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案

时间:2024-05-22 08:30:49 教案 我要投稿

比的应用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的应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的应用教案

比的应用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已知:

  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球为空心。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铜球为空心。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铜球是空心的。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

  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

  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比的应用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练习六第10~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初步理解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可以两步计算的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推理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把数量关系说完整。

  (1)苹果和梨一共的千克数=( )

  (2)苹果比梨多的千克数=( )

  (3)每行杉树比杨树多的棵数=( )

  (4)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少加工的个数=( )

  (5)每千克单价x第二筐比第一筐多的`千克数=( )

  (6)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的元数÷每千克单价=( )

  2.引入课题。

  熟悉了一些数量关系,就可以用来帮助分析、解答应用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分析和练习一些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题练习

  解答下列应用题。

  1.商店里卖出4个蓝花瓶,每个24元;还卖出5个红花瓶,每个30元。

  (1)卖出两种花瓶一共收入多少元?

  (2)卖蓝花瓶比卖红花瓶少收人多少元?

  让学生解答,然后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请大家比较一下,求这两个问题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要先求蓝花瓶和红花瓶卖的元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2.商店里卖出蓝花瓶和红花瓶各4个,蓝花瓶每个售价24元,红花瓶每个售价30元,蓝花瓶比红花瓶少卖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

  让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7

  三、对比练习

  1.做练习六第10题。

  (1)让学生解答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在这个算式里先求的什么?为什么要先求第一组和第二组割草的千克数?最后一步为什么要用减法?

  (2)解答第(2)题。

  上学生读题。提问:第(2)题和第(1)题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要求“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多割草多少千克”要先求什么?怎样求?

  这道题会做吗?请大家做在作业本上。(同时指名板演)

  提问:这两题在解答方法上哪一步是相同的?为什么相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先算的两步第(1)题里用乘法,第(2)题里用除法?

  小结:第(2)题要求“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平均每人多割多少千克”,按照数量关系,要先求第一组和第二组平均每人各割草多少千克。根据题里的条件,要用除法来算。

  2.做练习六第11题。

  (1)解答第(1)题。

  读题。提问:要求“两筐苹果一共卖了多少元”,可以怎样想?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学生口述算式,老师板书,并提问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数量。

  提问:你们还有怎样不同的解法?(老师板书)

  这样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提问:这两种解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2)解答第(2)题。

  提问:告诉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第二筐苹果比第一筐多多少千克”,要先算出什么数量,再算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求每筐重量时都用除法?

  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解答吗?请大家试着列出一道算式。

  学生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呢?这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算的?

  四、练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用以前学习的解题思路来分析。在确定每一步要求什么以后,要注意按题里条件之间的联系,用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12、13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14题。

比的应用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掌握5的加法。

  2、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掌握5的`加法算式。

  活动难点: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狮子、老虎、大象、斑马各5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师: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3个苹果)师:再出示一个苹果问:3个添上1个,一共是几个?

  师:引导幼儿说出加法的含义以及4以内的加法算式。

  二、出示教具。

  师:狮子王要给所有的狮子开会,先来了1只狮子(出示1只狮子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4只狮子(出示4只狮子图片)1只狮子再添上4只狮子是几头?

  师:谁来说出算式?(教师边写出算式1+4=5)

  师:老虎妈妈要给所有的小老虎开会,先来了2只老虎(出示2只老虎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3只老虎(出示3只老虎图片)2只老虎再添上3只老虎是几只?

  师:谁来说出算式?(教师边写出算式2+3=5)

  师:大象爸爸要给所有的小象开会,先来了3只小象(出示3只小象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2只小象(出示2只小象图片)3只小象再添上2只小象是几只?

  师:请大家一起说说这道题的算式?(教师边写出算式3+2=5)

  师:斑马老师要给所有的斑马开会,先来了4只斑马(出示4只斑马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1只斑马(出示1只斑马图片)4只斑马再添上1只斑马是几只?

