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14 08:36:06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懂得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分析、判断的能够,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够自主探究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计数器、0---9的数字卡片、。

  学具:多张带有100以内数的卡片。

  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探究新知

  1、复习旧知引入:&ldqu;同学们,在你们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张卡片,请你大声读读卡片上的数,谁愿意说说你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rdqu;

  2、比鸡蛋个数。

  (1)师:&ldqu; 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养殖场每天都能产很多鸡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盘鸡蛋,哪一盘数量多?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rdqu;(鼓励不同想法)

  学生汇报:

  A:我数出来了,哪盘鸡蛋多。(评价:数出来的,这么快,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的数出鸡蛋的数量……5个5个的数,你上前给大家数一数,要一边指着,一边数,我们也跟他一起数,好吗?……5个5个数真简单。谢谢你推荐给大家这种好方法。)

  B:老师,我就看最后一排也能知道第一盘多。你看,前面都一样,第一盘地最后一排多,所以总数就多。(评价:观察得真仔细,就根据最后一排来判断,真快!)

  C:只看空格就行。(评价:数空格,这的确也是好方法:来,说说看,你怎么想的.……我们看,两个盒子里的格子一样多,一个格子放一个鸡蛋,第一盘缺2个,第二盘缺4个,很明显第一盘多。看,你真了不起,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也能知道哪盘多,哪盘少。)

  4、用小于号表示,28&ldqu;﹥&rdqu;26

  &ldqu;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或者数的方法,知道了第一盘鸡蛋多。&rdqu;

  你们能用一个我们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吗?(板书&ldqu;>&rdqu;)(读两遍)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板书:比大小)

  二、自主探究:

  (一)比较:28﹥26

  1、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28大于26呢?

  2、学生汇报:

  (1)28在26的后面,所以28﹥26,(评价:利用数的顺序得出结论,;越往后的数越大,可以。)

  (2)28里面有2个十8个一,26里面除了2个十外只有6个一,所以28﹥26。(板书:2个十,8个一,2个十,6个一)

  3、小结:你们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大家一起来看一看,28由2个十,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6个一组成的,这两个数的共同特点是:这两个数十位上都是2,都表示是2个十,所以我们直接比较个位就可以了,8个一大于6个一,所以28大于26。

  看来,在比较的都是两位数的大小时,如果十位相同,我们可以直接比较个位上数,就能很快判断出这两个数的大小。(板书:十位相同)

  4、小练习:&ldqu;这种方法掌握得怎么样?来,比较一下这两个数。&rdqu;

  43﹤46 32﹥30

  (二)比较:39﹤45

  1、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利用比较个位的大小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你们再来看看这两个数。 (板书:39 45)

  2、在比较这两个数时,谁有好方法?

  3、学生汇报:只比十位就行……(师:不比个位,只比十位,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说一说你的道理。)

  4、总结归纳:遇到十位不同时,十位上大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大。(板书:十位不同)

  5、小练习:57﹤66 71﹥34

  6、指着板书小结: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时,就要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来比较个位上的数。这两种比较方法你会了吗?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同桌比数卡:&ldqu;现在再来拿起你手中的卡片,这回同桌两人比一比,卡片上的数大小?谁愿意向大家一下你们是怎么比的?&rdqu;&ldqu;我们一起来判断,他们说得对不对?&rdqu;

  2、随意同其他同学比。(如:29小于47,47大于29)

  3、同老师比(老师卡片是50)大于50举左手,小于50举右手,共同判断。(其中50=50)

  4、四人小组比数卡。(两组同学)

  (1)随意抽取四张卡片贴在黑板上。

  (2)谁能给这四个数按一定顺序排排队?你有什么快方法?

  四、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今后的数学学习当中。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数一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

  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国旗,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上一堂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十(1)]

  二、计算练习。

  1、口诀练习。

  背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

  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

  2、出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学生口算。反复练习后,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

  3、练习十1。

  出示第一题图,看清图意先是5分别乘4、5、6,再依次指题目,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4、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

  4、练习十2。

  老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

  5、练习十(3)。

  (1)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它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6、练习十(4)。

  16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较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矫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作业:

  1、口算:

  3×6= 6×4= 2×6= 5×6= 4×5= 1×6=

  5×3= 6×2= 6×6= 4×4= 3×4= 5×2=

  2、在○里填上+、-或×。

  2○3=5 2○5=7 5○4=20 5○6=30 5○2=10 5○4=1

  3、不计算,你能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吗?

