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用力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也能够使停下来的物体动起来。
2、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作用在物体上。
4、关注生活中物体停下来与动起来的用力现象。
教学重点:怎样使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2到3辆、课件。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的现象,初步思考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播放:一辆公共汽车慢慢的驶向站台,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公共汽车,又开始启动,继续向前开。
2、教师讲解:这个视频播放的情景,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公共汽车到了站台就会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又继续往前开。那么公共汽车停下来与动起来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动起来与停下来
4、学生齐读课题,了解学习内容。
二、怎样才能停下来与动起来
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叫你们让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你会怎么做?反过来叫你们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你又会怎么做?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要想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我们就要用脚使劲往后蹬一下。而想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就要用脚用力抵住地面,使滑板车停下来。
3、教师小结:不管是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还是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都要用到力,只有借助力的作用才能使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或者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
三、探究让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1、出示几辆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有几辆小汽车,这些小汽车型号不一,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老师手中的这些玩具小汽车动起来或者停下来,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教师相机指导。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5、66页。
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认识。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三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通过“比一比,认一认”、“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判断三种角。
教学难点:
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卡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学生观察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学生上台展示。
2、判断直角
方法一:直观判断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这是对直接观察的一种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3、找一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一说。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将这三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后集体交流。)
三、游戏延伸
游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判断锐角。
教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逐渐变大,但仍然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判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判断钝角。
教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三种角。
2、画三种角。
(教师示范,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五、总结思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66页第1、2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3
课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正确规范地写字,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
3.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4.展示班级图书角的图书管理情况,增强学生爱惜图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8个生字;正确规范地写字。
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8种单位处所的名称及相应图片。
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体育馆
研究所派出所哨所诊所
2.请学生认一认。
3.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单位处所具体的职能。
4.出示生字:博、馆、览、育、研、究、哨、诊。
5.同桌互认生字。
6.游戏识字,玩看图说名称的游戏。
二、字词句运用
(一)下面这些字你能写对吗?
1.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含、迎、留、荡、满、敬”。
2.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
3.请写得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写字时注意了什么。
4.教师点评、总结。
同学们在写字时,一定要注意字的结构,不同结构的字每部分的大小和位置是不一样的.。同时,我们在写字的时候不能多写或少写笔画。
(二)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1.出示书中的句子,学生自由读,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他并没有明说,只是用眼神暗示我。
◇这件事情你可得保密,不能泄露半点儿消息。
◇渔船靠岸了,原本安静的码头一下子喧闹起来。
2.和同桌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先说句子的意思,再说词语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点拨。
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联系句子的上下文,如“泄露”,句子的前半部分是说“这件事情你可得保密”,从“不能”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件事情不能让别人知道,所以“泄露”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还可以用同义词代替的方法,如“喧闹”可用“热闹”代替,所以“喧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热闹”。当然理解词语的意思还可以直接查词典。
暗示: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泄露: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喧闹:喧哗吵闹。
三、展示台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说说大家是怎样爱惜图书的。
3.全班交流。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二)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并渗透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小明比小红大3岁
师问:通过这句话你知道是谁和谁比?谁大?
2.红花比黄花多7朵
师问:通过这句话你知道谁和谁比?(红花和黄花比)谁多谁少?(红花多黄花少)
师说:如果老师问通过这句话,你能知道什么?请你从这两方面来回答。下面我们再练一道题。
3.鸡比鸭少15只
师问:通过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4.摆一摆
(1)第一行摆8个圆,第一行比第二行多3个圆,第二行摆几个?
(2)第一行摆8个圆,第二行比第一行多3个圆,第二行摆多少个?
5.看图回答问题
(1)出示红花黄花图
师问:红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
红花和黄花比谁多?谁少?
和黄花同样多的有几朵?比黄花多几朵?
师说:如果老师将黄花的朵数盖住,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红花有15朵,比黄花多7朵,求出黄花的朵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8。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8
例8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
(1)读题。自由小声读、默读、指名读。
(2)找已知、求。教师在题上标出,并画出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谁和谁比?哪种花多?那么红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怎样求黄花?(这道题是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多,把红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黄花多7朵,从15朵里去掉比黄花多的7朵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即黄花多少朵)
(4)列式计算15-7=8(朵)答:黄花有8朵。
2.小结
师说:做这种应用题,关键找出谁和谁比,谁大谁小,求小的用减法计算。
3.做一做
有鸡32只,鸡比鸭多15只。有多少只鸭?