  师:请大家一起说说这道题的算式?(教师边写出算式3+2=5)

  师:小结,5的加法有四道算式题:4+1=5,1+4=5,3+2=5,2+3=5。

  师:引导幼儿观察4+1=5和1+4=5,3+2=5,2+3=5。四道算式,发现他们的秘密。

  师:你们看4+1=5和1+4=5,3+2=5,2+3=5。这些算式有什么变化?

  师:小结,它们数的位置交换,结果不变。

  师:大家把算式读两遍。

  三、玩"谁最快"游戏。

  1、每组做一道必答题(5的加法)

  2、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卡片每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快哪组胜利。

  四、书写算式。

  1、让幼儿书写加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指导。

  五、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如何运算5的加法,并能灵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动中,幼儿跟老师不够配合,课堂不够活跃,可能是后面的设计有点抽象,难度大点,没有针对这里的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设这课。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让小朋友动手摆物体,然后把式子写写出来,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动手、眼、脑,也达到了就这结课的目的。

比的应用教案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P29、P30“百分数的应用(四)”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谈话引入。

  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师:课前同学们到银行调查了有关储蓄的知识,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你们的调查情况。

  组1:我知道人们把钱放到银行是有好处的。可以得到一些利息。

  组2:现在银行可以办各种储蓄卡,如果到外地出差,不用带现金,只带卡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安全

  组3:我们调查了存款的年利率。

  存期(整存整取)年利率%

  一年

  2.25

  二年2.70

  三年3.24

  五年3.60

  组4:我们知道国债和教育储蓄不收利息税,其他的要交20%的利息税。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过年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压岁钱,你觉得怎样处理这些压岁钱呢?

  生:当然是存到银行了。

  二、探究思考。

  师:是啊,存到银行不但能支援国家建设,到期还能得到利息。根据存款的种类和时间的长短,利率是不一样的。咱们就以笑笑的300元为例,如果你有300元钱,打算怎样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时间长一些利息就会多。

  生: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时间太长,需要用钱时取出来,就按活期存款计算利息了,那样利息就少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低一些。

  师:同学们想得很周到,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刚才同学们说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计算。

  (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x年利率x年限,并给出年利率表,学生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学生板书

  300x2.25%x1300x3.24%x3

  =6.75(元)=29.16(元)

  师:从1999年11月1日起,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应按20%纳税,这就是利息税。国家将这部分税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

  师:下面大家再算一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各应交多少利息税?

  学生写完后汇报:

  6.75x20%=29.16x20%=

  师:那有没有不用交利息税的呢?

  生:

  师:对,只有国债和教育储蓄是不需要交利息税的。

  三、练习巩固。

  1、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两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2、小华把得到的2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她准备到期后将钱全部取出捐给“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2.25%计算,到期后小华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3、李老师把20xx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3.60%,利息税率为20%。到期后,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李老师交了多少利息税?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接触到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提出“怎样处理这些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等问题,使学生从中了解储蓄的意义。

  学生己有了储蓄的知识基础,对于存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学生感受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储蓄方式。再引出计算利息的方法。

  由于讨论的问题和数据都来自于学生,这样就使计算利息更具有实际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拓展学生的思维。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属于百分数的具体应用,是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事情。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课内外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思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学习合理理财,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本节课中概念较多,在教学时,应注意在教授解题方法和分析解题思路中,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

比的应用教案5

  活动目标:

  了解自编应用题必须有两个数和一个问题,能编出7以内的数的应用题并说出算式。体验创编过程的成功与快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师:(出示PPT)我们先来复习一下7的分合式有哪些,请小朋友来说一下。

  2.现在,谁能根据7可以分成1合6来列算式,提醒一下,这个分合式可以列出4个算式哦!

  1+6=7,6+1=7:;7-1=6,7-6=1。

  小结:对于加法来说,小的+小的=大的;对于减法来说,大的-小的,对应的那个数就是答案。

  (出示第二张PPT),请小朋友来看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Eg:草地上有1只黄色的蝴蝶,又来了6只粉色的`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应用题吗?有关心弟弟妹妹的情感,能自己设计、制作小礼品。(提示,加法两个,减法两个。)、

  经过第一个的练习,谁能自己说出这一个。

  Eg:草地上有5只灰色的兔子,又来了2只白色的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兔子?列算式,5+2=7

  (根据上一个练习,同样请小朋友说出剩余的3个应用题)

  (出示PPt3)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现在来看这一个,会的举手。

  活动延伸:

  (PPt4)来看图,谁能根据这个图编出更多的应用题,列出更多的算式。

  (根据:树上树下;鸟的大小;尾巴的方向)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比的应用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解题的步骤,能正确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关的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关的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解应用题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口算

  小卡片出示练习十二第8题,指名学生口算。

  2.列含有未知数x的方法解文字题。

  (1)一个数减去170后得150,这个数是多少?

