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除法》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法》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计算能力。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数学能力,渗透转化思想。课型讲练课教法讨论、讲解教具投影
板书设计1分数除以整数例1:把一根长4/5米的铁丝,截成相等的两段,每段长几米?解:4/52 = 0.82 = 0.4(米)4/52 = 42/5 = 0.4(米) 4/52 = 4/51/2 = 0.4(米) 课后小结内容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一步一步让学生体会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有多种方法解答,只有把除以整数改写成乘整数的倒数,这样才是最简便的`,学会了把新知改变成旧知来解决问题的这种学习方法,拓展了思路,活跃了思维。 教学过程意图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新课为迁移做准备
明确分数除法意义投影 板书 投影 小结 板书1列式计算:一袋洗衣粉重1/2千克,4袋洗衣粉重多少千克?1/24 或41/22改编并列式:把上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① 4袋洗衣粉重2千克, 一袋洗衣粉重多少千克?2 4 = 1/2(千克)②一袋洗衣粉重1/2千克, 几袋洗衣粉重2千克?21/2 = 4(千克)3讨论:结合以上三题,请同学们思考分数除法的意义。通过以上数学活动,同学们已经明确了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那么分数除法又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课题:分数除法指名口答 求4个1/2是多少。 生编题,师板书。 根据上题数量关系说出结果
二、新课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板书 激发兴趣 汇报 板书
板书 1出示例1:把一根长4/5米的铁丝,截成相等的两段,每段长几米?理解4/5米的意义 ?米 ?米
4/5米通过以上活动,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题意,你能否根据题意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解:①4/52 = 0.82 = 0.4(米)②4/52 = 42/5 = 0.4(米) ③4/52 = 4/51/2 = 0.4(米)重点说明③把4/5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米的1/2是多少米?列式是4/51/2。2尝试计算方法:三选一计算3/85 1/32 5/93①3/85 = 3/81/5 = 3/403/85 = 35/8 = 0.6/8 = 3/403/85 = 0.3755 = 0.075②1/32 = 1/31/2 = 1/6 1/32 = 12/3 = 0.5/3 = 1/6③5/93 = 5/91/5 = 5/27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3用这种最简便方法计算:7/1314
5/9104归纳计算法则:①口述做上述两题的方法②除以10 改写成乘1/10。③1/10是10 的倒数。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审题列式 理解意义
讨论方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中一题 讨论③最适用 小组讨论 为什么要0除外
三、练习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投影
投影 1计算:14/157 4/53 4/1182填空:2/35 = 2/3( )3/79 = 3/7( )5/610 = 5/6( )19/208 = 19/20( )3/116 = 3/11○1/65/66 = 5/6○( )12/173 = ( )○( )3课后讨论:2/73你会做,32/7你行吗?认真计算
《除法》教案2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野营活动,通过分野果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野营,看一看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课件出示:
仔细看图,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图中有什么数学信息?依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说信息并提出问题,如问题提的不到位,教师注意及时引导。提出问题后,课件出示:
①野营小队共有17人,每顶帐篷能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②有13个玉米,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人?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同学们,数学信息和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下面的探究提示,独立或小组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提示:
探究提示:
①结合信息和问题你认为应如何列式?
②请用竖式计算结果。
③想一想结果应该怎样回答?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明确任务之后,学生开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交流,关注学困生的发言,同时搜集不同的想法,以便班内展示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
1、汇报问题一:
问题一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
学生分别说一说算式及缘由后教师板书:
17÷3=
2、把你们计算的结果与同学们展示一下好吗?
预设:(实物投影展示)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合理?为什么?
①我认为方法二是正确的,因为商5余2,它不够6顶,所以需要5顶。方法一没有加单位,方法三答成6顶帐篷。所以只有方法二是正确的.。
②我认为方法三是正确的,因为商是5余2,说明5顶不够,还有2人没有地方休息,所以需要多搭一顶帐篷,总共是6顶,方法一没有单位,结果也少一顶;方法二结果没有加上一顶;
③…………
质疑:看来我们的计算结果都是正确的,主要问题是余下的2人怎么处理?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自己方法三是正确,即使余1个人也应该搭1顶帐篷。计算的结果商应该加上1,即:5+1=6(顶)。
3汇报问题二。
哪位同学说一说问题二是怎样解决的?
班内展示交流。
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本题余下的1个不够分给一个人,只能舍去,所以结果应该是3人。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课件出示:问题一和问题二的两个算式,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余数问题?
学生分别说一说,可以引导从理解用“进一法”、“去尾法”来解决问题,但不刻意讲这两种方法。
教师总结:利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计算的结果,联系生活实际来确定是加上1,还是去掉余数。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1、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
温馨提示:
①仔细看图,先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和问题;
②列出算式,并计算;
③思考:每个小题的结果是多少?
2、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
温馨提示:
①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中的信息;
②本题应该有几个问题?
③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
3、完成自主练习第8题。
温馨提示:
①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从每幅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②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利用今天所学,结合实际完成提出的问题?
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货?
