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时间:2024-07-10 08:03:2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能力目标:

  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关于矛盾的事例,学生所讲内容对错与否,教师暂不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

  学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教与学、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自由与纪律……

  足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

  讲授新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请大家根据举例,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教师扣住“对立”、“统一”进行概念分析,并结合前面学生的举例及足球赛加以点评。

  (有的同学可能会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说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看课本67页课堂探究,引导学生区分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问题探究:

  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略

  老师提示: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的观点,“自然界喜欢矛盾”里的“矛盾”就是哲学上讲的矛盾的含义,不是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请问:寓言中所说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韩非子》寓言中“矛盾之说也”,指的就是逻辑矛盾,但作为兵器的矛和盾,也确实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情境]多媒体播放:漫画“他敢剪吗。”

  请问:

  1、他为什么不敢剪。

  2、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

  因此,结论是“不敢剪”。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再如:没有作用力就无所谓反作用力,没有化合就无所谓分解,没有遗传就无所谓变异,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守,没有战争就无所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穷就无所谓富……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矛盾的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情境]多媒体展示:

  老师提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时,要注意:

  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依存。

  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因而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能实现转化。

  [情境]多媒体展示:

  (2)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提示:猫和老鼠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共同发展,猫和老鼠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

  3、矛盾斗争性的含义: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如大家所举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

  设问:那么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否等同于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如果不能,那么这两者是何关系。请同学们再举一些例子

  提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分析学生所举的事例,引导学生总结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2、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

  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矛盾的事例,引导学生总结出: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从而得出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那么,我们怎样来对待这些矛盾呢。

  提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设问:

  (1)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成语。

  通过这个事例来讲解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都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教师继续对情境六进行分析,并从中引导学生得出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3、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特点)

  (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农业、商业、工业矛盾不同,班里同学样子,爱好也不同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如一个人的成长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4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情境]多媒体展示:公孙龙“白马非马”的故事;漫画“吃水果”。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结合图1归纳得出: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结合图2归纳得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 、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有重要意义。

  还可请学生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道理。

  进一步得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相关文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06-30

教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通用12篇)11-15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反思03-09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10-31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12-22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02-27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08-27

中国航天发展的心得和体会11-08

县发展和改革局工作总结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