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美术教案详细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详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教案详细1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教师自选内容,在普通人物画的基础上变化出来的。就是在人物的下方,加上一个机器的零件或某种物体,下面喷火,这样,人物就站在一个飞行器上面,成为一个飞行的人。这样的画人物方法,首先可以使人物的背景产生新奇的效果,打破儿童在画人物画时总是天上太阳云云云,下面草草草的定式化背景;第二,也可以是一种科幻画的初级训练;第三,也是对人物的动态画法初步学习。
教学重点:学习在画人物时利用机器零件添加“飞行器”。
教学难点:飞行器的精细表现以及人物的各种站姿画法。
教学目标:
画一幅人物站在飞行器上面的画,学习在画人物时利用机器零件添加“飞行器”。
人物画背景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尝试练习。
通过画自己来关注自身,尝试表达自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机器零件,如齿轮等。欣赏图片。学生优秀作业。
学生:8开素描纸,油画棒水彩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师出示一图片上半部分(人物站姿),然后请一名学生上来摆一个“大”姿势。
设计意图:导入从图片的观看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直接指向教学实质性内容,不虚浮。观看图片后让一学生上台做动作,可以更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的姿式先和图片上一样,是起到下个过渡的作用,然后摆成一个“大”字,是最简单的人体动作之一,有利于教师进一步讲解人体的基本结构。
教师用简单的线条画出人物的基本结构,同时简单讲解人物的结构(关节)和比例。
设计意图:用学生真人的动作演示后,教师当场用最简单的方式画出人体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对人体结构的画法有个直观的认识。
再让学生自选一动作,摆好后,师画人物基本结构图。
设计意图:人物动作从最简单到相对复杂,进一步演示人体结构的画法。
学生分组摆动作
设计意图:首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动作设计有个亲身的体验,然后可以让学生互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用前半张画纸也来画一个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姿势,要求如教师一样用最简单的线条只画一个人物的基本结构。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摆过动作后,马上进行绘画,有利于出效果。课堂进行到十分钟左右时,应该让学生画起来了。
思考,纸的下半部画什么?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不在于画人物动态,重点在于在人物下方添加飞行器,而这个飞行器是由生活中常见的机器零件或玩具启发的。
出示图片下半部分,人物站在一个齿轮(飞碟)上。引导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画面的下半部分画什么,先出示图片,这等于是现成的一个答案先行告诉学生,是考虑缩小答案的范围,本课重点在于在生活中找现成的小玩艺儿来当作飞行器,如果不加一定的范围限定,会太散乱。二来也是节约课堂上的时间,让课堂更加有效。
讨论这样的画应该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小飞侠》
设计意图:点明课题
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物体类似于飞碟?
设计意图:有了先行的一个答案之后,这个时间把思考的自由还给学生,同类的物体可以类比,学生的思考有了一定的范围和方向,指向会更加明确。
师出示实物:陀螺 齿轮 跳跳球
设计意图:三种实物的出示也是有顺序的讲究的.。先是出现陀螺,是因为陀螺的外形更加接近飞碟。
师示范在人物的下方加上“飞行器”。
设计意图:学生的感官,从实物过渡到画面,通过教师的亲自示范画,有个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作画。
师示范将人物继续画完整,添加服饰,五官等。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作画的基本顺序。
生作画,师巡视辅导。
作业展示,点评。
师总结:我们在画人物画的时候,可以让人物站在不同的物体上,甚至可以让人物飞起来,这样的画法,远比地上草草草要有意思得多。
