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雾》教案

时间:2024-07-13 10:30:22 教案 我要投稿

《庐山云雾》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庐山云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庐山云雾》教案

  《庐山云雾》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2、理解“瞬息万变、风起浪涌、朝夕相处、冉冉升起、帷幕、万顷、银涛雪浪、绚丽、斑斓”等词语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

  二、重点和难点:

  1、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齐背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知道这两首古诗都是赞美哪个地方的景色的吗?对了,庐山,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避暑山庄之美称。古往今来,人们提到庐山——

  引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2、清代有位学者他很喜欢庐山云雾,那他喜欢到了什么程度呢?让我们一

  起来读第2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预设:在云海整整呆了100天,爱如性命,自称云痴,恨不得餐云、眠云)

  理解云痴、餐云、眠云。(痴迷云雾,以云雾当饭吃,以云雾当床睡)

  3、那么庐山云雾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清代学者自称“云痴”,恨不得“餐

  云”“眠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第15课——庐山云。

  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美

  1.自由读课文,特别是对描写云雾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感受一下这令无数诗人、学者如痴如醉的庐山云雾。

  2.自由朗读课文。

  3.浅谈感受:你对庐山云雾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三)细细品味美

  1、多么令人神往的庐山云雾啊!作者都用了哪些词来描写呢,再次默读课文3——5自然段,圈出描写庐山云雾的词语。

  2、汇报,梳理。

  《庐山云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 rao)

  系 ji 系鞋带

  xi 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缠绕:环绕。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1、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__________________,漫步山道,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__________________。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山头 绒帽

  千态姿态 半山 象玉带

  庐山的云雾      山谷 大海

  奇丽   瞬息万变 眼前……刚刚……

  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细读课文第二大段,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感受它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句的句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教学难点:产生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五、课前准备 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以诗引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学习了第一段。让我们听听一位游客游览了庐山后是怎么赞美庐山的?出示诗《情归庐山》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拭、陶潜,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请你来读读这首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反馈热爱大自然等。师板:热爱

  二、学习第二段(一)过渡:我们的作者也是如此,请打开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说说在作者心中,在你眼里哪一处的庐山云雾最壮观最吸引人?那就让我们先跟随作者去领略这壮观的云海吧!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请自个儿读读第5自然段,用一个词说说庐山云海给你最初的印象?板:云海壮观

  2、想亲眼目睹一下吗?请看大屏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请再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找出哪些句子最吸引你,多读几次用心去体会云海的壮观,并轻声将你的理由说给同桌听。

  4、汇报交流:生纷纷找句子,从句子的'体会入手说明云海的壮观。(老师点拨:图文结合让学生体会并指导朗读。

  第一句要突出庐山云雾最壮观的是云海。

  第二句突出尤其两个字。

  第三句每当……只见……说明庐山云雾的多。请同学们看图,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俯瞰"就是指怎样地看?看见了什么?是呀,多么神奇缥缈的庐山云雾啊,引读这句话。所以清代一位学者整整在云海待了100天啊!

  第四句形态描写。"茫茫"指什么?说明什么?"波涛起伏"是指?请看图,你还观察到什么?往常清风秀岭可是将自己完全展示给世人,这时呢?真是"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谁愿意读读这句话?生自个儿试读。指生读。齐读。怪不得清代一位学者对庐山云雾如痴如醉,恨不得"餐云""眠云"。

  第五句特别……更是……理解为什么绚丽动人?

  第六句比喻句颜色描写。还有哪句话吸引你?有位摄影师抓拍了这美丽的瞬间。请看图说说。如果你是画家,你会怎么画?庐山云雾色彩斑斓,真是一幅美丽生动的水彩画!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生试试朗读。指生读。生评价。指生读。齐读。是呀,所以庐山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想解开她神秘的面纱。

  第七句比喻句颜色描写。出示图文,微风吹拂,你又看到了什么?你瞧,仙女下凡了,她手持彩练,彩练就是?在向我们招手呢!似乎在说?芙蓉就是什么?以前我们学过《荷花》一文满池的荷花展现在我们面前是怎样的?那万朵的荷花呢?你理由说得这么好,老师相信你读得更好!指生读。齐读。

  4、这集形体美、色彩美、流动美于一身得庐山云雾多壮观、多迷人!让我们师生合作当一回解说员吧!播放录像生配乐齐读这段。(老师读一二句,学生读四到七句。)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老师引读:这样壮观的庐山云雾使清代学者对她如痴如醉,恨不得"餐云""眠云"。怪不得作者说的确,庐山云雾生接着读:瞬息万变趣味无穷。你从哪儿看出她的这些特点?板:瞬息万变

  2、比较句子:①课文原句

  ②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淡时,给山川披上了一层外衣。

  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你能读好吗?分男女生读。齐读。愿意背下来吗?

  3、还有哪句也是说庐山云雾变化快的?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引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板:朝夕相处多情

  2、指导学生重点理解"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浮游荡漾。"是呀,她时而为云海托起,时而被云絮重裹,时而隐现于重云薄雾之中,时而为浮云掠洗,其面目变化多端,令人莫识,难怪古岭有"云中之城"之称。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板书总结全文。这多情、多变、多彩的庐山云雾使无数游客被折服。板书:多变多彩2、《情归庐山》的诗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请再来读读这首诗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自个儿再来读读这首诗。生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同学们,当你高兴时,不要忘记来到大自然,你会更加热爱生活;当你心情烦恼时,请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你会心情舒畅、豁然开朗;当你遇到挫折时,请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你会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在学习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让我们笑对人生吧!

  2、你也来赞赞庐山云雾好吗?愿意口述的口述,想写一首稚嫩的小诗也行,或编几句充满诗情画意的广告词也不错,想用歌声表达内心地热爱之情更欢迎。(机动)

  3、总结全文,再次引出赞美诗《情归庐山》结束这堂课。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拭、陶潜,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板书:

  庐山云雾 热爱

  瞬息万变 多变

  朝夕相处 多情

  云海壮观 多彩

  教学写景的课文,如《桂林山水》、《庐山云雾》,则更能使我们的课堂时时处处诗情激扬,画意流淌。,我在教《庐山云雾》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品评好词佳句,想象意境,多媒体课件推波助澜之外,采用了享有"诗中之诗"的美誉的对联形式,让语文课堂充盈着诗意,深受学生的喜爱。现将我当时的教学案例片断与同仁们交流:

  片断一:

  师:庐山云雾美丽神奇,古往今来,不知吸引了多少人。宋朝诗人苏轼也曾到过庐山,被庐山的景色深深陶醉了,还写了一首诗题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其中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更使游客对庐山云雾产生了神秘感。这真是"宋朝诗人迷雾"啊!(板书)老师就把这句作为上联,你能根据课文第二节的内容,对出下联吗?

