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
2.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提问:
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 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
(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2.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教师在提问的设计,提问的时机上需不断改进。
2.有幼儿提出糖为什么会化时,应该让幼儿对这个问题作出猜测,激发探索的欲望。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玩幼儿园的玩具,使他们忘却分离的焦虑。
2、幼儿玩玩具时,教师随机进行安全教育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3、引导幼儿向大家说出玩具的名称,演示玩法。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带一种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或其他物品到幼儿园。
2、结合活动区布置,给幼儿设置有玩耍空间的自带玩具摆放区(或叫温馨倾诉区)。
3、检查好大型玩具的安全。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大家面前介绍自己的“宝贝”,并演示玩法。
2、幼儿玩各自的玩具,教师巡视,随即进行安全教育,纠正幼儿不良的卫生习惯,并尝试引导幼儿一起玩、交换玩具玩等等。应给带跑车或其他需大场地玩具的幼儿提供支持。
3、教师把幼儿园的`大型体育玩具作为“宝贝”介绍给幼儿,讲请注意事项,并引导幼儿安全、有序地上去玩。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刚离开家中,还没有摆脱“自我中心”,想要把自己最喜欢最宝贝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有很多幼儿都还不愿意,而这时教师就要用表扬,奖励的方式,激励其他小朋友感受分享的快乐,使他们也产生分享的意愿,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体会到一起玩的快乐。并且懂得在玩的时候要爱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玩具。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2.能用三个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3.愉快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人物卡三张;《幼儿画册》(第三册p7)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一幼儿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引导讨论:小朋友,你怎么想?
两个人比高矮,哪种方法是公平、正确的?哪种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确的?
(3)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3.排序
(1)三人比高矮。
爸爸、妈妈、小明三个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学说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师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个排序。
爸爸、妈妈、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样排队,个子矮的排前面,个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儿呢?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4.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上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小班教案 篇4
游戏内容:红花献给好老师
游戏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
2、发展幼儿走、跑动作的协调性和反应的灵敏性
3、引导幼儿能听信号准确地向指定方向小碎步走、起踵走和跑
游戏准备:
纸花若干,小蓝一个;活动前教幼儿熟悉儿歌
游戏指导:
1、幼儿排成一列横队,站在场地一边,每个幼儿手拿一朵化。教师扮妈妈,手提小蓝站在场地中央。
2、游戏开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大红化,真美丽,红花献给好妈妈。
3、"说完儿歌,幼儿小碎步走到妈妈身边献花,把花轻轻放进小蓝,然后小碎步走回原位站好。
4、最后妈妈举起小蓝说:谢谢孩子们。"游戏结束。
5、第二遍和第三遍游戏可变换动作为起踵走和起踵跑。
6、教师讲评。收放教具,让幼儿回家后和妈妈一起练习红花献给好妈妈的游戏。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说介词在;方位词:上、下、里、后、旁
2、能用完整话我在……上(下、里、后、旁)
3、幼儿喜欢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故事背景图、小猫的图片、歌曲、在教室布置好捉迷藏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故事引入主题
1、出示故事的情境图片,边看图边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的天气特别好,三只猫姐妹们高高兴兴的来到草地上玩耍,你看他们多开心啊!过了一会,小黄说:‘跑跑跳跳的没意思,咱们做个游戏吧。’其他两只小猫拍着手同意了。‘咱们玩捉迷藏’。一会的工夫他们就跑的没影了,藏了起来,呀!他们都到哪去了呢?”