师问:你认为哪句话最重要?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求大数还是求小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独立解答此题。
4.改一改
师说:在例8中,如果把第二个条件改成“红花比黄花少8朵”应该怎么解答?
出示改好的题:
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少8朵。黄花有多少朵?
(1)读题。(2)找准已知、求。(3)分析数量关系:①画实物图分析;②画线段图分析;③摆红圆、黄圆分析。
以上三种方法任选一种,理解谁和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求小、怎样计算。(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少,黄花多,求黄花也就是求多的,用加法计算)
(4)列式计算 15+7=23(朵)答:黄花有23朵。
5.比一比
师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都是红花和黄花比,知道红花求黄花。不同的是例8中黄花是少的,所以用减法计算,而改一改后,黄花成多的了,所以用加法计算)
(三)巩固反馈
1.摆一摆
(1)圆形有7个,圆形比三角形少2个,三角形有几个?
(2)三角形有8个,三角形比圆形多2个,圆形有几个?
2.说一说哪种跟哪种比
(1)黑熊比白熊多8只。(2)科技书比故事书少20本。
3.说一说哪种跟哪种比,哪个大,哪个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
(1)黑兔9只,白兔比黑兔多3只,白兔有几只?
(2)白兔12只,白兔比黑兔多3只,黑兔有几只?
4.拍手游戏
(1)老师拍8下,学生比老师少拍3下,学生拍几下?
(2)老师拍3下,学生比老师多拍5下,学生拍几下?
5.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河里有26只鸭,比鹅多12只。河里有鹅多少只?
(2)小光有74张邮票,小光的邮票比小华的多16张。小华有多少张?
(3)日照乡服装厂二月份比一月份多生产服装356件。一月份生产了2738件,二月份生产了多少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教学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正叙的这类应用题相比,要求的问题和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的.,区别是另一个已知条件的叙述方式相反。学生容易见多几就加,见少几就减,为了避免这类错误,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安排了五个练习。前三个是让学生会通过一句话分析谁和谁比,谁大谁小,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第四个练习是摆一摆,继续通过练习明确谁和谁比,谁多谁少。第五个练习,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引出今天要学的新课。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体会做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出谁和谁比,谁大谁小,求小数用减法,求大数用加法。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通过动手操作摆三角形,体会谁多谁少。再通过口答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求大数还是求小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通过拍手游戏,继续巩固今天的新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5道应用题,学生是不会再觉得困难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5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遨游太空的课件,让孩子说说心里话之后,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没有神舟五号可坐,只能在文中遨游太空了。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到文中找答案。
二、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提出读书要求:把课文读正确,不认识的字请教身边的同学。
三、交流“识字学习”
1、生自由读生字,对你认为难记的生字做上记号。
2、做小老师提醒同学。
四、检查读书——此环节要指导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
指名读(其余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可以挑战读)
五、围绕重点,展开阅读教学
默读全文,思考——杨利伟此次太空之行,你能给他做做参谋长,提醒他该带哪些生活用品吗?完成以下填空:
在宇宙飞船里睡觉,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喝水,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走路,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宇航员(杨利伟)必须————————————————
1、在文中找出有关依据,做上记号。
2、交流,在生不断的补充中完成以上练习。
3、课件辅助相关情境的教学。
4、你觉得太空中的生活如何?
学生可能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
A:有趣
1、那么,师就说——的.确,在太空生活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所以我们可以说太空生活趣事多。师板书课题。之后,让生把相关语段读出趣味。
2、思考:太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呢?
在生的交流中,教师讲解——物体在太空中几乎没有地球的引力,几乎没有重量,显得轻飘飘,所以会发生这些有趣的事。
B、很不容易。
1、那么,师就拓展文字(为了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在地球上刻苦训练的例子)
2、围绕刻苦锻炼的主题,展开多种句式的说话训练: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必须——————————————-。
要想能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得————————————————-。
为了适应太空生活,宇航员都——————————————————-。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是在哪里举行的?(北京)知道在这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多少金牌吗?(51)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今后还会不断有重大国际赛事在我国举行的,大家喜欢运动吗?(喜欢)运动有什么好处吗?对,从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长大后在赛场上还可以为国争光!
