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四年级教案

时间:2024-07-26 11:34:13 教案 我要投稿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必备[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应用题四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必备[15篇]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教材第20-21页练习五3-8题与15。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4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计算步骤,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看看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如果有不同的解法,教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法都对不对,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如果没有不同的解法,教师可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找出另一种解法,集体讨论、订正。

  2.做练习五的第5题。

  先请一位学生读题,说一说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要想求出平均每人做几朵花,先要求出什么?(先要求出两个班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能不能直接求出两个班一共做了多少朵花?(不能。)

  还要先求出什么?(先求出二班做花的朵数。)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注意发现和鼓励学生想出的不同解法。

  3.做练习五的第6题。

  教师可出示第6题的挂图: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教师借助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楚“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同的方向出发。”是什么意思。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接着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要想求出2小时后二人相距多少千米,先要求出什么?(先要求出甲、乙2小时后各行了多少千米。)

  能不能直接求出?(不能。)

  还要先求出什么?(先求出乙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多少。)

  那么,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20×3×2-20×2=80)

  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提问: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可以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

  引导学生想出可以先算出甲、乙二人每小时相距多少千米,再算出2小时后二人相距多少千米。

  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列式计算。(20×3-20)×2=80

  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教师提出问题:上面两种解法,哪一种更简便一些呢?(第二种解法更简便一些。)

  二、增加条件的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7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列式计算。然后,教师提出问题:

  这是一道需要几步计算的应用题?(两步。)

  你能改变题里的条件,使它变成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吗?

  教师要求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改。引导学生想出只要把原题中的一个直接条件变成间接条件就可以了。(例如:把“五月份生产了2199件”改为“五月份比四月份多生产359件”或者把“四月份生产了1840件”改为“四月份比五月份少生产359件”。)

  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改成的三步题,在自己的作业本上解答出来。解答之后,可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做练习五的第8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教师可出示这一题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明确:这是一道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要想求出扩建以后的操场面积,应该先求出扩建以后操场的长和宽;要想求出扩建以后操场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只要用扩建以后的操场面积减去扩建以前的操场面积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做第15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试着编题、改题。首先编一道完整的一步应用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05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之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加条件、改变条件的叙述方法、改变问题等,把这道一步应用题改编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改编成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如两步应用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05千米,一辆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这辆汽车比自行车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三步应用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05千米,一辆自行车4小时行60千米。这辆汽车比自行车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三、作业

  练习五的第3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上的例4,完成“做一做”中第1-3题和练习四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做练习四的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4,请一位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这道题说的是什么事?要求的是什么?给出的条件是什么?

  教师综述: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看到:要求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路多少米,需要知道两个条件。但是,所需的两个条件不只一组,可以有两组。有哪两组?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把两组条件分别写在黑板上两个算式的下面:

  平均每天第一队比平均每天第一队比

  第二队多修路多少米?第二队多修路多少米?

  第一队每天第二队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修了几天?

  修多少米?修多少米?一共多修多少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道题有两种解法,而且这两种解法,不但方法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这样就可以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应该掌握这种解法。我们平时在解题时,要注意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

  做教科书第16页上“做一做”的第1、2、3题。

  第1题,做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纠正。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作业。

  练习四的第5、6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板书

  教学设计:

  一、复习

  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467-240+129624÷3×2

  二、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挂图

  问: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

  该怎样解答?

  强调列综合算式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

  2、完成“做一做”

  第1题: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题:学生先估算再笔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4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例2、“想一想”和“练一练”,练习六第5~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有两种方法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不同解题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把数量关系式说完整。

  l行杉树的棵树+1行杨树的棵数=( )

  2.每行杉树的棵数x3=( )

  3.每行杨树的棵数x3=( )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杉树和杨树各栽了3行是什么意思?

