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案

时间:2024-06-14 11:57:32 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1

  课题

  10. ao ou iu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要求

  1. 学会3个复韵母ao ou iu和它们的四声,了解复韵母的组合特点,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能正确认读由声母与ao ou iu组成的音节,会准确拼读三拼音节,会读拼音词和拼音句。

  教学重点

  1、 ao ou iu的正确发音。

  2、 ao ou iu与声母的`拼读,尤其是三拼音节的拼读。

  教学时间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20xx年9月29日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指读音节。(略)

  2、 抽读声韵母卡片。

  二、 学习ou iu与声母的拼音。

  1、 学习ou iu与声母的拼读。

  (1) 出示(略)

  (2) 学生自由练习拼读。

  (3) 点名拼读。

  (4) 出示另一组,教学方法同上。

  2、 看图读拼音词。

  (1) 出示,点名分析声韵母,练习拼读。

  (2) 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狗。找出三拼音的声介韵母,点名连读拼音词。

  (3) 出示另一个拼音,自由练读,指名拼读。

  (4) 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5) 点名连读拼音词。

  3、 看图读绕口令。

  (1)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画了谁和谁?它们在干什么?

  (2) 出示绕口令(略)

  (3) 引导自由拼读。

  (4) 讨论难拼读的音节。

  (5) 点名读绕口令。

  三、 巩固练习。

  1、 读一读,比一比。(略)

  2、 分解音节。(略)

  四、 作业。

  1、 练习读拼音句。

  2、 抄写有关音节。

  教 后 记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汉字,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难点

  本课16个字是互为反义词,要引导学生理解含义,同时拓展了解还有哪些反义词。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难点,要教会学生记忆方法及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汉字卡片。学生准备小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出入开关坐卧立走”八个汉字

  2、理解汉字的意思,知道什么是反义词。

  一、自学

  1、教师走出教室,又走进教室。刚才老师怎么了?(出去又进来了。)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出”、“入”。

  理解“入”是什么意思。(结合“出口,入口”)

  2、直观演示,学习“开”、“关”

  学生看图,根据拼音,试读。

  3、看看这两组词,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意思相反的一组词我们把他们叫做——反义词。

  4、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

  我的十分钟:

  今天我们还要认识4个表示动作的字,他们也互为反义词,看看是什么

  1、自主尝试,看图,说说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2、学习“坐”、“卧”、“立”、“走”,根据拼音,自己读准字音。

  3、四人小组交流,理解汉字的.意思(强调“卧”“立”)。

  二、交流所学

  1、你认识了哪个汉字朋友,上来说给大家听

  示范:我认识了坐,请大家跟我读——坐。

  2、坐是一个什么样的动作?

  你能给它找到词语朋友吗?

  (剩下的3个用同样的形式学习)

  结合“卧室”“立正”等词语理解汉字意思

  三、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8个汉字,用各种方法读记

  2、游戏一:“谁的眼睛快”老师指字,学生抢读

  游戏二:“找朋友”老师指字,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

  3、齐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东西南北前后左右”八个汉字

  2、理解汉字的意思,知道如何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授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八个汉字朋友,还记得吗?(出示)

  多种形式认读。

  2、这些都是表示相反动作的字,我们又叫他们——反义词,

  说说:进的反义词?等等。

  3、意思相反除了动作之外,还有方向呢?

  二、认识汉字

  1、(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这是什么时间?

  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从哪里落下?(认识东、西)

  2、认识了东西,还有两个方向,谁认识?

  谁会读?做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2——3组)

  3、“南”:这个字谁会读?(强调读音:鼻音,前鼻音,读准确)开火车

  “北”,借助拼音认读。

  4、了解,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我的十分钟:

  小组活动:

  5、除了东西南北,我们还有一种最为熟悉的区分方向的方法,是什么?

  读一读:读准字音

  说一说: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三、交流所学

  四、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8个汉字,用各种方法读记

  2、游戏:“谁的眼睛快”老师指字,学生抢读

  3、齐读

  五、总结

  1、16个汉字一起出示

  读一读,读出韵味

  2、学生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认一认

  出入开关 坐卧立走

  东西南北 前后左右

  智慧瞬间: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3

  一、复习导入

  (一)词语复习

  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可爱的春笋。(齐读课题)还和一些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让我们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先在心里读一读。(出示词卡)

  师:我的火车就要开。

  1、冲破泥土

  2、掀翻石块

  3、裹着

  4、迎着(后鼻音到位)

  师:迎字的后鼻音,你读得很到位!

  师:读这两个词语的时候,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生:“着”是轻声。

  师: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以“着”结尾也读轻声?

  生:跳着,笑着,跑着,哭着,叫着……

  师:原来以“着”结尾读轻声的词,好多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呢。

  5、生长

  师:“生长”的“长”啊,可是一个多音字,它还读?

  生:“chang”

  师:给“chang”组组词呢?

  生:日子一长,很长……(若有学生说“经chang”)

  师:“经常”的“常”可不是这个“长”哦!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二)听句练习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让我们再来练练小耳朵。仔细听好啦!

  1、冬天,笋娃娃在泥土里睡大觉。(三遍)

  师:哪个认真听的小朋友想来试着说一说?(3个—齐说)

  二、新授

  (一)第一小节

  预设一:

  师:转眼间,春天来了,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笋娃娃们该醒了。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书,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找一找是谁唤醒了笋娃娃?

  生:是春雷唤醒了笋娃娃。

  师:[出示“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谁来读?(2个——齐读)

  预设二:

  师:小朋友,“唤醒”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语吗?

  生:叫醒。

  师:小朋友,平时爸爸妈妈是怎样叫醒你的呀?

  生:XX,快醒醒,该起床了啊!

  师:那你能来学着春雷公公的样子来唤醒小春笋吗?

  生:小春笋,快醒醒,你已经睡了一个冬天了,该醒醒啦。

  生:小春笋,你快醒醒,该长大啦!

  师:是啊,小春笋该醒来啦!

  生:小春笋,春天来啦,天气变暖和了,花开了,鸟儿回来了,你赶快醒来吧!不要再睡啦!

  师:春雷公公呼唤得多急切呀!谁来读好这句话,来唤醒小春笋?(3个——齐读)

  多么响亮的呼唤啊!

