2、“儿应声答日——”
师:说明什么?(说明他反应很快。)
师:好!反应快,思维敏捷,也说明很聪明。
(板书:反应快)还聪明在哪里?
3、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这说明他很会听。
师:是啊,小孩确实聪明,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板书:会听)再品课文,还能从哪里看出他聪明?
4、“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回答得很巧妙,说明他聪明。
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呢?比较句子。
生: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
前面加一个“未闻”(没有听说。)
师:是啊,孔先生,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你们家的鸟啊。这样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是不是很会说话啊?(生点头)。
师: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地体会,就要细细地品赏。就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话中话都读出来。
(二)、师:大家看,杨氏之子,第一,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第二,反应快,思维敏捷;第三,会说,回答得十分巧妙。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四、这个小故事简单有趣,我们能在短时间内背下来吗?生自由练背。
指名背,齐背
五、推荐《世说新语》
晋代时的事,晋代社会风气怎样,晋代人们是怎样做事的,都能从本书中看出来。课下同学们不妨看看。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现,积累并运用。
《杨氏之子》教案优秀7
学习目标
1.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激发兴趣
1. 导语: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课题“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像王森宏,就是王家的孩子,古时候就叫“王氏之子”。(指学生说)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课文讲杨氏之子的什么事情呢?让我们读课文。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 诣 曰 禽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的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的地方,需要托个长声。刚才老师就在很多没有标点的地方托长了字音 ,你们读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
3.教师范读。提醒注意停顿。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读。
三、咬文嚼字,探究生趣
1、大家这样读了几遍课文,是不是觉得课文的意思越来越明白了?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可以提出来向大家请教。你读懂了的地方,可以帮同学解答,也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考考大家。
2、学生交流:
(1) 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2)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3)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4)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5)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6)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7)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8)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
(9)禽,鸟类。
以上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果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有些字词义可以与学生熟知的成语熟语等相联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与“原来如此”联系;“闻”可以与“百闻不如一见” 联系。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 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2. 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杨氏之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四、朗读全文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你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学生交流)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板书:
杨氏之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杨氏之子》教案优秀8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六个生子,以及新词;
3、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4、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学难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学具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背诵
《竹石》《赠花卿》,带领学生走进古文
二、 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古代聪明的儿童?(引导学生走进聪明机智的儿童)。今天我们来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再认识一个聪明机智的儿童——《杨氏之子》(杨修)
学生理解课题《杨氏之子》,之是什么意思?
三、 学习新课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找同学介绍《世说新语》,教师全面介绍,引导学生课下借阅
2、 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 检查字词,指名朗读课文
4、 分男女读课文,齐读课文
5、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二)理解语句
1、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呼”是什么意思?再句中应该怎样读出感情?
这句话的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3、 为设果,果有杨梅。
“设”应该怎么解释?
谁为谁设果?可以看出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4、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以”“示”“曰”“君”各是什么意思?
从而可以看出孔君平是怎样的一个人?
应该怎么读出来?
5、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未”“闻”“夫子”应该怎么解释?
从应声可以体会到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根据练习2 回答。
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你会怎么回答?
(三)感情朗读,试着背诵
四、 总结拓展
1、 你在这节课中收获到了什么?
2、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回答?(教师举例)
《杨氏之子》教案优秀9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课时布置】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协助我们解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小朋友,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小朋友叫出来。杨家小朋友为他陈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小朋友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小朋友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
反馈:同学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导语:
今天,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假如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文言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文言,叫文言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文言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假如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⑴ 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惠、曰、禽、诣。
⑵ 引导同学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让同学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别较大,同学可能提出:
⑴ 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⑵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⑶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⑷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陈设,摆出。
⑸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⑹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谓。
⑺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⑻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谓。禽,鸟类。
以上的问题,可以让同学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身获取答案,假如同学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同学是怎么知道的。同学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同学明白字词义。有些字词义可以与同学熟知的成语熟语等相联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与“原来如此”联系;“闻”可以与“百闻不如一见”联系。
6、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
杨氏之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局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四、朗读全文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你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同学交流)
六、课堂扮演
让同学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演简短的课本剧。然后推荐一组面向全班扮演。和时组织评价。
七、安排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杨氏之子》教案优秀10
教学目标
目标
1、能初步感知文言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3、能借助注释、插图,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4、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教师准备:学习课标,通览教材、教参,细读文本,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预设教学活动。准备《世说新语》书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什么是文言文。导入课题并解释课题。上课前让我们复习一下所积累的古诗名句,可以吗?
师:我说上句,你们来接下句:言必行——行必果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师:真不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天行健,君子以- ---,地势坤,君子以--。同学们,发现我们刚才读的内容跟我们平时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生:古文比现代文简洁。像古诗一样凝练。故事有趣,但不好读。
师:是啊,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些语言就叫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的文章,不是日常语言,我们称之它为古文,它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笔巨大的财富,如>《孟子》《古文观止》等,学好古文能增长很多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杨氏之子个别读齐读,课题是什么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
我是姓蒋人家的女儿,那我就是蒋氏之女,你能用这样的语言形式来介绍自己吗?生介绍:二初读感知
(一)检测预习情况:
师:恩,孺子可教也。昨天都对课文进行了预习?请借助拼音再读读课文,读准字音,待会检测生字预习情况。
师:这是本节课要求会读会写的生字,会读吗?