  线段图怎样画?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出线段图。

  (2)用第一种方法解答。

  提问:按照例1的解题思路,要求杉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先要求出什么? ’

  学生回答后,自己在书上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说出分析过程,在学生说出分析过程的同时,教师出示板书:

  3行杉树的棵树+3行杨树的棵数=杉树和杨树一共有的棵数

  (3)讨论第二种解法。

  教师在线段图上表示杉树棵数和杨树棵数的第一段画上红色。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

  提问:线段图中上面第一段的红色部分表示什么?下面第一段的红色部分表示什么?这两段红色部分合起来表示什么?求出了一行杉树和一行杨树的棵数后,再怎样求栽的杉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用手势表示一共的棵数是这样的3部分)

  按照这样的方法,要先求什么?怎样求呢?(板书算式和结果。)

  接下去怎样算呢?请大家在书上把题目做完。

  指名说出每一步求的各是什么。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这一题的分析过程。可以从条件开始说,也可以从问题开始说。(先由老师带着说,再指名成绩较好的学生说,然后由同学问互相说)

  在学生说出分析过程的同时,老师出示板书:

  1行杉树和1行杨树的棵数x3:3行杉树和3行杨树共有的

  棵数

  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综合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要在算式中加上括号?

  (4)组织比较。

  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几步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几步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两种方法的解题过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

  提问:24x3表示几个几?20x3表示几个几?3个24加上3

  个20表示几个几?(3个44)

  提问:(24十20)x3表示3个多少?(3个44)

  所以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哪一种解法比较简便?

  说明:第一种解法算式表示3个44是多少,第二种解法算式也是表示3个44是多少,计算结果相同。但因为解题思路不同,解法也不同,第一种解法先求出杉树和杨树各有多少棵,再求出杉树和杨树共有多少棵,用三步计算;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1行杉树和l行杨树有多少棵,再求出杉树和杨树共有多少棵,用两步计算。

  2.讨论。

  把问题改成“栽的杉树比杨树多多少棵”。出示完整的题目。

  提问:用第一种解法,应该怎样解答?

  指名学生说出分析过程,集体列式解答。再指名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提问:用第二种解法,应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指名学生说出分析过程,集体列式解答。再指名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比较:这道改编后的题和例2比,第一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第三步计算不一样?两题的第二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云第一步计算不一样?

  3.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今天学习的`例题因为栽杉树和杨树的行数相同,因此有两种解法,一种解法是用三步计算,另一种解法是用两步计算。今后在解题时,可以任意选择一种解法。

  三、巩固练习

  1.数量关系训练。

  把数量关系式说完整。

  (1)1盒皮球和1盒乒乓球的个数x5=( )。

  (2)1盒皮球比1盒乒乓球多的个数x5=( )。

  (3)每行的人数x男生和女生共有的行数=( )。

  (4)每行的人数x男生比女生多的行数=( )。

  2.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按照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辅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两种解法的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做练习六第7、8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5、6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9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5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25本教时为第4教时备课日期10月23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中逆叙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能正确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的'逆叙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相差关系中逆叙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学习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1.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1)养鸡场养鸡500只,卖出一些后还剩300只,卖出了多少只?

  (2)张师傅和李师傅一共加工零件135个。其中李师傅加工了75个,张师傅加工了多少个?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应用题

  粮站运来面粉96袋,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24

  袋,运来大米多少袋?

  读题后让学生想一想,这样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你是怎么想的?

  1.出示例4,读题

  思考:例4与上面一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的地方?

  2.谁来说说例4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为什

  么?

  3.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你能列出含有未知数x

  的等式解答例4吗?

  第一步先做什么?

  第二步要做什么?

  第三步求未知数x的值要怎样算?你的怎样想的?

  4.你能根据题意,检验这样解答是否正确,可以怎样检验?

  5.根据题意,大米“比面粉多24袋”,还可以

  找出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6.今天学习的也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应用题?例4可以列几种等式来解答?

  1.根据下面的条件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1)鸡比鸭多30只

  (2)杨树比柳树少15棵

  (3)美术班比舞蹈班少16人

  (4)今年收的小麦比去年多1500千克

  2.做“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读题,提问数量关系式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完成第2题

  读题,让学生说数量关系式。

  3.练习十二第5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练习。集体订正。

  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分几步做?要根据什么来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十二第6-7题

  课后感受

  比多比少类型的应用题,数量关系式学生找的不够正确,导致列出的算式,错误率比较高。画线段图、找关键句等方法,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按解答应用题的步骤解题,学会列出演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通过应用题的解答,对学生进厅’两史一情‘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练习十五,通过练习来检查和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技能。

  (二)基本训练

  1.复习。

  (1)请学生说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口答“练习十五”第1题。

  (3)问:如果第①小题去掉直接做第②③小题,应该怎样解答?

