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内容:数学教材56、57页例1、2练习十二
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张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
[这是进入游乐园的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的算式,就能得到通行证,有信心得到它吗?举手来说。
6×4= 8×5= 2×9= 3×9=
3×8 = 9×7= 7×6= 4×8=]
师:我们同学算得既对又快,还把解决它的口诀也说出来了,真了不起!恭喜你们拿到通行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
二、学习新知:
1.小组交流,探索算法
出示例1情境图
(1)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你的算法。
[(2)小组反馈:
①3个20是60;20+20+20=60
②2个十乘等3于6个十
这样的题目会做了吗?下面来考考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计算
40×3= 2×400= 20×6= 2×7=
50×3 = 4×600= 7×30= 20×7=
开小火车
2、合作探究,教学例2: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1)尝试说出计算结果:
(2)合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示同学可以利用小棒)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0×4= 10×6= 10×7=
20×4= 40×6= 60×8=
12×4= 23×2= 34×2=
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58————1
[说说怎么算最简便。]
2、完成P58————2
[说说口算的方法]
3、完成P58————3、4
[比一比谁最快完成]
4、完成P58————5、6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P59————7
[独立完成表格,同位互查,集体订正]
6、完成P59————8、9、10、11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六、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
20+20+20=60 2个十乘等3于6个十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12×3=36 10×3=30 2×3=6 30+6=36
[教学反思]
我通过游乐园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从而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第2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60页,例1.练习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使学生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
200×4= 100×2= 700×7=
60×4= 8000×6= 600×8=
800×4= 600×7= 30×8=
600×7= 100×5= 3000×5=]
看来小朋友们都会口算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位数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二、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1.出示例一:
每盒有12支彩笔,3盒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列出算式:12×3=
[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1)12×3不是整十数乘一位数,小朋友们想一想等于多少呢?不能口算的同学用小棒帮帮忙。
(2)交流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12+12+12=36、10×3=30、2×3=6、30+6=36.
(3)师摆小棒演示算理。指着第二种算法:12哪去了?为什么10×3、2×3呢?学生思考并交流。]
现在明白了吗?先把12分成几和几?10×3是因为?2×3是因为?(边说边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探索算法
(1)同学们,乘法除了可以口算以外,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2)师生共同列出乘法竖式,指出:末位对齐,乘号写在第二行的前面。]
(3)介绍各部分名称。
1 2......因数
× 3......因数
3 6......积
[先用个位上的2乘3等于6,写在积的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乘3,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1乘3等于3写在十位上。]
(4)挑学生说算法。
3.用竖式计算124×2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之后,交流计算方法。]
4、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
2×8= 23×2= 123×2=
三、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1.第60页做一做
14×2= 33×3= 21×4=
423×2= 212×3= 221×4=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评价。
[2.列式计算
①小火车一次可坐22人,3次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②每一边放342盆花,两边共放多少盆?]
四、课后小结:
1.怎样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计算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作业设计
1、P63 2
2、竖式计算
32×2 331×3 41×2 121×4 421×2
六、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
每盒有12支彩笔,3盒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12×3=36(支)
1 2......因数
× 3......因数
3 6......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文具的情景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理解了算理,能够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第3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61页例2练习十三3、4、5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与操作,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满十进一”“满几十进几”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
[2、通过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笔算中进位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操作,理解为什么要进位,掌握怎样进位。
[教学难点: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1、口算下面各题。
4×4+2 5×7+4 6×5+1
3×4+2 7×8+5 6×7+5
3×9+5 6×9+8 2×9+3
[2、自己试着写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交流自己所写的算式,老师选择一些进位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道算式,想看看吗?(出示例2情境图)
二、探索新知
(1)自学提示:(可以利用小棒)
认真看课本61页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小女孩的笔算方法,思考:
1、笔算乘法时,从哪一位乘起,乘得的积满几十,该怎么办?
2、得数中的十位上的5是怎样得来的?
[比一比,看谁做得对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7×2 15×5 214×3]
3、小组汇报,展示:
小结: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讨交流
(1)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3)、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4)、各小组汇报的板演到黑板上。
[(5)、请小组说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
1、那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当心漏加进上来的数。
3、要先乘后加进上来的数,不能先加进来的数,然后再乘。]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1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完成“做一做”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时要注意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61————3
竖式计算
2、完成P61————4
读题列算式计算
3、完成P61————5
[改正错误并订正]
六、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
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16×3=48(本)
1 6
× 3
4 8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计算的需要,再通过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满十进一”或“满几十进几”的道理,掌握了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和书写格式,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第4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62页例题3练习十三6、7、8、9、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生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下面各题
4X4+2= 5x7+4= 6x5+1= 3x4+2= 7x8+5= 6x7+5= 3x9+5= 6x9+8= 2x9+3=
2、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那一位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3、什算下面各题,请三位学生板演,其它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并说一说自已是怎样算的。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3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学校正在召开运动会,老师和几名同学为运动员准备了矿泉水,每箱24瓶,9箱一共有多少瓶?]
2、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24x9也就是9个24是多少?
