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9 07:53:1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精品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课前准备:

  1、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多音字注音卡片。

  3、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经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5、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总结拓展。

  1、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引导互评。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拓展活动。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一、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语文教案 篇2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这课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课前播放这首歌,并教会他们唱歌,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美文朗读比赛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诗歌的含义;讨论喜不喜欢重复出现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当然教学本课着力点还是应读出诗歌的情感、读出画面、读出诗歌的音乐美。这一点今天我似乎做得还是不够,我希望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学生和我都还没有找到感觉!

  《三亚落日》教学反思

  《三亚落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就将自己在这一课教学中的得与失与大家交流:

  首先,在朗读中感受落日的美。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对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我有层次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画面,读出意境,读出情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文中的每一句语言都很精妙,因此积累这样的句子、语段,对于学生今后的习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在重点词语中领略落日美。文中有好多词语既形象又生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语句的内涵。如“红扑扑、赤朱丹彤、金红一片”等绘色的词语,能让人感受到落日那最后的绚烂、热烈。又如“快乐、抖落、悬在、顽皮地蹦跳”等描摹形态的词语,能让人感受到落

  日的顽皮、可爱。从而油然而生一种喜爱、赞美的情感。

  第三,在画面中欣赏落日的美。文中在描写落日的经过时,向我胶展现了几个画面,并且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使落日富有了情趣和感情。在教学中我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欣赏了落日的整个过程:落日像孩童时的顽皮;像大红灯笼时的柔和;像跳水员时的优美。在教学最后一个画面“入水”时,我还引导学生给落日这位跳水员打分,学生在读文后,都给它打了满分,并且紧扣文中词句列出能说服人的理由,从而感受到了落日入水时的美妙。

  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对学生情感的一种熏陶,同时也为他们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是很有益的。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备课时对学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不充分,导致课堂上不必要的浪费了很多时间。例如:在处理“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的作用这一问题时,本想学生很顺利就会完成,但事实上事与愿违。又如:处理“涨溢”这个词语时,由于自己课前没有去关注这个词语,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时,花费了很长时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备课备学生的重要性。

  《烟台的`海》教学反思

  《烟台的海》以优美的笔触,形象地再现了北面临海的烟台一年四季独特的海上景观。我在教《烟台的海》一课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据课改新理念,设计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并且灵活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一、自主阅读促进自得

  我让学生进行内容的自我选择:选择一个季节(一段)进行重点学习。伙伴的自由选择:选周围的几个同伴成为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春日烟台的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或给你怎样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与此同时,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四人小组共同努力,探究某个季节烟台的海的特点,这一过程,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高了广阔的自由空间,同时让学生在合作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二、品词品句,以读促情。

  学生小组学习后交流对春天烟台的海的感受,有学生认为是“绿盈盈的,富有生机。”也有学生说是“活泼的”、“轻盈的”、“春天烟台的海像个顽皮的孩子”??我都给予充分肯定,表扬,接着我引导学生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深入的朗读体会,最后我还为学生配上音乐进行感情朗读。这一过程中,学生读出了趣味、读出了个性,读出了积极的思维活动,读出了丰富的信息含量。从“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预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阅读质量。这种让学生品词品句,以读促情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阅读质量,培养了学生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怀。

  三、仿写指导,积累好词句。

  在学完了本文后,我对学生进行了仿写指导训练,让学生用上课内积累的好词好句,把曾看到过的海上景观描绘下来。可以写一个季节,有写作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知道维护环境,保护小动物。

  【教学目标】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插图:

  两只蛋,旁边画有一只小鸟。

  看见这些你会想到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

  两只鸟蛋

  同学齐读课题。识记“蛋”字。

  给“蛋”组词。

  课文讲了两只鸟蛋的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的生字,要求:

  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小节,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读。

  例:捧 连 忙

  ⑴ 读第三小节。

  ⑵ 用动作表示“捧”。

  ⑶ 用“连忙”说一句话:

  定、向:

  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

  取、凉:

  练习 “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两种短语形式。

  4、除了课文,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字?

  5、分小组出示同学收集到的有这些生字的报纸、杂志、商标等,念给小组的成员听。

  6、全班交流:

  将自身收集的资料分别粘在小黑板上,并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结合生活实际认字。

  7、自由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8、指名分节读课文。

  9、选择自身喜欢的小节进行练读。

  10、小组之间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朗读等方式练读。

  二、再读感悟

  1、再读课文:

  找一找文中写“我”动作的词语,圈出来。

  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取、拿、捧、走、送还、听见、抬、投向

  2、说说“我”是怎样做这些动作的?用“ ”划出:

  教师出示所划短语,请同学选择相应的进行粘贴。

  3、理解感悟:

  ⑴ 假如鸟蛋拿在你的手心,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朗读,体会“真好玩”。

  ⑵ 假如你是鸟妈妈,看见这情景你的心情如何?

  理解“焦急不安”。

  5、质疑解疑,例如:

  鸟蛋怎么又是小鸟?

