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教案

时间:2024-07-11 17:55:57 教案 我要投稿

加减混合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加减混合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减混合教案

  加减混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景,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知道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演示两个情景。

  (1)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不能确定)

  (2)乘客上车、下车竟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车上人数大约有多少?

  2、讲述:同学们,要弄清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要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

  板书:7-2+3=8

  让学生一起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森林动画。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学生在小组内描述,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一起说。

  2、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高兴地带领大家往前走,穿过田野,前面是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假山、亭子,引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图意,填空。

  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做错的改正。

  3、多媒体继续演示:穿过草地,绕过池塘,大家来到了森林,出现“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熊猫,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小组里填空。填好后,在销赃里先说一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4、提问: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线、交流。

  四、课堂总结

  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说:“小朋友今天的表现不错,其实,不只是大森林里有数学知识,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你的周围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到时候欢迎大家再来大森林里做客。小朋友,再见!”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五、教学后记:

  统计(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2、感受数据的整理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也举行了一个生日宴会。看,小主人来了|

  (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他们来啦!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边唱生日歌边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他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来了几只?)

  二、操作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他们分别有几只呢?我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一张相应的动物头像摆在课桌上。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手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用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可能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三、思考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以整齐、漂亮作为评价标准,引出课本第68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课题)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带来了好多客人的情况。这些客人还给大象带来了好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生日礼物呢!你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帮他统计一下吗?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统计在课本第69页例图上,然后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走下座位与别的小组学生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把书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举书本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表意见)

  四、活动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教师为上述学生所在的小组贴上品。)看,大象他跑来感谢你们了!

  (多媒体显示大象及录音:谢谢你们的帮助。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爸爸研究种植的神奇果树结果子啦!

  师:(四棵“神奇果树”张贴在两旁的墙壁上)看,在这棵神奇果树上结满了苹果、桃子、梨、西瓜、草莓。你们想吃吗?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学生在音乐声中摘水果并统计。)

  各小组长上台展示,老师将各小组的统计图竖着对齐贴在黑板的左侧。(便于学生观察)

  师:(指着竖排的六组统计作品)你们能看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五、延伸

  师:下次大象请小朋友作客一定要多准备些XX(全班最喜欢吃的水果名)。今天我帮大象解决了两个问题,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齐心协力,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组是冠军呢?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生:统计)

  教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两名学生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组的得奖情况。评出冠军小组。

  师: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

  师:你们想得真多啊。课后选一项进行统计,然后我们再来交流。

  加减混合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情境表演,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想看节目表演吗?欢迎小演员上场。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在看节目表演时仔细想一引导,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表演情境一: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1.(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小朋友,文具店里还剩几个文具盒呢?谁会算?

  2.(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谁能提个问题?你是怎么算的?

  3.师: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现在商店里一共有几个?你会连起来列道算式吗?

  4.师:(指着算式)对,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5.大家看仔细。这道算式既有减也有加,你会算吗?你是怎么算的呢?

  6.先算8-3=5,这个5呀,我们既可以记下来,也可以记在心里!(先写后说)

  7.大家一起说,这道题先算8-3=5,再算5+4=9

  表演情境二:1支铅笔,运来8支,卖走3支。

  1.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谁能用几名话把刚才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你能提个问题吗?谁会列算式?

  2.商店里原来有1支铅笔,运来了8支铅笔后,又卖掉了3支铅笔。

  3.这道题怎么算呢?

  4.比较一下这两道题,它们在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你观察得真仔细,这种有加有减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左边的再算右边的`。

  (评:通过现场表演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历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刚才几个小朋友表演得真精彩,下面表现得好的小朋友,课后就可以得到老师的一朵小红花。

  1.示范操作,先列式。

  ①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摆小圆片的,看谁观察最仔细。这里有7个0,拿走了2个,又放上去1个,现在有几个?你能列道算式吗?写在随练本上!

