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26 17:05:41 教案 我要投稿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

  一、操作引疑:

  师:土豆块是不是长方体?同学们,你们已预习过课本,现在把你们手中的土豆块切成一个长方体。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1:平的,叫做“面”。

  师:②再切一刀呢?

  生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师:③再切一刀呢?

  生3:出现三个面,三条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再把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比一比谁切得最像。

  二、研究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

  学习小组合作研究:

  出示的研究题1-----3题,并把研究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研究题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多少?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集体交流:

  师:你是怎样数“面”、“棱”的?哪种数法比较好?

  生:

  面:前后、左右、上下(2+2+2或2×3)

  棱:有三组不同方向“棱”(4+4+4或4×3)

  师:观察本组同学的长方体土豆块,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特殊情况吗?

  生:我们小组土豆块,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最后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体验有序思考的优点。

  研究题2:

  你觉得长方体的棱和面还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并填入表格中。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

  师:请每个小组把研究结果汇报,或有什么问题要质疑?

  生1:我们小组发现相对的两个面形状一样,面积相等。

  生2:请问你们小组是怎样知道?

  生3:我们小组是动手量相邻两条边知道的。

  生4:我们小组是动手算出它的面积知道的。

  生5:我们小组是动手剪开比一比知道的。

  师:每个小组都能想出好办法,如果老师想做这个(实物演示)长方体框架共需要多少长的铁丝?大家有什么方法来解决吗?

  生6:只要量出一个顶点引出三条不同的方向棱的长度。再乘以4,就得铁丝长。

  生7:量出红颜色棱的长度,再乘以4;接着量蓝颜色的棱长,再乘以4;最后量黄颜色的棱长,再乘以4;把三次积加起来就是铁丝长。

  研究题3:

  正方体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长方体?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我们小组研究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是一样。

  生2:我们小组研究发现正方体每条棱长都相等这点与长方体不同。

  生3:我们小组归纳出:把正方体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它是一种特殊长方体。

  三、实践应用:

  1、请同学们用橡皮泥和小棒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不同长度的小棒(出示数据),请小组成员先交流,商量需要哪种长度的小棒,各多少根?再派成员上来领取。

  小组同学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漂亮!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小组刚才用了几根小棒?使用小棒拼成框架什么特别的要求?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几个点呢?

  2、你们能像教师这样,给长方体框架穿上“衣服”吗(出示一个用纸做面,包好了的长方体)想想看,应用剪刀剪出怎样的纸片?再比较它们每个面的异同。

  小组同学操作、汇报、交流。

  [评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给我的启发和反思是:

  1、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实现学习方式变革。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土豆,来丰富表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切成长方体,来提高感性认识,最后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达到全员主动参与“学数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让学生经历“学数学”过程,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案例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想、议、切、说等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3、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学会思考”

  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积极有效的思考依赖于合适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依据知识自身的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呈现知识为呈现问题,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自觉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从而促使数学学习活动有效地展开并不断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立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用《数学课程标准》来教学,必须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真正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学数学”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P1-2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平,再用两只手握一握长方体的纸盒。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二、引导探究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导入: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教师:平面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等实物.

  教师提问: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

  2.教师明确: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

  3.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立体图形?

  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面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 长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学生实际操作:

  ①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②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棱)

  ③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3.顶点

  教师:请同学们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模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提问: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8个)

  4.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画法

  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观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那么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

  1.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按照相对的棱进行分组)

  分成几组?(3组)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不等)

  2.教师小结:在一个长方体中,有3组棱,每组棱互相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实际测量:分不同角度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测量数据应该不同)

  教师强调: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随堂练习.

  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填表.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有( )个面

  都是( )形

  相对的面( )

  有( )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 )

  有( )个

  顶点

  3.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形状都是长方体.………( )

  (2)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4)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五、布置作业.

  1.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立体图形

  长方体

  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设计:

  一、已有知识引入:

  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图形?请每人画出其中一个?再请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平的)教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平面图形。请同学们看老师带来的这些物体(出示:牙膏盒、粉笔盒等)各部分还在一个平面上吗?这些物体不在一个面上,都是立体图形。生活中这样的图形到处都是,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冰箱、楼房等

  师:他们给我们的感觉是立体的,他们的轮廓可以看做什么形体?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揭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习之前,你对它是不是已经有所了解了?有怎样的了解呢?学生就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介绍

  二、自主探究——在观察讨论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观察一下,小组合作,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的方法。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构成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讨论特点,作记录)

  (1)教师巡视指导并总结学生认识情况

  (2)汇报

  2、具体知识点:

  师:用数一数、摸一摸等方法集体合作认识具体知识点并板书。

  (1)顶点——三条棱交叉的点。——长方体、立方体都有8个定点

  (2)棱——两个平面交叉的线段。

  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三组,每组长度相等——分别成为长、宽、高

  正方体12条棱,所有棱都相等——棱长

  怎样证明你的观察是正确的?

  生:量一下手上物体的长宽高或者棱长。

  (3)面——长方体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立方体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面大小相等。

  师:怎样证明?

  生:(a)可以通过度量长和宽算出面积。

  (b)可以把一个面用剪刀剪下来与相对的面去比。

  (c)也可以把一个面描在纸上,再用相对的面去比。

  (4)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做集合图。)(教师板书)

  3、试完成表:

  把你现在认识的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的这些特点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4、画长方体、正方体

  那么怎样把长方体或者立方体画在纸上呢?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长方体,如果把它们画下来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画图表示长方体。

  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学生观察后发现: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的长方体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进一步观察,你看到了哪三个面?哪三个面看不到?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如果放在左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如果画下来就是这样的。(媒体演示)在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几个面?哪几个面看不到?

  教师结合媒体演示告诉学生,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屏幕出现)

  师:这叫做长方体的立体图。看图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上、下、左、右这四个面画的是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表示的却是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量出你的数学课本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指出上面长、宽各多少?

  2、猜一猜小动物的后面藏着什么图形。(说明:有两只小动物,小刺猬后面躲的看似是长方体,实际上是完全展现后不是一个长方体;小猫后面躲的看似一个立方体,实际上是一个是长方体,另一个是立方体。)

  3、试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

  学生正确回答后电脑将长方体完整画出来。

  看到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你想到了什么?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长方体中最大的面是哪两个面?最小的面是哪两个面?想到了这个长方体如果画下去,看到的是哪三个面,看不到的是哪三个面

  3、如图,这个盒子前面什么形状?长和宽各多少?和它相同面是哪个?右面什么形状?长和宽各多少?和它相同面是什么形状?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3、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制作长方体。

  制作准备:

  橡皮泥八小团,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

  制作过程:

  1.按下图的顺序,逐步搭成一个长方体的架子。

  2.成品如图。

  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2)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

  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

  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

  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

  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3.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设备:

  幻灯片、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体纸盒、直尺。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出示实物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幻灯显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你们认识吗?你能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吗?

  生:墨水瓶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汇报,教师进行分类。

  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生:……

  指名发言要更多倾向于差生。

  二 自主探究

  1.认识面、顶点、棱的特征。

  指出面、棱和顶点。

  师: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上面有平平的面,还有边和尖尖的角。

  师:这个平平的面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教师板书。

  拿出正方体物体:你们能指出面、棱和顶点吗?

