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6篇[热]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个课时
一、看图引入:
1、同学们观看校园生活的图,议一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学校生活经及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的词语,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读音,重点读准“琴”和多音字模。
4、同学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画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1、同学们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2、教师范写,同学们临写:
胡:左高右低,左右宽乍基本相等。
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又的捺变点。
钢;金字旁的起笔不要超过第二横。
第二个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自已读词语,如有不会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
3、检查同学们认读词语的情况。
二、诵读词语
1、教师范读。
2、同学们评说老师的`范读,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要边读边想象,读每个词语都要读出一个画面来。要读出词语的韵律来。
3、同学们有滋有味地练读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相机评议,最后齐读。
4、自主读后三行词语,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指名读,喜欢读哪行就读哪行,同学们读后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
5、男女生比赛读。
三、指导写字。
1、同学们观察描红。
2、教师范写同学们临写。
观;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见字的“撇”不宜太长,竖弯钩要舒展开。
弹:左窄右宽,左右相等长。
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扁一点,下面的人字要舒展开。
养:中间的竖撇要一笔写成。
四、读读说说
同学们先读一读课后的题目的意思,再来个生字开花。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多,从理解词语中积累词语。
五、实践拓展学校还有哪些活动?把知道的说给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2个字,会写“女、太”等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文中的两幅插图。
2.《乌鸦反哺》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字眼,谈话质疑
1、板书:心愿,认识的同学读出来,然后问孩子们:你的'心愿是什么?(孩子们如果说不出)二十多年前,老师的心愿是当一名人民教师,我的心愿实现了。今天我的心愿是让我们班的41名同学将来都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我的愿望能实现吗?全靠你们啦!说说你的愿望。
2、我们都有心愿,月亮姐姐也有心愿,(把课题补充完整)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疑问教师梳理: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实现心愿了吗?)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感知。
(1)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2.识字。
(1)小组内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翘舌音“装”,后鼻音“另、病”,多音字“背”。
(2)组内自主交流:这些生字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等)
(3)检查字词(带拼音读、去音读、环境中读)。
3.书写。
(1)重点指导“女”。(了解女字和女字旁在书写上的区别:“太”写竖撇时要先竖后撇,“气”写好最后一笔,弯处要像一张弓,钩处要有力)
(2)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三、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1.读议。
(1)默读思考:自己提的问题哪些能解决?哪些还有困难?
(2)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2.交流月亮开始的心愿:(看图一)
(1)边观察边读找一找:月亮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2)理解“自言自语”,仿照说一句话。
(3)应怎样读这句话?试着读一读。(指名读,生生评价,自己评价)
(4)“明天有个好天气”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孩子们可以高高兴兴地郊游,想象着当时情景说一说)
四、课后小结,留下思考
1.教师小结孩子们如期去了吗?我们将继续学习第8课。
2.布置作业巩固生字词。
五、反馈测试:
1、按笔顺写出下面各字并填空
女--------------------------------------共( )笔
气--------------------------------------共( )笔
2、照样子写句子
例:月亮自言自语地说:“让明天有个好天气。”
( )自言自语地说:“( )。”
板书设计
8 月亮的心愿
明天有个好天气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
母亲的爱,纯纯若水,绵绵如溪,深沉似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梁晓声的童年,去认识一位普通的母亲,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标划文中的重点字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的内容
重点词语:祈祷 疥疮 号啕 呵斥 怂恿 桀骜不驯 惴惴不安 捅 毡絮 龟裂 干瘪 竹篾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师: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学生回答
师:其中重点描写的是——找母亲要钱买书,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母亲工作环境的语句
1、母亲的工作环境:
一个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厂房,潮湿阴暗,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说明母亲工作环境的艰苦,挣钱的不容易)
2、此环境下母亲的形象:
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在缝纫机板上;眼神儿疲竭;指尖龟裂(说明母亲的劳累、辛苦)
3、挣钱如此辛苦的母亲,面对要钱买“闲书”我是怎样做的?
母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并大声对那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说明母亲的通情达理)
师:这是一个母亲给予儿子的力量,正是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旋,时时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这就是咱们当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梁晓声。(可以说作者的成功正是源于——慈母情深)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二)整体读文
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初解绝弦
1.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四)再解绝弦
1.何为知音
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学生研读课文后交流。
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2.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
3.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4.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5.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6.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7.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五)相遇相知
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2.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6.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六)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七)深悟绝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读课文。
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八)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四、相关链接:
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 如“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宋代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些诗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著名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下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
三、精读课文,感受壮观
1、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尽情朗读,同时也需要用心思考。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2-5)
3、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气晴朗时的日出和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把你有感受的词句画下来。
5、汇报学习的情况,要求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一)天气晴朗时的日出
①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特别可爱。引导读出太阳的可爱。(学生读句子。评议。)
③重点理解: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与“太阳慢慢向上升”进行比较,体会书上的句子好在哪儿。(“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写出了太阳的一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如何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④“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欣喜。
四、拓展、作业
1、观察日出或日落,把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
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描述) “透过云缝直射”“镶”“透出重围”“染成” 体会太阳的顽强、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段呢?每一位同学都小声朗读一遍,找同学谈朗读的感受。
(这一段应该以振奋、轻松的语调朗读。)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7、师读巴金的一句话:我的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从这篇文章当中,你读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齐读。
三、总结全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而巴金为什么能将日出的过程写得这样精彩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一些原因吗?(开头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转睛”“果然”等词可以看出巴金坚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说的那样,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写作。
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同时我们都应该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这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对待我们学习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四、作业
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6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黄昏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协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协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九年级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发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黄昏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教案03-24
语文教案03-24
语文教案03-24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