  多么急切的呼唤啊!

  多么清脆的呼唤声啊!一起来唤醒春笋!

  预设三:

  师:在春雷的呼唤声中,春笋娃娃张开了眼睛!它们是怎么做的?自己再读读第一小节。

  生: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春笋娃娃要从地里冒出来,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再读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春笋要冒出地面很不容易,为什么?

  生:冲破泥土,掀翻石块。

  生:泥土很厚,石块很重,要冲破泥土,掀翻石块要花很多力气的`。

  师:多累啊!

  生:冲破泥土,泥土很厚的,要花很多力气呢!

  师:要费多大劲啊!还有谁来说?

  生:掀翻石块,石块很重的,弄不好还会压伤了自己。

  师:是啊,笋娃娃要从地里冒出来,必须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多不容易。

  师:谁愿意做一做笋娃娃,来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地面?(3个——齐读)

  评:这个笋娃娃的力气真大。(站)

  评:你冲的速度可真快!(站)

  评:我听出来了,你冲破的可是厚厚的泥土啊!(站)

  评:你掀翻的可是重重的石块啊!(站)

  评:你可使出了吃奶的劲啊!(站)

  评:你真是冲破了重重困难,才冒出地面啊!(站)

  师:(指着站着的同学)就这样,小春笋不断从地里冒出来,这儿一个,那儿一个,争先恐后。小春笋们一起破土而出吧!一起读!

  师:这群笋娃娃,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生:我觉得它们很勇敢。

  生:我觉得它们很坚强。

  生:我觉得它们不怕困难。

  生:我觉得它们的力气很大。

  师:是啊,笋娃娃多勇敢啊,它们 。

  笋娃娃多坚强啊,它们。

  笋娃娃不怕困难,它们。

  师:你能试着背一背第一小节吗?[出示:“一声春雷,()了春笋。它们()泥土,掀翻石块,(

  )从地里()出来。”]

  师:加大难度,咱们一起来。

  (二)第二小节

  预设一:

  师:小春笋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呢?自己读读第二小节,再仔细看看19页的图,你能帮小春笋做个自我介绍吗?先读一读再同桌说一说。

  师:小春笋长什么样?

  生:我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师:你真是一个嫩生生的笋娃娃。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春笋……娃娃。”]

  生:我的脑袋尖尖的,摸上去毛毛的。

  师:你是一个可爱的笋娃娃。也请你来读一读。

  生:我的外衣是浅褐色的,一层层的,有很多。

  师:而且每件衣服之间都贴得怎么样?(紧紧的)这就叫“裹着”。让我们一起来读好。

  预设二:

  师:在这美好的春天,可爱的笋娃娃,你们又会看到什么呢?

  生:我会看到小燕子从南方回来了,还叽叽喳喳地唱歌呢!

  生:我会看到小花盛开了,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很高兴。

  师:请你来高兴地读一读。

  生:我还会看到天空下起了细细的春雨呢!

  师:雨点打在你身上,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舒服。

  师:那你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我会看到小树发芽了,小草也变绿了!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很快乐。

  师:请你快乐地读一读。

  师:是啊,春天的风那么轻柔,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春天的雨水那么滋润,花开了,草绿了,春笋娃娃长得多欢啊,它们——

  。(3个——齐读)

  师:俗话说“雨后春笋节节高”。你看,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春笋—— ,[出示]能读好这两句话吗?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声音不够响亮。

  生:他没有读出春笋一节比一节高的感觉。

  师:你来试试!

  师:听出来了,你这个春笋娃娃长得高,长得快,长得欢。让我们向他一样来读好这两句话。

  师:来,可爱的小春笋,让我们迎着阳光,快乐地成长吧!一起来读好这篇课文。

  (三)课外延伸

  师:嫩生生的小春笋最后长成了又高又壮的竹子,真不简单,此时,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呢?

  生:小春笋,你真勇敢,你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不怕困难,长得这么高。

  生:小春笋,你真勇敢,我要向你学习,不怕困难。

  师:李老师希望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都能像小春笋一样,不怕困难,努力向上。

  (四)生字教学

  破 迎 再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4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

  2、学写铅笔字,复习各种笔画规则和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练习。

  3、背诵成语、谚语,积累语言。

  4、口语交际训练:听故事再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字词句的训练。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字词句训练,既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乐趣,又开拓学生思维,增长对动物的认识。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审题。

  2、(出示图)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

  3、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快来帮助它们。它们分别住在哪儿?

  4、(出示动物居住地方的图)

  这些是什么地方?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家?

  5、指名上来连图。

  6、评议、讨论、交流。

  7、读懂刚才有关小动物的词语。

  8、填空。打开课本填一填。

  9、指名说,讨论,还有什么动物住哪里?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

  ___________住在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写铅笔字,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笔顺。

  2、积累成语。

  3、会背诵谚语。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出示:树、做、渐。

  2、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树”,生描红、仿写。

  4、自己描红、仿写另外两个字。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的孩子?

  3、(出示成语卡片)读准字音。

  4、相互讨论成语的意思。

  5、交流。

  6、指导背诵。

  7、古人没有天气预报,他们靠什么来预测天气呢?

  自己读读书。

  8、你知道一些什么?

  9、指导朗读。

  10、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补充成语。

  ()言善()()()不乱()容()迫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看图听故事再表演。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指导

  1、出示四幅彩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教师配乐讲述这个故事,要求学生边看图边仔细听老师的讲述,想象情境,记住故事情节。

  3、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教师再讲述故事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每幅图说几句话。

  5、请学生大致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三、练习

  1、自己练说四幅图的意思。

  2、同座位互说、练说。

  3、教师巡视指导。

  四、表演

  1、能表演这个故事吗?

  2、自由组合,一个当导演一个当旁白,其余五估演故事中的人物,分工合作,师巡视指导。

  (二)

  教学目标:

  1、送动物回家的形式把图画与拼音音节连接起来,复习汉语拼音,增长动物知识,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兴趣;

  2、通过读拼音识字,同时巩固拼音和字词,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3、能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说出完整的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练习说完整的话。

  教具:

  动物头饰、录音、词卡、挂图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有5位动物朋友来我们一(3)班,要和你们交朋友、玩耍,你们欢迎吗?