  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

  面的特征。

  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

  师:你是怎么数的?这些面有多少特征?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数)

  生: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呢?(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用一定的方法验证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我用算的方法来验证……

  生:我用剪的方法验证,是这样做的……

  生:我用画的方法……

  顶点、棱的特征。

  师:观察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多少颗珠子?(珠子也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所用的小棒就相当于"棱"。)

  生:正方体用了8颗珠子12根小棒,证明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生:……

  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它们的棱各有什么特点呢?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整理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能把它们的特征整理在表格中吗?

  名称 面 顶点 棱

  正方体 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 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表格,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地方是……

  学生汇报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长、宽、高。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谁知道叫什么名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这样放着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如果这样放呢?(变换不同的方向说出)

  师:你们能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师:你能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那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练一练第二题。

  三 巩固新知

  练一练的第三题。

  师:看练一练的第三题,谁能把题读一读,然后回答。

  生:……

  师:前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

  总结

  回顾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

  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

  (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

  (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

  (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挑选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寻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伸活动(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现一个秘密。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习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习惯。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7

  一、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平面图形的,比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本节课的学习即与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有着密切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密切的联系在于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点有相同的地方。本质的区别在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统的学习立体空间图形的开始。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这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地位显得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总结、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虽然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在平面图形中很多研究方法学生已经掌握,比如研究平面图形,我们一般从点、边、角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五,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研究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开始,我们先出示一幅商场一角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都发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

  学生一般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继续抛出一个问题?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我想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五花八门,比如魔方、快递包装盒、牛奶盒、铅笔盒、橡皮等等,或许学生描述不是那么精确,比有的如铅笔盒,它并不是一个平平的`面,而是一个曲面,但是我们这时不要着急否定学生,因为学生已经从以往的平面图形走到了现实中的立体图形,这是一个大的进步,我们的应当予以肯定。对于那些不精确的描述,我们会在最后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判断。

  (二)讲授新知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的道理,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我们应当从实物中提炼出模型,因此我们可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当然理想条件下每个同学最好都有一份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第一步就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到底有什么不同?通过直观的感知,学生的回答或许不是那么精确,比如,平面图形有一个面,立体图形有好多个面;再比如平面图形是画在纸上的,而立体图形是现实生活中的等。我想这足以可以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进行了立体图形的思考。

  这时进一步追问,假如让你来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梳理,研究平面图形时,我们可以从顶点、边、角等几方面来进行研究。同样的道理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时我们也可以选取几个研究点来进行探讨,比如面,棱(即面与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即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当然,这些名称的认识可以是学生课前预习,也可以作为老师的新知讲授。当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后,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加以巩固各部分的名称。

  在掌握了各部分名称后,我们可以先研究长方体、也可以先正方体;当然也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本节课我采用先研究长方体再将研究方法迁移到正方体的模式:

  长方体的特征,在前面我们已经确定了可以从顶点,面以及棱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顶点的数量很好数,是8个顶点,当然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来数。研究的重点在于面和棱。这时我想完全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开始之前,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几个问题:第一,长方体有几个面,面与面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验证的?第二,长方体有几条棱,棱与棱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的?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并完成研究表格。

  小讨论结束,学生在进行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去数面的个数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上下、前后、左右来数。一共有6个面。对于面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面的位置、面的形状、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积三个方面来描述,最终得出结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当然对于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个说法在后面的练习中会进行特殊的论述)

  在去研究长方体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仿刚才研究面的过程:比如,长方体一共有几条棱,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有的学生会想到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长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共计24条棱,但是在数的时候所有的棱都重复计算了一遍,最后要减半,所以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按照棱的长度去数,一共有三组,每组有四条棱长度相等,共计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是按照空间位置来去数,这时可以让这位同学到讲台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进行标注,通过空间位置的划分,可以分为3组,每组有4条,共计12条棱。每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第3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学生是真正站到立体空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予以肯定。这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环节,同桌两个彼此不重复、不遗漏的数一数各自长方体的棱并说一说每组棱有什么特点。最后我们得出结论: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顶点、面、棱的数量和特征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中一个顶点对应几条棱,学生很清楚的知道: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在数学中,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且向学生介绍,一般来讲,我们把水平方向的较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二的棱叫做长,把水平方向较短的棱叫做宽,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讲授完长宽高后,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说一说自己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让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摆放的位置进行变化的。

  在研究正方体特征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刚才研究长方体的方法去研究正方体。完成研究表格,并对比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得出结论:正方体也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但是正方体的6个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并且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也完全相同。这正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的不同之处。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在于研究方法的迁移,以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最后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包含关系:在平面图形中,我们学习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只不过正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称之为边长。这里的正方体是不是特殊的长方体呢?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其实,正方体就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只不过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而已,我们把它称为棱长。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集合范围内,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二者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到此本节课的新授内容以基本结束,根据练习的层次性,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

  最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生活中的铅笔盒、冰箱等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2,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

  这两个问题留作学生课下思考。

  八、板书设计

  略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框架。

  课前谈话:师: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孩子是最聪明的,这样,老师课前先和大家玩个游戏——猜相对词。仔细听,东——,南——,天——,上面——,右面——,前面——。难不倒大家呀,看来大家真是名不虚传。老师期待着课堂上大家的精彩表现。

 一、新课导入。

  1、看,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都认识吧。如果我不小心触碰到桌子,哪件就不能平稳地摆在那里呢?我就取走它。如果我还想将剩下的物体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分成长方体和正方体)

  2、师:这一组叫——长方体,这一组叫——正方体。(粘贴)他们呀,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将再次拜访他们,进一步认识它们。

  二、新课教学。

  1、长方体的认识。

  (1)为什么这些物体在桌子被触碰时依旧能平稳摆放呢?原来秘密藏在它们的面上,你来摸摸?有什么感觉?(光滑平整)你也来摸摸,有何感觉?这些叫做长方体的面。(出示)长方体有几个面围成的?谁来为我们数数?他指,我们一起说出是哪个面?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评价:我发现他在数的时候做到了一对一对地数,很有顺序,这样就不容易重复或遗漏;如果我们在数的时候能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就不容易重复或遗漏了,谁能能重新试一试吗?)我们把这些一对一对的面叫做相对面。

  (2)下面,高举你的长方体,徐老师说出哪个面,你就边说边摸它的相对面,好吗?长方体一共几个面?(板书:6个面)

  (3)孩子们,当你把手从一个面滑向另一个面时,你摸到了什么?你来摸摸。(摸一个面后,再摸一个面)老师想问问你,当你把手从一个面滑向另一个面时,你碰到了什么?这条线叫——长方体的棱。注意,它读棱。你也来摸摸。长方体的棱在哪里?(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对,两个面相交的线叫长方体的棱。