  ②4个0,放上去1个,又拿走2个,现在有几个?(指名回答)

  ③刚才是看着老师先摆圆片,再写算式的,现在请你们看着算式来摆圆片。

  2.3+1-2学生操作(指名板演)

  3.4-2+3指名学生直接口述你是怎么摆的?

  (评:观察生活、联系情境、动手操作,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顺序的规定。)

  (三)看图练习,巩固深化(动画演示)

  (1).1.植树节到了,瞧,小明带着小树苗来了,数一数,他的肩上扛着几棵?小推车里有6棵,他们现在干什么?(植树)

  2.你能根据刚才的两幅图,把算式补充完整吗?

  6+2-□=□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求的是什么?

  (2)1.小朋友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小明他们植完树后也来等车,准备回家啦!你看到什么?

  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几位乘客呢?前面小朋友下车后,车上有5人,原来车上有几人?

  3.7位乘客里,有几位下车了?有几位已在车上了,你能列一道算式吗?

  4.板书:7-2+3

  7+3-2

  (3)下面做几道口算题。

  把书翻到61页,做上面的6道,指名两题,说运算过程,师报题,生齐答。

  (评:通过动画演示很形象的看出在下车之前,在植树之前的数量情况,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学生正确列式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小朋友们真细心,有几只小青蛙也来凑个热闹,他们要表演从飞机上跳伞,你们欢迎吗?看看它的降落伞,想一想,它该跳到哪个数字池塘里,举牌表示!

  (评:该游戏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感。)

  (5)为了使我们的公园更美丽,小明他们又到公园里来打扫卫生啦!□0□0□=□

  1.填数字,0里填加号减号,你可以提什么样的问题,列什么算式呢?看看谁最聪明,写得算式多!

  2.同桌两人讨论讨论

  (评:开放题设计体现了教者的独具匠心,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给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机会,能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总结:我们周围呀,还有很多数学问题呢!我们要做个有心人,爱学习,爱思考,这样我们今后会更加喜欢学数学的!

  加减混合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这一课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本课时在学生学习了计算10以内连加、连减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为今后学习2步应用题计算打下基础。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生在学习了连加、连减后,给加减混合做了铺垫,在学习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上不会太难,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加减混合静止图片的意义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心理特点来看,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处理如下:

  做成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思维,让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对图面意思的理解。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爱玩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始终由白天鹅来牵线。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他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因此在设计上体现“教—扶—放”的原则。例1是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而且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还表明计算顺序。例2先减后加,并且也是直观地反映了先减后加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还表明计算顺序。并在例1的基础上,省去了计算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自己填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难点:理解加减混合静止图片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练习纸

  学生:10根小棒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小朋友们,《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听说过吗?

  生:听过。

  师: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生: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师:今天,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变为现实吧!老师把丑小鸭请来了,每只丑小鸭都带来了2道题,只要小朋友们把这些题解决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你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谁来帮助第一只丑小鸭呢?

  生:3+2+3=8 7-3-1=3

  师: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谁来帮助第二只呢?

  生:3+4+1=8 9-5-4=0

  师:很好。3+4+1=8你是怎么算的?

  生:3+4=7 7+1=8

  师:谁来帮助第三只呀?

  生:4+3+2=9 10-0-2=8

  师:第三只丑小鸭也变成了白天鹅,还有最后有只谁愿意来帮他呢?

  生:5+0+3=8 8-5-3=0

  师:8-5-3=0这题又是怎么算的?

  生:8-5=3 3-3=0

  师:这些都是我们上节课学的连加连减。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连加、连减是怎么算的呢?

