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位置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4-05-26 09:14:0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运动与位置教案及反思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运动与位置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运动与位置教案及反思

  【教材分析】

  《运动与位置》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一课时。通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天空中的星体》的学习,学生已经使用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本课带领学生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到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初步建立世间万物都在运动的意识。

  本课是认识物体运动的第一课,主要是认识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一是可以用距离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该物体是否处于运动当中,二是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教材呈现的四组图片,交流各种各样的运动,这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归纳,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都可以运动,自然物在运动,人造物也可以在运动。第二个活动区别图片中哪些物体在运动,然后归纳出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给出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第三个活动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认识到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人们对于物体是否在运动的状态的描述也就不一样,通过网约车的生活实践,认识到如何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最后一个活动是拓展活动,交流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初步建立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天空中的星体》的学习,学生对物体的位置这一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使用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同时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用位置的变化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但关注的比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同一物体相对于自身而言各部分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而很少将运动置于两个物体的相互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上进行判别,也不能很好的区分运动的形式,片面认识电梯上的人或是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地球上的房屋与树木是静止的。因此需要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既保持了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同时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学习的方法。因此本节课中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通过活动的引导,四年级学生可以习得,并应用该方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知道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3.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科学探究:

  1.能描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运动。

  2.能依据不同的参照物体判断某一物体是否运动。

  科学态度:

  1.认识到事物的相对性,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2.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的实例进行研究,寻找其中的奥秘。

  【教学重点】

  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教学难点】

  认识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长直尺或木棍之类的器材。

  学生材料:科学教科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运动

  1.师: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你能说说哪些物体在运动吗?

  2.学生回答。

  3.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至14页,认一认教材中的例子,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为什么说他们在运动。

  4.同桌学生交流。

  5.师:我们先看第一组图,谁来说说看,为什么说他们在运动。

  6.学生回答(依次交流四组图片,突出运动和位置这两个词)

  7.师: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人)的运动,植物生长,交通工具的运动,以及一些没有生命的物体的运动等等。我们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就是要看什么?

  8.学生回答

  9.师:是的,看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是来研究“运动与位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各种各样的运动,调动学生头脑中关于对物体运动的已有认知。并通过交流“为什么在运动”,调动学生的前概念——位置,从而引导进一步研究运动与位置的关系。]

  二、了解“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方法

  1.师: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片,你能判断图片里哪些物体运动了吗?

  2.学生回答

  3.师:那老师再给你一幅图,你可以判断出哪些物体在运动吗?说说你的理由。

  4.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5.师:刚刚同学们找出了一些在运动的物体,请你用这样的格式说一说:

  因为________相对于_______的位置发生变化,_______在运动。

  谁先试一试?

  6.学生回答(教师可指导,一定让学生独立、完整地说出来)

  7.师:其他同学也会了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每人说3个,不要雷同。

  8.同桌交流。

  9.随机抽取几位学生按照格式说一说。

  10.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你能帮老师完成这张思维图吗?

  11.师生交流(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同时用固定格式来说一说,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学会判断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

  三、选择不同物体作为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一)行驶汽车上的乘客是否在运动?

  1.师:大家都学会判断某个物体是否在运动了吗?

  2.学生回答

  3.师:那考考你们,(出示图片)这是一辆在行驶的校车,车上的乘客在运动吗?

  4.学生回答。(引导用固定格式回答)

  (________相对于_______的位置发生变化,_______在运动。)

  5.师:可乘客小明却说,小红就在我前面的座位上,她没有运动啊!有同学能解释一下吗?

  6.学生回答。

  7.师生交流。

  可事先准备两根木棍或米尺之类的器材,再请两位学生,分别手握前端和后端,模拟乘车情况,在教室内缓慢“行驶”,引导学生观察两位“乘客”之间的位置。

  导用学生用下面的格式说一说

  (________相对于_______的位置没有变化,_______是静止的。)

  8.师:谁能举个相似的例子?

  9.学生回答。(司机相对于小红的位置没有变化,司机是静止的。)

  10.师:当我们参照不同的物体来判断某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11.学生回答。

  12.师:在行驶的汽车里,当我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乘客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当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判断结论,不一样但又都貌似合理时,矛盾产生了。用矛盾激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初步意识到选择的参照物体不相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二)乘电梯的人是否在运动?

  1.师:在其它地方也是这样吗?我们到商场里转一转。(出示图片)怎么判断乘电梯的人是否在运动?

  2.学生思考。

  3.师:不少同学有了想法,接下来请你们在小组内说一说。友情提醒:

  (1)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尽可能多说;

  (2)能对其他人的说法作出相应地评价。

  4.学生小组交流。

  5.学生汇报、学生互评、师生交流。

  6.师:这次大家有什么发现?

  7.学生回答。

  8.师:确实像同学们发现的那样,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更换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描述,从而熟练掌握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并进一步认识到选择的参照物体不相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三)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1.师:逛完商场,准备回家了,看看约好的网约车到哪儿了。(出示图片)相对于乘客,网约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学生回答。

  3.师:你能描述图中这一时刻,小汽车相对于乘客的位置吗?

  4.学生回答

  5.师:小汽车在乘客的东北方向,距离乘客0.2公里两分钟的车程,目前正由玄武门由北向南驶来。

  6.师:因此,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网约车的生活实践,认识到如何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四、认识到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1.师:坐上网约车,汽车广播里提出一个问题:地球上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2.师生交流。

  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就不同。静止只是一个物体对于它周围的另一个参照物保持位置不变,所以也只能是相对静止。

  3.师:地球转动时,房子与树动了吗?

  4.学生回答。

  5.小结:相对地球而言,地球表面的许多物体例如房子和大树,相对地球的位置不变,他们是相对静止的。但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一直在改变,地球上的一切又是运动的。

  6.师:现在同学们明白怎么用位置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了吗?

  7.学生回答。

  8.师:恭喜大家有所收获,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进一步理解运动与位置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运动与位置》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一课时。通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使用方向、 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本课带领学生认识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

  1、可以用距离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该物体是否处于运动当中

  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本课教学中的重点是学会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突破原有概念,建立起“参照物”和“一切都子运动中”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对位置的变化有着一定的理解,但是很难理解参照物的作用和“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需反复强调并通过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进而加深体会参照物的重要作用,学会用规范科学的语言表述物体的运动与否创设情境,拉近学生距离,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在情境中发现描述位置包括距离和方向两个方面,同时借助描述自己和周围某个同学的位置来巩固新知。

【运动与位置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位置》教学反思04-11

位置教学反思04-12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03-17

认位置教学反思03-23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06-15

位置数对教学反思01-28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02-08

方向与位置教案02-03

位置与方向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