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时间:2024-04-03 17:58:0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1

  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着重解决的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问题,结合这一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算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用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交流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加深认识,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对算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回顾计算过程,明确算法。

  在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得出计算结果后,让学生回顾自己的计算过程,并对比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然后总结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棒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复习旧知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爱做游戏,于是就想在课前和大家玩一个“问答游戏”,我来问你来答,看一看咱们班谁的反应快,谁又能说得对,大家准备好了吗?

  幻灯片出示口算题:

  20+20= 20+7=

  60+30= 40+5=

  30+50= 30+8=

  仔细观察这两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可以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生2:几十加几就得几十几。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入手,复习学过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64页例1情境图。仔细观察,和同桌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

  预设

  生:小林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

  3.你能根据所得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师:怎样列式?

  生:求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就是把小林写完的和要写的字的个数合起来,列式是25+2。

  (生回答,师板书列式:25+2=)

  4.出示另一条数学信息:“我才写了20个字”,你们能根据这条数学信息,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给学生时间考虑)

  预设

  生: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生回答,师板书列式:25+20=)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第61页例1情景图)、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xx+2

  50+3050+3

  突出加几十与加几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2.比较以上两组式题的不同点。

  二、新授

  1.课件演示第61页例1情景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语文书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画外音: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如:

  a.数学书有多少本?

  b.语文书有多少本?

  c.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d.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a.学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每组分别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

  ◆35+3

  ◆30+8

  ◆35+30

  ◆8+3

  b.哪几个算式的计算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与本课无关。为了节省时间,让每组各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然后集体识别其中已学过的计算,口算出得数。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探究的两道式题上来。

  c.35+3、35+30得多少?先独立思考,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d.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上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需要借助直观的,可以摆小棒;无须借助直观的,就在头脑里思考。其实质是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先摆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

  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先算5+3=8,再算30+8=38。

  ◆用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计算35+30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算法有较充分的估计。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摆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0: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30+30=60,再计算60+5=65。

  (课件演示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计算方法的声音)

  e.小组讨论: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f.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如:

  35+3=□35+30=□

  └───┘└───┘

  □□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尝试练习。

  40+17=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是可取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

  5.完成课本第61页“做一做”。

  a.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

  b.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第1、2题。

  a.学生独立完成。

  b.挑选若干题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2.练习十一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小结

  1.小朋友,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教学过程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的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

  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实际上课时,学生确实也提到很多算法。但是当我要求学生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好时,大多数学生认定课本上出现的方法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3篇05-16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02-14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优秀教案03-20

【推荐】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4篇05-16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范文8篇05-16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15篇03-26

整十数加整十数教学反思02-26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案03-05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