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案[范例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柱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柱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做出正确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实效,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圆锥模型及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柱)那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圆锥)
[说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感兴趣,能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的情景,并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体验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整体感知圆柱。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是圆锥。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生举例,师生评价)
请看大屏幕,老师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出示课件)
同学们已经能辨别圆柱、圆锥的形状,并认识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那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说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研究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听清要求,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小组长要把你们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针对这个小组的汇报情况,谁能做出评价?还有不同发现的吗?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解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①观察;②画剪:把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③量直径: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再通过计算,判断底面是否相同;④把茶叶盒的两个底面拆下来比较。)
你怎么知道圆柱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
(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师板书: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板书:无数条)这无数条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板书:都相等)
(5)高的拓展。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厚)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长)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深)
(6)结合实物和课件,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师板书。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同位互相说一说。
[说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结合电脑演示,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让学生直观的获取知识,使课堂教学做到实效、高效。]
4、探究圆锥的特征。
(1)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2)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还有补充的吗?
(4)介绍顶点、侧面和高。(课件演示)
(5)圆锥的高有多少条?
(6)让学生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5、对比
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说明: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圆柱、圆锥特征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认识圆台,了解圆柱、圆台、圆锥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
2、课本48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借用中央电视台栏目《实话实说》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说明:此环节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人文化,其中有知识的收获、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等,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展现。]
五、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做圆柱、圆锥,比一比,看谁做得精致,下节课我们展示交流。
《圆柱的认识》教案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巩固走线,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圆柱体。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CD,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走线
1、幼儿倾听音乐,请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线。
2、教师从旁提醒幼儿注意重点,双手张开,脚尖顶脚跟,目视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儿人手一个圆柱体积木,问:这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2、幼儿左手拿圆柱体积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问:积木有几个底?是什么形状的.?
3、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积木的底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请小朋友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的?
固体胶,灯管小鼓…
四、活动总结
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东西是像圆柱体的,第二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让小朋友认识圆柱体,先要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立体图形的,与平面的圆形是有区别的。然后通过摸让幼儿知道圆柱体的的组成,初步了解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来的,让小朋友只是看着这个积木,小朋友会感觉枯燥,让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像圆柱体,很好的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对圆柱体的认识。
小百科:圆柱是由以矩形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绕该旋转轴旋转一周而形成的几何体。它有2个大小相同、相互平行的圆形底面和1个曲面侧面。其侧面展开是矩形。
《圆柱的认识》教案3
一、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发现孩子对电线杆、饮料罐等类似圆柱体的东西颇感兴趣,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是模糊的,常常把它称做棒。因此,在大班幼儿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进行了认识圆柱体的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比较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像柱子一样,圆圆的,直直的,上下圆面一样大)。
2、 提供多种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并用语言表达操作结果,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加深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
3、 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易拉罐 一次性杯子 毛线 彩带 橡皮泥 铅笔 白纸等
四、过程活动
(一)、组织教学
1、 教师:(出示罐子和杯子)看看它们长的一样吗?我要把它们放在地上滚一滚,用手轻轻一推,它们滚动的轨迹怎样的?
2、 幼儿尝试,发现轨迹。
在你们的椅子下面也放着两样和张老师手上形状相似的物品。请你们拿出来也和老师一样,放在地上滚一滚,看看你们滚动的轨迹是怎样的?
3、小结:一个直着往前滚,一个绕着圆圈滚。(并在黑板上画出两种轨迹的方向)
(二)、引出概念“圆柱体”,在操作中感知圆柱体的具体特征。
1、 请幼儿找出两个物体的不同之处:请你们把直着滚的放在左边的桌子上,把绕着圆圈滚的放在右边的桌子上。再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为什么这边的东西都是直着往前滚的?而另一边却都是绕着圆圈滚的?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2、 幼儿结论:杯子的一个圆面大一个圆面小,而罐子的两个圆面是一样大的
3、 通过测量,引出圆柱体的具体特征:你们凭什么说罐子的上下两个圆面是一样大的?今天刚好带来了绳子,我来测量一下。(教师测量)你们真棒,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杯子的圆面一大一小,而罐子的圆面是一样大的。要不我再到小朋友直着往前滚的地方随机抽取一个来检测,看看结果还是不是一样的。(教师边演示边和幼儿一起说)
4、 数学里面,这种象柱子一样,圆圆的、直直的,上面圆面和下面圆面一样大的形状就叫做圆柱体
5、 判断圆柱体与非圆柱体。
1)出示小鼓:这是圆柱体吗?为什么?