3、尝试计算:
[先估算一下,9箱大约是多少瓶?
试着用列竖式计算,计算完成后小组交流:]
4、小组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请计算正确的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个位上4x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x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这2应写在积的百位,1应写在积的十位
老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个因数的十位后要看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若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如加上进位数后又需要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
5、小组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归纳: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强调: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因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P62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计算时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仔细,若在哪一位上有进位的数,千万别忘了加上。
[五、作业设计
1、自己列式算一算:137x6=822
2、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 128×4=512(人)
说一说,计算中需注意什么?
3、完成P64 6、7、8、9、10
7、8、10题读题理解后让学生列算式解答
9题让学生按第一小问提类似的问题自己解决]
六、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每箱24瓶,9箱一共有多少瓶?
24×9=216(瓶)
2 4
× 9
2 1 6
答:9箱一共有216瓶。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买矿泉水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先估算积的大致范围,在格局计算经验讨论得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解决连续进位的乘法问题,明确了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因数。
第5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63页练习十三11、12、13、14、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地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需要注意什么?
二、练习设计:
[1.听算:(只写得数)集体订正
500×7 21 ×4 320× 3 1000×9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展台展示,学生评价)
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集体订正)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集体订正)
篮球78元足球65元羽毛球拍36元
中国象棋12元乒乓球拍24元
观察上面物品的价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练习十三第十一、十三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小结: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一列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有118个座位,这列火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汽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汽车要做多少个同学?]
3、完成P65————12、14、15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率。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66、67页例4、例5.练习十四1、2、3、4、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会计算0的乘法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够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3、挑学生板演。列竖式计算
53×7 29 ×4 328× 3 156×9 436×2]
二、探究新知
(一)知识铺垫:
1.教师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乘法的笔算。今天这个新知识的特点是“有0”。
2.问:有3盘苹果,每个盘子有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谁来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15.
用乘法计算:5×3=15.
问:5×3=1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5×3=15,表示3个5相加的和是15)
[3.提问:每盘有1个苹果,3盘共有多少个苹果?
1+1+1=3
1×3=3这个式子表示什么?(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二)学习新课
1.(0乘以任何数都得0)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索
[问:小猴面前的盘子里为什么没有桃了?一个桃都没有用哪个数表示?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谁来列加法算式:0+0+0+0+0+0+0=0.
谁来列乘法算式:0×7=0.
问:0乘以7为什么等于0呢?分小组讨论后,指名学生回答。(因为7个0相加结果是0)]
(2)尝试计算。
0×9 0×7 0×2 0×5
老师指其中一题(0×5)提问:为什么0乘以5等于0呢?(0×5表示5个0相加,所以结果得0)
2.教学例5:(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
[生尝试列式,小组交流
604×8
(1)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试做。(完成后交流)
(2)问:这题在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
(这题在计算中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以及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要求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应该怎样计算?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计算,并说说计算过程。(集体订正计算结果)]
(3)小结:在进行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
置与被乘数中没有0的是一样的,乘的时候要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被乘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
[教师强调指出:被乘数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乘,所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
三、巩固反馈
1.口算练习:P66 1
0×2= 0×0= 0×9= 2×0=
0+8= 9×0= 6+0= 6×0=
2.判断○里填什么运算符号。 P66 2
0○3=3 0○3=0 4○0=0
4○0=4 1○0=0 1○0=1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谁来说一说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计算?(按照一位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不管被乘数中间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乘,所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位,一定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五、作业设计
1.笔算练习:
506×7 209 ×4 308× 3 106×9 406×2
2.去年学校义务植树205棵,今年种的是去年的2倍,今年义务植树多少棵?
3、完成P68————1、2、3、4、5]
六、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加法算式:0+0+0+0+0+0+0=0.
乘法算式:0×7=0.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
604×8=4832(个)
6 0 4
× 8
4 8 3 2
答:运动场共有4832个座位。
[教学反思]
本节课借助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引出有关0的乘法。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中理解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学生在已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类推出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明确了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计算能力。
第7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67页例题6.练习十四6、7、8、9、10、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 12×4 200×3 120×4 20xx×3 1200×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
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知探索
1.教学例6.
(1)出示主题图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自主尝试计算280×3
[(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列竖式?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小组交流:]
(4)小结: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5)教师接着出示2500×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及时练,列竖式计算:
250×3 120×4 2500×3 1600×4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3、巩固练习
(1)完成P67做一做
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P69 8
420×3 530×3 380×3
160×4 350×4 190×4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三、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P68————6
640×2 450×6 230×4
270×3 380×5 460×7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2.听然后做:学校买4台电风扇,每台140元,一共要用多少元?