  (4)请你选择一条棱,从它的一端摸到另一端,立定。老师也选择一条棱,看,我们相遇了,相遇的地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顶点在哪里吗?(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5)长方体有几条棱,几个顶点呢?小组长带着大家一起数数,想想按照怎样的顺序数才能不遗漏不重复。你发现他是怎样数的?(这四条棱都是水平方向,方向相同,它们就叫相对的棱。再数纵向相对的棱,垂直方向相对的棱。)长方体一共有几条棱?(板书:12)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呢?谁来数数?(表扬数法)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板书:8个顶点)

  (6)6,12,8,可是非常特殊的几个数字。下面,老师快速考考大家,长方体有6个——,12条——,8个——。

  (7)长方体的面和棱还有什么特点?下面请看导学提示: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什么图形,相对的面还有什么特点?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友情提醒:小组成员合作,通过观察自己准备的小长方体,利用各种工具,看一看,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等多种方法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奥秘。

  (8)下面我们来交流大家的发现。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图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对,一般情况下,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老师为什么要加“一般情况”,说明还有——你们发现特殊情况了吗?(出示特殊长方体)它就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面还有什么特点?(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就是说上面和——完全相同,左面和——,前面和——。你说相同就相同呀?我不信,你得拿出证据出来,说说你是是怎样验证的?(剪,量等)

  勤动脑,勤动手,真理就在勤奋的人面前呈现。这回我心服口服了。让我们睁大双眼,见证真理的诞生。看来,长方体不仅一般情况下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而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出示)

  (8)长方体的棱还有什么特点?(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谁来找出一组相对的棱,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怎样?谁再来找一组相对的棱,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还能找到一组相对的棱吗?它们的长度又怎样?总之一句话,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口说无凭,你是怎样验证的?让我们一起见证奇迹。电脑展示。

  由此可见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出示)

  (9)这就是长方体的特点,你记住了吗?老师要开考了,(出示填空)学生口答。评价。

  (10)我们把长方体上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快速数数,长方体的十二条棱中包含几条长,几条宽和及条高?

  (11)学到这里,一个同学将长方体的特点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伴随着节奏快乐地读读吧。

  出示:四四方方一座城,六面八点十二棱。相对两面全相同,相对四棱长相等。

  (12)再次走近长方体,大家都学得那么快乐。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让美在我们手中诞生呢?组长带着组员们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比一比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13)谁来介绍介绍你们的作品?

  2、正方体的认识。

  (1)看着同学们做得这么快乐。老师心里也痒痒,看,我也数了十二条棱开动了。咦,我做了个——(正方体)我咋会做成正方体的呢?

  (2)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又有什么特点?请在小组中观察准备好的正方体,很快交流处正方体的特点,并完成导学活动单二。

  交流: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分别有多少个?它面还有什么特点?棱呢?

  出示:正方体有()个面,是()的正方形。它有()条棱,长度都()。它有()个顶点。

  (3)交流正方体的特点。

  我们同学都长着一双火眼金睛呢,你一定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你一定能很快能说出它们各是什么物体,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4)看,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它是长宽高都相等的一种特殊长方体。(出示)

  (5)如果用一个集合圈表示所有的长方体,那么正方体应该画在哪里呢?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三、巩固练习

  1、马小虎看到大家快乐地创造长方体,他也想试试,可还没搭完,他就出去玩了。聪明的你一定能猜出他搭的是什么物体?如果想让你帮他继续搭完,你还各需要几条多长的小棒?

  为什么第三个长方体只要两种小棒?

  2、在大家的出谋划策下,一个长方体就搭成了。如果给它的前面、上面、后面都蒙上彩纸,分别需要长、宽多少的彩纸?口答。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再次见到我们的老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了它们的各种特点。其实,长方体和正方体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只要仔细观察,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欣赏)带着一双慧眼上路,身边处处皆能发现数学的奥妙。

  看,独居老人王大爷想做点小买卖维持生活。他想做一个用铝合金条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做玻璃柜台。已知柜台的长5米,宽0.8米,高1米,热情的你能帮他算出一共需要多少米铝合金条吗?聪明的你一定能用本堂课所学知识助他一臂之力。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①教师准备: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投影仪。②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 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2、你能将这些学过的图形分类吗?(平面立体)

  3、揭示课题:长方体也好、正方体也好都是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索实践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投影归纳出: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摸)。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最后统一为“棱”)

  再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

  教学过程

  备 注

  ①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

  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投影显示)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找几名代表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投影显示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三、课堂实践

  1.量一量教科书的长、宽、高。

  2.练习的第2题。

  3.练习的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口诀:

  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

  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

  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六、课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去,摸、碰,说长方体、正方体各个部分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很遗憾这个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0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填完表格。

  学生做第3题,根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形状,分辨出6个不同的面的编号。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6个面的长、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6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

  教师根据课本第4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1

  教材解读:

  1、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

  2、直观地、直接地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3、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预习提纲: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2、长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4、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5、正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

  6、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那几条?

  8、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流程:

  一、独立自学

  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18-20页

  1、长方体和正方体由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2、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互动交流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用手摸一摸它们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2、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

  ①数:它们分别有多少条棱?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学生观察。

  学生回忆并回答。

  3、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4、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三、总结评价

  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2、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也完全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四、巩固或提高

  1、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相关作业。

  条件强化: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建立空间想象。

  教学准备:

  每生准备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框架;师准备教学道具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图形了,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最简单的图形,请你们快速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点,一条直线)

  生:点、线

  师:我的这个点和线都画在一个什么上?

  生:黑板、面

  师:对,都画在一个面上。现在请你们拿出身边的长方体,找一找长方体中的点、线、面。

  师生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

  二、新授

  师:长方体中的线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棱”,长方体中的点也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顶点”。

  师:我们现在初步了解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如果大家想更多的了解长方体,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师:大家提出的既有关于面、棱、顶点数量的问题,又有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下面就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课件中给出的这些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问题:

  面1、长方体有几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1、长方体有几条棱?

  2、哪些棱长度相等?

  顶点1、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棱是怎么形成的?顶点是怎么形成的?

  师:我们先来解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8个

  师:怎样有序地数?

  生:可以先依次数上面的四个,再依次数下面的四个。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呢?

  生:6个

  师:谁能有次序地数出这些面?

  师:谁能用具体的方位名词有次序地数出来?

  师:长方体有6个面,依次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师:还可以怎么数?

  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观察物体,现在试着从一个角度观察我手中的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生:3个

  师:这三个面的对面都看不到,所以用3乘2就是总数。用这样的方法也能数出长方体的面数。

  师: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有的长方体中也有正方形。

  师: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长方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

  师:你们说的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都是相对的关系,所以简单说就是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们是看出来的。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有看错人的时候,所以用眼睛看出来的不一定正确,你们有什么方法能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吗?

  生:可以把长方体拆开,拿相对的面对比,如果完全重合,就说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你的方法真棒,那我们就一起来操作和证明一下。

  师:相对的两个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了,说明大家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完全相同?完全相同的两个面,它们的面积相等,周长相等,长相等,宽也相等。

  师:关于长方体的棱,你们知道有几条吗?

  生:12条

  师:谁能有次序地、不重不漏地数出来?

  请学生来数

  师:刚刚那位同学的数法我再来展示一下,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分成几组来数的?每组有几条?

