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案

时间:2024-04-12 16:02:54 教案 我要投稿

《钓鱼的启示》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钓鱼的启示》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案1

  课前,教师和学生谈话,让学生带读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大家看了很多鱼的图片,可爱吗?喜欢吗?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着课文,听老师把这篇课文诵读一遍。(配乐诵读)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

  生:我和父亲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鱼放掉了。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鲈鱼?

  生:漂亮的大鲈鱼。

  师:请同学们读读下面这几句话。

  生:读——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我钓到这条鱼,心里怎样——

  生:很得意,很高兴。

  师: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再请读读这句话。

  生1: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生2: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生3: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几句话。先请一位同学读——

  生:(个人读)——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生:(一、二组读)——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生:(三、四组读)——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钓到这条鱼,我和父亲都很激动。可是,父亲为什么让我把这条鱼放走呢?

  生:因为还没到鲈鱼捕捞的解禁时间。

  师:钓到这条鱼时,周围并没有人,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因为这是一个道德抉择的问题,不能因为没有人看见就违反原则、违反道德。

  师:说得好!请读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生:(自由读)

  师:父亲说这句话的态度怎样?

  生:很坚决。

  师:请用坚决的语气读读。

  生:(读)

  师:我是怎样对父亲说的?

  生:读——“爸爸,为什么?”

  生:(再读)——“爸爸,为什么?”

  生:(再读)——“爸爸,为什么?”

  师:父亲怎么回答我的请求?

  生:平静地说。

  师:请大家读读父亲说的话。

  生:(读)——“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师:“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这句话该怎样读?

  生:(读)——“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哭出了声吗?再读——

  生:(读)——“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现在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我把鱼放了吗?请找出描写我放鱼的片段,请一位同学读读。

  生:读——“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师:要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情感,请再读读。

  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把这段话完整的读读。

  生:齐读——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

  师:我把鲈鱼放回水里了,是自愿的吗?

  生:不是。

  师:三十四年后,这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建筑师。当他遇到到的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说过的话——

  生:齐读——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上完了这节课,你们记住了这句话了吗?请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请同学们记住这句话,做一个自觉、自律的人

《钓鱼的启示》教案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道德实践说起容易做起难,只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懂得道德实践说起容易做起难,只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交待目标

  1、引入。

  2、交待学习目标。

  二、细读感悟,体验心理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1、分组,讲清合作要求。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4、探究原因。

  小结:我的心情变化是由于这诱人的大鲈鱼引起的,我放弃不了它对我的诱惑。

  三、明辨原因,受到教育

  1、快速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到原因?

  2、爸爸是怎样做出这个决定的?。

  小结:父亲让我放掉这诱人的大鲈鱼,是因为这鱼是违反规定钓到的,这鱼又大又美又珍贵,儿子那么喜欢,父亲在做放鱼的决定时,内心也经历了激烈地斗争,可见,要实践道德多难啊!

  四、理解启示,熏陶心灵

  1、这件事究竟给了作者什么样的启示呢?

  2、理解: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3、作者不止一次地遇到种种诱惑,在做出道德抉择时,会想起谁的话呢?

  4、作者在人生旅途中,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呢?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1、父亲让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掉,对不对?为什么?

  2、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3、品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请大家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自觉遵纪的故事,在下一次语文实践课上开一个故事会。

《钓鱼的启示》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体会作者的心里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xxxxxx

  二、初步了解课文

  1、生字读音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一)、初步了解情感

  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如:得意 依依不舍 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

  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

  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三、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四、当堂训练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遍;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遍。

  2、朗读课文。

《钓鱼的启示》教案4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读会认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二、重点

  明白父亲话的含义,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作者先写什么,在写什么,最后些什么。(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3、小节: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齐读课题。过渡: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那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什么启示呢?生答后出示启示的内容,再齐读。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钓到大鲈鱼呢?

  二、学习钓鱼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段,你读懂了哪些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2、重点体会下面三点:

  (1)与来之不易,你从哪体会到的?请重读这些词,读出钓鱼的艰难。其他同学闭眼想象当时的艰难情景。请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自由读出来,再齐读。

  (2)鱼很大、漂亮。谁能用上关联词语把鱼的两个特点说出来?你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勇敢的读给大家听。

  (3)“我”的心情。最后两句话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板书:得意(此时进行换词练习,增加词汇量。)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出“我”的得意之情。

  过渡:好不容易钓到这么诱人的大鱼,可是父亲却要把鱼放回湖中,这是为什么?我的心情怎样?