教学反思: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的内容是很有兴趣的。实际上课效果看起来也是如此,简单的画人物动态画下方添加了飞行器,而飞行器的造型可以参考自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具。一种简单的组合就能产生趣味,并使画面生动和富有想象力。
当然,除了小物件之外,飞行器的参考范围在第二课时还可以进行扩展,可以从小物件到大物件等。而在第一课时,范围还是要相对集中一点比较好,因为一堂课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它承载不了太多的东西,突破某一点即可。
人物的动态画法,如前期有一定量的训练,则会更好。
美术教案详细2
教学目的: 结构分析素描的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认知形式及其结构分析的观念,通过对物象结构的分析来深入对于空间的自我感受(诸如对形体观察与感受的程度,力量在空间的运动作用,直觉的空间判断,心智的推理等等)。通过素描对于艺术创造的这些隐性作用,使学生从某一确定的描写过程中感受到内在结构的生命世界。
教学时数:36学时
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理性认识:
1、结构的类型
1) 骨架型
2) 积量型
2、结构的分析
1)骨架型结构分析
2)积量型结构分析
3)综合分析
第二部分--实技实训:
1、训练步骤
第一步:确定整体比例形
第二步:勾画基本平面形
第三步:概括几何立体形
第四步:刻画具体结构形
2、图例剖析
3、范画欣赏
教学过程:
结构是形的内在本质构造。特定的结构决定了特定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变化或其被使用的方式。物体外貌可变,而结构不能变。只有抓住
结构,才能坚实有力地表现对象,否则就将歪曲形象。因此结构不是感性的、直觉的,而是知解的、悟性的`,并与视觉概念紧密相关的。
所谓结构,它包括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自然中客观存在的结构,如生物结构、植物结构、人的结构;二是指画面结构,是对形状、明暗、色彩做纯粹主观的安排。这里将着重介绍前一种结构。
在对物象全方位的审视中,我们努力超越物象的表象而达到对其内在结构的理解,通过结构的启示进一步产生设计的构想。想象力与创造力正是寓于这种自然对象内部结构与其外在形态的深刻体验和自觉认识之中的。"自然是伟大的设计家",造型的设计往往蕴涵着艺术家对于自然的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对于形体结构的富于创意的理解。
结构分析训练要使学生努力排除明暗色调、材质肌理等非结构的影响,要能够理性地推理和表现出画家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符合逻辑的、符合透视规律的、合乎物理性的内在结构,能够充分考虑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组合、分离关系等。要直接用虚实不同的线,将物体的比例、轮廓、结构转折等本质因素,不加更多修饰的描绘出来。还要让学生研究线的表现力和结构因素在画面的张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感觉能力及理性的推理能力。
这一阶段内容学时将做如下安排:
结构分析的理性认识:2学时
步骤讲解及图例剖析:2学时
范画欣赏: 1学时
美术教案详细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水粉画颜料画点、线并均匀地填色块.
2、根据画面大胆想象,在老师的鼓励下乐于表达.
3、体验集体作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张大纸(铅画纸) 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放在大纸两侧)毛笔支(和幼儿人数相同)音乐录音(三拍子舞曲)、录音机
活动过程 :
一 :圆点舞:
1、老师示范:师:孩子们,我是点点魔术师,
介绍材料:(这是我的魔术棒(毛笔)这是我的活动场地(大纸)
示范过程:喝点颜料水——舔一舔——转个圈——变出一个小点点
找个远点的地方再变一个
2、请个别 幼儿来变
3、幼儿操作 。
要求:师:点点魔术师准备了材料,请小朋友也来做魔术师变点点,点与点不要连在一起 ,不然点点会不高兴的 。
二、线条舞(音乐)
过渡:播放音乐
1、师:点点跳起了舞,看看跳了什么舞?(直线舞)还可以跳什么舞呢?
2、说到一个舞,请幼儿徒手练习。
3、幼儿操作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颜料,毛笔,让幼儿帮点点手拉手跳跳舞,一个点可以找很多点点跳舞的呢。
三、刷刷舞(音乐)
过渡:师还会跳刷刷舞呢 !
1、边念儿歌边示范唰:洗刷刷、洗刷刷,从上往下刷、从右往左唰、换个颜色再来唰!
2、请幼儿也来跳刷刷舞吧!要求:每块都刷到,不留小白点哦!
四、展示幼儿作品,感受成功合作带来的快乐!