  2.练习第二题。

  (1)投影出示线段图,请学生理解图意。

  (2)根据图意,请学生口头编应用题。

  (3)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辅导中下学生。

  (4)集体校对作业,比一比,哪组学生做得好?

  3.练习第5题。

  (1)学生读题、审题。

  (2)分析:要求光这两个条约,我国就被索取白银多少万两?必须先知道什么?怎么求?

  (3)学生列式回答,校对答案。

  (4)通过计算,你懂得了什么?

  4.练习第6、7题。

  (1)、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校对答案,教师针对题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思考题教学

  1.读题、审题,请学生说说题意。

  2.分析:要求四人一共消灭苍蝇多少只,可以怎样思考?

  提示:假如大春和俊俊消灭的苍蝇总数与小敏和小荣的总数相等,都是235只,那么四人共消灭苍蝇多少只?现在大春比小敏多54只,俊俊比小荣少15只,实际上四人共消灭苍蝇多少只?

  3.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35×2+54-15

  =470十54-15

  =509

  4.问: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上54减去15?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第3、4、8题。

  (五)课堂总结

  要能正确解答应用题,必须读懂题目、理解题意、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列式计算是解题的重点;检验和写答案是解题正确的保证。

  (六)作业:《作业本》第50页(五十)。

  (3)发展的归一和归总应用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7

  课题:三种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目标:1.从已学习的求几个几的应用题中,分类概括出三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2.掌握三种常见数量关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头列式解答下面各题

  (1)泥娃娃每个8元,买5个要多少元?

  (2)钢笔每支6元,买3支要多少元?

  (3)汽车每小时行使80千米,3小时行使多少千米?

  (4)冬冬每分步行70千米,4分步行多少千米?

  (5)一台印刷机每小时能印报纸4400张,2小时能印报纸多少张?

  (6)一个建筑队每天平整地基80平方米,3天能平整多少平方米?

  2.比较上面6题,相同点: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关系式是每份数*份数=总数

  根据事件的不同,给6道题分三类:购物问题、行程问题、工作问题。

  3.课题:三种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二、学习新知

  1.找出上面6题每题的每份数、份数、总数

  2.问:你知道在购物问题、行程问题、工作问题中每份数、份数、总数又分别叫什么名称?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先说说,再看书自学)

  3.讨论交流:(1)购物问题,什么叫单价、数量、总价,举例说明;

  单价、数量、总价三者的关系怎样,举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符合上面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2)行程问题,(讨论过程同上,重点理解“速度”)

  (3)工作问题,(讨论过程同上,重点理解“工作效率”)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第2、3题

  2.练一练第4、5、6题

  四、变式深化

  根据每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推出另外两个关系式并把4、5、6题进行相应的改编。

  课题:正归一应用题

  目标:1.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掌握正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

  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过程:

  一.情景导入,理解"照这样计算"

  买3瓶可乐要6元,你能知道买9瓶可乐要多少元吗?

  1.讨论重点:3瓶同样的可乐,可以求出1瓶可乐的单价;要买的9瓶可乐与那3瓶是一样的可乐,才可以求出9瓶可乐的总价.

  得出:在数学上,用了一个简洁的词语来表达,叫"照这样计算".

  2.学生说说对"照这样计算"的理解.

  二.展开新课

  1.出示完整的例题:买3瓶可乐要6元,照这样计算,买9瓶可乐要多少元?

  2.学生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

  列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3瓶6元

  9瓶?元

  方法一:6/3*9方法二:6*(9/3)

  (要求说出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再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第2,5,6题(体会两种解题方法的目前适用条件)

  2.练一练第1题,找出3道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3.练一练第8题,进一步掌握正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四.小结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此类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3、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

  2、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试算、讨论、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四、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课件、卡片、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卡片出示)

  3×15×20900÷15÷20

  4×5×8160÷8÷5

  2、出示复习题: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一种)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根据学生画图情况确定两名同学板演。(每人一种解法,画图并列式计算。)

  (二)、探求新知

  1、出示例2:

  2、指名同学读题,对比复习题,组织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已画成的两个线段图中标注一下,已知了什么,求什么?通过标注,使学生明白,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并形成线段图并板书:

  每台8小时织?米

  5台8小时织布160米,每台8小时织?米

  (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感知算理。)

  4、指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怎样做?

