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

时间:2024-04-20 06:54:48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1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设计理念:

  重叠现象是一个枯燥的内容,如何将枯燥的现象转换成幼儿感兴趣又遵循其学习特点的适宜内容。在设计本活动时我以以下"三性"为我的设计依据:

  第一,要体现活动的主体性。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希望达到的`。

  第二,要体现活动的操作性。幼儿年龄小,在本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获取新知的体验,是我活动设计的愿望。

  第三,要体现活动的梯度性。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不断地根据新的经验进行判断推理,将枯燥的现象自然地融进孩子的心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兴趣被点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测

  师:我们接着再来变魔术。瞧!(出示两张透明图形)如果将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1)完全重叠,你们认为会变成这里的(图2)哪一幅图案?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第二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2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初步学习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按物数数的方法。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兔子、猫、狗图片、点子卡小红旗(两面点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数量不等)若干、小红花等。

  活动过程

  1、学习按序点数的方法

  (1)学习从左到右按物数数

  师:今天,教师请了很多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学本领。我们一起来看看、说说有哪些小动物。(分别演示猫、狗、兔的图片。)

  师:每种小动物各有几只呀?

  幼:一只猫、一只狗、一只兔。

  师(一边指着图一边说):对,是一只猫、一只狗、一只兔。合起来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呀?

  幼:三只。(有的幼儿伸出三根手指头)

  师: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从哪边开始数呢?

  师(边说边伸出右手指向小猫):我们数数时一般先伸出右手,小动物横着排队时,我们可以从左到右数。(请小朋友举起右手,从左到右一起数。当幼儿数到3时,教师可围着三个小动物画一个大圆圈,并大声说:“一共有3只小动物。”

  (2)学习从上到下按物数数

  师:小动物们觉得小朋友本领学得很快,它们决定回去请更多的`小伙伴来和大家一起学本领。

  师:喵喵,谁先来了?(教师出示4只小猫的图)

  师:它们是横着排队还竖着排队的?

  师:我们该从哪边数呢?

  师:小动物竖着排队时,我们可以从上到下数一数。举起我们的?(教师略带迟凝地晃动着双,等待幼儿接着说。)

  师: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在图的右上方演示从上往下的箭头标记。)

  (3)巩固练习数数方法

  师:汪汪汪,猜猜我是谁?(演示小狗图)

  师: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你们猜是谁?(演示小兔图)

  师:小狗、小兔排着不一样的队伍来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数小狗有几只、小兔有几只?请小朋友想一想,再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看点卡数数,巩固数数方法

  师(演示点子卡):点子朋友也知道小朋友爱动脑筋了,它们也赶来了。有的点子是横着排的,有的是竖着排的,它们都藏在小红旗里。(出示学具)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呢,每个小朋友拿一面红旗(学具),先把反两面都看一看,然后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数,想好后,可以数给教师看,也可数给客人教师看,数得好,说得对的,教师还会奖励小红花呢。

  3、游戏“找朋友”,巩固5以内数量的感知

  师:今天我们做游戏老师有个要求,我说2个朋友拉拉手,你们就2个朋友拉拉手,我说3个朋友拉拉手你们就3个朋友拉拉手,看看谁最能干会找对朋友好不好?(教师说数字幼儿玩游戏)一遍游戏后停下来检查找对了没有,再继续游戏。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数学它逻辑性强,能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敏锐,还可以帮孩子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用问题,也可以孩子增加孩子的严谨性,让孩子的大脑更加聪明。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3

  一、活动目标:

  1、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

  2、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三、活动准备:

  1、教具: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

  2、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活动流程分类->指认->命名->分类

  四、活动过程: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

  (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7、通过智力游戏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1)智力游戏"谁更粗?"毛笔、钢笔和铅笔比粗细。钢笔比铅笔粗,毛笔比钢笔粗,毛笔和铅笔哪个粗?为什么?

