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1 10:08:0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书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幻灯片、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第1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看。

  2.(出示幻灯片:插图1<一半>)师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

  设问:你们愿意到小熊家去吗?(不愿意)

  为什么不愿意去呢?(那儿是个荒岛)

  3.你从哪里知道“是个荒岛”呢?(第1自然段)指名读第1自然段。

  引导理解“荒岛”:荒岛会是什么样儿呢?(什么也没有)谁愿意来黑板上画一画。

  4.这只小熊住在这座荒岛上,看看他的表情,想一想他的心情(感受)怎么样?(不高兴,孤零零)

  引导理解:“孤零零”就是怎么样呀?你能想象出小熊孤零零的样子吗?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幻灯片:课文第1自然段)

  5.让我们来把小熊孤零零的.心情给读出来。(齐读第1自然段)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过渡:小熊是多么希望自己身边能有朋友啊!小熊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出示幻灯片:插图1<强调另一半的“云”>和句子: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1)指导:没有朋友心里多着急,多难过,谁来读好这句话?

  (激励学生进行挑战读:谁能读得比他好一点儿?再好一点儿?)

  (2)评一评:谁读得好?你是怎么读好的?(“连忙”要读出感觉)

  (3)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谁来教大家学会这两个字?

  “连”——强调“走之底”的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规则:从里到外。(范写,学生书空)

  “忙”——强调“竖心旁”的笔顺:左点、右点、竖。(范写,学生书空)

  (4)一起来读好这段话。(出示幻灯片:课文第2自然段)

  2.(出示幻灯片:插图1)云儿想告诉小熊什么呢?小熊明白了?,它到底明白了什么呢?找出书中的句子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的第1句)

  出示句式(幻灯片): 来到这儿,说:“ !”

  四、学习第6自然段

  1.过渡:小熊以前孤零零的,没有一个朋友,现在有了这么多可爱的朋友,他高兴极了不停地说 (引读) 。

  (转过身听学生高兴的声音,捂住耳朵看学生高兴的表情)

  2.面对此情景,小熊除了高兴,还会想些什么呢?种树与找朋友有关系吗?这个问题你现在明白了吗?聪明的同学会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荒岛 → 漫山遍野,绿树成荫

  (没有朋友) (有朋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体感地描写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

  学生分析

  当代中学生生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相对发达的时代,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社会竞争与生存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感受。纽约无疑集中了当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显著特点,是一座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城市,异国的风情与文化对中学生有着足够的吸引力。但面对物质文明的挑战如何固守传统又要调整脚步是现阶段的中学生应该思考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本文内容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建议教师在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的赏析上。

  教学理念

  1. 注意把整体感知与精读品析结合起来。

  2. 注意把诵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

  3. 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物质文明两面性的认识等作适当引导,不作为讨论的重点。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

  通过整体感知了解其描写角度,体会动静结合的特点。通过精读品析语言,体会叠词、叠句、排比、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作用。

  准备反映纽约丰富的物质文明和高节奏生活的幻灯。或让学生欣赏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片段。

  教学实施

  导入建议

  1. 方法一:由欣赏纽约城市照片,观看影像资料导入。

  2. 方法二:由对纽约的介绍导入。

  3. 方法三:由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纽约建筑、人物导入。

  互动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纽约的了解、认识有多少呢?

  生: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

  生:纽约是世界著名金融、贸易中心,有着举世瞩目的华尔街,帝国大厦肯尼迪机场等知名建筑。

  师:不错。那么,一个生于黄土高坡,聆听着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纵横交错的沟沟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边,置身于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约的摩天大楼之中,看着这座商业帝国,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带着这种好奇,让我们“走进纽约”,走进刘成章感受到的纽约。

  二.整体感知

  1. 检查课前预习,指导学生掌握并积累下列字词

  烙印 伟岸 喧嚣 倏地 超尘脱凡 柳暗花明 横空出世

  浸淫 砭骨 分道扬镳

  2. 初读并感知

  1)自由交流自读感受

  师:现在文字障碍已经扫除,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小组自由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生:我觉得纽约是一座充满勃勃生机的现代化城市。

  生:我体会到了纽约快节奏的生活,似乎还感受到了生活与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压力。

  生:文章语言很有特色,比如大量排比和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极富表现力。

  生:我从字里行间还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土家园的眷恋与热爱。

  2)分析作者观察的角度,掌握其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初读从内容、语言、情感上等各个方面整体感知了课文。接下来让我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观察纽约的,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生:“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是从下往上观看,用的是仰视。

  生:“俯首望去……”——是从高往低观看,所以是俯视。

  生:“环顾四周……”——是平行观察,是平视。

  师:作者分别从仰视、俯视、平视三个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这样安排有何作用呢?