2)出示圆面一样大而中间凹进去的实物:这是圆柱体吗?为什么?
6、 提供材料让幼儿在众多的物体中,寻找圆柱体:
1) 老师的桌上有很多的材料,我提供了毛线、彩带、橡皮泥、纸和笔。请你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并将是圆柱体的物品找出来放在箩筐中。
2) 教师每组抽样检验,小结:这是谁测量出来的?你是用什么材料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什么?所以,它是圆柱体。
(三)、自制手拉车,并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教师:圆柱体还可以变成好玩的手拉车呢,看!我用绳子一穿。手拉车就完成了。绳子一拉它就跟着我们走了。哦,出发喽!
五、反思
数学,是一门逻辑学很强的学科,但它又无时无刻的.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一片树叶、五个好朋友、马路边的广告牌是方形的、小朋友的铅笔很多都是圆柱体的……既然它如此贴近我们,我们为何就不能让孩子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奥秘呢?因此,我设计了《认识圆柱体》这活动。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带班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难有跳出来思考的时间。观摩却给了我们更客观、更冷静地了解我们的工作环境,甚至了解自己的机会。今天作为一名学习者的我,觉得自己拥有这样的机会而感到庆幸。庆幸的是有那么多的名师和同盟姐妹给我指点弥经,望各位多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圆柱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1.2过程与方法 :
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况、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发现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形成空间观念。
2.2 教学难点
理解曲面和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推导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粉笔盒,圆柱的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体。
师: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生: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生: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
生:正方体有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
师:正方体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长方体。
引入新课。
2、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物体。
师:这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
生:不是。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
老师多媒体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例子。
师:那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的物体?
生:分别回答。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感受圆柱在生活中的美,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滚一滚,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何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②、圆柱有几个面组成?
③、小组讨论并验证: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
④、量一量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2)、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感知。
师: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
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师: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生: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
(3)、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师:圆柱的高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探究。
师: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4)、小试牛刀:实践应用,发展新知:
①、指出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
②、做一做: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师:请同学们把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转动木棒,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师:一个长方形沿一条直线旋转,猜一猜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呢?自己转转看?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
生:转动起来像一个圆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来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和旋转。
2、教学例2
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得出结果: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和高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出: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小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3、探究圆柱的底面与侧面的关系
师: 侧面是曲面,如何转化为平面?利用你手中的材料,剪一剪、 画一画、卷一卷、滚一滚。转化后的平面图形与底面有怎样的关系?
师:小组合作,先想好并说说怎样操作,组长分好工后,再开始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斜着剪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生: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生:正方形。
三、巩固练习(课件一 一展示)
1、我能行
(1).圆柱上、下两个底面都是( 圆)形,它们的面积都( 相等 )。
(2).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 )形,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
宽等于圆柱的( 高 )。
(3).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完成填空。)
2、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圆柱体的高只有一条。 ( × )
②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圆形物体一 定是圆柱体。 ( × )
③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侧面是一个正方形。 ( √ )
4、你能把这张纸做成什么样的圆柱?
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汇报交流。
四、你知道吗:
师:为什么树干都是圆柱形的?
(课件出示小知识)圆柱具有较大的支撑力。树木的树冠全靠主干支撑。特别是硕果累累的果树,上面挂着许多果实,需要强有力的树干支撑,才能生存。
圆柱形的树干没有棱角,狂风吹打时,不论风卷着尘沙、杂物从哪个方向吹来,受影响的都只是极少部分,不易受到冲击的伤害。因此,树干的形状是圆柱形的,这是树木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为了适应生长的需要。
课后小结
1、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总结全文
你在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习题
练习三、第5题
板书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
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认识》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卡纸做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小木棒,可切割的圆柱体(萝卜、火腿肠)。
四、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1.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当时我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研究长方体的呢?
