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15篇(热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济南的冬天》教案1
一、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 、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二、学习重点
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 学习难点
品读文中优 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2、 写作背景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抒情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把济南当作他的第二故乡。”
3、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 ,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
拟1——2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一)、师板书课题,激趣导入。
二)、生读标,师解标。
三)、布置生用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题:
1、字音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2、 整体感 知
1)、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引导提示:从第一段文字有几句及标点入手,找出概括句,就能明确所提问题。)
2)、作者对济南的总印象是什么?为什么?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四)、小组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
五)、师点评归纳,小结。
六)、齐读课文,积累美词佳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品味语言,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了解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过程:
一)、师板书课题,示标,解标。
二)、请生读课文,细细揣摩,品味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题:分析下面的句子,体会拟人、比喻的妙处。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三)、交流探究成果,师点评归纳。
四)、课堂总结
这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温情”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当堂训练。(可做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用)
塞外怀古
[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样的荒凉,怎 样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 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见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 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
[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 破败的墩子上瞭望。已经傍晚了。太阳在西边的地平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 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平安消息到来。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但是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 陲也固若金汤了。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平线上。但是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②冥想 :深沉的思考。
(1)第[ 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济南的冬天》教案2
教学目的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课时
2课时。
课型
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课堂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第二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十、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的写法,突出“温晴”“宝地”。
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过渡 总写济南给人的总体感觉——暖和安适
第2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第3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4段:城外的远山。
第5段:冬天的水色。紧扣“暖”字。
十一、课后小结: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济南的冬天》教案3
教学目标
1.识记课文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type="#_x0000_t75">。
3.学习老舍的写景方法,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写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
课后
小结本文重在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路,而后再掌握描写济南的天气和山水的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写景的技巧以指导学生写好家乡冬景,实现由阅读到写作能力的转化。
备注教学环节的用时随学生的课堂反应作灵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type="#_x0000_t75">活处理。
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品读课文,学习写景的方法以及练习写作。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显示题目)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__。
冬天的济南真是一个__,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济南的__和__(景物)
济南的山__、__、__(特征)济南的水__、__、__。(特征)
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作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_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几幅画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齐读课文(给学生配乐朗读)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优美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你对这位语言大师的语言表达技巧的感知表达出来吧!
三、自由探究
学生自由讨论探究,提示学生思考:作者如何描绘山水?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些语句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四、品读课文(多媒体显示景物图片及课文分析要点)
思考讨论: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如何娇美秀气?雪后山景“妙”在何处?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城外的小山如何像一幅小水墨画?按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是怎样写济南冬天的水的?
本文写景抒情有何特点?
(学生找出课文语句品评分析,多媒体显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归纳要点。)
五、总结写法
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语言如此优美。在写法上有何值得借鉴?
明确: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运用修辞情景交融
六、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要求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投入真情实感。)
板书设计:
抓住特征
安排顺序
运用修辞
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教案4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的方法。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语言。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对于冬季这个季节来说同学们应很熟悉,现在也即将进入初冬,请你用一句话来描绘你眼中的冬天,(凛冽的寒风、白雪飘飞……)是的,在许多人眼中冬天就是冷的、枯燥的代名词,但是作家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却别有一番情趣,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他笔下的一幅冬天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悟把握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
2、带着以下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把握语气、语速、语调等)(投影,指导学生把问题带入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⑴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为什么是个宝地?