  当时,正教学生天天对对子,学韵语,学生兴趣很浓,马上有人对了:

  "清代学者餐云""清代学者眠云""清代学者爱云""清代学者恋云"清代学者醉云"

  学生热情高涨,这时,我引导了:"'清代'对'宋朝'、'学者'对'诗人'很工整啊,想一想,'餐'、'眠'、'爱'、'恋'、'醉'中,用哪一个比较合适呢?

  学生发表意见了,"我觉得'清代学者恋云'比较好,用'餐'、'眠'不合适,文中说他恨不得'餐云'、'眠云',并不是他真的去'餐'去'眠',而是表现了学者对庐山云雾的爱如性命'。

  另一学生说:"我觉得'清代学者醉云'也不错。他为了探求云雾的奥秘,竟会'整整观看云海100天,还自称云痴',说明他的确被庐山云雾深深地陶醉了。

  此时,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由衷地赞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把这一节再来好好地读一读,再来体验学者对庐山云雾的爱如性命',再来欣赏一回学者'云痴'的醉态。然后,就是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

  片断2

  师"苏轼游览了庐山,庐山的秀丽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老师把这两句诗改成一句上联"望庐山,远近高低景不同",请同学们读课文,细细地品味,庐山的雾又有怎样的特点,对出下联。

  不一会儿,聪明的学生又对出了:

  "看云雾,来去浓稀各不同。"

  "品云雾,来去浓稀趣不异。"

  "品云雾,来去浓稀味无穷。"

  水平是一个比一个好,庐山云雾的味道都给品出来了。

  后来,我还是继续为难我可爱的学生,根据课文对庐山云雾的描述,出了句"云深似海,青峰秀岭变小岛。"我想这回该难住他们了吧,没想到,思考片刻,还是有勇士来对了:

  "雾浓如幕,山镇牯岭化仙境"

  "雾稀如纱,山镇牯岭成仙境"

  下课了,还有学生在琢磨,有个学生跑来跟我说:"对成'日绚如火,银涛雪浪成彩练'好不好?"其中"银涛雪浪"、"彩练"是课文中描写日出前后云雾特点的词语。课堂中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的创设,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向课外延伸。

  《庐山云雾》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练习用“秀丽”、“流连忘返”“造句。

  3、学习二三节,体会总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一、导入:

  1、见过山吗?凡是山都会有什么?

  2、这些,庐山都有,可它为什么 与其他山不一样,显得很神秘呢?(“山,多幻变,敢把天刺穿。”)

  抓“变幻无常”

  3、你知道什么可以称之为“变幻无常”

  二、抓抒情句导读全文

  出示:云雾笼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连忘返?

  作者流连在何处,流连着何物?相信你读了全文会明白的。

  三、自读全文,思考,不懂的`打“?”

  全班交流

  1、流连在何处?(山上、山道、山腰)

  流连着何物?此物有何神秘?

  2、学第二节

  (1)、你最喜欢读哪一句?读中议

  (2)还有什么姿态?

  (3)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第三节

  (1)它的第一句与其它几句也是总分结构,全节都是围绕“瞬息万变:”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你感到最富“瞬息万变:”

  (4)还有什么变化?

  4、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小结。

  1、齐读最后一节。

  2、作者忘记了回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毛泽东诗词欣赏】:

  毛泽东 《七绝》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庐山概况】:

  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青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

  庐山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像片枇杷树叶。东临高垄,西接赛阳,南濒黄龙山麓,北靠莲花。其长约29公里,宽约15公里,周围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由于庐山所处在亚热带地方,土质潮湿肥沃,气候湿润,有利各种植物发育。因此,在这广袤的300平方公里土地中,生长植物3000多种。概括说来,山上山下植物分布有亚热带竹林,有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有寒带针叶林,以及一般灌木林、混交林,同时夹杂野花野草。形成竹木茂盛,花草芬芳,郁郁葱葱,好个植物荟萃之所以成为胜地,也与植被的功绩分不开。如此茂林修竹,不愧为幽雅翠境。

  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节令特色: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庐山气温,根据历年记载:最高只32摄氏度,最低在-16.8摄氏度,全年平均为15摄氏度,可见庐山气温适度。一至于四季,按季节平均计算差异也较正常:春季是11.5摄氏度,夏季为22.6摄氏度,秋季则为17.4摄氏度,冬季常在1摄氏度左右。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庐山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在雨量丰沛条件下,有多达90多座峰岭的庐山,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的巧琢,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渊涧,构成众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此为庐山一奇。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云雾》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大段,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感受它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句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产生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运用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以诗引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庐山,继续一起:去感受(引导读)、去理解、去赞美——(生齐:庐山云雾)。首先,让我们听听一位游客游览了庐山后是怎么赞美庐山的?出示诗《庐山赞》

  庐山赞

  你,是壮丽的庐山。瀑布是你的胸怀;云雾是你的风采。

  你,是令人心醉的云雾,云雾中荡涤着尘埃,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

  九江的山间云,壮观的云海;好似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庐山之美丽,庐山之神奇,使人流连忘返。这真是,江山如此多娇!

  师:请你来读读这首诗。认真听思考:这位游客赞美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生反馈赞颂了庐山的美丽神奇和对热爱大自然等。师板:美丽神奇3

  二、学习第二段

  (一)过渡:我们课文的作者也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下面请打开课本109页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在作者心中,在你眼里哪一处的庐山云雾最美丽壮观最吸引人?(生:云海)

  那就让我们先跟随作者去领略这美丽神奇的云海吧!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请放声读第5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庐山云海给你最初的印象?板:云海壮观

  2、想亲眼目睹一下吗?请看大屏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美丽画面这种一边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段话里边哪一个句子值得你研究,会使你感到非常的激动,使你情不自禁地想赞美它。把这些句子划出来,然后再认真地读并仔细地去感受去体会。

  师:有那些句子吸引你,值得你赞美的

  4、课件出示: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8

  (1)、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读的更好些吗?(指导)

  (2)、还有谁读懂了什么?(看图赞美)指生朗读,还有哪里不懂?