这不,森林动物运动会也拉开了序幕。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情况吧。(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加?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师:这次比赛的裁判是大象,它想给参加跳高的每只动物发一只喜羊羊玩具,给参加长跑的发一只美羊羊玩具,同学们说该怎样来统计呢?
我们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
师:知道了跳高和长跑的`动物只数,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啦?(一共有多少个动物参加比赛)对,在统计表中就用“合计”来表示。
师:小猪是这次比赛的厨师,他要为动物们准备午餐,我又该按什么标准来进行统计呢?(动物的种类)真棒!
师:好了,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面两张统计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统计表。
汇报交流:看了两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统计的标准不同。
生2:合计都是13。
生3:统计的标准可以不同,合计数应该不变。小结:同一个场景,我们在统计时分类的标准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结果。那如果两张表的合计数不一样,说明什么呢?(必定有一张统计错了,我们可以根据两次的合计数是否相同来检查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运动员们的比赛很激烈,很多小动物口渴了,要喝水,大象说,咦,茶杯在哪儿呢?小猪说,还在商店里哪!于是它们又到商店里选茶杯了,大象评委只关心茶杯的形状,猪厨师很会精打细算,它关心的是茶杯的价格。你们会把统计表填完整,并向它们介绍一下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统计表。
交流:合计栏是怎么算的?
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分类统计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请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思考填写统计表。
①出示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如何统计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②请你按照形状分类和颜色分类进行统计表。
③比一比两张统计表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说说这两张统计表分别适合哪种需要?
四、巩固升华,拓展延伸
师:师:今天来这里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分类统计,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为了记住同学们,我还想了解咱们班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同学们能帮老师选择合适的统计表并完成统计,尽快将结果给我吗?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方面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布置课后任务
我还想知道每组同学的年龄,8岁的有几人,9岁的有几人,10岁的有几人,请同学们课后将统计结果填好,交给老师,大家能完成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页例3,练习十五第5、6题。 授课日期 __年__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 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2、 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 出示插图,看图上有两只小鸟在争吵,到底哪只鸟叼来的木棒多?为什么?其实比较数的大小。
2、 出示比一比,在○里填上> 或 < 。
6○20 66 ○ 62 100 ○ 89 75 ○ 57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百以内的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位迁移性的学习千以内的数大小对比较的方法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活动
出示教学例3 : 小鸟叼卡图 100○1000
(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
① 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让学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
100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所以100<1000。
③ 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
① 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
(这两个数都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③ 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让学生说,使其明白:因为百位上的数不同,一个表示二百,一个表示一百,所以210>120。)
(3)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
459 ○ 456 730 ○ 780(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做一做。
① 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第1题。
(可以先估计一下谁多谁少,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② 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
(同桌互说,再请学生说。)
(5)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① 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
② 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比较千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
得出:第一种:位数不同的数,哪个数位数多哪个数就大。
第二种: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再看它们的下一位,谁大、谁小,如果第二位也相同,再看下一位,直到比出两个相同数位上的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五第4、5两题。
(1)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
(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
(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
在这里,可让学生明白,要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先要估算一下一层有多少本书,再估算整个书架上的书。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的掌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评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3、学会判断。
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
[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
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
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9
【教材分析】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认识时、分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认识时、分的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l时=60分。
教学难点: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设计】
小组探究式学习,教师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进行辅助教学。
设计理念:数学《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教学效率。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探索规律、合作交流的机会。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白板课件,设计好制作钟面所需的圆、时针、分针等,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以及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
【课堂教学用工具和软件】
教学用工具:教师机。
软件:1.电脑安装Activstudio Professional Edition V3.6
2.教室软件(极域,或者华鹏等)
【教学实施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儿举行吗?(北京)看福娃们正在进行训练呢。出示福娃训练的情景,让学生说说几时,福娃在做什么。
谈话: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钟表,今天我们要和福娃的一起继续学习看钟表的方法。(板书: 认识时和分)
[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回顾了已有的知识---认识整时,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师:看晶晶带来了什么?他想考考你们,钟面上有些什么?(学生回忆)我们边回忆边把钟面画出来,好吗?
师:我们先画一个圆。(钟面上有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在白板上画出。
▲生:有时针、分针。
师:我们怎样区别他们呢?