  (2)280加上某数后等于400,求某数。

  (3)135比什么数多28?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讲评。

  3.揭示课题。

  我们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

  应用题时,也是按这样的步骤来解答的。今天这节课,就来练习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1.练习十二第9题。

  指名读题。

  思考: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式?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讲评。

  2.根据下面的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1)一批货物,运走30吨,还剩15吨。

  (2)原有货物30吨,运来一批后,一共45吨。

  (3)原有货物45吨,运走一批后,还剩30吨。

  (4)篮球比足球多20个。

  (5)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00本。

  3.练习补充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96棵,比三年级多植18棵,三年级植多少棵?

  (2)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96棵,比五年级少植18棵,五年级植多少棵?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4.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读题,然后列出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

  集体讲评。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用这种方法解答应用题要分几步?哪几步?

  练习十二第10、12题。

  课后感受

  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改在27日上了。学生在数量关系的寻找上比上一节课好多了,也明白了有合适的和不合适之分。

比的应用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32页内容。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①4是5的百分之几?

  ②5是4的百分之几?

  2.基础训练。

  指出下列各题中,哪一个是单位“1”的量,谁与单位“1”的量相比?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实际产量是计划的百分之几?

  (3)某实验田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是每公顷5.6吨,采用杂交技术后,水稻的平均产量为每公顷7吨,杂交水稻每公顷的产量是普通水稻的百分之几?普通水稻每公顷的产量是杂交水稻的百分之几?

  3.引入新课。

  将基础训练第(3)题的两个问题改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百分之几?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减少百分之几?同学们是否会做?引出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新授

  1.问题: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百分之几?

  (1)让学生读题后

  (2)指导学生边审题边画出线段图

  师生共同分析:问题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多少吨怎么求呢?板书:增产的数量÷普通水稻的产量

  (7-5.6)÷5.6=1.4÷5.6=0、25=25%

  或7÷5.6=1.25=125%125%-100%

  2.问题

  ②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多少吨怎么求呢?

  提问:谁是单位“1”的量?谁与单位“l”的量相比?怎样计算?

  板书:少的数量÷普通水稻

  3.提问:这道例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师生共同讨论。

  让学生说说算理。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各题,每小题均回答三个问题:

  a.谁是单位“1”的量?

  b.谁与单位“1”的量相比?

  c、比较量对应的分率是多少?

  (1)男工人数比女工多百分之几?

  (2)今年每公亩的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3)汽车速度比火车速度慢百分之几?

  (4)红花朵数比黄花朵数少百分之几?

  2、(1)4比5少百分之几?

  (2)5比4多百分之几?

  3.五(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求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注意单位“1”)

  4.列式计算课本第32页“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又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它的结构特征如何?如何求相差数的百分率?

  五、作业

  课本第32页“练一练”第1~3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补充练习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多课时(或少)百分之几的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答这类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节练习课的内容和目的

  进一步理解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谁是单位“1”的'量。

  二、基本练习

  1.口答。

  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5比4多百分之几?4比5少百分之几?

  2.只列式不计算。

  ①张师傅一家去年人均收入6500元,今年人均收入增加了500元,增加了百分之几?去年人均收入是今年的百分之几?

  ②张师傅一家今年人均收入7000元,比去年增加了500元,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今年人均收入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学生列式后,师生进一步讨论:这两题分别是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三、变式练习

  1.根据问句,说出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的量。

  ①松树棵数是柳树棵数的百分之几?

  ②汽车速度比自行车速度快百分之几?

  ③降价了百分之几?

  ④增产了百分之几?

  ⑤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几?