生:先从整体观察,再从部分观察。
师: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生1:面、棱、顶点。
生2:对面的大小、形状、数量进行了研究。
生3:研究了棱的长短、数量。
生4:研究了顶点的数量
师生边对话边板书观察立体图形的顺序:整体-部分。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一定要有序的进行观察研究。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研究的问题-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当中见过的圆柱。
(二)自主探究
1.明确导学案自主探究这一板块的学习任务及要求。(点生朗读任务一及任务二的学习任务要求。
2.自主学习
教师:翻开教材18页,仔细阅读教材内容,边读边在重要地方做上标记,动手操作观察研究,抓紧时间有效完成任务。(生自学期间教师巡视给予适当指导及评价)
(三)合作交流
1.同质对子交流学习成果。(学习能力相当的两名同学)
2.异质对子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学习能力有差别的`同排三名同学)
3.仍有问题不能解决的先组内六人交流,再组与组之间互相学习。
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组长选好代表上去板书展示及汇报。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四)展示提升
1.展示:
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余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有什么质疑和补充的。
2.提升:
小组展示完毕之后,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汇报组内展示的学习成果,每汇报完一个问题,其余同学提出质疑和补充,教师适时提问做小结。(这一环节主要体现生生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重点提升以下问题:
①圆柱基本特征的验证。
②圆柱有无数条高的验证。
③圆柱侧面展开的几种情况及之间的关系。
④对圆柱进行切割的不同方法及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及概括能力。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圆柱的认识》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茶叶桶、剪刀、小黑板或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
教学设计:
一、 情景导入
1、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物品,你们看——(课件出示),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状是圆柱的物体?(指名说)
二、 探究体验
1、 认识圆柱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形状的物体,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摸它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1) 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
(2) 集体交流。(指名说)(教师随机介绍并板书: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还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3) 通过刚才的仔细观察,动手实践,同学们都有所发现,下面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课件出示)这就是圆柱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注意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把关键词重读出来,能做到吗?(齐读一遍)
(4) 师介绍:圆柱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大家想一想:圆柱有多少条高?(无数条)
2、 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状的茶叶桶,谁能给大家指出这个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到前面来指)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指名说)
(3)那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大家睁大眼睛,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什么形状?(一起说)
师:对,我们把这个圆柱形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也就是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4)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想一想:
①我们得到的这张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这个圆柱形茶叶桶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形的面积与茶叶桶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
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集体交流。(指名说,教师随即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
(5)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这就是我们一起推导出来的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一起读两遍,记住它。
那大家想一想,要想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得知道哪两个条件?(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三、 实践应用
刚才通过我们打家共同的努力一起推导出了计算圆柱侧面积的公式,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个公式,走进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这个茶叶桶,课前我测量出它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厘米,大家能不能求出它的侧面积?
2、某罐头厂要给生产的罐头瓶贴上商标包装纸(接头处不计),已知这种罐头瓶高10厘米,底面直径为12厘米(如图所示),贴一个这样的罐头瓶商标要用多少包装纸?