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用有余数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除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的意义,并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参加了有趣的野营活动,学到了不少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再去参加更有趣的野营活动呢?(学生回答)好,我们一起出发吧! (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从情景图中你看到哪些有趣的.活动?请找出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提出数学问题 可能有:(教师适时板书)
1、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2、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3、55个蘑菇,平均分给我们小组的8人,每人分几个? 4、野营小队共17人,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二、探索新知
师:用我们的智慧去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吧?(激发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师板书:
22÷4= (人) (条)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谁的方法最好吧!(对于各种合理的方法,师先予以鼓励表扬)
师:怎样列出竖式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吧!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22条鱼,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人每得条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
三、课堂练习
1、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2、55个蘑菇平均分给8人,每人分几个? 自主练习第二题:摆一摆 填一填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吗?
五、教学反思
借助生活实际,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始终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理解,注意让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只有结合具体情境从根本上理解了,才能真正掌握。
《除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空间一)借助“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剩余;并通过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分的结果和横式的对比,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2)(空间二)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并通过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余数的特点。
(3)(空间三)借助“用小棒摆五边形”的活动,结合前面摆三角形、摆正方形的活动,深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空间一、二、三)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对比中,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空间一、二、三)在用小棒摆图形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
学具:学具袋(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空间一:借助“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一)“用6根小棒摆三角形”,重点:复习表内除法,难点:解决除数问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它就藏在学具袋中,快打开看看它是谁呀? 生:小棒。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和小棒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师:请你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比比谁摆的最快?
生:动手摆。
师:你摆的可真快!能告诉大家“你摆一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你呢?
生:我摆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指两人说完整话)
师:也就是说:(课件出示)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
2、用6根小棒摆三角形,复习表内除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出这样的6根小棒,(课件出示:依次排开的6根小棒,并在“每
3根摆一个三角形”前面出示“6根小棒”。)
师:接下来,“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大家赶快动手摆一摆。
生:动手摆。
师:谁到前面来摆一摆,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在白板课件上操作)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我摆了2个三角形。 师:摆完了吗?嗯,6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正好摆完。
师:谁能用一个算式记录刚才摆的过程?你说呢?你再说说?
生:6÷3=2(个)(师板书)
如果学生写成6÷2=3,师:谁跟他列的不一样,你们同意谁的?说说理由。
师:能告诉大家你们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吗?
生:因为“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 师:这里面6是?3是?2是?
师:在除法算式中它们都叫什么,谁还记得?
生:6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
师:这个算式读作:(生齐读:6除以3等于2。)
(二)“用7根小棒摆三角形”,重点:引出有余数的除法,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 师:(课件上把小棒依次摆开,并把6改成7,同时添一根小棒)现在是几根小棒? 生:齐说:7根。
师:“7根小棒”,还是“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赶快动手摆一摆。
生:动手摆。
师:把你摆的结果先和你的同位说一说,并商量一下,这回该用怎样的除法算式来记录? 生:同位合作。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
生:指名到白板边操作边说。
预设:7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2个三角形,还剩1根小棒。(生如果说不全,教师要引导说全)
预设:7÷3=2或者7÷3=2剩1根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把各种不同的除法算式展示出来) 师:这里的7是?3是?2是?1是?
师:在除法算式中,我们知道7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那这1叫什么呢? 生:余数。(就是剩下没有分完的那部分。)
师:重新规范板书:7÷3=2
师:为了区分商和余数,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六个小圆点,看像什么呀?(像省略号)然后写上余数1。这个算式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生:指名读算式。
《除法》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2、掌握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教学重点
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乘除法(开火车)
20×4 80÷4 7×30 210÷7
87≈ 63≈ 81÷8≈ 122÷4≈
(2)20、50、120、150里面分别有几个十?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简单的乘除法的口算方法及估算方法(四舍五入法),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主题图(课件)
(1)问:同学们,再过几周就是学校校运会了,为了喧染气氛,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你能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吗?(指名学生回答),然后 出示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
(2)问:谁愿意把题目完整地读给同学们听?(指名学生读)
(3)问: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会列式吗?(指名学生说)
(学生说了后,师板书:80÷20=)
(4)问:你为什么会想到用除法呢?(指名学生说)
(5)师: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看80里面包含了几个20,就可分给几个班。符合除法的意义。
2、探索口算方法
(1)问: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样的数相除呢?(指名学生说)(引导学生说出:整十数除整十数)
(2)问: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之间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学生说)
(3)师:方法一:想乘法做除法
即4个20是80
20×4=80
80÷20=4
方法二:想表内除法做除法
8个十除以2个十得到4个1,就是4
8÷2=4
80÷20=4
师: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的《口算除法》(板书:口算除法)
[设计意图:情景再现,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学生熟悉的情境相联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科学原理,通过学生熟悉的运动会情景导入新课,朴实简洁的导入,贴近孩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铺好路。]
3、探索估算方法
(1)师:同学们,学了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后,小猴子也来凑热闹了,你看,他带来了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列式,老师板书:83÷20≈)
(2)问:哪个同学会解这题呢?(指名学生说)
(3)师: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 (四舍五入法) 83÷20≈4
80
4、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此环节充分利用复习效应,让学生知道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5、探索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方法
(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为了校运会开得更热烈些,福娃手工小组也来到了现场,你们看,他们制作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又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指名学生列式:120÷30=)
(2)问:根据前面的`学习,你会怎样思考?(指名学生说)
(3)师:根据前面的学习可知
方法一:想乘法做除法
即4个30是120
30×4=120
120÷30=4
方法二:想表内除法做除法
120里面有12个十
12个十除以3个十得到4个1,就是4
12÷3=4
120÷30=4
6、再探估算:122÷30≈ 120÷28≈
(指名学生说)
三、过关练习:每生半张练习当堂检测及课件
[设计过关检测的意图是通过随堂检测,了解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师。
(1)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先想被除数里面有几个十,除数是几个十,再根据乘法口诀,得出结果。
(2)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结果。
此环节的意在通过教师的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形成深刻的印象。达到加深记忆的作用。
五、阅读书本P78~P79,说说你的收获。
此设计的意图是通过练习,强化本节课所学的新知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个) 120÷30=4(个)
(1)想乘法做除法
(2)想表内除法做除法
《除法》教案6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
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2496÷47=、4325÷48=、3276÷84=。
2)245×27=、530×48=、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三.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除法》教案7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第四册P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1.每人分2枝铅笔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分铅笔的游戏。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10枝铅笔,请每组的1号同学分一分,每人2枝,可以分给几个人?