2、小朋友们帮助找一找吧
请三名幼儿到前面来找到三只小猫,并且要告诉其他小朋友它藏到哪里了
二、请幼儿参与帮助小花猫藏起来
1、请两组幼儿到前面来,分别帮助小猫藏起来,请其他的孩子来找
“小猫说小朋友们真聪明,但是它玩了一次还没玩够,还想再玩,它想请小朋友帮助它藏,让别的小朋友来猜,这几个小朋友藏的时候其他人要把小眼睛闭上,不能看。”
2、请幼儿用“小猫藏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
三、游戏:捉迷藏
1、小猫玩累了要回家了,不如我们自己来玩这个游戏吧!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请幼儿两个人一组,一个藏,一个找。找到的幼儿要说出,是从哪找到的他的,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第二遍时互换角色。
2、提醒幼儿在游戏时注意安全,藏的人不能有声音。
3、幼儿听音乐放松,回座位。
四、歌曲《捉迷藏》
活动自评:在这次活动中,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的兴趣很高,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以小猫的形象与幼儿对话,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是围绕着目标进行的教育活动,用方位词贯穿始终。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进一步的明确了方位词的使用,在语言的表述上有一定的'进步。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蒲公英就小蜜蜂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和排序图片,用完整的语句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述图片内容。学习词:着急。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二)情感目标
知道在自己或别人有危险时,要积极勇敢地自救或帮助他人。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蜜蜂木偶,教师用大图片一套,字卡:着急、录音机、磁带。
2.幼儿每人一套小图片、排序板。
(二)知识经验准备 了解蒲公英的特性与作用。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引出课题。
教师操作小蜜蜂木偶,放录音:小朋友,我是小蜜蜂。昨天我去采花蜜时遇到了危险,你们想知道我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吗?我的同伴将这件事拍了下来,现在将相片带来给你们看。
2.出示图1,发展幼儿思维的扩散性及独创性。
教师出示图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理解图意:相片上是什么地方?有谁?它怎么了?你知道小蜜蜂为什么快要掉到湖里了?(让幼儿从图片内容联想到图片外的内容)小蜜蜂快要掉进湖里了,它的心情会怎样?(学习词:着急)让幼儿进行讨论:如果你是小蜜蜂,这时候你会怎样使自己不掉进湖里?如果你去救小蜜蜂会用什么方法?怎样救?启发幼儿大胆想像,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然后老师与其他幼儿进行集体分析,分析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对于幼儿的独创性想像给予肯定。出示木偶小蜜蜂:谢谢小朋友们给我想出这么多的方法。
3.出示图2、图3,理解图意,进行排图讲述。
教师操作小蜜蜂木偶:你们想知道后来我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吗?
你们看了这两张相片就知道了。出示图2及图3,请幼儿分别讲一讲图中的内容:这两张相片中又有谁呢?它们在干什么?教师:这三张相片里讲了小蜜蜂的故事,但是前后位置弄乱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蜜蜂将相片排好,并将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要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幼儿操作图片及排序进行排图讲述。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能遵循事情发展的规律进行排图讲述。最后请有代表性的幼儿进行讲述,要求幼儿讲述时语言完整、连贯。
4.增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除了用这样的顺序排列相片,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排这些相片?故事的内容又是怎样的?让幼儿再重组图片进行讲述,如有不同的排列,请幼儿讲述给大家听,集体分析这种方法行不行。只要故事的情节合乎客观规律,有说服力,就给予肯定。
5.引导幼儿知道在自己或别人遇到危险时要积极勇敢地自救和帮助他人。
教师: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但是附近没有人帮助你,你会怎么办?如果你看到别人有危险时,你又会怎样做?(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让幼儿将自己所想出的救小蜜蜂的方法都画出来,再结合其他图片进行讲述。
社会:让幼儿进行“遇到危险怎么办”的主题活动,知道遇到危险时应该怎样自救或帮助别人脱离险境。
五、生活中渗透 引导幼儿知道遇到危险或困难时,首先要考虑怎样自救摆脱困境:要保持镇定,不要慌乱;当别人遇到危险或困难时,要积极勇敢地帮助别人摆脱困境。
六、环境中渗透 将图片投放到语言角,让幼儿进行排序,创编出与别人不同的故事情节。
七、家庭中渗透 让幼儿将图片带回家,排图并讲述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平时利用身边的人和事,教幼儿一些自救常识。
八、活动评价
项目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存在问题
等级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评价
√
√
√
√
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欣赏绘本,在阅读和操作中学习收拾整理玩具。
2. 懂得爱惜玩具,体验整理玩具的乐趣。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场景准备:地垫、各种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听,谁在哭呀?
2. 出示画面:玩具在哭。
3. :玩具为什么哭呀?是谁的玩具呀?
4. 白板拉幕功能:出示小熊。:原来是小熊的玩具。
二、故事欣赏
(一)出示封面,教师讲述,与幼儿一起欣赏到第八页。
1.:小熊有很多玩具,看看有些什么玩具呀?