  2.判断。(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或“×”)

  ①因为5比4多25%,所以4比5少25%。()

  ②100克水中加10克盐,盐占盐水的10%。()

  ③玲玲已做对了45道口算题,还有5道没做对,那么正确率是90%。()

  3.列式解答。

  (1)小明有故事书5本,小兰有故事书8本,小兰比小明多百分之几?()

  (2)购买同一刑号的电脑,今年售价0、8万元,去年售价1、2万元,今年售价比去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四、发展练习

  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并列式。

  第一组:

  (1)甲数是50,乙数比甲数少10,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

  (2)甲数是50,乙数是40,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

  第二组:

  (1)某厂原计划生产200台机床,实际比计划多生产20台,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

  (2)某厂原计划生产200台机床,实际比计划多生产20台,实际生产的台数是计划的百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多课时(或少)百分之几的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你会了吗?

  六、作业

  课本第33页第4、5题。

比的应用教案8

  活动目标

  看图编5以内的口头应用题。

  能用加号、减号、等号列算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加号、减号、等号。

  课件准备:“我来列算式”组图。

  纸面教具:《我会编应用题》。

  活动过程

  操作课件,鼓励幼儿看图说话,用“一共”编加法应用题。

  ——山顶游乐场开张了,熊猫奇奇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玩,我们也去看看吧。

  1。操作课件,鼓励幼儿说说画面内容。

  ——奇奇最先跑进游乐场,他在玩什么?接着谁来了?你能完整地描述吗?

  ——如果把图上的内容编成一道加法应用题,应该怎么说?

  小结:旋转木马上有1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3个小朋友。

  2。操作课件,引导幼儿用“一共”编加法题。

  ——山顶游乐场真好玩呀,还有谁来玩呢?请你看图说一说。

  ——你能用“一共”,把图上的内容编成一道加法题吗?

  小结:“一共”是合起来,加起来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一共来表达两个部分加起来,编写加法应用题。

  操作课件,鼓励幼儿看图说话,引导幼儿用“还剩”编减法应用题。

  1。操作课件,鼓励幼儿说说画面内容。

  ——滑滑梯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完整地描述吗?

  ——如果把图上的内容编成一道减法题,应该怎么说?

  小结:滑滑梯上原来有3个小朋友,1个滑下来了,滑滑梯上还剩2个小朋友。

  2。操作课件,引导幼儿用“还剩”编减法题。

  ——小伙伴们在玩什么呢?谁不玩走了呢?请你看图说一说。

  ——你能用“还剩”,把图上的内容编成一道减法题吗?

  小结:“还剩”说明原来有的人或物品变少了、减少了。我们可以用还剩表示剩下来的人或物品的数量,编写减法应用题。

  出示组图“我来列算式”,引导幼儿用算式表示图片内容。

  ——这些是什么符号?(运算符号)

  ——刚才我们用口编应用题的方法描述了这些图片,其实还有一个很趣的方法也可以表达图片上的内容,猜猜是什么?(数学、列算式)

  ——加号/减号/等号表示什么?(合起来/减少了/结果)

  ——请你根据图片内容,正确选择运算符号把算式补充完整吧。

  ——说说你列的`算式,它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小结:加号和等号用来列加法算式,表示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的结果。减号和等号用来列减法算式,表示总数减去一部分数量的结果。

  发放纸面教具《我会编应用题》,鼓励幼儿看图口编应用题并列算式表示。

  ——太阳快下山了,小伙伴们离开了游乐场,看看他们做了什么呢?

  ——请先试着把画面内容编成一道应用题,再列算式表示。

  ——请你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编的应用题,互相检查所列的算式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家长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如水果、积木等,和幼儿玩口编应用题的游戏,并鼓励幼儿列算式表示。

比的应用教案9

  活动目标:

  能根据图中事情发展的顺序和相关数量,提出减法应用题的问题。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

  重点:

  根据图意自编减法应用题。

  难点:

  能够清楚、完整的表达]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0~8数字卡片;图片3幅;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口头练习8以内各数的组成和加减。

  1、请幼儿把数字卡片按0~8的顺序摆好。

  2、教师口头报算式,幼儿举起得数,对动作的的幼儿给予鼓励。

  3、请幼儿将卡片整理好。

  (二)逐一出示3幅图片,练习讲图意和提出减法应用题的问题。

  1、出示图(1)车上有几位?下来了几位?如果用减法算,应提一个什么问题?