  5、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情况,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注出先要求的是图中的哪一段,应该怎样求?学生说清解答步骤后,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然后再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直接试做,分步解答。同桌间互相讨论订正。

  6、指名学生口述分步解答过程,教师板书: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先自己直接列式,再指名在线段图下对应位置板演成板书:

  160÷5÷8

  =32÷8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试算,感知计算方法。)

  7、改例2线段图的问题和条件成下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1)、5台1小时织?米(2)、每台每时织?米

  8.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

  然后自己在书上第10页填空,由一名学生板演,形成以下板书:

  (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8=20(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综合算式解答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9、集体订正,订正时进一步强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10、讨论: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1、反馈练习:第10页“做一做”。

  读题,思考: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要想求“1只母鸡1个月下多少蛋”这个问题,可以先求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二种算法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学习,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试算,进一步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三第1、2题。

  2、对比性练习:练习三第4题。

  3.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进行分组练习,练习题目由各组任选一组。

  条件:“书法小组每人每天写8个大字,5个人4天共写了160个大字

  第一组题目:

  填空:

  第二组题目:

  判断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需要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准确迅速地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求未知数 (要求口述口算过程,并说出根据)

  18+ =37 54- =23 +67=83

  -26=13 +47=79 35- =7

  2.板演(与口算同步进行)

  学校买来70盒粉笔,用去28盒,还剩下多少盒?

  (订正板演,同时把条件和问题对调,变成例7)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解应用题)

  1.教学例7

  学校买来一些粉笔,用去28盒,还剩42盒.学校买来多少盒粉笔?

  (1)指名读题,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板书线段图,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式解答.

  28+42=70(盒)

  (3)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提问:怎样进行检验呢?

  A: 用买来的70盒粉笔作为已知条件,减去用去的28盒,如果等于剩下的42盒说明解答正确.

  B: 用买来的70盒粉笔作为已知条件,减去剩下的42盒,如果等于用去的28盒说明解答正确.

  教师板书:

  A:买来的盒数-用去的盒数=剩下的盒数

  B:买来的.盒数-剩下的盒数=用去的盒数

  提问:(a)买来的盒数知道吗?

  教师说明:可以设买来粉笔 盒.

  (b)买来的盒数为 ,用去的知道吗?剩下的知道吗?谁能列出一个等式 ?

  引导学生列式: -28=42 -42=28

  (补充课题: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

  (c)结合题意说一说等式的意思.

  (d)解答等式 -28=42 -42=28

  =42+28 =42+28

  =70 =70

  教师说明:因为设未知数 时,已经说明单位名称是盒,所以计算结果就不用再写单位名称.

  2.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来解答应用题,它有哪些步骤呢?结合例7说一说.

  第一步:读题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求的是什么?设未知数为 (板书:设)

  第二步:按照题意,找出哪些数量与哪些数量有相等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板书:列)

  第三步:求出未知数 是多少(板书:求)

  注意: 代表的数量不写单位名称.

  第四步:检验并写出答话.(板书:验、答)

  三、巩固练习

  1.食堂原来有27袋大米,又买来一些,现在共有43袋.食堂又买来多少袋大米?(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再解答出来)

  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列出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并注意计算和书写格式有没有错误.

  2.小林原来有一些邮票,同学又送给他14张,现在一共有70张.小林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3.小强读一本童话书,已经读了49页,还有36页没有读.这本童话书有多少页?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谁能说一说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应用题的步骤?

  五、课后作业

  1.山坡上栽满了松树和柏树.松树有250棵,比柏树多120棵.柏树有多少棵?

  2.小明有连环画38本,比小林少13本。小林有多少本?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大家来找茬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求未知数x的过程.

