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案

时间:2024-08-05 14:06:4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雎》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雎》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雎》教案

《关雎》教案1

  教学目的

  1、掌握《诗经》的基本情况。

  2、分析《关雎》的内涵。

  3、掌握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4、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一.教学重难点

  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体会诗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参考资料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5分钟】

  有一条河,缓缓流淌了三千年,河畔的每一株草,每一缕清风,每一丝香甜,都被完整的珍藏。岁月的风尘无法将之淹灭,时光的足音无法将之覆盖,所有的细节汇聚成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文字,轻轻跳跃??这条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诗经》 !

  《诗经》是我国诗歌文学的鼻祖,孔子论诗,必从《诗经》开始,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能让人“温柔敦厚”。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关雎》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第一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让我们带着仰慕之情去聆听那经历了三千年之久却依然鲜活美好的吟唱!

  二.深入学习【90分钟】

  (一)、走近《关雎》——仰视:关于《诗经》(30分钟)

  1、《诗经》的基本情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个世纪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

  《诗经》的形成与修订,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形成;汉代学者认为经过孔子删订而成(如司马迁就采取这种说法)

  2、《诗经》的影响

  民歌中表现出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是把文学作为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

  如:唐朝的古文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走进《关雎》——透视(50分钟)

  1.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几幅画面。

  (1)、配乐读,体会诗歌音韵美感。

  (2)、同学全体朗读,用声音传递出诗歌的美感和韵味。

  关雎和鸣图——以物喻人,烘托气氛。

  少女采荇图——窈窕淑女,一见倾心。

  长夜难眠图——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尽兴狂欢图——求之既得,琴瑟和谐。

  2.解读诗歌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3.品味,欣赏诗歌,赏析美点。

  (1)、语言美

  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重复歌咏。这样反复咏唱,增强了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2)、人物美。

  采荇菜的少女勤劳能干,心灵手巧;文中的“君子”——年轻人对爱情非常执著,他爱慕、追求美丽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时,日思夜想,辗转难眠,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3)、情感美

  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喜悦和爱慕之情,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来;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情极生幻,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一定会满溢着陶醉和

  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为证。因此,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

  (4)、意境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听着大家深情的朗诵,我们仿佛又听到了雎鸠鸟在沙洲鸣叫,我们仿佛又看见了采荇女在河边忙碌,我们仿佛又感受到了男主人公无尽的思念??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情景或一处细节,将其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散文或几行意韵悠远的小诗,拟个题目,甚至可以配上曲子!

  (三)、走进历史——回顾:鉴赏评析(10分钟)

  1、后妃之德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2、孔子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我们又似乎梦回了三千年前的那一条河,那一片洲,依然是河水清清,草色油油。三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文明,《关雎》只是其中一扇小窗口,还有许多扇窗等着我们去开启,我们当寤寐求之,我们当琴瑟友之!虔诚的破译祖先文字的原码,执著的探寻民族文化的源头,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我们当永不止步!

  三、总结【3分钟】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孔子也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吟诵这优美文字,传唱这古老歌谣,我相信我们都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四、作业【2分钟】

  背诵本诗。

《关雎》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诗的内涵。

  2.把握诗中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关雎

  一、新课导入

  雎鸠啼鸣,荇菜参差,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的生字词。

  雎(jū) 鸠(jiū) 窈(yǎo)窕(tiǎo)

  逑(qiú)荇(xìnɡ)寤(wù)寐(mèi)

  芼(mào)

  2.重点词语解释。

  (1)重点实词

  关关: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寤寐:指日日夜夜。

  芼:挑选。

  (2)词类活用

  琴瑟友之(名词用作动词,做朋友,相亲相爱。)

  钟鼓乐之(使动用法。使……快乐。)

  (3)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流出)

  3.用现代汉语写出诗句的意思。

  [交流点拨]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捞右边捞。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4.《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三、合作与探究

  (一)朗诵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急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三章写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二)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求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自己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生甲: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产生无限情思,因为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生乙:第二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作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生丙: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3.全诗共5个小节,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三)主旨探究

  《关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四)写法探究

  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关雎》这首诗的各节,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这就叫重章叠咏。运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四、拓展延伸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春秋孙武)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左丘明)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

  《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丘明)

  五、布置作业

  教学至此,敬请完成《高效课堂》本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关雎托物起兴所听:关关雎鸠所见:在河之洲所思:窈窕淑女所愿:君子好逑相思之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辗转反侧——相思之苦梦幻之乐琴瑟友之——亲密相爱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第二课时 蒹葭

  一、新课导入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啊!这就是《诗经》中《蒹葭》一诗描绘的意境。根据著名作家琼瑶的作品《在水一方》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在水一方》就是根据《蒹葭》改写的`。让我们唱着《在水一方》,一同品味《蒹葭》的朦胧缥缈。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蒹葭(jiānjiā) 溯洄(sùhuí) 晞(xī)

  湄(méi)跻(jī)坻(chí)

  涘(sì)沚(zhǐ)

  2.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溯洄:逆流而上。

  溯游:顺流而下。

  晞:干。

  阻:险。

  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涘:水边。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2)词类活用

  道阻且右(方位名词作形容词,弯曲。)

  (3)古今异义

  道阻且右(古义:弯曲;今义:右边,表方位。)

  白露未已(古义:干;今义:已经。)

  3.用现代汉语翻译《蒹葭》。

  [交流点拨]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艰险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高地。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弯曲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4.这首诗意境朦胧,画面感非常强,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一下。

  [交流点拨]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三、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2.诗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交流点拨]“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点拨]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二)主旨探究

  《蒹葭》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点拨]诗歌每一章前四句都是描写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三)写法探究

  1.《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诗歌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出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每章景物描写都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第二章“白露未晞”,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的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使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2.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咏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四)比较阅读

  1.《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是爱情诗,它们的写作手法相同吗?

