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穷人》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穷人》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穷人》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4.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理清文章的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
(二)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教学过程
(一)导言: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穷人》。(教师板书课题。)
(二)解题,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1.提问:谁为大家读一下预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2.老师可以把小资料中的内容,再介绍给学生听,丰富他们的知识,加深对作者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3.解题: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年前在沙俄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
(三)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先标出自然段序号,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本课自然段较多,共有27个自然段,要求学生细心地标正确序号。
(五)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六)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下列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溅 怨 填 唉
“溅”字的右边是“戋”,不要写成“戈”;“怨”字的左上方是“夕”不要写成“歹”或“ ”,右上方是“ ”不要写成“巳”;“填”右边是“真”,不要少写一横;“唉”的右下方是“矢”,不要写成“失”。
2.给下面加粗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勉强 仍旧 模样 自作自受 魁梧
勉强的“强”应读“qi3ng”,而不是“qi2ng”;仍旧的“仍”应读“r6ng”,不是“r5ng”;模样的“模”应读“m*”,不是“m$”;自作自受的“作”应读“zu#”,而不是“zu^”;魁梧的“梧”应读“w*”,不读“w(”。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舒适 顾惜 勉强 抱怨 黧黑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老师要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比如前4个词,可以找出它们的近义词来理解词义:“舒适”的意思就是舒服;“顾惜”的意思是爱惜;“勉强”的'意思是将就、凑合;“抱怨”的意思是埋怨。有的词可以找出其中不理解的字,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词义:比如“黧黑”这个词,可以先查“黧”的意思,即黑里带黄的颜色,进而理解“黧黑”的意思就是又黑又黄。“忐忑不安”和“自作自受”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的方法来理解词义:“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自作自受”是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七)学生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里只要能把课文的主要情节说出来即可。
(八)整理文章的层次。
快速浏览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段(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九)练习读课文,在最让你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完后让学生说说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十)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抓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她的美好心灵。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穷人》。
(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反映桑娜一家生活状况的语句,体会她们一家的生活处境。从第2自然段桑娜沉思想的心事中,可以看出桑娜一家生活贫困:“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这种贫苦的生活还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这时老师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通过读第1自然段,就可以找到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2.自己读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读完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概括第一段的段意。这段主要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四)学习第二段。
1.过渡:在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她为丈夫的安危担忧,不但无心睡觉,甚至连屋里都呆不住了,于是她出去向海上张望,可是什么也看不见。这时她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西蒙。
2.找一个同学从第3自然段“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一直读到第6自然段完。
3.学生读完后,老师接着说:当桑娜焦急地推开门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4.再找一个同学读第7自然段。
5.学生读完后,老师提问: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什么?
西蒙的家里更贫苦,“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对着门口放着一张稻草铺。可怜的西蒙早已死去,临死前她没有打扰任何人,只是默默地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两个孩子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脚,给他们最后的母爱。
6.过渡:这触目惊心、使人落泪的情景,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动心,何况是善良的桑娜呢?
7.默读8~11自然段,画出桑娜面对此情此景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8.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在学生谈桑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时候,老师适时出示两个重点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提问:“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所以没有多加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在学生体会了这句话的意思后,老师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提问:桑娜觉得非抱回孩子不可,为什么回到家里又忐忑不安呢?她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些想法说明她当时是怎样的心清?
作为母亲,桑娜可怜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必然要关心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作为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又为今后的生活担忧,所以忐忑不安。这里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出她的真情实感。“他会说什么呢?……够他受的了”表现出她对丈夫生活负担重的理解,因此担忧。“他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表现出桑娜宁愿自己受苦,也要为别人解除困难的美好品质。但生活是现实的,她似乎对丈夫有一种负疚之情,所以一次又一次责问自己,“怎么对他说呢?”这一层深刻地反映了桑娜矛盾的心理状态,真实地反映出一个穷人的思想感情。
(2)在学生体会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时,老师适时出示第二个重点句: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提问:桑娜为什么宁愿让丈夫揍一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揍我一顿也好”是说只要丈夫同意收养两个孩子,甘愿自己挨打。桑娜考虑到收养孩子会给丈夫增加负担,所以担心会挨揍,但愿意承担责任。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桑娜崇高的思想境界——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大。
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学习第三段。
1.过渡:桑娜在不安中终于等回了出海归来的丈夫。
2.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找出文章里“沉默”这个词出现了几次?想想桑娜为什么沉默?
“沉默”这个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3.她丈夫对此有何反应呢?指导读第24自然段,谈体会。
4.出示重点句,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提问:把“熬过去”改成“过下去”好不好?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总能熬过去的”是说一定能度过艰难的日子。家里虽然穷,生活困难,现在又增添了新的负担,但是总有办法熬过去。“熬”是忍受的意思,反映渔夫明知困难大,可宁愿自己多受苦。这深刻反映收养孤儿的不易和渔夫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敢于面对困难,具有坚强的精神和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说说这段讲什么?
第三段主要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抚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六)总结全文。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他的两个孩子的事。
2.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合理想象,续编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
2.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二)出示本节课目标。
指读思考·练习第5题。
(三)明确续写要求。
1.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要前后一致。
2.掌握故事情节的主线,要前后连贯。
3.想象要合情合理。
(四)展开想象。
1.桑娜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2.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
3.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孩子解释?
4.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
5.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样?
6.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
老师要引导孩子围绕着桑娜一家人的生活,这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为文章续写结尾,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现主人公美好的心灵。
(五)小组互相说自己的想象、构思,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老师按续写的要求进行评议,拓宽同学的思路。
(六)在稿纸上完成续写。
例文:
穷人(续编)
帐子拉开了,七个熟睡的孩子恬静的小脸在摇曳的烛光照耀下,显得十分清楚。桑娜看着看着突然无力地瘫坐在了一张椅子上,两手掩着脸,“我们……我们怎么办呀?你看,他们睡的多甜多香,脸上还露着微笑,可我们……拿什么给他们吃?要知道……”她再也说不下去了。渔夫走了过来,拍了拍桑娜的肩膀,“喂,别急,我来顶着。你我少吃一口饭,就能把他俩给喂饱了,好了,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第二天的拂晓,渔夫迎着海雾出海了。桑娜望着渔夫远去的背影,把两手放在胸前,念道:“上帝啊!为了西蒙的两个孤儿,保佑他一帆风顺吧!”