  2、出示图(2)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最后应提一个什么问题?

  3、出示图(3)教师讲述不规范的应用题,请幼儿指出错误,并给以纠正。

  教师说:地上有8朵蘑菇,小白兔采来朵蘑菇,地上还剩3朵蘑菇。

  4、归纳:刚才编的应用题都是用减法算的,叫减法应用题。它和加法应用题一样,要讲一件事情,知道两个数字,最后提一个问题。

  (三)游戏《猜一猜,另一只手中有几颗》,练习按游戏过程编减法应用题

  1、两人一组,每组取8颗蚕豆。

  2、猜拳,胜者先出题。幼儿一只手中拿2颗豆,另一只手中拿6颗豆,同时问对方:"一共有8颗都,左手拿2颗,请你猜一猜,右手拿几颗?"活动结束:

  猜对了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发现观察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让幼儿理解减法应用题的实际意义,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了成功喜悦,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理念,然而我也发现了不足,幼儿在创编过程中,内容比较单一,有一个孩子编出来,多数的孩子都模仿他的思路创编,只有少部分幼儿创编有新意,以后要加强幼儿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要突破幼儿单一的模式,加强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自编减法应用题是在自编加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便于大班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去创新去表达,整个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孩子都参与在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减法应用题的创编。

比的应用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加深理解两种倍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倍数应用题的提高练习。

  2、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思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对倍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解答倍数应用题的提高练习。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线段图编题: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倍数应用题的训练课。

  2、画线段图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下面我们来看线段图编应用题。二、分析倍数关系句,进行联想训练:

  1、分析应用题最关键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而理解倍数关系句又是解答倍数应用题的关键。谁能说出一个倍数关系句?

  2、学生汇报。例如:小红跳绳的个数是小明的3倍;

  3、师:根据这个关系句你能知道什么?(学生汇报:根据小红跳绳的个数是小明的3倍,我能知道是小红跳绳个数和小明跳绳个数比,小明跳绳个数是1倍,小红跳绳个数是这样的3倍。)

  5、师:如果小明跳了30个,你能联想到什么?

  (1)如果学生回答:小明跳了30个,我能想到小红跳了90个。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学生回答:如果小红跳了90个,那么小明一定是跳了30个。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三、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1、小明和小亮看同样的书,小明看了30页,小明看的`页数是小亮的几倍?

  2、三(1)班有女生1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

  自己补充条件或问题;指名汇报、订正。

  四、创设情境编题:

  1、为了让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三(1)班建了个小小图书角。同学们纷纷把自己家中的好书带到学校,使同学们和书籍交上了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

  科技书故事书连环画寓言书漫画书作文书谜语书

  4本12本6本3本8本5本2本

  2、你能根据以上信息,编出倍数应用题吗?

  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互相商量商量。

  3、指名编题,教师板书:

  例:故事书有12本,科技书有4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几倍?

  谜语书有2本,连环画的本数是谜语书的3倍,连环画有多少本?

  学生编出题后,教师可叫其分析,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分析。

  四、解答提高练习:

  1、果园里种了32课梨树,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5倍。两种果树共有多少棵?

  2、同学们做纸花,做红花36朵,做的黄花是红花的2倍。黄花比红花多做多少朵?