师:我们的舞蹈也跳完了,看看我们变出了什么?(一副美丽的画)再看看这幅画中藏了什么秘密?幼儿自由陈述-个别说.带着画去讲给好朋友听结束活动.
五、让我们也跟音乐来跳跳舞吧。
中班美术活动——救生圈
活动名称:救生圈
活动目标:尝试用绘画或粘贴的方法装饰救生圈。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各种粘贴材料、蜡笔、各色颜料。像救生圈形状的`作画纸。
活动室布置:收集各种款式的救生圈
活动过程:
一、欣赏
夏天里,天气很热,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幼儿泛讲)
欣赏活动室四周的救生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救生圈上的各种图案花纹。
向幼儿介绍:夏天去游泳能使自己凉快,但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必须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并要套好救生圈,游泳时也要文明游泳。
二、制作
1.出示做的救生圈,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讨论制作方法:
1)用蜡笔在救生圈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花纹与图案。
2)找自己喜欢的手工纸,剪出各种形状进行粘贴。
3)用颜料粉刷救生圈的颜色。
三、请幼儿说说自己救生圈的价格
让幼儿根据救生圈上的花纹或者图案,进行封闭式数数,数出的总数就是救生圈的价格。找找价格最贵的是哪一只救生圈。
四、延伸
“动手角”里有许多的材料,明天我们还可以继续做出各种款式的救生圈来。
美术教案详细4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鸡的特征和习性。
2、学会用手掌印出鸡的形状。
活动准备 颜料,签字笔,棉手套,彩色铅笔,彩纸,胶水,剪刀
活动过程
[导入]
1、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公鸡。
- 一到凌晨我就会“喔喔”的叫。
- 虽然我是鸟但是我不会飞,我是谁呢?
[展开]
1、谈谈公鸡。
- 你见过公鸡吗?
- 你在哪儿见到的公鸡?
- 见过公鸡后你有什么感想?
2、说说公鸡的特征以及习性。
- 公鸡长什么样子? 你记忆犹新的公鸡是什么样子?
(公鸡和鸟不一样,它的头顶上有鸡冠, 嘴下面有一块垂着的肉连着皮肤。)
- 你见过在空中飞翔的公鸡吗?公鸡是鸟但是为什么不能飞呢?
(它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不能飞的鸟。我们需要鸡肉和鸡蛋所以我们把鸡养在养殖场里。公鸡一次就只能飞起来几米,通常是躲避敌人或是为了在高处睡觉的时候才会飞。)
- 公鸡为什么在凌晨打鸣呢?
(公鸡通常在黎明前4—5小时打鸣,因为鸟的大脑里感知光线的器官很发达,比人类还要灵敏,所以在凌晨刚刚有光线的时候它就会自然睡醒。在鸟类里鸡与人类最亲近,再加上鸡的打鸣声音很大就更加的显出了公鸡早起打鸣。)
3、制作公鸡并研究它的制作材料。
- 制作公鸡需要哪些材料呢?
- 用手掌怎样制作出公鸡呢?
4、用活动纸中的材料制作出公鸡。
① 用手掌涂上颜料印在活动纸上,要把五指张来印。如果不喜欢满手蘸上颜料的话可以戴上棉手套,用手套蘸颜料印。
② 印完公鸡的身体之后,用签字笔和彩色铅笔画出或是用彩纸剪出剩余的腿,嘴,鸡冠等部位。
[结尾]
1、让孩子们把自己完成的公鸡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活动图片]
剪纸活动:花儿朵朵
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感受累加剪纸的特点,并初步尝试用这一方法创作“花儿朵朵”。
2.能运用折剪、画轮廓的方法进行创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能共同合理地使用各种工具、材料。
准备:
1.各色蜡光纸,糨糊,剪刀,托盘,抹布,铅笔等。
2.累加组合剪纸作品一幅(见图1),其中一只蝴蝶的花纹可以分离并移动。
3.背景音乐,“三只蝴蝶”背景图(图上有幼儿画的若干花朵)。
4.欣赏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剪纸作品,丰富有关经验。
过程:
1.回忆已有经验,萌发活动兴趣。
师:我们听过剪花娘子库淑兰奶奶的故事,也欣赏过库淑兰奶奶的剪纸作品,还记得是什么作品吗?库淑兰奶奶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幼:梅香骑马。
幼:用的是累加剪纸的方法。 2.欣赏剪纸作品《蝴蝶飞》,感知累加组合剪纸的特点。
(1)初步整体欣赏作品。
师:这些蝴蝶是什么样子的?