  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展示这座现代化的城市。

  师:这样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反映描写对象。除了多角度观察描写外,对景物还可以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还可以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课文使用了哪些方法呢?

  生: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师:不错,课文娴熟地使用了静态描写以及动态描写的方法,描绘了纽约的都市风光,读来使人目不暇接。课文中哪些段落用了静态描写,哪些地方用了动态描写?试把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生:比如第一段描写高楼大厦的句子,“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也映照出朵朵白云”就是静态的描写。第二段写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上,“俯首望去……”的一段以及课文最后一段写纽约的夜景,“不知什么时候,暮色已从纽约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苍茫迷蒙,并逐渐浓重起来。”都是静态描写。

  生:静态描写,似乎是用在用画笔为读者描摩事物的外形,让我们看到客观事物真实的样子。

  师:就像这位同学所讲的,用静态描写不仅能勾勒出景物的轮廓,这样写还能够让读者比较清晰完整地了解客观景物的实况。我们再来找找动态描写的语句。

  生:第二段“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艘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

  生:第四段“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降落下来立即坠入喧嚣。……尽可以坐在街心岛上享受免费按摩。”

  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两个例句,闭上眼睛想象,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生:读到“长风万里……”的时候,我联想到了苏轼的“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段话化静为动,写出了风大楼高的特点。

  师:这位同学的联想的确非常丰富。将登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寒气砭骨的感受与古人“高处不胜寒”的感受联系起来,体会非常深刻而独到。

  生:读到“乘电梯耳膜受到强压……”一段,我仿佛此时正置身于繁忙的纽约街头,感受着这座现代化都市紧张的生活节奏。

  师:动态的描写,不但将事物写活,也充分地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与快速的生活节奏。

  (第2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多角度描写以及静态和动态描写作用。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重点文段和文句的阅读进一步学习本文语言。

  三.深入研讨

  1.短句及其作用

  师:范读课文第四段,让学生听读时标出语言节奏急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生:“顾客的嘈杂。黑人的鼓声。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表现出纽约喧嚣嘈杂。

  生:“路。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隐没的线。圆圈。有重叠的线,甚至,缠在一起的线。……” 表现出纽约的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发达。

  师明确:这些语句几字一顿,语言简洁,铿锵有力,气势激越、昂奋。

  2.叠词、叠句以及排比的.运用

  师:这篇课文在语言上还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揣摩品味。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后再小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

  生:“好象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采用了排比句式,充满了气势和力量,表现了纽约高楼林立的样子。

  生:“山一繁,沟壑也便随之增多了,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沟壑”一词反复强调,不断重叠,不但加强了语气,而且使人感觉急迫,群楼耸立的情景不禁让人眼花缭乱。

  师:叠词、叠句和排比的运用加强了气势和力量。这样的语气,汪洋恣肆,充分表现出纽约的高楼大厦耸立如群的雄伟场面。气势迫促,令读者有透不过气来之感。

  3. 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师:说到排比的使用,除此之外文章还有哪些修辞手法?

  生:“但与横空出世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两座并肩大厦相比……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通过对比、比喻,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峻。

  生:“登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无法站稳。” 这些带着夸张的比喻句,极力表现了纽约高处风速之快,风力之大。

  生:“于是只要办完事情就旋风一样钻进汽车如钻进甲虫的肚子……以汽油为液体面包为牛奶为可口可乐。”比喻纽约四通八达的交通状况和人们生活的快节奏。

  师:生动的比喻也得益于作者丰富奇崛的想象,逼真地刻画了纽约的城市形象,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请同学们就刚才交流的语句、语段自由朗读,认真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4. 体会文中所蕴蓄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我出生在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的强烈情感。

  生:“啊,纽约,这就是纽约!面对它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

  师:让我们有感情地将这部分齐读一次,进一步体会作者虽人在旅途却心系祖国赤子之心。

  四.拓展延伸

  1.师:人类社会进步了,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经济发展了,人们更加富裕了,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可是,在城市里,人们更加忙碌了,压 力也更大了,压抑、恐慌、烦躁时常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同学们,或许你们的爸爸妈妈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和你们一起去公园或郊外放松一下了,或许你们当中的有些同学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和父母共进晚餐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导向以下主题,即“现代物质文明有利也有弊,热爱生活,关注身心健康”(由于学生处在初中水平,所以讨论点到为止,不宜深入,否则学生会陷入茫然。)