3、请同学们拿出你课前准备的圆柱形的物体,同桌合作:先动手测量出要求它的侧面积所需要的数据,然后在练习本上计算它的侧面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指名说)
五、拓展延伸
1、在我们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我们是将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将圆柱的侧面沿一条斜线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那根据这个图形,你也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吗?大家课下动手去试一试。
2、课后练一练1、3题做在练习本上。
《圆柱的认识》教案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的认识》(P15-P18)
教材分析: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起始课,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特征。
2、经历探索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
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圆柱、圆锥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观察情境图中的物体,形成直观表象。
2、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积累感性认识。
3、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4、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5、揭示课题。
谈话:通常我们先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然后再研究它们的表面积、体积等。随机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通过分类、举例,使学生对圆柱、圆锥整体上认识,形成初步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几何图形,由物到形,由生活走向数学,引导学生对照模型想图形,在头脑中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观察圆柱,发现特征。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探究特征。
4、研究圆柱的高。
5、总结圆柱的特征:刚才我们研究圆柱时,由表及里,运用先看,再比一比、量一量、摸一摸等方法,知道圆柱的特征。
6、研究圆锥的特征。
7、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整体感知圆柱,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对圆柱的表象的认识;通过举例认识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前面有了对圆柱的特点的学习,圆锥的学习全部放手,让学生不仅受获“渔”,而且要学会运用“渔”进行“捕鱼”,同时,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比较异同。
让学生对比观察,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预设一:相同处。它们的底面都是圆形;侧面都是曲的;都有高。
预设二:不同处。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有1个底面;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2、想象拓展,建立联系。
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从圆柱的底面开始,把上底面缩小,再缩小,再缩小(手势表示)最后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从这看出,圆柱和圆锥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异同,使学生深化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让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联系,为后面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作铺垫。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下面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1)先指出图形让学生说是什么图形,个别的说说原因。
(2)上边一行左数第四个、下边一行左数第二个,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既不是圆柱又不是圆锥,进一步明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教师指圆柱上的一条高),猜想一下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剪一下看看是什么图形。
预设一: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预设二:得到一个正方形。
引:展开后的这个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指学生多说,并大屏幕展示。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沿着圆锥的顶点和底面任意一点的连线斜着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先想一下,再指生剪演示。
拓展作业:如果圆柱也这样斜着剪,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剪剪看。
3、将如下图所示的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和三角形小旗快速旋转。想象一下,小旗旋转一周能形成什么图形?
(1)教师先让学生想象转动后的图形。
(2)课件演示旋转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目地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体现数学知识“有用”。而第三小题的出现,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起了推动作用。
五、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说吗?
1、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3、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回顾、梳理所学新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道圆柱体有两个相同大小的圆面,柱面展开是长方形的,会做圆柱体。
2.互相交流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柱体形状的.。
3.喜欢参与制作、交流活动。
教学重点:
知道圆柱体有两个相同大小的圆面,柱面展开是长方形,会做圆柱体。
教学难点:
圆柱体的两个圆面是相同大小的。
教学准备:
一个圆柱体笔盒;每人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1.出示圆柱体的笔盒,引入圆柱体的主题。(有一个柱面,两头有两个圆面)
2.探讨圆柱体两头的圆面之间有什么关系。(一样大小)
3.每人制作一个圆柱体。
4.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形状的。(讨论)
5.理解柱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6.总结。
《圆柱的认识》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通过观察和操作,明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明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
1.圆柱体三个(侧面围好)、剪刀一把、长方形小旗一个、三角形小旗一个、正方形卡纸一张。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平面图形可以围成立体图形,那么,同学们
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立体图形?(指名答)
二、复习旧知
(PPT2)
师:观察这两个平面图形,你知道它们分别能围成哪种立体图形吗?(指名答)
三、学习新知
1.(PPT3)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名答)
师:我们从实物中可以抽象出立体图形,像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立体图形。
2.(PPT4)
师:齐读课题--(生)圆柱的认识。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小圆柱体,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它与我们之前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同桌再互相说一说圆柱体是由哪几部分围成的,分别有什么特征。
(师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3. 师:交流的怎么样?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个圆柱体,你可以拿这个向同学们分享你的收获,谁愿意试一试?(同桌两个人一起台前汇报交流成果,师相机指导,板书)
师板书
底面 两个,圆形,大小一样
面:
侧面 一个,曲面
高:无数条
(PPT5、PPT6)(PPT播放,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定义)
4.(PPT7)随堂练习
师:我们对圆柱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请你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在下面的( )里画“√”(指名答)
师:大家同意他的答案吗?