  2、(5位戴头饰的小朋友上台)现在小动物们已经来了,你们想和哪个小动物玩?准备怎样玩?(唱歌、跳舞、交谈)

  3、(音乐声中)小朋友和某一小动物或唱歌、或跳舞、或交谈。

  过渡:刚才老师看你们和小动物们在一起玩得可真开心,想不想把你新交的动物朋友介绍给大家?

  二、教学字词句

  1、学生自己介绍:我刚才是和()玩的,因为()。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下列词语。(出示词卡)

  (1)蜜蜂:

  谁来做小蜜蜂读一读?(指明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蜂”后鼻音)----一起读“翁嗡翁,我是一只小蜜蜂。”

  (2)松鼠:

  谁来给大家提个醒?(读准平舌音、翘舌音)

  请小松鼠来作个自我介绍

  (3)马:

  你为什么和马教朋友?你了解马儿了吗?来向在座各位作个介绍。想读的一起读。

  (4)北极熊:

  请北极熊地朋友来介绍介绍北极熊。谁来补充?

  请北极熊的朋友一起读!

  (5)燕子:

  指名读。谁来介绍一下燕子(歌曲《小燕子》)

  3、去拼音开火车读词语。

  三、创设情境,练说句子。

  过渡:看来小朋友们真的和5位小动物交上了朋友了。现在呀你们的朋友碰到了困难。故事:昨天,有一位老巫婆把正在玩耍的小松鼠、小燕子、小北极熊、马、小蜜蜂装进了一个神奇的口袋,想带回家,正好被老师看见了,老师把这口袋夺了回来。把小动物们放了出来,想送它们回家,可是老巫婆念了咒语。这个咒语只有我们一(3)班的和这些小动物交上朋友的小朋友才能解开,只有你们才能把它们送回家。听到这儿,你此时此刻迫不及待地想干什么了?(把它们送回家)

  1、出示例句:松鼠住在树林里。

  请生读,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2、依次出示图片:蜜蜂、马、燕子、北极熊。进行说话练习。

  3、小朋友都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儿了,现在你能从图上找到它们的家并把它们送回家吗?

  (1)出示动物的家的图。

  (2)逐一认识小动物的家。

  (3)请学生把戴着头饰的小动物送回家。(贴上头饰和词卡)

  (4)小动物们得到你们的帮助,可开心了,不停地说“谢谢”。

  (5)再看图,你能给图取个好听的名字吗?

  4、才你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慧心。帮助了有困难的小动物,小动物们呀把你的事迹在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等地方传扬开了:现在还有许多被巫婆魔口袋关着的小动物、小植物等着你们解救呢!请你们把它们送回家呢。愿意再做拯救大使吗?

  5、出示口袋让学生摸(动物、植物)

  角色迁移,我是**,谁来把我送回家?

  生:**。**地方是你的家。

  四、复习巩固

  1、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多快乐呀!为了让更多的小动物、小植物找到家,让我们一起来编首儿歌帮帮它们吧!

  2、齐背《家》

  3、学生自由编儿歌。

  4、指名说,评议。

  五、迁移练习。

  1、听故事,《粗心的邮递员》。

  故事:小猫咪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邮递员。他工作挺认真的,可就是太粗心了。这不他今天背着邮袋,骑着摩托车一溜烟似的冲了出去,他把小兔的信放在了山顶上,把青蛙的信放在屋檐下,把小鸟的信放在河岸上,把袋鼠的信放到南极。

  2、动物们能收到信吗?为什么?

  3、请你去帮帮小猫咪重新送一下信好吗?(请学生表演)

  六、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

  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数学活动材料、6、5、4、3、2加几的口算卡片等。

  学习准备:课前先自学本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 童话引入,尝试铺垫。

  多媒体先出示课题。

  问:今天小兔子请小朋友去它家坐客,你们愿意一起去吗?去小兔子家,要走一段迷宫,你们愿意和我一起闯迷宫吗?点击迷宫。

  1.学习《凑十歌》

  2.学习儿歌

  终于来到小兔子家了。小兔子的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小兔子出了些计算,想考考我们,回答正确就能进城堡了。(6道计算)

  并选几题让学生说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终于来到小兔的家了!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 自主学例题。

  述: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

  (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你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2)请你把书翻到P96页,带着这三个问题自主尝试学习本课内容。

  (4)学生自学。

  (5)同桌讨论。把你所看到的,想到的,有疑问的,和同桌的小朋友共同探讨一下。

  (6)全班汇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5)

  6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6+5表示什么?怎样算6+5?

  (7)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5的思考过程。

  板书凑十法的过程,可以凑6,也可以凑5。

  凑6时问,把6凑成十要想到几?

  凑5时问,把5凑成十要想到几?

  师: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不错,我们大伙再议一议。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做题时,用自己会做的和喜欢的方法做就行。

  2、 试一试。

  小兔子拿出了三个蘑菇,想要送给你们,你们想要吗?蘑菇下面有一些题目,谁说的最正确,蘑菇就送给谁!下面就用你最喜欢来的方法来计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这些题目吧。这些题目就是我们教科书96页中间的'试一试。

  6+6= 4+9= 5+8=

  请你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么来做的。 如果把4凑成十要想到几?

  三、 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述:小兔子还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水果。(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

  这些水果都印在了我们的书上的96页,小朋友能根据所看到的水果,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全班汇报。

  要选择一道题目问:你们是如何来列式的?如:我看到有两堆樱桃,左边一堆有4个,右边一堆有8个,一共有12个樱桃。4+8=12。

  2、 拔萝卜游戏。

  这时,小兔子为什么垂头丧气呢?哦,它想拔萝卜,为什么它拔不到萝卜呢?哦,原来萝卜上面有题目呢,只要我们做出萝卜上的题目,小兔子就能拔到萝卜了。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萝卜上的每一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吗?学生回答。那这些题目的结果会怎么样呢?

  这些题目在我们的书上也有,P96,想想做做第2题,请小朋友把答案写在书上。发现了什么?

