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折线统计图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折线统计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折线统计图教案1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科书第116~118页上的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做简单分析。
2.在观察、对比、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
教具准备
各类统计图表,有关非典的统计图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03年春,我国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在抗击"非典"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人数。
2.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
师: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能很直接地看出"非典"病人数量的哪些变化?
生1: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113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122人;5月6日新增"非典"病人70人;5月11日新增"非典"病人42人;5月16日新增"非典"病人28人;5月21日新增"非典"病人8人;5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5人;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1人。
生2:其实,从统计表上可以直接看出当天新增"非典"病人的人数。
师:总结得很好。
生3: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
师:统计表能很快了解到具体数据,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病人数量的多与少。
3.揭示课题。
师:如果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来吗?其实整理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板书:折线统计图,并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折线统计图)
二、分析研究,探寻特点
1.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师:仔细观察北京地区2003年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项目?
生1:我发现折线统计图上有名称、时间。
生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一样,横向表示日期,纵向表示人数。
师:你从折线统计图中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1:折线统计图上还有许多的小点,这些小点都用折线连起来。
生2: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他们的倾斜程度还不一样。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不但看到折线统计图有点,有折线,还看到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而且它们的倾斜程度也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围绕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折线上升和下降、折线的倾斜程度讨论以下三个问题。(师课件出示)
(1)从图中的各个点,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从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从折线倾斜的程度又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师巡视,指名回答。
生1:图中的第一个点表示的是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后面每个格点上的点,表示的是相应时间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
师:你从哪儿知道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生1:5月1日的点最高,所以那天新增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的点最低,新增病人的数量就最少。
师: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
生2: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折线。折线上升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还在增多,折线下降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在减少。
生3:折线上升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非典"病人的数量增加速度快;倾斜程度小,说明"非典"病人的数量增加慢。
生4:还有,折线下降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新增"非典"病人减少的速度快;程度小,说明新增"非典"病人减少的速度慢。
师: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时候?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呢?
生5:4月26日到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是从5月1日到5月6日。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并简单说明一下"非典"病人数量变化的情况吗?根据变化情况,你估计6月份"非典"病人会怎样变化?
(抽生回答,全班进行评价。)
师:正像大家所估计的那样,6月份新增"非典"病人数量越来越少,正是大家的.同心协力和正确认识,防治非典,才让新增病人减少。请大家根据刚才交流的信息,独立完成书上第117页(1),(2),(3)题。
(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议一议
师:根据刚才对折线统计图的分析,请大家小组讨论,说说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条形统计图比,它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生1:折线统计图很容易看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生2:它还能够看出一件事情的变化趋势。
师: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相比,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与少,而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及它们的倾斜程度,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有很多数据的时候,折线统计图更简洁。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
师:生活中,有许多的现象都有上升与下降的变化情况。比如我们城市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老师边说边用手势比划)让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书中描述的生活现象。
(1)从春天到秋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
教师逐条出示,学生思考后,进行比划,抽一生边比划边进行解释。
师: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现象有数量的上升或下降的情况?把你想到的比划给同桌看,并解释给同桌听。
2.第2题。
(1)出示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评价时,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3)结合第3个问题,思考:这些折线统计图有用吗?它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小结: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帮助销售经理及时调整进货,可以让消费者把握消费的时机。
四、总结反思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吧。
根据交流情况,师生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折线统计图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例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说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吗?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在比较两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时,重点要引导他们根据两条折线的走势做出判断,也可以通过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xx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做出判断。
2、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看图回答问题,从中得出以下分析结果:拥有电话的家庭用户在1998-1999年间增长最快,拥有电脑的家庭户数在20xx-2003年增长最快。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从20xx年起这个班所有的家庭都已经拥有电话,而到20xx年大部分家庭也已经拥有了电脑。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很快的。
3、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根据统计图里的数据,开始看到水仙花的芽和根分别是第8天和第4天。从图中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较慢,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迟,
激发兴趣:找一种植物种子,做一次这样的实验。
4、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横轴表示的是飞行时间,纵轴表示的是飞行高度。
看图回答三个问题,了解这两架航模飞机的飞行状态。
5、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两组数据独立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他们注意根据统计图右上角的图例正确选择实线或虚线表示相应的数据。注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评点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技巧。
在通过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时,认识到这两个城市气温变化情况正好相反,并产生了解这种现象原因的心理需求。
三、拓展延伸,总结评价
1、阅读“你知道吗”:结合分析第6题时产生的“为什么气温变化情况正好相反”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上海和悉尼的气温为何相反,再组织适当的交流。
2、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折线统计图教案3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xx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4月26日~5月31日)
(图略)
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
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
(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
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四、布置作业
折线统计图教案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第二课时P P23 例2、P24练一练,P25~P26练习四第2、5、6题。
●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促进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统计意识。
情感态度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23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统计图?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出示地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所以气候也是变化多样。今天我们来看看两个地方的降水情况!
