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时间:2024-07-14 14:08:57 教案 我要投稿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对登月技术的理解。

  2、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阿波罗登月”视频)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记录这一段真实历程的呢?今天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1969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快速阅读,概括要点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听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⑴观测

  ⑵畅谈(chàng)

  ⑶里程碑

  ⑷昂首挺立

  ⑸遥遥在望

  ⑹可望而不可即(jí)

  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思考:

  ⑴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飞船升空前的准备、飞船飞向月球、登月舱登月成功、飞船返回地球四个阶段。

  ⑵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能够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

  3、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事件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细节,其余学生补充遗漏的情节。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

  教师明确: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⑴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⑵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⑶树立登月纪念碑;

  ⑷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⑸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⑹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5、朗读课文的1~2语段对登月事件及意义的概说,根据文章语言环境的提示,筛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素。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969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6、精彩朗读并背诵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评价登月意义的话。

  7、师生共同归结课文思路:

  文章采用“概括──评说”的结构方式:

  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第四阶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三、精读课文,研讨细节

  1、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5、11语段,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明确:

  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如“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等。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2、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明确: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回答,教师稍作点拨:“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是事实的阐述。但这一小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说明现代科技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迈进宇宙的步伐将更坚实更长远。

  3、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如流露在登月纪念碑文中的胜利、豪迈之情。

  四、课堂小结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转眼间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回眸历史,重温经典,在叹服人类用聪明才智谱写壮举的同时,月球的神秘仍然吸引着人类探索的脚步,精彩神话的创造就孕育在这坚实的探索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月球村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鲜活的现实,让我们共同祈祝人类未来更美好。

  五、布置作业

  根据情况提示,展开想像,口头描述一个片断。

  提示: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速读课文,能快速理清文章思路

  ②提高理解、归纳能力及信息筛选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进行交流、探究

  ②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坚信有梦想去努力就一定能实现。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

  2.激发学生探索月球乃至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相信只要有梦想最终就可以实现。

  教学方法

  1.师生间和同学间的讨论式多向交流

  2.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3.(开放式)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

  2.了解月球及宇宙知识;做好课件并搜集与太空相关的网站。

  3.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并上网查询资料。

  教学设想

  本文为一篇科普小品文,教学中以正确的阅读方法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科学氛围。利用文本提高理解、筛选、归纳能力的同时,激发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引导学生创新,教师首先要创新,所以,我在处理这篇看似平淡无奇的文本时,脱出窠臼,挖掘出了一个不同于常规思维的主题──只要有梦想,(去努力)总会有成真的一天!并将其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目标,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合文本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营造出民主氛围。

  教学过程

  【导入】

  (寻梦的)鸟儿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痕迹,却在人类心中唤起亘古不变的梦想(课件:嫦娥奔月、敦煌飞天)。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先萌生飞天梦的民族,追寻着梦想,我们已经在奥妙无穷的`太空中留下串串足迹(课件:“神六”升空──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神舟傲苍穹!神舟六号宇宙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环绕地球在太空中飞行77圈,胜利归来)。伴随着不懈的追求,凭着智慧和勇气,人类已经把登上月球这千古神话变为了现实!30几年前(1969年)三位人类的精英已经将足迹踏上了月亮,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探寻──《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课题并让学生打开自读课文第19课)

  【新课学习】

  1.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本

  (1)(阅读文章,要善于把握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结合预习归纳文本主题词:登月里程碑梦想成真

  (课件)有梦想就一定能实现吗?(师生交流。我们正是多梦的年龄,我们却不知道自己的梦想到底能飞多高、多远)

  同学们,请快速浏览课文,在感受人类登上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感悟人类寻梦之旅,梳理人类登月这一故事梗概,然后用一句最简明的话表述文章内容(1969年美国三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强调抓住要素)

  时间:公元1969年7月16日至25日(1969年7月21日上午1l点56分20秒)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事件: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