  活动准备

  教师将下列题目制成幻灯片或写在小黑板上.

  (1) -467=267

  =467+267

  =200

  (2)520- =180

  520+180=

  340=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错题(幻灯片或小黑板).

  2.学生分组挑出题目中的错误.

  3.挑得越多越快的小组获胜.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6-178页第8--13题,练习四十二的第18-19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会解答比较容易的行程应用题。

  教学过程:

  1.复习解答应用题的-般步骤。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气上学生多说一说,教师板书。然后教师把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完整地说一遍,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答应用题时要经过哪些步骤,在每个步骤中应该怎样做。尤其是在分析数量关系之后,确定算法、列算式时,要尽量用简便方法解答。

  复习归一、归总应用题。

  让学生打开书第176页,做第9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教师了解有多少学生分列式,有多少学生列综合算式。然后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按照解答应用题的'步骤解答的,怎样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再按照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完整地讲-遍,说一说怎样列综合算式。表扬列综合算式解答的学生,并鼓励分步列式解答的学生,以后要尽量列综合算式解答。

  3.复习行程问题,做第177页第1l题,指名读题,提问:“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做。

  4.课堂练习。

  做练习四十二的第18、19题。

  5.小结。

  教师结合第19题的解答过程,再复述一遍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课题五: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四十二的第22-31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口算练习。

  做第26题。让学生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教师把时间控制在4分半。订正时,了解有多少学生没做完;有多少学生做完了,但错误率超过15%。这些学生在口算上没有达到教学要求,要加强练习。可以抽出几道题指名说一说口算方法。

  2.笔算练习。

  第27题,要检查学生在点小数点、移动小数点及验算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补充练习。

  第28题,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还要检查有多少学生没有达到教学要求,对他们要加强辅导。

  3.应用题练习。

  第30题,让学生先独立做。可能大部分学生都能列出算式,让学生再想

  一想怎样做。

  第31题,教师提示学生,如果摩托车的速度直接给出,怎样算这道题;再想一想,摩托车的速度是汽车的1.2倍应怎样列式计算。再让学生做题,集体订正。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1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简单的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用口算卡片或小黑板出示口算题,指名让学生计算。

  9300÷300=650-350=5400÷600=

  12×500=4800÷800=370-190=

  240+260=700×30=80×5×2=

  二、混合运算练习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题目,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时,指名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说出得数。

  (44+36×5)÷32400÷(632-27×16)

  33×(60-168÷3)(54+14×9)×2

  三、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9题。

  请一位学生读第(1)题后,先指名让几名学生说这题的两种解法,并且说出每种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接着让学生做第(2)题,做完以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让学生说出不同的解法,并且说出每种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2.做练习五的第10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接着,教师可以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如果有学生列的算式是:(7+8)×6=90(个),要让列出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讲清算理。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教师可以提问: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为什么?

  4.做练习五的第13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并且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5.做练习五的第12题。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6.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做第14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这道题有一般解法和简便解法。一般解法是:先求出原来计划每天做多少件玩具:9060÷4=2265(件),再求出现在每天做多少件玩具:(9060+120)÷4=2295(件),最后求出现在每天要比原来多做多少件玩具:2295-2265=30(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认真读题,一步步分析出解法。这道题的简便解法是:想现在总共要多做120件玩具。而这120件要平均分配到每天做的玩具数中去,因此,每天做的玩具数就增加了:120÷4=30(件)。所以,平均每天要比原来多做30件玩具。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上的例3,完成“做一做”中第1-2题和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小黑板出示复习题。

  根据一个已知条件和问题,口头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列式解答。

  2、教师让学生打开教科书,做书上的复习题。

  让学生填上适当的条件,然后独立解答。解答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时自己是怎样想的,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二、新课

  教师将复习题改成例3,(四年级的人数不直接给出,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请一位学生读题。

  读题后,让学生想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提问:要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

  教师指名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

  第一步要算出三年级有多少人。由“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算出三年级的人数:

  40×4=160(人)

  第二步的要算出四年级有多少人。由“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算出四年级的人数:

  38×3=114(人)