  生: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氛围。这里的和谐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指营造宽松、积极、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仅是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尊重、信任、热爱,更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相互诉说、相互激动,以及对事物的共同体验和意义分享,从而使教学活动切入学生的经验世界、引发学生心理震撼,促使教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和谐”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产生主动参与需求和热情的催化剂。而且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欢的童话激发兴趣。所以采用〈〈丑小鸭〉〉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包括孩子。这样引入新课,并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由于这节课是学习加减混合,让丑小鸭带来的题目对连加、连减进行了巩固,特别是对计算顺序的复习,给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探索,展开思维

  教学4+3-2=5

  ①引算式

  师:啊!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他们在天空中自由地飞啊飞,飞到了湖边,仔细看哦,原来有~~先飞来了~~接着又~~看着这一副美景,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湖里有4只天鹅,先飞来了2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师:谁还能再来说一说?

  生:湖里有4只天鹅,先飞来了2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师:该怎么来解决呢?

  生:4+3-2=5

  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生:原来有4只,先飞来了3只,合起来是7只,后来飞走了2只,所以还要再减2。

  师:还有谁再来说一说。

  生:原来有4只,先飞来了3只,合起来是7只,后来飞走了2只,所以还要再减2。

  师:说得真棒!原来湖里有4只天鹅,先飞来了3只,所以我们把4和3合起来,又飞走了2只,所以再从合起来的数中去掉2等于5。所以要列成4+3-2=5。

  加减混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通过“买洗衣机”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重 点:正确计算,学会估算.

  难 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教学新知,结合情境,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出示课本情境图,引出问题

  师:你从图看到什么?(指名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轻声说说,然后举手说说)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爸爸、妈妈一共寄回多少钱?

  2、结合情境,解决问题。

  师:要想买洗衣机就要考虑家中的收入,还要考虑家里每月必须要用的钱,然后把剩下的钱攒起来买洗衣机,下面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小黑板出示:(1)每月生活费需要75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A、读题理解题意。

  B、师引导学生首先估一估每月大致节余多少元?再实际算一算每月节余多少钱。

  C、比一比,估算与计算的差异。(由学 出示课本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计算前让学生估一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利于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

  教学步骤 生独立估算和计算,然后全班反馈)

  师:现在咱们解决第(2)题,小黑板出示: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620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

  (1)、独自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活动三:说一说,算一算

  278-199+683 802-289+484

  318+254-196 427+273-165

  活动四:想一想,做一做。

  1、 独立完成书本81页第2——4题。

  2、 抽生板演,并说说思考方法.

  3、 全班交流。

  加减混合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教学重点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3/12+5/121/2+1/31/3-1/4

  2/1-4/11/5+3/51-1/3

  2、计算:

  1/5+2/5+3/51-5/8-1/8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比较这两中算法,那种比较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小结没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加减混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汇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3、针对问题,制定解决的策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学会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

  3、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笔算:29+28= 52—37=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郊游吗?你们去过什么地方呢?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出示多媒体)两辆汽车缓缓驶入画面

  师:这时小熊猫欢欢出现了?它有什么问题呢?

  二、观察统计。

  (一)探究新知

  1、师:小熊猫欢欢有什么问题呢,你们知道吗?

  生:共有女生32人,男生有几人?(多媒体展示)

  师:请你们小组相互合作,讨论一下怎么解决好吗?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总交流。(多媒体适时的展现学生收集到的'信息等)

  (3)解决的策略:必须先知道两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个人,去掉两个班级一共的女生,剩下的就是两个班级一共的男生。

  2、师:那么怎样计算呢?小组先讨论再交流。(多媒体演示或者黑板演示)

  计算策略:算式29+28-32

  方法一:分两个竖式进行2次计算

  方法二:一个竖式连着算2次

  即

  答:一共有25个男生。

  3、小结: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在进行混合加减竖式计算中,你想提醒其他小朋友,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地方呢?

  (二)尝试练习

  1、多媒体演示

  一年级4班和5班两辆汽车。4班有30人,5班有29人,共有男生27人,女生有几人?