  要素中,哪一点最富于变化?──时间要素

  (2)登月、圆梦,多么美好的记忆。登上月球又是多么庞大而又细微的工作,作者却能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讲述得清清楚楚。同学们自读课文──依据富于变化的时间要素,小组同学共同用文字完成“宇航员登月流程示意图”。(看谁最会读书,最善于捕获信息并重组信息)

  (与学生交流并指导学生依据时间推移完成“流程图”)

  准备升空

  ↓

  1969年7月16日

  ↓

  加燃料吃早饭登上飞船

  ↓

  飞向月球

  ↓

  当地时间9点32分点火腾飞

  ↓

  每秒6.8公里──每秒7.67公里──每秒10.5公里

  ↓

  19日晚上8点33分,飞过月亮与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

  7月20上午7点32分,登月舱开始降落。

  ↓

  登月成功

  ↓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降落月球

  ↓

  1969年7月21日上午11点56分20秒登月里程碑

  ↓

  开始工作……

  ↓

  返回地球

  ↓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地球大气层。

  (引导学生将“流程图”与课文相结合,)整个过程历时195个小时,漫长的过程,却能写得有条不紊。思考文章条理清晰的原因?

  ──详尽的时间变化(精确到秒,严谨的科学态度,另数据如6.8、7.67、10.5公里每秒)──以时间为序,是一种安排条理的好方法。

  让你记忆最深的是哪个时间?(人类记住那一刻犹如母亲记住我们的生日!人类有多少梦想可以成真?)

  (齐读“1969年7月21日上午11点56分20秒”所在的一段)

  (3)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了哪些足迹?

  ①检查登月器;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

  ⑤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

  ⑥安装激光仪;

  ⑦安装月震仪;

  ⑧插星条旗;

  (提问:五星红旗什么时候能插上月球?由谁去完成?──“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横空出世,再一次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五星红旗插上月球的日子为期不远了;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实现飞天梦的英雄,如今,伴随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的成功,中国人实现登上月球的千古梦想指日可待!今日中国,因为更高,所以更美!)

  ⑨和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2.交流合作·赏析文章

  3.品味·升华

  登月成功,仅仅是美国人的骄傲吗?

  探索未知世界的先驱们,成功固然是英雄,失败也是英雄,是他们驾驭着人类的梦想,足迹踏上了月球。五百多年前的明朝,一个叫万户的中国人第一次用火箭尝试了飞天──生命换理想!三位美国宇航员的成功代表人类的成功,这是人类的文明。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4.拓展延伸(联想与想象)

  自从人类把足迹留在月球,“广寒宫”不再给人一幅冷漠的面孔,我们在地球之外又多了一片播撒希望的沃土!如果你是画家,你会为宇航英雄画一幅神采奕奕的特写吗?;如果你是歌唱家,你会为航天英雄唱一首赞歌吗?……作为中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少年,当我们慨叹“月亮上的足迹”时,你的思想是否正在叩击着未知世界的大门?是否正邀游于广袤的太空世界?──“月亮上的足迹”给我们什么启示?(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提示:远古人类的未知世界乃是整个神秘的自然界,对日月星辰的神往与探索便成了千古梦想;人类发展到今天,所面对的未知世界难道仅仅局限于月球吗?“宏观”与“微观”世界)

  备选答案:

  (1)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总生活在摇篮里。──去未知世界里寻梦!

  (2)飞天不再仅仅是梦想,人类已经能够自由地翱翔于天地之间。人类的足迹,将会延伸向何方?

  (3)──建立太空家园建设太空城建立月球基地移民火星建设黑洞城市。

  是啊,世界从来不缺乏成功的喜悦,人类却永远需要构思着灿烂的梦想。当梦想成真的时候,人类最需要──创造新的梦想!面对未知世界,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简短的文字写出你心中的梦想……

  (提示:今天,我们固然没有能力创造未来,却能创造梦想!30个字左右)

  小结: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创造梦想;明天,让梦想燃烧,让人类的足迹遍布宇宙!