  [交流点拨]《关雎》一诗重在“叙事”,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2.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蒹葭》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情深,而且写出了他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经典爱情诗句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2.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五、布置作业

  教学至此,敬请完成《高效课堂》本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蒹葭景物苍苍——萋萋——采采白露——为霜——未已追求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之路:阻且长、阻且跻、阻且右结果: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景色迷离距离遥远

《关雎》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1、重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2、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象、讨论交流

  学法指导: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范读

  一、教学过程:

  导入: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

  二、七嘴八舌话《诗经》

  1、请学生谈谈对《诗经》的认识、了解

  (PPT展示《诗经》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诗经》六义:

  作品分类:《风》、《雅》、《颂》

  表现手法:赋、比、兴

  2、教师问:《诗经》离我们远吗?

  PPT展示———

  跟《诗经》有关的①成语②名句③诗词④名号

  《诗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它的文化传统就像空气一样滋养着我们的民族,它的要素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

  三、一咏三叹吟读《关雎》

  1、全班齐读(订正字音)

  窈窕yǎo、tiǎo、淑shū女、好hǎo、逑、寤寐wù、mèi

  2、男女和读(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

  3、学生个读、评读

  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思考: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诗写了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四、诗情画意译读《关雎》

  1、吟读诗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这首诗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

  雎鸠和鸣图——舒缓、平正(美好,生机,岁月静好)————PPT图片展示

  少女采荇图——渴慕、爱慕(清新、活泼)

  长夜难眠图——忧思、惆怅(速缓、调沉—急切,速稍快)

  琴瑟鼓乐图——喜悦、庄重(“钟鼓乐之”语顿、重音)

  2、学生想读诗歌,展开想象以文译读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4、请学生有感情地吟诵诗文。

  五、意趣盎然品读《关雎》

  引:好诗不厌百回读,《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大家深入品读比诗,读出其美。

《关雎》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 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 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3、 用对照品析字词,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 训练快读快背,提高背诵优秀诗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 双声叠韵连绵词的运用

  2、 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诗经》开篇的第一首《关雎》。 学习新课之前,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还是抢答吧。回答问题:

  1、《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个什么位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距今有多少年了?西周年到春秋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

  3、它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注,所以又叫《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称为《诗经》]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国风,是各地的`民谣;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查看比赛结果。

  二.授新:

  (一)整体感知

  1.读诗歌,大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请同学们回顾归纳一下读好诗歌的方法或窍门。……

  2.明确:要读得字字清晰,要读出轻重缓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

  3.明确:节奏把握好,两字一顿,感情要明朗。听老师读,边听边思考诗歌内容,试用一句话概括。……

  4.有说喜欢有说思念,看来主人公的情感是有变化的。请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前后有怎样的波动?(爱恋—相思—梦幻)

  第一节: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君子看了之后就想到了他心中的姑娘,心中充满了爱慕之情。(雎鸠关关相对唱,双双栖在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

  第二三节:河的两岸长满了荇菜,随着那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可见相思之苦。(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收采。纯洁美丽好姑娘,朝朝暮暮都想爱。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常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入眠。)

  第四五节:在君子所憧憬的一片美好的爱情梦幻之中,君子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纯洁美丽好姑娘,弹琴鼓瑟来示爱。长长短短鲜荇菜,仔细挑来仔细选,纯洁美丽好姑娘,钟鼓声里露笑脸。)

  5.语言概括准确。下面请两位同学把诗歌读一遍,注意朗读的语调,读出情感和意境。

  (二)研讨探究

  1. 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看看文章开头写了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2.除了雎鸠之外,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形象或事物?(荇菜、水、淑女、睡不着的人)

  3.如果说眼前有一幅画,画面的中心人物是谁?对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随风飘荡的荇菜丛中采摘,文中采摘意思的有哪几个字? (流、采、芼)

  4.大家能作出几个采摘的动作吗?这些动作用准确的现代汉语怎么说?(捞、采、摘)

  5.那位采荇菜的女子在忙碌着,没曾想到有一双眼睛正看着她了。大家能否想象出诗中君子第一次见到采荇女的情景?(想象)

  6.情景描绘得历历在目,她很聪明地抓住了瞬间。傍晚的色彩,少女的动作,仅仅一刹那,却让它变成永久的记忆。同学们有过这样一刹那的所见吗?生活中或电视上,一个瞬间的美丽,你捕捉到了吗?大家不好说,瞬间美丽,我们不一定说男女之间的印象,其他人的也可以呀。(朱自清写他的父亲为他买橘子时的背影)

  7.瞬间的美丽,在有心人眼里,无论是低头还是采荇,都那么有情致。让我们来看,采荇菜的女子优雅的姿态,让君子怎样了?(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魂不守舍,睡不着觉。

  8.此时这位君子是什么心情?(苦闷、痛苦、无助)

  9.这位女子值得他苦闷、痛苦吗?(值得,窈窕淑女嘛。不仅体态美,而且这位女子还在劳动,荇菜为水中之物,故而在采摘时要左一把右一把地顺水流去捞,可见这位女子正在劳作,劳动者往往是最美丽的,可见这位女子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10.看人千万别只看外表。诗歌中的男子没有得到勤劳的淑女的爱就痛苦地失眠了,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请读前三节,要读出单相思的难耐,要注意延长字音,如:求之----不得----

  11.有的同学读得摇头晃脑,有的着眉头,那么,君子如愿以偿了吗?说出理由。

  12.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见仁见智,理性一点,他是在做梦,浪漫一点,他是美梦成真,从字面来看,是在做梦。但我认为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我想知道你们喜不喜欢这首诗,看看它有什么特色?