  (3)、理解“俯瞰”,作者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看见了什么?“茫茫”指什么?说明什么?“波涛起伏”是指?

  (4)、真可谓是“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怪不得清代一位学者在云海整整待了100天!对庐山云雾如痴如醉,恨不得“餐云”“眠云”。这是多么美丽壮观的庐山云雾啊,引读(每当雨过天晴……齐)朗诵。

  师:还有那些句子吸引你,值得你赞美的

  5、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8

  (1)、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读的更好些吗?(指导)

  (2)、还有谁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更是绚丽动人”微风吹拂,你又看到了什么?彩练就是?为什么是仙女手中的彩练?在向我们招手呢!似乎在说?(出示看图赞美)庐山云雾色彩斑斓,真是一幅美丽生动的水彩画!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生试试朗读。指生读。生评价。指生读。

  (3)、齐读。

  6、这集形体美、色彩美、流动美于一身得庐山云雾多壮观、多迷人!让我们师生合作来赞颂这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播放录像配乐齐读这段。(老师读一二句,学生读四到七句。)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老师引读:这样壮观的庐山云雾使我们如痴如醉,怪不得作者说:的确,庐山云雾(生接着读)瞬息万变,趣味无穷。你从哪儿看出她的这些特点?第几自然段?(第3自然段)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并去用心体会。板:瞬息万变

  2、出示: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6

  (1)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把这种体会读出来(拟人、比喻、排比)

  (2)比较句子:②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淡时,给山川披上了一层外衣。

  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你能读好吗?出示图片分男女生读。齐读。

  3、还有哪句也是说庐山云雾变化快的?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庐山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对山镇古岭特别有感情,自由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板:朝夕相处 多情

  那课文又是如何描写牯岭的云雾的,2出示: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5

  (1)你感受到了什么?指生读

  (2)小结:是呀,她时而为云海托起,时而被云絮重裹,时而隐现于重云薄雾之中,时而为浮云掠洗,其面目变化多端,令人莫识,难怪古岭有“云中之城”之称。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板书总结全文。10

  这多情、多变、多彩的庐山云雾使无数游客被折服。板书:多变多彩

  2、《庐山赞》的诗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请再来读读这首诗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自个儿再来读读这首诗。生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同学们,当你高兴时,不要忘记来到大自然,你会更加热爱生活;当你心情烦恼时,请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你会心情舒畅、豁然开朗;当你遇到挫折时,请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你会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在学习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让我们笑对人生吧!

  3、根据板书总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庐山,领会了云雾的美丽神奇,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与云海的壮观景象,下面我们自己也来赞美赞美庐山的云雾?写一首稚嫩的小诗也行,或编几句充满诗情画意的语句,想用歌声表达内心地热爱之情更欢迎。(机动)

  4、总结全文:最后让我们同这位游客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吧!

  庐山赞

  你,是壮丽的庐山。瀑布是你的胸怀;云雾是你的风采。

  你,是令人心醉的云雾,云雾中荡涤着尘埃,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

  九江的山间云,壮观的云海;好似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庐山之美丽,庐山之神奇,使人流连忘返。这真是,江山如此多娇!

  板书:

  瞬息万变 多变

  庐山云雾 朝夕相处 多情 美丽神奇

  云海壮观 多彩

  《庐山云雾》教案 篇5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背诵《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

  师:刚才,在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大诗人苏轼和李白都不谋而合地赞美了同一座山,这就是——

  生:庐山

  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俺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俺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师: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外面是一个广字框,里面是家家户户的户,这一瞥要写的长一些。

  教师范写庐山,

  同学书空

  师:好,齐读课题

  生:庐山的云雾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别忘了拿出一支笔,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假如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同学自由读课文。

  师:好了,都读完了。看你们读的那么认真,这一课的生字新词一定难不倒你们。

  来读一读。应该自身读一读,才干发现读的对不对。

  2.课件出示词语,先自由读,再开火读词语。

  幽谷 游览 弥漫 漂浮

  四蹄生风 瞬息万变

  师:俺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

  弥漫:

  师:这个生字读得很准确,这个字的声母是“m”。

  漂浮,出现在这个句子中,谁来读,你来读吧。

  生读。

  师:漂:假如放在句子中还能读对吗?

  在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带有风字部的飘

  出现在这个句子中,你读读这句话。

  小结:看来,漂浮在水面要用“三点水”的漂,而“随风飘荡”就是“风字部”的飘。

  这个小组的同学读得很正确。

  生:再看看这些词语中,有没有哪个词你不太懂?

  生:幽谷是什么意思?

  师:好,俺们来看,这样的山谷给你怎样的感觉?看屏幕。

  生:老师,这个山谷很高又很静。

  师:好了,这个山谷不是高,应该是深。山峰才说高。你看,这样幽深的山谷就叫

  生:幽谷。

  生:什么叫四蹄生风

  师:课文中是来形容什么的?

  生:白马

  师:联系你的生活,什么样的马,可以成为四蹄生风

  生:跑得比风还快的马

  师:课文中就是指形容马的四蹄跑得比风还快。

  (三)感情朗读,体会特点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四个

  生:快标出来。

  师:这个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任务更重,考虑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开始生读。

  师:读课题,——恩,这四个同学都读的正确流利。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给俺留下的印象是变化很多很神奇。

  师:谁还想说,那个女同学。

  生:庐山的云雾给俺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印象。。

  师:你看,他还用上了书上的词语。说的可真好。老师也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伸出手,和俺一起来写。谁还想说

  生:变化无穷的云雾有神秘的色彩。

  师:能把有关的语句给大家读一读吗?这句话没有读完,接下去。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师:究竟是怎样一种神秘的感觉,你能接着读下去吗?。

  师: 是啊,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假如读得再轻一些,再慢一点,就更好神秘的感觉。

  生读。

  哟,你仿佛已经把俺们带入这飘飘欲仙的仙境啊。看来,庐山云雾的确是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文中的那一部份是写了它的千姿百态呢?

  生:第二自然段。

  快速读一读,写了几种姿态。

  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四种。

  师:那你说吧。

  生:第一种是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第二种是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第三种是云雾弥漫山谷,第四种是云雾遮挡着山峰。

  师:现在,选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听清楚,再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师:谁愿意把你划出句子的读给大家听。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俺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把云雾比喻成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作者把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比喻成系在一条条的玉带,戴在山腰间。俺觉得写得很有趣,很美。

  师:刚才俺发现很多同学也把这个句子划下来了。一起读读。男同学读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女同学读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看来,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得比如也不同。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俺们感受到云它的千姿百态?