  自己分析试着解答;全班订正。

  五、总结:在解答倍数应用题时,只要我们认真审题,分析清楚关键句,画线段图,准确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解答应用题。

  六、板书设计:

  倍数应用题训练

  3倍1倍科4本,故12本,故是科的?倍12÷4=3

  小红跳绳的个数是小明的3倍寓3本,连是寓的2倍,连?本3×2=6(本)

  30个10个谜2本,科是谜的2倍,科和谜共?本2×2=4(本)4+2=6(本)

  2×3=6(本)

  寓3本,故是寓的4倍,故比寓多?本3×4=12(本)12-3=9(本)

  3×3=9(本)

比的应用教案11

  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例2,“练一练”,练习三第6——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应用圆锥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三第6题)

  2、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圆锥体积V=sh?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发米。

  ②底面积4平方分米,高4。5分米。

  3、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

  提问:你们认为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这堆沙的'重量?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思考第(1)、(2)题怎样做,把第(3)题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讨论练习三第11题。

  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出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用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

  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29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我人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体的重量。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三第7—9题。

  家庭作业:练习三第10、11题。

比的应用教案12

  (一)教学要求

  1.知道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分三种情况及三种杠杆的特点,会举例说明。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具

  羊角铁锤、木板、铁钉。天平和砝码。杠杆实验器和支架、钩码、弹簧秤、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杠杆?什么叫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教师演示用羊角铁锤拔钉子并画出这个杠杆的示意图,在图上标出支点、动力和阻力。要求学生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结合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杠杆示意图如图2所示。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上题中如果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6∶1,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二、进行新课

  1.三种杠杆

  (1)提问并演示:要求如图3装置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点或B点或C点施加一个多大的竖直向下的动力?图中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克。

  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回答以上问题。用弹簧秤的拉力当作动力F1,分别测量各点动力的大小,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2)教师总结:

  在杠杆的A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0.5牛的动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用较小的动力克服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杆。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抽水机的柄,撬石头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杆。

  板书:“1.三种杠杆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在杠杆的B点施加一个1.5牛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它的特点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这是费力杠杆。

  板书:“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在杠杆的C点需施加一个1牛的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这是等臂杠杆。

  板书:“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3)组织学生画出课本图135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分析哪个是省力杠杆,哪个是费力杠杆。

  学生在课本上画力臂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纠正,然后由学生说出答案及理由。

  (4)分析使用费力杠杆的'好处。

  以缝纫机踏板为例说明,使用费力杠杆费了力却省了距离,给我们的作用带来了方便。以课本图124中撬箱盖的撬棒为例,这类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长。省了力,费了距离。

  2.天平和秤

  (1)观察托盘天平,找到支点。教师指出,等臂杠杆重要的应用是天平。

  提问:用天平称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为什么砝码的质量就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要求学生答出:天平是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等于阻力。动力和阻力就是砝码和被称物体对杠杆的压力,其压力的大小在杠杆水平平衡时等于它们各自的物重。根据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可知,砝码的质量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板书:“2.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

  (2)看课本图136。

  指出:杆秤、案秤是称物体质量的工具。杠秤、案秤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注意它是不等臂杠杆。杆秤、案秤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能平衡秤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秤盘离支点近,砝码离支点较远,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

  三、总结本节重点知识,三种杠杆及特点,举例说明。

  四、布置作业:

  课本节后1、2、3题,其中3题要求答出哪个是省力杠杆,哪个是费力杠杆,并说明理由。

  注:教材为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作者刘崇灏。

比的应用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这类应用题。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回答。(投影片)

  (1)△和○比较,谁多谁少?

  (2)○的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3)和△同样多的有几个?比△多的有几个?

  (4)○比△多2个,还可以怎样说?(○比△多2个,也就是△比○少2个)2.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和圆。按要求在课桌上摆。

  师:第一行摆7个圆,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多2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生:第一行摆7个圆,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多2个。第二行摆9个三角形。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摆和圆同样多的7个三角形,再摆2个三角形,一共摆9个三角形。师:圆和三角形比,谁多谁少?

  生:三角形比圆多,也就是圆比三角形少。

  师:怎样计算三角形的个数?

  生:7+2=9(个)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5.

  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课桌上摆。教师行间巡视。

  师: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少2个怎样摆?

  学生边摆边说。可能有两种摆法:

  第一种摆法:

  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先摆5个△(和○同样多),再去掉2个△,第二行摆3个△。

  第二种摆法:

  第一行摆5个○,△比○少2个,就是○比△多2个,第一行5个○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同样多,另一部分就是比△多的2个,从5个○中去掉多的2个,剩下的○和△同样多,所以△应该摆3个。

  师:○比△多几个?还可以怎样说?