  A.诗歌的开头为何要写“雎鸠”?先写景再写人,这是《诗经》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手法,叫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大表现手法。简介:

  板书

  赋:直接地陈述铺叙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B.本文除了采用表现手法之外还用了双声(例辗转,声母同)和叠韵(例窈窕,韵母同)的连绵词、反复

  3.作用: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读起来也很有韵律感。

  13.一起读一遍,体会韵律感。

  14.试背——提示首字

  三.拓展思维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

  (同学们可以做到两点:一是学会选择,二是保持风度。)

  小结:爱情与友情亲情一样,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歌诵的主题。但应该是以相当成熟的年龄和心态为前提的,过早地去涉及它,那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无情地伤害,就好比揠苗助长。而现在呢,我们聪明的做法或许就是来欣赏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经验之谈,欣赏它的美好。

  四.作业:

  A、背诵并默写本文;

  B、写一个美丽的瞬间情景或摘抄一首你喜欢的爱情诗。

  板书设计:爱恋(兴奋、期待)——相思(苦闷、惆怅)——梦幻(幸福、陶醉)

《关雎》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品读中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通过朗读、探究、对话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作者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3、用对照品析字词,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训练快读快背,提高背诵优秀诗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双声叠韵连绵词的运用

  2、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教学设计;3、说课稿

  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

  《关雎》

  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

  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

  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因此,本着“以学为主”的原则,这

  次课堂教学就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采用了“一诗四读”的方法——吟读,译读,品读,

  唱读。换一种说法就是: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唱读。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诗经》开篇的第一首《关雎》。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相传为孔子所编订,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方法

  “赋”:即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 要歌咏的内容.

  三、新授课

  1、题目简介: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2、吟诵《关雎》

  注意读准下面字音。(检查预习,叫学生朗读,教师指导纠正字音)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淑(shū)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好逑(hǎo qiú):配偶。

  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

  荇莱(xì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3、范读《关雎》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文件,学生注意朗读节奏。

  4、趣译《关雎》

  (1)教师指导,学生试着翻译重难点字词。

  (2)教师点拨,学生集体翻译《关雎》这首诗歌。

  5、赏析《关雎》

  (1)多媒体显示: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交流讨论。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恋,思念、追求过程以及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2)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哪一句?(这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诗中的男子为何会爱上这位女子?

  明确: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5)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6)他们爱情的结局(幻想)是怎样的?

  明确: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这首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1)、“起兴”。“兴”是触景生情,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2)、重章叠咏,一咏三叹。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四、课文小结

  《诗经》的“六义”及诗歌

  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讲述一个有关爱情的民间传说或摘抄一首你喜欢的爱情诗。

  六、板书设计

  1、《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 “雅”、 “颂”、

  (2)三大表现方法

  “赋”、“比”、 “兴”

  2男主人公情感发展脉络:

  爱恋——相思——幻想

《关雎》教案6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理解积累“睢鸠、窈窕、荇莱、寤寐”等词语。

  3、明确诗的大意,理解诗的主旨。

  4、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析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喜爱传统经典诗文。

  2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尽管诗歌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再者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的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创新,敢于展现自我,有朦胧的情感体验。

  3重点难点

  1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2、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

  关雎

  复习《记承天寺夜游》

  诗词简介:

  《关雎》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的民间情歌,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诗中写一个男子爱慕思念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以至于夜不能寝,梦中遐想,希望有朝一日与少女结为夫妇,和谐美满地生活。诗歌的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意境优美。

  活动2【活动】关雎

  熟读诗歌,整体感知

  字词句释义(根据课下注释填空,并熟记)

  ⑴关关: 雎鸠:

  ⑵洲:

  ⑶窈窕淑女: 窈窕 淑女:

  ⑷君子好逑: 逑:

  ⑸荇菜:

  ⑹流:

  ⑺寤寐: 寤: 寐:

  ⑻服: 芼:

  ⑼悠哉悠哉: 悠

  ⑽辗转反侧:

  ⑾琴瑟友之:

  ⑿钟鼓乐之:

  2、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品读诗歌,分析各节大意(第一节已经概括,对其他两节试做概括)

  第一节:以雎鸠鸟和鸣引出河边男子对在河里采集水草的姑娘的恋情。

  第二季:

  第三节:

  二、艺术特色(结合诗歌,自己仔细体会)

  1用“起兴”。

  “兴”即触景生情,托物兴辞。这种委婉含蓄、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多次运用,产生了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使人由雎鸠成双成对联想到君子淑女终成眷属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2韵律和谐:

  运用重言(关关)

  运用双声(参差)

  运用叠韵(窈窕)

  3采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各章大致相同,更换几字使内容递进,逐层抒发强烈感情,读起来节奏鲜明铿然。

  四:主题

  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青年对采集荇菜的女子的追求、思慕、爱恋之情。

  活动3【活动】关雎

  学习成果展示

  展示自学内容

  存在问

  题展示

  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在这里,课上展示解决。

  活动4【测试】关雎

  1、在《诗经》中,《关雎》一诗所表现的题材是( )

  A、民间情歌 B、爱情诗 C、风俗诗 D、军中歌谣

  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3、本诗围绕一个“ ”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雎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关雎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关雎

  复习《记承天寺夜游》

  诗词简介:

  《关雎》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的民间情歌,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诗中写一个男子爱慕思念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以至于夜不能寝,梦中遐想,希望有朝一日与少女结为夫妇,和谐美满地生活。诗歌的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意境优美。

  活动2【活动】关雎

  熟读诗歌,整体感知

  字词句释义(根据课下注释填空,并熟记)

  ⑴关关: 雎鸠:

  ⑵洲:

  ⑶窈窕淑女: 窈窕 淑女:

  ⑷君子好逑: 逑:

  ⑸荇菜:

  ⑹流:

  ⑺寤寐: 寤: 寐:

  ⑻服: 芼:

  ⑼悠哉悠哉: 悠

  ⑽辗转反侧:

  ⑾琴瑟友之:

  ⑿钟鼓乐之:

  2、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品读诗歌,分析各节大意(第一节已经概括,对其他两节试做概括)

  第一节:以雎鸠鸟和鸣引出河边男子对在河里采集水草的姑娘的恋情。

  第二季:

  第三节:

  二、艺术特色(结合诗歌,自己仔细体会)

  1用“起兴”。

  “兴”即触景生情,托物兴辞。这种委婉含蓄、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多次运用,产生了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使人由雎鸠成双成对联想到君子淑女终成眷属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2韵律和谐:

  运用重言(关关)

  运用双声(参差)

  运用叠韵(窈窕)

  3采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各章大致相同,更换几字使内容递进,逐层抒发强烈感情,读起来节奏鲜明铿然。

  四:主题

  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青年对采集荇菜的女子的追求、思慕、爱恋之情。

  活动3【活动】关雎

  学习成果展示

  展示自学内容

  存在问

  题展示

  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在这里,课上展示解决。

  活动4【测试】关雎

  1、在《诗经》中,《关雎》一诗所表现的题材是( )

  A、民间情歌 B、爱情诗 C、风俗诗 D、军中歌谣

  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3、本诗围绕一个“ ”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雎》教案7

  【教学目的】

  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一首《诗经》中的古诗,还记得吗?《采薇》(引导学生背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那么《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二、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原本只称《诗》,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共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赋为陈述;比为比喻;兴为先方他物后引出所咏之词。

  《诗经》中的诗歌多以四言为主,多为隔行用韵,但不拘泥,章节常反复,多用叠字。

  三、课文朗读:播放《关雎》动画,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词。

  1、字音:

  雎(jū):用于古人名,如范雎。雎鸠:古书上说的'一种鸟。

  窈(yǎo):深远。窕(tiǎo):与“窈”组成合成词。窈窕:美好的样子。

  参:

  1、(cēn):参差,参错。本文取此义。

  2、(cān):

  ①进见,谒见。如:参拜。

  ②封建时代指弹劾。如:参劾。

  3、(shēn):人参。如:参须。

  差:

  1、(chā):

  ①减法运算中,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差数。

  ②稍微,较。如:天气差暖。

  2、(chà)

  ①不相同,不相合。如:差得远。

  ②错误。如:说差了。

  ③缺欠。如:差点儿。

  3、(chāi):

  ①派遣。如:鬼使神差。

  ②被派遣去做的事。如:公差。

  4、(cī):等级,等次。“参差”为合成词,“长短不齐”的意思。本文取此义。

  寤(wù):睡醒。寐(mèi):睡。如:假寐。芼(mào):选择。

  2、词语识记

  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关关: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君子好逑:君子的好配偶。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逑:配偶。参差:长短不齐。流:寻求,择取。

  思服:思念。服,想。悠:思念。反:覆身而卧。

  辗:转动。侧:侧身而卧。友:亲爱。

  四、赏析:

  1、第一章(第一节):起兴,先写互相唱和的水鸟,再写文静美丽的姑娘。(一见钟情)

  2、第二章(第二、三节):从长短不一的荇菜写起,再写美丽的女子。同样用“兴”,这一节写了小伙子追求心上人未得的忧思,日夜思念,难以入眠。

  3、第三章(第四、五节):由现实转而到梦中,与心中的姑娘一同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十分欢喜。

  4、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主要用“兴”和“重章叠句”。这虽是一首爱情诗,却也表现了小伙子对心上人的尊重,虽追求不上而异常痛苦,却也不超越世俗,违背道德。

  五、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六、主题归纳,给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七、课堂作业:完成单页练习,进行“双基练习”。

  八、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记)

  2、翻译全诗(写)

《关雎》教案8

  教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经

  2、了解比兴手法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 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对每句诗的理解

  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及音频资料

  教学课时 :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资料共享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 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1、 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

  2、 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老师板书课题)

  3、 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 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 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

  6、 一生说说内容。(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7、 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和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8、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抽三名学生说说,请全班学生有感情的 齐读这首诗。

  三、 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教师板书“美”;1、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

  2、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形成板书(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教师小结(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了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技高一筹。

  1、 男生配乐读,女生配乐读。

  2、 教师点评。

  3、 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轻声朗读前四句。)

  4、 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和乐而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活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关雎》教案9

  一、导入

  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畅所欲言)(预设:字音、节奏、重音、停顿)按照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求,齐读诗歌。

  同学说的很全面,那么就按照刚才我们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二、一唱三叹吟读《关雎》

  1、把握节奏:四言诗,一般是“二二”断开,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注意提示,不能刻意断开,尽量做到音断意连。

  2、全班齐读。

  三、相映成趣译读《关雎》

  1、请同学们用笔圈画出重要的或者你认为较难理解的字词。请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全班讨论解决。