  3×2□ 5×6□ 2×5□

  3×3□ 6×4□ 4×5□

  四、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

  第十课时:练习十(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练习十5~9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板书课题:练习十(2))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十5。

  A、出示第5题图,数一数搭这样一个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6)

  B、搭5个这样的长方体,是几个几?求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怎样算?

  C、学生列式计算,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6。

  A、出示第6题,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3)练习十7。

  A、出示第7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辆小汽车可以坐5人,一辆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

  B、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是几个几人,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用什么方法算?

  C、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订正时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练习十8。

  A、出示第8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有几个问题,哪3个?

  B、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小军和小红、小明谁用的钱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军用的.钱是小明的3倍,是3个5元;小红用的钱是小明的2倍,是2个5元;小明是1个5元;3个5元最多,所以小军用的钱最多。)

  C、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5)练习十9。

  A、出示第9题,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三、作业:

  1、不计算,在○填上>、<、或=。

  2×6○2×4 2×6○5×2 6×6○6×3

  2、应用题。

  (1)做一套校服用2米步,做2套校服,一共用布多少米?

  (2)做一套校服用2米布,做另一套校服用了3米布,一共用布多少米?

  (3)小明做了3颗五角星,小新做的是小明的6倍,小刚做的是小明的4倍,他们谁做得多些?小新和小刚各做了多少颗?

  四、教学后记:

  时间安排得不够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数列.

  (二)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找规律,按规律填数.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准备

  1.按要求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四十数到五十二.

  (2)两个两个地数,从二数到二十.

  (3)五个五个地数,从五数到五十.

  (4)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2.在横线上填数.

  (1)3连续加3,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2)6连续加6,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3)48连续减4,每次减得的差写在横线上.

  ()学习新课

  1.谈话.

  师: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列的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

  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

  2.教学例1.

  (1)出示:1 4 7 10 13 □ □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的,称它为数列.

  请学生跟读“数列”.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在投影仪上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前面的数加上3得后面的数.

  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生: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和相邻的两数变化看,发现了这个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边说边板书)

  师:先听老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哪位同学能学老师说一遍.(指名说规律)

  (3)填数.

  师:谁知道迟到的两只小兔子的号码是多少呢?

  生:(同桌互相说说后回答)是16,19.

  (4)尝试练习

  找规律填数:

  a.3 7 11 15 19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

  □里填( ).

  b.15 12 9 □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

  □里填( ),( ).

  3.教学例2.

  (1)出示:按规律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

  0 10 30________100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数的差都一样吗?算算看.

  生:每相邻两数的差是10,20,不一样.

  师: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间相差10,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间相差20,那么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30.

  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40.

  师:从整体和相邻两数的差的变化看,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每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面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10.(边说边板书)

  (3)填数.

  师:现在你们知道横线上的数是多少吗?

  生:是60.

  师:怎样计算?

  生:用它前面的数30,加上它与前面一个数相差的数30,30+30=60.

  师:想一想,怎样检验?

  (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

  1 2 4 7 11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每一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 ).

  □里填( ).

  4.教师小结:

  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的已知数中找出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巩固反馈

  1.找规律填数:(投影片)

  (1)3 5 7 9 □ 13

  (2)8 11 14 □ □

  (3)35 30 25 □ 15 □

  (4)□ 17 15 13 □

  2.你能在每朵花中写上一个数,使这些花也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吗?

  3.按规律填数,使每组数列不一样.

  4.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红、黄、绿三组,持相同颜色数字卡片的按规律排列.

  红色:0 3 6 9 …

  黄色:1 4 7 10 …

  绿色:2 5 8 11 …

  4.按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 2 3 5 8 □

  (2)1 6 16 31 □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找规律填数是一节很有兴趣的课,整体设计上把握“规律”这个中心.复习准备阶段,让学生按要求数数和按规律填数,为找规律做了很好的铺垫,从故事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地引出了数列规律的课题.