  生:三组,每组有4条。

  师:为什么要这样数?

  生:因为每一组中的棱长度是相等的。

  师:哪些位置的棱长度相等呢?

  生:位置相对的棱

  师:我们用尺子量一量是否相等。

  师:确实,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师展示长方体框架:假如这个框架中缺少了一条棱,你能想象出缺的这条棱的样子吗?为什么?

  生:因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以通过相对的棱想象缺的那条棱的`样子。

  师:如果在一组相对的棱中去掉三根,剩一根,你能想象出去完整的长方体的样子吗?为什么?

  生:能,可以通过剩下的那根,想象出跟它相对的其他三条棱的样子。

  师:按这样的道理,我们在每一组棱中都去掉三根,依然可以想象出完整的长方体的样子。我来试试去掉这些棱后,会是什么样子。

  生:只剩下三根棱。

  师:这三根棱有什么特殊?

  生:它们相交于一个顶点。

  师:对。这是三条非常特殊的棱,我们把它们分别称作长方体的“长”“宽”“高”。也就是说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在一个长方体中,我们通常把竖着的这条棱叫做“高”,正对着我们的棱叫做“长”,“长”旁边的那条是“宽”。大家来指一指我手中的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体会同一个长方体因摆放位置不同而引起的长宽高的变化。

  师:根据相对的棱相等,所以“长”对面的棱也是“长”,“宽”对面的棱也是“宽”,“高”对面的棱也是“高”,由此可知,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共计12条。

  师:如果让大家利用小木棒来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思考一下需要几组木棒,共几根?在下面给出的木棒中你可以如何搭配来组建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出示例题:

  四根8厘米,八根3厘米,四根6厘米,两根5厘米。

  生1:长8,宽3,高6

  生2:长8,宽3,高3

  生3:长6,宽3,高3

  师:生2和生3搭建的长方体都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想象一下,把长缩短到3厘米,这个长方体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变成了正方体

  师:对,变成了长、宽、高都是3厘米的正方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师:关于面、棱、顶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棱和面有什么关系?棱和顶点有什么关系?

  生:两个面相交的位置是棱,两条棱相交的位置是顶点。

  巩固练习

  书上例题1、2

  小结

  作业布置

  练习册《长方体的认识》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3

  设计说明

  长方体的认识既是学习长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复习铺垫,关注新旧知识的衔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形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并能识别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开阔。不仅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整个设计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年级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本设计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时,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不同的长方体模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由平面图形引出立体图形。

  (1)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

  师:说出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生答后,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

  (2)课件演示由平面图形得到立体图形的过程:用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

  师指着长方体问:这还是长方形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2.在讲桌上放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师:它们和平面图形一样吗?(不一样)

  师: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其中,铅笔盒、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出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设计意图: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使学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矛盾的焦点上迅速展开,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①利用长方体纸盒介绍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借助长方体纸盒,边指边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围成长方体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长方体的面;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长方体的棱;长方体三条棱的交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②同桌互动: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一个同学指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另一个同学说出其名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①通过操作和演示,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

  师:要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我们就要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探究。请同学们拿着长方体,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照方位有序地数)

  生: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6个)

  师: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生讨论)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2个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好,现在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那么这6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请看屏幕。[课件出示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再用纸糊上6个面(用三种颜色涂6个面)]演示时,将相对的面取下叠放在一起。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通过操作和演示,探究长方体棱的特征。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和观察,我们知道了长方体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探究长方体棱的特征。长方体棱的特征要根据棱的条数和长短去探究。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地数出12条棱。(板书:12条)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概括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平行且相等,这些棱共分三组。(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平行且相等)

  注:没有课件的教师可用实物操作演示,把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一一拆开进行演示。(铁丝分别用三种颜色)

  长方体, 教学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4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一: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5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物和演示,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通过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现代数学思想,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集体协作、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二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活动框架一个。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形状的纸盒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屏幕出示下面的一组图形:

  师:说出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屏幕上显现:平面图形)

  再用课件演示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过程:用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逐一围成一个长方体,并将长方体旋转一周。

  师(指着长方体问):这还是长方形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长方体。

  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学具,使学生感觉它的面很平。再用两手握一握长方体的纸盒,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平平的)再将它放置桌上,让学生观察。

  师:因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或图形就是立体图形。(屏幕上同时出现若干种立体图形,或在讲台上摆出各种实物图形,请同学们指出在这里哪些图形是长方体。)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二、新知探究

  1、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①面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看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边说边用电脑将围成的长方体图形展开(或将长方体实物模型展开。)

  生:长方体是由面围成的(板书:面)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并用手摸长方体的面。):这就是长方体的面,请你们拿起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

  学生摸完后问,你有什么感觉?(平平的)

  ②棱的认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处,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③顶点的认识。

  师:再继续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处,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

  (通过用手触摸、用眼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观察长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的顶点。)

  (2)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分两个层次探究,难点分散,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①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面的特征。

  师: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要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探究。请同学们拿着长方体,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照方位进行有序地数。

  生: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6个)

  问每个面是什么形状?(讨论)

  通过讨论观察交流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好,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上下、左右、前后面运行重叠画面)

  注:没有多媒体的可用实物操作演示。用铁丝制作一个长方体活动框架,再用带磁性的贴面糊上六个面(用三种颜色涂六个面),演示时,将相对的面取下叠在一起。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对的面相等)

  ②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棱的特征。

  通过刚才的演示和观察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研究棱的特征。棱的特征要根据它的条数和长短去探究。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而不重复、不遗漏地准确数出12条棱。(板书:12条)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概括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注:没有多媒体的可用实物演示操作,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一一拆开进行演示。(铁丝分别用三种颜色作色)

  ③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顶点的特征。

  师:研究顶点,应从个数上来研究。

  通过课件演示或实物操作得出长方体有8个顶点。(方法同上)(板书:8个)

  ④师生共同小结出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现在你们讨论一下,如果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度,只要量出哪几条棱就可以?为什么?(启发学生只要量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那么你们知道像这样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什么呢?

  师(结合多媒体演示说明):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在立体图上分别标出长、宽、高)

  练习:教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练习后教师说明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反馈练习: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

  认识透视立体图。

  (1)让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纸盒上各个面分别标上数字1~6)如图:

  问:最多你能看到几个面?(让学生报出所看到的面的号)

  (正面远处的同学只能看到一个面,还有能看到两个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个面)

  (2)师: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如果从右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如果画出来就是这样的屏幕显示立体图。

  师:这个图中你们看到了哪几个面?哪几个面看不到?教师结合多媒体的演示告诉学生,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屏幕出现)

  (3)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①出示下图,想象出与之对应的长方体。

  ②出示一组长方体,让学生说出所想象的长方体是其中的哪一个。

  ③电脑将长方体补充完整,让学生再次感知所想象的正确的长方体。

  3、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2、补充练习:这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请你根据存在的数据,说出这个物体的上面是什么形状?并说出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面都是长方形

  (6个)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两个面相等

  长方体─(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8个)顶点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02-16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04-12

认识长方体教案12-09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04-03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07-04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的认识》06-08

《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反思05-24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优秀】06-10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15篇03-0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

  一、操作引疑:

  师:土豆块是不是长方体?同学们,你们已预习过课本,现在把你们手中的土豆块切成一个长方体。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1:平的,叫做“面”。

  师:②再切一刀呢?