《穷人》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抱怨、倾听、忧虑、自作自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分析桑娜的矛盾心理,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言行、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汹、涌、澎、湃”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渔夫、轰鸣、抱怨、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穷”。
教学难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从文中找出表现穷人“穷”的句子,体会桑娜和渔夫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利用课件播放风声、雷声、波涛轰鸣声、嘶哑的钟声,学生静静地感受。
导语: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沉浸在对课件创设的情境的种种猜测中。)听到这些声音,我们感受到了环境的恶劣,就在这样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几个穷人间发生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生活穷苦的人。)
3、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穷人》是托尔斯泰晚年所著,是由法国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而成的一篇短篇小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2)边读边思考: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必然要有人物,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
生字过关:读、写。
汹涌、澎湃、溅、熄、困、唉、淋、嘿、糟、霉、嘛、喃、皱、勺
词语过关:读、记、写。
渔夫、轰鸣、心惊肉跳、沉思、风暴、抱怨、倾听
探望、照顾、敲门、阴冷、宁静、脸蛋、自作自受
清新、湿淋淋、渔网、糟糕、倒霉、忧虑
根据词意,选词填空。
(1)形容健康强壮的身体。(魁梧)
(2)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忐忑不安)
(3)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汹涌澎湃)
(4)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自作自受)
(5)形容脸色黑中带黄。(黧黑)
3、指名说一说本文的人物、事件。
几个穷人:桑娜、五个孩子、渔夫、西蒙、两个孩子。
主要人物:桑娜、渔夫。
情节概括:桑娜和渔夫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不顾家庭困难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
4、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①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②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语段。
③在小组中交流令你感动的语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3)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三、再读课文,学文悟“穷”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穷人》,可老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全文除了题目之外,文中没有一个“穷”字,那么作者是怎样把“穷人”的“穷”给写出来的呢?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穷”呢?请细读全文,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
2、教师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归纳(课件出示归纳要点),完成填空练习。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3、教师小结。
小结:他们屋内的装饰,他们的吃穿,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碌于生活,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穷人生活的艰难和困苦。这也正是文学巨匠写作手法的精妙所在,不见一个“穷”字,可是“穷”又无处不在。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学、交流的方法,掌握了生字、词语,也简单地梳理了课文的脉络、划分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桑娜和渔夫的“穷”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穷”主要是物质方面的,但物质上的匮乏绝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也是贫乏的,大家要记住这一点。
同学们,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贫穷、艰辛啊!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但是他们仍然顽强地生活着。贫穷虽然暂时无法改变,但他们除了穷,却还有世间最宝贵的品质,那就是善良、勤劳、充满爱心,拥有了这些,我们还能说他们是一无所有的穷人吗?下节课,我们就去文中细细体会桑娜和渔夫那“富有”的一面。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
2、深刻理解穷人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回顾复习,加深理解。
(1)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口头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
(他们每天只能_____填饱肚子,吃的`是_____,菜只有_____。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也是渔夫_____身体,冒着_____出海打鱼,而桑娜自己也_____地干活,才能维持的。)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贫穷,而且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她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走进桑娜的家,感受她的勤劳。
(1)默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屋内环境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屋外环境的词句。思考:屋里屋外分别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出示描写屋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词语,学生交流感受。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波涛轰鸣狂风怒吼
屋内:温暖舒适炉火未熄干干净净闪闪发亮
预设:生1:我感觉屋外非常可怕,汹涌的海浪仿佛要把一切撕裂似的。
生2:但桑娜的家里却非常温馨,又干净又暖和。
生3:桑娜家的地“干干净净”,食具“闪闪发亮”,可见桑娜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是个勤劳的人。
生4:我觉得屋外的环境很恶劣,却更加突出了桑娜家的温馨。就比如我在下雪或刮大风的冬天里却觉得家里特别温暖一样。
生5:渔夫在这样恶劣的天气环境下还出去打鱼,可见他们家真的很穷。这里的环境描写也突出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
(4)教师小结,加深理解。
小结:渔夫家虽然很穷,但桑娜能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中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温暖而舒适,这里运用了环境描写和对比描写衬托出了桑娜家的温暖。但是大家还要注意到小说的创作背景,老师还觉得这里的描写有象征意义。在黑暗统治下的穷人们就像这暴风雨中一座破旧的小屋,就像这汹涌浪涛中的一叶小舟,孤苦无依。正因为这样,桑娜家里的温暖才显得那样的难能可贵。
2、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美好品质。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①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第2自然段)
②“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第3、4自然段,可归为一处)
③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第9、11自然段,可归为一处)
预设:引导学生注意文中提示有心理活动的词,如“沉思”“想”“忐忑不安地想”。
(2)学生分组交流找出的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从第一处心理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桑娜一家的贫穷。但面对贫穷,桑娜是什么心态?
(面对贫穷,桑娜还在感谢上帝,因为孩子们都健康,所以她很感恩,而非抱怨。可见她是一个乐观、知足的人。)
②从第二处心理描写中,我们除了能感受到西蒙一家的贫穷,还能感受到什么?
(桑娜对邻居的关怀、同情,正是这份关怀驱使她在深夜去西蒙家看一看。)
③“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从中可见桑娜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心神不安,可根据字形来理解词义。忐忑,心上各有一个上下,表示心里不平静,七上八下的。可见桑娜此时的心情很复杂。)
(3)通过比照心理描写的特别之处,聚焦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简单交流了这几处心理描写,大家觉得写得最与众不同的是哪一处呢?对,就是第9自然段的心理描写。这一处心理描写到底特别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它能够一下子吸引我们的眼球呢?请大家再把这一处心理描写读一读,再说一说。
预设: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一处心理描写的标点符号很特别,有问号、感叹号和许多省略号;学生可能会读出这段文字中的矛盾、担心的复杂情感。
思考:①你能读出桑娜的哪些心情?试着用表现心情的词写写旁注。
(学生默读、写旁注、交流。心情可能是害怕、纠结、担心、不知所措、矛盾、急切、六神无主……)
②你们是从哪些地方读出这些心情的呢?请选择一两处句子,反复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捕捉闪光点进行放大,引发思考。)
预设关键句1: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师:你重读了“够他受的了”,你体会到了桑娜怎样的心情?
生:我读出了桑娜的忧虑之情,因为他们家养五个孩子已经很辛苦了,再多养两个,丈夫和自己的担子更重了,怎么可能不担忧呢?
预设关键句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大家说说,他把哪一个字读得特别有力?(揍)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有力?
生:读第一个“揍”,我感受到了桑娜害怕的情绪。但第二个“揍”的心情又不一样了,这时她下定了决心,做好了挨揍的准备,为了救孩子,她宁可被丈夫打。
(师生共同读这几句话,注意把桑娜从害怕到做好准备、下定决心挨揍的心情读出来。)
③再读这一处心理描写,感悟桑娜的“忐忑不安”,提醒学生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朗读方法: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注意省略号的停顿)——学生自由练读——师生合作读。
明确: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么艰难,丈夫的负担是那么沉重,西蒙的两个孩子又是那么可怜,当她对丈夫的挚爱和对孤儿的同情这两种情感不能兼容时,心里产生了矛盾。
过渡:托尔斯泰不愧是擅长描写心理活动的大师。寥寥几笔,加上几处特别的标点就写出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他想告诉我们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善良、淳朴、富有同情心。)
3、走近桑娜和渔夫,感受他们的心意相通。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12—27自然段。
(2)找到对话中的几处沉默,并联系上下文思考: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集体交流。
明确:有两处沉默。第一处在第20自然段。面对刚从死亡中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他收养孤儿的事,只能不作声。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惧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妻子沉默,所以也一时无语。
第二处在第23自然段。一方面桑娜对于邻居西蒙惨死,留下两个可怜的孩子而感到难过与沉重。另一方面桑娜把事情告诉了渔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
过渡:刚才,我们在体会桑娜的品质时,抓住了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段。那么,要体会渔夫的品质,你们认为应该抓住哪个段落来体会呢?