  三、学习放鱼部分。

  自由读4到9自然段,思考刚才的问题。

  1、好不容易钓到这么诱人的大鱼,可是父亲却要把鱼放回湖中,这是为什么?(齐读启示“一个人如果……力量)当时父亲的态度呢?请你读出父亲的坚决。父亲刚开始就是很坚决吗?看来父亲也在面临道德的`抉择。(齐读道德只是……却很难。)

  2、父亲经历了艰难的抉择后让我把鱼放回湖中,我的心情怎样?

  板书:急切(指导朗读,分角色读)

  过渡: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这时我环顾四周发现(引读“到处静悄悄……”)我又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我想说什么?

  3、生答后出示:孟德斯鸠说过:衡量真正的道德,是看他在没人发现的时候做些什么。文中的父亲就是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引读“尽管……没有商量的余地。”再读父亲不容争辩的话。

  4、我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依依不舍放了那条大鲈鱼,让我们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板书:依依不舍)请同学们把我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句子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再齐读“道德只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四、理解受的启示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实生活中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还有很多,是什么?你们面对诱惑人的鱼是怎么做的?让我们铭记父亲告诫的话,为我们的道德实践再注入勇气和力量吧。齐读启示。

  五、小结扩展:

  作者正是由于受到父亲严格的教育,才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板书:严格教育道德实践)所以三十四年后才会成为著名的建筑工程师,此时他会对父亲说什么?板书:感激对呀,严格的教诲就像绵绵春雨润物无声,让我们受益终生,今天的学习也让我们得到不少启示,写一句警示自己的话作为座右铭吧。

  六、作业:写一件自己面临道德抉择的事。

  板书设计:钓鱼得意放鱼抗议

  钓鱼的启示

  难受委屈祈求不舍严格教育道德实践

  【教学反思】设计教学时,我紧紧围绕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总想有所创新,但总是不能如意,正好前几天听了塔南路小学的老师讲过这节课后我豁然开朗,原来可以把获得启示这句话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同时又起到了一咏三叹的教学效果,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同义词互换,用上关联词说鱼的特点,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感情朗读等环节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努力体现课堂大容量,精反馈,高效率的特点。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学生体会到了“我”由得意到难受、伤心、委屈等一系列心理变化,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再如引导学生就“我”会祈求“父亲”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能力的同时突破了文章的难点。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有待思考、探索。

《钓鱼的启示》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生字,学会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钓过鱼吗?能说一说当你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

  2、假如你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很大的鱼,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节课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感知全文

  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3、默读全文,想想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1~9节)得意→急切→哭出声→乞求→依依不舍。

  4、简要理解(10~11节)写的是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理解中心,总结扩展

  1、反复诵读第10节,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重点句: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⑴ 讨论:

  这鱼指的是什么?

  ⑵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3、理解: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布置作业

  把你遇到的与本文相类似的情况写成一篇小短文,或写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急切 道德:是与非

  哭出声

  乞求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

  依依不舍

《钓鱼的启示》教案6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道理。

  【学情分析】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

  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导入:

  师:生活是一本书,时时给我们启示,钓鱼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板书:“钓鱼”、“放鱼”)

  【设计理念】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文中情景,为学习下面的内容作好铺垫。

  二.初读启示,找句子。

  1.师: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什么终生难忘的启示,哪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第10段)

  2.读第10自然段,找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请自由朗读第10自然段,用“ ”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名)

  句子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设计理念】从启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我”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探讨课文的内涵。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理解句子1

  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课件出示)(先浏览课文,再指名)

  师:同学们太利害了,把老师找的句子也说出来了。我们先看第1个句子,为什么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快速浏览课文3-9自然段后,同桌讨论回答问题。

  (1)“是与非”是指什么意思?(生:对与错!)

  (2)就作者钓鲈鱼的事来看,怎样做才是对的,哪样做是错?