幼:大小不一样,飞的方向不一样。
幼: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
师:在这么多美丽的蝴蝶中,你最喜欢哪一只?你觉得它哪里最漂亮?
幼:我最喜欢红色的蝴蝶。
幼:蝴蝶身上的锯齿形花纹很好看。
幼:蝴蝶身上还有波浪形、圆形和水滴形的花纹。
师:这只黑色蝴蝶翅膀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
幼:最外面的是锯齿形,中间有许多圆形,像小太阳一样。
(2)初步了解累加粘贴的位置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师:像小太阳一样的花纹有几层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将黑色蝴蝶上的太阳形花纹一层层地分离,便于幼儿观察。)
师:原来四层图形从下到上,一层比一层小,而且它们的颜色也不同。
现在我要把它们贴回去,该先贴哪一个呢?
幼:桃红色的最大,要贴在最底下,再贴绿色的、小一点的……最小的要贴在最上面。
师:贴好后的花纹和原来的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呢?
幼:圆形都贴到一边去了,和蝴蝶小翅膀上的水滴形花纹有点像。
师:看来累加粘贴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花纹效果也不同。
(3)初步了解累加粘贴的层数不同,产生的花纹效果也不同。
师:蝴蝶所有的花纹都是四层的吗?有没有和它不一样的?
幼:小翅膀上的花纹是三层的。
幼:还有蝴蝶的身体用了两层累加,眼睛用了一层。
师:累加的花纹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它们的色彩和花纹效果也不一样。
3.大胆尝试用累加组合的剪纸方法创作“花儿朵朵”。
(1)共同讨论制作方法。
师:我们的小舞台要上演童话剧《三只蝴蝶》,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背景,画了一些美丽的花。今天我们再用累加的方法做些花,把背景布置得丰富些,好吗?你们想做什么样的花呢?
幼:菊花、荷花、蝴蝶花、梅花……
师:我这儿有一些梅花,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最外面一层花瓣是红色的,第二层是粉红色的,还有花蕊。
师:我们怎么来做这朵花呢?两层花瓣一样大吗?
幼:先折剪出第一层梅花花瓣,再剪出第二层花瓣。
幼:最下面的最大,中间的小一些……还要剪出花蕊,然后把它们贴在一起。还可以剪些小花纹装饰花瓣。
(2)尝试制作。
师:我们可以用折剪的方法和画轮廓剪的方法来做花,在使用材料时要注意:大的花瓣和花纹用大的`纸,小的花瓣和花纹用小的纸,剪下的碎纸要放到空盘子里,我们要像库淑兰奶奶一样学会节约。
(幼儿制作并将作品布置在《三只蝴蝶》的背景图上)
4.师幼共同布置作品并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你最喜欢哪一朵?它哪里最漂亮?