  生:○比△多2个,还可以说△比○少2个。

  师:△比○少2个,就是○比△多2个。所以从○的总个数里去掉比△多的部分,就是和△同样多的部分,因此△要摆3个。

  2.教学例6.

  师:今天我们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谁比谁少”和“少几”是什么意思。  板书:例6  有红花8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多少朵?

  (1)审题。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批,贴出下面的实物图,边讲边把条件、问号在图上补充完整)

  (2)分析。

  ①师:从图上可以知道哪种花多?

  生:红花多。

  师:从题目上看,你根据哪个条件知道红花多?

  生:根据第二个条件。黄花比红花少3朵,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3朵。

  师: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生: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和比黄花多的部分。

  师:要求黄花有几朵,怎样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

  (3)解答。

  甲生:我是这样想的:黄花比红花少3朵,就是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从8朵红花中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3朵,剩下的就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列式:8-3=5(朵)。

  乙生:我是这样想的:假设黄花和红花同样多都是8朵,再去掉黄花比红花少的3朵,就是黄花的朵数。列式:8-3=5(朵)。答:黄花有5朵。

  学生口述时,教师板书。还可以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路。

  (4)归纳。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你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较大数分成两部分,去掉比较小数多的部分求出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也可以把较小数假设和较大数同样多,再去掉比较大数少的部分就是较小数。因此,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5)巩固。

  师:比15少8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15-8=7,比15少8的数是7.

  师:比30少6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30-6=24,比30少6的数是24.

  (三)巩固反馈

  1.拍手游戏。

  (1)老师拍6下,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同学们拍几下?

  (2)同桌同学仿照上面的做法,进行拍手游戏。

  2.做教科书第104页“做一做”的第1题。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

  ①哪种猴多?

  ②你是根据哪个条件知道的?为什么?

  ③小猴的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④要求有多少只大猴,怎样列式?

  ⑤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让学生做在书上。然后集体订正。

比的应用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掌握excel的公式组成格式。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函数如 (sum,average)的使用。

  2、能力目标:掌握使用函数(sum,average)计算所给数据的求和,求平均值,并且能够根据工作需要修改函数参数,最后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情感目标:故事情境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强烈欲望,在逐一问题得到解决中,感受学习excel电子表格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任务的驱动下,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在具体的任务中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与充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公式格式的输入,sum、average函数的插入和使用。

  2、难点:公式格式的修改,函数参数的正确使用以及修改。

  三、教学方法:

  引导操作,自主探究,任务驱动,互助学习

  四、教学素材准备:

  excel电子表格版的学生成绩单。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引入:

  (1)、 刘老师是位有着28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这28年当中,都担任班主任,工作尽心尽责,深受学生、校领导、家长的好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从今年起开始步入无纸化办公,面对计算机的使用操作,刘老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老了.如今刘老师要分析学生第一次月考成绩,面对excel电子表格,她向以往填纸制表格一样,用计算器逐个计算,然后再填入表格中,用时大概两个小时。对于这项工作,如果你会操作电子表格,只需两分钟左右就可以解决。同学们,你们想拥有这种能力吗?愿意帮刘老师的大忙吗?

  (2)、刘老师要处理的excel电子表格。

  (3)、通过观察刘老师要处理的'excel电子表格,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与目的,——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公式的概念,掌握公式格式,并使用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

  (2)、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如:求和函数 sum,求平均值函数 average。

  (3)、能够根据工作需要修改函数参数,最后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新课教学

  (1)、教学活动之一

  公式的概念——公式是excel电子表格中进行数值计算的等式。

  公式的组成格式: =表达式。

  表达式可包含:有运算符、单元格、常量、函数等。

  例如: =b2+6, =b2+c2+d2, =sum(参数)

  在预设置的电子表格——“练兵场1”进行探究,首先通过引导操作,让学生掌握公式的组成及自定义公式的使用,再把时间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最终掌握最基本公式组成格式及自定义公式的使用,最后利用自定义公式计算10名学生成绩的总分、平均分。

  假如: 对于某项工作,共有200列,也需要我们进行求和,那么,我们也一样逐个这样进行相加操作吗?有没有更快的解决办法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引出特殊公式——函数。