  【结束语】

  人类播撒着希望、耕耘着希望,也收获着希望!让我们顺着阿波罗宇航员的足迹,怀揣梦想“可上九天揽月……谈笑凯歌还”!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4、 初步了解航天飞船的有关知识及人类登月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

  (2)昂首挺立:

  (3)遥遥在望:

  (4)可望而不可即:

  (5)里程碑:

  2.上网查登月的有关资料,了解登月的有关知识

  3.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检查预习(显示幻灯片)

  1词语解释

  (1)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5)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2、字词读音

  椭圆( tuǒ ) 铁锹 ( qiāo ) 着陆 (zhuó ) 飞跃( yuè)

  海域 ( yǜ) 狭窄 (zhǎi ) 畅谈 (chàng ) 供给 (gōng jǐ )

  3、交流资料,回答

  (1)地球到月球有多远?38万公里

  (2)航天飞船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共两枚,发射时它们与轨道器的三台主发动机同时点火,当航天飞机上升到50千米高空时,两枚助推火箭停止工作并与轨道器分离,回收后经过修理可重复使用20次。外储箱是个巨大壳体、内装供轨道器主发动机用的推进剂,在航天飞机进入地球轨道之前主发动机熄火,外储箱与轨道器分离,进入大气层烧毁,外储箱是航天飞机组件中唯一不能回收的部分。航天飞机的轨道器是载人的部分,有宽大的'机舱,并根据航天任务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房间”。有一个大的货舱,可容纳大型设备。轨道器中可乘载3名职业航天员(如指令长或机长、驾驶员、任务专家等)和4名其他乘员(非职业航天员)。其舱内大气为氮氧混合气体。航天飞机在太空轨道完成飞行任务后,轨道器下降返航,像一架滑翔机那样在预定跑道上水平着陆。轨道器可重复使用100次。

  (3)从地球到月球的飞行轨道是怎样的?

  三、导入

  小时候,你们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嫦娥挥动长袖轻飞入月的潇洒曾让我们以为登月只要一颗仙药就可以达成,但是你知道人类真的踏上月球是什么时间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967年7月21日人类登上月球时的情景,让我们跟着登月的宇宙飞船去月球上潇洒走一回。

  四、快速默读课文,并回答: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报道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2.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四个阶段:

  1)升空前的准备

  2)飞向月球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3)登月成功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对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4)返回地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时间)

  4、作者为什么将时间精确到了秒? 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5、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6、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1 )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6)与尼克松总统通话

  7、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喜悦、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8、这是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留在月球上的脚印,他为什么说“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因为这一步标志着我们的活动范围扩展到了宇宙空间。当人类活动领域扩大到宇宙空间后,人类将开始利用和开发空间蕴藏的极其丰富的资源,并使人类能利用整个宇宙来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这势必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势必会促进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长足进步,势必会极大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①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为探索自然奥秘而走过的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2、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登月各阶段的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登月过程的几个阶段的划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刚刚欣赏的是我国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最后两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其“蝉娟”指代月亮。茫茫的苍穹,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于是便有很多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有月宫仙子──嫦娥的故事。(请一位学生简要讲述“嫦娥的故事”)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后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展示马王堆汉代古墓中出土的帛画图片)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那么人类是何时第一次登上梦想已久的月球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月亮上的足迹》,一起到月球上去走一遭。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思考: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简要概括。

  总结归纳:

  ⑴登月准备。

  ⑵飞向月球。

  ⑶登上月球。

  ⑷返回地球。

  2、试概括每一阶段的内容要点:

  ⑴登月准备。

  这是一篇记叙文,在阅读的时候,请同学们将时间,人物,地点,将要发生的事情找出来。

  ⑵飞向月球。

  弄清楚飞船升空的每一个过程。

  (展示图片和火箭升空,二级火箭脱离视频。)

  ⑶登上月球。

  明确:

  ①登月舱与飞船脱离的`准确时间。

  ②登月舱降落地球的准确时间。

  ③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时间。

  ④人类足印第一次印在月球的精确时间。

  (展示相关图片)

  思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展示动画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明确宇航员所做事情和相关顺序。