挑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P69————7
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题目中有两个大约,结果不用大约,约等。]
4、完成P69————9、10、11、12
五、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80×3=840(元)
2 8 0
× 3
8 4 0
答:一共需要840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解决求买书的总价问题学生在主探究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早比较中发现两种竖式的写法不同结果相同,简便方法的算理学生借助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就可以理解。从而掌握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书写格式。
第8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7练习十五1、2、3、4、5、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用幻灯片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题主题图: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巩固练习。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2、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
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73————1
先独立完成,写出过程,指名说一说
2、完成P73————2、3、4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列算式估算
3、完成P73————5
先不做,让学生说说每个小题怎么估算,统一方法后再算
4、完成P73————6
三个问题明确哪个问题是精算,哪个问题是估算,再让学生动手做]
六、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29×8≈240(元)
30×8=240(元)
答:带250元钱去够。
[教学反思]
这部分知识使学生发现有些问题用估算就可以解决,体会到了估算的价值。学生理解了要根据实际问题采用往大估、往小估的策略解决问题,学会了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应用。
第9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例8,例9.练习十五7、8、9、10
教学目的:
1、能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想一想(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1、买3支同样的钢笔用12元钱,平均每支钢笔用多少钱?
2、一个算草本2元钱,买5个算草本要用多少钱?
[动脑筋:口头提问题再解答。
1、4位小朋友共搬了20盆花,xxxxxxxxxxx?(强调平均)
2、小白兔1天需要吃6个胡萝卜,吃了5天,xxxxxxxxxx?
为新课内容扫清障碍,搭建台阶。]
复习了这些学过的知识就是为了把今天的新知识学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题8.(除乘)
1、出示例题: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你们能帮妈妈算一算,应该付多少钱吗?]
2、同桌讨论后汇报。
3、生列式:18÷3=6(元)6×8=48(元)
4、师:你回答的非常正确,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5、师:看问题,想求:8个同样的碗应付多少钱?就得知道什么条件?(一个碗多少钱)我们来往前看,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个碗多少钱?(18元可以买3个碗)
[6、谁能像这样说一说。下面就请你用这个方法试一试解决下一个问题: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7、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都需要2步计算,大家来说一说这类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师小结:看清题意,仔细分析。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看问题想,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得知道什么?可以先看前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什么?]
(二)教学例题9.(乘除)
1、出示例题: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2、请生说解题思路。
3、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4、指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三、练习巩固:
1、例题8、9后面的做一做
[2、同桌合作编一道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然后再解答出来。]
四、课后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74 7
[读题理解题意,思考回答每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明确哪些条件需要计算求得,再列算式解答]
2、完成P74 9、10
[让学生说清楚“照这样计算”的意思是什么,再来解答]
六、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18÷3=6(元) 18÷3×8
6×8=48(元) =6×8
=48(元)
答:需要48钱。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在买碗的情境中理解了要求买8个碗的总价必须求出一个碗的单价,在画示意图中分析了数量关系,理解了题意,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明确了归总应用题的的数量关系,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还要多进行练习进行巩固。
第10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五11、12、13
教学目的:
1、能较熟练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能较熟练的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0×8= 25×2= 22×4= 77×0= 123×3=
300×5= 450+25= 780—320= 7×300= 432×2=
[2、竖式计算
98×8 64×5 521×6 909×4 236×4]
二、练习过程
1、完成P74————11
[出示题目后不要让学生动笔,思考估算的方法,指名说一说,再笔算]
2、完成P74————12
[读题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3、完成P74————13
[说说摆一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呢?请你自己算一算。]
4、思考题:已知A+9=B,且A和B都是两位数,A是9的倍数,B是7的倍数,那么A是(),B是()。
5、一个修路队,上半月修了321米,下半月修的长度是上半月的2倍还多20米,下半月修了多少米?
[三、作业布置
1、四(1)班有女生29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2、三年级有5个班的同学去春游,其中2个班各有46人,其余3个班各有57人。5个班共有多少人?
3、亮亮6分钟折了18只纸船,照这样的速度,亮亮25分钟能折多少只纸船?]
板书设计
练习课
98×8 64×5 521×6 909×4 236×4
已知A+9=B,且A和B都是两位数,A是9的倍数,B是7的倍数,那么A是(),B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巩固和练习,使学生能较熟练的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能较熟练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P75—76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对本单元知识查漏补缺。]
教学准备:可让学生在课下自己整理好本单元知识要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1.整理知识:
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展台前交流:台下同学进行补充
3.教师总结归纳,出示完整知识结构图。
4.提问质疑:本单元你对哪部分知识还有疑问?]
二、复习口算乘法
1、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 50×3 14×2 1000×5 6×30
200×4 500×3 140×2 800×6 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
2、口算P76 1
三、复习乘法笔算
1.做P75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做练习十六中的'第2题第一行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
3.做P75第2题
[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解答的方法
第1小题可以口算得出结果:200×2=400(个)
第2小题竖式笔算136×6=816(个)
第3小题估算:65×7≈60×7=420(米)少估还比400大,所以原式得数更比400大]
4.做练习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动脑思考,尝试计算,并把过程和得数写在书上。]
5、做P75思考题
[观察前三个算式,找一找算式中第一个数和第三个数的变化规律,同位先说说,然后指名说,统一想法后填空。]
四、作业设计:
1、完成P76 2第二行
2、完成P76 3、5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五、小结
学完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整理复习,学生系统地整理了一位数乘多位数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掌握了计算的法则和要求,及时查漏补缺,解决了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错的实际问题,明确了口算、笔算和估算都是重要的解题策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2课时数字编码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P77—78综合与实践运用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
2、结合现实、有趣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探索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
3、通过知识的实践与综合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数字与生活紧密联系,探索编码编排的方法,学会编码。
教学难点:如何比较科学合理的编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知道“数字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吗?