  学生解题后汇报。

  讲解,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3、 小朋友们真聪明,引得小鸟也要来考考大家了。

  想想做做3,请小朋友把题目写在书上,然后,对一下答案,并说一下是怎么算的。

  4、小朋友们学得真好,这个图案你们看的明白吗?你们算一算吗?p97第4题。

  四、 深化拓展。

  1、学校为了丰富小朋友们的大课间活动,买来了一些白皮球和花皮球,你能看着图,提出一个问题吗?白皮球有7个,花皮球有5个,一共有多少个?怎么列示计算呢?

  2、为了迎接圣诞节的到来,我们小朋友们把教室都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小兔子也用鲜花把它的小家装饰得很漂亮。

  小朋友们知道,桌上有多少盆花,地上有多少盆花,一共有多少盆花吗?

  先做,再口答。出题答案。

  3、在小兔子的城堡里,有一张神奇的迷宫图案,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吧!涂完颜色,问:小朋友,们,根据要求,我们得到了什么图案,是漂亮的花朵。

  4、不但小兔子和小鸟喜欢我们的小朋友,还有好多小动物也喜欢和我们,看小青蛙也来了,要和小朋友做游戏呢。在小青蛙跳水之前,你们就要帮他算出它卡片上的题目,她才能顺利跳入水中哦!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6、5、4、3、2加几。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6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4课时 8、7加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口算8、7加几的算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棒;学生准备每人2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三组数:9、1、3 2、8、4 7、3、6

  提问:谁能很快算出每一组三个数相加的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看来先把能凑成10的两个数加起来就能算得又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凑十法”。运用这个方法你能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课本的情境图。

  (1)学生看图互相说图意并提问,然后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左边比右边多几把小号?一共有多少把?

  提问:你会列式解决这些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8-7= 8+7=

  (2)提问:8-7已经学过了,8+7该怎样计算呢?

  (3)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2、.操作: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帮助计算)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摆、怎样想的?展示不同的摆法。

  (1)两边合起来数一数是15根。 1.出示例题主题图,谈话:学校鼓号队买了一些小号,从图上你了解了哪

  (2)左边的8根与右边的7根中的2根先合起来是10根,再和右边剩下的5根合起来就是15根。(教师及时板书计算的思考过程)

  根据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再让学生来说:因为8和2凑成十,可以把7分成2和5,先算8+2=10,再算10+5=15.

  (3)右边的7根和左边8根中的3根合起来是10根,再把左边剩下的5根合起来就是15根。(教师及时板书计算的思考过程)

  根据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再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因为7和3凑成十,可以把8分成3和5,先算7+3=10,再算10+5=15。

  小结:我们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8+7,第一位小朋友把8和2凑成10,第二位小朋友把7和3凑成10,都是把一个加数先凑成10,再和剩下的数相加。

  3、教学”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多请几位学生来说说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圈出10个再计算,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计算这一题,然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计算方法。

  四、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2、出示”7加几“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8、7加几

  8+7=15

  7+9=16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凑十法“,有了学习9加几的计算基础,8、7加几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只做了适当的引导与对比,学生就能把知识迁移过来了。

  本节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就是8和7两个数字相近,学生可能会不理解应该拆分哪个数字,这时候就要让学生体会计算小数加大数,用想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比较简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7

  第2课时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板书设计:

  5以内的减法

  5 - 2 = 3   读作:5减2等于3

  ?

  减号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用减法。

  教学反思:

  整节课让学生用“原来、走了、还剩”叙述了图中表示的情境,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练习,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了5以内的加、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以下三点:

  1.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

  2.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

  3.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8

  课题

  10.冰 花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20xx年12月14日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

  (一)设置情境,学习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冰花图画,配以音乐。

  2、师叙述。

  3、谁知道现在小童心情怎么样?

  (二)扣词导悟,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小童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美丽的冰花。他……(学生朗读第一句话)

  (1)“惊奇”:你觉得惊奇是什么意思?(惊讶,奇怪)

  (2)想想日常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很惊奇?(生交流。)

  (3)小童第一次见到这么美丽的冰花,忍不住惊奇地喊出来了。你会读吗?

  (4)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惊奇地读一读。

  2、小童一边喊一边走近了玻璃窗,仔细地观看冰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3、(引读)小童觉得冰花美丽极了,有的像……

  4、多么奇妙的冰花啊!在图上找一找,再读一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哪一种?

  2、师:除了这几种,还有什么样的冰花?像什么?(演示冰花图片)

  3、(引读)冰花真是千姿百态、各式各样!它们好几朵聚在一起——(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三)角色转换,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些漂亮的冰花是从哪儿来的呢?

  2、分角色朗读,交流。

  二、拓展延伸,朗读全文。

  1、说话练习:这些冰花是不是送给小童一个人?冬爷爷除了给我们送来冰花外,还给我们送来什么?你能像课文中一样介绍一下吗?

  2、齐读全文,边读边想。

  3、集体说话交流。

  三、总结

  小朋友,今天你高兴吗?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观察校园里的景物。

  教 后 记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积累把一个数凑成10的经验,为将来学习进位加作准备。

  3、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求出未知加数。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练习。

  2、今天数学课,智慧爷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带来了一个盒子。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媒体出示装了苹果的盒子图。

  问:图中盒子里如果装满苹果,可以装几个?

  已经装了几个?

  还差几个?

  (2)进行说明:同学们,盒子里可以装10个苹果,我们已经装了8个,还有几个没有装的。(教师边说边板书:8+()=10)

  (3)如果不是我们已经算出来了,我们就不知道还有几个没有装,所以我们把没有装的,也就是不知道的这个数用括号括起来,表示不知道的意思。

  (4)这个算式就读做:8加几等于10。

  (5)通过图我们知道了还有2个没有装,也就是8加2等于10。(教师在黑板上填写。)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8加几等于10呢?小组讨论。

  (6)学生说的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

  讨论后形成如下板书:

  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8和2合成10,所以8+(2)=10。

  10-8=2,所以8+(2)=10。

  (7)思考:6+()=10,小朋友可以怎么想?

