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9 14:55:13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方式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难点】

  1、理解“江南鱼米香”、“画中游”。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之美,文字之美,江南水乡之美。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美景,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完了所有的拼音,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拼音学得可好了,是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

  师:读得真好,奖励你们认识它们的汉字朋友。(出示:竹排)看着字儿你们再来读读。

  师:小朋友看见过竹排吗?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出示竹排的图片瞧,这就是竹排,把一根根的竹子排好队,捆扎起来,就成了“竹排”。看,一条条竹排就像一只只小船,载着人们飘荡在平静的河面上。今天咱们要学的课文就跟这竹排有关,题目是《小小竹排画中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生字。

  2、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自学检查。

  师: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来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来。

  师:4个小朋友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毛病呀?谁来说一说。

  师:这个字你会读吗?你来读。请读错的人再来读。一起读。

  (3)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和学生一起认读生字“口-日-中”,认识笔画横折和横折钩并书写。

  (4)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字,引导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5)读一读: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6)描红、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并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

  四、扩展运用

  在生字卡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说一句话或几句话。想想江南还有那些美丽的景色,自己画一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a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 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 )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 ②庄严肃(穆) ③大肆挥(霍)④重重殿宇 ⑤举世(闻)名 ⑥(焕)发光彩 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 ⑨龙凤(呈)祥 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 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 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板书设计:

  总:位置 、整体布局、总体特点

  故宫博物院 分:具体说明故宫主要建筑的布局及特点

  总: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点

  教学后记:学生对故宫的博大雄伟有较好的理解,但对本文使用的空间顺序理解得还不是那么透彻。

语文教案 篇3

  一、课题:观潮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能综合运用以前学到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如:分清文章的主次;边读边想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法学法:

  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七、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一课《观潮》,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谁了解它,能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说说吗?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

  [说明:导入的设计,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谈观后感,接着问: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描写这种景象的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我们看到课文分成几个段落?

  五个。

  2.为什么要分成五个段落呢?

  课文是总分的结构,第一段是总起的段落,提出天下奇观。第二段讲潮来前,第三段第四段讲潮来时,第五段讲潮头过后。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部分是略写。

  按事件发展顺序来写,详写在潮来时,其他的都应该是略写。

  [说明: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初读课文后,要对课文形成整体的印象。]

  (三)学习重点部分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1.默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大潮的句子。

  2.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补充读,齐读。

  3.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子,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

  4.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用自己的语言说,尽量用上书上的重点词:闷雷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等。用多媒体投影这些词语。

  5.指名说,评说,补充说。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学习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把想到的画面转换成口语,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落实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要在具体实践中训练才能形成。]

  6.品味课文语言。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得这么好,除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文的语言美。

  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怎样读才能把你感觉到的美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说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

  读完后品读,评读,全班一起读,充分感受语言美,形象美。

  7.学法总结。

  ⑴边读边想画面,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⑵品味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潮来之前,潮退之后部分。

  课文除了潮来之时部分写得美,潮来之前和潮退之后也非常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学习,用刚才的学习方法。

  1.找出喜欢的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画面。

  2.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或说说想到的画面)。

  (五)总结谈话。

  1.同学们,钱塘江大潮是世上少见的伟大奇观,今天我们见识了祖国这么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象。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能不能用语言来抒发一下你心中的情感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学生抒情。

  2.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你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六)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语,按音序写。

  2.抄写文中的四字成词,并自选两个词语造句。

  3.背诵3、4自然段。

  4.根据课文描述,画一幅大潮图画。

  九、设计说明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篇文章,并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2.开展一次“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1、重点:

  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难点:

  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不是生活在视野开阔的平原地带。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

  (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这么想?

  (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

  二、学习词语、注音

  三、学习课文

  师: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课件出示目标)

  1、整体感知:

  (1)师: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鼓励学生读得更好。配乐,画面。评价。

  (3)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教师出示思考题)

  ①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山──困难;海──理想/信念

  ② 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第一节:童年时候的想望和困惑──现实

  第二节:长大以后的拼搏和奋斗──象征

  ③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不怕困难,坚持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2、研读与赏析:

  师: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出示课件)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提示:“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学生有感情朗读)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提示:“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全班齐读)

  (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提示: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提示:失败后就灰心丧气。

  师: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学生朗读诗句)

  (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提示: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坚强了。

  (学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5)“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提示: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

  (齐读)

  3、体验与反思: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讨论)

  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

  (生说自己的经历)

  师: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四、布置作业

  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一.教育学生在失败面前要采取正确的态度。

  二.学习本文亲切、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失败是个未知数”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亲切、形象的语言。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练习为主,教师提示为辅的`方法。

  教时:

  1教时

  步骤:

  一.学生自读课文,并完成下列作业。

  1.看课文或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字注音:

  ①一蹶不振jué

  ②气馁

  ③重整旗鼓

  ④怯懦

  ⑤心灰意冷

  ⑥赫赫有名。

  2.这篇文章的焦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失败是个未知数”?