5.(PPT8)动手操作,快速旋转长方形,形成圆柱。
师: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奖励你们玩一个小游戏怎么样?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学具,像这样快速转动,旋转出来的会是什么形状呢?动手操作,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师:快速旋转长方形,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答,点PPT,全班齐读:围绕长方形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
师:(边操作,边讲解)我以这个长方形的宽为轴快速旋转,形成了一个--(生)圆柱,那么,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什么?(指名答)
6.(PPT9)随堂练习
师:考考你,转动长方形ABCD,生成右面的两个圆柱。说说它们分别是以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指名答)
7.(PPT10)动手操作,快速旋转三角形,形成圆锥。
师:(师拿长方形教具演示)快速旋转长方形可以形成圆柱(师拿三角形教具)如果快速旋转三角形,我们又会看到什么呢?动手操作,告诉我答案。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齐答,点PPT,齐读:围绕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锥。)
师:学完圆柱我们就会学习圆锥,它是以圆柱为基础的,到时我们会详细了解。
8.(PPT1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为你们点个赞!
师:(师手拿教具)我们已经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你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吗?(指名答,相机引导,可不可以是不规则图形呢?)
9. (PPT12)随堂练习
师:(拿学具边操作边讲解)我们可以沿着圆柱的的高剪,就是一个长方形;可以沿着一条斜线剪,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沿着一条曲线剪,形成一个不规则图形。(点PPT)师读:3个图形都是沿着圆柱侧面上一条线展开的。接下来,我们就研究沿圆柱的高剪开的侧面图。
10.(PPT13--29)详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师:同学们认真看。(师点PPT从13-18)
师:(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两个底面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独立思考一分钟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小组长稍后汇报。(指名答: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两名同学回答后)其他同学都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好,下面我们仔细看一看,结果是不是如他们所说呢?(师点PPT从19-29)
师:完全正确。长方形的长等于--(生)圆柱底面的周长。
长方形的宽等于--(生)圆柱的高。
师:其实老师刚才的操作也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滚动法求什么?(预设,生:圆的周长)
师:(师动手操作,剪开手中教具)我们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如果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就等于什么呢?(全班齐答)
11.(PPT30)随堂练习(下面哪个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
师:真好,为你们点个赞!(师点PPT30)再来考考你们,下面哪个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说说你的理由(指名答)
师:大家同意他的答案吗?
12. (PPT31)随堂练习(动笔练习)
师:我们来看一道实际问题:(指名读题: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侧面贴着商标纸,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这张商标纸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动笔计算,两分钟后告诉我答案。(指名答,分析解题过程)
13. (PPT32)随堂练习(如图,切完后的截面或剪完后
展开的侧面分别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师:(点PPT32)小精灵又来考我们了,这次,她带来了什么题目呢?全班读题后全班齐答。
14.(PPT33--39)小组比赛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认识”,对此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同学们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那我们来场竞赛好不好?比赛题型分三种:基础巩固、提升培优和思维创新,每种题型所占的分值都不同,答对加分,答错要扣分。我们的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要求小组4名同学全部举手才有答题机会。三种题型一共6道题,要积极踊跃啊!