(3)指名发言,出示句子,进行探讨。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议一议: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
明确: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待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②说一说: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后,最后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把孩子抱来。)
③感受写法:这一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对渔夫进行了描写?(神态、语言、动作。)
④理解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A、换词法理解“熬”字。(可换为“挺、度、顶、坚持、克服”。)
B、讨论: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呢?
(“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然身处困境,却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⑤读一读:语速由慢到快,语气由迟疑到坚定,读出渔夫内心做决定的过程。
(4)品读结尾,再次体会人物的品质。
①听了丈夫的话,桑娜为什么“一动不动”?试着体会她此时的心情。
②再读文字,看课本插图,想象当时的画面,说说渔夫会是怎样的心情。
明确: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和快慰中。这“一动不动”的反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读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桑娜虽然没有和渔夫商量就把孩子抱回来,但渔夫和她的想法是一样的,看到熟睡的七个孩子,妻子的善良也让渔夫开心、感动。
(5)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商量了吗?(生:没有商量)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却完全一致,这叫什么?(生:不谋而合)这也说明他们夫妻两人那颗善良的心是相通的。
4、走近细节,挖掘易被忽略的文本意蕴。
(1)容易忽略的时间点。
过渡:《穷人》这篇文章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琢磨。每一次阅读可能都会有些新的发现。我们先来说说大家可能忽略的时间点,请大家找出文中表明故事展开的时间的语句。
学生寻找:“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睡觉还早。”
质疑: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为什么说“睡觉还早”,这时不是已经很晚了吗?
明确:我们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懂穷人的“穷”,但“睡觉还早”四个字更能道出穷人之穷。桑娜之所以觉得“睡觉还早”,是生活所迫。往常这个时候,丈夫肯定还没有回来,所以睡觉还早;自己也总是一直缝缝补补,所以睡觉还早;等丈夫回来,桑娜还得与丈夫一起清理渔具,所以睡觉还早。而这对贫穷的渔家夫妇就这样起早贪黑地拼命劳作,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他们的生活很艰辛。这四个字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
(2)走近容易忽略的人物形象。
过渡: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是谁?对,是桑娜和丈夫。但是他们是文中仅有的“穷人”吗?不,还有西蒙。西蒙在这篇文章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她悲惨的命运是那个时代众多可怜人的缩影,作者写她仅仅是为了表现她的悲惨吗?大家再仔细读一读第7自然段,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
思考:①西蒙爱孩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②文中写道:“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西蒙临死的时候,想抓住什么呢?
明确:西蒙知道自己挨不过这个晚上了,用自己身上可以取暖的旧头巾、旧衣服盖在孩子们身上,既写出她们家触目惊心的穷,更写出“穷”背后深沉朴素的母爱。在她临死前,她既绝望又痛苦,自己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所以她想抓住命运,想让死神放过自己;她也想抓住一点什么希望,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活下去。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同学们,课文中描写桑娜,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展开的。通过她复杂的心理活动,我们感受到了她从忐忑不安、害怕、自责到坚定的复杂心情,使得人物的形象更真实、饱满,也让我们的心跟着一上一下。心理描写是描写人物时常用到的写法,我们也要掌握好这一描写方法。
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二选一)
小练笔1:“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小练笔2:西蒙临死前把自己的旧头巾、旧衣服盖在孩子们身上给他们取暖,可见对于死亡,西蒙显然是有预见的。那么,在临死前,她可曾想到把自己两个可怜的孩子托付给邻居桑娜?这个善良的母亲一定会想到的,但她却没有那样做。她会有怎样复杂的心情呢?请你想象一下,写一写。
2、指名读话,集体评议。
四、课堂回顾,拓展阅读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走近了桑娜,走近了渔夫,走近了西蒙,也走近了文章中易忽略的细节,感受到了穷人们善良美好的心灵,感受到了文字中蕴含的深意。这个故事读来既让人难过,又让人心生温暖。难过的是,在那黑暗的时代里,穷人那么努力,却依然贫困无助;温暖的是,穷人虽穷,却保持着一颗金子般的善心,这善心,足以抵御贫穷、黑暗。如果还有后续的故事,我们相信桑娜一家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这节课上我们感受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也体会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大家的表现都不错,
2、拓展阅读。
(1)读一读雨果的叙事诗《穷人》,可将其与本课对比,感受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2)可读一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如《启蒙课本》《俄罗斯读物》等。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
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点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⑴学习第一段。
我先用 导语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⑵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容易理解。
所以我让学生继续自由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⑶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⑷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善于想象是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教师为学生营造了想象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的增强。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为学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础,使想象合理化。
《穷人》教案3
教学要求:
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文字片一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课文
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
(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善良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结尾
6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1)处理“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2)通过这个熬,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板书:牺牲自己)
(3)当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通情达理,这时的桑娜心情会是怎样的,体会着说说……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是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师:课文学完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却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业:学习第9段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
1、板书:忐忑不安。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24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①、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会怎么说?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
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③、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他会说什么呢?
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2)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
㈠、
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3、①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1)
②、学习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
㈡、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1、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2、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②、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③、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㈢、
1、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2、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21节、23节,想: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
3、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板书:沉默、沉默)
4、学习第一次沉默内容。(板书:沉默)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5、学习第二次“沉默”内容。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
6、自读第24节,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笔头训练: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①、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
如果把他们抱来()
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
②、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的这种决断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训练朗读?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
7、齐读渔夫说的话:24-27节。
8、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互相帮助。
三、总结:
(略)
《穷人》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3、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重点分析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难点分析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整体感知探究深读。
1、师生小结课文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穷人》这一课讲的是……这节课将重点研究桑娜和渔夫的语言、心理、行为,体味他们的个性特点)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填空。提出明确的要求:
3、引导找合作伙伴交流
4、组织集体交流。
二、重点研读随机点拨。
1、导入: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语句,请大家重点研究“桑娜把孩子抱回家,渔夫回来这部分内容”
2、组织研读交流:
(1)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我嘛……缝缝补补……风喉的'这么凶……”
(2)引导交流“桑娜的矛盾心情”
(3)组织朗读体会。
(4)交流对省略号的用法的体会。
3、分角色朗读。
三、质疑研读感悟品质。
1、引导学生提出几个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2、启发谈话,完成填空,提出明确的要求
3、引导读文,组织交流感受
四、续编《穷人》的故事
续编就是接下去讲故事,也就是我们常间的后来怎么样了?今天请你也来当一回小作家,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
1、师生小结课文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填空:
()的西蒙()的桑娜()的渔夫
1)、任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
2)、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以自己
想,可以填一点,当然欢迎填几点
3、找合作伙伴交流
4、集体交流。
5、找一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可以自己研究;可以找合作伙伴研究。
6、研读交流:
(1)交流“桑娜的矛盾心情”
(2)朗读体会。
(3)交流对省略号的用法的体会。
7、分角色朗读。
8、提出几个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9、讨论填空:括号中填入的词语,可以概扩三个人所具有的品质。
10、读一读最让你动感情的句子,与同学交流读后感受。
11、续编故事:想一想,说一说,有兴趣的可以写下来。
《穷人》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6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勉强、蜷缩”等词语;正确书写“魁梧”;理解“忐忑不安”。
2、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朗读课文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抓住“忐忑不安”、“熬”等关键词,运用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等方法,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4、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忐忑不安”,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2、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指导写字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穷”字是本课的生字,上下结构,注意写的时候穴宝盖下面的两点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力在穴下意为穷,来齐读课题《穷人》。
2、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这样说“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真如作家所说吗?(在课题上加?)让我们走进《穷人》来感受一下吧!
