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统计图。。
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3、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85页:
1、在教学中用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经验,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促进学生主动展开统计活动,并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这样的统计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读统计图的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以及它的结构和特征。
3、在教学中,有意识让学生统计自己身边的事,进一步体会统计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数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又能使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发展。
4、在教学中,注意设置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联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感受哪些游戏的规则的公平的,哪些游戏的规则是不公平的。
【课时划分】
共计6课时
统计2课时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1课时
练习八1课时
单元练习 2课时
第一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问:同学们,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几月份吗?
××蛋糕店想做一个市场调查,想在学生生日最多的月份做一个促销活动,你能告诉××蛋糕店的老板,我们学校的学生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提问:你们刚才说的只是自己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的生日。
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把信息反馈给蛋糕店,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小结并揭题。
二、交流共享
1.讨论收集数据方法。
(1)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要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表里。
月份1月2月3月……11月12月
人数
提问: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小组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2.汇总数据。
(1)汇报交流。
分小组指派代表出示表格,并说说自己小组一共几个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小组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和其他小组的一样吗?
引导思考:刚才我们得到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想一想,可以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呢?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先把每个小组的同一月份的数据相加,再汇总成一张表格,即全班同学的生日月份汇总表。
(2)按月份汇总。
师生共同汇总,教师将最终的汇总结果填入下表中。
月份1月2月3月……11月12月
人数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追问:我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3)按季度汇总。
提问:一年分成几个季度,你知道是哪几个季度?××蛋糕店还想调查每个季度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如果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应该怎样设计统计表?
出示下表: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人数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教师将结果填入表格内。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比较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比较少?
(4)上面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你从每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5)提问:如果要在全校同学中调查,又该怎么样做?
追问:你认为得到的结果和我们班的结果一定相同吗?(不一定)
3.归纳总结。
通过这次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7页“想想做做”第1题。
(1)提出要求: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在它的六个面上分别写上1~6,四人一组做游戏。
学生分组合作,将结果记录在教材中的表格(1)和表格(2)里,教师巡视。
(2)提问:掷()的人数最多,掷()的人数最少?
追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第98页“想想做做”第2题。
(1)调查本班同学的艺术特长,先在小组里调查,再全班汇总。
空白的艺术种类可以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填写,学生分组活动,共同填表格。
(2)师生合作,汇总表格,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提问:哪种艺术特长的人数最多,哪种艺术特长的人数最少?你还知道了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3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2。
(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统计表。
教学用具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表1)
(二)学习新课
教师: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这张记录单上的数据也是原始数据,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就要对它进行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②边教学边画出统计表。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③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的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表2)
教师: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表3)
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①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②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③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④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①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②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工作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小学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2》。)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见表4):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表5)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①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②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2.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老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表6)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表7)
(四)课堂总结(由学生总结)
教师: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的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课本P6练习一,4,5,7,8。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例1简单的数据整理的基础上教学的,又是复式统计表的前奏。力求从生活实际出发,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课上汇报数据,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表的制表步骤和统计表的优越性都是由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归纳总结得出的,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观察概括的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生汇报自己的身高,老师填表,并提出为什么要进行分类整理制作统计表。
第二部分: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高、最矮的;
第二层:确定统计表的栏目、数据段,并填好,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第三层:统计名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并填写。
第三部分: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回答问题进行强化练习,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层:从如何求平均数引出原始数据的重要性;
第三层:由学生归纳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并通过两个练习进行强化。
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 计
摩 托 车
小 汽 车
大 客 车
载 重 车
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学生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数(万)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书设计.
省略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5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二)渗透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用具
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她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学生讨论、汇报后,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投影片或电脑图)
学生口答填表后,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学生口答填图,教师用活动投影或电脑图演示填出直条。
(二)学习新课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
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这个方法吗?