生1:又粗又短时针,又细又长分针。
生2: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
师在白板上拖出时针和分针。
▲生:12个数。
师在白板上书写12个数。(最上面是12,最下面是6,最右面是3,最左面是9。补全其余的数。)
师:12个数字均匀地排成一圈,他们把钟面平均分成了几个大格呢?
生:12大格。(一起数一数。)
小结:原来钟面上的.这12个大点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也就是12个大格。
抢答:12――1是几大格?125是几大格?从14又是几大格?
▲生:有小格
师:每个大格中有几个小格?
师:白板拖出一个钟面,放大,让学生任选一大格数一数有几个小格。
师在白板画小格。121之间有5小格,122之间有几小格?那么钟面上一共有几小格呢?拿出钟面数一数。
交流: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一小格一小格数的。
生2:我是5小格5小格数的。
比较方法,带领学生一起5小格5小格数,边数边在钟面的外围写出5、10、15、20
运用白板的聚光灯,去掉外围的数,提问:123有几小格?126有几小格?129呢?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白板上写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并且通过白板的绘制、放大、聚焦等功能,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知识的认识。]
(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
(1)谈话:一个漂亮的钟面就画好了,在画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大格,多少小格来计时的?那么时针走几大格是1小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白板演示)
生: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大格,就是1小时。(板书)
(让学生相互说: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师:你能在你的钟面上也拨出1时吗?
生操作。
师: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生:时针从2走到3也是1小时。
师:时针在钟面上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也就是时针走了1大格,经过的时间就是1小时。
(2)时针从12走到2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3呢?时针从12走到12呢?
3、认识分。
(1) 认识1分。
师:那么分针怎样走表示1分呢?(白板演示并放大)
生:分针走1小格是1分。(板书)
生在钟面上拨出1分。同桌互相检查。
(2)认识几分。
师:分针继续走一小格,是几分?(2分钟) 你怎么知道的呢?(分针再走1小格是2小格,就是2分。)
师:那么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呢?你是怎么看的?
生: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分针走了5小格。
师:现在分针走了几分,告诉同桌,并说说怎样看的?
生:分针从12走到2走了10分钟。
生:一共走了10小格。
师: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几分?(30分,我们平时生活中还可以说半小时。)
师:分针走1圈呢?
生1:60分。
生2:1小时。
[采用时针和分针分开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是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分清楚时针及分针所表示的意义,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认识时与分间的关系
师:怎么有的小朋友说1时,有的朋友说60分,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让时针和分针一起走一走,请你们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白板演示)
学生交流:
生1: 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
生2:分针走了1圈。
生3:分针走了60小格。
生4:分针走了60分。
生5:时针走了1大格。
生6:时针走了1时。
师:是的,它们同时走同时停的。拨动你们的小钟,我们再来观察一下。
指导学生拨钟:把分针拨到12,分针走1圈,看看时针走了多少?
师小结:分针走1圈(60分),时针正好走1大格(1时),他们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1时=60分。(板书)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白板演示,让学生再次观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安排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准确的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三 、体验1分钟,1小时有多长。
1 、体验1分。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那么1分到底有多长呢?我们静静坐着,感受一下。(学生静坐1分。)教师看白板中的计时器进行计时。
师:你感觉1分钟长还是短?(学生自由交流。)
师:我们静静地坐着,感觉1分很长,有的小朋友快坐不住了。现在我们轻松一下,来欣赏迎迎带来的一首歌。(播放福娃的主题歌。)
师:欣赏完了福娃的主题歌,你感觉1分钟长还是短?(学生自由交流。)
师:是啊,1分钟,如果小朋友做喜欢的事情,一会儿就过去了。1分钟还能学习呢,比如做口算,写字,我们来体验一下吧。
分组活动:口算,写字。(播放1分钟音乐,音乐开始时开始做,音乐结束时停。)
全班交流1分钟做了多少事。
谈话:1分钟还能做很多事情,看:
教师补充:①银行点钞机1分钟能点1500张人民币。
②中央电视台播音员1分钟播180个字。
③人每分钟步行约70米,汽车每分钟约行驶1400米,飞机每分钟约飞行30千米。
1分钟虽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却能做很多事。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引导学生了解1分钟的,珍贵,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2、感受1小时。
谈话:刚才我们体验了1分钟有多长,你知道1小时有多长吗?就拿我们上课来说吧。
你知道一节课( )分钟,课间休息( )分,再加( )分是1小时。
(白板上逐句出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白板上书写。)
师:1小时能做什么事呢?