  发表意见,只要说的有道理。

  2、延伸。

  (1)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在黑板上写上4+()=10

  3+()=7()+5=10  7+()=1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第2题。

  (1)看书上题目,明确要求:先画满10个图形,再填空。

  (2)学生独立在书上画图形填空。指名说出每一行画了几个图形,()里填了什么数。

  2.完成第3题。

  (1)谈话:信鸽在天上飞呀飞,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要让小朋友帮个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

  (2)学生用铅笔引路,在书上进行连线。汇报交流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3.完成第4题。

  (1)谈话: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事告诉了小白兔。瞧,小白兔正在拨萝卜呢。(课件出示图和题目)

  (2)学生独立在书上方框里填数。

  (3)汇报交流。

  (4)提问:观察这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8和2合成10,所以8+(2)=10。

  10-8=2,所以8+(2)=10。

  4+()=10 3+()=7

  ()+5=10  7+()=10

  教学反思:

  教材把“求未知加数”安排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单设一个课时进行教学。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启发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未知加数的问题。是为后面学习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的。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一件事自始至终有个交代的责任心,也让学生体验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认识到长辈为抚养我们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重、关心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内化课文语言。

  2.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对话。

  3.学习在田字格里正确、端正地书写生字,认识新偏旁,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的录音磁带。

  2.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在刚才背的儿歌和唱的歌中,我们都提到了同一个熟悉的人,那就是自己的(师点板书,生齐说:奶奶)奶奶,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朱老师也有。来,挥挥小手,朝奶奶亲热地打声招呼吧!

  2.请学生用亲热的声音呼唤“奶奶”。

  3.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自己的奶奶。课文中也有一位非常喜欢奶奶的小朋友。他说呀,他奶奶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头白发。(出示奶奶头像图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故事(边揭题边范读:“奶奶的白发”)。

  (1)指名读;(2)齐读。

  (设计意图:所教课文是《奶奶的白发》,因此,在此时通过让学生跟奶奶亲热地打招呼,能勾起学生对奶奶的熟悉感、亲切劲,乃至一种莫名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质疑探求。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若有疑问,可在听完朗读后提出。

  2.学生纷纷质疑。

  3.小结:瞧,我们的小朋友多聪明、多会学习,一下子就提了好多问题。别急,待会儿我们通过学课文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好吗?(生:好。)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在听完故事后,我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积极、主动向老师提问。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舒展的平台。)

  (三)充分诵读,巧破疑难。

  1.导读第一段。

  (1)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读第一自然段。

  (2)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3)巧解“好奇”。

  ①示范演“好奇”的样子。

  ②询问过渡:“好奇”的样子看到了吗?明白了吗?

  ③指名上台表演。

  师:A.哎,看他刚才把眉头都皱起来了,这好奇的样子还真像。

  B.瞧,小朋友刚才这一脸不明白的、奇怪的样子,可好奇啦!

  ④学生齐演。

  2.导读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1)过渡:那奶奶听了我的话后,她又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4)指导看图(实物投射教学插图):看哪,这个奶奶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妙破难句“一半……一半……”。

  ①师边贴边述,变换句意,降低难度。“哎,对呀,奶奶怎么会说她的这一头白发有的……有的……”

  ②实事求是,唤起众生疑难,引起共鸣和关注:“我不明白(作举手状),你明白吗?那你呢?你呢……”

  ③引导学生说说平时奶奶都是怎样关心他们,为他们操心的?

  根据学生回答强化奶奶的“辛苦”、“操心”、“操劳”、“劳累”、“忙”。

  ④小结:

  A.是呀,奶奶为你们都操碎了心。看!奶奶的这一头黑发就是这样为你、为你、为你们才变白的。所以,奶奶笑着说:(点着板书前半句)“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你们明白了吗?(明白)那你呢?你呢?

  B.知道吗?(点着板书后半句,同思共解)在爸爸小的时候,奶奶也是这样关心他,为他操心!

  (8)过渡:那么当奶奶说,她的这一头白发有的是你给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呢?

  (询问众生,引起共鸣,营造氛围。)

  (9)指名多人读下一句话。

  (设计意图: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四)以讲代背,自然内化。

  1.小朋友,现在我们来讲一讲这个关于《奶奶的白发》的故事,好吗?

  2.学生自由练习。

  3.指名上台讲演。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音、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背诵积累的任务。)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1.出示所写生字:指、半、给(读准字音)。

  2.指名口头扩词。

  3.自学课文后笔顺。

  4.书上田字格中描红,描好观察: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

  5.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6.习字册上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在“读帖”、“描红”、“仿影”和“临帖”的系列过程中,再次让学生从认识和操作上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获得进一步的深化。为此,写字教学中要坚持既动“口”,又动“手”,更动“脑”的“三动”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

  (六)走进文本,充分体验情感

  A.扣词品读,感知文本

  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写到了奶奶的白发,请轻轻打开课文读一读,找一找。

  1.生自由地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汇报:雪白雪白(板书)

  (1)指名读词,相机评价。

  (2)指导读词:读这个词,你好像看到了像什么一样的白色?

  你能读出来吗?通过评价激励朗读,体悟词意:很白很白,全白了。

  3.师:奶奶的头发真白呀!那文中“我”的头发呢?

  (1)指名汇报,相机出示:黑黑的。

  看一看,你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出示词语:黑的、黑黑的)

  这两个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通过评价,指导读出黑得发亮的感觉。特别特别黑叫黑黑的,特别特别红叫什么?特别特别蓝呢?特别特别亮呢?特别特别白呢?(出示:白白的雪白的)这两个词又有什么不同之处?(雪白的:像雪一样白。)那雪白雪白的呢?(更白了,一根黑发都找不到。)这个词应该怎么读?

  4.引读:“我”的头发——奶奶的头发——

  (1)师:这一比呀,我们发现祖孙俩头发的差别真是太大了!看到这满头白发,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对啊,这也是文中的小朋友想问他奶奶的问题。小朋友是怎么问的?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好奇地问)

  难怪文中的“我”觉得很奇怪,想不明白,却又很想知道为什么,这就是“好奇”。(课件显示变色字体)好奇什么意思?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吗?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我们一起用好奇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2)有什么让你也觉得好奇的事吗?指名结合生活实际说,师相机引导。

  (3)对这些充满好奇的事儿,我们该怎么办?(交流,小结:不懂就问、仔细观察、看书、上网查资料……)

  (4)文中的小孙孙“我”跟你们一样,对不明白的事儿充满了好奇,谁来学着小孙孙好奇地问一问?(指名读,适时评价,相机指导加上表情、动作等。)

  B.巧破疑难,升华情感

  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吗?自由朗读第二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奶奶是怎么说的?