⑵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⑶请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明确:
①“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征,济南的冬天与北京、伦敦、热带相比无风声,有日光,日光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水,像在小摇篮里。
②作者主要抓住了济南的冬天里的山水,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的小山,城外的远山,泛绿的水。
课堂小结:文章与北平、伦敦、热带作比,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细致的描绘济南冬天的山水,处处渗透了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赏析、探究(四人一组讨论)
指导读2~5节(投影出问题)
1、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
2、细读第3节作者的写景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认为这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3、把你刚才划出的喜欢的句子读几遍,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
①阳光照耀下的山—温静或暖和、安适;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水墨画或淡雅;水——绿。
②自上而下、山上、山尖、山坡山腰,为了突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细致的描绘薄雪下的山之美,依山写景从上到下的'描绘,如把山坡上的斑驳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使山活了起来;把夕阳照耀下的粉色薄雪比喻为害羞的少女:“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我们带入想象联想的境界,使事物具体形象可感。
③示例:
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房顶上卧着点雪。用“卧”字写村庄写雪写其形态活灵活现。
⑵“不忍得”将水人格化水有了灵气,更为了突出写绿。
课堂小结:济南的冬天如此的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山水。
四、拓展延伸
请用你的笔勾勒出你对家乡冬天的感受。(多角度)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读写一体,一篇小作文。)
五、作业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提示:简要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介绍老舍及其笔下的冬天,查阅一下资料)
《济南的冬天》教案5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老舍简介及他的作品,把老舍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做好适当的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组织学生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交流
2
播放朗读录音,出示多媒体画面(冬景图)
听、看
3
组织学生比赛朗读(要求:边读边展开想象)
分组比赛
4
创设活动情境: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讲述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后理清文章脉络,准备复述。
5
组织学生复述、评选优胜者。
复述、互评
第二块:赏析精彩片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根据学生的复述创设问题情境: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思考、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在片段旁注好你喜欢的理由)
2
组织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
背诵
3
组织学生研讨本文的语言:(1)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协作组内讨论、研究,在文中做好圈点勾画。
4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小结
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1、背诵全文。
2、选做发展性评价手册。
《济南的冬天》教案6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二、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三、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寒冷的北风,纷飞的大雪。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更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可有没有一个地方的冬天如春天般温暖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济南的冬天。
济南地处北国,它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同学习著名作家老舍的.文章,看他是怎样描述济南的冬天的。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
A、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B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
镶 xiāng 响晴 xiǎng 安适 shì 水墨mò画
贮蓄xù 澄清chéng 水藻 zǎo 蓝汪汪wāng
温晴 空灵 秀气 绿萍
2、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着重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后请全体学生也配乐试读全文,读完给几分钟时间思考。
解决问题a: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个体回答,3--5名学生回答,如果抓不住要点,教师要及时灵活引导学生发现济南冬天与其他地方冬天的不同,通过对比,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响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得出了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温晴。
师: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明确:“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师:这个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手法展现的?
学生集体讨论回答,得出结论:景物描写
解决问题b :课文着重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山、水。
师: 老舍描绘了好几副山景图,同学们能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师:作者写水,重点写了水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清澈、透明——用水藻之绿衬托
三、研读赏析
师:请同学们齐声诵读“薄雪覆盖下的山”一段,然后谈一谈:你认为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恰当的方法?找出例句,说说有什么好处?
明确: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如:
a、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把握要点:比喻手法:生动形象,恰到好处——形似)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把握要点:拟人手法:把事物人格化,使景物富有个性化,生动贴切——神似)
师:仿照示例,请同学们找出其余几幅图景中写得好的句子,说说它的妙处何在?
回答时感情朗诵你喜欢的语句。学生自由探究后回答,参考如下: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
《济南的冬天》教案7
教学目标 :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 (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④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二、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略
三、作业:
1、练习:一
2、熟读课文,预习5小节——结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②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一、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讲解):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二、体验反思:
[提问] 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三、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指导: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等,介绍冬景。
四、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故乡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③练习:二、三
《济南的冬天》教案8
创意说明:这个教案是从陆军先生的《慈善的冬天——品读〈济南的冬天〉》里得到的启示。换一种读法,让人耳目一新。真正使人体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愉悦。这种方式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再创造的快乐。
教学步骤:
一、在充分预习、朗读之后,紧扣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特点来梳理文章。文章写济南,未写一处有名的景点,而是通过三个画面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边读边讨论,完成:
小山摇篮图:
1.理想的境界。
2.山们:低声地说。(慈善如娘亲)
3.人们:脸上含笑。
雪后初晴图:
1.矮松:好像日本看护妇。
2.山们:穿上花衣。(可爱似少女)
3.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
空灵水晶图:
1.水藻:终身贮着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水:不忍得冻上。
3.垂柳:照个影儿。
4.空中、半空中、天上:清亮、蓝汪汪。
除此以外,你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整理课文内容结构吗?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着课文的写法,将你感受最深的特点描述出来。
[资料整合平台]
1.作者简介:老舍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极大的国际影响。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他勤奋创作,不仅有长篇小说,还写了大量的戏剧、散文、诗歌、曲艺作品,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被迫害致死。
2. 冬 天
我们很喜欢,我们村里有一条美丽的山溪。溪上有一座石桥。溪岸边有梅树,有桃树。水底有彩色的溪卵石。水中有彩色的溪鱼,结成一群一群,游来游去。我们很喜欢,村里有一条美丽的山溪。
现在是冬天。下雪了。四面的山,有积雪。松树林的松枝上,有积雪。村庄的屋顶,铺着雪,村边的稻草垛上,铺着雪。
溪上的桥,好像一座白色的大理石雕成的桥。溪中的石,好像一块一块白玉堆叠在那里。站在桥上,站在岸边,看见我们村里溪流,有多么好看。呵,溪水中照着山的.雪影,树的雪影,桥的雪影;溪水中照着村庄的
雪影,稻草垛的雪影。溪水中照着一个雪的世界。
使用建议:可与《济南的冬天》进行比较阅读。在朗读的基础上思考:
1.本文多次用到“反复”的修辞手法,请举出一例,说说运用反复这一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本文写的也是冬天,但在写法上与《济南的冬天》有何不同?