师:一起来!(课件出示生字:梁国、聪惠、诣、乃、曰、禽)生齐读生字
(二)朗读课文
老师请大家再次认真朗读课文,注意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读顺句子。(课件出课文)生自由读文
师请生读课文。并在朗读时指出文章中出现的两个多音字都读准了,一个是“为设果”,那我要考考你们,知道为什么读“wèi”吗?
师:“为”在这里表示的是“给,替”的意思,为设果的意思是,给客人摆上水果,我们在读多音字时,是根据它的意思来判断它的读音的,现在来读两遍。
师: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是“应yìng”声答曰,知道为什么读yìng吗?就是刚问完问题就能马上回答,这就叫—应声答曰
师:对啊,这就是根据它的意思来辨析它的读音,一起再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我们在读古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还要读出重音,读出停顿,这样才能读出味道,老师来试试,行吗?请听老师读。(老师示范读)自己读读,在哪停顿好?
生自由练习读
(课件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对照大屏幕,看看你的停顿是否合适?再一起读读,体会体会。
生对照大屏幕练习朗读
师:谁想读读这篇课文啊?
生有感情地读
师:读得挺好的,老师听出来,你们都特别努力,如果重音啊,停顿啊,再鲜明一些,这味道就更足了,比如说这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生练习读此句
师:就是这种味道,谁还想读读?来,你来试试
生14: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三、精读品味
(一)回顾学法
师:读得好,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遍,你能把这篇古文的意思用现代的话说一说。其实理解古文和理解诗句的方法是一样的,那你们平时用什么方法理解诗句的呀?生汇报方法
师:老师觉得用上这些方法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自己先读读说说(课件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图片、注释来理解生读文、每字每句地理解、查字典、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同学们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有困难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解决不了的,一会儿大家一起来看看。
2、汇报
“梁国杨氏子九岁。”谁来说?说错了没关系。
生:第一句话的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有个男孩子九岁了,非常聪明。
师:你也真聪明!谁还愿意再说一遍?或者重复一遍,或者说得更好?
生:梁国有位姓杨的,他的儿子九岁了,非常聪明。
师:梁国这个地方有一户姓杨的人家,这个姓杨的人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了。——这个孩子姓什么?
师:要记住啊!他是杨家的后代,当然姓杨啦!咱们班有没有姓杨的?站起来。哎哟!你们杨家的上辈、上上辈、上上上辈,有一个男小孩,甚聪慧。这是值得骄傲的啊。(面向全体同学)告诉后面的老师他姓什么来着?
师:他也是个聪惠的孩子!老师写“惠”,卧钩卧倒,要写好这个字,“心”字底要写大点。拿笔在书上写一个,大点啊!卧钩卧倒。两点要生动点。关键要写好心字底。
“惠”和“慧”在古代是一个意思。(板书“慧”)接着往下说。“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你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叫父亲的儿子出来。
师:“乃”就是“就”。“父不在,乃呼儿出。”谁叫的?生:孔君平。
师:孔君平叫的吗?
师: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父不在家,就叫他的儿子。这里省略了许多内容。我们推想一下,可能是哪些人开门?
生:我觉得第一种可能是妈妈见孔先生来拜访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在家,她把孩子叫出来的。
师:学一学。
生:嗯,这样吧,先生,要不你见见我家的孩子吧,我家的孩子也很聪明的。
师:这是一种可能。妈妈还可能会说——哎!孩子,快出来!快出来!你孔叔叔来了,你先过来陪孔叔叔坐一坐。如果是佣人,譬如说,他一开门,一见孔先生忙说,对不起,孔先生,我家主人不在家。(以不同角色描述)孔君平问:“哎!他小孩在家吗?我就喜欢那小孩。”“在在。哎!快出来!快出来!孔先生来了!”我们知道古文十分简练,像这篇文章中它省略了一些叙述文字,这要靠思考和想象去补充。
师:再往下说。“为设果,果有杨梅”。什么意思?谁能用现代的话说一说,生:孩子为孔先生端上来一盘水果,水果里面有杨梅。
师:对,不是一种水果,有几种,其中有杨梅。
师:你看这个姓杨的小男孩为这个姓孔的先生,端上来一盘水果,水果里面有杨梅。杨梅的“杨”字怎么写的?看清楚,怎么写的?木字旁。和杨氏的“杨”怎么样?
生:一样。
师:孔君平跟他幽默一下。“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这句话意思是什么?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可是你家的果子啊!”