  师:俺注意到了,你把云雾的位置读出来了。你喜爱这些云雾吗?谁再来读读。

  师:哎哟,听了你的朗读,俺觉得这山也像人一样,又带白帽,又缠玉带,可真有趣。谁来说说,你还喜欢什么句子?

  生: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俺觉得云雾神奇在他的壮观。

  师:谁把壮观读出来。

  生读

  师:是呀,大海多辽阔啊。这云雾就像大海一样,千里茫茫,该怎样读呢?先听俺来读一读。

  师读

  师:谁来像俺这样读读吗?

  能感觉到云雾很辽阔了,能读得更辽阔吗?

  生读。

  师:你喜欢这样的云雾吗?让俺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教师来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读。

  师: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写四种云雾的时候,写每一种用了分号。

  师:发现老师读得那一句了吗?

  生:老师读的句子是写云雾千姿百态,俺们读的是每一种云雾的样子。

  师:俺读得句子像首领一样。统领全段,这就是中心句,也叫总起句。把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总起句。。

  师:让俺们把这美景,优美的句文字记在心间。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是怎样的?练习,先背一下。自身背自身的。

  师: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你来试一试吧,其他的同学跟她一起轻声背。

  师:哎哟,好像这些云雾就在你眼前似的`,都背下来了。

  师:那么,现在俺把表示位置的词语也去掉,背一背。能背吗?这么有信心。俺们一起来吧。没有掌握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一读。

  全班齐背

  师:哎呀,这美丽的云雾永远的留在了你们的心间。

  教师小结: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常驻在你们的心间了!学习这一段时,俺们通过总起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让俺们领略到它神秘的色彩。其实,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运用了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的。快找找。

  4.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方式来写的,谁找到了?

  生: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师:你发现了云雾的什么特点?

  生:瞬息万变

  师:俺们把这个词写下来。(板书)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出来呢?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句话就是总起句。学到的知识马上能运用起来,这不错

  师:仅仅有这几种变化吗?

  师:不只能读出语言文字的含义,,还能读出标点符号的含义

  师:云雾的变化不只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变化的速度还特别的——快!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俺们感受到这一特点吗?自身先试一试,读一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其他同学。评一评它读的怎样?

  生读: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生:你冰山读的延长一点,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生:你转眼间读得很慢,读的快一点。

  生读。

  师:转眼间能让它变化得更快一点吗?

  师:这段话还能读得更快一点吗?

  师:快看看这云雾又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四幅画面。)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雾变化的样子写在这一段的句尾。

  同学写

  师:

  你看,眼前的云雾说变就变——(同学尝试填空)

  你写得什么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别忘了,回家查查字典,张开大口的狮子

  师:【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生:一只小兔子,

  生: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师:【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生:一只吃竹子的熊猫。

  生:一只只可爱的小企鹅。

  师: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可是一眨眼,它又变了:

  生:

  一只吃竹子的熊猫,

  生:一只小兔子在吃草。

  师:【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变成了————】

  生:一朵朵盛开的百合花。

  师:这么多的变化,就在俺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这庐山的云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你觉得“瞬”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

  一眨眼的意思。

  5. 学习第4自然段

  师: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一起的感受——

  读: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师:是呀,这美景吸引了俺们,不想回去了,这就是——

  生:留恋忘返。

  板书。

  师:这也是俺们对庐山由衷地赞叹啊!谁来读读。

  同学读

  师:读出俺们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四)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虽然俺们恋恋不舍,但俺们终究要告别庐山,挥挥衣袖作别这神秘的云雾。最后俺请大家优秀3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俺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俺们一起的感受!

  师: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真让俺感受到庐山神秘的色彩。课文都用总起句写出庐山的特点,然后用比喻句,运用合理的想象写出特点。下一节课俺们就学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俺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其他地方,山间的云雾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师优秀你们两篇文章。《阿里山的云雾》、《黄山云海》,还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庐山云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这三篇文章,找来读一读,看一看不同地域的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云雾的不同特点。

  《庐山云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云海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名山大川的情感。

  2、能理清课文脉络,找出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5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5节。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云海的壮观,理解文章中语言的形象、生动、和气势。

  教学设计意图: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能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掌握学习规律。

  教学课件:

  多媒体录像。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课文。

  1、启发谈话: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祖国有很多的名山大川,庐山就是其中之一。大家请看:

  2、多媒体打出:

  资料卡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山脉成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5公里,最高处海拔达1400多米。山势险峻,林木葱茏,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摘自第11册《教学参考考书》

  3、了解庐山了吗?是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光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不够的,学会查找资料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观赏庐山云雾吧!(放录象,听课文。)

  5、同学们,初观庐山云雾,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能不能请大家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一句话来。

  6、多媒体打出过渡句:

  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讨论。多媒体打出:

  (1)概括主要内容。

  (2)哪几节重点描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能不能再读读课文,抓住这句话给课文分段?多媒体打出:

  (2)划分段落

  (3)联系上下文再看看这句话在课文中还起到什么作用?

  7、这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过渡句。指导读过渡句。课文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和趣味无穷的呢?过渡句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多媒体打出:理解课文内容)

  二、找出重点小节,精读课文。

  7、我们请三个同学来读这一段。在这一段中你们认为哪一节更加使人感到庐山云雾气势不凡,趣味无穷呢?

  8、好,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这一节。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来学懂这一节,体会庐山云雾的 神奇壮观,趣味无穷呢?

  9、好,现在我们就可以通过读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自己来学懂这一段,你可以离开座位找任何同学讨论,也可以找老师讨论。如果谁愿意还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黑板上。当然,还可以在自己的书上,笔记本上把自己的'感受随意地写下来,等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10、交流学习情况,并反复指导朗读。(多媒体打出第5节)

  11、好,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感受再一次去看看庐山云雾吧!除了书上写的你们一定还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多媒体听第5节录音)

  12、愿意用上“尤其”(板书)这个词来说说自己刚才看到的或想到的庐山云雾的神奇景象吗?