  2、单看右边划线这一部分,我们就理一理这首诗歌。这首诗讲了什么?这首诗就是讲了这么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作“赋”。现代汉语里叫作“记叙”)(板书:赋)

  3、这首诗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画面?方法指导:画面想象法。

  【例如: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多么安静美好的画面,此时语速应该是平和的,悠缓的,而且这是起句,如果太高,后面就没有办法表现了。】(雎鸠鸟在河边鸣叫,就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对,这叫比。)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穿着一袭连衣裙的姑娘,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间。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消融粲然,像三月的.桃花一样美丽。】《采茶女》(两者没有共同点时候,例如写“荇菜”引出后面的窈窕淑女,这叫兴)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静,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美好的身影使他魂牵梦萦。(范读: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语速慢,低调,似有叹息)这时的情绪比较低落了,应读得低一点,慢一点)】《记承天寺夜游》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我仿佛看见了红对联、红窗花、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这么欢喜的场面,男主人公应该是喜悦、激动的,所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语调要上扬。】(君子淑女,相亲相爱,比翼双飞,让人好生羡慕。这是现实吗?我们这里先卖个关子。)

  4、(无论是现实也好,想象也罢,但是通过刚才的译读环节,同学再次深入地感受到了诗人心境的变化,带着这些感触,我们再次朗读诗歌。)

  女生读前两句,男生读后三句。读出女子的温婉,读出男子求子不得的焦虑和琴瑟和谐的喜悦。

  四、诗情画意品读《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的读一遍好过一遍,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关雎》被称为《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从各个角度品读这首诗的美。四人小组合作。

《关雎》教案10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2)学习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3)背诵诗歌。2.能力目标:(1)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2)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3)提高想象力。3.德育目标:(1)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2)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听)和背诵(读)。

  【教学难点】诗歌的赏析(说)和用白话写出本诗的主要情节(写)。【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探索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吸取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首篇——《关雎》。二、学习《关雎》﹙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关雎》,欣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

  (二)简介《诗经》(提问讲解、课件显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五百年内流传的305篇诗歌内容分为“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三部分,其中“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这些诗歌,内容丰富,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反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有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还有描写爱情婚姻生活的。《诗经》以四言为主,间有杂言。表现手法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诗经》“六艺”。(“赋”——直陈其事,直截了当,明快淋漓;“比”——以彼物比次物;“兴”——寄托,即托事于物,先言它物以引所咏之辞。)(三)课文说明

  《关雎》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的民间情歌,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诗中写一个男子爱慕思念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以至于夜不能寝,梦中遐想,希望有朝一日与少女结为夫妇,和谐美满地生活。诗中描写的爱情,清新朴素,乐而不淫,充满着健康纯洁之气,影响深远。(四)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抽查、课件显示)

  关雎(jū)窈窕(yǎotiǎo)淑女(shū)好逑(hǎoqiú)参差(cēncī)

  荇菜(xìng)寤寐(wùmèi)辗转(zhǎnzhuǎn)瑟(sè)乐之(lè)(五)朗读课文

  (课件显示。先请一学生读,老师指导,再全班读)(六)整体感知

  1.本诗共20句,可分为哪几层?。(按章分组学习,每章学习先由小组派代表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的涵义,概括本章的内容,老师再订正。课件显示每章大意)

  第一层(前4句)爱慕:以河洲上关关和鸣的雎鸠起兴,抒写男子对少女的一片痴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起兴。

  第二层(中间8句)思念:进一步刻画男子心仪的少女美丽勤劳,表现男子为少女长夜不寐,相思绵绵。

  “流”用得妙!描绘了少女顺势打捞荇菜的忙碌而优美的姿态,生动传神。第三层(后8句)愿望:直抒胸臆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琴瑟友之”表示和睦相处,亲密相爱。“钟鼓乐之”写出了婚礼的热闹场面。2.这是一首以什么为主题的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这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了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3.这首诗一共描写了哪几幅画面?

  ①雎鸠和鸣图②少女菜荇图③长夜难眠图④尽情狂欢图4.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有没有变化的过程?

  爱慕-------------思念-------------欢乐﹙七﹚具体赏析诗歌

  1.第一层从哪些方面来写?﹙所闻、所见、所思、所愿﹚

  2.诗歌开始写雎鸠,这是运用了什么写法?﹙起兴﹚,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征什么?﹙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征恩爱的情侣﹚。“窈窕淑女”赞扬了什么?﹙赞扬了女子的文静美丽、善良﹚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统摄全诗﹚

  4.第二层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刻画女子勤劳美丽②写男子相思不寐﹚5.“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运用了什么写法?﹙起兴﹚,“左右流之”写出了少女的'什么?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什么?

  写出了少女忽左忽右捞取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进一步刻画女子的美丽和勤劳。

  6.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7.“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写出了男子的什么心情?

  写出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8.“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又写出男子的什么心情?

  写出了男子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

  9.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见相思之苦。既然如此,那就大胆地去追求美丽的姑娘吧。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展开爱情攻势的?

