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4 09:09:4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1、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读:“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二、自读《游园不值》

  三、学《游园不值》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古诗

  4、反馈:齐读1、2句,练写“屐、扉”两字。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来汇报一下

  “怜”“应”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应”“怜”的含义。

  诗人游园心切、然而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2)、正当诗人垂头丧气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了什么?(一枝红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

  引导学生说成感叹句、反问句

  a、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呀!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啦!)

  b、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外来了吗?)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读)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

  5、诗人兴冲冲地来游园寻春,结果只看到了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为什么就那么高兴了。

  6、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满园的春色?(课件展示满园春色)

  7、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

  师: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读。(读后问:跟我们今天学的哪几句诗联系得起来的?)

  四、体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同学们,是什么唤起了我们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再指《游园不值》最后两句。

  其实,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五、配乐朗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钞、炫、橱、菲、揪、怔、灼、襟”,会写“钞、票、炫、橱、菲、揪、瞬、嘉、颁”,能正确读写“钞票、炫耀、价格不菲、一瞬间、嘉奖、颁奖、诱惑、后悔、依然、橱窗、协商、淡然一笑、不解”等词语。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3.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钞、炫、橱、菲、揪、怔、灼、襟”,会写“钞、票、炫、橱、菲、揪、瞬、嘉、颁”,能正确读写“钞票、炫耀、价格不菲、一瞬间、嘉奖、颁奖、诱惑、后悔、依然、橱窗、协商、淡然一笑、不解”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钞、炫、橱、菲、揪、怔、灼、襟”,会写“钞、票、炫、橱、菲、揪、瞬、嘉、颁”,能正确读写“钞票、炫耀、价格不菲、一瞬间、嘉奖、颁奖、诱惑、后悔、依然、橱窗、协商、淡然一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当你做错了事,犯了某种错误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讲的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在别人的帮助下承认和改正错误的故事。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理解词义

  (1)炫耀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夸耀)

  (2)价格不菲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价格昂贵?。

  (3)诱惑什么意思?文中说谁诱惑了谁?

  (4)焦灼什么意思?(着急)

  (5)懊悔什么意思?近义词是什么?(后悔)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5、试着给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家境贫寒的库伯一时经不住诱惑,捡起了同学丢在课桌下的十美元钞票。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讲库伯走出教室后就后悔了。

  第三部分(第4—9自然段)讲丹尼斯的爸爸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库伯用特别的方式承认了错误,将十美元钞票还给了丹尼斯。

  第四部分(第10—12自然段)讲多年以后,库伯也成了一名警察,由于他勇敢正直,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获得了总部的嘉奖。

  按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讲童年的库伯在教室里捡起了同学丢在课桌下的十美元钞票,是丹尼斯的.爸爸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库伯用特别的方式承认了错误,将十美元钞票还给了丹尼斯。

  第二部分(第10—12自然段)讲多年以后,库伯也成了一名警察,获得了总部的嘉奖,在颁奖会上库伯将小太阳还给了颁奖的丹尼斯的爸爸。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同桌互读

  2、小组分段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1、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库伯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2、读第2、3自然段,画出描写库伯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库伯是小偷吗?为什么?

  (1)库伯在什么情况下犯了错误?

  (2)丹尼斯的爸爸是如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的?

  (3)有感情地读课文。

  3、库伯没来得及改正错误,事情被发现了,丹尼斯的爸爸来到学校,班上

  的同学们是怎样议论的,库伯是什么表现?

  4、如果此时你是库伯,你会怎么办?

  5、丹尼斯的爸爸向同学说了些什么。他采取了一个什么办法,结果怎样。此时丹尼斯的爸爸是如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的?

  6、此时如果你是库伯,看到丹尼斯的爸爸这样的做法,你会怎么想?

  7、事情解决了,库伯把钱还了回去,通过这件事你认为库伯是个什么样的

  孩子?(诚实、知错就改)

  三、读后交流

  先进行小组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读句子,给加点的部分换个词语。

  1、最后,库伯决定找个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钞票还回去。

  2、警察父亲也只是淡然一笑。

  四、拓展活动

  演课本剧。

  五、巩固练习

  1.读生字卡片,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抄写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

  六、作业:

  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语文教案 篇3

  第2课时卖炭翁

  教学目标

  1.了解与本课有关的文学常识及本课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以卖炭翁为典型代表的广大劳苦人民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新乐府诗《卖炭翁》。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那《卖炭翁》作者是为何事而作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唐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这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的杰出诗篇。

  2.讽喻诗有什么特点?

  特点: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卖炭翁》一诗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苦难,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鞭挞和抨击。

  3.介绍“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夺去了,宦官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实为掠夺。

  目标导学二:理清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1.这是一首叙事诗,我们说叙事诗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那本文的叙事要素是什么呢?