(一)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出示例图1
(1)仔细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说说: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你知道青岛市20xx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多吗?哪个月最少呢?
(2)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
2.出示例图2
(1)观察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2)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点?
师指出:像这样的只对某一项目的数量进行统计的折线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单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单式)
3.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师相机补充: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板书:易看出变化趋势)
(二)复式折线统计图。
1.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1)比较:你能快速地比较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像这样把两张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你们觉得方便吗?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2)对,如果要把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中的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把这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在一起,这样比较方便。(出示青岛市、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
你能给这张统计图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怎样才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呢?
对,我们可以在右上角加一个图例。(出示图例)现在知道了吗?这幅统计图完整吗,还差什么?
(2)你能找出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不同的地方吗?
3.综合处理信息
(1)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
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以及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板书:便于比较)
(2)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4.自学例2
⑴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⑵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⑶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在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看来它在我们生活中作用还真不小呢!
四、自主探索,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
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提问: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师相机补充:完成复式统计图时,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同样,要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多媒体出现绘图过程。(相机板书:描点、标数、画线、统计时间)
4.出示某地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回答问题。
折线统计图教案5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2.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教师指出,从条形统计图里只是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不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指出:这种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上面内容,教师指着图说明。)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提问: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其特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相同的地方都是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表示多少的是用直条的长短,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在图中描出各个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
因此,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从折线的'起伏,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教学例3。
出示例3:(课本第62页)
理解题意后,教师提问: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确定水平射线的长度和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高度;都是用
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都要写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和单位。)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要画直条,折线统计图先根据数量描点,并依次把相邻两点连接成一条折线,再在各点旁注明数字。)
学生弄清楚上面的问题后,教师介绍具体制法。
①描点。
教师先描一月2C的一个点,再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试着描点。
②连线。
教师指导学生顺次连线。并提醒要写上标题、单位和制图时间。
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和制作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
四、全课(略)
折线统计图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 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 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折线统计图教案7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的多少和变化趋势进行比较。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学情分析:因统计知识分散于各册教学之中,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肯定会有一些遗忘,但通过教学牵引能唤起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五年级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单复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之后教学。可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五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能力。对信息技术手段也感到有兴趣。在教学时适当安排学生熟知的奥运会和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为学习资源,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图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时候的场景?
生:运动员们获金牌时的场景。
师:是的,我们的运动健儿们经过奋力拼搏在运动会上为我们祖国争得了许多荣誉,让我们中国的国旗一次又一次的高高飘扬在运动会场,让我们的国歌一遍一遍地在运动会场奏响,我们为他们而感到骄傲!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历届运动会上的具体表现和与其他国家相比表现又如何呢?
生:想!
二、探索新知
1、师:老师这有一份”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呢?
生:略(同学们一般会从中国和韩国分别在这6届亚运会上得到金牌的块数进行回答)
2、师: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好呢?为什么?
生: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因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直观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师:折线统计图是怎么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呢?(请同学拿手指出来比划折线的'起伏)
师:(给予肯定)老师将”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得金牌情况“绘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在这两个折线统计图中,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学生观察图形,说一说金牌的变化情况。
3、师:如果我想把两国这几届亚运会上获得金牌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比方便吗?
生:不方便。
师: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发现用两个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比较起来不是很方便,再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引发学生思考,能不能把两个折线统计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肯定并赞扬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尝试画一画
(1)学生直接在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上画出中国的,画前请同学们想想,要在同一个统计图里表示出两个不同的量,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把他们区分开来呢? (学生不难发现应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画的怎样,下面同学画得都和他一样吗?有补充吗?
生:应该有图例,比如用红色代表中国,蓝色代表韩国,这样别人就能一目了然。
师:还有补充吗?