3、出示预习纸,在预习纸上,老师发现“魁梧”的“魁”字,有些同学写的不漂亮,怎样把它写好?
4、师范写,生练写,师生评议。(展示学生写的字)
5、通过预习看看这几个词你会读了吗?谁来读?
6、出示 “抱怨、寡妇、熬”(纠正读音)
“寒风呼啸、汹涌澎湃、波涛轰鸣”(发现这几个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描写环境的词语。生再读)
“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自作自受”(发现这几个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描写人心理活动的词语。生再读)
7、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粗知大意
1、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谁能用简单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2、指名说。(生说的啰嗦,教师点拨,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可以按照六要素来总结,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夜晚,什么样的夜晚?用上刚才读的词语,寒风呼啸的夜晚,事情的起因是什么?邻居西蒙死了。经过是什么?桑娜抱回了邻居西蒙的孩子,心情呢?忐忑不安的,结果呢?渔夫和桑娜不约而同收养了孩子。
3、你能完整的说一遍吗?(指名说)
4、师总结,孩子们,虽然课文很长,我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总结课文是不是更简单?
三、品读课文、体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1、切入课文,同学们,通过预习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生说,对渔夫和桑娜……
(我对妻子桑娜印象深刻,因为她虽然心里很矛盾,但还是抱回了邻居的孩子。)
第二课时
一、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
1、我和你的想法一样,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
2、忐忑不安的。(板书:忐忑不安)
3、指名读9——1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思考边划划,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
4、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5、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学生交流)
出示:
(1)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3)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4)他会说什么呢?
6、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7、指名说,因为桑娜心里很紧张,生怕丈夫会揍她……
8、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9、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很乱。谁来读这个词,读出忐忑不安的心情来。
10、指名有感情读“忐忑不安”。
11、请你再默读9——11自然段,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并用不同标记画出来?
12、指名说(桑娜脸色苍白……是他来了,不,没有人。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3、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又读出了忐忑不安,忐忑不安就是心里慌张、不安。
14、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的心情?(预设:仔细看文中的标点)
15、省略号。为什么?(因为桑娜连想都是断断续续的。还有她的幻想。门嘎吱一声……)
16、这么多的感叹号、问号,你读懂了什么?
17、说明桑娜心中已坚定了要把孩子抱过来。
18、但坚定中又有那么多的忐忑不安。让我们带着这四个句子,来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
二、解读桑娜心里想法
1、出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2、课文第二自然段。
3、“受”的意思是?(够他忙的了。够他苦的了。够他干的了。够他熬的了。)
4、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担心他养不活我们了。生活更加艰难了。虽然穷困,他们毫不犹豫地收养了孤儿。桑娜很关心他的丈夫。——是的,这是妻子对丈夫对特别的爱……)
5、谁来读出桑娜忐忑不安中的贫困?(指导有感情朗读)
6、既然已经够他受的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所以她会反问为什么要把他们抱过来呢?
出示: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意味着……(救了两条孤儿的性命……)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意味着……(家里还能勉强度日。将会冻死。桑娜会心理不安,桑娜和西蒙一样都是母亲,看到孩子要死掉,会心痛……)
7、这边是爱,是对五个孩子和丈夫的爱,那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可桑娜又想到了什么?
出示:宁可( ),也要( )。(引导学生说话)
8、但最后可能桑娜连想都没有想,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
9、善良、互相帮助的习惯、一个做母亲的责任。
10、这源自一种善良、母爱、良心。
11、我想和你们合作一下,想读的站起来。我读旁白。(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三、解读丈夫心理想法
1、抱是抱过来了,可怎么对丈夫说呢?丈夫是怎么说的呢?请你把它划出来。(一个学生读)
2、这里有个字让人听了掉眼泪,哪个词?(熬)
3、能给“熬”换个词吗?(挺——坚持——挨——撑)
4、你从“熬”中读懂了什么?(善良和伟大。渔夫坚强的性格,宁可自己苦点,也要抱过来。)
5、将来将更苦,他想到了吗?
6、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做这个决定难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很严肃,忧虑。他搔搔后脑勺。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7、其实,渔夫心里也曾想到很多,赶快动手把他写下来吧。(学生写渔夫心理想法,配乐朗读评议)
8、这就是渔夫的心理想法,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郁……(齐读描写渔夫的句子)
9、这就是将善良深深印近灵魂的桑娜和渔夫
四、首尾呼应,点题提升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一起告诉我—穷人。
2、而课文中却没有出现一个“穷”字,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富有的。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可爱的,美丽的。他们的穷是表面的,但他们的内在心灵却是高贵的,高尚的。)
3、穷人不穷,一起读课题“穷人”。
4、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标点的巧妙运用,感受到了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5、(课件出示)课下再读一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描写穷人的文章。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摇篮 围裙 烤鹅 冻僵 火焰 薄纱 橱窗
灌进来 暖烘烘 圣诞树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二、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想也没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顿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
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
《穷人》教案6
一、 教学要求
1、 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舒适、搁板、帐子、呼啸、健康、抱怨、厉害、忧虑、揍一顿、熬过去、自作自受”等词。
3、 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点
1、 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 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 思想教育要点
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
四、 教学具准备
单幅投影三框。
五、 教学过程 设计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请齐读课题。看到这篇课文的题目,你都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 检查预习
请一个同学把预习朗读一下。预习中有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出示投影。
(三)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点将读课文。回答问题。
1、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2、 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学生讨论后回答
板书:桑娜 勤劳 善良
渔夫 勤劳 善良
西蒙 善良
3、 用笔划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并板书。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部分时,出示投影
1:提示
(1)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
(2)想到了什么?此时桑娜在想些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桑娜家很贫穷?从哪看出桑娜很勤劳?