  明确:地点——市南门外。

  人物——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事件——记叙了卖炭翁烧炭运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板书:烧炭—运炭—抢炭)

  2.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3.“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外貌描写。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明确:心理描写。天冷可自己身上“衣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目标导学三:感受对比,体会作者情感

  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明确:(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3)“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强烈对比之中写出了卖炭翁为生活所迫的悲苦无奈,“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小结: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危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怀着对人民深切的同情写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诗歌当中的一首。它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但《卖炭翁》的意义远不止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仿佛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鱼的、织布的人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卖炭翁》这首诗不仅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全诗通过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经过,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为百姓鸣不平,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本文的教学目标在此次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实现了,学生对诗歌的描写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掌握得不错,这种以学生理解分析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比较适用于较浅显的诗文篇目。

  不足之处学生们在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中,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本文所反映的深刻的社会情感和现实意义,需要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明白现在的美好安稳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语文乐园(七)中字、词、句的学习内容表现出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紧密结合,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内容在理解、运用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尝试调整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主发现,帮助学生理解。鼓励实践,灵活运用。力求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含有多音字的词语,掌握6组多音字。

  2、在读四字词语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学习经验观察、发现词语中的有趣现象,积累词语,学习运用词语。

  3、通过读句子,体会关联词“不仅……而且……”的并列关系,照样子仿写句子,学会用“不仅……而且……”说话。

  4、通过读成语故事,感受成语的蕴意,积累成语。

  5、运用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对电脑的功能形成较完整、全面的认识,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主动地利用电脑进行学习和交流。

  6、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体验生活,敢于想象,大胆创造的品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田字格卡、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来试试”部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又到了语文乐园的时间,让我们乘着幸福快车出发吧!

  二、词语之家

  1、由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并反馈。

  2、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全班齐读词语。

  4、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

  三、成语之家

  1、你们瞧,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乐园。这儿有两扇门,你们想先进到哪儿去看看?

  (出现“想”“新”两字。)

  2、这是两个什么字,让我们来读一读?(指名认读两字)这两个字里藏着些什么呢?想看看吗?

  3、出示想的三个成语。自由读一读,并反馈。

  4、出示新的三个成语。

  ①你发现城市有哪些变化?

  ②这不断变化更新的生活给了你什么感受?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词语“日新月异”“万象更新”“推陈出新”。)

  这么欣欣向荣的景象就在这些词里表现出来了。

  该怎么读好呢?谁来试试?

  5、我们看了这么多,想了这么多,再来一起读读这些词。记住它们吧! (指读、带读、齐读、分组读等形式认读、记忆。)

  四、句子之家

  1、(出示挂图)看看这新式房屋,说说它是什么样儿的?(指名回答)

  过渡:读一读这句话,看看它是怎么介绍的?

  2.(出示例句:它不仅形状特别,而且功能也很特殊。)

  (1)读一读句子,你发现这新式房屋有什么特点?(形状特别、功能特殊)

  (2)再读一读句子,句子中除了写出这两个特点,你还有什么发现?

  (句子中还用了“不仅……而且……”这两个词。)

  (3)小结:看来,我们可以用“不仅……而且……”这两个词将事物的两个特点串起来写成—句话。

  3.(出现长江大桥、水果图片)

  (1)说说它们分别都有什么特点?(学生看图回答)

  (2)你能用上“不仅……而且……”来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长江大桥不仅美观,而且坚固。

  苹果不仅香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4、想一想你熟悉的事物的特点,还能像这样来说句子吗?请你来试试。

  (在学生说句子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正确运用“不仅……而且……”)

  5、大家说得很好,请你把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写下来。写的时候,请注意字的大小写均匀。

  6、展示学生写的句子,全班欣赏。

  五、故事之家

  1、 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

  2、 指名读。并正音。

  3、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与发现”和“我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进行“探究与发现”

  1、(cAI:乐乐坐在电脑前)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老朋友乐乐在于什么呀?听听乐乐是怎么说的。

  (CAI:乐乐笑着说:“我正在电脑上画画呢!你们利用电脑做过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

  2、你们利用电脑做过这些事情,想对电脑说些什么呢?乐乐也在夸电脑呢!你们听。

  3、(CAI:乐乐说:“电脑的本领可真大。它能写字、能画

  画、能……”)

  你还知道电脑有什么本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

  二、鼓励创想,完成“我的作品”

  1、请你也来发挥你的奇思妙想,说—说你还希望电脑能干什么?

  2、 请把你的奇思妙想写在卡片上,注意把句子写完整。

  3、 学生书写,最后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阅读一篇文章就是打开阅读世界的一扇窗户。这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可以采取图文结合,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低年级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注意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新笔画“乛”。

  2.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3.认识大自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图片)创设情景,引出课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2.引入新课《秋天》。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读文要求对照拼音把字读准确、画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

  4.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

  (2)教师引导开火车读。

  (3)小老师带读。

  (4)指导学生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

  (5)教师引导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6)组织学生游戏。

  5.指导学生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引问: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

  2.引导学生看图第2个自然段引问。

  (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话写什么?

  (2)大雁是怎样飞的?

  (3)理解“一会儿”。

  (4)引导同学找“一”字的不同读音。

  (5)指导学生朗读。

  3.引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读课文,回答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说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啊”表示什么?