学生小组活动。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分的结果?
分完了没有?
其他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我们把这一次分铅笔的结果填在这样的一张表里。
出示表格(用黑板出示):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填2),分给了几人?(填5)。
还剩几枝?没有剩余,我们就画上一短横。(划横线)
2.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铅笔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5个人正好分完。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填3),会怎么样呢?每人分4枝(填4).5枝(填5).6枝(填6)呢?我们一起试着来分一分。
从2号同学起,每人试着分一种,并把分的结果告诉组长,组长把它记录在这样的一张表里。(出示学生的表)当一个人分的时候,别人要注意他分得对不对,组长填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组长填对了没有。
学生小组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活动的`结果告诉大家?我们请这组的同学说,每人分3枝,谁来说?
指名小组汇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填在表格里,其中剩下的枝数用红色填写。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提问:
这里剩下的1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
这里剩下的2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
其他组有没有不同?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次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把你的发现告诉你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学生说:我发现前两个数想乘,再加上后面的数都等于10。师提问:为什么都等于10呢?)
(如学生说:我发现每人分的枝数越多,分的人数就越少。师:反过来每人分的枝数越少,分的人数就越多。)
如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看(指最后一拦),10 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的怎么,有的怎么
对!10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不完有剩余。
你看出哪几次分的时候有剩余吗?
如学生说第1次,教师引导:第2次也就是每人分3枝,还有每人分,还有每人分都有剩余。
分完的这几次,你能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在表格左面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102=5
105=2
指第1道算式,谁能说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指第2道算式,在这道算式中,除数是几,商是几?
这三次没有分完的,我们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先来看每人分3枝的这一种分法。
出示在表格右面: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3 )人,还剩( 1 )枝。
师读这句话,在写这道除法算式时,被除数是多少,(填10)除数是几?(填3=)商是几?(填3)这个3表示什么?(填人)还剩几枝?
还剩1枝怎样表示呢?我们可以在3人后面点6个小圆点(边说边点),再写上1枝(边说边写),这个1就表示还剩1枝,根据它的意思,你想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学生自由说。
对,这个剩下的1就叫作余数。板书:余数
这个算式(在算式下划红线,单位名称不划出)就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跟我一起读一读,再齐读。
把单位名称带进去,谁会读?(指2人读)
这个1 叫作什么?
生:这个1叫作余数。
根据刚才分的结果,103=3(人)1(枝)表示什么意思?
生:10除以3等于3余1在这里就表示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还剩1枝。
每人分4枝,每人分6枝,也都有剩余,你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先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讨论好的把书上第2页试一试中的除法算式填写完整(出示写在小黑板上的题目)。请一个同学填在小黑板上。
都填好了吧,我们来看同学填写的,填得对不对?
谁来把第1题读一下?表示什么意思?
第2题谁来读?表示什么意思?
指第一个除法算式,谁来说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第二个算式的除数是几?商呢?余数是几?
3.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看,这3道除法算式(指三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和这2道除法算式(指两个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对!这三个除法算式都有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练习
(1)下面我们进行练习,先看想想做做第1题。
小黑板出示第1小题。
师读:8个圆,每3个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个。
请同学们拿出8个圆片摆一摆,再把摆的结果填在括号里,并且把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请1个学生上黑板摆并填写)
我们来看同学摆的,他摆得对不对?算式呢?谁来把这个算式读一遍?
第二题,谁来读题?
小黑板出示第2小题。
生读:11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还剩( )个。
我们用圆片代替三角,先摆一摆,再填空。
学生摆好后,再填。(请1个学生上黑板摆并填写)
都填好了吧,看同学摆的,对不对?算式呢?
谁来读这个算式?
这2题都对的同学请举手。(帮有错的同学纠正,哪一题不对,错在哪里)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道题。
小黑板出示第2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幅图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2道题,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写,其余同学填在书上。
学生填写,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填写。
我们看同学填的,他填得对吗?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题对不对?表示什么意思?