  生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师:③再切一刀呢?

  生3:出现三个面,三条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再把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比一比谁切得最像。

  二、研究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

  学习小组合作研究:

  出示的研究题1-----3题,并把研究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研究题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多少?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集体交流:

  师:你是怎样数“面”、“棱”的?哪种数法比较好?

  生:

  面:前后、左右、上下(2+2+2或2×3)

  棱:有三组不同方向“棱”(4+4+4或4×3)

  师:观察本组同学的长方体土豆块,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特殊情况吗?

  生:我们小组土豆块,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最后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体验有序思考的优点。

  研究题2:

  你觉得长方体的棱和面还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并填入表格中。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

  师:请每个小组把研究结果汇报,或有什么问题要质疑?

  生1:我们小组发现相对的两个面形状一样,面积相等。

  生2:请问你们小组是怎样知道?

  生3:我们小组是动手量相邻两条边知道的。

  生4:我们小组是动手算出它的面积知道的。

  生5:我们小组是动手剪开比一比知道的。

  师:每个小组都能想出好办法,如果老师想做这个(实物演示)长方体框架共需要多少长的铁丝?大家有什么方法来解决吗?

  生6:只要量出一个顶点引出三条不同的方向棱的长度。再乘以4,就得铁丝长。

  生7:量出红颜色棱的长度,再乘以4;接着量蓝颜色的棱长,再乘以4;最后量黄颜色的棱长,再乘以4;把三次积加起来就是铁丝长。

  研究题3:

  正方体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长方体?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我们小组研究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是一样。

  生2:我们小组研究发现正方体每条棱长都相等这点与长方体不同。

  生3:我们小组归纳出:把正方体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它是一种特殊长方体。

  三、实践应用:

  1、请同学们用橡皮泥和小棒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不同长度的小棒(出示数据),请小组成员先交流,商量需要哪种长度的小棒,各多少根?再派成员上来领取。

  小组同学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漂亮!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小组刚才用了几根小棒?使用小棒拼成框架什么特别的要求?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几个点呢?

  2、你们能像教师这样,给长方体框架穿上“衣服”吗(出示一个用纸做面,包好了的长方体)想想看,应用剪刀剪出怎样的纸片?再比较它们每个面的异同。

  小组同学操作、汇报、交流。

  [评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给我的启发和反思是:

  1、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实现学习方式变革。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土豆,来丰富表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切成长方体,来提高感性认识,最后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达到全员主动参与“学数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让学生经历“学数学”过程,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案例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想、议、切、说等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3、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学会思考”

  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积极有效的思考依赖于合适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依据知识自身的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呈现知识为呈现问题,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自觉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从而促使数学学习活动有效地展开并不断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立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用《数学课程标准》来教学,必须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真正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学数学”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P1-2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平,再用两只手握一握长方体的纸盒。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二、引导探究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导入: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教师:平面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等实物.

  教师提问: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

  2.教师明确: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

  3.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立体图形?

  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面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 长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学生实际操作:

  ①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②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棱)

  ③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3.顶点

  教师:请同学们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模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提问: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8个)

  4.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画法

  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观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那么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

  1.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按照相对的棱进行分组)

  分成几组?(3组)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不等)

  2.教师小结:在一个长方体中,有3组棱,每组棱互相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实际测量:分不同角度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测量数据应该不同)

  教师强调: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随堂练习.

  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填表.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有( )个面

  都是( )形

  相对的面( )

  有( )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 )

  有( )个

  顶点

  3.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形状都是长方体.………( )

  (2)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4)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五、布置作业.

  1.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立体图形

  长方体

  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设计:

  一、已有知识引入:

  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图形?请每人画出其中一个?再请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平的)教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平面图形。请同学们看老师带来的这些物体(出示:牙膏盒、粉笔盒等)各部分还在一个平面上吗?这些物体不在一个面上,都是立体图形。生活中这样的图形到处都是,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冰箱、楼房等

  师:他们给我们的感觉是立体的,他们的轮廓可以看做什么形体?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揭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习之前,你对它是不是已经有所了解了?有怎样的了解呢?学生就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介绍

  二、自主探究——在观察讨论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观察一下,小组合作,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的方法。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构成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讨论特点,作记录)

  (1)教师巡视指导并总结学生认识情况

  (2)汇报

  2、具体知识点:

  师:用数一数、摸一摸等方法集体合作认识具体知识点并板书。

  (1)顶点——三条棱交叉的点。——长方体、立方体都有8个定点

  (2)棱——两个平面交叉的线段。

  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三组,每组长度相等——分别成为长、宽、高

  正方体12条棱,所有棱都相等——棱长

  怎样证明你的观察是正确的?

  生:量一下手上物体的长宽高或者棱长。

  (3)面——长方体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立方体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面大小相等。

  师:怎样证明?

  生:(a)可以通过度量长和宽算出面积。

  (b)可以把一个面用剪刀剪下来与相对的面去比。

  (c)也可以把一个面描在纸上,再用相对的面去比。

  (4)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做集合图。)(教师板书)

  3、试完成表:

  把你现在认识的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的这些特点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4、画长方体、正方体

  那么怎样把长方体或者立方体画在纸上呢?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长方体,如果把它们画下来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画图表示长方体。

  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学生观察后发现: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的长方体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进一步观察,你看到了哪三个面?哪三个面看不到?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如果放在左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如果画下来就是这样的。(媒体演示)在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几个面?哪几个面看不到?

  教师结合媒体演示告诉学生,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屏幕出现)

  师:这叫做长方体的立体图。看图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上、下、左、右这四个面画的是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表示的却是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量出你的数学课本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指出上面长、宽各多少?

  2、猜一猜小动物的后面藏着什么图形。(说明:有两只小动物,小刺猬后面躲的看似是长方体,实际上是完全展现后不是一个长方体;小猫后面躲的看似一个立方体,实际上是一个是长方体,另一个是立方体。)

  3、试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

  学生正确回答后电脑将长方体完整画出来。

  看到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你想到了什么?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长方体中最大的面是哪两个面?最小的面是哪两个面?想到了这个长方体如果画下去,看到的是哪三个面,看不到的是哪三个面

  3、如图,这个盒子前面什么形状?长和宽各多少?和它相同面是哪个?右面什么形状?长和宽各多少?和它相同面是什么形状?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3、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制作长方体。

  制作准备:

  橡皮泥八小团,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

  制作过程:

  1.按下图的顺序,逐步搭成一个长方体的架子。

  2.成品如图。

  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2)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

  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

  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

  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

  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3.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设备:

  幻灯片、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体纸盒、直尺。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出示实物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幻灯显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你们认识吗?你能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吗?