[谈话:阿拉伯数字虽然只有10个,但是如果按照不同要求、不同顺序把它们编排起来,就会组成各种数字编码。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字编码。]
二、初步感知。
1、了解电话区号
谈话:你们会打电话吗?怎样打外地电话呢?
提问:看一看这个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你怎么知道的?(021代表上海的电话区号)听一听。
追问:这个电话是从哪儿打来的?你又是如何知道的?(010代表北京的电话区号)
再问:这个电话又是从哪里打来的?(025代表南京的电话区号)
谈话:同学们对这些知名城市的电话区号非常熟悉,在调查中你们还知道我国哪些城市或地区的电话区号呢?
[小结:电话号码是一种数字编码,通过电话号码中的区号可以看出这个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也就是说,数字编码可以用来表达一定的信息。]
2、了解特殊电话号码
谈话:生活中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特殊电话号码,你还记得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特殊电话号码,它们又表达什么意思呢?
[谈话:事实上,在我国这样的特殊电话号码有很多。像我们比较熟悉的有110匪警电话、120救护电话、119火警号码等等,还有一些可能对同学们而言暂时还没有用它的需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的需求以后可能要用到的,比如:?(多媒体展示)]
提问:特殊的电话号码也是一种数字编码。想一想,这些数字编码使用起来你觉得怎么样呢?
谈话:这些数字编码使用起来让人们觉得非常的方便。如果把报警电话110改成“48789653”,你觉得好吗?
小结:为了使用方便,在编制编码时应该注意“简洁”。
[提问:这里有两个银行的热线电话,交通银行的服务热线是“95559”,光大银行的服务热线是“95595”。这两个电话号码都是由两个“9”和三个“5”组成,为什么表达的信息却不一样呢?]
小结:一个数字编码只能表达一个固定的信息,也就是说数字编码表达的信息应该是唯一的。
三、探索发现。
1、确定研究方向
提问: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数字编码,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数字编码呢?
谈话:看来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确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字编码。(多媒体展示)
[提问:这些数字编码你们想了解吗?想具体了解哪些方面呢?]
2、确立研究对象
提问:你打算先研究哪一种数字编码?为什么?
3、激发研究兴趣
提问: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身份证号码,谁愿意任意报出其中的一个,老师马上能够猜到这个身份证号码是你家里哪个大人的,谁愿意来试试?
谈话:老师为什么能猜得这么准呢?其中肯定藏着什么奥秘,我们一起来研究。
[4、小组讨论研究
要求:把搜集到的身份证号码放在一起,在小组内仔细研究,看看这些身份证号码是如何编制的?它们又表达了哪些信息?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交流
交流: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有机拓展相关问题,渗透数学思想。
6、介绍编制规律
谈话:通过观察、讨论、研究,我们发现了身份证号码中一些数字所表达的信息,[但有些数字所表达的信息还不太清楚。其实身份证号码的编制有其特定的规定?(介绍编制规律)]
7、解决研究困惑
谈话:刚才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同学收集的身份证号码都是18位的,但个别同学收集的号码却是15位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解疑: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5位的身份证号码,你能看出他的出生日期吗?为什么?
[说明:到了21世纪,年份如果不完整的话很难判断出他的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完善的。]
8、实践运用规律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从这个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9、揭示课题内容
谈话:用18位数字组成的身份证号码,却能表达这么多的信息。看来数字编码真的十分神奇。(板书:神奇的数字编码)
四、运用编码:
1、编运动员号
问题:洛社中心小学即将开展五年级学生田径运动会,届时将有350人参加比赛,请根据实际情况为运动员编号。
活动:选择其中四位运动员编号。
[交流:你是怎样编的?这些编号中,有的是以谁开头的?
追问:为什么要以“0”开头呢?]
小结:同一组编号中,所用数字的个数一般来说应该是相同的。
2、编房间号
问题:某宾馆有一幢12层的客房大楼,每层都有20个房间。你认为宾馆应该怎样为房间编号,才能使旅客拿到房间号就明白自己房间的位置。
[提问:这道题要我们干吗?你觉得这个房间号里应该包含哪些信息?
尝试:学生在练习纸上为1楼第5个房间编号。
交流:明确最合理的编法。]
提问:按照这种编法,9楼第5个房间如何编号?12楼的第5个房间如何编号?
这里的房间号都用到几个数字?
[3、编学生证号
提问:学生证号应该包含哪些信息比较合理?