  课堂小结: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纽约充满勃勃生机。同时文中也反映了纽约的另一方面: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文中写只有小松鼠“没有追求,没有压力”,反衬出生活在纽约这样环境的人们,“远不象小松鼠那么自在”,褒中有贬。

  五.教学小结

  1.文章写景的顺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2.修辞方法的运用——以比喻为代表的多种修辞手法;

  3.节奏急促的语言和句式变换的作用;

  4.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参考

  走 ↙ 观察角度:街道仰视→大厦俯视→-街道平视 ↘ 繁

  进 所观事物:高楼大厦→整个纽约→车、路、桥、灯 荣

  纽 事物特点:重峦叠嶂→纸上地球→虫、线、琴、花 喧

  约 ↖ 表现手法:比喻-比喻-比喻 ↗ 嚣

  《周庄水韵》和《走进纽约》反思

  《周庄水韵》和《走进纽约》都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的两篇游记,我都各花了两课时讲完。但从自己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思路、手法、方法、知识的渗透,训练项目的设计等,以及学生学后反馈的信息:包括课堂发问、答问、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作业的质量和考试的成绩来看,明显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前者我的教学思路滞塞,手段传统,方法单一,不能发散思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后感到迷惑,知识是一知半解,作业质量差,考试中收效甚微。而后者,在教学中我感到得心应手,思路拓宽,方法形式多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带动和引导下得到激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后有一种获得的满足感,作业质量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反思之后,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周庄是一座千年古镇,她的古朴、雅致、清幽、如梦幻的神韵,离我们现代生活相去较远,不去实地看看,不去细细品味,要一下子读懂、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当然难。只能是浮光掠影,感受肤浅。纽约,具有现代高度文明的大都市,其建筑风格,环境景观,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贴近学生生活,较之周庄容易理解。

  另一个原因,我认为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研读与处理,教法的探究与选择,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安排,教学参考资料的参考与利用不同。……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让学生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字。认识1个笔画 和2个偏旁走、几。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 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三、教学时间(暂定2教时)

  四、设计思路

  一年级学生学习主要靠教师的引导,所以设计本课教学过程时考虑的是:

  1、 教学内容生活化。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教室四周摆放一些蔬菜,让学生去看看,去摸摸,去闻闻,直接将情景生活化,使学生不觉得学习的压力。此时课文所要学习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生硬的方块字的组合,而是一个个他们急于认识的朋友。学生在玩玩说说中学会了观察,识记了生字,并提高了表达能力。

  2、 教学形式多样化。离开座位去学习,小组合作创优胜,在多种教学形式下,学生能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课件的适时运用,能给学生的学习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

  3、 教学时间灵活化。本课教学预设两课时,具体环节的教学时间不作硬性规定,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状况再定。

  五、教学准备

  1、 在教室四周摆放上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在每样蔬菜旁插上表示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要注拼音),再在每样蔬菜旁放上一个盒子,盒子里准备若干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数量最好与学生数同)。

  2、 课件演示内容:

  (1)一幅菜园的风光,菜园里要有儿歌中介绍到的各种蔬菜。并设置热区点击放大,帮助理解茄子打灯笼、萝卜捉迷藏、南瓜越老皮越黄、菜园一片好风光

  (2)田字格书写卜、又、心、风的过程演示。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提示学法。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参观。(课件先出示菜园全景,随后出现菜园里三个字)这是什么地方呢?瞧,菜园这两个字正向我们眨眼呢,看谁能先和它们交上好朋友,记住它们的样子。(课件菜园两字闪动,并配音说话)(可提示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

  2、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菜园里,看,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赶快走出你的座位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

  (学生们活动:他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再拿起一、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东西叫什么名字。教师活动:在教室四周轻轻地走着,观察每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并给予个别学生及时的帮助。)

  此部分预设10分钟,视学生学习情况调整。

  (二)汇报交流,巩固认字。

  1、下面,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教师活动:任意举起一种蔬菜,请学生读,注意及时纠正读音,及时鼓励,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活动:先比赛快速地从自己的小卡片中挑选中对应的卡片,大声地读。再注意听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读音,把字音读准确,记住生字。)

  2、点击课件中的热区,点到哪就出现放大的蔬菜名,开火车再次认读。

  3、翻开书本,读读图画下面的词语表。自由读,齐读。

  (三)交流感受,学习儿歌。

  1、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能来介绍介绍它们呀?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活动: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教师活动:大力表扬发言同学,及时肯定有创新的语言,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回想蔬菜的特点。)

  2、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作为奖励,老师要送给你们一首儿歌。(课件出示儿歌,注着拼音)