  (3)为什么说带走鲈鱼是错的?请根据所查的资料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后,师用投影出示以下资料,让学学生默读。)

  (资料:因为有一段时间是适合鲈鱼繁殖和生长的季节,在开放日之前不应该捕捞正在产卵和生长中的鲈鱼。这是每一个渔民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设计理念】首先让学生明白“是与非”是指什么意思,怎样做才是对的,哪样做是错的,然后带出问题“为什么说带走鲈鱼是错的?”学生根据所收集到地资料了解到原因。这样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养成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

  (4)“实践起来却很难”在文中是指(作者放鲈鱼很难)。(板书:难)

  【设计理念】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继续往下学习的欲望。使课文的故事情节层层推进。

  2.师:什么原因让作者感到放掉鲈鱼很难呢?请快速默读课文3?9自然段,找出原因,并用“ ”画出有关语句。(指名汇报)(估计学生会这样回答,并找出以下句子作理由。)

  ① 鱼很大,很美。(我从来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② 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大鲈鱼。(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拉上岸来。)

  ③ 这时离捕捞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

  ④当时四周没有其他人。(我抬头看了……影子)

  【设计理念】读课文,划出放掉鲈鱼很难的四个原因,在动口、动脑、动手中,了解放鱼“难”的根本原因,以此作为导线,突破教学难点。

  3.师:是啊,面对这么诱惑人的鱼,“我”选择了什么呢?这要经历多么艰难的心理斗争啊?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3?9自然段,找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我”实践起来的艰难。(生自由,指名汇报)

  ①学生汇报(先说句子,再说体会到什么)

  随学生汇报投影出示以下句子:

  句子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得意”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板书:得意)

  句子2:“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请用“急切”的语气读。(板书:急切)

  句子3:“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板书:委屈)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此时此刻的“我”和爸爸可能会说些什么话呢?

  (“我”可能会说:爸爸反正没人发现,我们就留下这条大鲈鱼吧,好吗?爸爸,我求求你了!

  爸爸可能会说:孩子,我们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处处接受严格教育,事事严格要求,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啊。爸爸希望你从小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你明白爸爸的用心良苦吗?)

  句子5: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板书:依依不舍)

  师:“依依不舍”还可换成什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②齐读这5个句子

  师:说得太好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句子读好吧!

  【设计理念】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理解句子2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看,把鱼放回湖中,“我”经历了一个多么困难的心理历程啊!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出示课件)就这句话中,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来考考大家呢?(指名:学生质疑,学生回答)

  估计学生可能提:那“鱼”为什么加上双引号?(答:因为不是指真正的“鱼”。)

  “鱼”指的是什么?(答:这句子中的“鱼”指的是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诱惑”。)“我”可能遇到哪些“鱼”呢?(答:可能遇到过的'“鱼”可能是:我当设计师可能会有人出高价钱钱收买我,让我把我设计的东西挖过去……)“我”遇到了“鱼”后会怎样做呢?(答:我是不会为这些“诱惑”而动心的。)为什么能这样做?(因为父亲当年对的教导我永远铭记于心,并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2.师小结,齐品读第10自然段!

  师:是啊!只有这样做,我们才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与力量。让我们一起再读第10自然段吧!

  (板书:严格教育、勇气力量)

  【设计理念】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内化语言,发展语感。放飞想象力,加强口语训练。品词,教会学生通过重点词语去理解课文。通过辩论,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五.拓展(同桌说,后指名)

  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也曾遇到过怎样的“鱼”呢?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请说出来与你的同桌分享分享!

  【设计理念】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从而把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

  六.齐读道德名言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让我们来看看名人又是怎样说的,请齐读名人名言!

  1.“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

  2.“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

  3.“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

  【设计理念】齐读道德名言,对课文揭示的道理进行内化,从而使本文主旨得到了升华。

  七.小结:(指着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3.钓鱼的启示,知道了“我”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时心情非常的得意,但当爸爸说要把它放回湖里去时,我变得急切了,我恳求爸爸留下大鲈鱼,但爸爸却坚决要我放鱼,这时我委屈极了,只好依依不舍的把鱼放回湖里了。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下,我终于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理念】指着板书小结课文内容,帮助学生重温课文内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消化。

  【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

  2.搜集有关道德的名言。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难

  得意 急切 委屈 依依不舍

  钓鱼 放鱼

  获 得

  严格教育 勇气力量

《钓鱼的启示》教案7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语和重点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我”的心情变化。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培养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品读故事,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次上课是出省接班上课,对于山西太原三附小的学生的认识、表达、朗读、感悟能力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等不够了解,所以我在备课中设计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一、词语积累,质疑引入

  1、读题目:《钓鱼的启示》。

  2、读词语:晚霞辉映、银光闪闪、月光皎洁、月光如水

  3、读句子:三十四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问题,师板书:什么事?启示?