  第三步把两个年级的人数合起来,求出两个年级的.人数。

  分析完后,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解答完后,再让学生复述解题过程。

  教师提问:如果把上面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教师让学生独立解答,解答之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5页上“做一做”的第1、2题。

  2、做练习四的第1题。

  四、作业。

  练习四的第2、3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3

  教学内容: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材第18-19页例5,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五1-2题。

  教学目的:

  1.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4.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22=45÷(3+2×6)=

  168-17×4=100-100÷5×3=(100-100÷5)×3=

  2.复习题: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利用转板改复习题为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板书: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级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依据关键句确定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6.小结

  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有的已知条件不只用一次,具体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而确定。

  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1题

  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巩固发展

  1.做一做第2题、第3题

  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1题

  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计算应用题。

  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只用一次。

  六、布置作业:练习五第2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4

  教学内容:练习三十五的第9-15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应用题的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2.7+1.54.5×20xx.2×80

  7.1-5.162÷l004.8-0.5

  l0.4-6.41.5×402.8×0.5

  31.5-9.590.6÷378+97

  2.做练习三十五的第9题。(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最后集体订正。)

  二、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第149页第12题。

  让全体学生看书,请一名学生读题。

  教师:“我们学过,解答应用题一般经过哪几个步骤?”(请学生简要回答。)谁来说一说怎样用线段图来表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请一名学生说,教师画图。)

  请一名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着重说明,这虽不是相遇问题,但是通过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数量关系与相遇问题相似,也是用速度乘以时间,解答的方法有两种。)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十五的第13题。

  先让全体学生看书,并在练习本,试着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然后,请一、两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

  教师:“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因为两船是同时同向开出,由于乙船的速度比甲船快,所以经过8小时,乙船要比甲船多行一段路程。这段路程就是这时两船之间的距离。请大家想一想,这段路程应该怎样求?自己在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完后,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三、小结和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进行了解答应用题的'练习。大家要注意,无论是解答什么样的应用题,-定要在弄清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解答。当题目比较复杂时,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思考。”

  2.作业:练习三十五的第11、14、15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5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搞清发展的“归一”和“归总”、“正归一”和“反归一”、“正归总”和“反归总”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相互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目标

  同学们:这节是练习课,通过练习要求大家根据“归一”、“归总”应用题的'各种数量关系进行正确解答计算。

  (二)基本训练

  1.同学们到茶场采茶叶,第一小组5人采茶叶450克,照这样计算第二小组8人可以采茶叶多少千克?(投影)

  (1)问:要求第二小组8人可以采茶叶多少千克?必须先知道什么?

  (2)学生练习解题,校对答案。

  2.“练习十六”第1题。

  (1)读题:比较与刚才做的题的异同?

  (2)要求“可以比第一组多采茶叶多少千克”必须先求什么?怎样回答?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列式。

  450÷5×8-450450÷5×(8-5)

  3.“练习十六”第2题。

  (1)问:要求“剩下的要修多少天才能完成”必须知道哪两个数量,怎样求?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

  (900-375)÷(375÷5)

  (3)把问题改成“照这样计算,再修7大可以修好,这段公路长多少米”怎样列式?

  (4)引导学生列式,板书:

  375÷5×7+375或375÷5×(7+5)

  (5)讨论:比较两题的异同点?

  (6)归纳:共同点是两题都是归一应用题,都是先求每份数;不同点是第四小题是反归一求份数,第二小题正归一求总量。

  4.“练习十六”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比较两小题的异同点?

  (3)归纳:两小题的共同点是两题都是归总应用题,都是先求总量是多少;不同点是第四小题求“几天可以完成”是份数;第二小题求“每天要加工多少个零件”是每份数。

  (4)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5)投影,学生作业,校对,改正错误。

  (三)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4题。

  (四)课堂总结

  发展型的归一应用题和归总应用题是在基本的归一和归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基础上进行解答的,同学们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要注意分析比较其中的异同点,然后确定解题的步骤。

  (五)作业:《作业本》第52页(五十二)。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07-26

连除应用题教案04-12

应用题参考教案04-04

幼儿园应用题教案02-24

四年级数学教案:复习应用题04-07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01-08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12-19

连除应用题教案15篇【推荐】04-17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