学习第二部分,故事接着往下发展:桑娜出门想去看看丈夫是否回来,善良的桑娜又想起生病的女邻居。出示投影。
提示:
(1)桑娜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读文。你体会到西蒙是个怎样的人?读文。
(2)桑娜看到这样的情景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3)桑娜把孩子抱回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
这段桑娜的内心独白应怎样读?试一试。
学习第三段,正当桑娜忐忑不安时,桑娜的'丈夫渔夫回来了,渔夫会怎样对待这件事呢?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出示投影,提示: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 她的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四) 小结:课文使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感人的故事情节,更因为桑娜、渔夫这样的穷人身上所蕴涵的人格魅力。是什么呢?那就是勤劳和善良。他们都是穷人,他们的穷仅仅是财富上的穷,象桑娜、渔夫、西蒙,他们是千千万万穷人的代表,我们在叹息他们的贫穷是却敬佩和崇尚他们的人格高尚。这就是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
(五)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桑娜拉开了帐子,他们的生活又拉开了崭新的一页。五个孩子,七口之家,如今又加上两个这么小的孩子,一家的生活重担,渔夫怎样挑起,桑娜怎样挑起,渔夫的五个孩子如何接纳这两个孩子,这都是我们续编的情节。续编时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出示。
1、 抓住原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2、 抓住原文中的情节主线。
3、 续编的故事情节发展要合理,想象要合理,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中心思想不能有本质上的变化。
板书设计 :
9、穷(财富贫穷) 人(人格高尚)
小屋温暖舒适
桑娜 从早到晚干活 勤劳 善良
抱回两个孤儿
冒着寒冷和风暴去打鱼
渔夫 魁梧黧黑的外貌 勤劳 善良
不顾自己帮助别人
西蒙 孩子身上盖者她的衣服 善良
脚上包着她的头巾
《穷人》教案7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结合本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本课时,应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理念
依据“研究性学习”的的理念中的“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穷人》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方法和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的好课。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字词,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从而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享受小组合作学习乐趣,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里又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并从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课文,在书中画出相关内容。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品读体会。)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汇报。
4有感情的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并使学生体会人物的特点。】
三分析桑娜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崇高品德。
现在就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设计意图:体会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2读完本段内容,从中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并归纳整理。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出现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采用小组间角色朗读等形式展开自学。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要求。】
3学生准备交流。
(和小组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体会桑娜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4汇报展示。
(学生个性化表达,畅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小结。
6练习朗读。
四学习最后一部分。
1读读最后一部分,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体会渔夫的高尚品德。】
2指导有感情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渔夫和桑娜的勤劳和善良。)
【设计意图:在读中体会两人的善良,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
3出示文中的重点句。(小黑板)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结合课文内容,续写课文故事情节。
《穷人》教案8
教材简析:
《穷人》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故事是围绕桑娜,特别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了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选编本文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是怎样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了解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到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本教学设计在教学预设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以读为本,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注意方法,落实过程,极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
1、教师板书: 16 穷人
2、请学生齐读课题。师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
3、师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同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谈话赞扬文中人物,唤醒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走进文本注入情感生命。】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初读环节的“读”要落实。虽然课前布置了学生读课文,但是课堂初读的“读”还应有一定的时空留给学生。】
2、请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3、词语教学。
(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2)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①桑娜 a 白色帐子 缝缝补补
b心惊肉跳 眼帘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②渔夫 魁梧 黎黑 湿淋淋 忧虑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词语都有它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每个词语又有了新的生命。在词语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能掌握它的音、形、义,还要充分发挥它在语境中所具有的生命力。】
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第一部分(1)--(2)自然段(焦急等待)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抱回孤儿)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催促桑娜)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给学生充足的.初读时空,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初读课文的任务,为后文的阅读感悟打好基础。】
(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
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
【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应给予关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好习惯,激励学生积累语言。】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一)精读第一部分。
1、让学生轻声读(或默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
(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教学中用好教材,关注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喜欢阅读才是最重要的。】
(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
a、体会贫困--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利用“嘶哑的钟声”不断地响着反复引读“桑娜沉思”的内容中描写家境贫穷的句子”,在引读中体会“……”的作用。
b、体会人物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桑娜--勤劳、善良。渔夫--勤劳、勇敢。
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环境--天气非常恶劣;桑娜能干善良;家境贫困。)
3、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为桑娜的勤劳、善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
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从描写桑娜的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
可以出示:我从 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 的桑娜。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思等语句,体会人物特点。出示句式,作为学生阅读的拐杖。】
(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句子分析例谈:
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牵挂亲人--善良)
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
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
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如: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
【注意在阅读感悟中渗透“读”的训练,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体验有机结合。】
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
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在对话中,桑娜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善良的品质逐渐植入学生的心里。】
三、课后练习
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表达应用练笔。
(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
(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关注语言积累,关注表达应用,关注读写结合,让阅读的生命得到延续。】
第三课时
一、夸心中的英雄,唤醒学生情感
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着--桑娜。请你夸一夸她。
【课伊始,夸桑娜,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人物、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简洁有效。】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精读第三部分
1、教师谈话引导:在一个天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事,是什么事呢?(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迎接她丈夫的归来……
【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分角色朗读--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再读,再谈……。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
3、在学生充分地“读”“谈”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出示:
(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 的桑娜。
(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 的渔夫。
【这一部分教材主要以描写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教学中通过师生分角色反复读、议,人物的特点自会凸显出来。“读”的方法的有效应用,很好地实现了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特点的目的。】
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
(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撞。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幸福 ,因为 。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 ,因为 。
【此说话训练,利于学生个性表达。学生在交流中,对文本、对人物进行了再次解读,学生的人生观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2)续编故事。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三、简介作者,拓展阅读
同学们,《穷人》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桑娜和渔夫。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体验到了人世间无价的真情。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他还写了哪些作品呢?请看课后的“阅读链接”(教师可适当介绍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见教案后“参考资料”)。
四、课后练习
1、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唤醒或引导学生去体验对话情境),注意对话描写四种形式与标点的应用,注意写好人物怎么说和说了什么。
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
3、选做: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
《穷人》教案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xx中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
1、板书:
忐忑不安。
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9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⑴ 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会怎么说?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
⑵ 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⑶ 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他会说什么呢?