介绍:①一场篮球赛大约1小时。
②我们刚才欣赏了福娃的主题曲,一集福娃动画片大概13分钟,看4-5集福娃的动画片大概1小时。但是我们看电视的时间不能太长哦。
1小时还能做些什么?可以回家问问你的爸爸妈妈,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事体验一下。
四 、总结升华
师:小朋友,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了( )分,还有( )分就要下课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自由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忆教师在白板上拖出相应的内容。
[这节课,我还加了个细节,也是发挥了白板中时钟的功能,设置了正计时,把它放在一角,快下课时,我把它拖出,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一节课有40分钟。]
谈话:时间对每个人都是珍贵的,工人叔叔抓紧时间生产,就会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农民伯伯抓紧时间种地,就会收获累累硕果;科学家抓紧时间科研,就会产生许多发明创造;小朋友们抓紧时间学习,就会获得更多知识。时间是一名神奇的魔法师,他使勤奋的人越来越聪明,使懒惰的人越来越愚蠢,你们愿意做什么样的人?那就合理安排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6+28+17=
65-25-21=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
1、(课件出示鸟巢图)小朋友们,这是什么?
是啊,这是鸟巢,今年暑假,在这里隆重的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看!100米的赛场上,运动员们争分夺秒、奋力拼搏。
2、(课件出示跑道图)这是100米跑道,这两条分道线有什么不一样呢?
是啊,这条是直的。(板书:直)
3、(课件出示毛线图)那你们看,这条毛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指名前)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
4、(课件出示拉线图)是啊,我们捏住线的两段,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读两遍。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演示)我想请位小朋友来摸一摸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摸)老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也叫两端,(出示端点)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板书:端点)读两遍。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板书:2个)
(三)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师画线段图)用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两个端点、直的。这两个端点有时侯也可以用两个小圆点表示。
(四)小结线段的特征
1、(演示)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生指)(出示)那这样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演示:换根长)那这样呢?(演示:)那这样呢?为什么?
2、那线段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啊,线段必须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小朋友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
(五)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1)那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生答)
师:为什么说这几个是线段呢?
(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
1、(出示尺)这是什么?你能在这上面找一找,找到我们刚学的线段吗?(指名)
是啊,尺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生说说)
2、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如: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
(七)图形中的线段
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二、折线段,认识线段有长有短
1、(出示长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线段?哪4条?(生指)除了这四条外,你能用它再创造出一条线段吗?(可以讨论讨论)
2、展示:(指名前)你能折出一条比它长的吗?比它短的呢?比竖折更长的呢?
指出: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三、画线段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会数线段,还能创造线段,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这位好朋友画下来?拿出本子试着画一画。边画边思考:
①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
②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展示:他画的怎么样?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吗?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
你们是用什么画的?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画线段?是啊,只要边是直的都可以画线段。
四、组织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3
师: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给你三点呢?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演示)
师:是什么图形?
3、出示想想做做5
师:给你四个点呢?先猜一猜?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展示)
师: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课件演示有顺序的画。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
(课件出示)
师:课后请小朋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3
【学习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积累词语和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懂得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道理。
【学习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道理。
【知识链接】
雨是地面的水汽蒸发上升到空中,由于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直到空气的浮力无法托住时,便降落到地面。
【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同组互相交流。
3、在组内交流你学会的'生字,词语,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4、给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合作探究】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注意文中的三句话。
(1)一只青蛙说:“你注意到没有,小雨点是个了不起的画家,在水面上画了许多圆圈,一个圆圈套一个圆圈,我怎么也看不厌。”
(2)另一只青蛙说:“你注意到没有,小雨点是个了不起的音乐家,在荷叶上弹琴,奏出了多么悦耳的乐曲。你听,沙沙沙,嗒嗒嗒,我总是听不够。”
青蛙在用心倾听,发现了小雨点很了不起,读出对小雨点的赞美之情。
(3)小雨点听见它们的谈话,知道自己看起来非常平凡,却也有了不起的地方。于是,它又沙沙沙地欢乐的落下来。
3、说说小雨点还有哪些地方了不起?
【轻松练习】
1、组词
仍()因()劲()哭()盼()篮()
扔()回()功()笑()扮()蓝()
2、用“注意”和“许多”分别说一句话。
3、抄写你喜欢的句子并读一读。
【拓展延伸】
1、你喜欢小雨点吗?为什么?