  3.为了论证论点,课文选用了什么典型事例?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4.本文语言十分精彩,有的亲切,有的形象,试分别举些例子出来。

  三.检查交流作业,明确:

  1.略

  2.本文的论点即文题:“失败是个未知数”,人们在失败面前有两种态度:一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走向彻底的失败;一是汲取教训,奋起拼博,有可能走向成功。采取哪种态度,就有可能产生哪种结果,因此说“失败是个未知数”。

  3.课文选用了19世纪英国将军威灵顿从蜘蛛在风里结网的情景中引发出一个巨大的启示,于是重振旗鼓,终于反败为胜,打垮了对手拿破仑的典型事例,有力地说明了“失败并不是最后的结果”。

  4.先说语言亲切。开头一句用了第二人称,“你舔尝过失败的滋味吗?”一下子就唤起读者的一种生活体验,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很想听听作者的议论。作者所列举的几个事例,都是青少年所经历的,说“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说真话,说实话,也使人感到真切。最后说“当我们在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那么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成功之路,”这一句不用第二人称“你们”,而用“我们”,作者并不以教育者自居,而是和读者站在一起,更使读者感觉作者是自己的朋友。

  再说形象性。总体上把人生比作一条路,便于形象地说明道理。把失败比作“载跟头”,把失败后继续奋斗比作“爬起前行”,把失败的痛苦,比作“下一站”,“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至于叙述典型事例一段,更是具体形象。

  四.课文总结:

  这篇课文道理分析中肯,而且用典型事例来印证道理,事例又讲得十分生动有趣,增强了说服力,很鼓舞人心。我们今后在失败面前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把失败的痛苦化为动力,汲取教训,奋起拼搏,努力走向成功。

  五.作业:

  1.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

  2.预习《起点之美》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五”等7个生字,会写“一、二”等4个字。学习笔画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数字儿歌的特点。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韵文内容简单。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书写,因此教师的书写指导必须到位。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四、五”等7个生字,会写“一、二”等4个字。学习笔画横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数字儿歌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金木水火土》

  师:小朋友喜欢儿歌吗?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介绍一首小小的儿歌。不过,小朋友要见到儿歌,得闯一个小小的关。

  活动2【讲授】识字、读文、写字

  师:闯关游戏谁最棒?(生:我最棒)

  师:老师这儿有几个字宝宝想跟小朋友打个招呼,想看看那些小朋友最先认识他们。(老师教读生字卡上的生字,每个3遍。)

  师:小朋友们记住它们了吗?(师出示生字卡,生每个齐读3遍。)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请一个孩子到台前当老师教读。(把掌声送给她)

  师:这些字宝宝觉得太孤单了,想找到他的好朋友,现在请一组的小朋友拿着桌上的生字卡,一起商量商量给每个字宝宝组组词。(小组活动)每个字宝宝都组好了,就静息。

  生:(小组展示:请一小组小朋友上台,台上说一个,台下重复两遍)

  (二)读文

  师:小朋友的“识字关”闯得可真棒。老师奖励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们太厉害了,完整的儿歌出来了。(PPT出示完整儿歌,1、小朋友齐读。2、男同学读一行,女同学读一行。3、再齐读)

  (三)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认识田字格:

  (1)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练习写字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写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

  (2)动画展示田字格,学生一边观察PPT,一边倾听田字格的'自我介绍。

  我叫田字格,我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

  (3)请小朋友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4)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一、二、三”

  师:老师要给小朋友介绍一个新笔画“-”(出示PPT),请举起右手跟老师书空~~~~

  师:PPT出示(“一、二、三”),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是由横组成)

  师:小朋友真聪明!再观察每一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样吗?

  生说到“一”:起笔稍微重一点,渐渐向右倾斜一点点,收笔的时候顿顿笔。

  生说到“二”:上短下长,两横饭别再横中线上下。

  生说到“三”:第二横最短,写在横中线上,第三横最长。

  (每写一个,生也写一个。最后再把这三排写完。

  (四)奖励做找一找的游戏。

  (五)布置作业下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教案【精选】07-25

(精选)语文教案08-06

(经典)语文教案09-24

语文教案(精选)07-30

语文教案03-24

语文教案03-25

语文教案03-23

语文教案03-23

语文教案02-07