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4-07-04 09:05:36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一本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书,写一篇读后感。

  2.能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写出来,能够在感想中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

  3.学习读后感的写法。

  4.能根据同学的意见,对作文进行适当的修改。

  教学重点:

  能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写出来,能够在感想中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学习读后感的写法。学会选择书中的感动点,针对感动点进行写作。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

  1.同学们,你们知道读后感是什么吗?

  预设:

  读后感就是读完书之后的感想。但是写完写读后感却不能想什么写什么,而是要认真梳理,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2.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预设:

  写读后感可以让人开展深入的思考,提升自己对书本内容的深刻认识。真正将书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内涵。

  3.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

  有的人读书只是老老实实的读,作者写什么就是什么,全面吸收。这种人最后变成了书呆子。

  有的人读书只是欣赏文章,发现句子中的错误,可以把句子变得更通顺,更有文采。这种人最后变成了编辑。

  有的人读书边读边记录自己的观点和读书的体会,遇到一些错误还能够进行反驳。这种人最后变成了大师和专家学者。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读后感的写法。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

  二、明确要求

  1.阅读课本36页的.习作要求,小组交流这次习作的目标。

  2.明确:

  (1)选择读过的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2)介绍书中的内容,重点介绍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3)选择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

  (4)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写作。

  3.教师明确: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文章,找到让自己有感触的点。针对一点进行写作。

  三、选材指导

  (一)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会选材。本次作文我们有哪些材料可以选呢?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进行点拨总结。

  1.要写那些触动自己的文章或书籍。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2.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3.要抓住触动你的情节或者细节来写作。不可泛泛而谈。

  4.可以抓住精彩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不要大面积抄写。

  学生自由交流,完成作文选材。

  (二)我们来画一个思维导图的范例。如果我们要写《西游记》的读后感,我们是不是要把整本书作为写作对象呢?当然不是。我们可以这样想:

  1.首先选择《西游记》。找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比如猴王出世、大闹天宫、拜师学艺、真假美猴王等,从中选择一个让你感受最深刻的故事。

  2.接下来选择一个人物来展开自己的感想。可以选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任何一个人,不要面面俱到。

  3.最后针对故事和人物产生自己的感想。比如团结一心、锲而不舍、知难而进、疾恶如仇等知道我们学习的品质。

  4.学生结合思维导图理解选材要求。

  四、构思指导

  1.读后感不像记叙性的文章。可以自由发挥,一般来说是有一定的步骤的。

  预设:

  读后感的基本写法:引--议--想--感

  2.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

  引--选择内容。

  议--得出观点。

  想--联想生活。

  感--总结感想。

  3.下面我们来结合一篇读后感。所以说这四个字的具体写法。

  预设:

  (1)引--选择内容。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和中心。

  范例:我读了《西游记》。孙悟空外出拜师学艺的那一段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孙悟空为了学到真本领。跋山涉水,不辞辛苦的精神感动了我。

  (2)议--得出观点。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范例:我们在学习上就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为了学习一门技能,我们就应该像孙悟空一样不畏艰险。

  (3)想--联想生活。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范例:有一回我要去上舞蹈课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没有办法了,只好跟舞蹈老师请假。其实我完全可以打伞去,打车去也可以。但是我退缩了。

  (4)感--总结感想。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相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

  范例:无论学习什么技能,在求学的路上都应该像孙悟空一样不畏艰险。只有这样我们的将来才能和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

  4.再写到读后感的时候,“引--议--想--感”这四个步骤哪一个是重点步骤呢?哪一个环节需要详写呢?

  预设:

  引--选择内容。(略写)

  议--得出观点。(略写)

  想--联想生活。(详写)(重点)

  感--总结感想。(略写)(重点)

  五、命题指导

  课本上给我们提示了两种命题方式,你喜欢哪一种?

  1.我们可以只使用一个标题。就简单地说“读《西游记》有感”或者“《西游记》读后感”。

  2.也可以使用两个标题,用正副标题结合的方式来命题。

  例如:学习就要不怕困难--读《西游记》有感

  六、自由写作

  1.30分钟自由写作,用心完成佳作。

  出示写作提示:

  (1)选择印象深刻的故事。

  (2)从中得出自己的观点。

  (3)联想自己身边的故事。

  (4)总结表达自己的感想。

  2.梳理思路,确定写作提纲,让条理清晰。

  七、赏评完善

  1.自我修改。

  写好后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换读一读,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感想。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三、教学难点:

  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里,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

  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七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给课文分段,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观。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按“总-分-总”的思路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

  语文课上,老师曾带着同学们游览了四川的九寨沟、广西的桂林山水,今天老师还想带着同学们去旅游,去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影片,影片中景色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请同学们说说看。(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西双版纳,去看看那里的密林奇观。

  二、探究新知(30分)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并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现在请你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2、初读课文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请同学们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自由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教学第二部分(直入重点段)

  (1)在众多的奇观中,你们最喜欢看哪一处奇观呢?请同学们快找一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写了独木成林这处奇观。

  (2)快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是中心句?

  (3)(出示独木成林的图片)这就是独木成林,这样奇异的景观怎样形成的呢?