师:这是你家的果子,明白啦?这话听清楚啦?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还要再加几句,你来试试。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们家的果子。”或者
“这杨梅和你一个姓,是你们家的果子。”
师:明白了吗?你呀,姓杨;杨梅呢,它也姓杨。两个“杨”是一个字。看来,杨梅是你们家的果喽。清楚了吗?往下说。“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禽,先讲禽。
生:禽是家养的一种动物。
师:这里的“禽”不是家禽,“禽”指的是鸟,飞禽走兽嘛。用今天的话来说——
生:最后一句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儿子听了这话回答说:“孔先生,您姓孔,孔雀也姓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家的鸟。”
师:“未闻”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听说过。
师:好的。既然读懂了,再朗读一遍吧。大声地读。(生读)
四、背诵积累
师:看谁记忆力超常,现在就会背了,站起来,勇敢试一试,考一考记忆力。个别背齐背诵
五、品读文本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你从哪儿看出这小孩“甚聪惠”?(板书:聪惠)
师:“聪惠”就是聪明。
“惠”是个通假字,它和“慧”一个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慧”呢?这个“惠”的意思多啦,仁爱,善良,温顺,好处,等等。眼睛看着它,再看杨氏之子的表现,你们觉得这个小男孩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个杨氏之子不但很聪明,而且很乖。
师:好一个乖孩子!一个懂事的孩子!你讲得多明白!小孩又聪明又乖,师:先看他聪明在哪儿?默读思考。(生默读)
师:知道了吧?请一个同学说。
生:他聪明在反应很快,孔君平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他马上想到了孔君平他的姓和孔雀这个动物,马上就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反应快”,是不是啊?反应快,而且立即就进行“反击”。这叫什么?生:会说。师:他的聪明还表现在哪里?生:还会听。
师:嗯,还会听。(板书:会听反应快会说)他是怎么会听的?从哪儿看出他是会听的?
生:在孔君平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的时候,换了别人,可能会想:这不就是我们家的果子吗?这有什么可说的。可是他却从中听出了另有意思。
生:听出了孔君平是拿他的姓及杨梅的“杨”跟他开玩笑的。师:拿他的姓和杨梅的“杨”字跟他开玩笑。你姓杨,杨梅也“姓”杨,这么说杨梅就是你们家的果子了!真会听!他听出了话里有话。能听出话中话的人是会听的。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你们看聪明不聪明?紧接着回应一句——,再把下一句读一读,齐读,未闻——
生:(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这小孩的确是聪明过人,——会听,反应快,会说。下面老师想问一下,他乖在哪儿呢?生:“为设果,果有杨梅”,从这一句可以看出,他很乖,很懂事,有教养。师:他乖在什么地方,说清楚。生:他很会招待客人。
师:以礼待人啊!非常热情,非常好客,非常大方,不只端一种杨梅果,而是拿出好多水果装在一个大盘子端出来了。热情吗?大方吗懂礼吗生:相应回答
师:还从哪里能看出这个小孩乖,有教养?这一点很难看出来,看出来了我一定给他掌声。
生:从第二句“乃呼儿出”。他看到父亲不在家,有人来了,自己出来招待客人。
师:嗯——年纪不大,很懂事。还从哪儿看出他乖?请说。
生:最后一句,他非常聪明,听出孔先生话里有话,如果他不懂礼貌,他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师:嗯,那他怎么说的?
生:他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从哪个词中看出他乖。生:从“未闻”。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要是不乖的话,他就直接说:“那孔雀也是‘姓’孔的,它也就是你家的鸟儿了!”加上“未闻”就有礼貌。
师:他如果不礼貌,对孔君平不尊重的话呢,就会说:“如此说来,孔雀就是你家的鸟儿啦!”是不是?他表达的时候拐了个小弯——我可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儿啊!很巧妙地“回击”了他。加上“未闻”多么得体呀!多么尊重长辈呀!乖不乖?聪惠不聪惠?生:乖—聪惠—
师:若来者非孔君平,而是李君平,你会怎样回答呢?李柳梅君平呢黄君平呢(黄河黄鹂等)
师:同学们都笑了,是不是在机智诙谐中既回答了问题,又不失委婉敬重,我们体会到了语言的精妙,这就是读书要读出里面的味道来。不要放走关键的字啊!抓住它,思考它,你的收获就很大。要好好读书,带着思考读书,带着思考走进课堂。读出味道来,才能体会出读书的乐趣。
师:让我们再把课文读一遍。其实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合的,没有标点的杨氏之子,谁敢尝试一下?生读
真了不起,喜欢这篇小古文吗?它出自于《世说新语》
六、布置作业
师:作者是南朝的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咏雪》,还有许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慧的孩子,比如让梨的孔融。这些孩子长大以后都成了当地社会的上流人士,《世说新语》就是记载这些上流人士言谈趣事的小说,这样的小故事有两千多个,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里面有原文,有注释,还有译文,老师相信你们能读懂它们,也会喜欢它们。有时间的话出示两则小故事。
【《杨氏之子》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杨氏之子》的优秀教案03-05
《杨氏之子》教案03-05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优秀10-24
[优秀]《杨氏之子》教学反思11-21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04-16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02-25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02-21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优秀教案01-26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范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