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民币的认识

时间:2024-06-02 11:07:35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民币的认识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民币的认识,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民币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6--P49例1--例4

  二、教学准备

  课件、现在流通的各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给学生准备人民币学具、练习纸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个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例3、例4通过换钱活动和数一数活动梳理元和角、角与分的关系,归纳出它们之间的进率,为下节课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能广泛地接触到人民币,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有感性的认识,但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学生有较强的兴趣学习这节课的内容,由于学习内容自身的特点学生之间会有更强的合作交流的欲望。

  依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⑴通过学生的认一认、购物等活动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⑵经历购买小物品、帮助阿姨解决实际的问题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⑶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认识几元和几角及同桌合作进行换钱游戏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⑷通过认识人民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为自己买春游必需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用钱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看《一分钱》的VCD向学生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

  总体的设计意图

  ⑴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⑵满足学生讨论交流熟悉事物的愿望,创造条件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到充分的交流。⑶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听儿童歌曲

  播放图像资料VCD,听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

  二、展开--整体认识人民币

  ㈠集体活动,认识1分、2分和5分

  ⒈认识1分的硬币

  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1分钱吗?你认为1分钱多不多?

  教师出示1分硬币,学生认识1分钱。师生共同数出10分,告诉学生10分也就是1角。板书:1角=10分

  ⒉认识2分和5分的硬币

  ⒊观察硬币的背面,有中国的国徽就说明这些就是中国的钱,中国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㈡小组活动,全面认识人民币

  ⒈4人小组活动:(教师为每一小组准备小面值若干人民币)

  师:认一认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人民币,并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钱的?

  ⒉指名汇报

  学生随意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如果学生先介绍旧版的1元的纸币,教师要介入出示新版的1元和硬币1元,让学生区别相同和不同。如果学生先介绍的是5角的,也要让学生区分硬币和纸币,新版和旧版。还要告诉学生不管是硬币还是纸币,是新版的还是旧版的,它们所代表的价值是一样的。

  只要介绍一种就行,其他的就不用再仔细介绍,让学生认一认就行了。(准备1张被弄脏的人民币,在让学生认一认的过程中,渗透爱护人民币就是爱祖国的思想)

  ⒊课件展示P47的人民币全图。

  师提问:这幅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几元的放一堆,几角的放一堆,几分的放一堆)

  告诉学生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㈢购物活动,明确元和角的关系

  ⑴教师出示小物品,告诉学生用1元钱来买。第一位学生来买后,教师提出要求:接下去要买的同学,你的付钱方法要和前面的同学不一样。

  学生的付钱方法有:1张1元

  2张5角

  5张2角

  10张1角......

  师:为什么上面的付钱方法都可以呢?

  得出:1元=10角

  ⑵想一想:元、角、分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㈣游戏活动,换钱(给每一桌准备有以下内容的练习纸)

  ⒈投影活动的内容:换钱游戏

  一张5元可以换()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张2元

  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张50元

  ⒉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先换钱,再完成填空。教师举例:比如某某小朋友拿出一张5元,他的同桌得拿几张1元的和某某换,才行?(生齐答:5张)

  ⒊同桌开始活动

  ⒋汇报

  三、实践活动--运用知识

  ⒈要春游了,你要买哪些东西?(课件出示要

  买的东西)

  ⑴师:把你要买的东西告诉你的同桌,再把所需的钱拿在手里,让你的同桌检查,你拿的钱是不是刚好可以买你要的东西。

  ⑵活动

  ⑶汇报反馈

  ⑷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要进行适时的评价,渗透合理花钱、勤俭节约的思想。

  2、动画演示:老伯伯为阿姨运花,运费为8元。阿姨没有零钱给老伯伯一张50元,但老伯伯找不开。怎么办?(学生想到到书店、邻居家或银行去换零钱)

  师:阿姨采纳同学们的建议到银行换零钱。课件出示老伯伯身上所带的钱。

  阿姨的50元该怎样换呢?