  (4)出示独木成林的景观。请同学们快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5)看看专家是怎样解释的。(看录像)

  (6)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观你当时的心情如何?请你用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这一段。

  (7)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8)小结:在你的朗读声中我和同学们共同感受到了西双版纳密林中的奇异景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学习这个自然段中我们都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树上植物园这处奇观,学完后小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出示图片:树上植物园)

  (9)密林中还有哪些奇异的景观呢?

  (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神奇的树和天然水壶,请同学们快找一找这两处奇观在哪个自然段。

  (10)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这两处奇观,学完后汇报你的学习成果。

  4、总结写作方法

  通过学习你们发现2——5自然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吗?(总—分—总)

  5、教学第一部分

  西双版纳的密林不止是美丽的,更是神奇令人向往的',你们知道它在哪儿,还有哪些资源吗?请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读了这个自然段后获得了哪些信息?

  5、课后延伸

  (1)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使我们感受到了西双版纳的密林是神奇的、美丽的,你们不想到那里去看一看吗?

  (2)坐上旅游车随着我们的导游一起走进西双版纳的密林,共同领略那里奇异的景观吧。谁愿意当导游带着同学们走进西双版纳呀?带着同学们走进西双版纳,去欣赏那里的密林奇观好吗?

  (3)导游领入。(边导游,边播放密林奇观)

  (4)看到这么神奇的景观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三、总结(5分)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走进了西双版纳,看到了那里神奇的景观,而且我们还学到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下课后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

  板书设计: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

  独木成林

  西双版纳 树上植物园 美丽神奇

  密林奇观 神奇的树木令人向往

  天然水壶

  教学反思:略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4

  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可把我冻坏了。

  (此时学生会说,老师你说错了。)

  老师哪里说错了呢?(前后表达不一致,自相矛盾。)

  2.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还有很多,试着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更多例子。)

  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处吧。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看《自相矛盾》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

  着重指导:弗(fú)、夫(fú)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矛、盾、誉、吾”,并在黑板上示范。

  (“矛”的笔画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撇。“盾”的部首是“厂”。“誉”的部首是“言”。“吾”的部首是“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介绍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

  矛: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体裁。(寓言)

  3.指名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分组朗读课文。

  注释:

  楚人:楚国人。鬻(yù):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的意思。陷:穿透。利:锋利。以:用。弗:不。应:回答。

  5.教师范读。

  概括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锋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文中楚国人如何卖矛和盾的呢?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指名读,读出其夸赞自己东西的自豪感。)

  2.他这般夸耀,路过的人都停下了脚步。路人们是要买他的矛或盾吗?路人们都说了什么话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路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位楚国人是什么表现?

  (其人弗能应也)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4.体会“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要前后一致。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班级交流讨论: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2.楚人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矛和盾都卖不出去)

  我们来想办法帮帮他,帮他卖出这些东西。(引导学生为楚人想办法,自由发言。)

  3.说话不要前后矛盾,说话要有逻辑性。说话之前先思考这样说是否合适。

  自相矛盾

  盾→坚,物莫能陷

  矛→利,物无不陷

  不可同世而立

  1.本课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语句,根据注释理解句意,反复品读,把握人物形象。

  2.给学生表演和发言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一共八小节,向我们讲述了一粒种子的梦想:它想象了自己生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不同体验,告诉我们种子生长的艰难过程以及它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种子如儿童,作者借此来告诫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有着许多的坎坷,要勇敢地面对,努力地克服,只要有梦想经过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表达了一种对梦想的追求,对美好的追求。

  学情分析:

  儿童诗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裁。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向我们阐明,文字质朴、亲切,但含义深刻,学生领悟有一定难度。要抓住诗中难点,借助多种渠道体味感知,进而突破。最好能与学生自身经历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褐色、积攒、絮语、盟誓、酿造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

  3、通过理解种子的成长历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有努力,就会有希望,就会成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明确种子的梦,理解种子艰难地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把种子的生长过程与儿童的成长历程相结合,进而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录制课文录音;任意植物的种子;种子生长过程的;音乐。

  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繁衍;作者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出示任意一粒植物种子)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同时板书:种子)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学生交流课前掌握的植物生长信息)

  2、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是有生命的,听,它在向我们诉说着自己的梦呢。(板书:梦)(播放学生录制的课文录音)

  [点评: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以孩子的童音读出课文内容,拉进了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没有发芽的种子的一种稚嫩。]

  3、说说看,你都听到了些什么?(学生谈)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子的梦》。(板书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以孩子的感兴趣的视角切入主题,用孩子富有童趣的声音作为引导,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问题集中在:种子的梦是什么?它为什么要做梦?)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就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2、打开书,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预习:

  交流作者资料。

  检查生字新词。

  [点评:这一环节将会利用多媒体出示文中需要学生认识记忆的生字词,在出示过程中,用红色突出易错笔划,引起学生注意。]

  4、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5、全班齐读。

  [点评:学问,学问,有问才会学,质疑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

  (三)深入学习,提升认识:

  1、这是一首儿童诗,读过之后,你知道种子的梦是什么吗?(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种子梦想自己从播种到发芽,到开花结实,再到最后不断繁衍。)

  2、种子梦想了自己最终能够开花结实继续繁衍的生长过程,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再来读一读文章。

  3、顺势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第1-3小节讲述了埋在土中正在生长的种子;在具备一切生长条件下(第4小节),种子发芽(第5小节)。随后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第6-7小节),最终结实繁衍再生长(第8小节)。

  4、出示种子的生长过程。

  5、刚才我们看到了一粒小小种子的生长过程。有什么感觉?