仔细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最后看第3题。
小黑板出示第3题。
请同学们看黑板,这里有4道题,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2道题在读一读,并说说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5.全课总结
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平均分一些东西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有剩余。这两种分东西的方法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余数的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6.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看这幅田园风光图,说说上面都有些什么?(西瓜,小兔,猪,小朋友)请每个同学先想一想,根据这幅图你能说出哪些除法算式?想好了就下位找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全班交流。
《除法》教案8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做好铺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自我发现的过程。因此,本设计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活动情境,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积累活动经验,做好铺垫。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为抽象算式建立表象支撑,直观感受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通过对比恰好分完和分完后有剩余的.情况,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并总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 课件 小棒
学生准备 小棒 水果学具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师创设情境。
同学们,邮递员叔叔今天给我们班的小朋友送来了一张照片,它是从我们的联谊班寄来的。你们看,联谊班的同学学得多认真啊! 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这些同学在用小棒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黑板上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在黑板上依次画出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并汇报结果。
(4)质疑:看到我们摆的图形后,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1:我发现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
生2:我发现剩余的小棒根数都不相同。
2.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好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那么怎样用数学语言描述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
设计意图: 利用主题图创设邮递员叔叔送照片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图形,进而发现问题。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教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样摆?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个草莓来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集体交流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预设
生: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6÷2=3(盘)。(教师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预设
生:这个算式表示把6个草莓每2个分1份,可以分3份。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教师把原题改成: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2)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预设
生: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后有剩余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4)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5)教师明确:7里面最多有3个2,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教师板书算式)
(6)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
《除法》教案9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它属于课标中“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关于“可能性”,小学全套教材分为两次进行编排,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一次就是本册。三年级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而在本册中,要求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连的,因为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本质上就是各参与者获胜的机会是否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获胜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就以“游戏活动”为教学内容展开,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主轴,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熟知的“游戏活动”这一内容,我们在设计时采用情境创设、探究发现、拓展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设计理念:
1、根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利用课本情境和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活动,把知识教好教活。
2、依据“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生活经验,创设活动情境
教学从“游戏活动要讲求公平、公正”这一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个个游戏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2、丰富操作感受,提升数学思考
教学中设计了抛硬币、掷骰子、设计转盘等各种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受,提升数学思考,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积极的活动参与中丰富学生对等可能性的体验,渗透概率的统计含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正直人格的形成;同时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乒乓球、学生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说说看,你们最喜欢怎样的老师?”
生:我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
师:(面带笑容很自信地)看老师的样子还算是和蔼可亲的吧!
生1:我喜欢有学问、有知识、对学生比较严格的老师。
生2:我比较喜欢幽默的老师。
师:我也比较喜欢幽默的老师。俗话说“幽默是智慧的化身”嘛!就让我们一起在幽默的交谈中愉悦地度过40分钟,好吗?
师:“猜猜看,老师最喜欢怎样的学生?”
生1:我认为老师肯定喜欢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
生2:我认为老师肯定喜欢成绩好的学生。
师:那你们能做到吗?
众生:(声音响亮)能!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阿凡提的故事
同学们,大家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讲《聪明的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在巴依老爷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眼看到了年底,阿凡提找巴依老爷去讨要工钱。巴依老爷可不想付给阿凡提工资。于是,眼珠子一转,对阿凡提说:“恩,糟糕的阿凡提,我这里有两张纸条,一张写着“付工资”,另一张写着“不付工资”,你抽到哪一张就按哪一张上的办,你可是有一半的机会哟!大家想一想,如果阿凡提抽纸条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师引导学生描述出:
(可能抽到付工资的这张,也可能抽到不付工资的那张)
2、复习“一定”“可能”
★★★出示装有3个白色乒乓球的纸盒,提问,如果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用哪种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往纸盒里加入3个黄球,提问,如果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用哪种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摸出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3、揭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发生,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个个都是聪明的小神童,老师为你们竖起两根大拇指。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看谁摸的多。游戏规则是,男、女同学各上来一名代表,同时摸十次球,看谁摸到的黄球多。(聪聪智慧宝盒中装10个白球,明明智慧宝盒中装10个黄球)。此游戏结果故意让女同学赢,若男同学不服,可再次上来比试。让同学们感知游戏的不公平。
生:老师,您的游戏规则不公平。
师:那么,你认为怎样设置才公平呢?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提升数学思考
1、探究“抛硬币是否公平”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平时都玩什么游戏啊?
生:(打沙包、踢毽子、老鹰抓小鸡、滚铁环……)
师:那你们平时都是怎样决定玩游戏的先后顺序呢?
生:(石头剪刀布、手心手背等)
师:嗯、槟榔小学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欢游戏,让我们一起去
看看吧!
播放课件(课间活动场面)
师:奥,小朋友们都争着、抢着要先玩,这样可不行。同学们,在很多的比赛中,比赛时都应讲求公平、公正,所以常常采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先后顺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可爱的小裁判是怎么说的吧。播放flash视频资料。
出示问题:你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开球公平吗?