生:应该把原来的标题换成”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逐步完善复式折线统计图)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统计大家庭里的又一位成员”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3)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和以前学过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制作方法上大体相同,都是先找点,标数据,再顺次连线;不同点:要用不同颜色的折线表示出不同的量,要有图例和能表示出这个统计图所包含意义的标题(老师结合图讲解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复式折线统计图除了具有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还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回答完下面的问题就知道了。
4、回答例题中的问题(要求学生不仅能直接回答题中的问题,而且要说一说你是怎样从统计图中看出来的。比如第(2)个问题,无需在意两个数量的多少,只要看两条折线的接近程度,越是接近,就说明数量相差越少,反之亦反;根据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便于比较分析(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生:分析问题从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师:那我们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一起来试着分析分析与我们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吧!
三、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设计意图:突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对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并能说明一个统计图里还可以同时表示出更多的量)
(1)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
(2)小组讨论:出示北京环境变化前后的图片及近十年北京、青岛和南昌雾霾天数统计图请同学们进行比较分析,感悟环保的重要性!(设计意图:倡导环保意识!)
四、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对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应用于生活,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
五、练习
板书设计:
表示数量的多少;
(复式)折线统计图 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便于比较分析)
折线统计图教案8
一、课题:
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8~109页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习。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xx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出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课本115页第6题 九、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点 数量的多少 线 数量的增减变化
上升——增加 水平——不变 下降——减少
九、课后反思:
略
折线统计图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第37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1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量的变化过程作简单的描述。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在教师帮助下进行绘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出示:反映同一统计内容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一幅(图略)。
1、请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观察统计图,同桌或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师生共同评价并概括出:相同的地方: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和纵横轴;
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上的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2、讨论:比较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
(1)学生讨论。
(2)反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3、想一想:通过刚才的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制作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
二、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1、出示例2:某地20xx年各月平均气温
(1)思考题:根据题目中的最高平均气温,纵轴上1格表示几度较好?那么纵、横轴各要画多少长?
(2)学生尝试绘制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交流。(投影仪)
(1)展示作品
(2)说说制作过程
(3)教师概括制作方法
三、读图练习
1、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能否说说这个地方20xx年全年气温的变化情况?你认为全年气温变化的转折点在哪里?
4、你还能从图中想到什么?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四、练习(读图与画图)
1、试一试。
2、练一练。
折线统计图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4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知道的特点。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习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人民的卓越智慧,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增强审美意识。
二、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迁移类推,学习新知。
三、教学重点
掌握制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四、教学难点
弄清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五、教具学具准备、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纸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六、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的特点。
(1)介绍的特点。
(出示的投影片)
教师: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的认识,为学习制作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平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出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线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做?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12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射线的长度。(水平射线长6厘米。)
师: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画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0.4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出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在垂直射线上画7等份,每份大约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像教科书第62页那样的。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谁能说说制作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要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七、随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2、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学会看)。
八、板书设计
某地20xx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11
课前准备:
由于学生是在一年以前学习过了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尽管折线统计图还没有正式学习,但从其他一些媒体中是见过的,学生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为了唤起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回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然呈现折线统计图,课前预设了一项作业:通过报纸、书刊、电视或网络了解并收集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收集的各式统计图表,引入新课
1、交流并展示同学们课前收集的统计图或统计表。(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中的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展示)指着折线统计图问学生:你们知道他们的名称吗?这就是我们在本单元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2、老师也在课前进行了调查,用多媒体或挂图出示“非典”图片。介绍20xx年发生在我国“非典”期间的一些事例。在讲到全国人民都很关心北京这个“非典”重灾区的情况,报纸、电视和网络每天都要公布新增病人的人数,这也是全国人民了解疫区情况的重要途径时,同时出示教科书提供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这两份统计图表。
(1)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请上台来指着统计图或统计表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的信息主要包括:不同日期所对应的人数和不同人数对应的日期,以及新增病人最多与最少的日期,其中可能会有个别学生能说出新增病人人数越来越少。
教师:刚才我听到有个别同学说新增病人人数越来越少,你们觉得是这样吗?是怎样看出来的?(请这个学生上来讲一讲)
教师:这个信息在当时可重要了,让人们心理安稳了许多。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信息只有少数同学看到了?如果把它换成这种形式的统计图,这个信息就很明显了。(出示折线统计图)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
1、师:从折线统计图上你都看到了些什么?(通过看图,学生明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一样,有统计图的名称,统计的时间,统计图的横向表示日期,纵向表示新增病人数。)
2、师:请同学们观察统计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是怎么看出来的?(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说说)
学生:我看到了5月1日对(对应)的点最高,说明这天新增病人最多。
学生:我看到了5月31日对应的点最低,说明这天新增病人最少。
学生:我看到从5月1日以后的线在一直往下走(用手势在边说边比划),所以新增病人在不断地减少。
学生:我看到从4月26日到5月1日,新增病人还在增加,因为这个时间的线段在往上走。
教师:同学们不仅能说出新增病人的变化情况,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点的位置来说明人数的多与少,从线段的上升和下降说明人数的增加和较少。很了不起!