  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学具摆一摆。再同桌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外延伸,外币欣赏

  课件展示美元、欧元、港币和澳门币各一组。

  生动形象的音像资料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整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随着时代的发展,1分、2分和5分的硬币逐渐退出流通领域,在教学设计中我进行了详略的处理,这部分的内容就简单地一笔带过。重点学习下面的认识几角和几元及有关其他知识。

  让学生了解人民币有新版和旧版之分,根据质地分可以分为硬币和纸币,还可以根据面值分,分成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其他的老师一般都是通过分类的方法使学生了解这部分的知识。但是实际上受学生思维水平的影响,一年级的学生的分类是比较乱的,往往会依据多个标准进行一次分类。再者如果让学生进行分类必须进行评价、修整,如此这般我认为效率太低。

  利用买小物品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生动形象的场面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用不同的方法付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并且很好地掌握了元角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逐渐抽象的过程,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对于相对抽象的内容要为学生提供形象支持的素材,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将枯燥的、抽象的学习内容变为受学生欢迎的换钱游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学习的过程,主动构建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的任务之一。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这题要求学生拿出钱来巩固了各面值人民币的特征,让学生会用钱买东西。

  这道练习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又稍高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启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等值交换人民币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知道他国及香港、澳门的钱和我们使用的人民币是不一样的。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美。

  五、教学片段实录:购买小物品

  教师实物投影出小物品,那些可爱的东西马上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

  师:谁愿意用1元钱来买老师这里的小东西?(话音刚落,就有很多的小手高高地举起,嘴里还不停地叫:“老师,我、我......”)

  生1:用一个1元的硬币买下了一个东西。

  师:接下去,你的付钱方法要和第一位小朋友不一样,才能买到小物品。

  (有部分学生的手收了回去,凝神沉思;还有部分学生仍然很兴奋,小手举得很高。)我请了一位举手的小朋友。

  生2:拿来一张1元的纸币。(下面和他想法一样的学生发出叹息声,意识到自己没机会了。)

  师:小朋友们,实际上第二位小朋友的付钱方法和第一位小朋友是一样的,都是用1个1元来付钱。(我没有将小物品卖给他。)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各个都在冥思苦想。过了1分钟后,终于有一只怯生生的小手“规矩”地举了起来。)

  生3:拿来了2张5角。

  师:小朋友们,这样是1元钱吗?小物品卖给他吗?

  众生答:卖给他,这样也是1元钱。

  受生3的启发,教室里的气氛有活跃了起来,接下去的学生分别用“5张2角”“10张1角”买走了小物品。

  这几种方法出现后,大部分学生已经认为没有其他的情况了。只有个别学生还很不甘心的盯着我手里的小物品,信心十足地把手举起来。

  生5:用1张5角、2张2角和1张1角买走一个小物品。(有个学生忍不住叫出来:“这样也可以啊”)

  教室里又沸腾了......

  最后,师生共同得出:1元=10角

  六、教学反思

  ⒈依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有趣的学习活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采用适合他们心理、生理发展需要的活动种类和方式,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数学。

  课中设计的如买小物品、买春游所需的东西、帮助阿姨解决实际问题等开放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时候是那样的投入,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和交流、生生互动,轻松而愉快地学会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初步学会了使用人民币,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及实践能力。

  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体验学习的过程。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标准》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而“学什么和怎样学是分不开的”。学生在接触新的数学知识时,不应当都被告知“......是什么”“......应当怎么做”等等,而应当有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去从事观察、实验、猜测等数学活动。1元=10角我相信几乎全部的学生都知道,但我并没有将这一知识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而是让学生在购物中体会到,不管你付钱的方法是一个1元的,还是2张5角的或是5张2角的都是1元钱,从而很自然但很深刻地得出1元=10角。学生的数学活动无疑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依据教学的主次来分配时间,该花时间的部分就得花时间。就像换钱游戏这部分如果只要求答案,花的时间会少得多,只要个别学生口答正确的答案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却失去了一次合作交流的机会,大部分的中下学生只有“听”的份了。试想这样怎能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呢?

  ⒊尊重个体的差异,营造个性化的学习。

  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这是因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这根本没有优劣只分,只是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适应性,因而《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依据上面的理念,这节设计的练习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例如为春游购物的练习中,我没有规定买几样东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购买。最后一题是一道考核综合能力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我就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展现学生自己的个性。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民币的认识】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04-0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05-21

认识人民币教案11-12

《认识人民币》教案07-22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05-24

《认识人民币》教案04-18

小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案03-18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07-21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