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6 08:48:4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优秀(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语文教案 篇2

  授课日期:年月日总课时: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第一课时《白兔和月亮》

  教学内容

  ①介绍寓言。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读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二、诵读感知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2、整体感知,学生谈感受

  感知内容: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三、语言品味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四、合作探究

  1、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2、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寓言的讽刺意义。

  4、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五、互动释疑

  六、自我反思

  1、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2、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3、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七、作业布置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落难的王子》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读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二、诵读感知

  1、朗读、默读课文,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2、整体感知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三、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研讨二)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四、互动释疑,讨论交流

  五、比较阅读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六、体验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七、教师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八、作业布置

  ①积累警句

  ②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用不同的语气读出对话。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认识到做对他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理解青蛙妈妈说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前说:

  你认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同学字

  1、 出示生字,自由读。

  2、 小组讨论:想想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 汇报: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4、 分析生字,理解词语,口头组词。

  四、 导书写:师范写,生描写、仿写。

  五、 作业:每个生字写一行。

  教学后记:同学能很快地认识这些生字,并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青蛙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它有什么身手?

  二、 读课文

  1、 范读第1小节,问:小青蛙会想些什么?

  2、 看动画,边看边想:小青蛙跳到什么地方问谁去了?

  (1) 出示对话,指名读,评议。

  (2) 分角色朗读,想想怎么读好它们的对话?

  3、 自读课文3——4小节。

  想:小青蛙又去问谁了?他人又是怎样说的确良?

  4、 看动画片,反馈交流:互相练读,指名读,评议,再读,分角色朗读。

  5、 小青蛙还会问谁?它们又会说些什么?(自读第五小节)

  6、 指名读妈妈与小青蛙的对话。

  问:你明白妈妈的话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 齐读课文。问:假如你是小青蛙,你现在知道做什么事最快乐了吗?

  四、 课后拓展:

  1、 分角色扮演课文。

  2、 你认为你做什么事最快乐?

  18 什么事情最快乐

  小青蛙(图)

  板书: 啄木鸟(图) 捉虫

  水 牛(图) 耕地

  蜜 蜂(图) 采蜜

  为他人做自已能做的事,你会觉最快乐。

  教学后记:同学知道做协助他人的事才会最快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小故事中挖掘出新道理的写法。

  重点难点

  1.重点:领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难点:培养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预习

  二、导入

  作者简介

  三、课文分析

  1.作者对哪两个流传的故事提出质疑?请概括这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人们嘲笑牛顿开了大小两个猫洞是脱离实际,是认死理不灵活。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晏子使楚,楚国开了了小门,结果反被晏子说成是到狗国才钻狗洞而自取其辱。

  2.作者怎样推断这两个故事靠不住的。

  作者认为牛顿家世并非贫寒,养猫之事有仆人照看,何劳他费神。

  作者认为晏子出使并非一个人徒步,根本显不出其身高来,再者城墙不是纸糊的,特为晏子开一个小门谈何容易。

  由此看来作者敢于打破常人的思维定势,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

  3.作者不论其真假,从流传的故事中挖掘出了什么新的.道理。

  在第一个故事中,作者认为人们笑话牛顿认死理、不灵活,只是从人的方面考虑问题,一洞两用,省时省力。而却没有从猫的角度考虑问题,对猫来说,两个洞更方便。作者在这里以猫喻人,隐喻要有人本思想,要关心弱势群体。

  在第二个故事中,人们通常会认为晏子说的对。而作者以常人家里有中门和侧门之分,孔庙门的大小开否一直是和进出的人的名位身份有关的,得出楚国是以等级观念看待门的大小,而晏子则是以实际需要出发,大国开大门这样一人全新的解释。

  4.这篇课文看似拉拉杂杂,由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城门,再到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作者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人人皆知的故事,人人都可认可的道理,人人都觉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答案,而作者都看到了,悟到了,作者想通过对两个故事的分析告诉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以仅以人的主观或只从一个角度出发,世间万物都是错综复杂的,不能简单处理,主观臆断。

  四、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叙事议论融为一体,语言犀利,论证严密,联想丰富,内容丰富,但短小精悍,富有哲理。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先聊一个数学话题,能告诉老师什么叫平分吗?(板书平分)。

  生:平分就是分成相等的两份。

  师:世界上哪些事物可以平分?

  (生自由谈。)

  (再板书生命)看了“平分生命”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生命怎么可能平分呢?

  生:“平分生命”一定含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说得好,那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没读通顺、没读过瘾,别停下来。(学生读书)。

  师:读了这个故事,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猜猜老师想提的问题是什么?再读读书,猜一猜,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

  生1:老师,您也许会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2:“平分生命”赞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生3:文中小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都想猜出正确问题,老师微笑不语)

  师:你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看来刚才大家读书的时候都思考了。我们就应该这样读课文,但是每个人在读书时认识不同,所产生的疑问也是不同的,我想知道:读了文章,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看看和我一样吗?