  1.师范读: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一半……。”

  2.听了奶奶的话,你明白了什么?(指名交流)板书:一半……一半……

  3.想一想,你奶奶平时为你做了哪些事?

  小组交流一下。

  创设情境:(音乐起)让我们把时光的镜头拉回到三十多年前,年轻时的奶奶的头发是什么颜色?【乌黑乌黑】

  是的,那时候,奶奶的头发也是黑黑的。后来,爸爸出生了,奶奶【每天】......,奶奶一天天把爸爸抚养长大,煮饭、洗衣、上班、干活,还要操心爸爸的身体和学习、工作和家庭。渐渐......长大了,........花白了。渐渐地,奶奶的头上有了白发。后来,.....出生,......我又出生了,奶奶又在忙些什么呢?【又每天】......,渐渐......长大了,.........雪白雪白。(flash演示)(指名说,适时评价:奶奶真辛苦)(所以说:“这头发一半是你给的”,同样,在你爸爸小的时候你奶奶也是这样为你爸爸操心的,你奶奶为你爸爸操了哪些心你知道吗?所以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

  4.一天天、一年年,奶奶的头发越来越白,最后变得雪白雪白的了。怪不得奶奶会说:这白发,一半……,一半……。(引读)看到这满头白发,你有什么想对你们的奶奶说的吗?

  5.奶奶真了不起,为了两代人的成长操了这么多心,忙白了头发,真辛苦!可奶奶的心里难过吗?(不难过)你能从那个词里读出来?

  (指名回答:笑着说)就请你笑着读一读吧。(再指名读,评价)

  6.虽是辛苦的,却是快乐的,奶奶对爸爸和我的爱是无私的,这恩情比海还要深,比山还要高,这就是“情深似海、恩重如山”。(齐读)

  7.听了奶奶的话,我——,没有——。(引读)

  奶奶抚养了你们的爸爸和你们两代人,头发都忙白了,但是奶奶的心里却很高兴,因为你们的爸爸有出息了,你们也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奶奶们觉得很欣慰,很知足,所以她——。谁能将奶奶的这句话读给我们听听,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

  我们明白了奶奶这句话的意思,课文中的小孙子听明白奶奶的话了吗?你怎么知道的?(他低下了头,没有吭声)你知道这个时候小孙子在想什么吗?于是他才会说:“(引读:奶奶,要是我——这白发——)

  此时,我低下头,一句话都没有说,我可能在想些什么呢?(引导说话)

  8.看到为爸爸和我忙白了头发的奶奶,我的心里很难过。奶奶发现了,连忙说:“怎么啦?……?……,奶奶……。”(引读)

  9.此时,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了什么?

  (1)指名说,评价:多懂事的小孙孙!

  (2)指导朗读,适时评价。(表情,动作等)

  (3)引导齐读: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心疼地说——

  10.时光不会倒流,奶奶的白发也不会再变黑了,但看到小孙孙如此懂事,奶奶是快乐的,是幸福的,出示: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

  (1)引读

  (2)指名读,适时评价。

  (3)这是充满爱的抚摸,这是洋溢着幸福的笑。让我们一起读:奶奶……,笑了。

  11.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孩子们,你们又想为你们的奶奶做些什么呢?(引导说话,酌情表扬和评价)孩子们,听了你们的诉说,老师不禁想到了我的奶奶,可惜她已经离开了人世。老师真的很羡慕你们还能有好多好多和奶奶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关爱奶奶,不再让奶奶操心,好吗?

  12.分角色朗读,重温爱的故事。

  这是一个幸福的故事,这是一个爱的故事。让我们伴着音乐的旋律,再次走进这爱的故事吧!女生读提示语部分,男生读小孙孙的话,老师读奶奶的话。(音乐起,分角色朗读)

  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我,为什么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什么意思?

  13.倡导争议,深化理解

  你们说这头发能不能变黑?

  奶奶的年纪大了,头发不会变黑了,这是自然规律,即使我们不让奶奶操心,奶奶的头发也不会变黑,但是我们可以怎么做?

  师小结:我们虽然不能让奶奶的头发变黑,但我们可以做一些事使奶奶高兴快乐,心情好,俗话说的好:笑一笑,十年少

  14.升华亲情,滋育心根

  (七)总结:

  小朋友们,你们一天天长大,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却在一天天地老去,长辈们操劳一辈子,为的都是你们,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体谅他们,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少让他们操心,让他们拥有一个快快乐乐的晚年。

  (设计意图: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完了《奶奶的白发》,有遗憾,有兴奋,有感动,静下来反思时,发现我的课堂中需要完善的地方太多了,包括自己意识到的,没有意识到的。《奶奶的白发》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难点是理解奶奶说的一句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含义。教参中也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积淀语感,增强情感体验。”

  让孩子们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反角色朗读,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是本课的重点。

  教师的引导,一直都是课堂的关键,因为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非一个问题扔下去就会有丰富的生活联想,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完全要靠教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要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说出心里话。

  在这个环节中,我一是表现得不够自信——相信学生能行,急于帮学生总结答案,学生说的机会不多,二是对于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不能很好的把握,当学生答到“雪白雪白是比雪还要白”时,应相机往下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比雪还要白是怎样的,而我却忽略了这个很好的资源。

  第二,这篇课文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再现课文内容,教学也注意了这一点,例如让学生表演读,加表情读,但引导的不够恰当,在读奶奶的话时,学生始终读得比较地生硬,其中有个女孩子读得很棒,无论是表情,语气都恰到好处,应该让她到前面来面对所有孩子师范读,让其他孩子去模仿读,不仅模仿读的语气还有读的表情、动作。

  另外读的形式列举出来很多,但是没有很好的交差利用,导致孩子们失去了读的兴趣,需要不断地磨练。也忽视了文本的完整性、扩展性,如果能利用好文中的插图,图文对照,创造想象,真的做到活化课文的语言,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就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只有吸引了孩子的所有注意,让他们的思维跟着老师转,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多方位地为读做准备,才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更轻松地学习。