  设计理念:丰富积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概括故事,找出启示

  1、那个夜晚发生了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钓鱼、放鱼

  2、那个夜晚,给我留下的终生启示是什么?学生回答时,板书:启示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故事,初悟启示。

  三、品读故事,体会心情

  1、体会钓鱼时的“得意”

  A、读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翕动着。

  B、体会我钓到大鲈鱼时的惊喜、得意之情。

  2、体会放鱼时的“沮丧”

  抓住我和父亲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找出相关语句,弄清父亲放鱼的理由、我不愿意放鱼的理由。

  4、品读细节描写,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A、读句子: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B、同桌讨论:此时,父亲的心里在想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体会我钓鱼、放鱼的不同心情,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诵读涵泳、情感激发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四、品读“启示”,深化感悟

  1、结合故事内容,生活经验,理解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父亲的做法。

  3、理解“鱼”的含义。

  4、写自己的启示,全班交流。

  5、。

  设计意图:理解启示,突破难点,写启示,深化感悟。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鱼得意

  什么事?

  放鱼沮丧

  启示?自律诚信

《钓鱼的启示》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释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钓鱼的启示

  你们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关键?那“启示”是什么意思呢?(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启示”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二、抓“启示”的句子。

  1、通过钓鱼这件事,作者又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答案就在文中,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找一找吧!

  2、谁愿意把找到的句子与大家交流呢?

  a、课件出示: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b、你们都觉得这句话是钓鱼给作者带来的启示吗?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发现了吗?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

  板书:是 非

  你认为“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在钓鱼这件事上,怎样做就是对的,怎样做就是错?板书:放 不放

  面对这样一条大鲈鱼,作者与父亲的意见一致吗?他们的意见是什么?

  板书:父亲 “我”

  找启示的句子,目的是解决两点,一是通过找反义词让学生是与非的意思;二是在学生对文章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明白我和父亲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三、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1、为什么作者不愿意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呢?能找见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吗?

  课件出示: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阳光下轻轻翕动着。

  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能把作者这种得意的神情读出来吗?

  2、同学们,从哪些句子也能看出作者舍不得把鲈鱼放回湖里呢?

  3、交流,谈理由,并引导想象作者的心理活动,指导读。

  4、出示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5、师:发现了吗?你们找得这些句子,有的是描写作者的(生补充:语言、神态、动作)透过这些描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变化,快速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板书:(得意)——(急切)——(伤心)——(乞求)——(依依不舍)

  6、师:(指板书)作者的心情由捕到鲈鱼时的“得意”,到父亲要求放掉鲈鱼时的急切、伤心,以至到舍不得放掉鲈鱼时的乞求,依依不舍,心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

  7、我们看到作者对这条大鲈鱼实在是太喜爱了,但因为喜爱就能占为己有吗?为什么?(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来两个小时)

  8、师:这就是道德的抉择,面对这样一条诱人的大鲈鱼,只是放与不放的问题,可作者做起来却很难,作者不想放,不愿意放,而父亲却——(坚持要“我”放),老师相信你们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9、再次出示启示的句子齐读。

  10、从哪儿看出父亲坚持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呢?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a、引导抓词体会“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体会到父亲的坚决。

  b、指导读好父亲的话

  c、那么,你们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也舍不得放,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抉择),但父亲最终选择的还是“放”。

  (2)、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引导理解:不容争辩

  看插图想象:父亲会“不容争辩”地会对作者说些什么?

  11、师:孩子们,此时老师心中有一个疑问,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到处都静悄悄的,除了天知、地知、父亲知,“我”知外,根本再也没有人知道“我”没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可父亲却坚决让“我”放掉鲈鱼,这是不是不爱我呢?(生谈)

  12、师:这就是爱,他不是溺爱,而是一种严厉的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道德实践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在作者11岁的人生旅途中,父亲给他上了一堂道德课,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但是在人生旅途中,作者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的“鱼”。面对这诱惑人的“鱼”,大家猜猜作者会怎样做呢?