(1)学生独立思考
(2)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明确:抛一枚硬币,一般只可能出现两种结果(排除竖起来的特殊情况):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所以很公平。
(4)量化“可能性”:
你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吗?反面朝上呢?
引导明确:可能性相同,都是。
板书:正面方面
2、操作验证“ ”
“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是我们分析得出的理论值,实际操作结果是不是如此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1)小组合作验证:由小组长负责,还要有小小记录员,每组共抛50次硬币,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结果。(提醒学生要控制好音量)
(2)展示分析各组结果:初步体验出现正反面的概率都在左右。
(3)汇总各组的试验情况即全班的结果,再进行分析,进一步发现当数据增大时,这个结果更加接近。
(4)CAI介绍历史上著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
试验者
抛硬币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
4092
20xx
20xx
蒲丰
4040
20xx
1992
费勒
10000
4979
5021
皮尔逊
24000
12012
11988
罗曼诺夫斯基
80460
39699
40941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大时,结果会越来越接近。
【设计意图】
“抛硬币决定谁开球是否公平”,转化成数学问题就是探究“硬币正、反两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否相同”。在学生得出“可能性相同,所以公平”这一答案的基础上进行“量化”,“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吗?反面朝上呢?”再用实践操作进行验证“二分之一”这个理论值。
操作验证采用3个层次:组内验证、全班验证、数学家的试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试验的次数越大,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就越接近;而且如果继续试验下去,可能性会越来越逼近。这样处理,不仅渗透了概率的统计定义思想和极限的有关知识,也再次证明了赛场上用抛硬币决定谁开球是公平的。
(三)思维拓展,强化数学概念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很快就发现了等可能性的奥秘,已经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智慧宝盒,里面是乒乓球,一种是黄色的,一种是白色的,如果我从里面随意摸出一个乒乓球,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1: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1/2
生2:我认为不对,他们的个数不一定?
师:那么你们还能否确定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
生:不能
师: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你想知道什么条件?
生:我想知道黄乒乓球有几个?白乒乓球有几个?
师: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数量。
(出示1个白乒乓球,6个黄乒乓球)
师:现在你认为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1/7。
师:为什么?
师:那摸出黄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生:摸到黄乒乓球的可能性是6/7。
师:那么要使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变成1/9,这应该怎么办?
可让学生自行说出分数,自行演示。
(三)应用拓展,发挥主体创造性(采撷生活的浪花)
老师发现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例如抛掷硬币,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刚才我们摸乒乓球,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6来表示,那么这些知识在数学上都叫做概率。概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广泛,比如天气预报、降水概率、航天发射等等都应用了概率的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采撷生活的浪花。
第一关:智力大比拼
1、三色转盘
(1)创设情境:有三位同学正在玩飞行棋游戏。谁先走呢?
还能用抛硬币来决定吗?(体会有三个人参加,而抛硬币只能
出现两种可能性,不符要求)
(2)出示三色转盘:每人选一种颜色,指针停在谁选的颜色上谁就先走。
小红选红色,这样公平吗?
(体会三种颜色的范围不一样大,可能性不相等,所以不公平)
(3)出现红色的可能性有多大?蓝色呢?黄色呢?
(4)怎样设计这个转盘才公平呢?
(引导从等可能性的角度设计,将转盘平均分成三部分)
(5)课件演示新设计的平均分成三部分的转盘。
2、四色转盘
刚刚帮他们解决了问难题,这时又来了一名同学也想加入游戏!
于是他们重新设计了转盘。
(1)(课件显示四色转盘)指针停在这四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2)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指针大约会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呢?
第二关:挑战智慧屋
3、掷正方体骰子
他们终于决定了先后顺序,开始玩游戏了。飞行棋规定,
骰子掷出几就走几步。观察骰子,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着1——6,掷出各个数的可能性是多少?
第三关:采撷生活的浪花
4、长方体骰子
玩着玩着,小明使劲一投,骰子滚不见了。没办法,大家只好想办法找东西代替。小强找来一块长方体橡皮,在各面分别写上1、2、3、4、5、6,说:就用它来代替骰子吧!你觉得呢?这块橡皮和正方体骰子一样公平吗?(悬念)
(引导学生体会:虽然橡皮的材料均匀,但6个面大小不等,一个面的面积越大,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这个方法是不公平的)
【设计意图】
练习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情境贯穿”和“层层递进”的特点,由“玩游戏”的故事贯穿始终。先出示三人游戏的情境,出现了不公平的3色转盘,并让学生动手设计公平的转盘,体现了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由于又增加了一名同学,出现四色转盘,通过提问“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指针大约会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呢?”鼓励学生能利用“可能性”做出恰当的估测,发展估计能力;开始游戏后,探究正方体骰子各面的可能性,事件的可能结果由原来的2种、3种拓展成6种;最后出现极其有趣的一幕:骰子滚不见了,于是找个长方体橡皮代替,辨析它是否和正方体骰子一样公平?这样设计,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生动真实的情境中学以致用,其乐无穷。
(四)小结延伸
首尾呼应:
这节课开始讲到,巴依老爷让阿凡提抽签,他说一张上面是“付工资”,另一张上面是“不付工资”。其实啊,狡猾的巴依老爷根本就不想付给阿凡提工资。所以,他的两张纸条上面都写的是“不付工资”。聪明的阿凡提早就识破了巴依老爷的诡计,于是对巴依老爷说:我尊敬的巴依老爷,按照您说的,您先抽一张,剩下的就是我的!