  [点评: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谈感受,是为了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形象画面,初步体会种子生长的艰难。]

  6、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一起感受一下种子生长的历程。

  7、有了梦想就要去一步步的实现它。种子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的?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默读课文。

  8、交流。(学生谈出在种子的生长过程中有努力也有帮助即可。)

  9、既然有努力也有帮助,那我们就来找找看,种子都做出哪些努力?都获得了哪些帮助?

  10、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将找到的信息在组内交流互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深层含义。

  11、全班交流:

  (1)努力:

  A、对困难的克服。

  找出描写种子生长过程中代表困难的词句。(冰冷冰冷、土层的压力、冰雪的妒忌)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自己的付出。

  交流相关词句。(根须吮吸、冲破、积攒力气、伸展、挤碎、倾心交付)谈谈你的体会。

  结合两部分的努力,说说你的'感受。

  (2)帮助:

  种子的生长除了有自己对困难的克服、自己的付出,还要借助许多其他事物的帮助。你找到了哪些?(水分、阳光、蜜蜂、大地)

  12、不难看出,种子的生长是艰难的,要遭遇这么多困难,借助许多力量。那它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梦想呢?

  (因为种子有着自己的追求,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决心,只要有了这些,它就会不断地努力,直至实现愿望。尽管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它却毫不畏惧。)

  13、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配乐)

  14、这也是植物的生长规律。播种发芽开花结实繁衍,过程中要有自己努力,还要有其他事物的帮助。虽然会遇到坎坷,但对于美好梦想的追求不变。

  15、有没有同学也要来谈谈你的体会?

  [点评:教师小结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联想。他们会结合学过的《枫叶如丹》,将植物的生长与人的成长相连。自然抓住文章的难点。在此谈出体会,不仅仅是对文章中种子艰难地生长过程,更多的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来谈。]

  16、小结。

  (四)拓展延伸:

  1、一粒种子竟会有如此远大的梦想,那你呢?你的梦又是什么呢?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动笔写下自己的梦。

  [点评:作者借种子的梦告诉我们要有追求、有梦想,虽然会遇到困难坎坷,但要勇于面对,尽力克服。学生在理解后,将思想内化,说说自己的梦,从而拓展思维,锻炼表达,也为练笔做了准备。]

  附:

  [柯岩简介]

  柯岩,女,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广东南海县人,满族。

  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先后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专职编剧,中国作家协会驻会作家。

  柯岩从事多种文学样式的写作,三十多年来出版过《最美的画册》《相亲记》《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奇异的书简》、《癌症≠死亡》《寻找回来的世界》《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选》《柯岩儿童诗选》等30部。

  由于柯岩在文学上的成就,她被推选进多种协会、学会,担任过许多社会职务。如: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全委;中国文联全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副会长及诸多刊物恶毒编委及顾问,并被应聘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大学等多所高等学院的教授。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合作交流

  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gà)

  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也叫推拿。

  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三、品读体验

  1.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2.课文写大象,抓住大象的什么特点来写?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外貌:性格:

  神志:聪明

  动作:善于表演: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4.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

  师小结:这样,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巩固延伸

  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这处?

  课堂练习

  1.说说学习这课后,你有什么感受?

  2.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3。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与象共舞

  不慌不忙

  聪明有趣善于表演

  人象共舞

  人——————和谐相处—————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本着略读课文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独立完成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和搜集资料,了解到有关泰国风情,增长了知识。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3、能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

  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抓住场景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教学时数】

  3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异域风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

  本组课文让我们领略了亚洲、欧洲、非洲的风情,你还想了解其他一些异域风情吗?我们本节课就把你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异域风情介绍给大家。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

  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

  (“聊聊热门话题”。)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⑴ 可以是国际、国内的重要新闻。

  ⑵ 可以是学校、舰艇、社区中人们关注的事情。

  ⑶ 还可以是好人好事好风尚,可以是不良倾向新闻题等。

  三、分小组讨论

  1、按课前设计表格让学生分类(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填写各自最感兴趣最想说的话题,把话题相同者组合成一个个小组进行讨论。

  2、提出要求:

  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对听的同学要求认真倾听,抓住要点,听后表明自己的看法

  3、每组推荐一名在全班交流。

  (在学生讲述时教师要指导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说具体,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4、评出最佳演讲者。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我和乌丽娜》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新疆专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富有诗意的叙事抒情,讲述了德国小姑娘乌丽娜在丽江的故事,带给我们回味无穷的审美感知和至美至趣的地域风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

  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启发,入情入景:

  1、观看图画,你知道这是哪儿吗?

  2、这是幅丽江古城的图画,谁来说说图画上的景色?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发生在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里。让我们随着两个小朋友一起走进课文。

  4、板书课题,齐读。引导学生质疑:你最想知道什么?

  5、介绍作者吴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①、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②、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三、细读对话,深悟情景:

  1、介绍乌丽娜。

  ①、学习第1-2段。课件出示。

  ②、交流感悟:乌丽娜是谁?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③、联系资料了解丽江的东巴文化。引导联系“很小的时候”“就……就是……”感悟乌丽娜在父母的影响下喜爱中国文化,喜爱丽江。

  2、初识乌丽娜。

  ①、乌丽娜终于来到了中国丽江,可她的表现真奇怪,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课件出示。

  ②、从这爱好,你感受到什么?