讨论:小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试着为自己编一个学生证号。
反馈:你觉得学生证号里应该包含哪些信息?你编的号码是怎样的?学生自由汇报。
交流:根据学生编的号码,交流和提炼出比较合理的信息。并按这种方法为自己编个学生证号。]
五、课后延伸。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神奇的数字编码”,应该说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当然生活当中还有很多数字编码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课后我们可以去研究、调查,然后再来交流我们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
数字编码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了解了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以邮政编码和身份证为例也能到学生了解了编码的组成,明确了编码的特性:简洁、规范、唯一,掌握了编码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给所在学生班级学生编学号,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应用意识。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2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平方分米
读作: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板书设计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 7平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课题练习课课时五 (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 19 + 49 57 - 27 1 - 1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习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等。
平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 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中国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3
第三单元 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教学反思: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9、做一做及练习七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1、4两种方案正好运完8吨煤。
1、“载重量2吨”:4次 “载重量3吨”:0次
2、“载重量2吨”:1次 “载重量3吨”:2次
教学反思:、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4
一、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学样举行完庆祝活动后决定放假半天,住在同一个小区的淘气、小明、李强、笑笑、王芳都得到父母的允许,让他们五个人一起合理地安排这半天的活动,但必须在晚上六时前回家。(出示课件)贪吃的淘气说:“我们得首先解决午餐问题”。于是他们来到小区门口的快餐店前,只见电子宣传牌上写着:本店今日免费为每位来店就餐的儿童提供1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区别荤、素菜。(板书:标准:一荤一素)
二、探究新知:
(一)一荤二素
于是他们高兴地来到店里,只见电子屏上显示着:(课件出示:今日儿童菜谱荤菜:肉丸子素菜:白菜冬瓜)(板书:一荤二素)
1、如果按照一荤一素的标准搭配的话,他们可能吃到哪两种菜?请生独立思考
2、汇报你是怎样搭配的?
(1)你是怎样找到全部搭配方法的?(按顺序,一个一个搭配。)
(2)具体是怎样搭配的呢?(先以一个荤菜为准,去搭配不同的素菜。)
(3)你能介绍一下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吗?(画图、文字、连线等)
(4)评价: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去配菜,而且记录的方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5)这是我的'搭配方法。(课件连线演示搭配结果)(板书:两种)
3、揭题:我们在搭配中,像这样有顺序地搭配,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找到全部的搭配结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二)二荤二素
别急,其实今天的菜还不止这些呢?这不,厨师又上了一道菜呢!
(课件显示:今日儿童菜谱荤菜:肉丸子虾素菜:白菜冬瓜)(板书:二荤二素)
1、现在,他们可能吃到哪两种菜?先自已思考一下,拿出菜卡摆一摆,然后把你摆的结果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注意一定要在记录卡上把你们的搭配结果记录下来哟!
2、汇报你是怎样搭配的?(课件连线演示搭配结果)(板书:四种)
3、引导发现规律,小结:观察刚才的搭配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对于学生的发现,只要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三)二荤三素
哇,还有菜呢!(课件显示:今日儿童菜谱荤菜:肉丸子虾素菜:白菜冬瓜豆腐)(板书:二荤三素)
1、好了,菜上齐了,准备选盒饭了。先猜一猜,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指名说结论及猜测理由。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去验证一下,你的猜测对不对?(可用菜卡摆一摆,或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
3、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你是样找到全部搭配方法的?(按顺序一个一个配)
(2)你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搭配的?(先确定一个荤菜或素菜,再分别去配不同的素菜或荤菜)
(3)你是怎么样记录搭配结果的?(图示、表格、文字、符号等)
4、同学们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搭配,配出了六种(板书:六种)结果,淘气、笑笑他们5人都各选了一份不同的盒饭,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三、检测反馈:
接下来,他准备去哪儿呢?(课件出示路线图)请快速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所有可能的路线。指名板演。
重点强调用字母符号等有序记录搭配结果。
四、迁移拓展;
1、数字游戏获门票
拉一拉(上下拉动),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全部记下来,你就能获得游乐场门票!用你的智慧获得游戏的快乐!
2、时间不早了,他们准备回家,要分别握手表示今天的快乐心情,相约以后还在一起安排活动,请问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现场模拟)课件显示连线记录。
五、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生活中还有哪些搭配现象?
(3)希望同学们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充分合理地搭配,这样你选择的空间更大,机会更多,你的生活也会更丰富多彩!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5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倍的认识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比率这一概念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以后学习比例、一元函数的基础。理解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比率)也是学生乘法认知结构建立的重要方面。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在此基础上学习倍的认识,能够准确领会教材的层次和紧密衔接的用意,把握教材例题前后的联系。
备内容
倍的认识
倍的认识(1课时) 倍的意义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1课时)
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1课时)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通过具体情境,经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2.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备重难点
重点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3.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难点
1.理解“倍”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2.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转化成“求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
3.理解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对数据简单的统计整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较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让学生体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对数据简单的统计整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法:
创设情境与引导学习相结合。
学法:
动手操作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投影平台、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穿的鞋是多大号的呢?今天淘气班的同学们想开一个模拟的鞋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分析统计表.
这就淘气班所有同学的鞋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生小组自由发言,然后全班汇报)
(2)绘制统计图.