  生:墨水瓶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汇报,教师进行分类。

  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生:……

  指名发言要更多倾向于差生。

  二 自主探究

  1.认识面、顶点、棱的特征。

  指出面、棱和顶点。

  师: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上面有平平的面,还有边和尖尖的角。

  师:这个平平的面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教师板书。

  拿出正方体物体:你们能指出面、棱和顶点吗?

  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

  面的特征。

  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

  师:你是怎么数的?这些面有多少特征?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数)

  生: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呢?(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用一定的方法验证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我用算的方法来验证……

  生:我用剪的方法验证,是这样做的……

  生:我用画的方法……

  顶点、棱的特征。

  师:观察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多少颗珠子?(珠子也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所用的小棒就相当于"棱"。)

  生:正方体用了8颗珠子12根小棒,证明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生:……

  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它们的棱各有什么特点呢?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整理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能把它们的特征整理在表格中吗?

  名称 面 顶点 棱

  正方体 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 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表格,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地方是……

  学生汇报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长、宽、高。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谁知道叫什么名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这样放着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如果这样放呢?(变换不同的方向说出)

  师:你们能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师:你能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那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练一练第二题。

  三 巩固新知

  练一练的第三题。

  师:看练一练的第三题,谁能把题读一读,然后回答。

  生:……

  师:前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

  总结

  回顾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

  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

  (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

  (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

  (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挑选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寻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伸活动(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现一个秘密。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习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习惯。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7

  一、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平面图形的,比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本节课的学习即与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有着密切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密切的联系在于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点有相同的地方。本质的区别在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统的学习立体空间图形的开始。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这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地位显得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总结、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虽然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在平面图形中很多研究方法学生已经掌握,比如研究平面图形,我们一般从点、边、角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五,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研究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开始,我们先出示一幅商场一角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都发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

  学生一般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继续抛出一个问题?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我想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五花八门,比如魔方、快递包装盒、牛奶盒、铅笔盒、橡皮等等,或许学生描述不是那么精确,比有的如铅笔盒,它并不是一个平平的`面,而是一个曲面,但是我们这时不要着急否定学生,因为学生已经从以往的平面图形走到了现实中的立体图形,这是一个大的进步,我们的应当予以肯定。对于那些不精确的描述,我们会在最后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判断。

  (二)讲授新知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的道理,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我们应当从实物中提炼出模型,因此我们可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当然理想条件下每个同学最好都有一份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第一步就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到底有什么不同?通过直观的感知,学生的回答或许不是那么精确,比如,平面图形有一个面,立体图形有好多个面;再比如平面图形是画在纸上的,而立体图形是现实生活中的等。我想这足以可以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进行了立体图形的思考。

  这时进一步追问,假如让你来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梳理,研究平面图形时,我们可以从顶点、边、角等几方面来进行研究。同样的道理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时我们也可以选取几个研究点来进行探讨,比如面,棱(即面与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即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当然,这些名称的认识可以是学生课前预习,也可以作为老师的新知讲授。当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后,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加以巩固各部分的名称。

  在掌握了各部分名称后,我们可以先研究长方体、也可以先正方体;当然也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本节课我采用先研究长方体再将研究方法迁移到正方体的模式:

  长方体的特征,在前面我们已经确定了可以从顶点,面以及棱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顶点的数量很好数,是8个顶点,当然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来数。研究的重点在于面和棱。这时我想完全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开始之前,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几个问题:第一,长方体有几个面,面与面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验证的?第二,长方体有几条棱,棱与棱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的?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并完成研究表格。

  小讨论结束,学生在进行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去数面的个数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上下、前后、左右来数。一共有6个面。对于面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面的位置、面的形状、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积三个方面来描述,最终得出结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当然对于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个说法在后面的练习中会进行特殊的论述)

  在去研究长方体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仿刚才研究面的过程:比如,长方体一共有几条棱,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有的学生会想到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长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共计24条棱,但是在数的时候所有的棱都重复计算了一遍,最后要减半,所以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按照棱的长度去数,一共有三组,每组有四条棱长度相等,共计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是按照空间位置来去数,这时可以让这位同学到讲台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进行标注,通过空间位置的划分,可以分为3组,每组有4条,共计12条棱。每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第3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学生是真正站到立体空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予以肯定。这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环节,同桌两个彼此不重复、不遗漏的数一数各自长方体的棱并说一说每组棱有什么特点。最后我们得出结论: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顶点、面、棱的数量和特征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中一个顶点对应几条棱,学生很清楚的知道: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在数学中,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且向学生介绍,一般来讲,我们把水平方向的较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二的棱叫做长,把水平方向较短的棱叫做宽,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讲授完长宽高后,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说一说自己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让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摆放的位置进行变化的。

  在研究正方体特征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刚才研究长方体的方法去研究正方体。完成研究表格,并对比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得出结论:正方体也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但是正方体的6个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并且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也完全相同。这正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的不同之处。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在于研究方法的迁移,以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最后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包含关系:在平面图形中,我们学习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只不过正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称之为边长。这里的正方体是不是特殊的长方体呢?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其实,正方体就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只不过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而已,我们把它称为棱长。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集合范围内,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二者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到此本节课的新授内容以基本结束,根据练习的层次性,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

  最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生活中的铅笔盒、冰箱等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2,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

  这两个问题留作学生课下思考。

  八、板书设计

  略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框架。

  课前谈话:师: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孩子是最聪明的,这样,老师课前先和大家玩个游戏——猜相对词。仔细听,东——,南——,天——,上面——,右面——,前面——。难不倒大家呀,看来大家真是名不虚传。老师期待着课堂上大家的精彩表现。

 一、新课导入。

  1、看,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都认识吧。如果我不小心触碰到桌子,哪件就不能平稳地摆在那里呢?我就取走它。如果我还想将剩下的物体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分成长方体和正方体)

  2、师:这一组叫——长方体,这一组叫——正方体。(粘贴)他们呀,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将再次拜访他们,进一步认识它们。

  二、新课教学。

  1、长方体的认识。

  (1)为什么这些物体在桌子被触碰时依旧能平稳摆放呢?原来秘密藏在它们的面上,你来摸摸?有什么感觉?(光滑平整)你也来摸摸,有何感觉?这些叫做长方体的面。(出示)长方体有几个面围成的?谁来为我们数数?他指,我们一起说出是哪个面?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评价:我发现他在数的时候做到了一对一对地数,很有顺序,这样就不容易重复或遗漏;如果我们在数的时候能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就不容易重复或遗漏了,谁能能重新试一试吗?)我们把这些一对一对的面叫做相对面。

  (2)下面,高举你的长方体,徐老师说出哪个面,你就边说边摸它的相对面,好吗?长方体一共几个面?(板书:6个面)

  (3)孩子们,当你把手从一个面滑向另一个面时,你摸到了什么?你来摸摸。(摸一个面后,再摸一个面)老师想问问你,当你把手从一个面滑向另一个面时,你碰到了什么?这条线叫——长方体的棱。注意,它读棱。你也来摸摸。长方体的棱在哪里?(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对,两个面相交的线叫长方体的棱。