  ③、再轻声读课文第3~4段,把描写丽江古城的语句勾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体会。引导联系下文,领略丽江悠久文化和独特景致;感受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喜爱。

  3、认识乌丽娜。

  ①、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古时在云南境内称为丽水,所以在丽水河畔的这块地方便被称作“丽江”。丽江的桥多,是不是真的有354座,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起去数数。

  ②、默读第5~21段。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引导。

  ③、“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有了水的'丽江怎样美丽?读读文中的语句,想象水给丽江带来的美。

  水的特点: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④、水多,桥也多。丽江的桥是怎样的?读读写桥的部分,想象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桥的特点: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⑤、从乌丽娜数桥这件事,可以看出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自读课文,作旁批。小组自由谈认识。小组再请一位同学综合意见发言,全班交流。再读这部分,入情入境。

  4、想念乌丽娜。

  ①、这张《丽江古城》的邮票,我会贴在写给乌丽娜的信上。齐读第22~23段。

  ②、乌丽娜会嗅到丽江古城月光的香味吗?体会这句话的妙处。

  ③、引导学生体会“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④、指导朗读,读出“我”对乌丽娜的想念之情。

  四、回味美好,延伸对话:

  1、再读课文,回味情景及情感。

  2、代替文中的“我”,给乌丽娜写封信吧,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五、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七、板书设计:

  我和乌丽娜

  介绍乌丽娜

  初识乌丽娜

  认识乌丽娜

  想念乌丽娜

  ◆教学反思

  略。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3、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4.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海豚的资料 录像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第一课时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看过海豚的表演吗?谁来谈谈?想不想再次亲眼目睹一下海豚的绝技?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

  2.海豚可真能干,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在这节课,我们讲一起研究“海豚救人”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归疑并导入初读课文

  海豚怎么救人,为什么救人,请你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会了解到许多有趣的知识。(生自由读课文,交流信息)

  2.交流读书的收获

  同过刚才的阅读,你了解到那些知识。(学生交流阅读所得)

  三、再读课文,尝试研读

  1、小结引入深究部分,鼓励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大家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明白了海豚之所以能够救人,是它对子女的“照料天性”。不过,读书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建议大家(出示)小组里合作学习课文中提供的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共同探究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可以自由运用我们以前学习课文的方法。

  2、学生分组学习,商议学习方法,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教师巡视,了解学法,并作指导和点拨。

  3、归纳学法,互相启智。

  师梳理具有代表性的学法组织交流。

  学法A:表演讲故事。

  学生运用拟人的方法,将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娓娓道来,第四位同学得出海豚救人的美德,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这一结论。

  点拨:组织学生评议这种学法;鼓励其他学生加以补充完善。

  学法B: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画出若干句子品读:

  ①就在他们求生无望之际……营救它们。

  ②不料,海豚却把身子往下沉……背上了”。

  ③“她拼命往岸边游……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 ④“海豚救人的美德……‘照料天性’”

  点拨:抓住有价值的句子带领全班感悟,美美地品读,感受海豚救人及时、动作灵巧、聪明伶俐及其照料天性等。

  学法C:列表方法

  学生将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列表归纳。

  4、殊途同归,融汇理解。

  (1)出示句子:海豚救人的美德,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读中感悟:海豚照料子女的天性是怎样转变为救人的行为呢?

  生用书中的语言组织表达。

  (2)师小结:海豚出于母爱,照料幼豚浮出水面呼吸,年深日久。这种母爱得到了升华,成了一种见义勇为的救人行为。让我们一齐读读第7自然段,体会体会吧!

  四、激活文本,丰富认识

  1、师启发开拓思路:

  海豚除了救人,还能为我们做什么呢?大家课前搜集出不少资料,能选择有价值的与小伙伴分享交流,更是其乐无穷。

  2、生简述资料,进一步感受“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的丰富内涵。

  五、激发情感,升华认识

  1、师述:这一路学来,我们逐渐了解海豚,(点击海豚图片)它会表演,能救人,会领航,老师忍不住想对它们说:“海豚,你们这群可爱的海中精灵,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又想对海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说一说吧!

  2、请若干学生畅所欲言。

  3.师点拨:是啊!海豚爱人类,我们也爱海豚啊!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应该富有爱心,保护地球,让海豚救人的美丽源远流传,让人类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绵延不绝!

  板书设计

  8.海豚救人

  1966年 韩国海船

  1972年南非姑娘

  1992年 印尼货轮

  救人原因: 照料天性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课文重点突破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每句话读懂,体会太阳升起时的特点,同时通过图文对照,并利用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之美。

  课文难点:一是利用动态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想象基础,二是利用覆盖投影片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晴朗天气里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

  2、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引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三、讲读课文。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

  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人物:我

  地点:海上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板书设计:

  1.海上日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课前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本单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图。

  3.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4.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xx”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体会九寨沟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色,了解课文所介绍的珍稀动物,激发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欣赏中品味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了解九寨沟的相关信息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九寨沟风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九寨沟风景图片(两三张),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追问。

  2、引出课题:九寨沟(美美地齐读课题)

  3、师介绍:九寨沟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九寨沟是我国的风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到那游览,九寨沟究竟拥有怎样的神奇魅力,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的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尽情地去享受吧!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把预习中遇到的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或向同学请教,然后再放声朗读课文。