  短短的40分钟,让我成长了很多,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是一种挑战,做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是一种更高的挑战,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够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精彩!也希望我的课堂能够使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丰满,我想这需要我更多的努力和更多的学习。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用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10-5 6+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6+4 2+6

  7+3 9-7 8-2 1+7

  8+2 10-4 4+6 2+8

  10-6 10-3 3+7 9+1

  5+5 10-2 4+5 6-0

  2、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

  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3、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邀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表演。

  讲述: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开拓的这个数,第三体开拓的数正好是第二题的结果……像这样的几道有联系的算式写出来像什么?我们把这个游戏叫做“算式接龙”。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些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有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个南瓜。)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你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幻灯机前演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表述图意,再填写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也可以是9-2-3=4。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4+2+1读作:4加2再加1,表示把4、2、1这三个数合起来。

  8-3-1读作:8减3再减1,表示从8里面去掉3,再去掉1。

  教学反思:

  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要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12

  教案内容: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7名学生。全班学生都已接受了三年学前教育,故大部分能明确学习目的,按时上学,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但也有个别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仍有欠缺,需加强培养引导。

  一(2)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名。全班学生集体荣誉感强,上进心强,大部分同学能按时上学,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但班中外地生源较多,没有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和听课习惯也较差,需加强培养引导。

  一(3)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7名学生。女生各方面习惯较好,文明守纪,男生天真活泼、调皮好动,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遵守学校纪律,能及时完成作业,良好的学习态度正在慢慢地形成中。部分外地学生由于没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习惯较差,需加强培养引导。

  二、教材简要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明正确的读写姿势和保护视力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爱惜学习用品的有关知识与要求。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看动图意,知道为什么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正确的读写姿势是怎样的,还要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的训练。

  2、关于“汉语拼音”

  共15课,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教学6个单韵母。第二、三单元教学23个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第四单元教学8个复韵母,一个特殊韵母及相关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第五单元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

  每课一般包括:(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景图;(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4)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这样将拼音、识字交叉安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汉语拼音部分最后安排了复习,内容是“三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二是六首带有汉字的汉语拼音儿歌。

  3、关于课文。

  全册安排课文19篇,包括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两种形式。"识字"课文共6篇,主要形式是"词串",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阅读课文共13篇,其中有6篇是以儿歌为主体的诗歌,其余的都是童话或儿童故事。全册教学生识字317个,写字123个,学会24种汉字笔画名称。

  课文内容生动活泼,语言规范,插图新颖,富有儿童情趣,有利于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4、关于单元练习。

  本册在每组课文后面个安排1个单元练习,共6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主要由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说说写写,做做读读,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板块组成。

  学用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即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写好铅笔字方面,写的字,都安排在田字格里,强调按照规范严格训练。

  说说写写方面,安排了两次练习,旨在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

  做做读读方面,准备了动物卡片,训练学生的认读及拼写能力,增进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

  读读背背方面,安排了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一些内容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人际交往等能力。

  三、目标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17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123个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汉字,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难点

  读准这16个生字的字音,认清这16个生字的字形。

  教学准备:

  汉字卡片。学生准备小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这八个汉字的字义。

  一、导入

  老师要带认识几位新朋友,高兴吗?

  二、学习新知

  1.教学“犬”:看,谁在迎接我们呀?(小狗图片)

  谁来与它打声招呼,老师告诉你们,小狗还有个名字,它叫“犬”,

  出示生字卡:犬,领读,指读,齐读。

  2.教学“羊”

  在绿绿的草地上,小羊在吃青草。出示:羊(áng)

  指名读—齐读

  3.教学“鹿”

  绿绿的草地上,还有谁呀?出示:鹿(lù),你怎么会念这个字的?让学生拼读。

  开火车读

  4.教学“虫”

  小朋友,睁大眼睛,再仔细看看,哪个调皮的小家伙在草丛里与我们捉迷藏呢?出示:虫

  小朋友,想想看,小虫子还喜欢呆在哪儿呀?

  5.教学:贝、鱼、龟

  哟,小朋友,这儿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呢,难怪小鹿不愿离去,它在看谁呀?你看到了吗?

  相机出示:贝

  鱼:你看,它摇着尾巴正在向小朋友问好呢,它是“鱼”(领读)。

  龟:你喜欢这位新朋友吗?你能向大家介绍吗?

  6.哎,仔细听,空中传来了谁清脆的叫声?

  出示:鸟,领读,指读,开火车读。(指导读准第三声)。

  三、我的十分钟:

  1.小朋友,我们在动物乐园里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师指板画上卡片,生读)犬、羊、鹿、虫、贝、鱼、龟、鸟,你喜欢它们吗?让我们再响亮地读一读它们的名字。

  2.这些活泼可爱的'新朋友,来到我们小朋友的书上,让我们翻到25页,与它们见面。小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

  3.这些小动物可淘气啦,它们躲在动物园的每一个角落,你们能找出他们来吗?老师读字音,学生找卡片。评价

  4.小朋友,这些小动物面对着我们,你还能正确地喊出它的名字吗?(老师指动物的图片,学生读字音)

  5.看来,小朋友把这些小动物都记在心里了,我想与小朋友一起做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找朋友)

  四、请小朋友与小动物说再见。(自由打招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丝麻毛皮竹禾米谷”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这八个汉字的字义。

  一、识字指导

  1.老师出示一根长长的丝线,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老师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2、指导理解“麻”。教师出示准备的麻绳,给学生们看一看,摸一摸。启发用“麻”组词。

  指名会读的学生认读生字。表扬读音准确的孩子,并请他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指名读,“开火车”读。

  3、理解“毛、皮”。请学生摸一摸自己的头发、皮肤,说说有什么感觉?启发用“皮”组词。

  出示“毛”字,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指导观察挂图,启发回想曾经见过的“毛”,说一说毛有什么特点?