2、写一段话赞美小雨点。
3、读诗:《春夜喜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得很透彻。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建议
古诗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建构以及多元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体验,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双方都能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共同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描写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4.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难点: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新课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同学们,你们知道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是哪个地方吗?(杭州)说到杭州,我们不由地就会想到一处美景,那就是西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游玩吧!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汉字:晓慈毕竟映)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
(1)出示第1、2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学生质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说结合,升华情感
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
2.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第1、2句﹚。
3.这首诗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4.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说。全班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配乐朗诵)。
5.背诵古诗。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湖莲穷荷
2.学生口头为这些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3.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
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
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四、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词语连诗。(老师出示诗中的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着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绝”“含”“岭”“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练习组词。
2.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3.重点指导“绝”与“岭”的写法。
4.老师范写。
(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5.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六、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七、教学感悟
1.在古诗教学中,我注意课内外结合,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杨万里、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搜集关于春天的古诗,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增大了学生对古诗的阅读量。
2.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想象画面,结合课后练习题的两句诗,请学生描述自己读诗时想到的画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更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6
《蜘蛛开店》:
教学目标:
1、会认“店”、“蹲”等字,会写“商店”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用图文结合等方式识记重点字词,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图文结合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故事导图、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回顾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声音响亮,读书姿势端正。
②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三、随文识字
1、了解蜘蛛开店的原因,识记“蹲”和“寂寞”。
2、学习“卖口罩”情节,识记“罩、编”等字。
3、出示默读要求,自学6-9段“卖围巾”情节,识记生字。
四、游戏巩固
1、出示生字词,多种形式巩固认读。
2、贴词语完成故事导图,讲故事。
五、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商店”。
2、师指导并范写。
3、生描红临写。
4、书写展评。
六、布置作业
思考:故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7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生字11个,并在老师地指导下正确描摹“昆、弃、拙、辰、察”。积累6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标点停顿,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或第5小节。
3、巩固复习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4、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在别人抛弃你的时候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第1、2节。
1、小朋友,春天到了,很多小动物都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你能不能告诉大家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它呢?
2、学生交流。
3、出示课题:这是什么?(小毛虫)
4、(媒体)听老师朗读课文第2节,感知小毛虫笨拙的模样。
问:小毛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笨拙
3、轻声朗读第2节,理解“笨拙”
(1)学习生字:拙(读准翘舌音并书写)
(2)朗读体会:文中哪些词句说明小毛虫很笨拙?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师:是啊,这么笨拙的小毛虫,真让人讨厌,你能读出这样的语气来吗?
4、指名朗读(随机进行指导)
A、男女生比赛读
B、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这样一只笨拙的小毛虫却让老师产生了喜爱之情,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读课文你就会明白的!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课文,再认一认生字。(重点交流:抛弃羡慕盈)
(2)指名说说喜欢小毛虫的原因。
(3)这一节有几个词语很难理解,我们可以用刚才的办法来解决:
时辰()()
雾蔼()()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小毛虫变成了怎样的蝴蝶?板书:灵巧轻盈
三、研读课文,理解词句。
(一)学习第五节。
1、轻声读,用曲线划出描写蝴蝶灵巧、轻盈的句子。再读读。
2、(媒体)看小毛虫变成蝴蝶的画面,感受小毛虫变成蝴蝶的经过。
3、读读有关的语句,用文中语言练习说话:因为……,所以我高兴。
我高兴,是因为……
4、指导朗读第5节
(二)学习第3、4节
1、笨拙的小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师生齐读第3、4节。
2、师:读了以后,你最佩服小毛虫什么呢?板书:不悲观不羡慕
3、(媒体)演示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语言实践: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指导朗读。
(三)朗读全文,小结复习
1、师:让我们再读课文,体会小毛虫尽心工作的情景。
2、师:课文学完了,相信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工作在大家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着小毛虫说说心里话。板书:尽心竭力
四、拓展作业。
1、拓展:
(1)练习:填上合适的词语。(课后练习“写”中的1)
(2)出示句式:我看着小毛虫挥舞着翅膀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中,想对它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业:
(1)抄写词语:观察、昆虫、羡慕、抛弃、笨拙、挪动
(2)抄写句子: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或第5小节。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03-27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28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04-02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8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1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9-0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