  (1)快读读看吧。学生个体活动。

  (2)下面,我们要举行儿歌朗诵比赛。请每一小组在通过组比赛后,评选出读得最好的一名同学参赛。

  (3)接着,我们要请各小组通过合作,使每一名成员都得到较大的提高,然后推选出一名进步最大的同学参赛。

  (4)最后,我们要评选最佳合作小组,请各小组准备齐声朗读儿歌,比比哪一组合作的最好。

  (学生活动:充分的、多形式的读。教师活动:在鼓励学生大量、大胆读的同时,注意纠正读音。)

  (这四个层次的朗读,每一次读的要求是不同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始终保持新鲜感。再充分读的基础上,反复认读儿歌中的生字,为学习生字打下基础。也为理解儿歌,提出问题提供可能。)

  3、同学们在读儿歌的时候,有没有对儿歌中所说的内容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问,教师随机解决,并及时认读生字。)

  豆角青青细又长,黄瓜身穿绿衣裳。(看实物说)

  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地下捉迷藏。(看课件说,茄子高高的挂在枝头,就像一盏盏的小灯笼。捉迷藏可联系生活:让学生先说说怎么玩这个游戏的,然后读书上有关句子,看看课件,告诉学生我们吃的萝卜是植物的根,是埋在地底下的,走到萝卜地里,只能看到绿色的叶子,看不到萝卜,萝卜就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

  辣椒长个尖尖嘴,南瓜越老皮越黄。(看课件演示南瓜由小到大、皮色越来越黄的过程)

  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看课件菜园全景,启发学生感受到菜园里成熟的新鲜的蔬菜瓜果五颜六色、光泽诱人,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4、现在我们理解了儿歌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再来进行小组比赛。比赛优胜组,老师奖励一张彩色纸。

  (1) 先来比赛齐读儿歌。(经过第二个环节中的多次朗读比赛,这一次比赛可以基本得优胜)

  (2) 比赛认读词语。书上的我会读一栏和图画下的词语一栏。(以人人会读,读得准为优胜。)

  (3) 完成画画连连一题。(以小组成员全体既快既正确为优胜。)

  (四)学写生字,指导规范。

  本课写字教学要注意心与风这两个字的指导。

  指导心字时,首先让学生整体观察一下,引导学生发现三个点不同的方向、位置及高低。 是新笔画,可先启哪学生形象记一记:一个人正躺在床上,抬头弯腿在锻炼身体呢,然后范写,注意讲清起笔轻,运笔渐重,到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最后让学生自己描红、临写,体会写心字的要领。

语文教案 篇4

  总课时:2课时

  本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语文与生活:走进孔子,积累《论语》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技能:诵读与积累:了解孔子教育教学的精髓。

  能力:培育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情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细细品味,赛诵读直至背诵。

  对策:指导学生读悟结合。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今天,我们与生活的主题是孔子关于学习的经典论述。

  2、自读课题,借助资料进行思考。

  3、汇报自学情况

  (1)读准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介绍《论语》和孔子。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这6句均是《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借助工具书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指读句子,正音。

  修改交流理解句意。

  3、细品味、赛诵读直至会诵读。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审题。

  修改:回忆老师讲过的哪句话对自己最有启发,并把这句话写下来。

  2、在全班交流,重点说清楚对自己的启发是什么。

  3、。

  课题:练习7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读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

  技能: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能力:练习口语交际:离别赠言。

  情意:不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临别赠言。

  对策:收集益料,组织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诵读与积累。

  1.审题

  2.自由读,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正音:诣(yǐ)倚(yī)诲(hui)

  修改:借助工具书弄懂成语的意思。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仔细观察字形,注意运笔的`过程。

  3.描写,注意行款整齐。

  4.反馈。

  三.口语交际:

  1.导入。

  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快结束了,我们即将离开母校和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那么就让我们留下临别赠言,互相勉励,并表达美好的祝愿吧!

  2.指名读要求:

  请根据不同的对象,先写好赠言的内容,再向他(她)真诚地说出来。也可以把赠言写在自制的书签或卡片上,互相赠送。

  修改:指导学生写赠言。

  3.相互交流,互相赠送。

  四.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要求。

  2.观察字形特点,指导写法:

  修改:“赶”字“走之底”的捺要求写长一些,托住“干”的两横不宜写长。“题”字“是”的捺要写的舒展一些,托住“页”最后一笔点的呈收势。

  3.练习临写。

  (1)自由说

  (2)指名说。

  (3)推荐说

  4.反馈评议

  板书设计:

  临别赠言

  表达情感 交流

  展示个性 展示才情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

  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P71),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霞》鉴赏文章见备课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吾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七.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4-30