  (学生很意外)能说说吗?

  生:读了文章,我很感动,喜欢这个小男孩。

  生: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很了不起。

  师:和老师想法一样,你喜欢他什么呢?

  生:他很勇敢。

  师:概括得好,请同学到文中找找表现男孩勇敢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师:把你画的语句读给小组同学听,读后还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人小组合作时,要互相帮助,按1—4号顺序说。

  生:小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推荐刚才发言最出色的同学,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发言)。

  ······

  师: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面对死亡而如此勇敢?

  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生:默读课文,画句子。

  师:画好之后,咱们互相交流交流,交流之后,我们会知道更多。

  生1:我画的句子是: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这句话可以看出小男孩甘愿为妹妹献出自己的生命的`伟大情怀,他以为自己正在走向死亡,但他仍不忘向妹妹微笑。

  生2:“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这是小男孩的话,这句话是小男孩颤抖地问出来的,因为他以为自己活不长了,他年仅10岁毕竟害怕死亡,这句也表现他对妹妹深深的爱。

  生3:“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师:小组讨论一下。

  师:犹豫的原因是小男孩以为抽血就是在抽掉自己的生命,但这仅仅是短短的一会儿,是亲情促使男孩下定了死亡的决心,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妹妹的生命。他“最后点了点头”看似简单,细品,就会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力量。

  师: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图片感受一下贝贝的表情及心理变化。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了描写男孩的神态,言行的语句,也都谈了自己的体会,我建议同学们来扮演小男孩,分角色读读课文,你们愿意吗?

  (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男孩害怕、勇敢、惊喜等心情,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最想说一句什么话?说一说。

  生1:兄妹亲情,平分生命。

  生2:爱是人间永恒的话题。

  生3:有爱才不会孤单。

  生4:只要有爱,才有美好的一切。

  生5:亲情是勇气的源泉。(众生鼓掌,师点头微笑)。

  师:亲情是可贵的、伟大的,同学们无时无刻不被浓浓的亲情包围,讲一讲你或别人充满亲情的小故事吧。

  生:讲故事(略)。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充满了情与爱。回家以后,请将你感受到的亲情传达给你的亲人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幸福的。

  教学案例分析:

  以疑促读 营造情景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景的体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一开始,教师富有新意的导入,以聊天的形式将学生轻松的带入文本,以疑促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创设这样的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学生都愿做老师的知心人,又都想成为“问题专家”,调动了学生读书思考质疑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中,创设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安排学生的合作交流恰到好处,给予了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重视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变生硬灌输为师生共同探讨,使枯燥的课堂充满感情和活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绪受压抑,思维闲置,学习效果差,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组织有“趣”的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

  本节课情景教学的设计,我认为有效地把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兄妹亲情的伟大。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对亲情的爱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2个偏旁“饣”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材说明】

  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日歌》、《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曲录音带。

  2、要求学生问问家长什么叫生日,记住父、母亲的生日。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注意读准“正、怎”“饭、放”“礼、拿”。要借助拼音正音,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读生字表(一),从自读到同座位互读互帮,做到字字读准;再出示几组音节,请学生当“正音师”,选出合适的音节带大家认读,若选得不对,大家不读,请他重选。几组音节为:

  放(fàn fàng) 正(zhèn zhèng) 礼(lǐ nǐ)

  饭(fàn fàng) 怎(zěn zhěn) 拿(lá ná)

  认记生字要尽量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还会记哪些字,怎样记住它。本课生字中,“布、放、快、怎、礼、今、熊”等都可用熟字换一部分来识记。教师重点指导认记“饭、物”,随生字认识“饣、”。

  2、写字:

  指导写字,要发挥教材上范字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有重点的指导。

  今: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点和横折收笔都在竖中线上。

  正:注意横、竖的`长度。第二横是上横的一半,左竖是右竖的一半,最后一横长,稍凸起托连竖。

  雨:“冂”要宽,中间的“竖”不出框,最后四“点”,两两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冂”内两个“人”字分布均匀,“人”的“捺”均变为“点”。

  三、词句

  课文中的人物对话饱含着母女之间的真实情感,可抓住两处体会一下。一处是“妈妈笑着说:‘我忘了。’”结合课前准备问问学生:妈妈真的忘了吗?学生从自己的了解中知道妈妈并非忘记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另一处是小云第二次说的话,可启发学生想想: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让学生受到感染。

  四、朗读

  文中小云的话是朗读指导的重点。“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最后对妈妈说的两句话是她经过思考想出的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

  全文朗读可采用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分角色朗读,还可播放乐曲,活跃气氛。如开始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课文读完后放《生日歌》。

  五、实践活动

  1、课后的“读读说说,看谁说得多”可巩固生字,增加学生的词汇量。练习时,留出一两分钟让学生先自己说说,老师提示:红花中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做词尾。然后分小组比赛,选出本组代表参加全班擂台赛。打擂台可两两自由结合,选出题中一个字比。如:甲说“放心”乙说“放学”,甲说“开放”乙说“解放”……重复对方的词或说不出为输。

  2、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3、想象故事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教学设计举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

  师强化: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

  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

  二、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读后检查并提问: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

  三、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借生日”进行思考,如:妈妈怎么会把自己的生日给忘了?各人有自己的生日,怎么能借?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自己还过不过生日?学生提问后先让大家讨论,教师再点拨、小结。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

  五、学习字词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六、指导写字

  七、扩展活动

  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父母亲。

  【教学反思】

  1、将学生自愿分成小记者、小云、妈妈三组,自由组合接受采访。

  采访小云:

  ⑴ 小云同学,你不喜欢小布熊吗?