  (2)这个游戏是让能力强的幼儿跳一跳,即使他们答不出,也会使他们在头脑中留下疑问,这对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理解传递关系是有益的。

  五、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

  认识三角形目标使幼儿通过感知和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称和特点,能找出生活中相应形状的实物来。

  (一)准备:

  1、圆形纸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纸板或这种形状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儿分组的数准备)。两根约4米长的绳。

  2、彩纸或白纸剪成的可重叠比较的等边三角形和圆形每个幼儿各1个。

  3、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二)过程:

  1、感知三角形的特征教师出示三角形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轮流触摸边缘,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数一数它们有几个角。

  2、找实物教师请幼儿在活动室内找三角形的物品,或让幼儿回忆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这种形状的物品,如小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状是三角形的等。

  3、认识图形名称和基本特征教师将三角形的物品按在黑板上,用粉笔沿边缘勾画出物体的外形轮廓,告诉幼儿三角形的名称,教幼儿正确的发音。然后教师请幼儿拿出纸制成的三角形和圆形,重叠起来进行观察比较,并说一说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4、做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2页的练习。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4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拼贴一幅完整的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能仔细观察、思考,独立完成拼贴活动。

  3、能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若干幅由各种几何图形片拼贴的画。

  物质准备:不同大小、颜色的几何拼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梯形、椭圆形),作业纸,剪刀、笔、浆糊、抹布等物。

  【活动过程

  1、园园的魔术画

  ——教师出示几幅有几何图形拼贴的画:这是园园送给我们班小朋友的。它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画是由多种图形拼贴出来的。

  ——鼓励幼儿也尝试制作一幅魔术画,启发幼儿思考想品拼什么?需要用哪些图形呢?怎样拼贴?

  2、魔术画

  ——师幼共同观察桌面上的材料,请幼儿想好需要什么材料后再来拿取。

  ——幼儿拼贴,教师观察、提醒,在其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提醒幼儿注意使用浆糊的卫生,爱惜材料,不浪费。

  3、欣赏作品

  ——鼓励幼儿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并大方的向集体介绍,用了哪些几何图形拼贴了XX画。师幼给自己喜欢的作品拍拍手。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5

  活动目的:

  1、学习用数学、图画等符号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

  2、学习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能有计划地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盆蚕豆、塑料花、瓶盖。

  2、每人一张纸、笔。

  活动过程:

  一、玩玩、记记

  1、几哦按时带领幼儿观察操作材料,引起幼儿的兴趣。

  2、明确操作要求:用一只手用力往盆里抓一把,把抓的出的物体,数一数,记下来,一共抓三次。

  3、讨论:怎么样记得牢,又记得清?(抓一次,记一次)

  4、幼儿动手操作:师巡回指导。

  5、交流

  (1)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师幼共同检查记得是否清楚。

  (2)比一比,谁接的方法好?

  二、猜一猜

  1、带领幼儿观察桌上的三种物品:花生、塑料花、瓶盖

  2、猜猜看,用力抓一把,哪种物体抓得最多,哪种无意抓得最少?为什么?

  三、说说发现

  1、讨论:如果抓桌上的三种物品,每种物品抓三次,怎样记录在一张纸上?

  (用图画、数字等符号记录)

  (塑料花)

  (瓶盖)

  (蚕豆)

  2、幼儿动手操作;师提醒个别幼儿按要求操作。

  3、展示热别幼儿的.记录单,说说记录单上的内容,严整记录单上的句路是否清楚。

  4、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6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菜市场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菜市场里各种各样的菜吸引着幼儿。我们班在区角开设了“贝贝菜场”这一区域,将幼儿从“课堂”带到“社会场景”中,让孩子们了解菜市场的结构,体验买菜的快乐,感受菜市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我经常听到孩子们谈论当促销员、理货员,顾客,不喜欢当收银员,很显然孩子们不知道要收多少钱,不会算账,对于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概念模糊,于是我就生成了这节数学活动——《买菜》。旨在创设一个“菜场买菜”的游戏情景,在多次去“菜场买菜”的过程中认识钱币,学会使用钱币。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当幼儿亲自买菜之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买菜体验,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菜场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菜场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布置“贝贝菜场”,货架上摆上各种菜,并标明价钱。

  2、20个1元、4个5元、2个10元仿真人民币,幼儿人手一份。

  3、幼儿人手一张记录表。作业单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复习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看看袋袋里面装着什么?”师:“哇,好多钱!都有哪些钱啊?”(1元,5元,10元。)

  2、游戏:取钱

  老师发布号令,幼儿取相应的钱币。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钱的游戏:老师说多少钱,请小朋友快速从袋袋里取钱,取出后就举起来,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

  二、幼儿第一次买菜,探索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师:“小朋友,你们家的菜都是谁买的?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也来学做小当家,去菜场买菜。去菜场时,小朋友要注意什么?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到1号货架买菜。”