语文教案05-01

(经典)语文教案09-24

语文教案【经典】09-26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02-06

语文教案02-07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3-29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案【精品】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书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幻灯片、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第1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看。

  2.(出示幻灯片:插图1<一半>)师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

  设问:你们愿意到小熊家去吗?(不愿意)

  为什么不愿意去呢?(那儿是个荒岛)

  3.你从哪里知道“是个荒岛”呢?(第1自然段)指名读第1自然段。

  引导理解“荒岛”:荒岛会是什么样儿呢?(什么也没有)谁愿意来黑板上画一画。

  4.这只小熊住在这座荒岛上,看看他的表情,想一想他的心情(感受)怎么样?(不高兴,孤零零)

  引导理解:“孤零零”就是怎么样呀?你能想象出小熊孤零零的样子吗?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幻灯片:课文第1自然段)

  5.让我们来把小熊孤零零的.心情给读出来。(齐读第1自然段)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过渡:小熊是多么希望自己身边能有朋友啊!小熊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出示幻灯片:插图1<强调另一半的“云”>和句子: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1)指导:没有朋友心里多着急,多难过,谁来读好这句话?

  (激励学生进行挑战读:谁能读得比他好一点儿?再好一点儿?)

  (2)评一评:谁读得好?你是怎么读好的?(“连忙”要读出感觉)

  (3)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谁来教大家学会这两个字?

  “连”——强调“走之底”的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规则:从里到外。(范写,学生书空)

  “忙”——强调“竖心旁”的笔顺:左点、右点、竖。(范写,学生书空)

  (4)一起来读好这段话。(出示幻灯片:课文第2自然段)

  2.(出示幻灯片:插图1)云儿想告诉小熊什么呢?小熊明白了?,它到底明白了什么呢?找出书中的句子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的第1句)

  出示句式(幻灯片): 来到这儿,说:“ !”

  四、学习第6自然段

  1.过渡:小熊以前孤零零的,没有一个朋友,现在有了这么多可爱的朋友,他高兴极了不停地说 (引读) 。

  (转过身听学生高兴的声音,捂住耳朵看学生高兴的表情)

  2.面对此情景,小熊除了高兴,还会想些什么呢?种树与找朋友有关系吗?这个问题你现在明白了吗?聪明的同学会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荒岛 → 漫山遍野,绿树成荫

  (没有朋友) (有朋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体感地描写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

  学生分析

  当代中学生生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相对发达的时代,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社会竞争与生存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感受。纽约无疑集中了当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显著特点,是一座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城市,异国的风情与文化对中学生有着足够的吸引力。但面对物质文明的挑战如何固守传统又要调整脚步是现阶段的中学生应该思考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本文内容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建议教师在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的赏析上。

  教学理念

  1. 注意把整体感知与精读品析结合起来。

  2. 注意把诵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

  3. 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物质文明两面性的认识等作适当引导,不作为讨论的重点。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

  通过整体感知了解其描写角度,体会动静结合的特点。通过精读品析语言,体会叠词、叠句、排比、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作用。

  准备反映纽约丰富的物质文明和高节奏生活的幻灯。或让学生欣赏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片段。

  教学实施

  导入建议

  1. 方法一:由欣赏纽约城市照片,观看影像资料导入。

  2. 方法二:由对纽约的介绍导入。

  3. 方法三:由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纽约建筑、人物导入。

  互动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纽约的了解、认识有多少呢?

  生: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

  生:纽约是世界著名金融、贸易中心,有着举世瞩目的华尔街,帝国大厦肯尼迪机场等知名建筑。

  师:不错。那么,一个生于黄土高坡,聆听着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纵横交错的沟沟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边,置身于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约的摩天大楼之中,看着这座商业帝国,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带着这种好奇,让我们“走进纽约”,走进刘成章感受到的纽约。

  二.整体感知

  1. 检查课前预习,指导学生掌握并积累下列字词

  烙印 伟岸 喧嚣 倏地 超尘脱凡 柳暗花明 横空出世

  浸淫 砭骨 分道扬镳

  2. 初读并感知

  1)自由交流自读感受

  师:现在文字障碍已经扫除,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小组自由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生:我觉得纽约是一座充满勃勃生机的现代化城市。

  生:我体会到了纽约快节奏的生活,似乎还感受到了生活与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压力。

  生:文章语言很有特色,比如大量排比和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极富表现力。

  生:我从字里行间还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土家园的眷恋与热爱。

  2)分析作者观察的角度,掌握其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初读从内容、语言、情感上等各个方面整体感知了课文。接下来让我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观察纽约的,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生:“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是从下往上观看,用的是仰视。

  生:“俯首望去……”——是从高往低观看,所以是俯视。

  生:“环顾四周……”——是平行观察,是平视。

  师:作者分别从仰视、俯视、平视三个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这样安排有何作用呢?