  指导学生认识规律→叙述规律→运用规律→规律的概括,这种抽象的过程也完全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最后全班参加游戏竞赛,使全课在欢乐的高潮中结束.本课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不做教学要求.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它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应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另一个加数以及相差数的应用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小小图书馆"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和统计表,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 33 - 7 =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33,减7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方法三:13 -7 =6 ,20 +6 = 26 。

  方法四:7 - 3 = 4 ,30 -4 =26。

  方法五:3 3

  - 7

  2 6

  竖式计算:(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试一试"第(1)题。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只要对就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并汇报。

  3、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练一练"第1题。

  利用计数器,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4、书59页的第2题。

  48-9= 53-6= 70-7= 32-3=

  独立竖式计算。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结合算式,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33 - 7=26 13-7=6 33 7-3=4

  20+6=26 - 7 30-4=26

  26

  (1)、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一年级数学教案7

  单元教学内容

  1.10以内物体的个数,读、写10以内各数。

  2.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3.认识“=”、“>”、“<”,并比较大小。

  l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的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l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1~10各数的含义和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l单元教学难点

  写1~10各数。

  l突破措施

  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判断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找图形的规律,学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发现的规律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各种颜色不同的图形、各种磁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中导入,确定目标。

  师: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共同上数学课。今天陈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数学乐园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出示数学乐园)

  师:数学乐园到了,为什么大门是关着的呢?原来需要找到密码才能进入数学乐园,如果你接对了老师的下一个动作,大门就会自动打开,请你仔细看,认真听。

  师:就像刚才同学们所发现那样,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动作或声音就是一种规律,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数学的眼光去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引出学习目标)

  二、发现规律,实现目标。

  1、观察主题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认识规律。

  师:谁能说说彩旗是怎么排列的?为了使你们的语言更加准确,请同学们学着跟老师这样说:

  贴上句式:我发现这些()是按照()的规律排列的,所以()的后面是()。

  师:谁能像刚才那样再来说一说彩花和彩灯的排列规律。

  3、总结发现规律。

  4、课间休息。

  课件播放课间休息音乐,学生活动。

  师:从刚才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哪些是有规律的?

  三、应用规律,检测目标。

  1、猜一猜。

  (课件出示各种练习题,学生从学具中找出正确答案举起来,并说说理由。)

  2、摆一摆。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数学乐园的大门是光秃秃的,请你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同桌合作,为大门设计出有规律的花边,赶快行动吧!

  四、回归生活,总结目标。

  师:其实,规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谁能把你在生活中发现的有规律的事物或现象告诉给同学们呢?

  (学生汇报以后,师生共同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师:同学们,经过了这一堂课的学习,你能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外延伸,拓展目标。

  师: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课件出示设计要求:请同学们利用不同颜色的珠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穿一串手链)。

  王飞云20xx.6.13

  对“找规律”这节课,我校也有老师执教过研究课,有一问题想向您请教.

  请问学生在描述所发现的规律是以下几种说法哪种比较严谨合理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1.XX是按照红黄红黄红黄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2.XX是按照红黄的规律排列的

  3.XX是按照红黄红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

  4.XX是以红黄为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

  其次,有必要让学生用统一的句式来描述规律吗?这是否促进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这与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相符的.,还是相违背的?即语言该由学生自己组织,还是由教师出示句式引导组织?

  谢谢您能指教.

  春苗:20xx.6.13

  您的疑惑也是大家的疑惑,有的人认为有必要,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我坚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否则千篇一律反倒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如果学生归纳时有问题,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王飞云:20xx.6.13

  有同感.我个人认为教师可在学生第一次回答后,自己用比较简洁且规范的方式来描述一遍规律即可,学生可根据老师的回答来模仿,但对于以上几种说法哪种更简洁且规范呢?您能再指教指教吗?

  春苗:20xx.6.13

  其实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讲,“依次”这样的词还没有接触,即使规范他们也不可能理解、应用。我想:只要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想法描述出来就可以了。但我不赞成用2组以上“红、黄|”的方法描述。最多说到红黄、红黄就可以了。听课时有个环节是学生利用学具设计大门花边,设计完后说出规律,有的学生把自己设计的门边统统念了一遍,我感觉没必要。

  王飞云:20xx.6.13

  谢谢春苗老师的指点,我从未教过课标教材,现仍在使用实验教材,因此对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与标高都把握得不是很准.希望有机会能早日接触到课标教材.

  春苗:20xx.6.13

  以前,我一直使用人教版教材,上学期才开始接触北师大版教材。两套教材的编写模式和理念差异很大,需要逐步的学习和摸索。

  邻都风铃20xx.6.14

  看到两位对于“规律”如何用语言描述的探讨,受益颇大。谢谢!