巴依老爷气的胡子翘的老高老高,最后,还付给阿凡提了工资。
师:同学们,阿凡提聪明吗?恩,愿我们班的同学都像阿凡提一样聪明!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既呼应了课始,又深化了思维,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等可能性”的含义,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使课堂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除法》教案10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2.运用转化思想,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思维能力,通过乘除法之间的逆运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转化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运用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零不能做除数,零没有倒数,寻找有理数除法转化为有理数乘法的方法和条件;
4教学过程
4.1有理数的除法
教学活动
活动1
有理数的除法
一、课前复习提问
1.有理数乘法法则;
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倒数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
(一)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推导
[问题]怎样计算8÷(-4)呢?
[提问]小学学过的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得出 ①8÷(-4)=-2;又②8×( )=-2;于是有
③8÷(-4)=8×( ).
由此得出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可以表示为:
a÷b=a· (b≠0) .
类似于乘法法则可得: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理解:
(1)法则所揭示的'内容告诉我们,有理数除法与小学时学的除法一样,它是乘法的逆运算,是借助“倒数”为媒介,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进行(强调,因为0没有倒数,所以除数不能为0);
(2)法则揭示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步骤:第一步,确定商的符号,第二步,求出商的绝对值.
(二)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运用
例1 计算:(1)(-36)÷9;
(2)( )÷( ).
强调:两数相除,先确定商的符号,再确定商的绝对值.
例2 化简下列分数:
(1) ; (2) .
强调:(1)符号法则;(2)一般来说,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法则的后一种形式,在确定符号后,直接除.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则往往将除数换成倒数,转化为乘法.
例3 计算:
(1)(-125 )÷(-5);
(2)-2.5÷ ;
(三)课堂练习
1.教材P35练习
2.补充练习
(1)-1÷( )= ,0÷14 = , ÷(-3)=9.
(2)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
(3)若a、b互为倒数,则-13ab= .
(4)被除数是-3 ,除数比被除数大1 ,则商是 .
(5)若ab=1,且a=-1 ,则b .
(6)计算:
1.(-32)+(-2);-(-2 )÷(- );
2.125÷(-2 ); (-0.009)÷0.03; .
(7)若有理数a≠0,b≠0,则 的值为 .
(8)若a、b、c为有理数,且 =-1,求 的值.
(四)小结
1.通过小学除法意义的理解和类比,得出有理数除法法则,法则一: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零不能做除数.法则二: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好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
2.有理数的除法有两种方法,一般能整除时用第二种方法.强调要先确定结果的符号.
(五)作业
教材P38中4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两数的除法法则,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不是很难,他们只要会确定两数相除商的符号,然后在求商的绝对值就可以了。
《除法》教案11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并且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
2.能正确地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且理解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想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位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卡片若干张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422 6231 664 755
513 842 5427 20xx
2.说出下面各题的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商是几位数?(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3.笔算:(教师出示题目,找个别学生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用卡片出示
(2)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口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商是多位数且商中间有零的计算法则.
2.教学例13.
(1)出示例13:283527
启发思考:首商写在什么地方?商是几位数?学生试做.
引导学生讲述:求出商的百位上的数之后,百位上的余数是1,把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是13,比被除数27小,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教师列竖式板书(注:0字用彩粉笔写上,提醒注意):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呢?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们在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3)继续试商:第二次除,当移下3后,13不够除,直接移下5,这时商5不行,因为商已确定是三位数,不写0,商便成了两位数15了,0起到占位作用.
师生共同解答:
(4)师生共同小结: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哪一位上面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可通过先确定商的位数的方法来检查商中间是否丢掉了0.
随堂练习
1.填空:(教师出示投影片)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讲清为什么.
2.931545 528717 591629
教师投影出题目的同时,发3张投影胶片给3位学生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然后利用3位学生的投影胶片进行讲评和集体订正.
3.用打手势或来判断改错.
教师:这三道题比上面三道题有难度,看谁这节课学得好,问题看得准.注意判断过后要讲清理由,错在哪儿.
结合上三道题的判断说明:出现商中间连续有两个零的情况;在除法计算中,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上,不免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在除的过程中,如果前一步除时没有余数,这时被除数上的0不往下移.
四、布置作业
1.(1)3829除以36,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27除5616得多少?
(3)3648是24的多少倍?
2.同学们一共收776千克核桃,每25千克装一筐,可以装多少筐,还剩多少千克?
《除法》教案12
游戏目的: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数,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游戏场景:
课堂上,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游戏步骤,跟着老师的动作指导下完成游戏,并达到游戏的目的: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注意:防止受伤。
游戏时间:
2分钟。
游戏难度:
初级
适合年级:
二年级
本游戏可以安排在二年级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的课始。适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
游戏人数:
全班
游戏准备:
3把椅子。
游戏过程:
1、体验平均分。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一个抢座位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
3个小朋友坐3把椅子,每一把椅子上坐相同数量的小朋友,会坐吗?