教师用抽拉投影片或电脑动画录像演示(各种车通过路口,然后消失)各车辆数同例1。
教师: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老师用电脑图演示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教师:请说出你收集的数据?(学生汇报)
教师: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教师肯定用画“正”字的方法较好。请同学作好准备。教师再次演示,学生作记录,然后汇报。(如统计结果,统计数不准的同学还较多,可以再演示一次。)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2.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www.zk168.com.cn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出示统计表,请学生口答填表,教师在投影片上填出。)
出示条形统计图(表格。)
教师: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学生口答后教师再说明:
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学生口述填图,教师用电脑图或活动投影片填出。
教师要求学生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教师行间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练习:
投影出题:(同课本第5页练习一,1)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投影出表:
请一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用学生的投影片订正。
(三)巩固反馈
1.课本第5页练习一,2,填书上。
2.请同学们看电脑动画图,作好记录,再完成统计表。
森林里开迎春联欢晚会。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负责各项服务的小动物都陆续来了,有小兔、小松鼠、小猫、小狗、小熊、小猴。请你在大门口作好记录,这些小动物来了多少只?并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出1,2,3。)
2.作业 :课本第5页练习一,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认识到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中每格代表的数是多少,都要根据具体的条件来确定。
新课教学在提出问题后,设计电脑动画图或活动投影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现实情景,激发学生寻求合适的收集记录方法的积极性。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再实践的过程当中,主动学习、发现和掌握这个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要尊重实践、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第二部分学习整理数据,分为两层。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后填统计表和填条形统计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数据分类与统计表的分栏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6
一.教材分析: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浙江版七年级上册,是第六章《数据与图表》中的第一课。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及以后普遍使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能够利用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
本节课通过学生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以及能够按要求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类排序,分组编码。本节课的教学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上,还体现了学生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数据,体会数据的作用,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会按要求进行数据的简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品尝用数据说话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情境中体会收集数据的方法,以及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数据如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工作:
组织形式:以坐位相邻的四位同学为一组,并推选一个同学为组长。
学生:测量脚长(赤脚踩在白纸上,描下最长脚趾端点,三角板放在脚跟处,画线。测量点与线的距离即可。)自带皮尺(每组2个)。
教师:①奥斯卡最佳记录片提名《迁徙的鸟》中录象片段;浙江野鸟会集体活动的相关图片。②相关多媒体课件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迁徙的鸟》影片片段(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会生活的乐趣),正当学生沉浸在影片美丽的画面时,教师指出,不同时期各种鸟类的栖息数量都是不同的,要了解一个地区鸟类的生存情况,我们必须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20xx年3月1日8:15~11:30期间,浙江野鸟会的鸟类爱好者们在杭州西溪湿地举行集体观鸟活动。
[课件中出现集体观鸟活动图片,及几张鸟类图片,增加学生好奇心]
师:观鸟者们发现了许多种鸟。他们统计了一下,发现15分钟内有这样几种鸟在湿地活动。
(课件显示表格)
鸟的种类 黑尾蜡嘴雀 八哥 雉鸡 翠鸟 仙鹤 乌鸦 白鹭 山斑鸠 家燕观察记录 数量
师:他们是如何来记数的?
[学生在好奇心中讨论,交流,气氛热烈]
学生可能会想到刻痕记数、数数、画“正”记数等。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方式。拓宽思维空间。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比较这几种记数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又好记,又能很快说出数量?
画“正”的方法。(课件显示表格)。
鸟的种类 黑尾蜡嘴雀 八哥 雉鸡 翠鸟 仙鹤 乌鸦 白鹭 山斑鸠 家燕观察记录 数量 4 3 2 4 14 3 2 1 4(观察记录画“正”在黑板上完成)
表格中的数量以问题形式填写,同时课件显示
(1)这里的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收集得到的?
(2)从这些数据中,你能获得有关杭州西溪湿地鸟类的哪些信息和结论?
(3)收集以上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一答案唯一。问题二鼓励学生开拓思维,讨论交流,相互补充。问题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收集数据是必须要有一定目的性]
师:收集数据还可以通过哪些直接和间接途径?