  1、幼儿带着钱,到1号货架选菜(师设计的每一种菜价均为5元或者10元),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菜。)

  2、集中梳理经验,知道钱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1)师:“谁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花了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5元钱的两种付钱方法:用1个5元来付钱,用5个1元来付钱。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元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个5元钱付钱,有的用5个1元付钱。”

  黑板上出示钱币,进行梳理:5元钱之间的换算关系:“5个1元的硬币合起来是5元钱;1个5元的纸币也是5元钱。”

  (2)师:“谁买的是10元的东西?你是怎样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10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0元的.XX,用一个10元的纸币付钱”“用10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2个5元的纸币付钱。”“用了1个5元的纸币和5个1元的硬币付钱。”

  黑板上出示钱币,梳理:10元钱之间的换算关系:1个10元;2个5元合起来是10元钱;10个1元的硬币合起来是10元钱;5个1元的硬币和1个5元的纸币合起来也是10元钱。

  师:“原来钱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元、10元的菜,菜场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菜,你们想买吗?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看看多少钱,然后回到位置上,将你的付钱方法记录在表格上。”

  三、幼儿第二次买菜,发现多种付钱方法

  1、幼儿到菜场选菜,将付钱方法记录在表格上。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付钱方法。

  2、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师:“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

  (1)6元钱的菜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元的硬币来付钱:用1个5元和1个1元的硬币合起来也是6元,这种付钱方法比前一种简单一些。

  (2)8元钱的菜付钱方式:用8个1元钱来付钱,用1个5元钱和3个1元的硬币合起来也是8元钱。后一种付钱方法简单一些。

  (3)师:“如果我买的东西是12元的,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1元、5元或者10元来付钱呢?”

  师小结:“可以直接用12个1元的硬币来付;可以用7个1元1个5元来付;可以用1个10元2个1元来付;可以用2个5元2个1元来付。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很多种付钱的方法。”

  四、操作作业单,巩固幼儿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元、5元、10元的钱币,学会了不同的付钱方法,到菜场买了好多菜,真开心!米米小朋友也来到了菜场,她一共有1个10元,3个5元,10个1元,想买一条鱼,一条鱼18元,小朋友,想一想米米有几种付钱的方法?请把这些付钱的方法记录下来。”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7

  一、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得数是6的加法》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三、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四、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习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

  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习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习6的组成。

  在新课学习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习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习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最后通过提高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8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5。并理解5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3、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数数是多少》游戏卡中的数字卡1—5。

  2、《送水果》游戏卡。

  3、幼儿水果游戏卡。

  4、《小熊操过生日》操作单(一)、(二)。

  活动过程:

  ☆排序

  1、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1—4,请幼儿为数字1—4排序。

  教师:这是数字几?我们可以怎样给它们排队?为什么?

  (幼儿可从大到小排,或从小到大排)

  教师:数字4后边应该是几?

  2、出示数字卡片5,引导幼儿认读并辨认5的特征。

  教师: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为什么要排在数字4的后面。

  ☆游戏:送礼物

  创设小熊过生日的情境,为小熊送礼物。

  教师:小熊今天过5岁生日,你们想送他什么礼物?小熊希望是用数字5来代表这个礼物的数量。

  ☆操作:送水果

  1、出示《送水果》游戏卡,练习按数取物,引导幼儿寻找、点数水果。

  教师:小熊最喜欢吃水果,这有很多水果,请小朋友每人取出一种水果,数量为5个。

  2、出示数字卡片,幼儿练习按物取数,引导幼儿互相验证"礼物"的数量。

  教师:请小朋友互相数一数,水果的数量对不对,并找出相应的数学卡片,放在旁边。

  3、完成操作单《小熊操过生日》操作单(一)、(二)。

  教师带幼儿阅读操作单,在幼儿完成操作单过程中及时鼓励引导,并以大拇指粘贴作为奖励贴在幼儿的操作单上。

  ☆延伸

  将操作单放入活动区,请小朋友在活动区中继续进行相互验证操作单的正确与否。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幼儿探索、自主的学习,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改变过去数学活动中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幼儿想象5像什么的环节上,给予了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满足幼儿想象的`需求,对幼儿的发散思维的发展十分有利,使幼儿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本活动的容量较大,特别是后面的画圆点环节,由于借班上课,忽略了对本班幼儿这方面能力的了解,使得时间过长,可将此环节作为延伸活动,放入活动区进行。将此环节运用前面的水果卡片再设计一个小游戏来替代。