为了更直观的看出全班同学鞋号的情况,还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学生回答出绘制统计图
(3)教师提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学会了制作统计图,(课件出示几个以前学过的统计图),这些你们还记得吗?
(4)(课件出示80页的统计图)瞧.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先小组商量商量,然后再独立解决在书上!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独立完成在书上.教师巡视全班,对个别又困难的小组或个人予以及时的'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订正
(3)简单的分析.
A: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自己说说!
B:学生在自己说的基础上,教师请人说给大家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教师组织学生汇
三.当堂训练
1.练一练第2题
课件出示2题的统计图
要求: (1)学生独立审题,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组织个别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
四、课后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回家从报刊、书籍、杂志、或网络中找一些有关统计图表的资料,明天课堂上交流.
板书设计:
小小鞋店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7
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小小鞋店》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过程,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学具:
表格、尺子、课件、鞋号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淘气和同学们想开一家小小鞋店,应该怎样进货呢?
二、探究发现
1、选两名同学到前面模拟开鞋店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忙进货。
生1:进一些款式新颖的鞋。
生2:应主要考虑鞋号的问题,应调查一下同学们需要一些多大号码的鞋。
生3:我也认为应根据同学们的鞋号去进货。
生4:同学们穿的多的应该多进一些。
2、以本班学生为例,进行鞋号调查问题。
(1)小组讨论调查方法。
(2)指名汇报。
(3)选的'两名鞋店成员一名调查女生鞋号,一名调查男生鞋号。
(4)用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5)学生汇报并展示调查结果。
师:看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男生鞋号是38号,最小鞋号是33号,女生鞋号是37号,最小鞋号是32号.
生2:穿34号和35号的人比较多。
生3:男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8人.
小结:通过统计表我们发现穿34号、35号鞋店同学居多。
3、探讨简单的记录方法
师:有没有更简洁的记录方法?
(1)小组活动交流,探索记录方法。
(2)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把较好的方法记录下来。
(3)请组长汇报本组的记录方法。
可以画圆圈、写正字、写对号等等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讨和发现,你对鞋店的进货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穿那种鞋号的人多,就多进那种鞋。
三、理解应用
1、练一练第一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汇报
2、练一练第二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 总结归纳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同学们,我想向你们打听件事,你们知道食堂今天为我们准备了什么饭菜吗?课件出示“菜谱一”,为了营养均衡,我准备吃一荤一素两样菜,谁能帮我搭配一下。板书课题《配菜》。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星期三的菜谱)
①一个荤菜一个素菜,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②老师小结
2、(出示星期五的菜谱)
①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你是怎样想的?
④与学生共同总结这类题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应用
1、参观动物园。
2、搭配服装。
四、全课总结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9
一、教材简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重难点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四、课时安排
认识东西南北方向
2课时 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
3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图见单位邮箱之教案电子稿)操场 教学楼 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0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1课时:四边形的认识
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79页例题1。 80页例题2。
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四边形,找出四边形的特点。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1、一系列活动直观感知四边形,总结概括四边形的概念,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2、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进一步认知长正方形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边形拼图,三角板,直尺,钉子板,装好各种图形的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喜欢什么运动呢?
2、现在我们就到运动场去,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认识的图形呢?(课件出示校园平面图。)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图形。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其中的一类图形————四边形。(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探究新知。
(1)下面的图形中,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印发,两人一份)学生完成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师课件展示)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根据四边形特点,判断图形是否是四边形。(课件展示图形)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长正方形特点)
(1)、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明确分类标准。
你手中的四边形中,哪些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学生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
(2)、请同学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师课件展示)
同桌合作,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
归纳: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三、方法应用。
1、79的“做一做”
说一说你身边那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四边形认识中已提过)
2、80页“做一做”
(全班交流)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在丰富的图形中分类认识了四边形,发现了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学生在点子图中画出不同的四边形,进一步明确了各种四边形各自的特点和共性。尤其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学生在动手实际测量中归纳了出来,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2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83页例题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动画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
①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课件演示蚂蚁绕树叶边沿爬一周的情景。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蚂蚁爬了一圈)板书:一周
②(带着问题继续欣赏)这一次请认真观察:蚂蚁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课件演示后生边指边说)
③小结:蚂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圈,我们就可以说是蚂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周。板书:一周
二、动手感知:
1、动手操作:
描画树叶边沿,加深对一周的理解(就是绕边线一圈,从什么地方开始就回到什么地方)
①我这儿有一张用吹塑纸剪成的树叶,(贴树叶)你能用粉笔描出它的一周吗?(抽生描,其余伸出手指跟着比划,然后说说是从哪儿开始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再评价)
[②有没有同学从别的地方开始也能描出树叶的一周?(抽生说,师描,其余手指跟着比划)
③小结:(取下树叶)看来我们可以把树叶边上的任意一点作为起点,只要绕着边线描一圈,回到起点,就能描出树叶的一周。
2、小组交流,迁移类推:
感知其它具体物体表面的一周。(同桌交流,手指比划)
[除了树叶的面有一周,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有一周,请找一找,你能指出它的一周吗?