  明确: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如此煞费苦心先“友之”:亲近她,再“乐之”:取悦她。结果大概可以猜到了,自然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10.诗中哪几句描写了想象中“君子”与“淑女”成婚时快乐的场面?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1.《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2.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13.这首诗写出了君子对女子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一见钟情--------日思夜想----------幻想结合(七)小结1.主题:(课件显示)

  本诗写一位青年男子对美丽女子的爱慕之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率直、淳朴、真挚、健康的情感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2.艺术特色:(课件显示)(1)用“起兴”。

  “兴”即触景生情,托物兴辞。这种委婉含蓄、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多次运用,产生了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使人由雎鸠成双成对联想到君子淑女终成眷属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2)采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各章大致相同,更换几字使内容递进,逐层抒发强烈感情,读起来节奏鲜明铿然。

  三、拓展:与《蒹葭》比较

  借助工具书,诵读《蒹葭》体会其中的感情,比较与《关雎》有何不同。(课件显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明确:《蒹葭》表现了古代青年男女苦苦思念一个人却不能相见的衷情,这与《关雎》思而有得、终成眷属的幸福之情是不同的。四、作业(课件显示)(一)填空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收录了从到约500年内流传的诗歌,内容分为“风”、2、《关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关雎()窈窕()好逑()荇菜()瑟()(三)解词

  1、窈窕2、逑3、参差4、寤寐5、思服6、辗转7、友8、乐(四)背诵全诗

  (五)发挥想象,用白话写出本诗的主要情节五、板书设计(课件显示)

  关关雎鸠一男子爱慕女子淑女君子关荇菜流之二淑女求之女子勤劳美丽思服悠哉男子相思不寐雎辗转反侧荇菜采之三琴瑟友之愿望实现荇菜毛之充满欢乐钟鼓乐之青运年用男起子兴思慕重追章求叠美句丽女一子咏三叹。

《关雎》教案11

  【教学目的】

  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电视机。

  【教学过程】

  一、播放《蒹葭》动画,引入新课学习。

  二、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课文朗读:播放《关雎》动画,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词。(读)

  四、认知讨论:就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可以罗列部分问题引导。(说)

  五、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合作探究:讨论《关雎》之美,美在何处?(议)

  六、学生试译课文内容(按节),教师补充并归纳。讲解有关《诗经》的基本常识,对重点的生字词提出要求。(说)

  七、观看《关雎》动画,学生现场演绎现代版《关雎》(听,看)

  八、主题归纳并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九、课堂作业:完成单页练习,进行“双基练习”。

  十、课后作业

  《关雎》知识点归纳

  1、作品简介: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2、理解性默写:

  (1)以欢快鸣叫的水鸟起兴,表明一个青年已经看准了追求的目标(或表达爱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表明男主人因思念至深而辗转难眠的句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想像把女子迎娶回家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主旨句,统领全篇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6)全诗的纲目,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贤惠的姑娘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最能表现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8)男子对姑娘求而不得痛苦难眠的两个处表现是:辗转发侧。寤寐思服。

  (9)《关睢》中的男子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引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发了求之不得的美好愿望和喜悦之情。

  (10)?全诗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

  爱恋(兴奋、期待)——相思(苦闷、惆怅)——梦幻(幸福、陶醉)

  3、感知赏析:

  (1)、简述本诗故事和主人公的感情经历变化?

  《关睢》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试作分析。

  ①“流”这个动词,具体准确地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

  ②表现了女好的勤劳;

  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3)、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窃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对的睢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4)、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睢鸠合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5)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发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6)采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①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体现作者感情的逐层加深;

  ②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③一唱三叹,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怎样理解孔子对《关雎》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睢》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4、脉络分析:

  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4句)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关雎起兴,萌发爱慕。

  第二章(中8句)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淑女难追,辗转反侧。

  第三章(后8句)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采摘荇菜情景起兴,表达美好愿望。?

  5、探究艺术手法:

  理解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两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什么联系?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写起,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雎鸠鸟为比,以雎鸠鸟的求偶为兴,来写自己对窈窕淑女的追求,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这种手法就叫兴,兴即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得表现手法。

  1、背诵全诗(记);

  2、翻译全诗(写)。

  教学反思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全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他所喜欢的女子的不懈追求和爱情幻想。共分四章。首章四句,以雌雄鸠鸟和鸣求偶连类起兴,写青年男子(君子)对“窈窕淑女”一见倾心,被她的娴静漂亮所打动,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和热恋到了“寤寐求之”的程度。第三章、第四章,写男子以琴瑟、钟鼓追求意中人,仿佛那位窈窕淑女在钟鼓声中与他真的结成了美满姻缘,诗篇反反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诗意层层递进,感情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对于初三的学生来学,他们(她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她们)对爱情有着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同时他们(她们)往往又体现出一种非常害羞的心理。

  所以我们面对这首诗绝对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古老而神圣的话题,尤其是通过这首描写君子对淑女思念得辗转反侧并进而以琴瑟和钟鼓追求的爱情诗。但是在探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肤浅了,否则就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点考虑,这堂课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中产生正确的爱情观。在解析《关雎》的基础上,通过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词过渡到对真正的爱情阐释中。我先让学生回归中国古代社会的爱情故事。学生在搜集讨论的基础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故事……然后我让学生思索是什么让这些爱情能够永恒。然后我进行总结:千年的岁月没有抹去这些爱情的荣耀,空间的转换也没有褪去这些爱情的光环,风雨的历练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与质感。每年的七夕我们都来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虽然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悲剧性的,然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依然昭示后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化为了蝴蝶,穿越时空的隧道依旧飞舞于今天的生活中。所以说真正的爱情应该能够经受住时空的考验。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将周围同学所做的及自己所想同真正的爱情爱情进行比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雎》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重章叠句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诗经>两首》和其他几首诗歌的语言形式不一样,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也是诗歌容量逐渐加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逐渐复杂的过程。