  发用“毛”练习组词。(教师注意利用直观的实物,引导学生理解字义。)

  指名读——同桌一起读——齐读

  4、理解“禾”、“米”。指导看挂图,帮助学生了解“禾”是指农作物。有一种禾苗长成熟后,收割、晒干、脱壳,就是米。随机出示“米”,引导学生用“米”字组词。

  5、理解“谷”。引导学生观察图,告诉学生“谷”也是一种农作物,成熟后碾去皮就成小米,可以吃,它的茎可以喂牲口。

  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同桌一起读——齐读

  6.教学“竹”。

  出示“竹”字,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说一说竹子各部分的名称。

  对照挂图,你有好方法来记“竹”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笔画,突出“竹”字的象形之处。

  二、我的十分钟:

  1.四人小组活动

  (1)对照图,自由读一读相应的汉字。

  (2)互相抽读生字卡片,互相纠正。

  (3)组内竞赛速读。

  2.去拼音指名读,齐读。

  3.快速抽读生字,开火车读。

  4.给生字找朋友,既可以想想在哪里见过它,也可以想想平时如何用它。

  板书设计:

  认一认2

  虫 贝 鱼 鸟

  羊 犬 龟 鹿

  丝 麻 毛 皮

  竹 禾 米 谷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14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植树情境,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掌握6、7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初步体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进一步加强加减法算式书写的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有关6、7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课前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口算卡片练习:开火车,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3+2= 5-1= 4+2= 3+3= 2+2= 4-2=

  4+3= 2+5= 5-0= 5+1= 4+2= 3-2=

  2、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看到有些小朋友们准备去植树了,现在这些小朋友已经到达了植树地点,你们看;(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情境图。

  (1)图上有几人在植树?有几个男同学,几个女同学?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图上一共有6人在植树,有4个男同学,2个女同学)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同学们已经说出了想法,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女生有几个?谁会列式?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并列算式。 6-4=2

  第二个问题:男生有几个?谁会列式?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6-2=4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一个数减掉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减掉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

  3、试一试,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

  7-2表示什么意思?7-5呢?如果不看图,你会怎样想?

  4、教学“试一试”。

  (1)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2个。

  (3)教师媒体演示:虚线,表示去掉的意思。

  (4)教学虚线的意义:同学们,这条虚线就表示去掉的意思,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

  (5)将这到图画应用题完整地说一遍: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几个?

  (6)让学生将这到图画应用题试着说一说。

  (7)列式计算,教师板书:7-5=2

  这是去掉左边,如果是去掉右边呢?

  (8)教师小结:同学们,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做图画应用题。图画应用题中有也有虚线: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课件出示依次第1题图,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出填写的算式,并说说每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示: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说说每个算式你是怎样算的,(从7-6=1想7-1=6)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第3题图,提问:树上有几个家,白菜老师问小鸟应该飞回哪个家,我们可以怎样看?(指名回答)

  (2)学生把小鸟与飞回的家用线连起来。

  (3)反馈交流。

  4、完成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把答案写在书上。

  (2)比较每组中三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说说得数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完成第5题。

  (1)课件演示游戏玩法。

  (2)组织学生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进行游戏。

  6、完成第6题。

  (1)说一说7只蜻蜓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2)你能写出几道减法算式?

  (3)交流反馈。说出所有7减法几的算式。

  (4)补充6-□=□。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被减数是6、7的减法

  6-2=4   6-4=2

  7-2=5   7-5=2

  教学反思: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情境教学是最容易吸引学生并能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设身处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根据一幅图里总数的构成,从中去掉一部分,剩下另一部分的数量关系,写两道减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通过例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示,列出不同算式,体会“一图两式”。减法的“一图两式”只要求学生写减数,一方面是适当降低要求,另一方面防止出现其他意思的算式。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1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二、教学重点:

  1、重点: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三、课前准备:

  1、一幅画有瓶子、小石子、大石块和草叶的背景图及一只头可以活动的乌鸦(可用破硬纸板做)。有条件的可准备一个与插图相仿的玻璃瓶,瓶子里装好半瓶水,一堆小石子。

  2、分别抄录4段课文的4块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让学生留意观察或做一做:一只装满白开水或饮料的'杯子,加入一些冰糖,水会怎么样?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

  1、出示“乌鸦”图(板书:乌鸦)。

  2、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想一想:“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端正地拿书,专心看书,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儿连续,句子不读破。读完后给课文第一段标上序号。

  (三)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谁来读一段?(出示课文第一段)

  (2)“渴”是个生字,再读两遍。想一想,“渴”为什么是“氵”?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一个人淌了很多汗,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觉很渴。想想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4)乌鸦跑了许多地方去找水,真着争啊,谁愿意再读读第一段?注意“找”是翘舌音,全班多读两遍。

  (5)他读出了乌鸦着急的样子,全班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时,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多高兴啊!谁来读一读这句?“瓶”是后鼻音,再读一读。(出示第二段课文)

  (2)“看”是生字,再读几遍。我们有时为了看清远处的东西,会这样做:(老师手搭凉蓬做出远望动作),所以这个生字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呢?

  (3)乌鸦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可是,乌鸦喝不着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谁业读第二句?

  (4)学生观察插图或实物,想象或演示乌鸦把嘴伸进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乌鸦多着急啊,谁再来读这句?

  (5)谁来读最后一句,注意“怎”和“呢”读音,多读几遍。

  3、学习第三段、第四段。

  (1)请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三、四段课文,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2)请学生个别朗读三、四段课文。(出示三、四段课文)

  (3)教师引读:乌鸦想出的办法是_学生接读第四段。

  (4)乌鸦把小石子怎么放进瓶子里的?谁来演给大家看看?学习“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5)引导学生观察:随着投放石子的增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学习“升、高”,“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

  (6)演示乌鸦喝着水的情景。乌鸦多高兴啊,请学生读最后一句。

  (四)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个别读,齐读全文。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描一描生字,记一记“找、怎、呢、法”的字形。完成课后练习2里4个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进行思维扩展训练。

  1、开展朗读竞赛,朗读全文。

  2、假如你是这只小乌鸦,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喝到吗?鼓励畅所欲言。

  (二)复习,完成课后练习,适当补充拓展练习。

  1、继续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先自由读词语,再指名读,最后抄写。

  3、用“找、看、放、升、高”进行扩词练习。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同学们说的词。最后挑几个词让学生抄下来。

  (三)说话训练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一讲。

【一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教案08-29

一年级音乐教案04-19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9-20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01-04

一年级《秋天》教案05-16

一年级上册教案04-04

一年级体育教案11-11

一年级的美术教案02-24

一年级《柳树醒了》教案08-28

一年级《看电视》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