  他评:

  林晓静老师:教师的语言有欠规范。

  张晓梅老师:

  1、教师的鼓励及时、到位。

  2、活动内容的安排有些丰满,使得教学容量过大,可将操作单环节放入活动区进行,改为为小熊再次选水果,加深难度选两种水果,数量合起来为5个。

  3、教师的语速过快,提问的语言不规范,提问后要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4、注意活动能够中的动静交替,教师能采取好的策略将幼儿的注意力收回来,但要注意细节,特别是幼儿操作时,应采取相应的策略给予时间上的限制。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9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学习不同的排序方法。

  2、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的规律美,增强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几何积木、吸管等操作材料;展示版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1,寻找“ABAB”的规律。

  1。进入活动室

  “今天森林体育馆里要举行动物运动会,邀请小朋友们去当小观众,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了。”

  2。幼儿入坐

  “小朋友们,体育馆到了,请找一个座位坐下来吧!”

  “运动场布置的真热闹,你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排队的?”

  3、幼儿观察并进行表述,如运动器械皮球(同色)是按照规律排列的;气球是按照“红的、紫的、红的、紫的……”彩旗是按照“三角形、长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规律排队的等。

  小结:

  运动会场地布置的可真漂亮,所有材料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有按照长短排列的、有按照大小排列的、还有的按照颜色进行排列,这种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方法我们称为排序。

  (二)观看PPT2,探索运动员进场的各种排队规律。

  1、运动会要开始了,小动物们个个精神抖擞地进入场地了,瞧,首先进场的是跑步运动员,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精神地向我们走来。都是什么小动物?(兔 羊 羊 ∣ 兔 羊 羊∣ )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小兔小羊,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2、接下来进场的是爬树运动员,它们也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教师逐组出示:“松鼠 松鼠 猴” “ 松鼠 松鼠 猴 ” 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松鼠 松鼠 猴,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3、最后进场的是举重运动员,只见它们一个个迈着稳健的步伐徐徐向我们走来。(象 熊 河马 象 熊 河马 )这些大力士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象 熊 河马,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三)制作奖品,再现物体的序列。

  1。小朋友们真会观察,发现了藏在小动物们队伍里的规律。真棒!现在动物运动员们正在紧张的比赛,马上要到发奖的时间了,大老虎给我们传来了一个紧急消息,奖品还没准备好,要请我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不过,他有一个要求,要将指定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来制作奖品,你们可以吗?

  2、引导幼儿在五组操作材料中自选一种材料,自定序列或根据序列指示制作奖品。如:A、用塑料珠制作项链;B、用吸管制作项链;

  3、请幼儿展示自制的奖品。

  孩子们,把你们制作的奖品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看吧,并向大家说说奖品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4。孩子们真棒!帮助大老虎解决了大难题,还学习了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排序的.方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注意多观察,还有很多很多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四)按男女规律排队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一些规律,如排队时、做动作游戏时进行。

  2、在结构游戏和美术活动中迁移经验,自创一些简单的规律拼搭物体和装饰画面,体验规律的美感。

  课后反思:

  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孩子主动发现ABAB和ABBABB的排序规律,于是我依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以“小动物召开运动会”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运动会布置的会场和动物排队进场的规律,让孩子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但在让孩子操作这个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孩子操作”的环节,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根据项链上的规律继续往下穿。

  2、老师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都是穿的,可以是贴的等。

  我想这节课的教案是比较完整的,在材料上在加以调整,活动效果一定会更好。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10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总之,整个活动还是比较完整的。幼儿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情绪高涨,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小百科:球体在任意一个平面上的正投影都是等大的圆,且投影圆直径等于球体直径。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1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ppt课件、圈画、数数等活动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画有水娃娃的卡片若干、彩笔、神秘袋一个。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入教学活动小朋友,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是谁来了……播放ppt课件(幼儿边看边说:是数字宝宝3、5、9…..7),噢有这么多数字宝宝和我们一起玩呢。下面小朋友一起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来帮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成一队吧。

  2、集体活动:继续观看ppt课件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是怎样排的队?(幼儿:有水娃娃、红水娃娃、绿水娃娃,它们是两个两个排的队)

  (2)请集体、个别幼儿两个两个数,数出每一组水娃娃是多少个。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画面上是不是每一组水娃娃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