《济南的冬天》教案9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主题--感受自然,所选诗文为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济南的冬天》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得天独厚的美妙景致,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同时,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并注意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基于本文的特点和所处单元的目标要求,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想象等方式的结合,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冬天的济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鼓励学生创造地学习,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知识目标:
(1)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感情。
(2)学习从不同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品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景物的语句。
(4)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
(2)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利用早读时间充分熟读课文。
(2)教师方面:教师制作课件、用来听读的课文录音《济南的冬天》。
一、导入,感知“温晴”
1.导入:由“一看到冬天这个词,我就想到了……”开头,说一段话。(幻灯)
是啊,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我们印象中的冬天。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先生去北方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作者)本文选自描写济南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济南的冬天留给老舍怎样的印象呢?
3.感知“温晴”
(2)听录音朗读课文第一段(幻灯片有链接),找出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天气。(温晴)
(3)作者是怎样把这印象告诉我们的呢?
(预设:对比。和北京比,“无风”;和伦敦比,“响晴”;和热带比,“日光不毒”。)
师:?在北方居然有这样温晴的冬天,真是奇迹和怪事。下面,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去济南感受一下吧。
二、品读,体验“温晴”
自由朗读课文2--5段,找出最能表现“温晴”这个特征的的字、词语、句子或段落。
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捕捉阅读感受,及时做好批注。
预设1:第三段“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其中“微微”一词最能体现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而不是“热带”之热。)
预设2:“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小山太秀气”都是指少女。少女穿着花衣害羞的样子最漂亮。)
预设3:?“风一吹,叫人希望看到更美一点的肌肤”一句,让人感觉到的不是禁锢在棉袄下的死气沉沉,而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蕴含着朦胧的春意。一个好的比喻和拟人,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给人无限的遐想。
预设4:“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预设5:“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可引导学生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
预设6:“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给人暖和安适的感觉。
预设7:“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悠闲、舒适的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预设8:“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教师小结:这温暖如摇篮、秀气如少女、天明水净如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三、体验,感受“温情”
1.师引导:济南的山水美吗?在老舍的眼里那山、那水、那阳光、那雪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仿佛充满了灵性,正如刚才同学讲到的:小山会唱摇篮曲,薄雪覆盖下的山像害羞的姑娘,水呢,也不忍得冻上。
2.材料介入:“这里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存在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吊济南》
师:山水风雨本是无情物,是谁赋予了济南的山山水水无限的情意?(是作者)王国维先生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所以,老舍眼中的济南就融入了老舍的色彩。
3.体会“温情”
师:请再次细读文章,找一找体现作者对济南无限的情意的.语句。
预设:“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好像在祈求老天爷。因为他太爱济南了。叹词“吧”?表达了这种强烈的爱。如果去掉行吗?读一读,感受一下?