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
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⑴ 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 ⑵ 学习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 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⑴ 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⑵ 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 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
② 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
③ 桑娜想: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⑴ 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⑵ 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21节、23节,想: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
⑶ 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板书:沉默、沉默)
⑷ 学习第一次沉默内容。(板书:沉默)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⑸ 学习第二次沉默内容。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
⑹ 自读第24节,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笔头训练: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
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
① 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 ),如果把他们抱来( ),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 ② 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 )的这种决断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训练朗读?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
⑺ 齐读渔夫说的话:24~27节。
⑻ 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互相帮助。
三、总结
【板书设计】
穷人
(沉思1)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忐忑不安)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沉默1) (沉思2)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他会说什么呢 (沉默2)
【练习纸】
一、口答:联系课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桑娜心里想:xxxxxxxxxxxxxxxx。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xxxxxxxx_;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xxxxxxxx_;
与其xxxxxxxx_,不如xxxxxxxx_;宁可xxxxxxxx_,也要xxxxxxxx_。
二、想象
第一次沉默时,桑娜心里想:xxxxxxxx_;渔夫心里想:xxxxxxxx_。
第二次沉默时,桑娜心里想:xxxxxxxx_;渔夫心里想:xxxxxxxx_。
三、笔练。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渔夫心里想:xxxxxxxx_,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xxxxxxxx_;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xxxxxxxx_;与其xxxxxxxx_,不如xxxxxxxx_;宁可xxxxxxxx_,也要xxxxxxxx_。
《穷人》教案10
教学类型:新课
教材选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
课 时: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能读准“哦”的读音。
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抓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
1、采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中
2、以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
3、让学生在心领神会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以感情的朗读去表达情感。
基本功训练组合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把 读、写、议、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同时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让学生交流穷人的穷体验在哪几方面,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2、对某些段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启发式教学
1、 启发学生对课文质疑问难。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准确、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的,如何反映了沙俄时代的黑暗统治和穷人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二)理解题意,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理清文章的层次。
重点:对课题“穷人”一词的理解
对重点生词组“魁梧”和生字“寡”写法的教学。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还记得《跳水》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
生: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师: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他的另一篇课文《穷人》
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的学习,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能组成词的组成词,解释重点词组“魁梧”。
二、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有关的情况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通全文。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听课文录音,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事情?(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渔夫)
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板书:第一段(1、2):等待丈夫第二段(3~11):抱回孩子。第三段(12~结束)抱回孩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各一行
2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3思考课题“穷人”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1~11自然段。
教学目标:
(一)抓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概括课文的段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人物的心里和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一)理解重点句和重点词语的含义。
(二)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中体会她善良和勤劳的美好品质
(三)体会穷人的穷苦凄惨的.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
导入
(打开课件,大屏幕上显示出“穷人”的课题,并伴着海浪的声音。)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大致地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思考上节课留下的思考题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教学过程学习第一段(1~2):
(一)默读课文的第(1~2)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从自然环境和人物品格思考)
(二) 请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并回答,并回答上述的问题。
学习第二段(3~11)
(一)找一个同学有感情地从第3自然段“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一直读到第6自然段完。并请其他同学注意该同学朗读的片段时语调的变化。
(二)学生读完后,老师接着说:当桑娜焦急地推开门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接着再请一个同学读第7自然段,学生读完后,老师:哪位同学谈谈刚才第一位同学的朗读?(然后师生相互交流)接着播放原文的朗读。
(三)师:当安娜推开门,她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四)过渡:这触目惊心、使人落泪的情景,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动心,何况是善良的桑娜呢?默读8~11自然段,画出桑娜面对此情此景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句子在学生谈桑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时候(老师适时出示两个重点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提问:“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在学生体会了这句话的意思后,老师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提问:桑娜觉得非抱回孩子不可,为什么回到家里又忐忑不安呢?她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些想法说明她当时是怎样的心清?(让学生自由发挥)②在学生体会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时,老师适时出示第二个重点句: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提问:桑娜为什么宁愿让丈夫揍一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找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板书设计
小结:作者并没有用豪言壮语去写桑娜的语 言和心情,而是那样平平常常地,却是那样真实、准确地写出桑娜作为一个善良。纯朴的妇女此刻的真情实感。
作业;1摘抄出一些你喜欢的语句词组
2用忐忑不安造句。
3课后朗读课文,并预习第三大段
:
第三课时
学习最后一部分及课外扩展
教学目标 1注意语言朴实、恰如其分。,.
2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要前后一致。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渔夫的言行举止,体会渔夫善良的品格
难点:合理想象,续编故事
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桑娜在不安中等待丈夫,当丈夫回来了,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一起来学习第三段(12~最后)
教学过程:指导理解第三段
1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边?边听边找出文章里“沉默”这个词出现了几次?想想桑娜为什么沉默
2.分析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时的反映是怎样的?他当时心里可能想到什么?
3.通过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对“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的理解,让学生体会你们体会渔夫善良的心灵。默读第三段,思考:渔夫回家后,桑娜怎样把西蒙死了 的情况告诉他们的?
点拨:(1)丈夫一回家,桑娜有没有马上把西蒙死了的情况 告诉丈夫?(没有)
(2)正当桑娜内心充满担忧,害怕。矛盾的时候,丈夫忽然 问起来了,桑娜的心情会更怎样?
请把描写桑娜的语言。神情的句子扰出来读读,想想桑娜为 什么会这样?(如:从“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可见桑娜内心是带着害怕,又 过意不去。)
板书
1、总结课文,体会感情,概括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写作特色。
三、小结全文、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课文并与同学相互交流
四、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五,放映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对沙皇统治黑暗的社会有更深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作业:
1续编故事。
3找一些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阅读
2认真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穷人》教案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 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黧黑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形近字有:苑、碗、腕;“熬”上下结构,形近字有:傲、嗷;“揍”左右结构,形近字有:奏、凑。
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4、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三、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现在,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可以采用课本剧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3、学生准备、交流。
4、汇报展示。
5、教师总结: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6、练习朗读。
四、分析渔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师#课件# 导语: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
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点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⑴学习第一段。
我先用#课件# 导语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⑵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容易理解。
所以我让学生继续自由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⑶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⑷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善于想象是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教师为学生营造了想象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的增强。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为学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础,使想象合理化。
《穷人》教案12
复习导入:
(课件一)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齐读课文
回忆一下,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板书:桑娜 渔夫 西蒙
学习了课文的1——7自然段,这三位穷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勤劳、坚强
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师:他们除了勤劳、坚强,还有什么别的品质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48页。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课件二)
问题我解决:
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8——11自然段。思考:
桑娜还具有什么品质?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汇报交流:
体会桑娜品质
师:通过刚才学习,桑娜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读课文语句并谈体会
生:桑娜很善良(板书:善良)
她看到西蒙死了,就伸出援助之手,把孩子抱回家
生:桑娜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师:你从哪句体会到的。
生:“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说明她根本就没细想,就把这事给做了
师:体会得真好。
(课件三)
同学们,“非这样做不可”什么意思?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
生:不这样做,孩子会冻死,会饿死;
生:不这样做,桑娜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良心,对不起西蒙
……
师:就是因为桑娜的善良,她才会毫不犹豫地把死去的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谁愿意把这样句话读给大家听听,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一生读。
互评:他读得怎么样?(优、缺点)
师评:你读得很流利,同学们的建议你愿意接受吗?
师指导读:同学们,在读这句话时,除了“非这样做不可”要重读,“这样做”也要加重语气。
学生练读,试读,齐读
师:在抱孩子的时候,桑娜是不假思索的,把孩子抱回家后,她想了什么呢?
(课件四)
“她忐忑不安的想……也好。”
师: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文中大量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生:省略号
师:省略号的的连续使用,表明了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同学们,你们小声把这段话读一读,思考:课文写了桑娜哪些心理活动?
(生:紧张、激动、担忧、害怕、坚定……)
师:这么复杂的心理活动,谁能通过读体现出来?
