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学习生字词,认识新的偏旁"禾"。
2、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
3、通过想象、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教学重点:掌握朗读方法,想象画面,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创造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现在老师给大家放一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听,听到了什么?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大自然有各种神奇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认真倾听,就能听到最美的声音。在清朝有位伟大的诗人--涨潮,他被称为"听声大师"。他特别喜欢倾听大自然里的各种声音,并为我们写下了许多好听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听声》。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那样美美的读一读课文?自己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3、读好了吗?画出生字,每个字大声的读3遍。
三、练读课文
1、老师引读
2、男女生读
3、出一对代表来读
4、汇报读
四、深入读文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描写了哪几种声音?
1、出示第一句话:春听鸟声,夏听蝉声。
秋听虫声,冬听雪声。
(1)指名读,这里有哪几种声音?(鸟声、蝉声、虫声、鸟声)出示蝉的图片,认识"蝉"
这个生字。
(2)秋天来了,田地里的蛐蛐啊、蝈蝈啊这些小虫子开始低声的呢哝。认识"秋",认识禾字旁--"禾"。
(3)冬天我们听什么?雪声。怎么来记"雪"这个字?
(4)指导语气:这句话里写了4个季节里听到的不同声音,谁能读一读?怎么读?
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最喜欢听那个季节里的声音?
读这句话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一边想象着这4个季节里的美丽景色,一边读课文吗?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松下听琴,月下听箫。
这句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琴声"、"箫声"。琴和箫是什么东西?认识"琴"和"箫"
课文里还写了哪些声音?
3、出示第三句: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
这句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瀑布声、松林声。瀑布的瀑是三点水,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三点水旁?还有涧字也是三点水。课文里描写了这么多声音,你觉得怎么样?是啊,这么多你听在耳朵里,心里觉得怎么样?
4、出示最后一句:觉耳中别有不同。
你觉得怎么了?那么多不同的、美妙的声音传进耳朵里,心里很舒服,觉得很美。
5、全文出示:现在我们再来看这首诗,大家再来读一读,听一听这些美妙的声音。
五、品读课文
作者在诗中为我们创造了一幅多么清静幽远的画面啊,蝉声、鸟声、虫声、雪声,涧边的瀑布、松间的风声,这美妙神奇的、大自然的音乐,使人忘记生活中的喧嚣和烦恼,那就让我们沉浸到大自然中,入情入境的诵读,美美的诵读,全班跟着老师的手势再读
六、总结收获
1、 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出示识字歌。
2、 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3、作业,把文章读给家长听,并且把今天老师教的这几个字多些几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想象活动”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2、能够运用本文的理论进行诗歌鉴赏
[教学重点]
学习赏鉴诗歌
[教学难点]
学习赏鉴诗歌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扩展练习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阅读课文
思考:
1、诗歌鉴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请你用文中五个字来概括一下。
2、完成练习一和练习三。
三、研究课文
1、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阐述的问题是什么?
明确:对诗歌的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通过想象可以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再现诗人创造的诗歌形象。
思考:本文的`思路怎样?
明确:(略)
思考:请你用五个字来概括一下想象活动。
明确:泡,找,进,猜,补。
2、完成练习一
3、完成练习三
四、扩展迁移
阅读下面的诗歌,运用课文的有关理论来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第1句写了“桥”和“烟”,“桥”本是静止的,“烟”本是浮动的,但是用一“飞”字,便化动为静,请解释原因。
(2)第2句中的“洞”即《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之洞,请解释“渔船”“桃花”“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3)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也知道从渔人那里也得不到回答,所以他的“问”既表现了一种情态,也表现了一种心情。请回答是什么情态,是什么心情。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前面……接着……最后……
3、正确朗读课文。继续进行复述训练。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具有我国浓郁的民间特色的“摇花船”这种艺术活动,体会集聚百姓乐事,祈祝福寿安康的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
1、从“花船样子,花船主人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2、根据课文第3到第5节内容,复述“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的.规定。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国是一个地域广大、多民族的国家,在各个地方流传着不同的民间艺术活动,从中投射着浓浓的民间特色和乡土气息。
1、欣赏几种民间艺术活动。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山东地区的民间活动。
3、揭示课题,齐读。(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观看摇花船场面。
2、摇花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让我们再随作者到她的家乡看一看。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介绍花船的句子;用曲线划出花船怎样摇的句子。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手作个记号,待会儿讨论。(板书:介绍花船 花船怎样摇)
4、生自由读课文。
5、交流。
(1)交流介绍花船的有关句子。
①指名学生读第2节。
②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引读:花船是用——,形状——,但——。船的四周——,并有——。
③教师绘制花船,引导复述。
④学生准备。
⑤指名交流。
(2)交流介绍花船怎样摇的句子。
① 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像一下花船姑娘和船老大在摇花船时会有怎样的神态、动作。(板书:姑娘 船老大)
② 交流。
③ 教师指导下学生演,学生评。并理解:娉娉婷婷。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火铳”、“火流星”和“信天游”是什么意思?