  2、出示四字词语,学生练读,把字音读准确。(雪峰插云、林深叶茂、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平湖飞瀑、高低错落、银花四溅、蔚为壮观、诗情画意、人间仙境)——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3、老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别人知道它的意思。

  (指名读、齐读)

  4、师: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描写景色的)

  5、检查读课文。

  三、再次读课文,理清层次

  四、钢笔字描红。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提问:你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九寨沟(齐读课题),在那儿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有许许多多的异兽珍禽,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再次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细细地欣赏。

  2复习: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九寨沟在什么地方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出示课件2句式:九寨沟位于,因为,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学生口头填空。齐读课文课文第一自然段。

  3导入:教师引学生口述第二自然段内容"一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板书:童话世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整体感知:那是怎样的童话世界?一进入风景区,你能看到哪几个景点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示景物名称的词,用笔圈出来。(学生读后汇报,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2导读: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景物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最吸引你的描写景物的语句,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象描绘的画面。(板书:朗读,品味,想象),也可以和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

  3学生品读交流:

  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引导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想象雪峰高耸入云,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么雄伟的雪峰老师请男生来读。(读得真有气势)

  教师播放课件3,让学生欣赏。

  再引导学生说所看到的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九寨沟三条沟谷,层层叠叠,山势挺拔,皑皑雪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登上的尕尔纳山,眺望远方,还能看到云海连天,如波浪翻滚,峰顶再云海雾浪中沉浮升降时隐时现,似乎在天宇中遨游。)

  湖泊:①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播放课件4,学生欣赏,再说说看到的景象。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得真仔细!你不仅看得仔细,还能用这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真不简单!)指名读描写湖泊的句子

  引导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绚丽多彩,令人身临其境,真似到了"童话世界"。

  ②这些湖泊还有好听的名字,是什么?("五花海","五彩池")为什么叫这些名字呢?书中是怎样说的?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引导体会"五花海""五彩池"之美和名称的由来。

  播放课件5,学生欣赏,再说湖泊的美丽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泊终年碧蓝清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彩。每当风平浪静,蓝天白云雪山树木倒映在湖水中,"鱼游云端,鸟翔海底"的奇特景色经常出现,水上水下,虚实难辨。彩池中,鹅黄,黛青,绛红,翠绿等色彩组成各种图形,如同一匹五色锦缎,视角移动,色彩立即变化,走一步,变一态,真是变幻无穷。)

  感情朗读这两句话。

  (3)森林: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引导抓住"从河谷至山坡""遍布"体会原始森林到处都是。

  要求学生看课件3-6,再说森林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1500万亩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种。种绮丽风貌。尤其是如今金秋时节,林涛树海换上了富丽的盛装。那橙色的黄栌树,金黄的桦树,绛红的枫树,殷红的野果子,深浅相间,错落有致,令人眼花缭乱。每一片森林,都有如天然大巨幅油画。)

  感情朗读这句话。

  (4)瀑布: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台阶。由此形成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引导抓住"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想象激流直下的壮观景象。

  师:“白练”是什么意思?“银花”指什么?

  生:白练指的是象绸缎一样的瀑布,银花指的是飞溅下来的水花

  师:那白练腾空就是_ _

  生:瀑布就象一条白色的稠带从天而降,倾泻下来,水花四溅。

  播放课件7,学生欣赏,再说瀑布的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师,假如,你现在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用什么样的诗句来赞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多么壮观,多么美丽。愿意用你自己的朗读来读好它吗?

  感情朗读这句话。

  (这里所有的瀑布都从密密的树林里狂奔出来,就像一台台绿色织布机永不停息地制造着各种白色丝绸。这里有全国最宽的诺日朗瀑布,从高高的岩石上倾泻下来,似巨幅水帘凌空飞落,雄浑壮丽。激流溅起无数小水珠,化作迷茫的水气。朝阳照射,常常出现美丽的彩虹,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4引导学生再齐读第三段,感受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观。

  5鼓励学生尝试看课件8(全景),分四人介绍九寨沟景观,背诵第三段,配乐。

  6教师小结:九寨沟的湖水千娇百媚,景色处处美丽如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述过渡:"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珍稀动物,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找出它们的名字,用笔圈出来。

  学生快读汇报(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看课件,简单介绍,重点区别大熊猫和小熊猫。

  2这些动物都有怎样的特点呢,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四字次与概括出它们的特点。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出示课件9,练习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走进九寨沟风景区,向林子的纵深处行进,你也许会看到()的金丝猴,()的羚羊,()的大熊猫,()的小熊猫。

  上面这些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呢,请你们将描写自己喜欢动物的语句多读几遍,读出它的可爱。

  3汇报交流:(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动物,可以用书中的语句。)

  (1)金丝猴:体态粗壮,机灵顽皮抓住"窥视""眨巴""攀吊"等体会。读出它的机灵可爱。

  (2)羚羊:善于奔跑从"突然窜出"又"突然消失"体会奔跑速度极快,是长跑冠军。读出它奔跑的本领。

  (3)大熊猫:憨态可掬从"憨态可掬,若无其事地咀嚼"体会。

  (4)小熊猫:行动敏捷,爱美从"行动敏捷""美滋滋地照镜子"体会。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这些动物是不是只要进入九寨沟就能见到呢?为什么?(从书中哪些此可以看出来)。