一生读:
师:复杂的心理活动读出来了吗?还不太明显。没关系,因为咱们对这段话还不太理解,所以读起来有点难度,那么,我们就先来理解这段话
同学们,如果你是桑娜,当你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你会担忧什么?试着把第一个省略号补充完整
生:……
原来桑娜担忧的中孩子和丈夫。那她又害怕什么?又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定呢?这两个问题你们小组自己讨论解决,试着把后面的几个省略号加以补充。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试着把省略号部分的内容进行了补充,现在,你能理解桑娜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了吗?好,下面咱们再来读这段话。读到省略号时,应怎样读?(停顿一下)
学生试读
一生读:(指导读,提醒学生注意省略号)
谁还想试试(自评:自己觉得哪儿读得好?教教大家)
学生齐读
尽管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有没有改变?从哪句话体会出来的?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生:善良:为了收养孩子,挨打挨骂桑娜也不在乎
生:善良:只要丈夫同意收两个孩子,自己受点皮肉之苦也没什么)
师:说得好。桑娜(板书: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多么善良的桑娜。
老师也被桑娜这种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也想读读这段话,行吗?
(师范读)
老师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别净说好的,你认为老师哪儿读得还差点?(学生指出,跟学生练读)
再齐读
(二)归纳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学习8——11,我们认识了桑娜的善良,我们是怎么体会到的?
(课件五)
学习办法:1、读课文2、划句子3、找重点词
(三)提出学习问题
师:渔夫又有什么别的品质呢?我们就用体会桑娜品质的学习方法来体会渔夫的品质。如果你是老师,你会为学生布置什么样的学习任务?
(课件六)
问题我解决:
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思考:
渔夫还具有什么品质?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四)体会渔夫品质
师: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渔夫很善良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
(课件七)
师:善良的渔夫决定收两个孤儿,聪明的孩子,你告诉我,这一决定对桑娜、对渔夫意味着什么?对他们的五个孩子来说,孩子们可能会怎样?
这些渔夫想到了没有?从哪句话体会到的?
生:……
在困难面前,他退缩犹豫了吗?而是做好了准备。从哪句话体会出来的
(课件七)
哦,我们,我们总能……的)
(课件七)
“熬”这个字如果能替换,你想用哪个字?
生:
哪个最好?好在哪里呢?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日子用“熬”来过?生:苦日子)
师:也就是说,
(课件八)
渔夫为了————,做好了————的准备)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同学们,为了体现渔夫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在读这段话时,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生:……
主题的升华
(课件九)
师:数学题中 5+2=7在这篇课文中,你用语文方式算一算:五加二又等于什么?
生:……
师:回答得真精彩!现在咱们再回味一下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穷人,是不是整篇内容都在写穷人的“穷”?你认为他们哪儿不穷?
师:是啊,他们是那样的勤劳、善良、坚强。学到这,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生:他们这样勤劳、善良,为什么会成为穷人呢?
师:问得好!为什么这样的人会成为穷人呢?(回忆一下,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的)(课件十)
就是因为沙皇的专制统治,使得勤劳、善良的他们成为穷人。尽管他们生活上是那样的贫穷,但精神上却是那样的富有!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课件十一)你看,桑娜拉开了帐子,夫妇二人看到的是,自己的五个孩子和西蒙的两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声中安静地甜甜地睡着。此时无声胜有声,两颗美好的心灵进行着碰撞。桑娜和渔夫会说些什么呢?他们是怎样抚养七个孩子的?他们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遗憾的是,托尔斯泰老爷爷却没有继续写下去。庆幸的是,多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诞生了!他,就在我们的班级里。就是你们自己呀。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编下去?那就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课件十一)
师:编写的时候要注意:(课件十二:温馨小贴士)
师:昔日的〈〈穷人〉〉己经流芳百世,相信今天你们的续写一定会风云再起,有信心吗?下面就把你的构思跟小伙伴说一说吧。
五、布置作用
师:同学们,课下你们继续构思这篇课文的续写。下节课咱们再一起续写、交流、评价。
托尔斯泰一生著作颇丰,老师在这儿给大家推荐几本书:(课件十三)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将这几本书读一读,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穷人》教案13
一、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穷”的特点。
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
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
二、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
三、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
相关句子: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从“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相机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恶劣环境的句子,反复品读夫妻的对话。
四、体悟那四处流溢的“富有”
1、师:这些穷人,真的很穷吗?老师一遍遍地读着文章,分析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他们的富有。(学生讨论)
2、请大家再次读课文,课文哪些内容体现了他们的富有?
3、学生自由读全文,寻找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4、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朗读,感悟穷人的美好品质。
预设交流要点:
(1)家的整洁与温馨。
(2)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
(3)夫妻不顾生活困难收养孤儿。
5、抓住课题,拓展升华
作者用“穷人”做题目,你认为有道理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如果不用“穷人”做题目,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评:这样的导课设计,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以及作品特点,激发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评: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评: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抓住“穷”这个字眼,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四、抄写生字词
《穷人》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以及她和渔夫的对话。
2、体会桑娜、渔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一)
师:课前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谁敢举手。
师:你为什么敢在不知道题目的情况下举手?(学生回答)
师:好。看题。
师:板书5+2=
生:7
师:我要问的就是这个问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刚刚没举手):我没想到会是这么简单的题目。
师:出这样一道题我想说明两点:第一;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机会,有的人会抓住机会,而有的人会与机会擦肩而过。机会是给勇敢、智慧而且有准备的人的。老师希望大家都做勇敢的尝试者。第二;5+2指的是——课文中的桑娜原来有五个孩子,后来又收养了两个孤儿的意思。
师:这道题在数学里的答案是唯一的,而在语文里的答案或许是多种多样的。
(二)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二、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
(一)桑娜收养了西门的两个孩子后,心情是怎样的?找个词语来形容。
明确:忐忑不安的。(板书:忐忑不安)
(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9——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划划,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并回答)1:他会说什么呢?2:这是闹着玩的吗?3: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4: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5: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三)老师发现这里的顺序有点乱,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什么?(学生交流)
小黑板出示:
1、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3、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4、他会说什么呢?
(四)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明确:因为桑娜心里很紧张,生怕丈夫会揍她。(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师: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很乱。谁来读这个词,读出忐忑不安的心情来。
(五)再读9——11自然段,读着读着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
学生找相关句子并回答:1: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2:是他来了,不,没有人。3: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师: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又读出了忐忑不安,忐忑不安就是心里慌张、不安。
师: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吗?(自己读一读并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生读)
师:找到了吗?还能从哪里看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
明确:有很多的省略号。
师:为什么?
明确:因为桑娜连想都是断断续续的。
明确:还有她的幻想。门嘎吱一声……
师:这么多的感叹号、问号,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说明桑娜心中已坚定了要把孩子抱过来。
师生合作读桑娜的心理活动一部分,老师读旁白。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想读得更好些吗?抬头看我,这是桑娜对自己说的,心里想的,怎么能读得这么响呢?(男生女生合作,再读一次)
师: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心里是如此的忐忑不安,那她心中为什么会如此的忐忑不安,让我们带着这四个句子,来走进她的心理世界。
三、解读桑娜心里想法
1、“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和学生说说课文第二自然段,回忆他们家的生活状况)
2、体会“受”的意思是?