  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展示这座现代化的城市。

  师:这样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反映描写对象。除了多角度观察描写外,对景物还可以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还可以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课文使用了哪些方法呢?

  生: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师:不错,课文娴熟地使用了静态描写以及动态描写的方法,描绘了纽约的都市风光,读来使人目不暇接。课文中哪些段落用了静态描写,哪些地方用了动态描写?试把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生:比如第一段描写高楼大厦的句子,“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也映照出朵朵白云”就是静态的描写。第二段写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上,“俯首望去……”的一段以及课文最后一段写纽约的夜景,“不知什么时候,暮色已从纽约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苍茫迷蒙,并逐渐浓重起来。”都是静态描写。

  生:静态描写,似乎是用在用画笔为读者描摩事物的外形,让我们看到客观事物真实的样子。

  师:就像这位同学所讲的,用静态描写不仅能勾勒出景物的轮廓,这样写还能够让读者比较清晰完整地了解客观景物的实况。我们再来找找动态描写的语句。

  生:第二段“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艘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

  生:第四段“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降落下来立即坠入喧嚣。……尽可以坐在街心岛上享受免费按摩。”

  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两个例句,闭上眼睛想象,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生:读到“长风万里……”的时候,我联想到了苏轼的“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段话化静为动,写出了风大楼高的特点。

  师:这位同学的联想的确非常丰富。将登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寒气砭骨的感受与古人“高处不胜寒”的感受联系起来,体会非常深刻而独到。

  生:读到“乘电梯耳膜受到强压……”一段,我仿佛此时正置身于繁忙的纽约街头,感受着这座现代化都市紧张的生活节奏。

  师:动态的描写,不但将事物写活,也充分地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与快速的生活节奏。

  (第2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多角度描写以及静态和动态描写作用。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重点文段和文句的阅读进一步学习本文语言。

  三.深入研讨

  1.短句及其作用

  师:范读课文第四段,让学生听读时标出语言节奏急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生:“顾客的嘈杂。黑人的鼓声。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表现出纽约喧嚣嘈杂。

  生:“路。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隐没的线。圆圈。有重叠的线,甚至,缠在一起的线。……” 表现出纽约的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发达。

  师明确:这些语句几字一顿,语言简洁,铿锵有力,气势激越、昂奋。

  2.叠词、叠句以及排比的.运用

  师:这篇课文在语言上还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揣摩品味。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后再小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

  生:“好象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采用了排比句式,充满了气势和力量,表现了纽约高楼林立的样子。

  生:“山一繁,沟壑也便随之增多了,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沟壑”一词反复强调,不断重叠,不但加强了语气,而且使人感觉急迫,群楼耸立的情景不禁让人眼花缭乱。

  师:叠词、叠句和排比的运用加强了气势和力量。这样的语气,汪洋恣肆,充分表现出纽约的高楼大厦耸立如群的雄伟场面。气势迫促,令读者有透不过气来之感。

  3. 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师:说到排比的使用,除此之外文章还有哪些修辞手法?

  生:“但与横空出世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两座并肩大厦相比……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通过对比、比喻,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峻。

  生:“登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无法站稳。” 这些带着夸张的比喻句,极力表现了纽约高处风速之快,风力之大。

  生:“于是只要办完事情就旋风一样钻进汽车如钻进甲虫的肚子……以汽油为液体面包为牛奶为可口可乐。”比喻纽约四通八达的交通状况和人们生活的快节奏。

  师:生动的比喻也得益于作者丰富奇崛的想象,逼真地刻画了纽约的城市形象,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请同学们就刚才交流的语句、语段自由朗读,认真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4. 体会文中所蕴蓄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我出生在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的强烈情感。

  生:“啊,纽约,这就是纽约!面对它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

  师:让我们有感情地将这部分齐读一次,进一步体会作者虽人在旅途却心系祖国赤子之心。

  四.拓展延伸

  1.师:人类社会进步了,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经济发展了,人们更加富裕了,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可是,在城市里,人们更加忙碌了,压 力也更大了,压抑、恐慌、烦躁时常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同学们,或许你们的爸爸妈妈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和你们一起去公园或郊外放松一下了,或许你们当中的有些同学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和父母共进晚餐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导向以下主题,即“现代物质文明有利也有弊,热爱生活,关注身心健康”(由于学生处在初中水平,所以讨论点到为止,不宜深入,否则学生会陷入茫然。)

