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6 08:28:32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语文教案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优选】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 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

  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

  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 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齐读全文。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mo(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mo(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

  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字。

  2.明确实验内容,解疑促读。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蜜蜂)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除了采蜜外,蜜蜂还有什么本领?(做向导、辨认方向)

  2.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3.出示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结合资料,初步了解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课文,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同学们了解得真多,说得也很流畅。大家读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拦路虎”圈出来。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学帮忙消灭“拦路虎”。

  2.出示本课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出示: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设计意图: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词语。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四、学生互动,解疑促读。

  说说文中的作者做了一项什么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预设: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五、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实验过程。

  1.读课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想到做这样的实验的。

  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作者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请默读第2~6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步骤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师板书。

  4.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法布尔做实验的步骤,你从实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请同学们再默读第2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可以看出法布尔做事认真呢?

  出示: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预设:“二十只左右”“好像”“大概”说明法布尔观察得仔细,用词准确。

  说明法布尔边实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2自然段,感受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认真态度。

  设计意图:

  了解实验过程,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法布尔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的精神。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法布尔的实验及其对待工作的态度。

  法布尔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描写作者的实验过程及结论的句子,感受他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板书:做实验)

  4.说说作者这样做实验的原因。

  板书: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

  复习生字新词,巩固课文内容,引出法布尔的实验精神。

  二、实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实验证明:蜜蜂飞回来了。(板书:飞回来)继续默读第3、4、5、6自然段实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出示:(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

  “两点四十分”说明了什么?(女儿记录时间的准确性,“我”用词的准确性)

  出示:(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它们偏离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7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

  出示句子: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哪些词语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确确实实、尽管……但……)

  课文第1自然段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实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为什么还有五只左右的蜜蜂没有飞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重点词句,研读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出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看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的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板书:无法解释的本能

  “本能”指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3.由于法布尔生活在100多年前,可能因为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

  提问:在当时的条件下,法布尔能够得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结论来源于什么呢?

  预设: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4.从作者的实验获得成功的过程看,要想实验取得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对问题要考虑周密。

  (2)要有吃苦的精神。

  (3)要有探索的精神。

  设计意图:

  研读实验结论,感受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的一户农家。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他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做实验——飞回来

  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无法解释的本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朗读、解读古文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3、引导学生了解山市、海市等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

  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理清山市变化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先欣赏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生活在淄博的同学都应知道此联出自哪里、写的是谁──它悬挂于淄川蒲松龄故居,是对蒲松龄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聊斋志异》收入作品500篇,除描写狐鬼怪异的故事外,还收入了一些奇特的事。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山市》,文中也称“鬼市”描写的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字音准确、把握节奏、注意停顿。

  三、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1、可选择不同方式阅读,如默读、轻声读、放声读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标记疑难句子。

  四、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子

  1、,给下列字词正音。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高垣睥睨 黯然缥缈

  2、难句理解:

  然数年恒不一见。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五、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通过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作者写山市,以什么为顺序?

  ──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忽见、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等。

  由此可见山市变化很迅速。

  2、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市变化的?

  ──作者以目击者的口气描绘山市的变化:孤塔、宫殿、城郭、危楼、高楼、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3、本文的语言特点如何?

  本文语言生动,多用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的表现了“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美景。

  六、拓展

  1、请用自己的话向同学和老师们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2、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科学阐释或相关故事。

  【备注】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因他著有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世称“聊斋先生”。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教学要求】

  1、德: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介绍梅兰芳生平。

  3、学习词语:学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小黑板。

  (2)指名认读词语。

  (3)抽读生字卡片。

  3、试读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

  5、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故事。

  三、作业:

  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不是料子)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理解:世界闻名、大师

  (4)学过第一段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进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

  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梅兰芳为什么看空中的鸽子?看水底游动的鱼?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

  “常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好像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

  4、再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文中那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要重读。

  三、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

  2、看板书逐段背诵。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神()()()决()()()底()()()

  2、口头填空:

  梅兰芳常常()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水底游动的鱼儿。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名逐段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

  1、教学“或”

  出示“或”,认读。教学“戈”,戈字旁。

  指导书写、学生描红。

  2、出示“兰、者、注”

  要求学生用熟字记忆生字。

  3、出示:底、脸、神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

  4、指导书写。

  或、者、兰:要居中写,结构要匀称。练、注、神:左窄右宽。紧:上中下三部分要写紧凑。

  5、学生进行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苦练或者水底明亮

  决心终于空中眼神

  2、组词:

  三()决()者()住()

  兰()块()都()注()