指定3人围在椅子外走,老师说停,3个小朋友立刻坐好。
师:谁能用语言来描述活动的过程?
小结:每把椅子上的学生数量相同,平均每人坐一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
2、发现多余的情况。
提示:老师在请同学的时候要控制好数量,比第一次游戏人数要多,且通过平均分后,要出现多余情况。然后学生通过做
游戏,和描述游戏过程发现多余的情况。“
师:让我们继续抢座位,现在仍是3把椅子,却有7个同学,要使每把椅子上坐的人数相同,每把椅子最多可以坐几人?指定7名学生上台,开始围着椅子走,老师说停,学生立刻抢着坐好,结果多出了1人。
师:谁来描述一下这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呢?
引导学生说:有3把椅子,7名学生,平均每把椅子坐2人,结果多出了1人。
师:我们继续游戏:再请一名同学,现在有8个人,椅子不变,每把椅子上人数要相同,看谁最机灵!开始走—一停!
师:谁会描述活动过程和结果呢?
引导学生说:有8人,3把椅子,每把椅子坐2人,结果多出2人。
师:通过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生:人数出现了多余的,剩下的不能平均分了。
3、我不是多余的。
提示:通过老师提问(多余的人怎么办)和引导,让学生感受任何东西都不是多余的,从而认识余数。
师:分一分时很多情况都会出现多余、剩余。那么抢座位时当平均分以后,出现了多余的,怎么办?
生1:再给他们一把椅子。
生2:把多余的椅子去掉。
师:但是只允许放3把椅子。而且刚才活动的几个同学,你愿意被去掉吗?你是多余的`吗?
生:我不是多余的!
师:对了,谁也不是多余的,任何东西都有他存在的位置,有自己的价值和作用。老师来告诉你们,剩下来的几个同学不是多余的,在数学中有自己的名字,叫“余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游戏提示: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名教师,如果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教师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在课的开始设置这样一个游戏,相当于给了一把学生学习的钥匙。“抢座位”是学生喜闻乐“玩”的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平均分,并引出余数,产生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带着求知欲进入课堂,学习充满了乐趣。
课后思考:
在这个游戏之前,同学们需要掌握最基本的除法运算,这样的教学设计方案也比较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多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点,希望老师们在平时多多设计出类似的游戏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除法》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含义。
2.通过“熊猫分竹笋”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 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难点 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具 电子白板、课件
课型 新授
教法 自主探究
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都说你们是刚出升的太阳,最有朝气最有生命力,拿出你们的热情告诉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声音真洪亮保持住这份热情进入今天的数学课。(上课)
今天的数学课教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新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数学知识,让我们以猜谜语的方式请它出来,小朋友们认真听。
“大眼睛,黑眼圈,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的快,竹笋野果当饭菜”
1. 有谁猜到他是谁了吗?
二、复习旧知
2. 孩子们你们真聪明,看看它来了(课件)
3. 孩子你们敢不敢接受宝根的挑战呢?看看宝根给我们出了一道什么难题?
(1)老师需要一位勇敢的小朋友来给教师读一下宝根出的题.(课件展示)
(2)在题在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表扬:眼睛真亮,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那快利用你手中的教具,拿出相同数量的彩笔,解决这个问题。
(3)谁想来帮宝根解决这个问题
总结:老师不给予判断,你们做的是否正确,看看宝根留给我们的答案是什么呢?(课件展示)孩子你们你们的分法同宝根是一样的,那转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这种分法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哪个知识?
(4)复习“平均分”
表扬:你们真厉害,这么难的问题你们都能轻松的解决,而且把以前的知识运用起来了,太了不起了。
总结:小朋友友都认为是平均分,那宝根的意思就是(课件展示)
那遇到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现在教师就可以告诉大家-------可以,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这种计算方法--------除法(板书)-------齐读课题
三、新授
(1)孩子们让我们把目光留在宝根的问题上,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道关于平均分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以前我们学过了加、减、乘这些运算,它们都有各自的运算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种新的运算符号,看看它来了(课件展示)大家猜一猜它应该叫什么名字呢?说的可真棒,拿出纸和笔和老师来练习一下“除号”的写法:先写一横,再写上下两点,横要直,两点要对齐(教师巡视、抽查、表扬)
(2)运算符号有了,利用题中的数字,你们能把它补充为一个完整的算式呢?
A:自己在本上试写一下
B:同学展示
看看你们的答案和宝根一样吗?(课件展示)
表扬:你们真能干,而且这么聪明,那继续转动你聪明的小脑袋来想一想这个式子如何读出来呢?下面就让我们自己去书中找答案,找到后和同桌互相读一下。
强调:读法的完整性,字音是否正确
找同学来读
四、利用所学解决问题
下面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迎接宝根的下一个挑战,你们有信心吗?(课件展示练习题)
表扬:听你们回答问题真是一种享受,瞧大拇指在向你们点头,说明你们都是好样的,既然是好样的看看下一个问题宝根能不能难住你们(课件展示)
A:分析问题
B:能列几个算式
C:对细心的培养,并出示做题要求
表扬:到现在为止,宝根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每一个难题你们都解决的非常完美,你们用实力证明了二年级的小朋友是最强的,最棒的,你们一直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把掌声送给最棒的自己。
五、挑战园地
既然是最棒的,那继续发挥你们的.潜能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所有知识,迎接更高的光战,你们有信心吗?