  像这些全部圈完的2、4、6、8、10叫双数,没有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教师小结:a、像1、3、5、7、9两个两个地数,数到最后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像2、4、6、8、10两个两个地数,全部都能数完的数叫双数。

  b、10以内有5个单数,有5个双数。

  c、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他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5)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下奇数、偶数。

  小朋友你们告诉老师,你有几个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叫你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又叫你什么。(如:我叫李艳,还叫贝贝)师:老师告诉你们,数字宝宝也有两个名字,单数也叫奇数,双数也叫偶数。

  (6)找一找、说一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3、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从身体上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一张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等……)

  (2)练习卡操作活动

  (3)集体游戏: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在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交给老师。

  活动反思:

  1、我能熟悉教材,教学思路清楚,课前准备充分。

  2、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实物着手,并逐步过渡到能够摆脱实物、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孩子们从中找出了成单成双的物品,孩子们的思维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在活动中,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在游戏速度的快慢与变化,形式的集体与个体变化中得到发展与强化。

  3、对于个别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启发不到位,以后我要多帮助这些孩子。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12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FLASH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小熊)是小熊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那妈妈呢?

  3、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准备好了三只碗。

  2、哪知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宝宝呢?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样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数字,这个是1号瓶……

  3、几号瓶给熊爸爸吃?为什么?几号瓶给熊宝宝吃?为什么?几号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细"

  1、引导语: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

  "粗"、"细"--人是讲胖的,玉米要讲粗(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

  小结: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他们是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宝宝吃得最最少,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儿复述要求:他们是怎么分的?

  3、幼儿走到桌边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复讲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儿带着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评价(

  1)把错的.拿出来:对不对?(2)出示对的:对不对?谁跟他一样?问问爸爸妈妈对不对?

  六、情境"分鱼"

  1、引导语:第四样早餐是鱼。盒子上有什么?什么意思啊?

  2、哪个盒子给爸爸?(

  6条鱼的)宝宝呢?(2条鱼的)妈妈呢?(3条鱼的)爸爸妈妈们同意吗?

  3、揭开盒子:我们来看看。

  6条什么样的鱼?

  4、现在还是把

  6条小鱼给爸爸吗?

  5、小结:有的时候数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时数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这个问题有点难,等我们长大了就明白了。

  教学反思:

  《三只小熊的早餐》的数学活动是让孩子在故事情节中认识三只熊,在对家庭成员的认识中区分大小和比较的大与小,高矮和比较高与矮,由此帮助三只熊分早餐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让幼儿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1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动过程:

  1、分组活动

  (1)、请每组幼儿将绳子分成同样长的两份。

  (2)、每组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用什么办法知道两根是一样长的?

  (3)、请每组幼儿将绳子分成同样长的四份,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师示范做圆形的等分活动。

  (2)、请幼儿做圆形二等分、四等分的折剪活动

  (3)、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3、使用幼儿用书。

  活动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探究性学习方式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采用,越来越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设计“分饼”这一教学时,我把本节课预设成探究课,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控究,在探究中学习新知识、发展能力。

  本课时内容是北师大新教材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这节课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八戒分3张饼)故事引入,很快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三张饼平均分给四个人,怎么分?”教师的提问把专心听故事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唤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饼,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策略(1)先一张一张地分,既把每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1/4张,3个1/4张也就是3/4张。(2)把三张饼重叠地一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到3张饼的1/4。既3/4张饼。在第一问题的基础上又去解决“九张饼,又该怎样平均分给四个人?”这样,学生在教师设置的一个个障碍中去探究真、假、带分数的产生过程,从而获得新知,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学生汇报展示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数学模型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描述性的语言来叙述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真分数与假分数以及带分数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学生自己举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反思本课教学,有三点启示和两点不足,启示是:一,创设故事情境要很好的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为其服务的,别本末倒置。二,要有实践空间。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实践空间。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属于自己的发现、假设、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三,从“独白”走向“对话”。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传统的教学是“独白”式教学,它忠诚于学科,却忽视了学生;体现了权威,却淡化了民主;追求着高效,却忘记了意义。本堂课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很好的解决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是师生在新课程中的成长之路。只有“对话”,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不足之处: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但由于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受时间的制约,往往学生的探究不深入;其次,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语言描述的规范性、逻辑性和严密性。在数学课堂中应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作为一项基本的能力,良好的习惯来培养。

  小百科:饼,汉字,拼音为bǐng,指扁圆形的面制食品。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1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对对碰(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