幼:荷花很漂亮,它的花瓣一层一层的,每一层的颜色都不同。
幼:鸡冠花很好看,它的花蕊有很多形状。
师:累加剪纸的方法不仅可以做花,还可以表现很多其他的东西,以后我们再来试一试。
活动分析:
剪纸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该活动是为小舞台表演《三只蝴蝶》制作背景而进行的。在前期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感受库淑兰剪纸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优秀的剪纸作品,感受和理解剪纸艺术的美。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让幼儿欣赏作品的内容、画面布局,还鼓励他们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引导他们讨论剪纸方法,感受色彩、图形变化带来的美感,知道什么是累加剪纸,并比较它和镂空剪纸有何不同,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 剪纸活动不仅是技能的练习,也是对幼儿的一种文化熏陶,对幼儿生活观念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活动中关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等等。
美术教案详细5
基础美术(素描)
模块:透视原理
能力目标:1.能掌握透视的基本术语和基本规律2.掌握正确画透视的方法
知识点目标:1.画出各种几何形体的透视关系2.基本掌握两种透视方法
课时安排:1天
任务要求:画出正方体的两到三种透视任务分析:分析透视的原理和绘画方法
难点分析:掌握各种透视的同时加入不同视角
知识点讲解:
透视原理
角度与透视实际上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不仅仅在画画创作时,其它各种美术形式都很讲究角度与透视。它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绘画艺术一般都要求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感,比如同样的物体近大远小等,所以,透视规律在画面构图上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透视变化是绘画构图变化的现实依据。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灭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1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在漫画中是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透视规律。一个物体上垂直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而物体最靠近观察点的面平行于视平面,这种透视关系叫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表现方法:
首先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视平线),然后再画一条垂直线,相交点作为灭点,从灭点随便延伸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将要画的物体的透视关系,然后在透视关系线和视平线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物体高度的变化是根据透视线和视平线所成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物体所处的位置不同时,画面中将表现出物体不同的面。在画物品的一点透视图时,首先找出灭点,通过灭点延伸出透视线。桌子及其上面的所有物体的透视,都是按着从灭点出发的透视线的透视而确定的,在将所有物体画出后,可以将多余的辅助线擦去,并加强所有物体的边缘或加上阴影。
一点透视的运用:
用一点透视法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远近。常用来表现笔直的街道,或用来表现原野、大海等空旷的场景,此外,如在“室内”场景中运用,更可营造出房间宽阔舒适的感觉。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两点透视也是在画中常用的基本透视规律。一个物体平行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按不同方向分别汇集于两个灭点,物体最前面的两个面形成的夹角离观察点最近,这样的透视关系叫两点透视也叫成角透视。
两点透视的表现方法:
首先做一条地平线和一条垂直线,然后定好高度,在视平线的左右两端找出灭点,在灭点和高度点之间连线,在视平线和透视线之间画出建筑物的轮廓。随着视平线与透视线之间的角度变化不同,画面表现物体的形状也在改变。
两点透视的运用:
在运用两点透视规律画街道一类的景物时,可以将远景的物体处理的较3虚,近处的物体画的要细致些,而且,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其透视线均应分别相交于两个灭点,这样画出来的景物的透视才会准确。
三点透视
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所有垂直于地平线的纵线的延伸线都汇集在一起,形成第三个灭点,这种透视关系叫三点透视。这种透视关系只限于仰视或俯视。
三点透视的表现方法:
同样还是将灭点和中线等透视辅助线画出来。首先按着两点透视画出物体的高度透视,然后在纵向定出一个灭点,和物体的底部两点相连。这就是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的运用:
通过三点透视,可以表现建筑物高大的纵深感觉。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比起来,三点透视对于建筑物高度的表现是最到位的。
4圆形透视
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的线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
前面所讲的立方体透视图法适用全部物体,下面就说明一下圆形透视,分解如下:
如图
(一)为正圆,A=B,a=b。
图
(二)为圆的透视图,视觉上A=B,但a
圆形透视的画法:
先画一个立方体的透视形,正面画出两条对角线,再画两条对角线相交的四个点,共八个点,将八个点连接成圆。
圆形透视距我们近的半圆大,远的半圆小,弧线要均匀自然,两端不能画得太尖或太圆。(如下图)
画圆形物体的方法:
步骤一:画出物体高和宽的比例。
步骤二:根据回旋组合体的.规律,画出中轴线及对称点的平行线,画出物体外形特征。
步骤三:在每条平行线上标出近大远小的点,画出圆面透视。
步骤四:调整线条的近实远虚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圆柱体透视
和前面的圆相比较,里面的圆当然是被缩小了,但仍然是完全的相似形。两个椭圆是平行的面,但里面的那个被缩小了,此时,椭圆的长轴(未绘)与长方体的边不平行。两个椭圆的面失掉了平行性,也不是相似形。
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画法: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
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側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与地面平行的正方面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如下图:
正六面体的成角透视
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其左右各竖立饿侧面与画面成角时就叫“成角透视”(它有两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左余点,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右余点。(如下图所示)
几何形体结构及几何相关物体的练习
自然物体都具有特定的形状,从造型角度来看,构成物体最基本的形状有:直角六面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形体,如下图所示:
比较复杂的形体是由两个以上的基本形体组合成的,其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回旋组合体:即各部分依一个共同轴线组合而成。
2:贯穿组合体:即各部分的轴线互相成角。
3:切挖形体
4:其它复杂或不规则物体的组合视点
人物观察物体时的出发点,叫做视点。当视点平行于被观察物时,形成的透视角度叫做平视视角。当视点低于被观察物体时,形成的透视角度叫做仰视视角。当视点高于被观察物体时,形成的透视角度叫做俯视视角。
视角
所谓视角是指观察事物的角度,它是决定构图的关键。观察角度不同,所画出的画面气氛也有差别。
视角的应用和特点:
(1)平视图在普通的场景中经常使用,显得干净利索,但一味用平视图就会缺少变化。
(2)仰视图是从下方向上的仰视,常被使用在需要画出有一锤定音之感的画面中。但仰视太多,看的人容易累,也不容易懂。
(3)俯视图可以使读者对画面中的场景及人物情况一目了然。但俯视太多,会使读者有距离感,难以融入到剧情中。
动画中需要有许多场面,为了引人入胜,应以不同视点进行衔接,让透视中的诸多视点恰如其分地在画面上表现出来,使画面可读性更强,更富有节奏、韵律和速度,使之动感更强。这种构图难度较大,需要大胆安排,细心推敲,在各种视角的画面穿插于同一页时,原则是要主次分明,让主体突出,以使人物关系得到合理的安排。
绘画中的简单透视(人物)
1.“空间立体透视”就是远小近大。
2.对于一幅画的透视,有一条辅助线,这条辅助线就是这幅画的地平线。 3.有一个消失点,一般来说这个点是可以在辅助线上随便放的。
4.还有几条由消失点向目标放射的廷伸线。由这三点构成一幅画的透视辅助图。
5.我们看这幅图很清楚,人物在两条廷伸线之间,在与镜头同一距离的两个一样高的人是一样的,如果其中一个人后退了5米呢? 6.那个人后退以后,人是变小了,但三条线在这两个人身上依然在同一部位。这就是透视。
7.当然画面的两个人不可能站的很齐,那只要作出第四条辅助线即可。
12 8.如果要在那画高一点的人,就是原基础上长高一点即可。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轻松画出在不同位置的不同身高的人的大小了,记住在一幅画里要只以一个人为基础测量。
9.在一般的情况下地平线是以画面主角的眼睛平行的,这是由于镜头是与他的眼睛平行的。但许多情况下画面是俯视或仰视的。10.那么地平线也会随着镜头的升高而升高。11.随着镜头的下降而下降。
12.之后要记住,同一画面,同一视角,同一大小的人物,不管怎么移动,地平线在他身上的位置是不会变的。其实在大多数情况是不需要这样测量的,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要用到,时间长了只要用眼测就行了。
13.对人物的本身也同样有透视,当人物正对镜头时并不明显,一旦有了视角和动作的变化,就很明显了。
【美术教案详细】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精选]08-28
美术教案(经典)11-25
美术教案(精选)11-30
美术教案【经典】08-18
美术教案【精选】08-05
【经典】美术教案07-31
【精选】美术教案07-28
(精选)美术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