15. 师:今天的冠军组是--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的都非常好,令我欣慰,你们真棒!(点PPT40)
四、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认识”,对圆柱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五、教师小结:
认识了圆柱,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课后可以探讨一下。学无止境,数学知识充满奥秘,愿你们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汲取更多的营养。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圆柱体
底面 两个,圆形,大小一样
面:
侧面 一个,曲面
高:无数条
《圆柱的认识》教案10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
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区别球体、圆柱体。
活动准备:
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活动过程:
㈠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㈡展开
1。认识球体。
⑴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⑶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⑴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⑶经验拓展。
①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②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㈢结束
1。教师评价活动。
2。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圆柱的认识》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7《圆柱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7《圆柱的认识》。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的最后部分,它对构建小学几何知识的整体结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圆柱的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教材,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有圆、长正方体作基础)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认识的。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是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和球的认识的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可见,圆柱的认识教学在后继的几何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切实学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等活动,经历从实物抽象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经历从图形到概念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和空间想象能力,理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几何的直觉及立体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构建立体图形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的侧面的特征。多角度探究了解圆柱。
教学具准备:
微课视频、多媒体、圆柱学具。
教学过程:
一、微课预习
学生回家看微课视频,预习自学圆柱的认识,完成微课作业,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制作圆柱,思考提出问题。
二、课堂回顾,验收微课成果。
展示自己的圆柱,指一指底面、高、侧面。会读圆柱的相关数据。
三、课堂探究。将学生的问题按从易到难整理展示。
探究一: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
1、长方形沿着一条边旋转得到什么图形。
2、不同的旋转方法得到不同圆柱。
探究二:圆柱的展开图
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拿出自己制作的圆柱,剪开,展示。
讨论圆柱的展开图的可能性。
探究三:圆柱的侧面展开后相关数据
圆柱的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什么有关。
三个不同的侧面展开图比较,得出符合侧面展开的条件。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思维提升:如果下图材料正好做成一个圆柱,长方形的长和宽与什么有关?
探究四: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那些图形
小组讨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那些可能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探究五: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围成圆柱。有几种可能。认识相关数据。
四、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圆柱体的高只有一条。
(2)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
沿着它的一条高侧面展开是个正方形。
3、为这个罐头盒设计一个包装。需要一张长宽各是多少的包装纸?
五、课堂总结
圆柱体的特点:
1、底面:两底面平行,是两个大小相同的圆。
2、侧面:是个曲面,沿高展开是个长方形,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当侧面展开是正方形时,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当沿着斜线展开是平行四边形。
3、高: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六、展示学生作品
七、课后思考
下面的长方形材料正好可以做一个高是10cm的圆柱,你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八、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两个底面圆形大小相等
圆柱
侧面沿高展开长方形底面周长不等于高
正方形底面周长等于高
斜线展开平行四边形
《圆柱的认识》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1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1.使学生能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他们的特征及区别。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其中一个能将表面的包装纸裁剪下来,再准备用纸做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各一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两三个,一个小纸箱。
学生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一张白纸,直尺等。
一、摸猜游戏,引入课题
(1)(教师用纸箱,装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教师:老师这个纸箱中有几个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物体,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摸一摸,一边摸一边描述自己摸着的几何体的特征,其他同学边听他描述,边猜测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2)让一位学生上来摸,其余学生猜。
提醒学生从棱的多少、长短,面的大小、形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来进行描述。学生猜的时候可以在学生摸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猜测,这样,可以根据物体特征的完善而接近正确答案。
例如:圆圆的——球体
长长的,有六个面,每个面是平平的——长方体
(3)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过渡,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并探索特征
教师出示圆柱。
教师:这就是圆柱。各小组的同学拿出你们(或老师准备)的圆柱,摸一摸,了解一下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感知圆柱的特征。
全班交流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板书。
板书:两个圆,一个曲面
教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一下子就看清了圆柱的各个部分及其形状,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的特征。在我们手里有这么多的圆柱,大家有什么办法知道圆柱的上下两个圆的关系?
学生说说自己想的办法。
教师:大家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试一试。
学生分小组操作。(可以涂上颜色、墨水在纸上印,可以量圆的周长,可以量直径等)
交流探索方法和结果,教师引导总结。
板书:相等的(在“两个圆”板书基础上补充)
2.测量圆柱的`高
教师:同学们办法真多,动手的能力也很强,证明了圆柱两个底面是相等的。(教师出示两个底面相等但高矮不同的圆柱)大家再来比较,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高矮不同。
教师:那你能说说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引导小结: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
观察实物,讨论: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得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它们都相等。
教师指导学生测量圆柱的高。学生拿出各种圆柱进行测量。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3.探究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大家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那这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呢?请拿出准备好的罐头盒,把它的商标纸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沿高剪开后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也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请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展开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把展开后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板书)1.判断下面那些是圆柱,并说明理由
教科书第32页练习七第1题。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
教师:今天我们探究了圆柱的特征,大家说说,圆柱有些什么特征?