学生讨论后,给出答案: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和实验等;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等。
(三).合作学习,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1)
学生相互测量身高(同桌之间相互站立,测量时要求学生一只脚踩住皮尺,另一学生看刻度时要求手中三角板与皮尺测量最高高度处垂直)测量完毕[此时学生情绪高涨,都在相互讨论自己及他人的身高数据,教师此时应适当控制课堂秩序。]示意学生坐回位子。以开火车的形式,每2组(每组4人)学生上讲台记录身高数据。同时要向学生说明,记录数据时,女同学的数据后面贴加性别,如153.7(女)。
记录完毕,此时黑板上数据可能繁杂、无序。[给数据的.分类,排序创照更好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分类,排序的作用]
师:我们能从这一堆数据,很快比较男女同学的身高吗?(众生讨论)
此时学生,可能有些会说能,有些会说不能,更多的学生可能会是一种困惑,思考的表情。(说能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把这些数据列表格分类整理。此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提问:按什么分类?(此时学生的想法可能也有多种多样,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同时,利用EXCEL建立表格
教师进一步提问:如何操作可以使数据更直观?
生:按大小进行排序。
教师利用EXCEL分别选中男女生数据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也可以从大到小)
师:观察以上表格,你怎样比较男、女生身高的差异?
学生回答可能会有多样性,如回答用平均值进行比较;又如回答男生160厘米以上的个数与女生160厘米以上的个数进行比较等。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发散型思维]
师:身高早155CM以上的男生,女生各占男,女生的百分之几?身高在160CM以上呢?,
学生按照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运算。
[通过运算,体会数据的作用]
合作学习(2)
师: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家测量脚的长度,下面请几位同学把他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请3位学生报出数据,记在黑板上)
提出疑惑:3位同学的脚长都不相同,去买鞋的时候,是不是鞋厂都需要去量每个人的脚的大小,然后再去制作鞋呢?
生:不需要
师:你是怎么样去买鞋的?
生:告诉售货员鞋号。
师:为什么告诉售货员鞋号,你就可以找到基本适合你穿的鞋来试穿?既然鞋厂不需要去量每个人脚的大小,来制作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到把脚长进行分组。教师总结概括。同时展示幻灯片:解现行国家标准鞋号根据脚的长度,以10MM为一个号,5MM为半个号确定,如图
鞋号实际就是把脚长数据分组、编码,每10MM分一组,5MM为半个号确定。解释“≤”的意义,以及解释表格所表示的意思。每一个码号脚长之间的范围是10MM。若脚长正好在这个范围且过半,则加半码。比如脚长是25.3~~25.7CM,在25码脚长范围内,但它在这个范围内过半,因此可以选25.5号的鞋。
师:脚长是24.8~~~25.2CM可以选一号?
生:25码
师:对,因为它在25码脚长的范围内,而且范围没有过半
[组织游戏调动气氛,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在快乐中体味数学]
组织游戏:以4人为一小组。游戏规则:一组学生挑战另一组学生,一组学生报自己测量出的脚长数据,另一组学生说出鞋号。老师充当记事员角色。答对,答题方可获星(老师在黑板上记录);若答错,问方得分。共进行5组游戏,优胜者获得全班掌声(游戏前提醒学生此鞋码为国家标准鞋号)。
师:刚才同学们都体会到了分组编码使原来繁多,无叙的数据简化、有序。他是整理数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工商业、科研等活动中有广泛的应用。
课内练习
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南,女生各10名右眼裸视的检测结果:
0.2,0.5,0.7(女),1.0,0.3(女),1.2(女),1.5,
1.2,1.5(女),0.4(女),1.5,1.1,1.2(女),0.8(女),
1.5(女),0.6(女),1.0(女),0.8,1.5,1.2
(1)这组数据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2)学生右眼视力跟性别有关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将怎样处理这组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
(合作交流,探索完成)
(四).归纳小结,体味数学快乐
师: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课堂小结交给学生)
数据收集的方法: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连网等。
整理数据的方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
(学生可能还会指出鞋码和脚长之间的关系等)
(五).布置作业
P139做一做中的第2题。
P141 3,4。
五.总体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本课从鸟类影片入手,用大自然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呆板的观鸟数据充满趣味性、故事性、真实性。同时通过设疑,层层导入,让学生自己找出记录观察记录的方法,在探讨中获得杭州西溪鸟类的相关信息。体会收集数据的重要作用及相关方法。
把书上静止的身高数据变为真实的有内容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测量身高,体味收集数据的快乐。按小组在黑板上记录数据,黑板上的数据复杂、凌乱。教师借机提出置疑,如何更直观的比较男,女生的身高?从而引出分类,排序的整理方法。
用提问的方式引出国家标准鞋号标准,用小组相互竞猜的游戏,使学生感受整理数据的重要方法——分组、编码。
把课堂小结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总结、叙述中提高数学概括表达能力。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7
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
②初步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③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能力目标
1.初步训练学生会看和会分析统计表;
2.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调查等活动,渗透统计思想,特别是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1.我们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简单数据整理和一些统计表的知识。
2.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
姓名
王兰
刘方
张欣
陈平
周玲
平均
身高(厘米)
143
140
142
144
151
思考回答问题:
①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
②这组女同学的身高有什么特点?