  2、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进行练习(两种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

  1、书本题2

  (1)学生解答,把答案写在书上。

  (2)反馈: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学生展示答案。

  (3)你想提醒好朋友们在运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2、练习册P26

  43-7+16 38+24-18 34+9-21

  52-29+8 37+15-27 49-28+18

  五、总结

  师:你们学习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的怎样呢?(学生自己或者是小组相互讨论后反馈)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86—28+37= 49+38—85= 34+36—57= 98—39+18=

  板书设计:

  郊外活动(两步计算竖式)

  29+28-32=25

  方法一:

  方法二:

  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加减混合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果园丰收,小朋友们在果园帮助收南瓜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出示表格及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

  预设:28 + 34 + 22 =

  提出问题:这是三个数连加的问题,要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提出问题:连加计算应该注意什么呢?

  预设: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1 ”。

  预设:连加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

  设计意图: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出示微课,对连加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梳理,主要演示的是连加的`计算过程及其先关注意事项。

  2.连减。

  出示问题:共用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好和计算过程。

  预设:84-40-26 =

  预设:84-40 = 44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

  提出问题,在计算连减算式时,你发现了什么?(可提示学生找运算顺序。)

  预设:连减和连加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预设: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84-(40 + 26)

  提出问题:这该怎样计算呢?

  预设:40 + 26 = 66 , 84-66 = 18

  设计意图:通过连加的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知识迁移,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出示微课,对连减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梳理,主要演示的是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先关注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

  46 + 25 + 17 = 75-28-19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2.看谁算的对。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3.算出红星小学参加3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计算连加、连减,在计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学会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加减混合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图意进行加减混合两步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发兴趣,温故导新。

  (一)口算。

  2+4+1=9-2-6=6+1+2=7-2-3=

  10-4-3=3+3+4=8-1-5=5+0+5=

  (2)教师利用投影或图片分步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口述图意,列式计算。

  ①先出示鱼缸中有4条黑金鱼,再出示有3条红金鱼,又放入2条花金鱼,问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教师问:这种把三个数加起来的算式叫什么?(在算式上边板书:连加)

  ②先出示鱼缸中有9条金鱼,拿走3条,又拿走2条,问还剩几条?

  学生口述后列式:9-3-2=4

  教师问:这种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的算式叫什么?(在算式上边板书:连减)

  教师问:在计算连加、连减时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二)指导探索,学会新知识。

  (1)教学例1(金鱼图)。

  教师用投影或图片分步演示后,引导学生观察图,并分组讨论图意

  教师问: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问:先算4加3等于7,7表示什么?再算7减2等于5,5表示什么?

  (2)教学例2(鸽子图)。

  教师运用投影或图片分步出示鸽子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口述图意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问:说一说算式中的4、5分别表示什么?

  (3)归纳小结,说清算理。

  教师问:观察今天学的算式与以前学的连加、连减算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同学们观察分析得很好!像这样既有加又有减的算式,我们叫它加减混合式题。

  师问:计算加减混合时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三)质疑调节,强化算法。

  教师问:今天学的知识小朋友们有问题吗?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你觉得今天学的知识在什么地方容易错?

  教师讲:计算的关键是要记住计算时的运算顺序和把第一步的得数记清楚。

  (1)计算并口述过程。

  (2)数学医院(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里打“√”号,错的在括号里打“×”号。全班用反馈牌反馈)。

  4+2-1=7()2+2+1=5()

  4-1-1=4()

  (3)计算。

  5+4-4=6-5+8=3+3-3=

  8+2-3=7-4+5=4-2+8=

  (4)连线。

  课后小结:个别学生理解不好。

  加减混合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连加连减,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

  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师:放假时,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去外游玩吗?有一位叫小明的小朋友,去乡下的奶奶家玩了。(出示图片:小明)

  一大早,小明的'妈妈就带着他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小明看到路旁的小鸡正在吃米。你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吗?