  ⑷返回地球。

  ①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

  ②“阿波罗11号”飞船溅落在预定的海域。

  (展示相关图片)

  3、全班齐读课文最后的两个段落。

  提出问题:阿姆斯特朗为什么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总结归纳:“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三、小结

  这篇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四、介绍我国宇航事业的发展

  1、简要介绍“神舟五号”和即将发射升空的“神舟六号”。

  2、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

  第一步:20xx年左右,发射绕月卫星“嫦娥一号”。

  第二步:20xx年左右,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实地考察。

  第三步:20xx年左右,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挖取月岩样品后,送回地球。

  3、登月:

  20xx年左右,实现载人登月。

  陆续建设月球基地,实行太空旅游等。

  五、布置作业

  20xx年,你作为我国第一批登月宇航员之一,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在月球上你将看到什么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教学反思

  生平上的第一节公开课,业已降下帷幕。过后得到前辈们的指教,可谓获益匪浅。回想起当时激动的心情,就犹如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渴求得到老师的赞许一样。前辈们所指出的问题与自己激动过后的那份平静使我对那节课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准确的评价。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自读课,教学目标有三:识记生字词,了解人类登月的相关知识,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学习采用时间顺序叙述事件过程的写作方法;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最初的构思是运用提问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能学到一点与人类登月有关的知识。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展开叙述,思路非常清晰,因此只要稍微点拨,学生会很快能掌握这种叙事方法的。而这节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因此我运用了质疑和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

  可以说,这节课还是颇顺利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遵循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6

  一、学习词语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昂,仰。仰着头,直立着。

  遥遥在望——遥遥,形容距离远。形容远远地望着。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可以望见,但不能接近。形容看来可以达到而实际难以达到。

  二、在 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

  三、作者以什么为序来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以时间为序来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四、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并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登月的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3—5),飞船带着宇航员进入预定轨道。

  第二阶段(6—9),飞船作登月准备。

  第三阶段(10—14),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四阶段(15—16)飞船带着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

  五、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哪几件事?

  学生讨论后归纳: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七件事。具体为:

  ①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情况,发现一切正常;

  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④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了月球的表面;

  ⑤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⑥他们又取出了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严地把它插在了月亮上;

  ⑦他们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六、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归纳:

  ①用来表时间,如“这一年的`7月16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②用来表飞船离地球的高度和飞行速度,如“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③用来总结飞行的里程,如“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七、总结、扩展

  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1969年7月21日登月的全过程。人类登上了月球,迈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结合课文,畅谈未来探索太空的梦想。

  八、布置作业

  假设你此时正在远离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过舷舱,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请以此为触发点,展开想象,写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七年级学生,注重文本教学,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利用图书室、影视片、互联网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潜移默化地学会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育他们的科学精神,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观看“登月过程”多媒体课件,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和探索科学的兴趣。

  2.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重点语句,概括其主要内容。

  3.初步了解登月过程和对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相关资料,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努力学习的信念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4.激发乡村学生渴望利用图书、网络、影视片、多媒体信息技术等资源学习科学知识的强烈欲望,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学会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5. 精心搭桥,从该课巧妙过渡到本单元的综合性学X——《探索月球奥秘》。

  教学设想:

  1.重难点:登月对人类来说到底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2.课型及课时: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计划安排学习一节课。

  3.思路与手段:速读全文,理清思路,了解登月过程;抓住关键语段,探讨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引导学生利用图书、网络、影视片、多媒体信息技术等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

  4.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媒体平台:

  ① 教学准备

  A.教师:《小白船》碟片,登月图片,“神州”五号发射图片资料,杨利伟在太空展示旗帜的图片等。

  B.学生:阅读教材P103-110的《探索月球奥秘》资料,《现代汉语词典》。

  ②课件资讯

  A.参考书目:〈自然科学宝库〉(太阳·月球·星球卷)〈十万个为什么〉(天文卷)

  B.相关网站:

  C.电子信箱:

  教学过程

  快乐导入→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

  师:听了《小白船》这首儿歌之后,你想到了什么?对神秘的月亮有哪些疑问?请把你的真实想法或疑问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分担你的困惑,分享你的快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白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请5、6个学生自由发言,适时鼓励)

  听了以上同学的句句心声和种种疑问之后,我与大家一样,也非常想到月球上去看个究竟.下面,请各位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乘坐宇宙飞船,到月球上去看看,留下我们人类闪光的足迹吧!(用多媒体展示课题《月亮上的足迹》和人类登月过程的图片资料)

  自主学习→看一看,读一读,圈一圈

  1.学生观看人类登月图片资料时,老师边作简介。

  准备发射→火箭发射→飞向太空→箭体分离→成功登月→人类足迹→开发月球→返回登月舱→进入黑障区→打开降落伞

  2.速读课文,圈点表示人类登月过程的关键语句。要求学生不动唇、不指读,学会浏览、扫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合作学习→查一查,思一思,学一学

  3.分6个合作学习小组,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为宜),联系上下文,快速解释词语(多媒体展示):

  ①可望而不可即②昂首挺立③神往④拜访⑤里程碑⑥遥遥在望

  师:请问哪位同学明明白白我的心——老师为什么要把加点的字放大,并且字体还不一样?第5组的学习伙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完成任务的?第6组的同学,你们是如何选择划线的词语“遥遥”的'义项的?

  点拨: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解释词语;学会理解记忆阅读中遇到的新词语;学会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学会运用切合自己的独特方法巧记关键字,巧用好词,尤其是在写作中运用好词时,关键字不出错。如“记意思、找差别、编歌诀”等有效绝招。(即≠及,“挺”的部首是“廷”不是“延”,“拜”的右半部分是四横,写“拜”时千万别“丢三落四”等。)

  4.图文对照,略读相关语段,并运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登月全过程(可引用文中的语句,提倡用自己的话归纳,30字以内)

  提示:①老师出示图片,学生抢答课文中的相关文字,理解主要内容。

  ②--------(时间)--------(地点)--------(人)---------(事)

  ③4——6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概括登月过程,鼓励有绘画特长的同学用图画来解说。

  师生相互交流学习结果(多媒体展示):

  准备(登月)→升空飞向月球→(成功)登月→(登月)归来返回

  5.精读P96“一到月球表面……成功登月”这一段,寻找人类在“月亮上的足迹”

  采集月壤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月震仪,插上星条旗,与总统通话。

  6.师生一起诵读文末的“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谈谈你对人类登月伟大意义的理解。

  师:又有哪位知心朋友明白我在句中划线、加点的真意?(重读,对比)

  探究学习→议一议,想一想,谈一谈

  7.看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插上的星条旗,对照中国航天英雄员杨利伟在太空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的旗帜,你有什么新发现?对此,你又有何见解?

  (向往世界和平,努力学习,提高素质,献身科学)

  8.宇航员在返回时,“将登月舱甩在太空中”,成为了太空垃圾。如果你中国第五代航天计划设计总工程师,你将如何设计登月舱?

  (回收,利用)

  愉快作业→选一选,做一做,动一动

  1.请用“神往、里程碑、遥遥在望、可望而不可即”写一段100字以内的关于理想的片断。特长生可打腹稿,口头交流。

  2.阅读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搜集整理有关月亮的古诗、对联名句于摘抄本上。

  3.开展综合性学x——探索月球奥秘,整理好资料。

  (根据各自的个性爱好,任选一题)

  学习小结→评一评,悟一悟

  师生交流真实的学习体验。(反馈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

  教学反思:

  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渗透育人新理念,转变师生角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收到了一定的学习效果。

  2.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教师科学导引,注重文本教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不足之处是受课时所限,有些学习环节显得很仓促。“愉快作业”可调到课外完成。

  5.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快速阅读方法指导较少,学生的速读能力亟待提高。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相关文章: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03-12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优秀教案08-29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优秀12-13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04-21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02-26

成长的足迹教案03-27

《走月亮》 教案02-19

月亮湾教案10-12

月亮的心愿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