  课堂小结: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纽约充满勃勃生机。同时文中也反映了纽约的另一方面: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文中写只有小松鼠“没有追求,没有压力”,反衬出生活在纽约这样环境的人们,“远不象小松鼠那么自在”,褒中有贬。

  五.教学小结

  1.文章写景的顺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2.修辞方法的运用——以比喻为代表的多种修辞手法;

  3.节奏急促的语言和句式变换的作用;

  4.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参考

  走 ↙ 观察角度:街道仰视→大厦俯视→-街道平视 ↘ 繁

  进 所观事物:高楼大厦→整个纽约→车、路、桥、灯 荣

  纽 事物特点:重峦叠嶂→纸上地球→虫、线、琴、花 喧

  约 ↖ 表现手法:比喻-比喻-比喻 ↗ 嚣

  《周庄水韵》和《走进纽约》反思

  《周庄水韵》和《走进纽约》都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的两篇游记,我都各花了两课时讲完。但从自己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思路、手法、方法、知识的渗透,训练项目的设计等,以及学生学后反馈的信息:包括课堂发问、答问、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作业的质量和考试的成绩来看,明显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前者我的教学思路滞塞,手段传统,方法单一,不能发散思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后感到迷惑,知识是一知半解,作业质量差,考试中收效甚微。而后者,在教学中我感到得心应手,思路拓宽,方法形式多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带动和引导下得到激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后有一种获得的满足感,作业质量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反思之后,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周庄是一座千年古镇,她的古朴、雅致、清幽、如梦幻的神韵,离我们现代生活相去较远,不去实地看看,不去细细品味,要一下子读懂、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当然难。只能是浮光掠影,感受肤浅。纽约,具有现代高度文明的大都市,其建筑风格,环境景观,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贴近学生生活,较之周庄容易理解。

  另一个原因,我认为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研读与处理,教法的探究与选择,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安排,教学参考资料的参考与利用不同。……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让学生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字。认识1个笔画 和2个偏旁走、几。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 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三、教学时间(暂定2教时)

  四、设计思路

  一年级学生学习主要靠教师的引导,所以设计本课教学过程时考虑的是:

  1、 教学内容生活化。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教室四周摆放一些蔬菜,让学生去看看,去摸摸,去闻闻,直接将情景生活化,使学生不觉得学习的压力。此时课文所要学习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生硬的方块字的组合,而是一个个他们急于认识的朋友。学生在玩玩说说中学会了观察,识记了生字,并提高了表达能力。

  2、 教学形式多样化。离开座位去学习,小组合作创优胜,在多种教学形式下,学生能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课件的适时运用,能给学生的学习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

  3、 教学时间灵活化。本课教学预设两课时,具体环节的教学时间不作硬性规定,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状况再定。

  五、教学准备

  1、 在教室四周摆放上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在每样蔬菜旁插上表示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要注拼音),再在每样蔬菜旁放上一个盒子,盒子里准备若干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数量最好与学生数同)。

  2、 课件演示内容:

  (1)一幅菜园的风光,菜园里要有儿歌中介绍到的各种蔬菜。并设置热区点击放大,帮助理解茄子打灯笼、萝卜捉迷藏、南瓜越老皮越黄、菜园一片好风光

  (2)田字格书写卜、又、心、风的过程演示。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提示学法。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参观。(课件先出示菜园全景,随后出现菜园里三个字)这是什么地方呢?瞧,菜园这两个字正向我们眨眼呢,看谁能先和它们交上好朋友,记住它们的样子。(课件菜园两字闪动,并配音说话)(可提示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

  2、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菜园里,看,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赶快走出你的座位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

  (学生们活动:他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再拿起一、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东西叫什么名字。教师活动:在教室四周轻轻地走着,观察每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并给予个别学生及时的帮助。)

  此部分预设10分钟,视学生学习情况调整。

  (二)汇报交流,巩固认字。

  1、下面,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教师活动:任意举起一种蔬菜,请学生读,注意及时纠正读音,及时鼓励,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活动:先比赛快速地从自己的小卡片中挑选中对应的卡片,大声地读。再注意听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读音,把字音读准确,记住生字。)

  2、点击课件中的热区,点到哪就出现放大的蔬菜名,开火车再次认读。

  3、翻开书本,读读图画下面的词语表。自由读,齐读。

  (三)交流感受,学习儿歌。

  1、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能来介绍介绍它们呀?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活动: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教师活动:大力表扬发言同学,及时肯定有创新的语言,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回想蔬菜的特点。)

  2、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作为奖励,老师要送给你们一首儿歌。(课件出示儿歌,注着拼音)