  (4)请你选择一条棱,从它的一端摸到另一端,立定。老师也选择一条棱,看,我们相遇了,相遇的地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顶点在哪里吗?(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5)长方体有几条棱,几个顶点呢?小组长带着大家一起数数,想想按照怎样的顺序数才能不遗漏不重复。你发现他是怎样数的?(这四条棱都是水平方向,方向相同,它们就叫相对的棱。再数纵向相对的棱,垂直方向相对的棱。)长方体一共有几条棱?(板书:12)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呢?谁来数数?(表扬数法)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板书:8个顶点)

  (6)6,12,8,可是非常特殊的几个数字。下面,老师快速考考大家,长方体有6个——,12条——,8个——。

  (7)长方体的面和棱还有什么特点?下面请看导学提示: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什么图形,相对的面还有什么特点?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友情提醒:小组成员合作,通过观察自己准备的小长方体,利用各种工具,看一看,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等多种方法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奥秘。

  (8)下面我们来交流大家的发现。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图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对,一般情况下,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老师为什么要加“一般情况”,说明还有——你们发现特殊情况了吗?(出示特殊长方体)它就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面还有什么特点?(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就是说上面和——完全相同,左面和——,前面和——。你说相同就相同呀?我不信,你得拿出证据出来,说说你是是怎样验证的?(剪,量等)

  勤动脑,勤动手,真理就在勤奋的人面前呈现。这回我心服口服了。让我们睁大双眼,见证真理的诞生。看来,长方体不仅一般情况下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而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出示)

  (8)长方体的棱还有什么特点?(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谁来找出一组相对的棱,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怎样?谁再来找一组相对的棱,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还能找到一组相对的棱吗?它们的长度又怎样?总之一句话,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口说无凭,你是怎样验证的?让我们一起见证奇迹。电脑展示。

  由此可见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出示)

  (9)这就是长方体的特点,你记住了吗?老师要开考了,(出示填空)学生口答。评价。

  (10)我们把长方体上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快速数数,长方体的十二条棱中包含几条长,几条宽和及条高?

  (11)学到这里,一个同学将长方体的特点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伴随着节奏快乐地读读吧。

  出示:四四方方一座城,六面八点十二棱。相对两面全相同,相对四棱长相等。

  (12)再次走近长方体,大家都学得那么快乐。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让美在我们手中诞生呢?组长带着组员们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比一比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13)谁来介绍介绍你们的作品?

  2、正方体的认识。

  (1)看着同学们做得这么快乐。老师心里也痒痒,看,我也数了十二条棱开动了。咦,我做了个——(正方体)我咋会做成正方体的呢?

  (2)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又有什么特点?请在小组中观察准备好的正方体,很快交流处正方体的特点,并完成导学活动单二。

  交流: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分别有多少个?它面还有什么特点?棱呢?

  出示:正方体有()个面,是()的正方形。它有()条棱,长度都()。它有()个顶点。

  (3)交流正方体的特点。

  我们同学都长着一双火眼金睛呢,你一定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你一定能很快能说出它们各是什么物体,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4)看,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它是长宽高都相等的一种特殊长方体。(出示)

  (5)如果用一个集合圈表示所有的长方体,那么正方体应该画在哪里呢?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三、巩固练习

  1、马小虎看到大家快乐地创造长方体,他也想试试,可还没搭完,他就出去玩了。聪明的你一定能猜出他搭的是什么物体?如果想让你帮他继续搭完,你还各需要几条多长的小棒?

  为什么第三个长方体只要两种小棒?

  2、在大家的出谋划策下,一个长方体就搭成了。如果给它的前面、上面、后面都蒙上彩纸,分别需要长、宽多少的彩纸?口答。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再次见到我们的老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了它们的各种特点。其实,长方体和正方体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只要仔细观察,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欣赏)带着一双慧眼上路,身边处处皆能发现数学的奥妙。

  看,独居老人王大爷想做点小买卖维持生活。他想做一个用铝合金条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做玻璃柜台。已知柜台的长5米,宽0.8米,高1米,热情的你能帮他算出一共需要多少米铝合金条吗?聪明的你一定能用本堂课所学知识助他一臂之力。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①教师准备: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投影仪。②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 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2、你能将这些学过的图形分类吗?(平面立体)

  3、揭示课题:长方体也好、正方体也好都是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索实践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投影归纳出: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摸)。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最后统一为“棱”)

  再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

  教学过程

  备 注

  ①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

  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投影显示)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找几名代表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投影显示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三、课堂实践

  1.量一量教科书的长、宽、高。

  2.练习的第2题。

  3.练习的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口诀:

  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

  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

  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六、课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去,摸、碰,说长方体、正方体各个部分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很遗憾这个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0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填完表格。

  学生做第3题,根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形状,分辨出6个不同的面的编号。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6个面的长、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6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

  教师根据课本第4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1

  教材解读:

  1、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

  2、直观地、直接地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3、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预习提纲: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2、长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4、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5、正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

  6、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那几条?

  8、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流程:

  一、独立自学

  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18-20页

  1、长方体和正方体由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2、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互动交流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用手摸一摸它们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2、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

  ①数:它们分别有多少条棱?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学生观察。

  学生回忆并回答。

  3、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4、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三、总结评价

  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2、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也完全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四、巩固或提高

  1、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相关作业。

  条件强化: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建立空间想象。

  教学准备:

  每生准备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框架;师准备教学道具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图形了,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最简单的图形,请你们快速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点,一条直线)

  生:点、线

  师:我的这个点和线都画在一个什么上?

  生:黑板、面

  师:对,都画在一个面上。现在请你们拿出身边的长方体,找一找长方体中的点、线、面。

  师生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

  二、新授

  师:长方体中的线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棱”,长方体中的点也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顶点”。

  师:我们现在初步了解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如果大家想更多的了解长方体,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师:大家提出的既有关于面、棱、顶点数量的问题,又有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下面就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课件中给出的这些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问题:

  面1、长方体有几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1、长方体有几条棱?

  2、哪些棱长度相等?

  顶点1、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棱是怎么形成的?顶点是怎么形成的?

  师:我们先来解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8个

  师:怎样有序地数?

  生:可以先依次数上面的四个,再依次数下面的四个。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呢?

  生:6个

  师:谁能有次序地数出这些面?

  师:谁能用具体的方位名词有次序地数出来?

  师:长方体有6个面,依次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师:还可以怎么数?

  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观察物体,现在试着从一个角度观察我手中的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生:3个

  师:这三个面的对面都看不到,所以用3乘2就是总数。用这样的方法也能数出长方体的面数。

  师: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有的长方体中也有正方形。

  师: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长方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

  师:你们说的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都是相对的关系,所以简单说就是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们是看出来的。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有看错人的时候,所以用眼睛看出来的不一定正确,你们有什么方法能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吗?

  生:可以把长方体拆开,拿相对的面对比,如果完全重合,就说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你的方法真棒,那我们就一起来操作和证明一下。

  师:相对的两个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了,说明大家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完全相同?完全相同的两个面,它们的面积相等,周长相等,长相等,宽也相等。

  师:关于长方体的棱,你们知道有几条吗?

  生:12条

  师:谁能有次序地、不重不漏地数出来?