  生: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5+2=7

  生: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7+1=8

  师: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呢,小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理解情境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然后来了几只?(演示来了2只)最后来了几只?(演示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提出数学问题吗?(如果说不好,可重复演示课件)

  生: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师:口才不错,你说得真完整。

  (2)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5+2+1=8

  (3)理解列式的意义

  师:真聪明。我们来读读这个式了。

  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

  师: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师:这样三个数或三个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

  小结:刚才的5+2=7相当于5+2+1的第几步?(第一步)

  7+1=8相当于8+2+1的第几步?(第二步)

  看来今天我们学习的算式更加简单,更加直接。

  (4)探究计算方法。

  师: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齐)先算5+2=7,再算7+1=8(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演示“搭桥”法,即在5+2的下面画横线并在线下写出得数7)

  师:1与谁相加?

  (5)练一练。师:请看图,会一边摆一边说图意吗?(一个学生上来演示。)生: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最后摆1根小棒。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

  列式:4+3+1=8

  师:然后打开数学书72页,填一填。

  1与谁相加?怎样得到的?

  小结: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后,再加上第三个数。也就是说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三、突破难点,巩固练习

  (1)演示情境

  看,小鸡们吃饱了。(演示小鸡跑走图)

  (2)合作探究

  师: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同桌交流,再回答)

  师:要求还剩下多少只小鸡,怎样列式更简单呢?(板书:8-2-3 )

  师:这个算式就叫做(生:连减)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连加、连减)

  师: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8-2=6,6-3=3

  师:3从哪里减(6),6是什么?(8-2的结果)(师同时板书演示“搭桥”法)

  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得出小得数后再减去第二个数。

  (3)练一练

  师:什么意思?谁上来摆一摆?说一说

  生:原来有10个三角形,先拿走3个,再拿走5个,还剩多少个?

  师:我们也来摆一摆,说一说。

  小结:喂完小鸡后,小明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从左往右)

  书第73页第2题,第74页第5题同桌说图意,先不做。汇报,再做。

  小明真是个好孩子,妈妈买三种食品给他吃,请你帮小明想一想,算一算,小组合作,先说题意,再说算式。(连加)谁来试一试?

  生说师在黑板上摆:我买了……一共多少元?

  妈妈没空,给了10元钱给小明,记得剩下的钱要还给妈妈。谁来试一试?(连减)

  生说师在黑板上摆:我用10元买了……还剩多少元?

  小组合作,汇报。

  四、总结

  今天小明去了奶奶家,收获多吗?你也说说学会了什么?

  加减混合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景,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知道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通过联想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看教师演示无序上下车情境。

  指名说说车上人数增减情况。

  思考为什么不能确定车上人数增加变化情况。

  2.看教师演示有序上下车情境,说说车上人数的增减情况,猜一猜车上人数大约有多少人。

  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看教学情境图,思考问题。

  (1)从刚才的图中,你看懂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图的意思吗?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1.交流答案。

  2.认定目标。

  3.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

  4.一起读一读课前读过的儿歌。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必做题

  1.基础练习,想想做做1。

  学生看图说说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

  2.基础练习,想想做做2。

  指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解答。

  3.综合练习,想想做做5。

  指导学生先看清图意,再与同桌交流一下看到了什么。

  选择一组数量进行列式。

  交流图意。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加减混合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生自由发挥。

  2、出示教材挂图

  (1)观察挂图,说说自己的发现,口述图意(提醒学生看清图中的信息)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并与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算式比较,发现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这个这个算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板书算式

  67-25+28= (67+28-25= )

  2、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3、说一说,这两道题与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的连加和连减的两步式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上节课学习的题目不是连加就是连减,题目中的运算符号都相同。

  联系:

  ①今天学习的题目跟上节课学习的题目都要写竖式计算。

  ②我们能像上节课一样,想出不同的竖式的写法。

  4、学生独立试做(教师行间巡视,随时请不同做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67 42 67