  这些动物正因为很稀少,很珍贵,人们不常见到,所以称它们为异兽珍禽(板书:异兽珍禽)再读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4引读:让我们一起再进入原始森林,希望能遇上它们。有感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5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试背第四自然段。(看课件)

  5拓展补充:九寨沟的珍稀动物还有许许多多,继续向前,也许你还会看到什么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教师引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板书:人间仙境)

  2出示词语,同学们说说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象,前面文章有没有介绍过?同学们看老师板书,引读:联系前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语句。

  3由此可知,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与"童话世界"前后照应)

  总结。

  播放课件12,教师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所有去过九寨沟游览的人回来都说,世上没有任何语言能够把九寨沟的美丽神奇都表现出来。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语句这么美,也不能把九寨沟的美丽全部表现,真正的九寨风光还要美得多呢!让我们用眼睛再次领略那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的迷人风光。

  (学生欣赏)……

  同学们,你们向往九寨风光吗?将来你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希望你们把这美景积极介绍给周围的人们,也希望所有热爱九寨沟的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珍惜爱护这片没有受到污染的土地,让它永远成为我们祖国的骄傲。

  板书:童话世界雪峰湖泊森林瀑布【朗读品味想象】

  九寨沟异兽珍禽

  人间仙境(总结全文,照应前文)

  作业:

  课内:完成练习册习题:字词句训练。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3

  一、拨动情弦,思维点燃

  记得小时候,我们学校里来马戏团,团里有一个矮子演员,二十多岁,不到一米高,头大四肢短。走起路来很可笑。我们几个男孩子觉得好玩,放学后,一直跟在他后面,嘴里还不停地喊着:“矮子,矮子……”有一个调皮鬼竟在白纸上写了一个大字“矮子”,贴在他背上。我总觉得太过份了,可这个矮子却不以为然,丝毫也不生气,面对孩子的讥笑,却说:“我是矮子,先天不足,身不由已吗?”

  晚上马戏团开演了,首先出场就是哪个矮子。他一出场,全场发出一阵“哈哈哈”的嘲笑声。一会儿场上竖起了一只熊熊燃烧的火圈,只见矮子从火圈的六、七米远的地方直冲向火圈,在离火圈一米左右时,脚猛一蹬,两手向前一伸,从火圈中钻了过去。真不愧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哇!真行!厉害!好!一片喝彩声。这时的我,感动了,矮子不矮啊!胸怀宽广,技艺精湛,令人折服。从此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这件事虽然不在眼前,已几十年过去了,可还在我的脑海中永远不能抹去。

  为什么不能抹去,是因为在心灵中感动过。感动,大都来自人对人的感动,我们看电视剧,看书的时候,对其中的人物产生同情是感动,产生崇敬是感动,看到非凡精神是感动,体会到高尚的品质是感动。感动后对你会产生一种力量,一种敬仰等。感动,也可以是人对物的感动,看到蚂蚁搬青虫,多么的不容易,感到团结就是力量。从物的身上看到人的品质,人的精神。感动,也可以是物对人的感动,当某一种物体,我们人类倍加关心、爱护,它似乎很有灵性,深受感动后感谢你,报答你。

  二、思维碰撞,火花四射

  师:同学们,你有过感动吗?

  生1:我被燕子的母爱精神所感动过。一次,我家做了一个燕子窝。一个星期天,小燕子出巢后,刚刚学会飞。一只小燕子掉在地上,我们抱在手掌里觉得好玩。这时,一只母燕飞来了,见到这个情景,就在屋内低飞盘旋着,嘴里不停得“叽、叽、叽”地叫着,好像在骂我。我们领会了这个意思,移来桌子,端来凳子放在桌子上,把小燕子放回巢里。这时母燕马上飞进巢里护住小燕子,亲热情儿甭说了。母爱,感动了我,从此,我决不会去损害小动物了。

  生2: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文章中的这位母亲对待盲童儿子使我感动了。事情是怎样的:“一位盲童,在打弹弓,打得很差劲,他的母亲却鼓励他干下去。路人见了,要求教他,可他的母亲拒绝了。母亲如此回答:“他是一位学生,他不比一般人差,他的智力,细胞和肌肉都跟平常人一样,只是眼睛瞎了,盲孩子也绝没有因为盲而不干。”这种无私的爱,对人生的爱深深地感动了我。我那此事与周围的人作比较,深深感到:母爱的伟大,盲孩子的坚强。

  生3:我曾经被动物的友情感动过。去年,我去海洋生物馆,参观8岁的海豚聪聪顶球表演,精彩的顶球表演使我拍麻了手掌,喊哑了嗓子。表演结束了,又去看望了它。今年暑假,我又去了海洋馆,可不见了海豚聪聪的表演,我去后台问了阿姨,阿姨告诉我,聪聪得病了,没法表演。阿姨带我去看,只见聪聪沉在水里一动不动。阿姨告诉我,聪聪第二次手术又要开始,手术时,我一直陪在聪聪身边。医生从聪聪身上取下一块硬东西,可手术不是很成功,聪聪流血过多,快要死亡了。在这临死之前,它看着我,轻轻地摔了几下尾巴,好像在与我说再见了。这时,我心里一阵难过,其实动物也知道好歹,也有感情,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