看看都谁来了?有聪明的喜洋洋,能通天入地的齐天大圣,憨态可拘的熊二,还有调皮的“tom and jeey”我们来看看第一关是谁呢?
A:美味的青草蛋糕:
1.分析题,找数学信息
2.利用手中彩笔,操作
3.汇报
B:熊二分蜂蜜:
1.读题
2.动手操作
3.汇报
C:动手画一画
1.动手操作
2.汇报
总结:不管怎么变换题型,都难不住你们,看样子你们掌握的很不错,D:课外拓展:分西瓜
1.读题
2.分析题意
3.同桌讨论
4.汇报
小总结:听你们说的头头是道 ,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不仅把今天的知识掌握 的很好,而且还想到引用乘法想除法,为我们下节课的学习打了下坚定的基础。
现在老师宣布所有的难题我们都解决了,你们有没有感觉自己是最棒的呢,保持住这股学习劲头,让我们把书打开13页做一做,快速完成练习。同桌互相检查。
本课总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谁来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或用一句话来夸夸自己的表现。你们总结的很全面,从你们的身上老师看到了你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多学多问肯钻研的学习态度,为了表达老师对你们的鼓励,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首歌,希望你们以这首歌为标杆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课件)------(小学生守则之歌)
《除法》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交流、讨论理解算理。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情分析: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重点难点:掌握口算除法的算法;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算法的`过程。
【测试】复习旧知识
1.口算,说出口算过程。
8÷2= 15÷3=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想乘法算除法。
2. 估算,说出估算过程。
83÷2≈ 118÷6≈
( ) ( )
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根据“四舍五入”法,把被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整十的数,再口算出结果。
【导入】口算除法
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通过检验,老师发现同学们对于学过的知识,都还有一定的记忆,这非常棒!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经常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不断的整理和复习,这样不仅能把知识加深印象,而且会更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继续学习口算除法。不过,本节课的口算除法,可是有难度的,你们敢挑战吗?
【讲授】讲授新知
1.猜一猜。6月1日是什么节日?(儿童节)
2.学习例1.(1)
师:瞧,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彩旗)学校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呢?(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
怎样口算80÷20呢?请大家分组交流、讨论,再互相说说口算方法。
a.由20×4=80,得出80÷20=4,(想乘法算除法)
b.8÷2=4,得出80÷20=4 (想表内除法算除法)
学生讨论,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将单位及答补充完整。
3、想一想。83÷20≈ 80÷19≈
4、练习。(我会算)
60÷20= 80÷40=
62÷30≈ 80÷38≈
(1)过渡: 同学们,我们在口算除法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刚才我们顺利解决了分气球的问题,大家表现得非常棒。瞧,学校又买来了彩带,(出示情景图)你从图上了解到什么信息?请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校买来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同学们,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把算式写出来。
(用除法计算,算式是120÷30)
师:怎样口算120÷30呢?同桌间互相交流,说一说。
a.12÷3= 4 则120÷30= 4 (把120看成12个10,30看成3个10.这里强调让学生进行说一说他的算法过程是怎么想的,揭示本课的的教学目标)
b.30×4=120,则120÷30= 4
(2)将单位和答补充完整。
6、练习。
7、想一想。122÷20≈ 120÷28≈
8、小结。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可以想乘法算除法;也可以先不看数中个位上的0,想表内除法算除法。
除数是整十数的估算方法:
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整十的数再口算出结果。
【练习】巩固新知
1、我会填。
(1)口算420÷60,想42÷6=( ),所以420÷60=( )。
(2)183÷20 ≈( ),241里面大约有( )个40。
(3)一个数的40倍是160,这个数是()
2、我会做。
3、生活中的数学。
四年级255人去春游,每辆车限坐50人。要派几辆车呢?
【活动】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想说点什么?
【活动】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个)
(1)20×4=80 80÷20=4
(2)8÷2=4
想乘法算除法 想表内除法算除法
《除法》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例3,第63页例4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多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数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学情分析】
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3组,剩1根)(2)怎样列式表示?13÷4=3(组)??1(根)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
预设:(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师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样写除法竖式的?
我们回顾一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师: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预设:(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0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指导学生分别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得的结果,确定商和余数,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写一写竖式,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竖式
第4课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63页例4
[教学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试商。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会运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摆41根小棒,每7根一堆。填:()根小棒,每()根一堆,分成了()堆,还剩()根。列式:
2、摆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填:()根小棒,平均分成()堆,每堆是()根,还剩()根。列式:
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余数的除法教案02-02
笔算除法教案09-12
《分数除法》教案02-23
分数除法教案02-06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1-24
分数除法教案优秀02-15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3-30
《分数除法二》教案03-29
关于分数除法的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