  课件出示:

  但是,在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个加引号的“鱼”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这儿有两种答案供同学们选择:

  (1)、捕捞指作者到诱人的大鲈鱼。( )

  (2)、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

  师:作者之所以在面临道德抉择时是非分明,一切都因为——

  出示父亲的话(生读):作者也深深明白:是父亲让作者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作者后来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

  课件出示(生读):

  一个人要是从小……力量。

  通过找具体的句子,使学生明白我之所以不放鱼的原因和父亲坚持要放鱼的做法是正确的,让学生对是与非有进一步的理解,明白文中的“我”做法错在哪里。

  四、德育渗透

  1、师: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

  ﹡、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你会怎样做?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怎样做?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你或怎样做?

  2、师:听着你们的回答,老师看到了你们在道德面前,是非分明的表现,这就是《钓鱼的启示》一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相信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澎湃着千言万语,那你就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3、交流

  师:同学们,让我们记住法国著名数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这句话吧!

  出示 :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得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也让我们记住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这句话吧!

  出示: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理解在生活中怎样对待形形色色的诱惑,道德的遵守主要依靠自觉。

《钓鱼的启示》教案9

  教材分析

  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掉着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放回湖里,是“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

  教学目标

  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左一个有道德的人。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的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先整体把握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再引导学生找出点明时间先后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重视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

  教学准备

  预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教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自学、辅导。

  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把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生字读画出来,并提出各自不理解的`问题。

  2 同学们自由询问、解答。

  3 教师巡查、辅导,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先指名个别朗读,其他学生对照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概括出来。

  2 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结果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从以下方面进行点拨和指导。

  (1)从课题“钓鱼”和“启示”这两个词,你认为课文的内容会是什么?

  (2)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主要讲“钓鱼”和“启示”两部分内容。

  3 读通课文,认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了解

《钓鱼的启示》教案10

  1、课前:

  可鼓励学生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2、基本教学思路:

  可抓住三个主干问题构成教学的三大板块,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来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3、理解“我”的心情变化时,可以抓以下重点词句:

  ⑴“得意”:

  如“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可引导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⑵“急切”、不理解的心情:

  如“爸爸!为什么?”

  ⑶委屈、难受的心情:

  如“‘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⑷“乞求”:

  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⑸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

  如“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到湖里。”

  4、抓住描写爸爸动作神态细节,体会爸爸在道德抉择面前的态度:

  “我和爸爸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爸爸和我一样喜爱这鱼。

  “爸爸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从情感说,爸爸也很舍不得放掉这条漂亮的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

  “……父亲平静地说。”──爸爸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又是不容争辩的`,爸爸在道德抉择和实践上毫不含糊。

  5、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得到启示,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在落实这一单元重点时,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应基于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受到真实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篇章。

  6、文中有描写美丽月夜的句子,可结合课后第三题,读读背背,抄抄写写,以帮助积累,促进运用。

《钓鱼的启示》教案11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 “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理解:启示的意思,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板书:钓鱼 启示)我们要学会从课题中捕捉课文的相关信息,这也是学习的一个方法。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2、反馈并补充板书(在钓鱼和启示中间还写了什么?):放鱼

  3、浏览全文,根据板书,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研读“钓鱼”部分:

  师:34年前的一次钓鱼的'经历,至今让作者难以忘怀,那肯定是一条很有魅力的鱼!(板画:鱼)它魅力何在?

  生反馈,师相机指导朗读句子。

  2、研读“放鱼”部分

  (1)师:我喜欢这条鱼,父亲呢,他喜欢吗?何以见得?

  生反馈,师相机指导朗读句子。

  (2)虽然父亲也喜欢这条鱼,但他却对我说——(投影:“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投影:对话的内容)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

  3、研读“启示”部分:

  师:尽管没有外人知晓,父亲还是做出了放掉的选择。父亲的选择就是我最后的选择,那条我辛辛苦苦才钓到的漂亮的大鲈鱼最终还是被放掉了。11岁的我极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当然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以至于那天发生的事总会在脑海中浮现。(课件:视频回放钓鱼的故事)

  三十四年后呢,他是否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呢?你从哪里读懂的?

  师:老师发现,这一段又提到了当年钓到的那条鱼(投影)

  生反馈,理解“鱼”的含义及启示。

  四、小结:

  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法国思想家用孟德斯鸠的一句话(投影:“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勇敢地挑战自我,严于律己,做一个高尚的,有美德的人!

  五、作业布置:

  这条诱惑人的鱼,我们且随它去吧!美味的鲈鱼的大餐是不能享用了,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丰盛的作业自助餐!(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做作业!)