①读注释了解“火铳”并正音。
②这就是火流星。摇花船时,人们用它们来渲染喜庆气氛。
③再读注释,了解“信天游”,听音乐感受。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指导感情朗读描写花船的句子以及花船怎样摇的句子。
2、一边读一边想象花船姑娘和船老大在摇花船时会有怎样的神态、动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我是最弱小的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第四册第7单元的一讲读课文。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前苏联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四岁的萨沙。一家人在森林的空地上聊天、看书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托丽亚把雨衣拿给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萨沙穿上,幼小的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读完这课文,我们会感到亲人间无微不至的关爱,并对小萨沙的自信和保护弱者的举动产生由衰的赞叹。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7个字及以下词语:周末、父亲、弱小。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培养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3、能为人物的对话部分加上逗号、感叹号、问号。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显示重点指导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强大)你知道这个词的反义词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比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4、出示词语卡片:周末、父亲、弱小、纤弱、映衬、雷声、聚精会神、倾盆大雨。
①小老师领读、齐读。
②你能用其中的词说句话吗?
5、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标然段。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用课件或挂图再现课文中描写的画面,看了这幅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一下吗?
3、出示句子。
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地上,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还有一丛野蔷薇。野蔷薇开了一朵粉红的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娇艳。
4、指导朗读:(学生先闭目想象眼前的景色)
这么美的景色,你感觉这个句子应该怎么读?你最想强调哪个词?大家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
5、展示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比较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野蔷薇开了一朵粉红的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娇艳。
①句子中加点的词你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鲜艳、美丽、好看……)
②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这里用哪个词最准确?为什么?
7、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下大雨了,托丽亚、妈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②讨论、交流: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他们会聊些什么?(请同学上台演一演)
③指名读所画的`句子。(出示句子)
托丽亚赶忙从背包里拿出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萨沙穿上。
④同学们,从这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⑤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请你带着自己的那份感动来读这句话)。
8、有感情地朗读3—6自然段。
①同桌分角色朗读。
②指名同桌展示读,其他同学评议。
③全班分角色朗读。
9、朗读感悟第7自然段。
①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朗读。
②萨沙看到大雨中的蔷薇花,心里会怎么想?她为什么把雨衣遮在花上?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④分组比赛读。
10、朗读最后一句。
①学生自己试读。
②指名展示读,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③齐读最后一句。
11、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内容,拓展延伸
1、课题“我是最弱小的吗”是个问句,这句话换个方式还可以怎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2、你感觉哪个题目好,为什么?
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收获?