语文教案 篇5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一(习作教学)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设计意图:教师的任务不是硬性要学生怎么写,而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在选材、构思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受,自由抒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寻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本部分设计了学生亲临大自然感受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秋天,放录像回味秋天,描绘秋天。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特定的环境中感知,丰富积累,为下一步“说” 好秋天埋下伏笔。]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中态。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与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下一步“写” 女秋天奠定基础。]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此部分的设计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最终写出优秀的文章。]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步的设计目的是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语文教案 篇6

  第八单元 幽默

  鱼儿捎来的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学习新偏旁“折文”。

  2、理解六幅图的意思,感受幽默带来的喜悦。

  3、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画的意思。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幽默的含义,体会幽默的乐趣。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9--6)

  教学内容:

  观察图画,理解连环画的意思,体会幽默带来的乐趣。

  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设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父与子》这本漫画集吗?你们看,今天他们来到了我们课堂上,(将父亲和儿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小朋友们收到过别人给你写的信吗?有一天,父亲收到了鱼儿给他写的一封信,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幅漫画。板书《鱼儿捎来的信》

  观察图画,随图识字

  1、解题:强调“鱼儿”“信”学习生字

  捎、肖:

  (1)两个字可以进行比较来学习。(肖+扌就是捎,捎去掉“扌”就是肖)

  (2)部件组合法:扌字旁+肖=捎

  小字头+月字的变形=肖

  (3)提示:在学习这个字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关注“月”字的变形,能正确写这两个字。

  (4)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还认识哪些“扌”字旁的字,从而揭示“扌”字旁的'字与手的动作有关。

  言、信:

  (1)这两个字也可以比较来学习。

  (2)拼读这两个字。

  (3)分别用这两个字组词,还可以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造句中的错误)

  2、投影出示六幅漫画,让学生先按顺序观察,然后讲一讲连环画的内容。(提示:图上画着谁?父亲在干什么?儿子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神情与动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找同学完整地说一说这个故事。这六幅图表现了儿子通过鱼儿给父亲写信的幽默方式,阻止父亲钓河里的鱼。

  (一)第一、二幅图写父亲在聚精会神地钓鱼,儿子想办法不让父亲钓鱼,从而保护小鱼,于是他写了一封信。

  (二)第三、四幅图写儿子跳到水里,把信挂在鱼钩上。

  (三)、第五、六幅图写父亲发现鱼竿动了,以为是鱼咬钩了,拎起鱼竿,看到了“鱼儿的信”。

  今:

  (1)减少笔画的方法。与“令”做比较进行区别。

  (2)词:今天、今后、如今

  至、致:

  (1)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

  (2) 学习“攵”的写法,知道这个偏旁叫反文旁。

  (3)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今、一( )、( )于、专心( )志。

  再一次观察图画说一说,鱼儿的来信说了什么?读一读信上的话,想一想父亲看了信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把幽默讲完整。注意运用动作表情。

  说一说你觉得这则故事幽默在哪?

  巩固练习:1、开火车读字、组词。

  小老师猜字谜。

  作业:1、回家给你的家人讲《鱼儿捎来的信》;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9--7)

  教学内容:

  1、复习生字;

  2、介绍你所知道的幽默故事;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复习生字

  指名读字、组词。

  小老师领读字。

  一、合作交流:向同学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幽默故事。

  二、课后习题

  1、写一写:写出几个带有“提手旁”的字:提、打、推、拍。总结规律。

  讲一讲,画一画

  (1)读一读,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你知道这幅图是哪个漫画集里的吗?(这只小狗的名字叫史奴比,是世界著名漫画〈花生集〉中的一个角色。)

  (3)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图意。

  (4)你觉得图中少了什么?动手画上。

  作业:搜集幽默故事。

  板书设计: 鱼儿捎来的信

  爷爷——保护——鱼儿

  教学反思: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学习新偏旁“折文”。理解六幅图的意思,感受幽默带来的喜悦。

  《鱼儿捎来的信》测试题(9--8)

  一、按笔顺写字

  二、读拼音写词语

  shēng xiào shāo xìn yí zhì yán yǔ jīn tiān zhì yú

  ( ) ( ) ( ) ( ) ( ) ( )

  三、选择正确的汉字填空

  致 至

  1、( )今,我还没有找到丢掉的那支钢笔。

  2、刘叔叔得到了爸爸的帮助,今天特意来( )谢的。

  3、他篮球打得非常好,( )于足球,他可不行。

  4、战士们向前来检阅的首长表示( )敬。

  四、照样子写一写

  肖( )捎( )礼( )

  言( )信( )

  致( )至( )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02-13

语文教案02-13

语文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