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了5月1日以后的新增病人在逐渐减少,那么是不是每个月减少的人数都一样呢?能不能从图上看出来那个月人数减少得最多呢?(学生讨论)
学生:每个月减少的人数,我可以将挨着的两个点的人数相减,再比较就可以知道了。
学生:不用那么麻烦,我只要看哪一段斜得最厉害,这期间的新增人数就减少得最多。
教师:他说“那一段斜得最厉害”是什么意思?谁听明白了?
学生:我知道,比如说5月1日到5月6日,竖着看,人数减少了2?5格,1格代表20人,2?5格大约就减少了50人。在看5月6日到11日,也是竖着看,人数减少了1?5格,大约减少了30人。
教师:把相邻两个点竖着比较,看人数的减少情况,是个好办法。谁再来说说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我发现相邻两个点横着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竖着减少得越快,这部分的线段就越陡,说明人数减少得越多,也可以说,如果线段越平,人数减少就越少,就像26日到31日那样,减少的人数最少。
教师: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线段倾斜的程度就表示了人数减少的快慢。
3、根据折线统计图独立完成第117页下面的填空。
教师:请同学汇报自己是怎样填的,并说明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学生:第1题新增病人在5月1日最多,达到122人,以后人数在逐渐减少。因为5月1日的点最高,所以人数最多。达到的人数我是从统计表中看到的,统计图上看不准确。因为在5月1日以后的折线都在不断下降,所以人数在逐渐减少。
学生:新增病人减少最快的时间是在5月2日到5月6日,减少了52人。我发现从5月2日到5月6日的线段下降得最快来找到的,减少的人数也是从统计表中查到的。
学生:我觉得6月初的新增病人的人数会更少,说不定没有了。
教师:做出这个预测有道理吗?依据什么?
学生:看这个折线的变化就知道,新增病人人数越来越少,折线越来越向下降,所以可以估计6月初的新增病人会更少。
教师:怎么理解?
学生:就是看折线一直往下降的趋势。
教师:看“趋势”来做预测,很有道理!
【简评】
该案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既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已有统计知识的回忆,又能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地引入折线统计图,同时丰富的统计图表还能为统计知识的后继学习留下一些直观印象。
二是在折线统计图之前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认读中,抓住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对于“新增病人人数越来越少”这个重要的信息只有少数同学能看到的现象,直接换成折线统计图形式后,学生明显感觉到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是教师将认识折线统计图分成了两个环节,在第1个环节中,给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发现的空间,在学生容易看出的现象中,突出落实在折线统计图中点的位置与线段上升与下降的认识。尤其在认识线段的倾斜程度就表示人数减少的快慢这个教学难点上,教师让多个学生用自己语言来表达,教师用不多的语言,抓住学生话语中有价值的字眼,如“斜得最厉害”、“把相邻两个点竖着比较”来引导全班同学去理解、咀嚼与分享,使学生的思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不断地升华。第2个环节则是一方面巩固前面的认识,并着重将怎样看“趋势”和以此进行预测落到了实处。
折线统计图教案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2、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小组的交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合理的预测。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每个学生一张画有折线统计图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对北京奥运会的哪些地方印象最深?
(开幕式、闭幕式、比赛现场)
你知道这是第多少届夏季奥运会吗?
你知道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取得多少枚金牌吗?
其实,我国自1984年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经历了连续7届比赛,在这7届比赛中,我国奥运健儿获得了许多金牌。
二、探究新知
1.单式折线统计图
(1)出示1
请看,这是1984—2008年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统计表
1984—2008年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统计表
教师:以上统计表可以做成哪种统计图?理由是什么?