  (2)、教学活动之二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excel电子表格预先定义好的特殊公式。

  函数组成: = 函数名(参数)

  例如: =sum(b2:d2)

  =average(b2:d2)

  在预设置的电子表格——“练兵场2”进行探究,首先通过引导操作,让学生掌握最常用的函数(sum,average)的组成及使用,再把时间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最终掌握最常用的函数(sum,average)的组成及使用,最后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技能计算10名学生成绩的总分、平均分。

比的应用教案15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巩固已学过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能通过对已学过的应用题进行比较,系统地归纳整理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使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举一反三,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通过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一道应用题的过程,归纳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解题范围。

  教学难点:如何归纳概括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及第二种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激发

  1.看卡片写得数

  75×33.7×1004.05×883÷1001000÷5

  660-375375÷51.6×5540+9850×60

  2.读题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个服装厂,平均每天做服装75套,3天可以做多少套服装?

  (2)一个服装厂,计划做服装660套,已经做了375套,剩下的3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3.激趣导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一步、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掌握很好,谁能根据这两道应用题的联系,不改变所求问题,把它变成一道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例1。(板书应用题)这节课,我们不仅要学会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还要通过解答过程研究一下解答应用题时怎样想,怎样做,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二、尝试

  1.出示例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每天做服装多少套?

  2.理解题意

  ⑴提问:解答一道应用题首先我们要干什么?我们已学过了哪些方法?

  ⑵学生回答:首先要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第一种:摘录条件和问题

  板书:前5天,每天做75套

  计划做660套

  后3天,每天做?套

  第二种:画线段图

  计划做660套

  前5天做的后3天做的

  每天75套每天?套

  3.分析数量关系

  (1)导入:刚才我们根据摘录条件和问题,画线段图,弄清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来分析这题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从条件和问题出发用两种思路分析数量关系。

  板书:(1)已经做了多少套?

  (2)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

  (3)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4.生独立列式解答

  板书:(1)75×5=375(套)

  (2)660-375=285(套)

  (3)285÷3=95(套)

  综合算式:(660-75×5)÷3=95(套)

  5.检验:(1)指名用以前的方法检验。

  (2)提示第二种检验方法

  A.看书讨论怎样检验?可以分几步?

  1)把得数当已知数

  2)倒着一步一步计算

  3)是否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投影出示)

  B.指名试着检验这道题。

  简要板书:(1)75×3=375(套)

  (2)660-375=285(套)

  (3)375÷5=75(套)

  计算结果和原题的75套相同,说明全部解答正确。

  C.自由练习。

  6.归纳总结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回忆刚才的'解答步骤

  (2)小组交流

  (3)指名汇报

  (4)看书理解

  板书:1.弄清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计算

  4.检验

  7.做一做

  8.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以后在解答应用题时,都可以顺着这个路子去思考,千万不要在未弄懂题意和没弄清数量关系的情况下,随意列式解答,更不要乱套解答的类型,还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三、应用

  1.小胜拿3.2元钱买文具,买了4支铅笔,每支0.6元,剩下的钱买图画纸每张0.2元,可以买几张图画纸?

  (1)按解答应用题的4个步骤指名分析这道题。

  (2)填空:要求可以买几张图画纸,需要求出(),要求剩下多少钱先要求出()。0.6×4表示()。3.2-0.6×4表示(),(3.2-0.6×4)÷0.2表示()。

  2.练习十二第2题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1、3、4题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

  (1)已经做了多少套?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75×5=375(套)1.理解题意

  (2)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

  660-375=285(套)3.列出算式

  (3)平均每天做多少套?4.进行检验

  375÷5=75(套)

  综合算式

  (660-75×5)÷3

  =(660-375)÷3

  =285÷3

  =95(套)

  答:(略)。

【比的应用教案】相关文章:

应用题参考教案04-04

连除应用题教案04-12

实用的比的应用教案三篇06-27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案04-12

比的应用教案模板汇编八篇06-29

比的应用教案集合8篇06-29

小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01-08

幼儿园应用题教案02-24

比的应用教案范文集合8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