  师:同学们,听感动的事太多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只要你去细心领悟,很多地方都有感动的心情。

  三、它山之石,供你借鉴

  一个令我感动的“伟人”

  他,不是因普通人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而被我感动;他也不是因世界名人散发出来的爱国热情而被我感动;他既不平凡也不特殊,他是一所重点初中的优等生,学校的佼佼者,老师的得力助手,家长的孝顺儿子。也许,你会认为他很幸福,但他在心里却天天笼罩着乌云,在脸上却日日见不到灿烂太阳。

  初三,最重要的考试,他的作文分数全扣!这是为什么!?老师和家长睁大了眼睛,“有没有批错!?是不是分数记错了!?”其实,什么也没错,他的作文分数是全扣!马上,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劲敌的嘲笑,以及校长的叹气,像狂风暴雨,飞沙走石地向他刮来!什么,他做错了什么?实际上,作文题目是《初三——那一段快乐时光》。其实谁都知道,初三那繁重的作业早已淹没了课余时间,还有什么快乐时光?学生们只好幻想天空的灿烂,空气的清新,或者从童年里提取一些加以改编写上去。而他,天天压在作业山下,什么也写不出来,便鼓起勇气倾泻他真正的心声!然而,他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再一次在初三奋斗——重读!

  也许,你认为他很傻,在这么重要的考试里竟敢“抗天逆命,在黑暗中寻找一线生机!”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被他感动了。我被他那种真真切切情感而深深地感动了。你知道,你知道吗?他提起笔,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少次思想斗争啊!而且,他那句话使我打骨子里对他产生铭心的感动!“我不后悔我写这篇作文,因为我写出了自己真实的心情——残酷的现实!”我真是太感动了,那种感动我一生都忘不了!我想,这件事也许可以感动全中国。他,比小草还渺小,比宇宙还伟大。我终于看到了他——一个令我感动的“伟大”!

  点 评:这是一篇课堂当堂作文,当我叫他把文章读给大家听,来当堂点评他的文章。我真是不相信,我马上指责他是抄来的。他哭了,哭得很伤心,他说没有抄。我一下子制止不了他的哭。我突然想出一个办法。我说:“你真的没有抄,我真的`被你的文章写得如此好而感动了。你没抄,停止哭,就证明你是事实。”他马上拭干眼泪,终于把哭止住了。 这篇文章我有两点感动:一、中学生在中考中有如此胆量,敢把人生前途置之度外,向现实的教育提出挑战,敢说实话,——残酷的现实,又成了现实的牺牲品,不后悔。二、写文章者也敢这位初中当作崇敬的偶像,把他当作“伟人”。感动,真是感动。初中生感动作者,作者又感动了读者,这就是文章的精妙之处。这位小作者的文笔也相当不错,突出某一点有很多的语言铺垫,还有语言中情感流动“你知道,你知道吗?他提起笔,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少次思想斗争啊!”整篇文章充满了感动与情感,使得文章浑然一体。

  蜗牛精神感动了我

  我看到过许多动物,唯一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就是一只不起眼的小蜗牛。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在树下乘凉,旁边有一口井,里面没有一滴水,井底有两只小蜗牛,由于我对蜗牛比较感兴趣,便仔细地观察了起来,大约过了十五分钟左右,我发觉稍大一点的蜗牛一直呆在原地不动,而一只小一点的蜗牛却在很努力地往上爬。

  它爬着爬着,已经爬到了枯井的一半了,但是,又马上掉了下来。掉下后,它又重新地爬起来,继续往上爬,这次还没爬到一半就又掉了下来,这样,爬了几次也不知道,连我都有点感到不耐烦了。

  这只小蜗牛掉下去后,那只稍大点的蜗牛慢吞吞地爬了过去,用触角碰那只小蜗牛,好象在跟它说:“你怎么这样傻呀?爬上掉下,爬上掉下,累不累啊,要是换作我的话,我才不会像你那么傻呢,我会舒舒服服地在井底痛快地睡一觉,我劝你好汉不吃眼前亏,还是别爬了吧。”我原以为这下这只小蜗牛应该不会再爬了吧,没想到,它还是爬个不停。我想它这样再爬肯定很累,我让它休息一会吧,但是,怎样才能让它好好地休息一下呢,经过我的苦思冥想,终于有了一个主意,我迅速拿来几颗小石子和一根长树枝。我先用长树枝去轻轻地挑一下蜗牛,但是连续几下,也不能把蜗牛弄下去,我就扔了树枝,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扔向蜗牛,起初它粘在井壁上,弄不下去,我继续扔了好多把小石子,终于把蜗牛弄到了井底,但是它还是再断续往上爬,一点也不气馁,我终于等得不耐烦了,夜色汽渐渐暗了下来,我回家了。

  到了第二天清晨,我又迫不及待地跑向枯井,结果发现那只小蜗牛竟已在井外,而那只大蜗牛还在井底,可想而知,这只小蜗牛已经成功了。

  我对小蜗牛佩服极了,它是那么的顽强,摔倒再爬起来,不达目地,誓不罢休,我被它那种顽强的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我想,我们要向蜗牛学习,能有和蜗牛一样的顽强意志,做什么事,都会成功的!