如果想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制成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你能说说怎样画吗?(描点、标数据、连线)
(2)小组合作
要求:二人共同商量,一人执笔,一人检查。
展示:投影出示。
(3)回答问题。(为了便于观看,课件出示)
教师:中国在哪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最多?哪届做少?
最多的一届和最少的一届相差多少?
中国代表队在历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的总体趋势怎样?
(4)你知道在奥运会上中国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是哪国吗?
这是“金牌大户”美国在这7届比赛中,获得金牌数的情况。
1984—2008年奥运会美国获得金牌数统计表
教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获得有关美国的哪些信息?
2.复式折线统计图
(1)质疑
教师:中国和美国在哪一届奥运会上奖牌相差最多?
在哪一届奥运会上奖牌相差最少?
教师:同学们这样容易比较吗?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容易比较?
(把两幅图合为一幅)
(2)合并
教师: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就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
(3)细化要求:(进一步质疑)
教师: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觉得还有没有值得我们进一步修改的.地方?(学生如果能想到,最好。如果不能,则教师引导)
①图例
教师: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上有两条折线,你能分出哪一条代表中国,哪一条表示美国吗?怎么办呢?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往往会用线的虚实、折线的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方法来区分各条折线。并把区分的方法用简单的图例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②标题
教师:你能告诉大家这是一幅表示什么内容的统计图吗?(加标题)
3、点明课题
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像这样,一个统计图中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4、回答问题(为了便于观看,出示教师做的统计图)
教师:这次我们可以轻松回答问题了。
(1)哪一届奥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多?哪一届相差最少?
(2)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5、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开动脑筋,学会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提高
教师:为了增强体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天穆小学开展了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秋季运动会,你愿意来天穆小学看看吗?
1、以下是穆欣和回媛媛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一个星期进行训练的情况。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穆欣和回媛媛第一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7天呢?
(3)穆欣和回媛媛的跳绳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4)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5)揭示结果:穆欣获胜。
2、这是“奥运我先行”学生运动会上五(1)班、五(2)班参加篮球比赛前4场的成绩。
(1)小组讨论:如果要看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制成哪种统计图合适?
(2)如何制作呢?你能不能提示给同学们制作时应该注意什么。
(3)小组制作
提出要求
根据自己组内情况可以一人制作,一人检查:也可以每人制作一个班级的折线。
(4)回答问题
两个班的篮球队第一场比赛时成绩相差多少?第四场呢?
两个班级的变化呈怎样的趋势?
从图中看到两队的比分怎样?
你能预测第五场决胜局的成绩吗?
揭示比赛结果。
预测只是根据事物的变化趋势进行合理的推断,但并不是最终的结果。最后的结果还要取决于运动员在比赛时的身体、心情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吗!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一样,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否定自己,只要相信自己,你就会成为人生旅途中的胜者。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后,你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认识?
简短的师生、生生评价。
折线统计图教案13
一、说教学内容
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
二、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
以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xx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为材料引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效教学资源。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教师叙述: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每个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他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你们又了解到哪些信息?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折线的上升说明什么?折线的下降又说明什么?从而突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这一特点。
(三)强化应用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P38 A级部分内容来加深对折现统计图的认识,并进一初步做出预测。巩固练习中尝试独立思考交流。此题检验学生是否看懂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分析;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的能力。
三、说目标达成
折线统计图从学生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
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后,教学观察折线统计图时,我分了二个层次让学生思考。第一,让学生观察表格,能得到哪些直接信息。学生能看出图上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这是表面的信息。第二,让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月到几月?降得最快呢?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演示展示知识的生长过程。一开始出现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又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这些前面学生已经学过)然后将条形统计图进行变魔术,让一个个的长条隐去,只剩下最上面的一横,后来索性缩成一个小点。最后再将这些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就变成了一幅折线统计图。用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特点这一教学难点。
五、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着重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统计图,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我通过气象小组测得的20xx年上海市气温情况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粉笔字写的不好,需要加强。
折线统计图教案14
[设计意图]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 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 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 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 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 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 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 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折线统计图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讲述:拆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二)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个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多少摄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4)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6)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某地20xx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相关文章:
折线统计图教案03-02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03-30
折线统计图教案(经典15篇)03-12
《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02-16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03-28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2-21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6-24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2-27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