  《氓》是《国风》中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所作。充分体现了《诗经》的特点,值得学习。《氓》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恢、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教授本课时,首先根据学生初中所学过的《诗经》知识适当补充内容,并提及其他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读《诗经》的兴趣。再次就是赏析《氓》,一使抓住对比,抓住女主人公结婚前后的变化和“氓”前后态度的变化,来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大意;二是结合诗歌,分析女主人的形象,以及探讨其爱情失败的原因;三是结合诗歌里面的赋比兴表现手法,进一步理清女主人公的内心想法,进而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知士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

  1、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2、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诵读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而诗歌便是这条大河中最美丽的一朵浪花,是我国文学发展中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而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是我国上古社会五百年漫长历史的真实写照,爱情古往今来又是个不衰的话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氓》。(板书)

  二、解题。(引导学生回忆初中了解的并适当补充)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十五“国风”,今天所学的《氓》就属于《卫风》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弃妇诗,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大多为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骚”指文人,“文人骚客”;“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这些诗篇,就其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板书)

  形式: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压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板书)

  “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硕鼠》;“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关雎》,由小鸟依依联想到男欢女爱。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在历史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板书)

  三、诵读课文。

  古人读诗谓之“吟”“咏”,首先我们通过音读的方法来品读《氓》。

  1、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3、集体再次朗读。

  四、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2、梳理课文行文思路。

  诗歌共六章,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板书)

  课前我们运用早读课的时间借助课下注释,疏通了诗歌内容也相应找出一些常用字的特殊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成语和特殊句式。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赏析课文内容。

  3、学习“恋爱”部分。(1—2章)

  (1)提问:在第一章最后的约期相别中,两人的性情已现端倪,请同学们仔细品味语言后概括一下两人的性情,详细一下他们的婚姻生活。

  明确:“氓”急躁、任性,姑娘则温婉、体贴,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2)提问: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

  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

  (3)提问: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第二章)

  明确:第二章前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姑娘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4)提问:“尔卜尔筮”等四句表面恋爱终于有了结果,这是一段怎样的姻缘?

  明确:神灵显示,这是一段天赐良缘,“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至此,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结束。

  (5)提问: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哪些性格?

  明确:感情基调:热情、幸福;性格:纯洁、善良、痴情、信守诺言。(板书)

  (6)齐背第一段。

  4、学习“婚变”部分。(男生朗读)

  (1)提问:第三章在全文中的作用?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2)提问:导致“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引导第四章)

  明确:“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结婚后的“氓”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蚩蚩”到现在的“怒”,给女主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3)提问: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讨论)

  明确:来自娘家兄弟的嘲笑,“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可以联想到可能母亲已去世,无人倾诉,从某个意义上说,也反映出哪个时代的人的爱情观。

  (4)提问:再来看看,女主人公从这场爱情中总结了哪些经验呢?女孩子们可要注意学习了。

  明确:“于嗟女兮……”提醒女孩子不要被男人的花言巧语迷住,不要沉迷于男子的爱情。

  (5)提问:第二段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这一段感情基调怎样的?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感情基调:怨恨、沉痛;性格:任劳任怨。(板书)

  (6)学生试背诵。

  4、研习“决绝”部分。(女生齐读)

  (1)提问:看来,还是孔子说得好啊,“过犹不及”,爱情也一样,接下来看看最后一章,看看女主人公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有没有凄凄惨惨凄凄?何处看出,反映出她性格哪方面?(讨论)

  明确:决绝地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出她刚毅不屈,对丈夫遗弃毅然离去,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清醒、刚烈的。(板书)

  (2)提问:这一段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将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

  (3)提问:纵观全文,女主人公在回忆往事时和作出清醒的抉择时,并没有任何的修饰和渲染,那么是如何表达的呢?(思考)

  明确:直接陈述,叙事的过程,也就是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

  (4)提问:我们说《诗经》最大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那么除了“赋”, “比”“兴”在本篇诗歌有没有呢?这是同学们回去思考的作业。

  五、课堂小结。

  《氓》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运用“赋”“比”“兴”及对比的艺术手法,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却不失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做法则应遭到我们的指责。

  六、布置作业。

  1、除了“赋”, “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本篇诗歌有没有呢?找出来。

  2、将《氓》改成现代诗。

  3、背诵全文并预习《采薇》。

《关雎》教案13

  一、作品概述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蒹葭》为《秦风》中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这里表现的是一个寻求友谊(或者爱情)过程当中最终失望的心理活动,深情抒发了寻求伊人而不得的诚挚感情,形象地描绘了此时此地的凄怆处境。

  《君子于役》为《王风》的著名诗篇。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首思夫诗。这是一首妻子怀念久投不归的丈夫的抒情诗。眼前景、心中事巧妙地融为一体,诗中有画,富于田园生活气息。

  二、《关雎》简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三、《蒹葭》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诗中写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秋露给霜,芦荻扬花,诗人来到迂曲的河岸上,寻找他(她)眷恋的情人。他(她)伫立河畔,面对萧索凄清、露华霜重的暮秋景色,禁不住发出了与“所谓伊人”已远隔的浩叹。接着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道路是那样的崎岖而遥远;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他)又仿佛在水的中央。伊人似近而远,忽隐忽视。但他(她)含情脉脉地痴想着,直到太阳升起,把秋露晒干。至此,一个为寻找意中人而执著不舍的青年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全诗感情真挚热烈,写得哀婉清丽,情调缠绵,既有对意中人深情的寻访,又有未遇的惆怅。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诗歌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四、《君子于役》简析