  网络研讨意见:

  1、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横向知识要求不高,生活素材很多。

  2、学生很容易掌握AB形式的规律。本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情景对本节不是最主要的,学生对找规律是很感兴趣的。

  4、本节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规律。---发现什么样的规律?规律下再找第几个是什么?即:创造规律。

  5、排列是有规律的。

  6、人教版教材很重视学生的纵向思维,后面的联系层次很全面。联系安排就可以看出编写意图。

  7、后面的做一做:实际是给学生创造规律的机会。(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上有规律的颜色),学生每班至少有三种方法。可见学生会创造规律。

  8、只限制在主题图的颜色上,未免太浅显了。

  9、至少会设计AB形的规律。

  10、我们给学生的是什么?可以引申、可以创意、体现学生自己的个性的设计。

  对《“找规律”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评析

  一、教学目标表述存在问题

  陈老师将教学目标表述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判断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存在问题:

  1、“使学生”“培养学生”只把教师作为主体,在教师的心中学生不是主体。

  2、“初步认识”,对目标的定位模糊,不具体明确。“培养”“激发”,不是“学”的目标,而是“教”的目标,且无法观察、检测。

  3、目标定位不全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似有实无。

  二、教学设计的存在问题

  1、“数学乐园”的设计,只为了引出教学内容,与本节课有关系,但不符合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要求: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为学生提供探讨的真实情境。换句话说,就是之后的教学应是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并从中学到新知;“不断重复出现的动作或声音”,不具有此作用。

  2、“请同学们学着跟老师这样说:我发现这些()是按照()的规律排列的,所以()的后面是()”放在先,不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规律,应放在学生充分说发现的规律之后;也可不要。因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发现即可。这样的预设,压制了课堂生成。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

  2、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难点:掌握计算方法

  教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7+3098—7074—5035—20xx+20

  76—4065—5074+20xx—20xx+10

  2、直接说得数

  75—3029+3035+4072—5024+50

  56+20xx—20xx—3072—5085—20

  二、巩固练习

  1、看图编题并列式回答

  ⑴、

  挂图挂图

  ①、分组观察第一幅什么意思?再观察第二幅。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分组汇报

  荷叶上有38只青蛙,跳到水里一些,还剩下5只青蛙,跳到水里几只?

  ③、列式解答

  38—35=33(只)

  38只青蛙是一个整体,5只是一部分,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答:跳到水里33只青蛙

  ⑵、

  还缺多少把椅子?

  ①、自己理解题意,与同桌说一说。

  ②、把自己编的题说给大家听

  学校组织同学看节目,一班42人,现在有30把椅子,还缺多少把椅子?

  ③、分组分析

  学生汇报:一班学生42名看节目已经摆好30把,还缺多少把椅子?把42把椅子看成一个整体,从整体中减去已经准备好了的30把这一部分,求还缺多少把椅子?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列式:42—30=12计算时把42分成40和2,40减30等于10,40210加2等于12

  10

  答:还缺12把椅子。

  2、计算下面各题

  43—20xx—20xx—556—378—20

  72—5072—20xx—1063—4038—7

  74—354—1089—676—20xx—3

  三、课堂作业

  1、直接说答案

  75—484—5078—887—40

  86—20xx—524—1046—20

  2、连线

  43+205236—20xx

  75—207284—7077

  86—45575+214

  72—208263—11

  四、布置作业

  1、两个加数都是30,和是多少?

  2、计算下面各题

  3、连线练习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怎么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用课件演示联欢会场景。

  老师提示:大家根据画面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

  学生猜测。

  老师再指出:怎样找一个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2)解决“一共有多少瓶纯净水”这个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板书:24+9

  分小组讨论怎样计算24+9

  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2、做一做。

  45+6 7+63 74+9

  在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老师板书。

  3、练习十一第4题

  比一比,找联系。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十一第5~6题。

  (四)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课标内容:

  比较物体多少与大小

  这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比较”的第一课时内容,本单元共有多少、大小、长短、高矮等内容,这些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的学习,主要是一种让学生进行体验性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时要向学生提供具体、有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并获得相对活动的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动物头饰、三角形、圆、正方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不信,你们看:(出示动物乐园图)

  二、建构知识:

  1.数一数:

  (1)、师:(出示动物乐园图)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会儿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用了什么好方法?