《钓鱼的启示》教案12

  教学目的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分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着大鲈鱼的_,“我”做出了件难的抉择,这件事也对你有很大的启发吧,我就让我们一起细读本课。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_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鱼指什么?

  3.讨论:_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教师点拨: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悟: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_。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8.开展全班讨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质疑: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2、除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你还想学会什么?

  二、答疑:

  导:就从某的问题入手学课文。这个问题学懂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_人的“鱼”

  1、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_?自己读书,划出有关词句,读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作者钓到鲈鱼后惊喜、得意。(板书)时说出来的吗?作者直接把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导:还有哪些描写也衬托出了作者钓到鲈鱼的高兴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

  ②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2、捕捞鲈鱼是有时间的,在什么时间?是放?是留?父亲和我对待这条_人的鲈鱼态度一样吗?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合作读书。(板书)

  ①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你理解父亲的做法吗?(讨论)

  尽管作者“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_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_,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的财富。”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②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谁跟他的意见一样?你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样呢?

  语言:

  ①小组合作读对话。②引读。③表演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再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行动:

  ①“乞求的目光”的扩展。

  ②放鱼动作的朗读指导。

  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_人的“鱼”

  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1、“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_?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2、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总结: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学会了什么?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反思

  《钓鱼的启示》记叙了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的开放还差两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我”不理解,但还是依依把鱼放回湖里。

  34年后“我”成了一个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的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在讲《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采用倒叙的手法,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到钓鱼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接着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文中的“是”与“非”具体指什么。这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到处都是静悄悄的,说明此时只有父子俩人,在这种情况下要放弃鱼,真难啊!如果钓鱼的人是你,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你愿意放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在书中找理由,并和同桌展开讨论、交流。几分钟后,进行集体交流。这样让学生换位思考,说说自己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真实想法,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利用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可以使原来强制性的“要我学”变成自觉地“我要学”。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体验着学习的快乐。

  同时抓住语言文字深入人物内心。如:“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这句话中,“好一会儿”说明父亲在思考、在犹豫,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在想些什么?有的学生说:“父亲想:这么大的鲈鱼太难得了,放了多可惜呀!”还有的同学说:“父亲会想: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鲈鱼让他放了,他一定很舍不得”等等。从而使学生从父亲的犹豫中体会到:辨别道德是非容易,而实践起来很难。从文本描写的语言文字入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优化课堂教学,选择能激发学生质疑的问题,为学生创设阅读思考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好的挖掘,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钓鱼的启示》教案13

  教学目的: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3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出示: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出示:课文回忆了作者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对此事才有了深刻的感悟。

  三、揭题质疑

  1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

  2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四、初读理解

  1.“启示”的意思是:启发,感悟

  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

  五、复习生词

  出示:

  1.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对词语的理解。

  涟漪:细小的波纹。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诱惑:吸引。

  抉择:挑选,选择。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作业:

  1读2-3段找出作者钓鱼时动作的词。

  2课后练习第四题。

  3 造句:争辩 沮丧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谈。(预设)

  ① “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②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

  ③整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对句子的理解。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可爱,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腮,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理解到第二层意思,父亲会离我们更近,也更能让人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

  4.读5至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说出自己

  5.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的理由请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6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7.出示: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8对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

  9出示: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沮丧”:灰心失望。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句子“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懂得这一点很不容易,也许花了数十年时间;懂得这一点又很了不起,他能让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

  ① 出示:“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② 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

  ③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理解这句话首先要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中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2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3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文中的作者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4 出示几条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数学家)

  “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板书 13 钓鱼的启示:是与非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

  钓到鱼:兴奋 得意

  放回鱼:沮丧 急切 争辩 哭 乞求

  受启示 感激 依依不舍

  相关链接

  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作业:

  1p61第四题

  2抄写第10自然段总结段意。

《钓鱼的启示》教案14

  【课前谈话】

  1、学生介绍自己。

  2、了解学生学情:

  你读了几篇课文?

  (大部分学生说6~8遍)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指名读,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质疑,了解学习需求:

  (师导:有位人曾说过:有大问题有大的进步,小问题有小的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

  你提了什么问题?

  4、研读品味,聚焦核心问题:

  为何作者记住了34年前的那个夜晚?

  (这次钓鱼和以前钓鱼有何不同?)

  ⑴ 学生默读思考,播放音乐。

  ⑵ 反馈。

  研读重点句: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⑴ 你觉得有多大,用手势比画一下。学生朗读

  ⑵ 如果此时此刻,你是作者,你最想干什么?