③最高的女同学比最矮的女同学高多少厘米?
④如果这张表上的女同学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们身高的分布状况,怎么办?
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学生独立思考
①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学生找出记录单中原始数据的范围)。130~154厘米。
②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按5厘米一组可分为五组,再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统计表)
③统计各组中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说明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的重要性,不能随便丢掉
①谁最高?身高多少?
②谁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围?(很难看出,要分组整理一下)
(2)小组讨论:
怎样分组整理?说说你的设想。
(3)分组整理的具体做法(对照着做):
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填好统计表
①看教材第3页,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②看教材第4页,“想一想”该怎么办?
1、投影出示
练习一第4、5题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练习一的第6题。
1.调查本班学号1~24的学生的体重,并将调查结果按分组的方法进行整理。
教学后记:学生积极性高涨,达到了教学目标。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8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的方法.渗透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
复习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教科书上的复习题。请一名学生读题。
教师:我们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简单的数据收集和。现在大家回忆一下这部分知识,自己做这道题。
学生填统计表并在统计图上画出表示各种车辆数目的条形图。
复旧引新
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例如统计一个停车场里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由于车辆是停着不动的,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辆的数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数据往往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的,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
1.教师出示例1
同学们都知道一个路口每天要通过许多机动车。一般来说,在10分时间内,通过各种机动车是交替出现的,而不可能前面过的都是小汽车,接着全是大客车,然后再过载重车......在各种车辆交替通过的情况下,就需要逐个收集和积累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通常采用画“正”的方法来分别统计出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这时,先要写出需要数据名称。
怎样知道所要收集;的数据是多少呢?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这个路口在10分时间内通过各种机动车的具体辆数。大家想一想,你们在什么地方还看到过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收集起来的数据通常叫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10分时间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便于进行比较和分析,还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想一想,这个统计表应该怎样制?
请学生读题后,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道题说的是什么意思,要求是什么。
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上面各种机动车的名称。
学生数“正”字的'个数,计。算出各种车辆的数目。教师将各种车辆的数据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一说所见过的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选举时统计选票。
学生的回答。共同制成统计表。然后,在空白的统计表上填写摩托车和小汽车的辆数,再翻开教科书第2页,独立做在书上。
独立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激发学生学习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方法,应用实际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张统计表的表头应该分多少栏?每栏有几个格?
2.做练习一的第2题。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
拿一枚五分硬币,掷20次,题目要求“边做边记录落下的情况”是什么意思呢?怎样记录实验的结果呢?
3.做练习一的第3题。
学生读题后回答,独立填写统计表。
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翻开教科书自己读题,说一说五种农产品的产量各是多少,接着回答第(2)、(3)问。最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教学后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掌握画正安字收集和数据的方法,并且会看统计表,会分析统计表中所说明的问题。个别学生基础差,练习中涉及到的简单问题不会回答,有待于辅导。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9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教材中有说服力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
教学用具投影仪和放大的例3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投影出示。
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
数学组:男生14人,女生8人。
航模组:男生13人,女生4人。
生物组:男生7人,女生12人。
美术组:男生12人,女生12人。
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2.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每张统计表能反映出什么情况?