  13、多么壮观的庐山云雾啊!让我们再来听听课文吧!大家可以轻轻地跟着读。

  14、读得真好,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读这一节吧!愿意站起来读的,可以站起来表演。(多媒体配音)

  15、是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们能否用最好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的3、4 两节吗?

  16、作业:

  (1)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3、4节。概括庐山云雾的特点。

  (2)查找两首关于描写庐山的诗词。

  做两张关于庐山的资料卡片。

  用自己的话给课文的两幅插图写解说。(选一)

  《庐山云雾》教案 篇7

  教材依据

  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只有在民主、平等、积极、愉悦的课堂情境下,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下,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有灵感,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自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配套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秀丽、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想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2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云雾一种姿态,让生说说画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姿态,师生共评。

  4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云雾,生齐读课文。

  5那么庐山云雾是这四种姿态吗?它还有哪些姿态呢?

  6让学生画,指名上黑板画,生解说内容,师生共同评点所有内容。

  三、自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②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句?

  2、按照自学的要求,读懂第3自然段的同学请谈自己的感受。

  (1)让学生读课文

  让学生

  再让学生读课文

  学生

  (2)读书时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才能给别人带来享受,请你们谈谈自学时,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说,引导就弄懂这段话的中心句,总分构段方式。理解“瞬息万变”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具体的语境,确切地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巧妙地点拨学法。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词句,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

  让学生说一说

  4、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写得具体形象的,我们一齐来读这一段。

  5、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号,它表示什么?生说

  6、想想看,云雾还会变出哪些样子?

  生说

  谁能用上一些词,把你们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

  学生自己说,指名说

  7、这么多的样子,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

  生齐读千姿百态。

  云雾的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也用一个词概括叫做——

  生齐读瞬息万变

  8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课文,真了不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9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这一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生齐说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吗?

  五、,升华

  教学后记

  本是一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有独到之处,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因此,本教学设计根据这课文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下面谈谈教后的几点感想。

  一、淡化分析,重视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语言文字重在感悟,让学生有所“感”然后各自“内化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减少老师的分析、讲解、还是以读为主,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词语。

  二、注重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并注意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学科整合渗透,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画一画庐山的云雾,与美术学科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庐山云雾》教案 篇8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成因,了解有关云雾的知识。

  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

  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准确、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庐山云雾形成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放映幻灯,欣赏庐山的优美风景,导入新课:

  庐山是我国也是世界级名山之一,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一首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信同学们一定还能熟练地背诵出来。庐山不仅有喷雪如雷的银泉飞瀑,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还有俊奇巧妙的园林建筑,而它最吸引人的还是那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庐山的云雾像苍茫的海,像薄薄的纱,把庐山装点得虚无缥缈,如人间仙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不但可以带你领略庐山云雾的奇妙美丽,而且向你揭示了庐山云雾形成的原因。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师生共同探究课文:

  ㈠ 初读课文,了解庐山云雾的奇妙美丽,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① 找出描绘庐山及庐山云雾的语段:

  庐山:平地拔起、雄伟壮丽、高耸入云、重峦叠嶂、雄奇挺秀;

  庐山云雾:红绿相间、绚丽夺目、隐没于一片云海之中,云雾飘荡、飘然而过、一股云流、一泻千米,倾注到深谷中……

  ② 找出使用的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也有像波涛起伏的连屏;山峰如翡翠,屋顶似珊瑚;浓云如烟雾;淡云似的薄纱;好像一条瀑布……

  使用比喻的修辞,使对庐山及庐山云雾的描述更形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③ 朗读苏轼赞美庐山的诗,思考:

  为何“不识庐山真面目?”

  原因有二:一是庐山山势险峻,层出不穷;

  二是由于庐山在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日子里都被云雾掩蔽。

  ㈡再读课文,梳理有关庐山云雾的科学知识:

  ① 一般云雾的成因:

  是由低层大气里的水汽凝结而成的。

  ② 雾的种类:

  暖雾、冷雾、冰雾。

  ③ 一般山区云雾多的原因:

  山下气温比山上高,往山坡上升的空气湿度很快饱和,多余的水汽就凝结在灰尘上形成了雾。

  ④ 一般云雾的危害:

  阻碍废气的排散,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交通安全。

  ⑤ 除雾的方法:

  撒播干冰,喷洒液态丙烷,使用喷气引擎,播撒氯化钙。

  ㈢三读课文,找出文中使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① 列数字:

  每年平均雾天是一百九十五天,尤其以5月份雾天最多,平均有二十一天。

  用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庐山雾多的特点。

  ② 下定义:

  气温高于零摄氏度的叫做暖雾,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的叫做冰雾。

  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了暖雾和冷雾的本质特征。

  ③ 分类别:

  把雾分成暖雾、冷雾两种,条理清晰。

  ④ 举例子:

  比如城市的工厂区也往往多雾,在没有风的天气里,城市里的`雾常常经久地弥漫在空中,市工厂排出的废气由于雾的阻碍,散布在低层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具体地说明了雾的危害。

  ㈣四读课文,看文章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衔接过渡的:

  找出文中设问的句子,思考其作用:

  ① 庐山为什么多雾?庐山的云雾又为什么那样变化莫测、景色迷离呢?

  ② 一般山区雾都比较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 云雾既然能给游览胜地增添优美的景色,为什么还要进行驱散云雾的研究呢?

  这些设问句都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三、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课文主要介绍了庐山云雾的神姿仙态和它的成因,简单介绍了一般云雾的种类、危害、除雾的方法,把描写景物和说明事理有机结合,语言形象而准确。大自然真是一本值得认真品读的大书,既有如画的风景给我们美的享受,又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四、作业:

  在我们北方,冬天常常会出现大雾天气,根据你平实的经验积累,用一段话把你见到的情景和自己的联想写下来,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准确性。

  《庐山云雾》教案 篇9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层次清晰,比喻巧妙,用词准确。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如何渗透《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努力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3)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读写一体化为主要学习方法;

  (4)以培养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赏读课文等语文素养为归宿;

  (5)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为德育教育目标。

  本课的教学特点:

  (1)以读为本。通过读评议结合,感悟朗读,赏读课文,加深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收集、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

  (3)“积累运用”中“我的笔记本”旨在培养学生养成平日积累“好词好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动性作业的设计体现了活动性、合作性、趣味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悟自得,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