  ⑵ 那你为什么还要把小布熊送给妈妈呢?

  采访妈妈:

  你的女儿把小布熊送给你,你当时心里怎么想的?

  2、你的女儿把生日借给你,你要吗?

  3、那你为什么说忘了?

  4、小云妈妈,你把小云抚养长大,一定吃了不少苦,你能讲一件典型的事情吗?

  听了妈妈的诉说,请贴近妈妈的耳朵,说一句你心里最想说的话。

  爱的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上述片段没有空谈爱,却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教师搭建一个采访的平台,在这个平等的对话场所,孩子们问自己想问的话,谈自己心中真切的感受,他们在互动交流中袒露心声,倾诉真情,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

语文教案 篇7

  一、 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 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

  四、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

  (二) 整体感知

  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

  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教师朗读课文

  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

  3、聊一聊

  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

  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

  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

  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

  B集体讨论。

  4、内容归纳

  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归纳: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

  我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

  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母子之间并不愉快的声音,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段对话。

  (三) 能力训练

  1、朗读练习

  A出示两组母子间的对话,请同学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读。

  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别问我.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B集体配乐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质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举了三个典型事例。第一个事例来自小说《说岳全传》,用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不同的态度和语言,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的事,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第三个例子来自一个伟人小故事,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的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三个生动的事例,从中明白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教学难点:

  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漫谈礼貌。

  1、同学们,上课之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我吗?你还知道有哪些礼貌用语?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有怎样的好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板书:谈礼貌)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同桌相互交流。

  2、出示五个生字,指生带读,你已经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的?会记还要会写,观察田字格,描红,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范写,学生写。

  3、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分节读课文。

  5、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通过读课文,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这些都是作者的观点,为了说明这些观点,作者举了三个事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三个故事,最后作者又总结了观点,这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结构,你想到了我们以前说过的哪篇文章,这些就是说理文

  三、精读故事,感悟礼貌

  1、课文用3个小故事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故事。

  2、牛皋、岳飞分别是怎样问路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动笔画一画,画好之后读一读,思考:通过朗读,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牛皋和一个怎样的岳飞?

  3、感悟牛皋的粗暴无礼

  (1)指名读牛皋问路的内容。

  (2)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牛皋?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现牛皋的无礼吗?(指导学生抓住“吼”读好牛皋的语言)

  4、体会岳飞的彬彬有礼

  (1)指名读岳飞问路部分的内容。

  (2)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岳飞?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动作谦逊,言语文雅)

  (3)指导朗读:带着感受,加上动作读一读,感受岳飞的彬彬有礼。

  5、找三位同学上台表演,分别扮演牛皋、岳飞和老人。

  6、小结:同样是问路,牛皋和岳飞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正如俗语所说——(板书)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作者用这样一个事例说明在请别人帮忙的时候,应该讲礼貌,因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作者还给我们举了哪两个事例呢?又说明了什么道理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看板书总结

  2、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礼貌?

  礼貌到底是什么呢?礼貌其实很简单,

  礼貌是在课堂上,当一个同学发言时,你能够专心倾听。

  礼貌是当别人的发言不尽人意的时候,你能够不嘲笑别人或拿别人的发言开玩笑。

  礼貌是当你赢了,你能够不炫耀;当你输了,你仍然能够微笑着为赢者送去掌声。

  礼貌是当老师在批评一名同学时,你装作视而不见,而不是盯着那个同学看。

  礼貌是有人掉了东西,你帮助他捡起来。也许他们距离物品比你近,但出于礼貌,你还是要做出弯腰去捡的姿势。

  礼貌通过你的一言一行来表现,

  礼貌在一个个细节中得以彰显,

  它是这样简单,

  就在你我他的不经意间……

  这节课通过学习这篇议论文,懂得了礼貌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都要做到讲礼貌,让别人都喜欢你,愿你拥有更多的朋友,能够和别人友好和谐的相处。

  板书设计:

  19 谈礼貌

  话题: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传统

  (1)问路(古人) 和气 得到帮助

  例证

  (2)踩裙(今人) 道歉 减少矛盾

  (3)刮脸(伟人) 宽容 提高修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2-18

语文教案02-18

(经典)语文教案08-16

语文教案03-22

语文教案03-23

语文教案03-24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05

语文教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