  (1)快读读看吧。学生个体活动。

  (2)下面,我们要举行儿歌朗诵比赛。请每一小组在通过组比赛后,评选出读得最好的一名同学参赛。

  (3)接着,我们要请各小组通过合作,使每一名成员都得到较大的提高,然后推选出一名进步最大的同学参赛。

  (4)最后,我们要评选最佳合作小组,请各小组准备齐声朗读儿歌,比比哪一组合作的最好。

  (学生活动:充分的、多形式的读。教师活动:在鼓励学生大量、大胆读的同时,注意纠正读音。)

  (这四个层次的朗读,每一次读的要求是不同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始终保持新鲜感。再充分读的基础上,反复认读儿歌中的生字,为学习生字打下基础。也为理解儿歌,提出问题提供可能。)

  3、同学们在读儿歌的时候,有没有对儿歌中所说的内容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问,教师随机解决,并及时认读生字。)

  豆角青青细又长,黄瓜身穿绿衣裳。(看实物说)

  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地下捉迷藏。(看课件说,茄子高高的挂在枝头,就像一盏盏的小灯笼。捉迷藏可联系生活:让学生先说说怎么玩这个游戏的,然后读书上有关句子,看看课件,告诉学生我们吃的萝卜是植物的根,是埋在地底下的,走到萝卜地里,只能看到绿色的叶子,看不到萝卜,萝卜就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

  辣椒长个尖尖嘴,南瓜越老皮越黄。(看课件演示南瓜由小到大、皮色越来越黄的过程)

  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看课件菜园全景,启发学生感受到菜园里成熟的新鲜的蔬菜瓜果五颜六色、光泽诱人,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4、现在我们理解了儿歌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再来进行小组比赛。比赛优胜组,老师奖励一张彩色纸。

  (1) 先来比赛齐读儿歌。(经过第二个环节中的多次朗读比赛,这一次比赛可以基本得优胜)

  (2) 比赛认读词语。书上的我会读一栏和图画下的词语一栏。(以人人会读,读得准为优胜。)

  (3) 完成画画连连一题。(以小组成员全体既快既正确为优胜。)

  (四)学写生字,指导规范。

  本课写字教学要注意心与风这两个字的指导。

  指导心字时,首先让学生整体观察一下,引导学生发现三个点不同的方向、位置及高低。 是新笔画,可先启哪学生形象记一记:一个人正躺在床上,抬头弯腿在锻炼身体呢,然后范写,注意讲清起笔轻,运笔渐重,到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最后让学生自己描红、临写,体会写心字的要领。

语文教案 篇4

  总课时:2课时

  本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语文与生活:走进孔子,积累《论语》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技能:诵读与积累:了解孔子教育教学的精髓。

  能力:培育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情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细细品味,赛诵读直至背诵。

  对策:指导学生读悟结合。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今天,我们与生活的主题是孔子关于学习的经典论述。

  2、自读课题,借助资料进行思考。

  3、汇报自学情况

  (1)读准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介绍《论语》和孔子。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这6句均是《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借助工具书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指读句子,正音。

  修改交流理解句意。

  3、细品味、赛诵读直至会诵读。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审题。

  修改:回忆老师讲过的哪句话对自己最有启发,并把这句话写下来。

  2、在全班交流,重点说清楚对自己的启发是什么。

  3、。

  课题:练习7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读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

  技能: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能力:练习口语交际:离别赠言。

  情意:不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临别赠言。

  对策:收集益料,组织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诵读与积累。

  1.审题

  2.自由读,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正音:诣(yǐ)倚(yī)诲(hui)

  修改:借助工具书弄懂成语的意思。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仔细观察字形,注意运笔的`过程。

  3.描写,注意行款整齐。

  4.反馈。

  三.口语交际:

  1.导入。

  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快结束了,我们即将离开母校和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那么就让我们留下临别赠言,互相勉励,并表达美好的祝愿吧!

  2.指名读要求:

  请根据不同的对象,先写好赠言的内容,再向他(她)真诚地说出来。也可以把赠言写在自制的书签或卡片上,互相赠送。

  修改:指导学生写赠言。

  3.相互交流,互相赠送。

  四.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要求。

  2.观察字形特点,指导写法:

  修改:“赶”字“走之底”的捺要求写长一些,托住“干”的两横不宜写长。“题”字“是”的捺要写的舒展一些,托住“页”最后一笔点的呈收势。

  3.练习临写。

  (1)自由说

  (2)指名说。

  (3)推荐说

  4.反馈评议

  板书设计:

  临别赠言

  表达情感 交流

  展示个性 展示才情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

  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P71),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霞》鉴赏文章见备课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吾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七.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