生齐读:???A.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B.就是下小雪,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去掉了就表达不出这种祈求的语气,也就不能表达对济南的爱了。
师:你认为这种爱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应该温柔一点,舒缓一点。)
(提示:这样的例子很多:“呢、呀、吧”,?分析时将这些语气词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去掉可不可以??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表达出作者的一种温情脉脉。这些句子一定要结合有感情地朗读。)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师小结:老舍就是把这种温情渗透进每一个字眼儿,一处景就渗出一缕情。难怪他眼中的冬天的济南是慈善的、秀气的、富有生机的。
提示:北方的冬天哪有不冷的,济南也是如此:冬季济南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风,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在-20℃以下,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
这“温晴”是长期生活在北京的老舍对济南的真实感受,更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祖国怀抱的真实感受。
5.材料介入:老舍(1899-1966),一生67年,经历坎坷,他先后在北京度过了42年,剩下的25年是:英国5年、新加坡1年,山东7年--济南4年半、青岛2年半,汉口半年、重庆7年半,美国4年。据老舍夫人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特别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的四年,是老舍整个人生历程中最为自由、温馨、安定而难忘的美好时光,他称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结束语:难怪先生毫不犹豫地把“宝地”这个词给了济南,这是老舍生命中的一块宝地,是一块富有生命的宝地。
在他一生的散文里,几乎完全没有写纽约,也几乎没有写过伦敦(写了一点留英回忆)、新加坡,写汉口、重庆、成都的极少,写青岛的有两、三篇,就是北京也写的并不多;唯独济南,他不但写了,而且一写就是一个长长的系列,?他不仅写了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还写了济南的马车、大葱。使后来每一个想了解济南,喜欢济南的人,都不能不读读这些优美的文字。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文人雅士能对济南山水如此相熟、相知、相亲。如果济南的山水有知,仅凭这些不朽的文字,就完全可以认定是遇到一位千古知己。
老舍描写济南的系列散文《一些印象》,其他散文,如《想北平》、《五月的青岛》。
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是“温晴”?,更是“温情”
这是晚上我从空间里看到的一学生的留言:某老师,真希望您能多给我们上像12课那样的语文课。
这确是一堂自我感觉很不错的阅读教学课。
细细回想起当时上课的情景,一如济南的冬天给老舍的印象--温情,对!用“温情”一词再恰当不过了。
(一)在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要达到这一点,朗读是实现其目标的首要途径,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是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
结合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属写景散文,语言准确生动,适于朗读,所以在教学中运用诵读法教学,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感情美、景物美、语言美。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描写最精彩的段落,如第3段和末段,师生合作朗读,通过朗读,品味赏析语言;最后是展示模仿朗读,深入体验。如:“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和“就是下小雪,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两句比较,感受老舍心中对济南的那份“温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描写上,自然真挚而富有感染力的独特写法有了真切的体验,也对?“语言大师”的评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则,“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自然对文本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比如课文第一段的三个对比,就是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实感中引发出来的,鲜明地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洋溢着对济南冬天风光的赞美之情,“奇迹”、“怪事”、“真得算个宝地”这些词语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而要使学生真正领会到这一切的妙处,就是借助朗读。否则,那种体味是无法达到的。
(二)在品析中,感受老舍心中的“温情”。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指出,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教师要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组织观念,建立平等、自由、和谐的对话关系,在学生学习行为上“放手”,鼓励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对话。
阅读教学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这也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力求实现教学目标。这不仅加大了教学容量;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比如,在体悟老舍热爱济南的情感与美文意蕴时,我适时插入背景材料,让学生了解老舍一些特殊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往深处挖掘,学生对这份“温情”--老舍对济南的独特情愫的理解,也就茅塞顿开了。
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这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结尾设计“推荐阅读”,力求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并让学生下课后欲进一步接触语言大师的愿望。
这一节课,带着学生跟老舍一起走过“济南的冬天”,我分明看到学生们不仅感受到大师笔下的语言魅力,而且那份“温情”也在他们心中流淌。
《济南的冬天》教案10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学习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
所写的小说《骆驼祥于》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
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
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一自然段
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来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木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着落”,“有人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和薄雪等景色,“山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 “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红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心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5.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咱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拉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明确:
①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六、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XX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济南的冬天》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二)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点批注的习惯。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3、体会作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二)难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抓住景物特征写景,选用恰当比喻,朗读并背诵。
三、教学方法:讲读结合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文章的内容,以了解济南冬天“温晴”这一主要特征。
2、了解文章的结构脉络。
教学重点:
1、了解济南冬天“温晴”这一主要特征。
2、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和感受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①注音:济(jī)南 一髻(jì)儿 薄(báo)雪 伦敦(dūn)
贮蓄(zhù xù)水藻(zǎo) 狭窄(zhǎi) 镶(xiānɡ)
②释词:设若:假若。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①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②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③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明确:
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3、根据下面的结构示意表,理解文章结构。并把每部分的要点,概括的写在文旁的空白处。
无风声 有山——小雪点染的山(秀气)
宝地——晌 晴——像摇篮(温暖、舒适)
温 晴 有水——贮满绿藻的水(绿清亮)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
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③旁批内容明确:
没有风声——与北平比(奇迹)
晌晴——与伦敦比(怪事)
温晴——与热带比(日光毒)
五、小结:
六、练习:课后练习一的第一小题。
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体会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描写,在描写中融入自己感受的写法。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学习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动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提问: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什么角度运用怎样的手法表现出来的?