  点评:蜗牛的什么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读者,是它摔倒了再爬起来,无数次的摔,无数次的向上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力。作者又由蜗牛及人的联想,深化了立意,除了小蜗牛的顽强的意志力以外,还有小蜗牛的耐“寒”力也会令人欣慰,你看,它面对大蜗牛对他“劝慰”,其实是嘲笑,面对“我”对它的捉弄,它都不屑一顾,仍旧勇往直前,多么的耐挫折,多么的宽宏大量,难道你读了不受感动吗?所以,小作者紧紧围绕中心“感动”,而写足了为什么感动,写明了嘲笑和捉弄把感动具体化了,也由此联想到,感动不仅只有人的举动感动人,还有物的精神感动人,使得感动的渠道进一步开宽,选材多了,好中选优,感动点找到了,上升到人类所需要的精神,故事可以想像了,具体也有了,动笔写就容易了。

  四、拟题写文,个性展示

  从感动的心理现象分析,一般来说是一种精神,一种风格,一种品质,一种情谊等,引得你心里震撼。不过感动也有一个度,十分感动,是感动;三分感动,也是感动,你要取震撼力最大的。还有对于某一件事,有的人有感动,有的人无感动;有的人十分感动,有的人一点点感动,这都是固人而异。不过,感动也有一个发现过程,有人对某一件事产生了感动点,认为可喜;有人则没有体会到感动点。所以,提高人的感悟能力也得靠每个学生长期的训练而成,让你的眼睛,让你的身体的每一部位都充满感悟,处处都有触动,你才是最聪明的。

  《 --------- 感动了我》。这个半命题题目,所填范围很广,有如下几条线索可以考虑:

  一、精神方面,如:母爱、顽强、拼搏、顾全大局、临危不惧……

  二、品质方面,如:不计前嫌、心胸宽广、爱助于人、善良仁爱……

  三、情感方面,如:友谊、深情……

  当然还有更多方面,更多内容。该题可以写人对人,人对物,物对人的感动。人对人的感动,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写书中看到的,电视中看到的;人对物的感动,可根据物的特征反映出精神品质而感动;物对人的感动,可以写物受人的照顾,资助后,物不忘恩情,具有人的感恩。

  除了上面半命题以外,更欢迎你以感动为核心,自已命题。同学们,希望你打开思维闸门,情感滚滚而来,提笔写文,轻松自然,挥洒自由。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

  3、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板书:跳水

  2、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你都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跳水”。文章的作者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4、看到这个题目,你肯定有很多问题要提出来,谁先来说说?(学生发言。)

  5、教师归纳。

  (1)谁跳水?

  (2)为什么跳水?

  (3)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

  (4)经过怎样?

  (5)结果又如何等。

  6、引导阅读:下面我们就从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方面来了解这个故事,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再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4、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理解词语。

  ①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②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蹦去,成为了水手们的笑料。它越发放肆,摘掉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孩子恼羞成怒,追了上去,一直到了桅杆顶上的横木上。他虽然取得了帽子,但也把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落个粉身碎骨,即使不失足,也难以转身走回。在场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为孩子处境担忧。孩子的父亲——船长用枪“逼”着孩子跳水。最后,孩子得救了。)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3、在课文中标画出故事中有哪些角色,简单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4、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1)起因: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2)发展: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3)高潮: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4)结局: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文中的会写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结构。

  2、学生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学生习字,师生评议。

  五、作业设计:

  读读课文,把课文多次描写水手的句子标注出来,说说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

  3、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朗读。

  二、再读课文,探究初成。

  1、提出问题: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学生自由读书,在课文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收获,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汇报交流。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孩子为什么爬上桅杆?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在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①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a、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b、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反而“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②议一议: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③指导朗读,读出猴子的调皮,读出水手们的快乐,读出孩子的生气。

  (2)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孩子为什么爬上桅杆?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①读一读,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孩子为什么走上横木?(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②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气急了”指因生气而着急了;“气极了”指气愤到了极点。)感受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体会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猴子的调皮,在朗读中表现出孩子的“气极了”。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的句段,旁批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和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①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③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能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4)指导交流: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迫在眉睫、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5)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读出水手们的紧张。

  (6)拓展交流:假如此时你就是甲板上的一名水手,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救孩子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来救孩子?(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厚厚的'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爬上桅杆去救孩子……)

  (7)小组交流:逐个分析以上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能救下孩子。

  ①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或厚厚的被褥:孩子掉下时不一定能落在预估的位置——不可行。

  ②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位置预估不一定正确,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即使位置预估准确,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不一定能接住。——不可行。

  ③找直升飞机:时间不允许。——不可行。

  ④让水手爬上桅杆去救孩子:由于位置特殊,这种办法成功的希望太渺小。——不可行。

  ……

  3、就在我们积极地寻求救孩子的办法时,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他会怎么做?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因为水有浮力,往水里跳不会摔死;

  ③船上有水性很好的水手可以救助;

  ④节约时间。

  (3)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船长的什么品质?(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船长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在朗读中表达出对船长的敬佩之情。

  4、“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段话中的“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5、“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甲板上的谁说几句话?最想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读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要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3、孩子得救了,而那只调皮的猴子还在桅杆的顶端,它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课后,请大家以《猴子的结局》为题给《跳水》写续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7-15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4-27

热门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3-24

五年级语文下册《猴王出世》教案11-15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练习五04-11

五年级语文下册授课必备名师教案10-18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道婆》教案02-07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集合06-13

五年级下册《谈礼貌》语文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