  师:我说5、

  幼:我对5

  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5可以分成1和4

  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5可以分成4和1

  2、复习2、3、4、5的分法与几种,引导出6有5种分法。

  3、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分解与组成》。(出示课题,领读两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积木,探索6的五种分法,并把探索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2、小朋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汇报操作结果。哪位小朋友来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发言,并把他们的记录结果板书到黑板上,并比较)

  4、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合式,有什么发现?(提示: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这叫递增,而右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这叫递减。还有两组数字位置互换了,但总数没有变。这就是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

  5、请幼儿演示6的5种分法。

  6、领读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

  三、结束部分。

  1、小问号的时间到了:他要检查我们小朋友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数字。

  (2)(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点。

  2、做游戏:今天这节活动课小朋友们学习了6的分解与组合,知道了6有几种分法?(5种)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

  老:小朋友,告诉我,6可以分成1和几?

  幼:刘老师,告诉你,6可以分成1和5.

  .......

  四、延伸活动。

  我们班的小朋友果然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6的分解和组成,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每人布置一个任务,如果小朋友现在有6个桃子,老师想让小朋友分给你的爸爸妈妈吃,那应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分给爸爸妈妈好不好?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15

  活动目标:

  1、知道快速跑的方法:注意力集中,快速前后摆动双臂。

  2、提高快速应变奔跑及身体协调能力,且在快速跑的时候不与他人碰撞。

  3、愿意参与游戏,能在游戏中感受合作的快乐以及救出同伴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材料投放:母鸡、狐狸头饰各1个、小鸡头饰若干(和幼儿人数相等)、“虫子”(饮料瓶、易拉罐)若干、录音机、磁带(《老母鸡》音乐)。

  2、情境创设:布置“小鸡家”和“狐狸家”的场景。

  3、经验准备:幼儿之前学会儿歌《鸡妈妈和鸡宝宝》。

  活动过程:

  1、进场。

  幼儿戴好小鸡的头饰。“鸡妈妈”(教师)带幼儿在《老母鸡》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活动场地,音乐停止,鸡妈妈说:“鸡妈妈我真能干,看看我今天生下了哪个蛋宝宝!”幼儿随即蹲下做蛋宝宝,老师巡视。

  2、根据儿歌《鸡妈妈和鸡宝宝》进行热身。

  (1)鸡妈妈边巡视边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幼儿答“我们伸出小脑袋!”(带幼儿活动头部)

  (2)鸡妈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幼儿答:“我们伸出小翅膀!”(带幼儿活动肩、臂部)

  (3)鸡妈妈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跳出蛋壳了!”(带幼儿活动腰、腿部)

  (4)鸡妈妈问:“谁知道我们出去玩时应该怎样走?”引导幼儿说出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并进行队列练习。

  (二)跑的动作练习

  1、预设情境。

  鸡妈妈:“宝宝们越来越棒,现在妈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本领:小鸡捉虫(模仿捉虫的动作),如果在找虫时遇见了大狐狸,我们可要赶快跑回家里。”

  2、练习快速跑的动作,向幼儿强调要快速前后摆臂。

  3、教师示范跑的动作。请个别动作协调的幼儿上来示范跑的动作,幼儿一起原地模仿练习,教师指导。

  4、进行“小鸡捉虫”的游戏。

  (1)带鸡宝宝到树林里找虫吃,遇到狐狸后快速跑回家里。

  (2)在家里“鸡宝宝”查询有没有丢失同伴,并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教师在旁指导。

  (3)带鸡宝宝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轻轻跑出去躲到大树后面,等鸡妈妈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时注意不要和同伴相撞。

  (4)锻炼快速跑的能力:鸡妈妈再次带宝宝捉小虫,捉到后把它快速带回家,可别让狐狸给抓走。

  (5)“太阳下山了,我们赶快回家吧!”。鸡妈妈带宝宝回家,回到家中分享食物。

  (三)教师点评,活动结束

  1、今天,小朋友们都表现的很出色,跑的'时候都没有互相碰撞到。但是有些小朋友跑的有些慢,手臂跑的时候没有甩开,下次把手臂甩开,就能跑的更快了。

  2、收拾场地,带幼儿回活动室休息。

  活动反思:

  体育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不仅能玩的痛快,还能从中得到体能锻炼。

【幼儿园数学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02-26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1-18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分类》07-11

[优秀]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4篇10-08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8-19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06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9-04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8-04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