  请学生来数

  师:刚刚那位同学的数法我再来展示一下,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分成几组来数的?每组有几条?

  生:三组,每组有4条。

  师:为什么要这样数?

  生:因为每一组中的棱长度是相等的。

  师:哪些位置的棱长度相等呢?

  生:位置相对的棱

  师:我们用尺子量一量是否相等。

  师:确实,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师展示长方体框架:假如这个框架中缺少了一条棱,你能想象出缺的这条棱的样子吗?为什么?

  生:因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以通过相对的棱想象缺的那条棱的`样子。

  师:如果在一组相对的棱中去掉三根,剩一根,你能想象出去完整的长方体的样子吗?为什么?

  生:能,可以通过剩下的那根,想象出跟它相对的其他三条棱的样子。

  师:按这样的道理,我们在每一组棱中都去掉三根,依然可以想象出完整的长方体的样子。我来试试去掉这些棱后,会是什么样子。

  生:只剩下三根棱。

  师:这三根棱有什么特殊?

  生:它们相交于一个顶点。

  师:对。这是三条非常特殊的棱,我们把它们分别称作长方体的“长”“宽”“高”。也就是说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在一个长方体中,我们通常把竖着的这条棱叫做“高”,正对着我们的棱叫做“长”,“长”旁边的那条是“宽”。大家来指一指我手中的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体会同一个长方体因摆放位置不同而引起的长宽高的变化。

  师:根据相对的棱相等,所以“长”对面的棱也是“长”,“宽”对面的棱也是“宽”,“高”对面的棱也是“高”,由此可知,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共计12条。

  师:如果让大家利用小木棒来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思考一下需要几组木棒,共几根?在下面给出的木棒中你可以如何搭配来组建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出示例题:

  四根8厘米,八根3厘米,四根6厘米,两根5厘米。

  生1:长8,宽3,高6

  生2:长8,宽3,高3

  生3:长6,宽3,高3

  师:生2和生3搭建的长方体都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想象一下,把长缩短到3厘米,这个长方体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变成了正方体

  师:对,变成了长、宽、高都是3厘米的正方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师:关于面、棱、顶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棱和面有什么关系?棱和顶点有什么关系?

  生:两个面相交的位置是棱,两条棱相交的位置是顶点。

  巩固练习

  书上例题1、2

  小结

  作业布置

  练习册《长方体的认识》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3

  设计说明

  长方体的认识既是学习长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复习铺垫,关注新旧知识的衔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形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并能识别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开阔。不仅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整个设计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年级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本设计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时,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不同的长方体模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由平面图形引出立体图形。

  (1)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

  师:说出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生答后,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

  (2)课件演示由平面图形得到立体图形的过程:用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

  师指着长方体问:这还是长方形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2.在讲桌上放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师:它们和平面图形一样吗?(不一样)

  师: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其中,铅笔盒、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出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设计意图: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使学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矛盾的焦点上迅速展开,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①利用长方体纸盒介绍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借助长方体纸盒,边指边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围成长方体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长方体的面;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长方体的棱;长方体三条棱的交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②同桌互动: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一个同学指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另一个同学说出其名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①通过操作和演示,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

  师:要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我们就要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探究。请同学们拿着长方体,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照方位有序地数)

  生: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6个)

  师: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生讨论)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2个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好,现在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那么这6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请看屏幕。[课件出示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再用纸糊上6个面(用三种颜色涂6个面)]演示时,将相对的面取下叠放在一起。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通过操作和演示,探究长方体棱的特征。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和观察,我们知道了长方体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探究长方体棱的特征。长方体棱的特征要根据棱的条数和长短去探究。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地数出12条棱。(板书:12条)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概括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平行且相等,这些棱共分三组。(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平行且相等)

  注:没有课件的教师可用实物操作演示,把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一一拆开进行演示。(铁丝分别用三种颜色)

  长方体, 教学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4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一: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5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物和演示,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通过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现代数学思想,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集体协作、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二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活动框架一个。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形状的纸盒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屏幕出示下面的一组图形:

  师:说出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屏幕上显现:平面图形)

  再用课件演示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过程:用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逐一围成一个长方体,并将长方体旋转一周。

  师(指着长方体问):这还是长方形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长方体。

  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学具,使学生感觉它的面很平。再用两手握一握长方体的纸盒,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平平的)再将它放置桌上,让学生观察。

  师:因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或图形就是立体图形。(屏幕上同时出现若干种立体图形,或在讲台上摆出各种实物图形,请同学们指出在这里哪些图形是长方体。)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二、新知探究

  1、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①面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看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边说边用电脑将围成的长方体图形展开(或将长方体实物模型展开。)

  生:长方体是由面围成的(板书:面)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并用手摸长方体的面。):这就是长方体的面,请你们拿起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

  学生摸完后问,你有什么感觉?(平平的)

  ②棱的认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处,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③顶点的认识。

  师:再继续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处,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

  (通过用手触摸、用眼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观察长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的顶点。)

  (2)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分两个层次探究,难点分散,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①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面的特征。

  师: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要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探究。请同学们拿着长方体,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照方位进行有序地数。

  生: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6个)

  问每个面是什么形状?(讨论)

  通过讨论观察交流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好,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上下、左右、前后面运行重叠画面)

  注:没有多媒体的可用实物操作演示。用铁丝制作一个长方体活动框架,再用带磁性的贴面糊上六个面(用三种颜色涂六个面),演示时,将相对的面取下叠在一起。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对的面相等)

  ②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棱的特征。

  通过刚才的演示和观察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研究棱的特征。棱的特征要根据它的条数和长短去探究。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而不重复、不遗漏地准确数出12条棱。(板书:12条)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概括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注:没有多媒体的可用实物演示操作,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一一拆开进行演示。(铁丝分别用三种颜色作色)

  ③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顶点的特征。

  师:研究顶点,应从个数上来研究。

  通过课件演示或实物操作得出长方体有8个顶点。(方法同上)(板书:8个)

  ④师生共同小结出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现在你们讨论一下,如果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度,只要量出哪几条棱就可以?为什么?(启发学生只要量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那么你们知道像这样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什么呢?

  师(结合多媒体演示说明):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在立体图上分别标出长、宽、高)

  练习:教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练习后教师说明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反馈练习: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

  认识透视立体图。

  (1)让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纸盒上各个面分别标上数字1~6)如图:

  问:最多你能看到几个面?(让学生报出所看到的面的号)

  (正面远处的同学只能看到一个面,还有能看到两个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个面)

  (2)师: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如果从右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如果画出来就是这样的屏幕显示立体图。

  师:这个图中你们看到了哪几个面?哪几个面看不到?教师结合多媒体的演示告诉学生,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屏幕出现)

  (3)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①出示下图,想象出与之对应的长方体。

  ②出示一组长方体,让学生说出所想象的长方体是其中的哪一个。

  ③电脑将长方体补充完整,让学生再次感知所想象的正确的长方体。

  3、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2、补充练习:这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请你根据存在的数据,说出这个物体的上面是什么形状?并说出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面都是长方形

  (6个)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两个面相等

  长方体─(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8个)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