《圆柱的认识》教案13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 组织幼儿讨论:
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 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 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圆柱的认识》教案14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
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区别球体、圆柱体。
活动准备:
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二)展开
1、认识球体。
(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2)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3)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2)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3)经验拓展。
①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②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三)结束
1、教师评价活动。
2、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圆柱的认识》教案15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圆柱的认识(P10—12)
教材分析:
教材先呈现出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再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结合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圆柱形的物体,丰富了学生头脑中圆柱形象的储备。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柱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学生有广泛的认知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圆柱体实物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体的立体图形,使全体学生经历从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量一量,想一想,做一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高、侧面、及侧面展开图形状及其与圆柱体的对应关系,并能够对一些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或实验验证。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猜想、操作、分析、概括水平,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师生互动中是全体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圆柱体)的'独特魅力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使部分学生大致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准备:
圆柱体实物及模型、直尺、色卡纸、剪刀、胶带、ppt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
1、出示主题图。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些都是圆柱体。
师:圆柱体是立体图形,平时简称它为圆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圆柱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圆柱的认识,先从生活出发,从而让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质疑探究
PPT出示自学探究
①、通过制作圆柱体,想一想圆柱体是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②、圆柱的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几条?量一量圆柱的高,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强调结合制作圆柱的过程,小组归纳总结。
1、生汇报:圆柱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两个圆,一个侧面。
生:两个圆是圆柱的底面,侧面是圆柱的侧面。
2、生:两个底面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上下粗细一样。
3、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生:在两个底面之间。
生:无数条。
生:通过测量发现圆柱的高都相等。
师:你是怎么量的?
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圆柱,加深学生对圆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学能力,让学生演示测量的过程,使学生明确:用直尺和三角尺可以比较准确,便捷的测出圆柱的高)
师:日常生活中圆柱的的高还有那些不同称谓?
例如:硬币的高教做【厚】;钢管横放时的高叫做【长】水井的高叫做【深】等。
【设计意图】圆柱高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中的难点,应突破侧面高的教学定势,以两底面间的距离从内外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高,画高。丰富学生空间意识观念。
小练习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练习,检测学生对圆柱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的理解)
圆柱的侧面
我们在制作圆柱时有没有发现圆柱还隐藏着一个秘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你是沿着那条线展开的?
(小组讨论交流)
生汇报,并适时板书
生:沿着一条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生:沿着其中一条曲线剪,展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不规则的剪是一个不规则图形。
师:沿着高剪,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生小组讨论汇报)
生: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
师: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为什么?
生:是一个正方形,因为前面说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而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所以沿高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那么沿高展开后就是一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剪开、围裹等实践操作,把圆柱体的侧面化曲为直,不仅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勇于探索并有所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
三、深化巩固,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这种立体图形,回忆一下:
1、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侧面沿高展开可能是什么图形?
4、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作业布置:
①、完成练习册圆柱的认识。
②、寻找生活中的圆柱体
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在生活中经常可见,所以学生学生对圆柱是有初步认识的。所以,在新授时,有以下成功之处:
1、在导入时利用课前制作圆柱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圆柱,学生通过制作圆柱,能很快知道圆柱有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2、教学中采用亲自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小组活动,采用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高。
3、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在突破重难点是鼓励学生用多种办法去尝试通过小组合作,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并且多鼓励学生去说。
4、多与生活联系,在练习时,有一道判断题,在判断已给物体是不是圆柱,一些不是圆柱的物体如腰鼓,手鼓等。
不足之处;
1、在讲圆柱的高这一特征时,没有鼓励学生动手测量,只是简单地指了指。
2、整节课鼓励性语言较少,教师说话有些啰嗦》
【《圆柱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圆柱的认识教案03-07
圆柱的认识的教案11-23
《圆柱的认识》教案05-30
《认识圆柱》的教学反思09-15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02-11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07-07
认识圆柱的教学反思04-16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05-24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