2.:看,小熊玩得多开心呀!玩具也很开心,瞧他们的脸上都是笑眯眯的。
3.:咦,他们快要哭了,怎么回事呀?现在你们知道玩具为什么要哭了吗?
4.:小熊会把他们送回家吗?(幼儿猜测)
(二)欣赏故事后半段
1.:小熊是怎么把玩具送回家的?
2.幼儿猜测,如何送玩具回家?
3.教师示范,边念边送玩具回家。
4.幼儿集体念儿歌,教师操作画面,送玩具回家。
5.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6.:小熊的玩具都送回家了,他们很高兴!听,怎么还有哭声呀?原来是我们的玩具在哭,把他们也送回家吧!
三、整理玩具
幼儿整理自己的玩具:书本放在书架上,玩具放在货柜上。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孩子在家中甚至是在别人家,玩具城等地方都能养成将玩具收起来的好习惯。拓宽孩子的视界。另外我觉得让孩子在最后收自己乱堆乱放的玩具时他们会觉得更真实,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比教师刻意制造一个乱的.场景来得更有效,更真实。真正的做到了场景是从他们的生活中来的,又最后将习得的本领用于自己生活中制造的问题中去,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眼睛的作用和重要性,知道要保护眼睛。
2、了解保护眼睛的简单方法。
3、初步了解眼睛的小常识。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我自己》、4—6个生活常见物品
活动过程:
一、我看见了什么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箱子,先请你们闭上眼睛,我从箱子里拿出一件宝贝,请你们来看一看,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2、教师不断地变换物品,每换一件物品,都请幼儿说说看见了什么。
3、提问:你是用什么看见这些物品的。
二、游戏“什么不见了”
1、教师出示物品,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将其中一个物品抽走。请幼儿睁开,说说什么物品不见了。
2、教师将其中两至三个物品拿走,请幼儿说说什么物品不见了。
三、经验迁移
1、你们看看,在教室中我们的小眼睛还看到了什么。也看看教室外,你还看见了什么。
2、请幼儿闭上眼睛,说说闭上眼睛的感受。
3、小结:我们的眼睛能看见生活中那么多的物品。能看见近处的,能也可以看见远处的。能看见大的,也能看见小的东西。眼睛是多么的重要啦,它是我们脸上的一个宝贝,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
四、眼睛是什么样的
1、请小朋友相互看看小朋友的眼睛长什么样的',发现有眼珠、眼白、眼睫毛。
2、请小朋友说说怎样保护眼睛。(不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时间不要太长)
活动反思:
活动的开始环节还是较为吸引,能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将活动比较顺利的带入。后面开始变换环节,有些小朋友坐不住,教师在这里没有很好的进行管理。用小眼睛看到的应该让幼儿自己说出,应该处于主动地位。一个问题不行,要变换问题。
第二环节,教师说清楚游戏环节的时候,有些小朋友没有记住,这里教师也没有进行适当的管理,导致场面有些混乱。后面教师藏起第二、三个物品的时候,当小朋友不守游戏规则的时候,教师也没有进行适当的制止。应该及时进行管理,让小朋友遵守有些规则。有时幼儿回答要用完整的话来说,养成幼儿良好的说话习惯。
第三环节,教师应该先要用一句话结束掉前面一个环节,让小朋友进入下个环节。或者用夸张的语言将小朋友带入到下一个环节。当小朋友不明白老师意思的时候,教师应该换个问题,让小朋友更容易听懂,效果也许会好一些。有些太过深奥的问题,应该删除,不应该进行提问,要充分考虑小朋友的年龄特点。
在最后的环节当发现小朋友无法回答的时候,应该鼓励小朋友说说,或者和他一起说,老师不能全部说出来,鼓励小朋友善于发言。总体时间过于太长,有些语言不够精炼,教师引导性不够。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阅读循环、绕口令式小故事《老鼠偷吃我的糖》,感受故事情节的幽默、诙谐。
2、通过欣赏情境表演、观察画面、问答游戏等形式来理解故事,体验边阅读边当警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空的糖罐子、糖果若干;
2、大书、PPT、多媒体碟片;
3、已有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知道告状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罐糖果来和小朋友们分享,(老师打开罐子)唉!我昨天刚买的一罐子糖果怎么没有了呢?问:谁偷吃了我的糖呢?是你吗?(幼:不是我)那我要向警察叔叔“告状”找回我的糖,送给我们小朋友分享。(小朋友们都点头赞成),于是找警察叔叔“告状”。警察叔叔说要找“大书先生”帮忙。
二、阅读理解故事《老鼠偷吃我的糖》。
1、出示大书,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幼儿带着问题到书的封面上寻找答案的兴趣。)
师:“书的封面上有谁呀?它在干什么呀?你们知道是谁?偷吃了我的糖了吗?”