  (1)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感悟和积累作者描写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对于这种文质兼美的文章,我利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动的集成为阅读者创设情境,提供资源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平台。我设计了“自学课文”和“庐山博览”的环节,有“庐山简介”、“景点概况”、“名家摄影”、“风光欣赏”、“佳作名句”、“庐山故事”等小栏目,并将网页与因特网相关网站链接,学生可从中自由选择阅读,加深感悟与理解。

  (2)除网页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辅之运用多媒体课件,其中“品词赏句”、“感悟朗读”的设计是本堂课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及重点之所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编辑工具选择完成“积累运用”作业,锻炼了同学们精炼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审美、思维的独创性。

  《庐山云雾》教案 篇10

  一、说教材:

  (一)单元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这些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令国人引以为豪。如果让我给这个单元定个主题,我想应该是“祖国山河赞”。(加入各课侧重点。)

  (二)文本解读:

  《庐山的云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散文紧紧扣住“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两个关键词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庐山云雾图。全文层次分明,总-分-总的叙述方式适合刚刚接触习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通过庐山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庐山云雾写得十分形象、美丽。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致。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两个自然段就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即“总-分”结构。它们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学生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习作训练的重要凭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流连忘返”一词,表达了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文章情景交融,文质兼美。

  二、说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习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习说话。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比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四、说教法、学法

  篇:“导学-自学”。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相同,都是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半学期要掌握的重要的构段方式。因此,我采用从扶到放、学法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段:读悟结合,“读-划-品-读”,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具体方法:对学生陌生的和词句进行点评,理解意思;学生不了解庐山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因此借助音、像,对抽象的文字进行直观感受,领略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和“动态美”;根据学生爱动的特点,请学生作画,加深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象,拓宽文本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配乐读词造氛围。

  1.认读《练习1》的8个词语,说说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这样设计一是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回忆,配上音乐营造气氛;二是为课后写话提供相应词语。

  (二)引读课文回顾美。

  在第一课时理解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式回顾第一自然段。具体设计:景色秀丽的庐山,有——,有——,有——,有——,那——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三)“形态美”中悟学法。

  1.分三次读。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用“——”画出来。找出中心词,用“.”标出,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2)再读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我把内容排列出来,关键词加上点。先点明“总分”结构写法。接着组织讨论: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练习词语运用(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然后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一个问题引出比喻。再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处比喻好在哪里,请学生到黑板上画白色绒帽和一条条玉带。(学生在画的时候,就要对云雾有充分的想象。其他看的学生也会把画出来的云雾与自己想象中的云雾进行对照,这样印象会比较深。其它两处利用“凤凰语文”资源库中丰富的图片来加深直观感受。)

  (3)相机逐句指导有感情朗读,再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内化积累。

  2.回顾此段学习,小结方法:读——划——品——读。

  (四)“动态美”中用学法。

  1.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2.检查自学的情况,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要点:

  (1)找准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讨论: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

  抓住关键词: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3)用朗读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 利用文中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

  4.利用资源库中的视频短片来帮助理解并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5. 背诵。

  (五)创设情境露真情。

  情境1: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 请给外地游客介绍一下。

  情境2:我国的名胜数不胜数,你还去过哪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分层创设情境,给不同经历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练习用“流连忘返”说话。

  配乐朗读全文。

  (六)课后练写固方法。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的写法,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层次明,结构清,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

  【附:板书】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 令人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案:

  教材分析:

  (一)单元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这些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令国人引以为豪。如果让我给这个单元定个主题,我想应该是“祖国山河赞”。

  (二)文本解读:

  《庐山的云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散文紧紧扣住“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两个关键词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庐山云雾图。全文层次分明,总-分-总的叙述方式适合刚刚接触习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通过庐山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庐山云雾写得十分形象、美丽。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致。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两个自然段就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即“总-分”结构。它们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学生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习作训练的重要凭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流连忘返”一词,表达了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文章情景交融,文质兼美。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习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

  一、配乐读词造氛围。

  1.认读课后练习中的8个词语。

  (1)指名读正确。(2)齐读。(3)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一是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回忆,配上音乐营造气氛;二是为课后写话提供相应词语。】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再去好好欣赏庐山的云雾。

  2.板书课题:3.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

  二、引读课文回顾美。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有——,有——,有——,那——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像——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理解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式回顾第一自然段,回顾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

  过渡:确实,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美丽而神奇。欣赏这样的美景,

  我们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去感受。

  三、“形态美”中学构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找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交流中心句。从这一段,哪个词特别能表现庐山的云雾的特点?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读句子。

  3.再读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1)边交流边把内容排列出来,在表示位置的词语下划线。再点明“总分”结构写法。

  (2)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①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比喻好在哪里。

  瞧这山头,现在是有模有样啦!看它戴着“白色绒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美丽、可爱、暖和、神奇等)适时理解“笼罩”。

  ② 看图加深感受。

  ③ 读出学生自己理解的感觉。

  ④ 点回中心句:这处恰当的比喻,让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庐山云雾的姿态。庐山的云雾还会有什么姿态呢?

  4.抓住 “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词语,运用图文结合,展开想象的方法感受其它几处比喻的精到。

  指名读一读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它的样子吗?给你什么感觉呢?看看图,是这样吗?再读句子。

  5.背诵。

  (1)自己边想画面边填: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就像是戴在——;那些缠绕在——,又像是系在——。云雾弥漫——,它是——;云雾遮挡——,它又是——。

  (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6.回顾此段学习,师生共同小结方法:读——划——品——读。

  【设计意图:对学生陌生的和词句进行点评,理解意思;学生不了解庐山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因此借助音、像,对抽象的文字进行直观感受,领略庐山云雾的“姿态美”。读悟结合,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从学习过程中提炼学习方法,为下段的自学提供“扶手”。】

  四、“动态美”中促想象。

  1.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2.检查自学的情况,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要点:

  (1)找准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讨论: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找关键词: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②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③读好关键词,读出变化之快。

  (3)讨论: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多,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找出云雾由什么变成什么?

  ②用朗读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 利用资源库中的视频短片来帮助理解并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叙述: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神秘的色彩。看,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过渡: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4. 利用文中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

  (1)学生说自己的想象。(要注意开阔学生思维,使想象丰富起来。)

  (2)出示说话训练的句式: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3)学生写话、交流。

  五、创设情境露真情。

  练习用“流连忘返”说话:

  情境1: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 请给外地游客介绍一下。

  情境2:我国的名胜数不胜数,你还去过哪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配乐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分层创设情境,给不同经历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引导学生找到合理的、能吸引人的内容,说规范的句。】

  六、课后练写固方法。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的写法,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例:

  河边的小树林生机勃勃。……

  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

  美丽的街灯令人眼花缭乱。……

  习作要求:

  1.可以选择提供的内容写,也可自己另外定。

  2.用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3.展开合理想象,用上“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 令人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学反思:

  这课教什么?怎样教?