  学生同桌交流数的方法,然后汇报。

  2、摆一摆:

  (1)师:谁愿意动物头饰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吗?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展示学生摆的作品:这些图美吗?

  3、比一比: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4、说一说:

  师:刚才小朋友把这些动物作了比较,你能说说谁与谁比的结果吗?(引导学生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或谁与谁同样多”的句式来说一说)

  学生说比的.结果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吗?

  5、认一认: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E、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板书:4=4

  读作:4等于4

  谁会写“=”?(等号)

  ③指导书写“=”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①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怎么比?

  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3)认识“>”、“<”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出示“>”,它的名字叫什么?(大于号)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出示“<”,它的名字又叫什么呢?(小于号)

  这个式子怎么读?3<5(3小于5)。

  C、帮助记忆:

  这两个符号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吗?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大于号,小于号,朝着大数哈哈笑)

  D、指导书写:“>”、“<”

  6、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三、知识运用:

  1、、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4小鹿比小兔--4○5

  小熊比小猴多,4○3小兔比小鹿--5○4

  ()最多,()最少

  2、填一填:

  7○34○93○35○810○1

  2>口6>口6=口口=8口<9

  3、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各题。

  4、实践活动:找一找

  四、课堂总结:(略)

  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人,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学习的体验,突出学习的过程性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而本堂课的内容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的学习,主要是一种让学生进行体验性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所以在这里设计了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数一数的活动,这是让全体学生亲自体验的活动,后面的“你是怎么数的,用了什么好方法”,一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二是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三是可以培养学生倾听人家意见的好习惯。

  教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反馈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摆的结果展示出来,形成一个简单的统计图,这是对统计知识的提前渗透,又可以形象直观地看出各种动物的多与少,还能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和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从而突破难点内容。

  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人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跳绳(“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和涂色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情境图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举行跳绳比赛了,你们想不想取得好成绩?要想取得好成绩,我们得怎么做呢?同学们

  说得很对,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加强练习。你们看,操场上的`这些同学,他们练得多认真呀!

  2、出示跳绳图。

  (1)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所看到的内容,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仔细看图,自己小声说一说。

  指名汇报。(举例)

  ①有2个同学抡绳,6个同学跳绳,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2+6=8,6+2=8

  ②有4个女同学,4个男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4+4=8

  ③跳绳的同学中有3个人穿裙子,5个人穿裤子,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3+5=8,

  5+3=8。

  学生说教师板书:

  6+2=82+6=84+4=8

  1+7=87+1=83+5=8

  5+3=80+8=88+0=8

  把上面的加法算式读一遍。

  (2)师:你能提出减法问题吗?试一试。

  先在小组内小声说一说,再指名汇报。例如:

  a、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有4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b、操场上有8个同学,有2个同学在抡绳,有几个同学正在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减法算式。

  二、画一画。

  1、师:现在,老师想为你们引荐一位新朋友,你们愿意吗?

  2、出示大象图。

  1)这是谁?

  师:大象伯伯正在装修房子,他想把这九块瓷砖涂上颜色,你们看它多辛苦呀,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大象伯伯呢?如果

  由你们来替大象伯伯涂色,你们想怎么涂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一根油画棒,自己动手画一画。同桌两人一组,一人

  涂色,一人列出算式,针对同桌涂色的情况,想一想你都能列出哪些加、减法算式呢?

  3、组织全班交流。

  三、试一试。

  1、出示:

  7+2=□9—4=□4+4=□

  6+3=□8—5=□8+□=□

  5+□=8□—4=5□=1+8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订正,针对重点题目进行指导。如:5+□=8□—4=5□=1+8

  四、练一练(第35页)

  1、说一说,填一填。

  看图说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全班订正。

  2、口算第35页第2题。

  学生都能算对。

  3、数学游戏:凑成9。

  每组准备1~8八张数字卡片,拿出卡片,找朋友,两个数能凑成9的卡片放在一起为好朋友。

  4、数学故事:八戒吃瓜。看图讲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列出相对应的算式。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习数字6、7、8会读会写,掌握08的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认数、数数渗透数学和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6、7、8的书写

  教学难点:6、7、8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画面(美丽的校园以及学生在校园里跳皮筋、玩滑梯的情景。)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和数数)事物分别用几来表示?