  本诗分为两章。

  第一章头三句开门见山地点出女主人公的丈夫在外服徭役已经很久了,不知何时才能回家,主人公思念丈夫之情油然而生,情思泉涌。“鸡栖于埘”三句,转入写眼前生活实景,借景抒情。她看到夕阳西下时,禽畜纷纷归家,上窝的上窝,入圈的入圈,各归其所,悠然安憩,联想起万物皆定时有所归,只有自己的丈夫长期在外,徭役无期,归期难卜,因而“如之何勿思?”——怎能不令人思念牵挂而柔肠寸断呢?最后两句照应开头两句,把主人公思夫之情用委婉的语气表达出来。

  第二章头两句进一步强调丈夫服役时间之长久和无尽期。“曷其有佸?”——何时才能团聚?无限的思念、无限的痛苦表现在这句深沉的发问中,并以家庭的温暖反衬出丈夫长年只身在外的孤苦与凄凉。再睹入暮时禽畜的各归其所,进窝入圈,饱食安息,联想到丈夫孤身在外,劳苦无依,深情地发出“苟无饥渴?”的疑问与关心。这带有疑问与希望之句,内涵丰富,有对丈夫在外可能不得温饱的担忧,更有对丈夫能够温饱的希望。这句比上一章未句“如之何勿思?”更深刻、更委婉、更细腻,具体地表现出主人公对丈夫思念与关怀之情。

  全诗用了4句“君子于役”反复咏叹,每句领起一层,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主人公思夫之情。运用眼前的生活景象联想起在外服役的丈夫长期有家不得归,令人无限思念与牵挂。感情真挚、细腻,读来荡气回肠。

  诗中巧妙地运用对比和烘托的方法,创造了日暮黄昏的典型环境,同思妇孤寂、焦虑和深沉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形象极鲜明感人。全诗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繁重的兵役、徭役给千百家庭带来的育苦。诗的内容单纯质朴,体现了民歌的本色。

  五、关于课文诵读的教学建议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即每句四个字),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对于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关关/雄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过。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读一章要读出章内节奏、语气语调;而读一篇,要读出篇内的节奏、情调。当然,章内节奏、语气语调以及篇内的节奏、情调要由诗的具体内容来确定。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二、讲解《关雎》。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解决字词。教学生诵读的方法。

  2。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3。讨论全诗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老师点拨:首章从对对雎鸠的和鸣,触动了男女爱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重叠“游哉”,用以表现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第三章用了类似第二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美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

  三、总结、扩展

  《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

  可补充阅读《静女》。

  第二课时

  一、学习《蒹葭》。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然后自读。

  2。学生看注释,老师点拨,弄懂课文的意思。

  3。讨论分析本诗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蒹葭》这首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展现了秋天的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在水一方”的恋人。因此这每章开头的前两句是“兴”,从而引起正文。

  4。讨论分析诗中运用迭章复沓的表达方式。

  本诗与《诗经》中的许多诗篇一样,采用了迭章复沓的表达方式。三章不断转换字面与声韵:首章中的“苍苍”到二、三章换为“凄凄”,“来采”;首章中的“为霜”到二、三章换为“未晞”“末已”;首章中的“一方”到二、三章换为“之湄”“之涘”;“长”到二、三章换为“跻”“右”。通过字面与声韵的转换,使得所表达的感情深化。

  5。朗读、背诵。

  二、学习《君子于役》。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再自读。

  2。学生对照注释,老师帮助弄清课文意思。

  3。分析课文。

  《诗经》的诗全是乐歌。本诗和许多诗一样,是以层叠铺叙的方法来表达主人的思想感情的。全诗分为两章,两章的字句互相补充,类似而不相同。第二章基本上重复了第一意的词句,有的只是略加改变。这样利用重叠的字句.来表达诗中的情感的写法,就使原来简短的诗行发展扩大,并从反复咏唱中,唤起读者的共鸣,加强了感染力量。

  4。背诵这首诗。

  五、总结、扩展

  我们课文选的《诗经》中的三首已成为名篇,千古传诵。请同学们课后诵读,进一步加强背诵。

《关雎》教案14

  学习目标:通过“三步朗读”,从“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四个角度”深入品析《关雎》,

  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活动一:师生共飨话《诗经》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亦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大都为各地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多系西周五室贵族之作,大都是记述周历史,歌颂祖先功德,“小雅”除一部分班级:姓名:测试等级: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寤寐()()..荇菜().

  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包宴会乐歌外,其余多系政治讽喻,作者多属贵族文人。“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就是直接陈述铺叙;比,就是譬喻、打比方;兴,即托物起兴,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要歌咏的内容。《诗经》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它的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给予后世文学以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

  《诗经》当堂达标测试题(3分钟)

  括、、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

  ”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关雌》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C.《关雌》《关雎》诗意地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爱情审美过程,即君子求淑女,由爱恋,到相思,最后梦想成真的过程。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出自【诗经·周南】。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关雎》教案15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

  这是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关雎》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是一首怀念恋人的诗歌。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背诵默写诗歌容易做到,要感受诗歌的画面美、体味诗歌的情感美有一定的难度,对诗歌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不易掌握,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感悟和运用。

  二、学习目标

  1、轻松诵读,能够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品读诗歌,能够说出诗歌中比兴的表现手法。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学生能够说出诗歌大意,会轻松诵读诗歌。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说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学生能有感情的品读诗歌,能够说出诗歌中比兴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诗经》知识:

  (1)《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2)《诗经》的“六义”

  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3)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mèi):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4)译文赏析

  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

  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挑右选。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拔取。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敲着钟鼓使你快乐。

【《关雎》教案】相关文章:

读《关雎》有感03-26

高中教案教案03-0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教案06-18

葫芦丝的教案教案12-10

小班教案社会教案10-11

健康教育教案 健康教案06-20

中班音乐教案划船教案11-15

大班安全教案认识火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