  (3)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4.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出赞美之情。

  5.指名读。

  6.引导齐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看图,背诵。

  2.师生会背。

  3.指名背诵。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整节课中,利用多种形式的自由读,分段读,齐读,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了学生发现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使学生认识了自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创设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1。 自读感知

  2。 理清本文的感情线索

  3。 探究阅读

  第二课时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荷塘月色图,提问:请两位学生谈他们印象中的荷塘景色。教师引入:我们学习散文重在鉴赏品味语言,理解散文的意境。有人把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文称为“白话美术文”,这体现了他散文的.什么特点?

  点拨:绘画美。第4、5、6节体现了这个特点。现在我们不妨把作者手中的笔看作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给荷塘拍照的?

  第4节:远→近,上→下,静→动; 第5节:上→下,正面→侧面;

  第6节:外→内,远→近→远。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这三段文字,发挥想象力,把“文字看出一幅画来”(叶圣陶语),让学生说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作欣赏分析。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谈。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随文学习本课的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同学们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切身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2、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励学生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板书:条约)同学们,你们知道“条约”吗?结合预习说说你对“条约”的了解。

  2、解释“条约”:国与国之间签定的有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文书。

  3、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有趣的条约:儿童和平条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鼓励学生读题质疑,部分解疑。

  (1)儿童和平条约和其它条约有什么不同?

  儿童和平条约不用强制别人执行,它表达的是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儿童和平条约签定的原因和时间?

  1986年为联合国“国际和平年”。这一年,全世界围绕“和平”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之一就是签定一项公约——“儿童和平条约”。同年9月全世界儿童聚集在美国,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在条约上签字。代表中国在条约上签字的是11岁的小学生刘玲。

  (3)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带着我们的好奇心走进课文。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自己认为难懂的词句做上记号,联系实际想一想。

  3、小组内互帮互学,交流自学情况。

  4、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注意:多音字“给”在本课的读音。

  5、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要求:边读边想,条约有些什么内容?

  (2)组内交流。要求:试着关上书说一说。

  (3)指导学生概括条约内容:向往和平——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创造和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课文条理。

  2、交流:儿童和平条约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儿童共同的心声,这心声是什么?(相机板书:和平)

  3、过渡:我们初读课文便读出了全世界儿童的共同心声。如果再走进条约,细细品味,我们还能够体会出条约蕴涵的那份执着以及儿童维护和平的决心。下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条约。

  四、指导书写

  1、小组内自由识记、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四课,知道了全世界儿童的共同心声:希望世界和平!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儿童和平条约》,去体会条约背后蕴涵的那份执着与真情。

  二、入情入境,细读感悟

  1、学习1——4自然段:向往和平

  (1)过渡:和平,世界人民永恒的主题;和平,世界人民向往的生活;和平,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作为“我们世界的儿童,宣告未来的和平。”

  (2)自由读1—4自然段,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相机出示句子:“我们要消灭一切!”鼓励学生质疑:“这一切”指的什么?

  (4)默读1——4自然段,勾画相应词语,小组交流: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5)拓展想象:除了“战争”、“破坏”、“憎恨”等词语,“这一切”还可能指的是什么?(一切与和平相悖的事物)

  (6)集体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朗读)

  (7)播放音像画面,教师激情渲染战乱场面:战火硝烟,肆意弥漫,无数轰炸机从人们的家园上空飞过,转眼间,城市变为废墟,到处是哭泣和呼喊,人与人之间充斥着冷漠、恐惧和憎恨。多少人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多少亲人不得不面对生死离别!看到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你在想什么?想说点什么?(消灭“这一切”,世界渴望和平、向往和平)

  (8)情感朗读。可以引读。

  2、学习5——9自然段: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1)过渡:消灭一切与和平对立的事物,这个世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切换画面,用心发现和平的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惠吧。

  (2)点读5——9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和平世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我们是怎么做的?

  (3)指导读句子,感受和平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4)我们将共享富饶的大地、保卫美丽的天空以及保持河水的洁净,这既是和平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惠,更是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带上我们的这份责任心齐读5——9自然段。

  (5)拓展联想:除了人类这些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和平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拥有什么?又会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呢?仿说句子:(谁)给予我们(什么)———我们将(怎样做)

  3、学习第10自然段:创造和平

  (1)承上启下:没有战争,处处鸟语花香、欢声笑语,那是一个多么美好、和谐的世界啊!人们的生活幸福而舒适,心情开朗而豁达。让我们为了和平、为了现在的和平、永久的和平、大家的和平而努力吧!

  (2)自由读第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不仅有享有和平的权利,同时也有维护、创造和平的义务和责任,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3)只有我们共同携手,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才能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让我们加入和平志愿者的行列,叫响我们的和平口号吧!齐读第10段。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过渡: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创造和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请同学来说说学习本课的收获。

  2、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下来。

  3、介绍一篇诗歌《放飞和平》,读一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有关呼吁世界和平的文学作品,读一读,或者办成小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乐园教案06-08

语文教案(经典)08-10

[经典]语文教案08-03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指导教案11-08

语文教案[精选]10-19

【经典】语文教案10-14

语文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