之后明确:温晴,从作者自身的感受角度,运用对比手法。
二、新课教学: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1、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
指导学生画出拟人、比喻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即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2、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
指导学生画出拟人、比喻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齐读本段。
3、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体会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句中两个“卧”字的作用。
4、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人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
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三、总结全文。
1、学生默读全文,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2、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①运用对比手法。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以此来感染读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四、听录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二、三两题。
2、要求学生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XX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3、背诵第3段。
六、附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没有风声——与北平比(奇迹)
总的特征 晌 晴——与伦敦比(怪事)——→总写
温 晴——与热带比(日光毒)
全城在晒着阳
宝 地 像摇篮 城内
慈善的冬天
分
①山松上的雪——像看护妇 写
山 色 ②山尖上的雪——给蓝天镶上银边
③山坡上的雪——水纹的花衣 城外
④房顶上的雪——小水墨画
①冒着点热
水 ②水藻更绿
③像块蓝水晶
《济南的冬天》教案12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方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预习准备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发髻()镶嵌()水藻()贮蓄()
澄清()绿萍()着落()薄雪()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贮蓄:
空灵:
3.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4.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5.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提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学习环节
一、导入新课
“春游芳香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小孩子写的咏四季的诗。一提到冬天,我们会想到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瑟瑟的秋枝。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物萧条、亘古沉寂是冬天的基本特色。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让我们一起跟随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去欣赏《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感受那种与众不同的冬天的美----板书: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活动一:济南之旅----远观济南
(一)任务一:默读课文,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1.用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
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整理归纳。
2.概括的说一说济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二)任务二:速度1、2段,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3.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三、合作探究
活动二:济南之旅----近赏济南
(任务一):登山临水感受冬之美
5.精读第3—5段
A:师: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1)请同学来朗读这一段。
(2)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参考:秀气。
(3)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4)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再次齐读第三节。
B: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后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要求:模仿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在书的边上作好点评,自由谈最后一节的学习体验。
(任务二):登山临水品味情之美
6.从哪里可以看出老舍对济南的深厚感情?
活动三:济南之旅----回味济南
任务一:倾情背诵精美段落
在短暂的“济南之旅”中,我们跟随老舍先生领略了济南冬天的魅力。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背诵精美段落。
活动四:济南之旅----我手写我心
7.“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如:把小山比作“小摇蓝,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
拟人的句子更多,明显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而且给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小组内合作交流,运用这些修辞的好处。
五、巩固与提高----达标检测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3.你认为下列每个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4.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思考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雪后山景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本段最后一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结束语: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你智慧的眼去观察生活,用你热情的心去感受生活,愿你发现生活中的美,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样灿烂.。
《济南的冬天》教案13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背诵第3节。
2、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2、学习并运用由里往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情感目标:
1、在品析课文中感受自然之美,丰富学生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描述景物并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重点朗读感知感情基调;第二课时:重点评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以及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我们这儿的冬天的'特点,进而导入新课《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龙朗读感知课文生字词并考察熟练程度。
济(jǐ)南发髻(jì)镶(xiāng)
澄(chéng)清贮(zhù)蓄
2、自由朗读感知课文感情基调。
⑴学生讨论发言如何朗读课文。
⑵师生归纳:要读出喜爱之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⑶学生按照提示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自由朗读,然后然后进行朗读比赛。
A、学生互评朗读中优缺点
B、让评析较好的学生来朗读
C、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特别是重点的字词句的朗读。
3、感知济南的冬天的总体感受。
⑴齐读第1段。
⑵你从第1段捕捉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⑶师要做好指导工作,特别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学生赏析济南冬天的山和水[第2课时]
㈠感受济南冬天的山
1、比较感受阳光下的小山和小雪后的小山以及城外远山的不同之处。
2、说说你喜欢哪一幅画面的.小山。
3、美点品析
⑴美词品析
⑵美句品析
㈡感受济南冬天的水
1、小组讨论归纳:如何写济南冬天的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征?