  ⑶ 此时此刻,你是怎样的心情?作者的心情怎样?

  板书:

  遇到鲈鱼,得意洋洋。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⑴ 父亲让我把大鲈鱼放掉,我愿意吗?从哪里看出我不愿意?

  ⑵ 朗读指导,抓住“大声争辩”。

  ⑶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跟父亲说,来留住这条鱼?

  ⑷ 在作者的大声争辩下,在作者的苦苦乞求下,父亲同意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父亲肯定不同意?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⑴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⑵ 反馈交流,板书:

  放回鲈鱼,得到诚实。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中。

  ⑴ 朗读指导,读出作者的依依不舍。

  ⑵ 你就是作者,你得到了什么?

  ⑶ 作者的选择题有没有做完?

  学生板书:

  面对选择,进退两难。

  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5、写读结合,内化学生行为:

  ⑴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如果现在你就是作者,你会怎么做?

  ⑵ 出示父亲曾告诫我的话,学生朗读。

  6、课堂延伸:

  ⑴ 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⑵ 什么叫启示呢?

  【点评】

  精湛的艺术作品讲究“泼墨大写意,留白小题诗”,此语今天正写照于王老师精彩的课堂。

  1、泼墨大写意,浓墨重彩“求一而舍全、笔简而意宽”:

  课堂要大写意,就要能删繁就简,腾出时空于核心问题。王老师紧抓“今晚的钓鱼和以前钓鱼有何不同?”这一问题组织课堂,此问题涵盖面广,串起了点,改变了课堂的单一程序,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多元解读,张扬了学生个性。正如老前辈周一贯先生提倡的弹性设计。

  2、留白小题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节体现了精彩。留份空白给学生,画出精彩一刻。

  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曾说过:如果课堂没有预设,老师不够负责;如果课堂没有生成,老师不够机智。从这种角度来说,王绿明老师成功的预设,丰富的机智,不愧为一位出色的的语文教师。

《钓鱼的启示》教案15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本周我们学习一篇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通过讲述父子俩钓鱼的经历,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另一篇略读课文《争吵》,讲述了两个小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说明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待,互相理解。学好这两篇课文对同学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另外为同学们设计了综合训练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做好。

  二. 重点、难点:

  1. 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将对他终生受益的道理。从小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培养知错认错的美德。

  4.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 学习方法:

  我们在阅读时,要在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受到启迪。大量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语言,是课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我们要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表言行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

  四. 学习过程: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课文讲了“我”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先记叙后议论。记叙部分可分三段。第一段(1-3自然段)讲“我”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第二段(4-9自然段)讲爸爸让“我”放掉鲈鱼。第三段(10-11自然段)讲爸爸的严格教育对“我”的影响。记叙部分“放鱼”是重点内容。为什么钓了鱼又放鱼呢?焦点是要不要遵守鲈鱼捕捞的禁令。议论部分是体现课文中心的内容。“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中的“鱼”指诱惑人的财物、名利。“我为什么因此而终生感谢父亲?”正因为父亲的严格教育,使作者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所以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当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时,他都能牢记父亲的教诲,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本文在写作上除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先记叙后议论以后,还采取篇末点题的方法,结尾点明题意,与课文题目相照应。

  词语注释:

  启示:启发、提示。

  沮丧:灰心失望。

  抉择:选择。

  告诫:警告,劝告。

  《争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两个小同学为一件小事争吵、反悔与和好的事,表达作者对知错认错,主动请求原谅的做法的肯定,说明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待,互相理解。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在叙事过程中通过大量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我”小心眼,爱面子的弱点,突出了克莱谛得理让人、待人宽容的高尚品格。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1-4自然段)写我和克莱谛为一件小事吵架了。第二段(5-8自然段)写“我”后悔、羞愧、担心的复杂心情。第三段(9-13自然段)写克莱谛主动与“我”讲和,我们又成了好朋友。第四段(14自然段)写回到家里,爸爸对“我”的教育。

  理解课文内容时,着重体会父亲说的这段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这是父亲对“我”的教育。父亲的话是说,一个人不但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钓鱼的启示》教案】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教案02-23

钓鱼的启示小学教案08-25

钓鱼的启示教案优秀03-20

《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优秀09-03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01-09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05-14

五年级《钓鱼的启示》教案03-13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0-15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