2.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大书。
师:接下来我们小朋友来当警察,一起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书。(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一页页的观察图画,带领幼儿一起寻找被偷的糖果。)
p2—3:老鼠在干什么?师:警察先生、先生我要告个状,告什么状?师:老鼠呢?
出示:p4—5(幼:老鼠被花猫吃掉了)
出示:p6—7师:花猫呢?(幼:花猫爬到树上去了)
出示:p8—9师:树呢?(幼:树被人砍倒了)
出示:p10—11师:人呢?(幼:人被老虎吃了)
出示:p12—13师:老虎呢?(幼:老虎被水淹死了)
出示:p14—15师:水呢?(幼:水被太阳晒干了)
出示:p16—17师:太阳呢?(幼:太阳被云遮住了)
出示:p18—19师:云呢?(幼:云被风吹走了)
出示:p20—21师:风呢?(幼:风停了)
(2):观看p22—23画面,引发幼儿思考。
师:那到底谁是真正的偷吃了我的糖呀?那么我们到底要告谁的状呀?
三、出示PPT,帮助幼儿理解循环式故事结构。(完整欣赏故事)
师:唉!这个故事怎么没完没了了,一直在循环呀!我的头都给绕昏了。我们一起来理一理。到底应该告谁的`状。
小结:其实啊,最后告状告来告去,小朋友们讲得都有道理。可是,错的还是小老鼠,因为是老鼠偷吃了我的糖。
四、师幼共同进行“问答游戏”。
师:小朋友,我们来玩个问答游戏,游戏中谁回答的问题最多,谁就是最聪明能干的小警察。
五、观看动画片《老鼠偷吃我的糖》。(通过看绘声绘色的动画片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感受绘本的诙谐有趣。)
延伸活动:
(出示PPT2)小老鼠最后知道自己偷吃糖是不对的行为,它把糖还给小朋友们,让大家一起分享糖果了……小朋友吃糖果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发现“1”和“许多”,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即若干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个,许多个可以分成若干个1个。
2.知道班里除了有1个我,还有许多个我的好朋友,体验与小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镜子若干,大穿衣镜1面。
活动过程
1.看看小镜子,发现“1”个和“许多”个
给每人提供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快看看小镜子里,有谁在里面?有几个你自己?”并告诉幼儿:“小镜子里还有你的好朋友。”让幼儿试一试,能不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到了就大声说:“×××,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后比一比,看谁看到的好朋友多。
2.看看大镜子,体验“1”与“许多”的关系
将幼儿集中到大镜子前,提问:大镜子里有谁?(引导幼儿说一说有许多小朋友)邀请全体小朋友当小猫,和老师一起做“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
游戏开始时,主班老师面朝镜子背对幼儿做睡觉状。当主班老师(老猫)嘴里念到:“老猫睡觉醒不了,小猫悄悄往外跑”时,配班老师悄悄请一个幼儿起身躲到屏风或布帘后面去(不能被镜子照到),主班老师睁开眼睛问:“几只小猫跑了?”幼儿回答:“1只。”游戏重新开始,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幼儿都躲到屏风后面时,老师问大镜子:“每次只有1只小猫跑掉,怎么我的许多小猫都没有了?”(让幼儿发现许多只被分成了若干个1只)这时,配班老师逐一请幼儿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问:“几只小猫回来了?”该幼儿答:“1只。”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幼儿都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再问:“每次只回来1只小猫,我这里怎么会有许多只小猫呢?”(让幼儿再次发现若干个1只合起来就有了许多只)
活动结束
教师还可结合平时的各种生活、游戏活动,让幼儿反复感知“1”和“许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如分餐具、发点心等。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精选)07-24
小班教案(经典)07-24
小班教案[经典]07-27
(精选)小班教案09-12
小班教案(经典)09-19
小班教案07-20
(精选)小班教案08-24
[精选]小班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