  如何使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使学生获益更多是老师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教学的一个关键话题。在进课堂之前,教师总是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要教给学生什么?二是怎样教?即明确教学目标与制定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恰当地使用方法,也是让目标落到实处的一个关键。

  目标一: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凭借《庐山的云雾》这个文本,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在读教材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条理特别清晰,第二、三两个重点段都是“总——分”结构尤为突出。而这一构段方式正是三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构段方式,教材的课后练习中也有设计相应的训练(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一个本领: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层递进训练。这篇文章最让我满意的是有两段同样的“总——分”构段,我可以先扶后放,逐步进行教学。围绕这点,我先指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感悟构段方式。课上,我先请学生找中心句(总写)及句中的中心词;然后找通过哪些句子具体写(分写)的;接着点明“总——分”结构;再逐句品读,每品过一处分写,便点回中心句,强调总分;最后根据文本来总结此关系的构段方式。这样逐步明确“总”与“分”的关系,使学生在头脑里对此关系一清二楚。

  学过之后,便要巩固,于是师生共同总结上段学法,再请自学下段,再一次清晰这一构段方式。在巡视的时候,我很高兴地看到几乎所有学生都找出了“总写”的句子,学生还有滋有味地品读着句子。弄懂之后,便要运用。我利用文中的“……”,指导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课后再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这样从学到用,逐层深入,可以说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用得轻轻松松。

  不过,自己认为课后习题中的提示设计还不够理想,当时着急快要派用场了怎么就没招了,一时情急反而影响正常思维。上完之后静下来再想,倒不如列出例如“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这类提示,反而更有启发性,学生也更容易着手。

  目标二: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

  此文中的比喻句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想象无限。迷茫的云雾在作者的笔下,竟活灵活现地成了不同的景物(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座冰山……)。从生活的到虚构的,从天上的到海上的,如此丰富的想象,着实让人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于是,凭借这点,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二个本领:通过对文中描绘庐山云雾的比喻的品味,学会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辞。

  在达成这一目标的时候,主要方法之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其实,想象得再不着边际,也是离不开生活的,大凡想象之中东西都是生活的本原或再创造。文中的比喻有些跟学生生活很贴近,如“白色绒帽”,我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处比喻的感受。有学生马上说感觉很“暖和”。这是多么生活化的感受!如果在现在这样的12月的季节里,给你一顶绒帽戴在头上,你一顶也会觉得暖和。有学生说感觉很“美丽”,确实,青山白雾,想来也美。也有学生说感觉很神奇的,这也不错,那么大的山戴着顶绒帽,能不神奇吗?学生的感受谈得多么真切。

  在指导利用文中的“……”写话时,我也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开始的几个学生说像小狗,像小鸟,像老虎等等。我一听,学生都想到动物了呀,于是我引导:庐山的云雾除了像这些“动物”,还会像什么?学生很聪明,马上就更大范围地想开去了,植物也出现了,房子也出现了,汽车也出现了,还有很多(这些都来自于生活)。学生思维开阔了,想象也就丰富起来了。所以说教材来自生活,教学也应来自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来教,学生容易接受,也能生发出精彩的思维碰撞。

  说到这处写话练习,在学生“写”的时候,我为学生提供了参照格式。(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这样不仅降低了写话的难度,(课堂上的写话训练目的一是要把想象到的用比喻句写下来,二是要尝试“总——分”构段,不宜太难。)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独立写话的时候有法可依。

  “总——分”构段方式和比喻修辞手法这两点是我在这堂课上特别要教给学生。在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中还设有其他些许目标,如背诵、用“流连忘返”说话等,其实也是在这两个主要目标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可以达到的。(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几乎是每篇课文的第二课时都会训练的。这类“大众”目标应该可以不要写进“教学目标”之中了吧?)

  另外,内容与方法的整合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在听课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如果一堂课的容量太多,就会处理不好细节,使训练流于形式而学生学得并不扎实。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我理了一下我设计的训练,就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于是,我将训练内容进行整合,将省略号的扩充练习之“说”改成了“写”,而将原本要“写”的形式移到了此处。这样一处理,将原设计中的两个“说”(还有一处是用“流连忘返”说话)改成了一“说”一“写”,并将写的要求明确化,也围绕了“总——分”这一重点展开。有机整合了修辞、构段于一处写话之中,让课堂精简了,训练也落到实处了。

  课文是教学的主要凭借,谨防步入教教材的误区。明白了要教什么,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可凭借的依据,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扶手”。明白了怎样教,才可以将文本化为学生的内涵,使之成为课文与学生之间的可行“通道”。这关键是要为具体的目标寻找与之相应的具体方法(这方法也可能是一组方法),使两者相匹配。

  《庐山云雾》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通过品读,感受作者文笔的优美。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文字,感受作者的文笔,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庐山云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

  1、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美。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尽情地讴歌,尽情地抒写,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你知道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这首诗(《题西林壁》)正是赞美了世界名山庐山的绮丽风景。你知道庐山吗?

  3、 是啊,这正是号称“匡庐秀甲天下”的庐山,由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天下奇观——庐山云雾(.课件显示课题)请读课题,再读,有云雾的感觉。

  正所谓瞬息万变万万变,胜似梦境之迷离。就让我们吟着大诗人苏轼的诗迈步于庐山的云雾里,做一回神仙吧。(欣赏庐山云雾的风光片)

  4、 说说你此刻的感觉吧!

  二、通读课文

  1、 想看看描写它们的文字吗?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喜欢它,就用心把它读通。

  2、 喜欢这篇课文吗?能读通它吗?