  二、探索新知

  1、抽象出数

  ①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个数可以用6、7、8表示,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办法摆一摆、找一找,告诉大家。

  ②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可以用手指表示,可以摆圆片或三角,可以摆出数字卡片。小棒、苹果、桃、小鸡等等。

  ③学生汇报

  ④小结:抽象出6、7、8。

  2、学习6、7、8之间的关系及6、7、8的书写

  (1)数的顺序

  这是一把放大的断尺图。(插图)

  读一读。(08)

  大家再指着你摆的卡片倒着读一读。(80)

  小结6、7、8的顺序。(6添上1是7,8在7的后面

  (2)比较大小

  比较 6和 7的大小。[板书 6 <7]

  你是怎么知道6<7的?(看尺子图、摆圆片.数手指等)

  谁能比一比8和7的大小?板书8>7

  你知道比 7小的数是几吗?[师举 7的卡片]请你在数字卡片中找一找,举给周围的人看。

  举出比5大的数。[师举5的卡片]

  (3)6、7、8的书写。

  书空写6、7、8。你怎么记住6、7、8、呢?

  注意:我们写的6、7、8是手写体的,8不封口!

  请打开书第30页,描完6、7、8以后,每个数写两遍

  学生评价。

  3、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三、练习

  (1)30/1数一数

  (2)(P31/5)比大小的练习:

  [出示:7 O 4 5 O 8 6 O 6 7 O 1]

  ①7和4比怎么样?

  ②学生打开书练习。

  ③大家齐读、订正。

  (3)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的'数量是6、7、8?

  学生举例。6、7、8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4)(P31/思考题)

  每个秋千1人玩,每个压板2人玩。当秋千和压板都坐满人时,还有()人没玩上?请同学下课通过实践验证答案。

  板书:田格书写6、7、8 直尺中6、7、8的位置

  课后反思:学生对数6、7、8掌握的较好,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数的顺序以及大小掌握的较好,但在8的书写中大多数学生书写较差。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例1,例2(第73~74页,练习十七中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

  数的组成和顺序。

  【教具学具】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你能按不同的顺序说说吗?(教师板书0~10、10~0两种方法),观察73页情景图,请你们看一看,在这幅图中,上面都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有多少?

  [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小组反馈。]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数、读数。

  (1)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2)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3)读直尺上的数,比比数的大小。

  2、了解数的组成。

  (1)一起来看例1,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 10根)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共有几根?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说说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师说数字,学生摆小棒。

  (5)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3、对口令练习。

  4、了解位数:看看黑板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有两个数字的数叫两位数,只有一个数字的数叫一位数。)

  三、巩固练习

  1、读卡片上的数:17、19、20、16、12、18。

  2、读出书上74页中运动员身上的号码。

  3、找出数学书的第8、12、17、20页。

  4、填空。

  10 ( ) ( ) 13 14 ( ) ( ) ( ) 18 19 ( )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5、看图数数,练习十四第四题。

  四、作业:写数字。

  五、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了有关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摆、数中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一 、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利用实物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小组合作,通过观察和操作,利用可直观的实物,体会同一个实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 手操作能力,实现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的空间观念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 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学会辨认从不 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四、教学准备:

  小兔存钱罐 照片 毛毛熊等实物

  五、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照片里的人很特别。想看看吗?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师:好确 定吗?为什么?

  师:咦,我拍的是同一个人,怎么会看到的照片不一样呢?

  小结并板书课题:对,从不同的角度拍到的。这节课我们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六、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构建新知

  本位观察

  师:(出示小白兔存钱罐)这是什么?这个小兔存钱罐是什么样的?

  请两位同学小宇和小霞上来观察。分别坐在小白兔的侧面和前面,从你的位置说一说你看到了小兔的'什么?

  小霞 :我看到小兔头上有漂亮的 小花……

  小宇:我看到小兔的一只耳朵……

  师:换一个方向看一看,说一说。

  小结: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二)巩固新知

  1.认一认

  师: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出示小兔的三幅图 )

  2.想一想

  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圣诞礼物-毛毛熊。

  闭上眼睛想一想,小熊 的正面、侧面、后面分 别 是什么样的?

  带着想 法再次观察。

  3.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

  小组活动,观察带的各种 实物,相互说一说自己看到的。

  (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01-22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1-23

最新一年级数学教案11-08

一年级数学教案:"统计”06-01

一年级数学教案:《乘车》06-02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5-20

一年级数学教案练习04-03

一年级数学教案:跳绳04-07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4-12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