  - 25 + 28 - 25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2 70 42

  + 28

  _______

  70

  5、在学生们试做的两种方法中,对比,择优、引导学生选择省时省力的算法、

  6、师:谁来说一说,做像今天这样的题目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①抄数的时候要仔细,不要因为把数抄错出现计算错误;

  ②在竖式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看清运算符号;

  ③在计算之前要先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运算顺序错了,题目就该算错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笔算下面各题。

  45+35-48 24+15-29 65-43+19 54-28+19

  2、第28页,做一做。(两生板演,集体纠正)

  3、练习五第4题,开火车式逐个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加减混合教案 篇13

  学习目标:

  1、会进行包括小数或分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3、会比较“加减法统一为加法”与“省略加号的代数和”两种计算形式。

  学习重难点:

  1、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加减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律。

  2、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计算。

  学习过程:

  任务一:温故知新

  1、完成课本44页习题2、7的第1、2题,写在作业本上。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10题)

  1、下列关于有理数的加法说法错误的是( )

  A、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

  C、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D、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小的数的符号作为和的符号

  答案:D

  解析:解答:D选项应该是有理数相加时,如果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小的数的'符号作为和的符号

  分析:考查有理数的的加法法则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步练习

  2、有一架直升飞机从海拔1000米的高原上起飞,第一次上升了1500米,第二次上升上-1200米,第三次上升了1100米,第四次上升了-1700米,求此时这架飞机离海平面多少米?

  3、10名学生体检测体重,以50千克为基准,超过的数记为正,不足的数记为负,称得结果如下(单位:千克):2,3,-7、5,-3,5,-8,3、5,4、5,8,-1、5

  这10名学生的总体重为多少?10名学生的平均体重为多少?

  加减混合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3页的例3及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六的第3—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教具准备:小数加减法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4.5十2.60.49—0.27 3.6一1.8 0.9十1.5

  2—1.6 4.5十0.70.34—0.07 4.6十0.3

  2.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8十3.207=6.80—4.179=18.327十27.573=

  做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根据什么进行检验;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最后指名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并提问:“谁能说一说整数三个数连加怎样列竖式?”

  使学生明确整数连加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值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讨论例3怎样列连加竖式。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板书。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前两个加数怎样写,教师先板书:

  6.08

  12.3

  这时提问:“第三个加数9.72怎么写?”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结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连加列竖式的经验,说出小数连加列竖式也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进行计算。教师把板书写完整,并告诉学生运算符号与整数连加竖式的写法一样,也要写在最下面一个加数的左边。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订正时,再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验算之前,教师可以提问:“整数连加怎样验算?”再向学生说明,小数连加与整数连加的验算方法一样,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然后让学生验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验算时,列的竖式对不对,最后集体订正。

  2.做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先做第1小题,检查学生列的竖式是否正确。算完之后,指名说一说是怎佯算的。重点纠正出错的地方。

  做第2小题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分步列式计算。可以让学生先试着列式,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7题。

  1.做第3题,做题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提问:“怎样理解‘装订图书比修理桌椅少节约了3.7元’这句话?”然后再让学生分步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做第4题,向学生说明除了第l小题,其它小题都要分步列式计算。教师对个别问题可直接纠正,对比较普遍的问题要在集体订正时重点说一说。

  3.做第5题,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把每步计算的得数填在方框内:

  4.做第6题,让学生把得数直接填在书上,先不要求速度。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学生以后在口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还可以再出下面一些题目,要求在3分内完成。

  4.6十2.7=6.9—2.5= 0.38十0.45=

  2—1.4=3.5十0.6=0.6—0.7=

  0.48—0.29=7.4十2=0.05十0.39=

  5.做第7题,做题之前,教师要说明题意,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再计算。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教师行间巡视,检查学生复名数改写成小数是否正确。订正时,让计算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提醒学生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加减混合教案】相关文章:

加减混合教案03-07

《加减混合》教案03-31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02-21

加减混合的教学反思04-15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02-18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3-27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3-21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04-08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混合04-04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混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