明确:够他忙的了。够他苦的了。够他干的了。够他熬的了。
3、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担心他养不活我们了;生活更加艰难了;虽然穷困,他们毫不犹豫地收养了孤儿
;桑娜很关心他的丈夫。
4、既然已经够他受的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所以她会反问为什么要把他们抱过来呢?
小黑板出示: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 )。
桑娜宁可( ),也要( )。
明确: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他们拯救了两条孤儿的性命。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桑娜家里还能勉强度日,西蒙的两个孩子将会冻死。
明确:桑娜和西蒙一样都是母亲,看到孩子要死掉,会心痛;那个活着的桑娜会心理不安。
5、这边是爱,是对五个孩子和丈夫的爱,那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可桑娜又想到了什么?
明确: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宁可被丈夫揍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宁可自己的日子过得苦些,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
6、但最后可能桑娜连想都没有想,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善良,乐于助人,有爱心,母爱、良心……
四、解度丈夫心理想法
1、孩子抱是抱过来了,可怎么对丈夫说呢?丈夫是怎么说的呢?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1) 这里有个字体现了生活的艰难,那个字?
明确:熬
2) 能给“熬”换个词吗?
明确:挺——坚持——挨——撑
3) 你从“熬”中读懂了什么?
明确:渔夫坚强的性格,宁可自己苦点,也要抱过来。渔夫的善良和伟大。
4) 将来的生活更苦,他想到了吗?做这个决定难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想到了。做这个决定难。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很严肃,忧虑。
他搔搔后脑勺。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5) 其实,渔夫心里也曾想到很多,赶快动手把他写下来吧。
(学生写渔夫心理想法,教师巡视并提问)
明确:自己虽然有五个孩子,但这两个孩子也是生命;孤儿一定要收养,但桑娜和我会更苦了,我苦没关系,但要苦了桑娜……;如果不把他们抱过来,我的良心会受到谴责的,这两个孩子也是生命;不把他们抱过来,违背良心,如果抱过来,我们的生活会雪上加霜,咳,我们穷人的生活好苦啊,将来还是走一步不算一步吧。
6) 这就是渔夫的心理想法,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郁……(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丈夫的话)
五、首尾呼应,点题提升
1、再来看开始时的算术题:5+2只等于7吗?
明确:等于更艰苦的生活;等于美好的心灵;等于沙俄王国的残暴制度;等于桑娜和西蒙的深厚友谊;等于桑娜的朴实、善良;等于在困难中乐于助人的精神;等于同情心;是母爱的伟大;是爱护每一条小生命;是坚强。
2、这就是5+2答案,是我们用语文的方式得出的。
3、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一起告诉我——《穷人》。但课文中却没有出现一个“穷”字,为什么?
明确:他们生活贫穷,但灵魂却是高尚的。他们穷,却乐于助人。他们日子过得苦,生活中却充满爱。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人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富有的。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可爱的,美丽的。他们的穷是表面的,但他们的内在心灵却是高贵的,高尚的。
4、穷人不穷,改个课题。
明确:富人。好人。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
六、作业
渔夫和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啊!相信此刻同学买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
七、板书
穷 人
穷 桑 娜:忐忑不安
人 淳朴、善良
不 美丽 心灵
穷 渔夫:受、熬
八、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学生能与我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讲授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忐忑不安”、“受”、“熬”,通过分析桑拿的心理活动以及她和渔夫的对话来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美好品质。缺点:在本次教学时没有能面面俱到,学生的朗读训练做的不太好
《孩子,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没有了树荫, 也就无法松懈怠惰。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没有了挥霍, 也就没有机会堕落。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没有了贪欲, 也就不会投机罪过。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不用为失去忧戚, 也就少了精神的折磨。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不用为争夺利益, 把亲友爱人的感情撕裂扯破。 孩子, 我希望你变成穷人。 剔除娇纵,踏实做人, 我就已经很快乐。
《穷人》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 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1.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出示课件5】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
1.过渡谈话: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桑娜 渔夫
五、引导读文,了解故事起因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
(板书:温暖而舒适 勤劳)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
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出示课件6】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
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
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并做出评价。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
2.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二、抓住重点,感悟桑娜品质
1.这一部分中有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请看阅读提示。
【出示课件8】
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2.学生汇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这件事很令人感动。
3.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1) “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 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
(2) 师过渡:这段话省略号特别多,从这五个省略号中,我们感受到桑娜的思绪混乱与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内心矛盾。这就是忐忑不安。 那谁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读出来呢?
【出示课件9】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指名朗读(3—4人) 注意读好省略号,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桑娜善良)
①同学们,你们从“嗯,揍我一顿也好!”感受到了什么? 你能用“宁可……也”来说一说吗?
②“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板书:非……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这样做)
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如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她真是太善良了。(板书:善良)
(4)小结:说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宁可挨揍,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5)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出桑娜的`美好品质。 谁能通过朗读把桑娜的善良读出来呢?(读好重点词) 指名朗读(2—3人)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6)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勤劳善良(板书:乐于助人)
三、细品对话,体会渔夫心灵
1.提出学习要求: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思考: 渔夫具有什么品质?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3.教师点拨、指导。
(1)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渔夫很善良)从哪里体会到的?把相关的课文读出来吧!
(2)生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问:“熬”是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
能给“熬”换个词吗?(挨、忍、)
你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肯定想到了,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①这个决定是轻易做出来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课件10】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但最终做出了决定。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②透过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看到了渔夫淳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到他同样善良的品质。(板书:神态、言行)
4.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的心理变化,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心地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勤劳。(板书:心地善良)
四、总结全文,回顾写作方法
1.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了。”你们想象一下,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怎样呢?(生说)再读读这个结尾,你觉得怎么样?
2.学生总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作家!
3.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总结:我们在今后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学习本文中的一些写法,如环境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正侧面描写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穷人》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一、抓住核心问题,实现长文短教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像以往的教学那样,按课文顺序串讲串问,结果肯定耗时低效。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抓住开放的思维空间、牵一问而动全篇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以此问题放手让学生阅读批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汇报时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即文中的重点段落),此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尤其是在把课文中相关语段重组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无痕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注重读中领悟,学习表达方法
“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品读、感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想构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文本,注重以读为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读中品味语言,读中领悟方法。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悟到以上写法,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读。
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1.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引导他们体会桑娜当时的复杂心情,感受她的善良品质;
2.借助课件,从省略号句子的正确朗读中,体会省略号对表现桑娜复杂内心活动所起的作用;
3.结合上文对桑娜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相关句段的重组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这样的教学过程,读的目的性很明确,符合学生结合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品质的习惯与规律,遵循了在联系中读懂文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感受人物品质与学习表达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读进去”又“读出来”,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
当然,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我虽然有意识地进行了读的训练,但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畅快,源自教师对读的指导方法还有待提高。此外,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教师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最佳境界。
【《穷人》教案】相关文章:
《穷人》教案07-09
《穷人》教案09-08
穷人的教案12-18
最新穷人教案03-14
穷人教案范文03-01
《穷人》教案15篇03-01
《穷人》教案经典[15篇]07-20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穷人》教案(15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