(2)如果想了解或者比较各个小组的人数情况,用这四张统计表是否方便?有无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
显然用这四张表比较不方便,为了便于比较各小组中男女生参加人数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们合编成一个统计表。
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讨论
(1)把这四张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要反映哪几个方面的情况?
(要反映两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分组的情况,也就是分几个组;另一个是各组的人数情况,也就是各小组中男、女生参加的人数。)
(2)怎样划分统计表的栏目才能反映出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呢?
(用投影一部分一部分地显示)
(①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②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学生性别和合计;③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表头)用斜线分成三个部分:右上部分说明横栏的类别;左下部分说明竖栏的类别;中间部分说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着填写数据的。)
2.小组合作实践
①让学生翻开书第8页,小组合作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填写第9页上的`第(1)~(4)小题。
②填好后回答:合编后的统计表有什么好外?
三、课堂实践
做第9页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口述怎样填写;再让学生独立去填;最后回答:从这张表中你能看到什么?
四、课堂
①今天学习的内容;
②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二的第1、3题。
课后反思:不要怕学生出错,因为谁都可能出错,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
2.求平均数
课题:求平均数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第13页的复习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这题要求的是什么?(2)必须要知道什么?(3)怎样列式解答?
计算的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用?
思考:全班同学上美术课每个人都带了些“橡皮泥”做手工用,为了使大家都拥有有等量的“橡皮泥”,我们该用什么办法把我们手中的“橡皮泥”平均一下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平均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小组合作讨论:研究例1。
1、观察比较: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
2、思考并回答:
(1)这题求的是什么的平均数?
(2)必须要知道什么?
(3)你会解答这道题吗?
(先让学生分小组试着做一做,再选几名学生代表,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后集体订正)
①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8+33+23=84(个)
②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0+11+9=30(人)
③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84÷30=2.8(个)
列成综合算式是
(28+33+23)÷(10+11+9)=2.8(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8个。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例2。
1、观察比较:例1与例2的条件与问题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并解答:你能联系例1的解题思路计算出这题的结果吗?
放手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再讲一讲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使学生明白:条件与与问题不同,计算方法和步骤也就不同,最后集体订正。
①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5×12+3×11+3.2×10=95(个)
②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2+11+10=33(人)
③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95÷33≈2.9(个)
列成综合算式是:
(2.5×12+3×11+3.2×10)÷(12+11+10)
=95÷33
≈2.9(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9个。
三、课堂实践
做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
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1、练习三的第2题。2、练习三的第1、3、4题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10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统计表.
教学难点
制作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记录单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应该怎么办?(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二)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1、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2、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3、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1999年3月
教师提问: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
(三)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1、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4、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提问:
1、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2、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副标题#e#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1、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2、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二)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教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成绩记录单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五年级二班上学期音乐评定成绩统计表
1997年7月
(三)下面是五年级二班男同学的体重纪录单.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填写下表.填完表后说出这个班男同学体重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体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四、课堂总结.
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
下面记录的是某班同学有课外书的数量(单位:册).
27 13 25 16 28 17 26 18 19 9 11 7 27
30 23 6 29 19 16 11 18 21 17 33 29 17
9 17 28 5 15 19 14 22 16 5 15 14
根据这些数量填写下表.填完表后再说一说,课外书的册数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并算出全班平均每人有多少册课外书.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石头剪子布
游戏目的
使学生学会统计的方法,并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游戏人数
多于三人.
游戏规则
1.让两位小朋友面对面站好,将手藏在后面,在喊完石头剪子布后,同时出示石头、剪刀或者布,看看谁的大(石头大于剪刀,剪刀大于布,布大于石头).为了让其他小朋友都知道比赛的结果,每赢一次都得大声地叫一下:啊,我赢啦!这样玩6次.
2.其他小朋友记下他们每人赢的次数,看看最后到底谁赢,并用不同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最后的结果.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相关文章: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03-23
二年级数学《数据收集和整理》说课稿07-16
大班语言收集东收集西教案10-17
《整理与复习》教案01-25
《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11-17
整理小衣柜教案01-08
大班整理图书教案06-14
大班整理书包教案12-30
《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08-10
整理物品教案(精选13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