  可以让同学自由提问,自主回答。

  6、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三、书写指导

  口字旁的字“口”要写小些。

  走之底的写法仔细指导,是三笔。

  四、拓展练习

  1、师: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讨论,说一说,议一议。

  3、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

  五、小结

  【板书设计】

  9、两只鸟蛋

  小心地 捧

  连 忙 走

  轻轻地 送还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出示小溪流动图,并插入《秋天溪流之歌》歌曲)

  “哗啦啦,哗啦啦”,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石头是谁摆放的?它为人们带来了什么?我想学了课文《搭石》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学习《搭石》。

  二、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1)搭石是什么?

  (2)怎么搭?

  (3)谁在什么地方搭?

  (4)为什么要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出示课件)

  脱鞋挽裤 谴责 懒惰 伏下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间隔 猛涨 理所当然平衡汛期

  2、自学生字,会组词,并注意字的书写(出示课件)。 裤 惰 隔 衡 谴

  四、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1、什么是搭石?(课文第一自然段)

  2、怎么搭?(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稳方正的石头,根据水的深浅……)

  3、谁搭的?(家乡的人。)

  4、为什么搭石?搭石的作用?(方便了家乡的人从河的对岸到这边来。)(出示课件)

  五、小结。

  六、作业:

  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搭石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围绕搭石发现搭石的美,从中感悟搭石的美。

  二、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发现美,寻找美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有一句话从整体上概括了搭石的美,是哪一句话?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慢慢感悟美,品味美。

  三、欣赏美,品味美

  (出示课件)“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思考“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2.课文中“理所当然的事 ”指什么?

  举例说说我们身边哪些是“理所当然的事 ”?

  3.透过这个“伏”,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美。

  5、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要求把美放在句中读。

  四、感悟美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找到的句子读读,好好体会(出示课件)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才相背而行。” 请生说说这幅画面的感受。

  3. “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摆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 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4.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是写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请找出来。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出示课件)

  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给我们画一般的美感,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悟美,变换成诗的语言。

  6、生练习朗读,读出美感,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五、拓展思路,深化主题

  1、同学们,你们觉得搭石仅仅是石头吗?(不是)那么作者借搭石赞扬了什么?

  2、如何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出示课件)

语文教案 篇5

  内容预览:

  16.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i2)西 譬(pi4)喻 糯(nuo4)米 蹲(dun1)踞

  忌讳(hui4) 酬(chou2)和 铁箍(gu1) 熹(xi1)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人 ’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四、学习课文

  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

  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结

  了解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1日课

  听写词语,并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朴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诵读三~五段

  师生点评诵读情况。

  (二)讨论第三段内容

  归纳:写女歌手的情况(性情、外貌、穿着、本领。)

  (三)讨论第四段内容

  1.本段属于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本段侧重写什么?

  明确:歌声不断。

  (1)山鸟呼朋唤侣(戴胜鸟、云雀)。

  (2)赶马女孩子唱山歌。

  环境:树林、山坡、花。

  侧重“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四)讨论第五段。

  1.段落主要内容:

  写“金满斗会”。

  2.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加者(妇女饰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师傅。

  三、讨论问题

  (一)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

  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二)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四、拓展训练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学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较。

  例如:陕北民歌《信无防字》福州民歌(真鸟仔,啄波波,三岁孩子会唱歌……一条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难去放牛)……

  五、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训练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什么地方。

  2、能力目标:

  ①、理解文意,提高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阅读能力;(重点)

  ②、品味本文优美有情味的语言以及在内容和表达上都较具作者个性色彩的句子,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行感悟理解,锻炼表达能力。(难点)

  3、情感目标: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突破: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聚集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多年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要让一个审美趣味尚处于初始阶段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体验画家积淀多年的审美经验,感受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绝非易事。初读课文,感觉语言很美,情趣高雅,但内容较散,初中学生不好把握。再读课文,研究教法,我觉得不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激发学生探求美的欲望。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以把握文本所蕴涵的审美特色。

  《桥之美》的语言画面感很强,修辞灵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在具体赏析课文时我选择采用语境解读法,使学生结合语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力求使学生既欣赏了桥之美又学习了语言之美。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座桥吗?(出示分水当地桥的图片)……同学们能告诉老师,桥的附近有些什么呢?你觉得它美吗?(生谈师结引入)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筛选信息,明确作者对桥之“美”的认识。(学生自读思考,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关键)

  三、研读赏析:

  学生选读赏析自己喜爱的'描写“桥之美”的句、段或最有情味的句子。

  (教师指导方法,给出示例,让学生立足文本,尽情畅谈。也可提出自己的疑问,深入理解并形之成文。)

  结合预习表格,展示学生学习成果。通过“展示——点评、补充——修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手法鉴赏。

  讨论品评,结合学生的展示评价,总结赏析方法(明确规范表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小结语言特色

  明确: 形象生动 描写细致 情景交融

  五、布置作业

  20xx年10月15日起,大师吴冠中的艺术展“沧桑入画”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开展。如果有机会与大师面对面,请你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用艺术家的眼光来向吴老先生说说我们家乡的桥之美。

  注意: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教案03-24

语文教案03-24

语文教案03-24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