2、交流发言。
3、师生质疑。
㈢评析最后一段
1、结构上有变化(体现作者匠心)
2、冬天修饰济南,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济南的总观感。
3、济南和开头宝地照应,点题,抒发了作者喜爱,赞美之情。
㈣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学习本文后的感受(可以就不同方面,任选一个角度)
四、布置作业
1、让学生搜集有关描写冬景和雪景的古诗句
2、请描绘一下我们家乡的冬天:
⑴抓住景物特点,适当运用修辞;
⑵写好后,用一定的.语气语调读一读;
⑶300字左右。
《济南的冬天》教案14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老舍先生在描述《济南的秋天》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那么济南的冬天又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简介。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课文,感受济南美景
自由朗读文章,圈出作者对济南冬天评价性的词语或短语。
自由朗读文章。圈划那些特别打动你的句子或词语。从字里行间感受老舍对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情感。
同学们,请对比一下以下两段话
1.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2.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口。这一圈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他们给济南带来了温暖。
第二段话是黄老师自己写的,请大家思考一下,是第一段话好呢还是第二段好呢。
学生自主讨论交流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
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娇艳的雪色、娇美的雪态,翠松白雪相映生色,蓝天白雪相映生辉,白雪黄草,相映成趣。它娇美、秀气,情态可掬。
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
与碧蓝的晴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洋溢无限温情。
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三)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古人曰: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作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写得如此之美,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时,处处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直接抒发感情)“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创造意境,流露深情)“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四)品读课文,揣摩精美语言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他笔下的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清亮如水晶。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满含温情的优美而生动形象的语言。
1、你能从文中找出这类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句子吗?你为什么喜欢它?说说理由。
品句参考: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山上的矮松越发地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小雪后山的美丽、动人之景。尤其是“看护妇”的比喻,“山的`肌肤”的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披雪的矮松和飘雪的山体那种美丽的风姿和那飘逸而令人向往的神韵。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况、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等到已然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春意盎然及其孕育着的朦胧眷恋。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用比喻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生动形象。
2、本文语言朴实清新,情辞恳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素淡雅致的远山、澄清透绿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描绘出如此精美的画面?你获得哪些写作启示?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不仅确切的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而且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描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
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运用修辞d.情景交融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同学们,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发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抓住景物的特征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运用修辞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即情景交融)。同学们,愿我们平时里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事物,多想多记,丰富积累,用我们那支生花妙笔写出优美的篇章!
五、同学请思考一个问题:本文的标题为“冬天的济南”,但文章结尾处却说“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这么说呢?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六、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反思目标
拓展检测案:
一、给下列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济南()A.jìB.jǐ2.贮藏()A.chǔB.zhù
3.水藻()A.B.4.镶边()A.B.ráng
5.澄清()A.dèngB.chéng
二、依照课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狭小),城外又那么(宽广、宽敞),山坡上(建着、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冒着、卧着)点雪,对,这是张水墨画(也许、大概)是唐代名手画的吧。
三、找出与其它三句修辞手法不的一项()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地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D.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课内语段阅读。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髻()看护妇()镶上()
2、文中第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一髻儿白花”来比喻____________;用“日本看护妇”来比喻____________。
3、文段中第②句描写了______和_______相间的美景。
4、这段文字按____顺序,从___到___,层次分明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四个层次的景物。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雪光、雪色、雪态。其中写雪光雪色的句子用“________”标处,写雪态的句子用~~~~~~标出。在文段
6、“秀气’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____。
《济南的冬天》教案15
●○ 教材处理: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设想:
[教法]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课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三是拓展比较阅读。本文和其姊妹篇《济南的秋天》,是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优美散文,描写不同季节的济南,传达出同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引导,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开展讨论,从而感受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获得应有的启发。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时间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获取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
A.暖 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1——8题。
2.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3.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板书设计
季节特征(温情--------宝地)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摇篮)
济南的冬天
景物特点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淡雅------小水墨画)
暖而绿的河水(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第二课时
●○ 教学内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济南的秋天》,完成下列题目。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镜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熟睡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天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照,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色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颜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具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有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从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偕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绿藻是自己享受那儿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要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注释:Sweetheart [ 'swi:tha:t]:英文指情人。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镶( ) 绦( ) 调( )和 燥( ) 浣( )女
2.为什么说上帝把“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
3.文章第二自然段写济南的“山”,作者写济南秋天的山有哪些特点?
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济南“水”的什么特点?
5.文章的结尾从人的感觉角度具体展现了“诗境”的含义,是哪几种感觉?说说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9——10题。
2.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教案】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的教案05-17
济南的冬天教案03-05
《济南的冬天》教案11-09
《济南的冬天》教案05-16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11-12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06-12
《济南的冬天》教案(荐)06-12
济南冬天的教案模板01-20
【精】《济南的冬天》教案07-02
《济南的冬天》教案15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