  3、 请你再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说那些是你喜欢的段落。

  4、 把你喜欢的段落细细地反复地读读,把你的喜爱之情读进去。

  5、 读一段好文字能让人心情愉快,而快乐是需要传递的`。你再来品读你喜欢的段落,然后想办法让你的伙伴也来喜欢它。

  三、(根据学生意见)学习第三段

  1指名学生说说喜欢的段落和理由。

  (1)写了来时去时浓时稀时的情景。作者的观察仔细,用词准确,一段美文浑然天成,让我们更加迷恋庐山的万种风情。(这个句子个别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看着录象配音读。)

  2、用了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富有韵味,读来口齿生香。

  3、音乐能让朗读更加灵动飘逸。(配乐读)

  4、庐山云雾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更加多姿多彩,的确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啊(读总起句)

  6、 连起来读这一段。

  四、学习第四段

  1、 雾多、时间长,总让人感觉如在人间仙境中。

  2、 时而……时而,变幻莫测的庐山,正如一位仙女,犹抱琵琶半遮面,读出这种感觉。作者仅用“时而”两个分句就已写尽它的神韵。山与雾浑然一体,难分彼此。

  3、 至此,我们忍不住还要感叹——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4、 我们把两段连起来读,配乐读。

  五、小结说幻想:

  作者的那支笔真神奇呀,庐山云雾真是千姿百态。还有待我们再去读去品,去欣赏,去融入其中。望着美丽的庐山云雾,你能说出心中的无限遐想吗?

  六、课外延伸

  多么浪漫美好的愿望啊,那么你可以点击这些网址(提供几个网址),神游庐山,一览祖国好风景。

  《庐山云雾》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习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

  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 庐山的云雾(板书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介绍,我们知道景色秀丽的庐山有 ,有 ,有 ,有 ,有 ,可作者为什么最喜爱庐山的云雾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出示:作者最喜欢庐山的云雾是因为庐山的云雾 。

  二、精读课文

  (一)探讨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变幻无常)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最喜欢庐山的云雾?(更、神秘的色彩)

  指名读第一句。

  3 神秘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怎样的感觉呢?(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云多、雾浓)是啊,在庐山游览、漫步,眼前飘来的是云雾,迎面拂来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的`是云雾,你们仿佛在空中行走,走进了仙境,此时此刻你们感觉自己就像......(体会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齐读第二句。

  4 齐读第一段。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

  1 自由朗读第二段,找出中心句。(板书:千姿百态)

  2 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到底有哪些姿态呢?

  (笼罩在山头的~~`缠绕在半山的~~弥漫山谷的~~~遮挡山峰的~~~)分别出示图片与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云雾的千姿百态。

  3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云雾的姿态的?(打比方)

  出示句子天空:

  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 ; 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 ;

  弥漫山谷的云雾像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 。

  4 通过对图片观察想象,齐读第二段。

  5 练习背诵。

  过渡:庐山的云雾之所以神秘,除了千姿百态,还有瞬息万变,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 齐读第三自然段。

  2 这一段主要写了庐山的云雾什么特点?(瞬息万变)

  3 瞬息万变又是什么意思呢?(很短的时间内有很多变化)

  庐山的云雾有哪些变化呢?(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4 图片欣赏,读课文。

  5 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变化很快呢?(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了···)

  6 在本段的最后还有一个符号叫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还有很多变化)还有哪些变化呢?(学生自由说)

  (学生开始的时候只说有关于动物的想象,点拨之后想象比较丰富)

  7 仿照课文中的句子把刚才想到的变化连在一起说说。

  说得真好,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瞬息万变。

  8 齐读第三段,练习背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1 齐读最后一节。(板书: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对景色非常喜欢,舍不得离开)说明作者对庐山的云雾非常喜欢。

  2 用“流连忘返”说话。(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风景如画的西湖,连绵起伏的长城,美丽的北大荒···)

  三 小结: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我们一起来向大家介绍神秘的云雾吧!

  齐读课文

  四 拓展延伸

  1 庐山四季风景如画,古代许多诗人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如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

  2 仿照课二、三段,写一段话。

  傍晚,西边的天上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

  《庐山云雾》教案 篇13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

  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难点: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的第一自然段。今天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

  的怎么样?

  (课件出示):庐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给它( )。

  师:这一段先总写了作者对庐山总的感受。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庐山的云雾。(课件出示)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请大家看课文。

  二、精读课文,入境悟情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课文。

  师: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1)中心句是哪一句,用——画出。(2)这段话写出了云雾的什么特点?

  生: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云雾的特点是什么?

  生:云雾的特点是千姿百态。

  师:作者为了介绍云雾千姿百态,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来。

  师: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读一读,好吗?

  师:作者介绍了哪些位置的云雾,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生:山头上的云雾,像白色的`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中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师:为什么云雾有时像绒帽,有时像玉带,有时像大海,有时像天幕?

  生:因为云雾的位置不同,所以形态也不同。

  师:作者在写这几处云雾时,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生:打比方。

  师:打比方就是把( )比作( )。

  课件出示:把( )比作( )

  把( )比作( )

  把( )比作( )

  把( )比作( )

  指名回答。

  师:除了打比方外,还用了什么方法?

  生:拟人。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只有人才会戴帽子,系带子。

  师:你们再想一想,云雾还可能有哪些姿态?

  生:答

  师:你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生齐说)

  师小结:作者为了说明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再分写“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与山峰间”的云雾。我们把这种关系称总分关系。

  师:谁能把这一段读好!自己先试一试。

  生:练读。

  指名朗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仿佛看到了这些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云雾?

  生:听录音、想象。

  师:谁来把看到的云雾画下来。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其余学生自己画。展评学生的画。

  师 :画的真美。你们能根据这些画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吗?

  生试背。

  讨论学法。

  课件出示: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的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习背诵

  学生齐读学法。

  三、请同学们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学生自学,分小组讨论。

  四、检查自学情况,讨论交流。

  师: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云雾瞬息万变的?

  生:读句子。

  师: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

  生:瞬息万变:短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云雾变化快而多?

  生:瞬息万变,转眼间,还没完全看清楚。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要读出云雾变化的快而多。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答。

  师:那位同学愿意来背一下第三自然段?指名背。

  师: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

  升: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师:为什么庐山会让人流连忘返呢?指名复述课文。

  五、拓宽思路,延伸课堂

  小练笔: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令人心旷神怡。老师想到黄山也是旅游胜地,黄山的松树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请同学们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课件出示:黄山松

  黄山松( )。它们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状如( ),有的形似( )……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 ),更加( )。

  板书: 庐山的云雾 多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云雾》教案】相关文章:

庐山的云雾教案07-03

庐山云雾教案02-03

庐山的云雾教案09-18

庐山的云雾教案15篇02-18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0-21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02-19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热门]07-07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篇03-06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