五、巩固识字
六、写字指导
七、实践活动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充实自己的采集本。
2、给句子补充上合适的标点,再读一读。
妈妈 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哦 现在你是强者了
八、教学后记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本人在《我是最弱小的吗》一课教学设计中把握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下功夫。
1、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上,把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心灵感悟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十分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的训练,抓住“典型语言”重点训练。在此同时,教师凭借语言,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会,用想象去补充。
2、在师生关系上,把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学生主动阅读过程中,教师指导作用也发挥比较好。
3、在组织形式上,把自主研读与合作研读有机结合起来。本人十分注意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文本,自读、自悟、自得,在学生充分自主研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就重点句、关键句合作研读、讨论、品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想象读、感情读,读出感情,读出意蕴,并在此基础上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书下注释和相关工具书通译全文
2、掌握之为字的不同用法和坐病其实等古今异义词
3、体会晏子巧妙的外交辞令和内在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的文言现象,概括晏子形象的特点,体会晏子外交辞令的妙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能够感受到本单元都是围绕爱国二字展开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晏子使楚》,去感受一位中国古代外交家维护祖国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
二、整体感知
(一)正字正音
明确:晏(yàn)子 习辞(cí)者 缚(fù)一人
酒酣(hān) 诣(yì) 曷(hé) 枳(zhǐ)
(二)通译全文
1.请学生自己小声朗读课文,圈画疑难点并提问。
明确:曷、熙两个通假字以及左右、坐、其实、病等含义易混淆的字词。
2.请学生集体朗读课文,随机抽点学生逐句翻译。
提示:重、难点句子:(1)何以也(2)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3)所以然者何(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附:《晏子使楚》的参考译文及文言知识整理)
三、文本研读
(一)回顾全文,概括第一、二段大意,集体朗读第二段
提示:第一段主要交代了楚王和近侍商量侮辱晏子的计谋;第二段详细描写了晏子机智巧妙地应对楚王发难的过程。
(二)重点研讨课文第二段,思考三个大问题
1.楚王是如何向晏子发难的?针对晏子还是齐国,为什么?
提示:找出原文原话,参照译文复述情节,注意各事件的先后顺序。
明确:楚王和近侍先设计了一出戏,然后令官吏绑着一人从晏子面前经过并指称这个人是齐人且犯了偷盗罪,接着楚王在宴会上质问晏子:齐人固善盗乎?
楚王针对齐国。因为晏子是使者身份,是代表齐国出使楚国的。而且楚王问句中的主语是齐人,明显针对整个齐国而言,有意轻侮齐国。
2.晏子是怎么回应楚王的?这种回答有什么妙处?从中概括晏子的形象。
引导:回应包括动作和言语两方面。言语上,晏子先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采用了何种方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明确:(1)动作上,晏子避席而对,展现出恭敬的一面。言语上,晏子先用橘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枳作比,摆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并点明其原因是水土有异,然后转述当下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最后反问楚王难道是楚国吗?表现出犀利的一面。
(2)妙处:避席而对,有礼有节,令对方挑不出任何失仪无礼的不是。辞令上,晏子采用类比的方法,以退为进,将问题推还给楚王,令楚王不得不笑着承认自己反取其辱,展现出高超的外交语言艺术。
(3)晏子形象:机智勇敢,善于辞令;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热爱祖国,爱惜尊严。
3.如果你是晏子,你怎么回答?(仅思考)
提示:言之有物即可。
(三)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要求读出符合人物身份形象的语气
四、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叙述了晏子使楚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通过具体刻画晏子回应楚王非难的语言,塑造了晏子这样一个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积极维护祖国尊严的外交家形象,让读者在感受巧妙的外交辞令之外体会到一种强烈而充盈的爱国热情和凛然正气。
五、布置作业
归纳整理本课的文言现象;背诵课文第二段;课外阅读本课节选前的两段晏子小故事并尝试自主翻译(选作)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名人,感悟名言,并充分积累名人名言,提高学生积累并运用名人名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及敢于创新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从生活中积累名人名言,并积极运用到生活中去。踊跃尝试自创“名言”,学会运用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前进。教学准备: 1.课外收集名人故事及有关资料。 2.课外收集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广泛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启发点拨,读文明理师:教师读故事,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这些名言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好像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同学们,名言,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动力,带来希望。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名人名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同学把名言铭记在心,还有的.同学把它写下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书桌旁,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让这些名言时刻鞭策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交流会。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或者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在班级举行的名言交流会上说一说。
三、激励学生,对话交流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总结、点拨。
四、创作--我的名言 (1)学生自己创作我的名言并署上名字。 (2)集体交流。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生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我的名言”,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情感升华名言总结 1.学生用一句名言来总结这节课,并说出理由。 2.师小结:正如韩愈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希望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学而不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让名人名言伴我们行吧!六、作业:以《名言伴我行》为题,写一篇练笔。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4-30
语文教案05-01
(经典)语文教案09-24
语文教案【经典】09-26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02-06
语文教案02-07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