3、揭示课题,认识周长。
①找出比课桌表面一周更长(短)的物体表面一周。感受到物体表面一周有长有短,各自的一周都有一定的长度,板书:的长度
[②揭示课题:物体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面的周长。板书:周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是内容。
③边说边指出课桌(数学书封面)哪一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呢?
4、从物体到图形,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①我们能指出物体其中一个面的周长,那我们的老朋友——平面图形有周长吗?哪一部分的长度才分别是它们的周长?我们认识的还有哪些平面图形有周长?
②看来只要是平面图形就有周长,对吗?(课件呈现一些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指出哪些有周长?其余的为什么没有周长?(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从而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明白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板书:封闭图形
③读板书,追问:什么图形有周长?封闭图形哪一部分的长度才是它们的周长?
三、小组合作,探索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片、一张树叶、一把直尺、一根线,请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办法量出这张画片和这张树叶的周长。
1、学习要求:
①先小组商量,再借助工具试一试。
②要分工明确,互相配合。
2、小组合作完成,师巡视。
3、小组汇报并演示测量方法。(其间师生、生生要互动)
4、小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测量。
三、拓展延伸。
1、脑筋急转弯:用3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了三个不同的图形,请问哪一个的周长长?
2、想不想挑战一个更有趣的问题?(课件呈现并设置情景)
福娃贝贝和迎迎早上起来练习跑步锻炼身体,贝贝绕着黄色区域跑一圈,迎迎绕着蓝色区域跑一圈,请问谁跑的路程长一些?
(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最后小结这是比周长的长短而不是比面的大小。
四、总结并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假设你就是某物体的一个面或者是一封闭的平面图形,请你自我介绍一下,哪一部分的长度是你的周长?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你的周长?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亲身体验和观察中感性理解了周长的含义,明确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不同图形的周长可以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
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85页、86页例题4、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小蚂蚁要沿着一个长方形的路线去给小动物们送信,那么他每次要走多少米的路呢?
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办法还帮助它计算一下吗?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的动态课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究学习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1、每小组拿出长方形的卡片,动手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完成合作表格
长宽总路程(计算过程)
2、小组代表汇报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如何得到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
[3、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问:刚才同学们都找到了小蚂蚁走的总路程了,小蚂蚁走的路线,其实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呢?你能根据我们刚才的计算过程,得到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长×2+宽×2(长+宽)×2板书
4、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时候,我们有不同的方法,那么你认为哪一种最好记忆又好计算呢?
三、学习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1、课件出示小蚂蚁沿着正方形行走的图
2、这一次谁能用我们刚才学习到的方法来快速的计算出小蚂蚁一共走了多少米吗?
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推广的能力
3、谁能得出正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例题5
(1)有几种拼法?
(2)你能分别计算他们的周长吗?谁拼出的图形的周长最短?
(3)汇报总结:
四、巩固练习
完成85、86页做一做练习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规律:在小正方形的个数一定的情况下,拼得的图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最短。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我们是如何学会的.?
教学反思
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周长的方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最后比较抽象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延伸到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求桌布花边的长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培养了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下列这张表吗?
图形相同点不同点边角四条边关系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2、什么叫图形的周长?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4、要想知道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怎么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巩固深化,应用延伸
1、列式计算。
(1)动物园里有一个养水禽的正方形水池,四周围了栏杆,共长60米,水池的边长是几米?
(2)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镜框,长48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这个镜框至少需要木条几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四周围了136米长的竹篱笆,宽边篱笆长30米,长边的篱笆有几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把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画一画)你能算出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吗?
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四、总结与评价
这节课,你快乐吗?为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熟练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04—111)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列举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难点:研究事件的不确定现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寻找规律。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分支。《新课标》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建议】
1、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的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
3、本单元可用四课时进行教学。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知识加以巩固,提高计算和估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各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和估算。
二、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相互交流
1、谈话引导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数学中我们已经学了几组表示事物及其特征的特定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单位吗?
如: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还有表示什么的单位?
2、小组讨论
由小组长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展示
并评出哪一组记录的最完整。
(二)加深体验,建立观念
1、数一数
出示时间单位时、分、秒。讨论:怎样才能感受和记忆这些时间单位?
让学生从钟面的认识,1时、1分、1秒内所干的事情,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方面复习时间知识。
2、比一比
出示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长度单位?
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以及用语言描述,全面复习所学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
3、估一估
出示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质量单位?
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全面复习所学的质量单位及其进率。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算一算
出示课本第122页的`第9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解答。最后交流自己的算法。
2、猜一猜
结合课本第10页的第4题,让学生根据路程的远近,猜一猜他们是步行、乘车还是乘飞机?
3、估一估
通过第125的第8题,使学生掌握千克与吨之间的计算与估算。
(四)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第122页的第10题,集体核对。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3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
1、四边形
2、周长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六部分: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时、分、秒及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和第九单元“排列、组合”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等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难点是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根据《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第一学段只学习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而第二学段没有安排笔算加减法的'内容;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因此,本单元的内容要让学生切实学好,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后面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要让学生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多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要让学生切实掌握。
4.“四边形”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至于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初步认识就可以了。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时、分、秒”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千米和吨”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这两部分内容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比,加强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探索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6.“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至于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系统梳理本册所学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复习。复习时,对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复习,了解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还有什么困难,切实加以解决;其他内容的复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对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内容要重点复习,使学生都能够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2.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结合教科书第120页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黑板上这道题的计算错在哪里,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大家做第1题,做完后再进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再让学生做第120页第2题,笔算之前可先估算一下,最后集体订正。
3.复习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学生通过做第120页的第3题,了解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再通过一定的练习达到计算熟练。结合第121页的第4题,要了解学生列式及单位名称写得对不对,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4.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结合第121页第5题,先让学生估算,再笔算;然后全班交流算法,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5.复习四边形时,要注意归纳整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结合第121页第7题,学生画完几种四边形后,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说一说每种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结合第122页的第8题,让学生说一说周长的概念,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复习“时、分、秒”和“千米和吨”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7.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结合第123页的第11、12题外,还要结合一些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整体”既可以是各种实物,也可以是各种图形。
8.关于练习二十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使大家知道解决这类问题可以用简单的推理的思考方法。如第1小题,先想个位上几加4等于7,3加4等于7,所以上边空格填3;十位上6加几等于10,4加6等于10,所以下边空格填4;得数的百位上虽然是9,但是十位上向百位进了1,所以要想几加3等于8,5加3等于8,所以上边空格填5。
第7题,可先找几名学生说一说题意,如果大家理解题意了,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如果大部分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可以分小组讨论(不要讨论解答方法),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全班交流解答方法,使大家知道只要分别求出正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再加上15厘米,就是所求的结果。
【课时安排】:共4课时
第1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
第2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
第3课时:时、分、秒、千米和吨
第4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4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8×11= 33×21= 24×12= 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 37≈40
50×40=20__
大约20__盒。
(2)40×37=1450
8×37=296 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 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6—7—8—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5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
目标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活动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引导学生质疑:
来了10种小动物,为什么有6种生活在水里,6种生活在陆地?6+6=12(种)啊?]
新知探究:
1、动手操作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小动物
出示:蚂蚱章鱼虾青蛙蜗牛鲤鱼兔子乌龟海鱼瓢虫
[①这些动物和昆虫,你知道它们都是生活在哪里吗?(它们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里)你能把它们分类一下吗?
②完成活动卡活动一,指名分类。
③全班一起分类。]
④发现问题:乌龟和青蛙有时生活在水里,有时生活在陆地上。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
(2)引导发现青蛙和乌龟两个圈里都有,如果只有一只小青蛙和一只小乌龟能分开站吗?
[(3)出示合并隆的空集合圈,引导观察这个集合圈和分开的两个圈有什么不同。(有一块公共区域,这块公共区域可以表示什么?)]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6)填写合并拢的集合圈。
(7)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三、新知巩固,加深理解
[1、出示: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1)引导得到:
①参加踢毽的有(8)人
②参加跳绳的有(9)人
(2)小天使的疑问
①小天使也有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出示: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答案,后指名回答,要说出思路)]
②课件演示
a、找到既参加踢毽又参加跳绳的'人(3人:杨明、李芳、刘红);
[b、出示空集合圈,指名说说各个位置所表示的意义;]
c、填写集合圈;(先填写公共部分)
d、出示各部分人数,引导计算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自己去找到答案,以得到多种解法)
踢毽的学生两项都参加的学生跳绳的学生
解法一:5+3+6=14(人)解法二:8+9—3=14(人)
2、完成教材105页做一做第1、2题。
[3、完成105页思考题
A组和B组的小组赛都需要淘汰15人,都需要进行15场比赛,因此一共要进行30场比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数学广角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讲授是学生了解了维恩图,让学生自己独立填写维恩图,利用课件直观演示将两个集合圈合并的过程,学生理解了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含义,明白了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要将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相加后减去其交集的元素个数。
第2课时集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练习,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过程。
2、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圈各部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利用所学的集合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基础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一题:小组交流、汇报你是怎样思考的
[第一题可提出用交集解决的问题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二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可以提出“只会唱歌和只会跳舞的分别有多少人?”,体会差集概念的含义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填一填,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与同学交流。
[可以提出用并集解决的问题,即“大于50小于80的数有多少个?”]
三巩固提高:
练习二十三第四题:
[试着自己动手用集合图的方法解决,集体订正交流]
练习二十三第五题:
[同桌互相交流,指名汇报]
四、课堂检测
[(1)把数填在圈里
(2)一共调查()人。
(3)只喜欢篮球的有()人,只喜欢足球的有()人。两种球都喜欢的有()人。]
五、课后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集合思想的理解,能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体会了集合元素的特性。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02-14
[热门]最新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模板01-15
从备课到教案12-14
体育备课教案12-10
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11-06
三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03-06
数学五年级上册备课教案例文01-06
小班音乐备课教案11-26
数学教学备课工作总结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